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边LCC补偿恒压输出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1
作者 樊龙海 许建平 +1 位作者 任胜 何澍泽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4,共9页
恒压CV(constant-voltage)输出双边LCC补偿感应电能传输IPT(inductive power transfer)系统存在轻载效率低的问题,为了优化CV输出双边LCC补偿IPT系统轻载效率,基于求解近似最优解思想,提出1种双边LCC补偿拓扑的参数设计方法。分析了CV... 恒压CV(constant-voltage)输出双边LCC补偿感应电能传输IPT(inductive power transfer)系统存在轻载效率低的问题,为了优化CV输出双边LCC补偿IPT系统轻载效率,基于求解近似最优解思想,提出1种双边LCC补偿拓扑的参数设计方法。分析了CV输出时零相位角ZPA(zero phase angle)条件及松耦合线圈损耗,通过搭建6.6 kW的实验原理样机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补偿参数设计方法可以提高系统效率,尤其是轻载效率,6.6 kW满载效率为95%,1.32 kW轻载效率可达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双边LCC补偿 恒压输出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变换器广义对偶与相通性探讨
2
作者 周国华 唐熹 +1 位作者 李杨龙 赖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4-1105,I0020,共13页
提出严格对偶和广义对偶的概念,探讨直流变换器的对偶性与相通性。对于三大类直流变换器,即Buck类、Boost类、Buck-Boost类变换器,包括隔离型和非隔离型,推导其严格对偶变换器,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广义对偶变换器。对于一个已知的基本变换... 提出严格对偶和广义对偶的概念,探讨直流变换器的对偶性与相通性。对于三大类直流变换器,即Buck类、Boost类、Buck-Boost类变换器,包括隔离型和非隔离型,推导其严格对偶变换器,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广义对偶变换器。对于一个已知的基本变换器,发现存在3个与其对偶的变换器,其中一个为严格对偶,两个为广义对偶。采用相通性,分析组合变换器与基本变换器之间的关联及在变换器推演上用到的相似处理方法,有利于变换器拓展与延伸。将软开关直流变换器看作是直流变换器与软开关电路的组合,可采用对偶与相通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重点研究准谐振变换器的广义对偶与严格对偶,简要分析其余软开关直流变换器的对偶性。最后,通过分析直流变换器和软开关直流变换器仿真波形上的对偶性,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变换器 严格对偶 广义对偶 相通性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无桥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拓扑族推演回顾与性能分类总结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正格 陈健 +1 位作者 许多 许建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86-2800,I0022,共16页
随着多种节能标准与低碳政策的实施,单相无桥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拓扑受到更多关注。目前,虽然多种无桥拓扑已被提出并被应用于不同应用场合,但尚未有文献系统地概述这类无桥PFC拓扑结构特点并开展拓扑性能分析... 随着多种节能标准与低碳政策的实施,单相无桥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拓扑受到更多关注。目前,虽然多种无桥拓扑已被提出并被应用于不同应用场合,但尚未有文献系统地概述这类无桥PFC拓扑结构特点并开展拓扑性能分析。该文通过将双变换单元进行输入并联输出并联(input-parallel output-parallel,IPOP)、输入并联输出串联(input-parallel output-series,IPOS),提出无桥拓扑族系统推演方法以及无桥拓扑IPOP与IPOS的分类。同时,以6种变换单元为例,推演28种无桥拓扑并作相关拓扑概述,说明无桥拓扑族系统推演方法的普适性。其次,通过对称性与对偶性,进一步简化无桥拓扑族的器件数量。然后,筛选出12种主要无桥拓扑与传统有桥拓扑比较,并分别介绍12种无桥拓扑性能特点。最后,基于性能对比结果,归纳IPOS与IPOP两类拓扑的优缺点与适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因数校正 变换单元 无桥拓扑族推演 输入并联输出并联与输入并联输出串联分类 对称性与对偶性 器件数量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SA-RBF联合算法的三元锂离子电池SOC估计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齐 吴松荣 +3 位作者 邓鸿枥 张翰文 付聪 柳博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准确估计三元锂电池的荷电状态(SOC)是保障电动汽车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针对传统BP神经网络估计精度不高,而RBF神经网络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麻雀搜索算法与RBF神经网络联合的三元锂电池SOC估计方法。首先,对... 准确估计三元锂电池的荷电状态(SOC)是保障电动汽车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针对传统BP神经网络估计精度不高,而RBF神经网络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麻雀搜索算法与RBF神经网络联合的三元锂电池SOC估计方法。首先,对标准麻雀搜索算法进行改进,采用精英混沌反向机制初始化麻雀种群,采用柯西-高斯变异策略优化麻雀种群中跟随者位置更新公式;然后,使用改进后的麻雀搜索算法对RBF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宽度参数进行寻优,以提升算法对SOC的估计精度;最后,基于三元锂电池的充放电实验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动态应力测试工况下,所提联合算法模型SOC估计均方根误差为0.694%,平均百分比误差为3.15%,能很好的应用于三元锂电池SOC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锂电池 SOC估计 RBF神经网络 自适应麻雀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型控制SIDO CCM Buck变换器的统一离散迭代映射模型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瑶 许建平 周国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717-2727,共11页
以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ontinue conduction mode,CCM)的电压型控制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Buck变换器为研究对象,描述了电压型控制SIDO CCM Buc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指出变换器存在两种开关状态切换路... 以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ontinue conduction mode,CCM)的电压型控制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Buck变换器为研究对象,描述了电压型控制SIDO CCM Buc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指出变换器存在两种开关状态切换路径。基于状态方程和开关切换函数,建立了电压型比例(P)控制和比例积分(PI)控制SIDO CCM Buck变换器工作于两种开关状态切换路径时的统一离散迭代映射模型。利用输出电压分岔图和统一离散迭代映射模型的雅克比矩阵特征值,分析了P控制和PI控制的比例系数和积分系数对变换器的稳定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于传统电压型控制CCM Buck变换器随误差放大器的比例系数增大而发生分岔的现象,电压型控制SIDO CCM Buck变换器随支路开关管电压控制回路的比例系数减小或主开关管电压控制回路的比例系数增大而发生Hopf分岔,变换器从稳定工作状态进入不稳定的低频振荡。且积分系数越大,变换器越不稳定,比例系数的稳定范围越小。最后,建立了电压型控制SIDO CCM Buck变换器的仿真和实验电路,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感双输出 统一离散迭代映射模型 特征值 分岔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三电平脉冲整流器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 被引量:9
6
作者 马俊鹏 宋文胜 冯晓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98-1105,共8页
该文以CRH_2(China railways highspeed-2)型高速电动车组牵引整流器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整流器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为研究目标。首先,给出整流器在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给出d-q轴坐标分量的计算方法;然后,建立单相整流器瞬时... 该文以CRH_2(China railways highspeed-2)型高速电动车组牵引整流器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整流器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为研究目标。首先,给出整流器在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给出d-q轴坐标分量的计算方法;然后,建立单相整流器瞬时功率数学模型,进而提出一种具有直流侧电容电压平衡功能的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model predictive direct power control,MP-DPC),在此基础上,为降低该算法的复杂度,提出一种简易开关序列选择方法,与基于比例积分调节器的传统直接功率控制(proportional integral-based direct power control,PI-DPC)算法相比,该MP-DPC算法不仅提高了整流器的动态响应速度,而且考虑了中点电位的平衡控制对整流器瞬时功率的影响,无需功率内环PI控制器;最后,对该MP-DPC算法与传统定频PI-DPC算法进行了半实物实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控制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系统 三电平脉冲整流器 模型预测 中点电位平衡 直接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VM-DCVM边界模式定频LCC谐振变换器设计 被引量:7
7
作者 陈一鸣 许建平 +2 位作者 李兵兵 林磊明 马红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50-860,共11页
定频LCC谐振变换器具有传统变频LCC谐振变换器软开关工作、EMI干扰小等优点,显著降低了磁性元件与EMI滤波器的设计难度。但定频LCC谐振变换器存在软开关条件丢失、谐振元件与开关元件电压电流应力大等问题。此外,对于定频LCC谐振变换器... 定频LCC谐振变换器具有传统变频LCC谐振变换器软开关工作、EMI干扰小等优点,显著降低了磁性元件与EMI滤波器的设计难度。但定频LCC谐振变换器存在软开关条件丢失、谐振元件与开关元件电压电流应力大等问题。此外,对于定频LCC谐振变换器,目前还缺乏较好的参数设计方法。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定频LCC谐振变换器的功率分析,提出了一种工作于CCVM-DCVM边界模式的定频LCC谐振变换器参数设计方法。该方法在保证变换器软开关工作条件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定频LCC谐振变换器中谐振元件与开关元件的电压电流应力。分析了定频LCC谐振变换器工作模态,采用基波近似法建立了LCC谐振变换器等效电路模型,得到了LCC谐振变换器的软开关实现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变换器的功率分析,得到了变换器元件参数与谐振元件功率的关系,给出了工作于CCVM-DCVM边界模式的定频LCC谐振变换器参数设计过程。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与参数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频控制 LCC谐振变换器 基波近似法 功率分析 CCVM-DCVM边界模式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定谷值电流型变频控制CCM单电感双输出Boost变换器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国华 冉祥 +2 位作者 周述晗 毛桂华 徐顺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7015-7025,共11页
以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mode, CCM)的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Boost变换器为研究对象,提出恒定谷值电流型(fixed valley current mode,FVCM)变频控制技术。详细分析FVCM变频控制CCM... 以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mode, CCM)的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Boost变换器为研究对象,提出恒定谷值电流型(fixed valley current mode,FVCM)变频控制技术。详细分析FVCM变频控制CCMSIDO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时序,得到开关频率与主电路参数以及谷值电流参考值的关系式。采用时间平均等效电路建模方法,推导CCM SIDO Boost变换器的控制–输出、控制–电感电流、交叉影响阻抗等传递函数。建立FVCM变频控制CCMSIDO Boost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计算闭环输出阻抗和交叉影响阻抗传递函数,并从负载瞬态性能和交叉影响特性两方面,与传统的共模–差模电压型控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共模–差模电压型控制相比,FVCM变频控制提高了CCMSIDOBoost变换器的瞬态响应速度,抑制了输出支路间的交叉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感双输出 谷值电流型控制 小信号建模 交叉影响 瞬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补偿固定关断时间电流型控制Boost变换器的次谐波振荡机理及失稳边界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希 许建平 +2 位作者 许多 陈诚 张凯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2-249,共8页
当电压外环反馈增益较大或变换器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equivalentseriesresistance,ESRl较大时,采用比例积分(proportional.integral,PI)补偿的固定关断时间电流型(fixedoff-timecurrent.mode,FOT-CM)控制Boost变换器存在... 当电压外环反馈增益较大或变换器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equivalentseriesresistance,ESRl较大时,采用比例积分(proportional.integral,PI)补偿的固定关断时间电流型(fixedoff-timecurrent.mode,FOT-CM)控制Boost变换器存在次谐波振荡现象,导致变换器工作在不稳定状态。PI补偿器中补偿电容电压是变换器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容电压的线性组合,由此建立了PI补偿FOT-CM控制Boost变换器的降阶离散时间模型,研究了电压外环反馈增益和输出电容ESR对变换器稳定性的影响,阐述了次谐波振荡现象的产生机理。进一步,通过近似降阶离散时间模型,得到了PI补偿FOT-CM控制Boost变换器的近似临界稳定条件。结果表明,当输出电容ESR较小时,随反馈增益的增大,PI补偿FOT-CM控制Boost变换器通过倍周期分岔失稳;随着输出电容ESR的增大,变换器通过边界碰撞分岔失稳。为了避免次谐波振荡现象的产生,变换器需采用ESR较小的输出电容,且电压外环需设计较小的反馈增益。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固定关断时间电流型控制 比例积分补偿器 等效串联电阻 次谐波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源钳位的高效单级开关功率放大器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曙 许建平 +1 位作者 陈学健 周翔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08-1818,共11页
在传统双极性移相调制(bipolar phase shift modulation,BPSM)半桥高频链逆变电路基础上,引入二极管–钳位电容电路和有源钳位桥(active clamping bridge,ACB)电路实现辅助换流,提出了一种双极性移相调制半桥单级开关功率放大器(single-... 在传统双极性移相调制(bipolar phase shift modulation,BPSM)半桥高频链逆变电路基础上,引入二极管–钳位电容电路和有源钳位桥(active clamping bridge,ACB)电路实现辅助换流,提出了一种双极性移相调制半桥单级开关功率放大器(single-stage switching amplifier,SSA)电路,称之为BPSM ACB-SSA电路。在周波变换器换流期间,滤波电感电流通过续流二极管续流,钳位电容吸收滤波电感能量,并通过ACB电路送回电源端。通过钳位电路实现了周波变换器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并实现了变压器副边电压钳位。通过优化参数设计,可以实现原边逆变桥与ACB电路的ZVS。与传统两级D类功率放大器相比,BPSM ACB-SSA电路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小的体积。详细分析了BPSM ACB-SSA电路工作原理及换流特性,给出了软开关的条件,并设计了一台峰值功率120W的实验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链 单级逆变器 有源钳位 周波变换 开关功放 D类功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态Boost PFC变换器的高功率因数和轻载效率提升方法研究
11
作者 杨平 范文 +1 位作者 胡富平 彭晨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71-2380,共10页
工作于伪连续导电模式(pseudo-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PCCM)的三态Boost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采用传统解耦控制,在输入电压增大时,存在功率因数较低的问题。文中结合三态Boost PFC变换器具有两个控制... 工作于伪连续导电模式(pseudo-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PCCM)的三态Boost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采用传统解耦控制,在输入电压增大时,存在功率因数较低的问题。文中结合三态Boost PFC变换器具有两个控制自由度的特点,从变换器的输入电流表达式出发,提出一种三态Boost PFC变换器的变占空比正弦参考电流控制方法,采用变占空比控制变换器的主开关管,正弦参考电流控制续流开关管,并对变换器参数和控制环路进行设计。相比于传统解耦控制的,变占空比正弦参考电流控制的三态Boost PFC变换器具有更高的功率因数,同时也具有快速动态响应与宽负载范围的优点。在此基础上,针对三态Boost PFC变换器轻载效率低的问题,提出混合模式控制方法提升其轻载效率。最后,通过一台400W的实验样机验证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态Boost功率因数校正变换器 变占空比正弦参考电流控制 高功率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任意相位延时的单相整流器dq轴电流快速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呈象 葛兴来 +1 位作者 马俊鹏 韩旭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6400-6409,共10页
以单相两电平脉冲整流器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其dq电流解耦控制的动态性能为目的,针对传统dq轴电流计算速度缓慢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dq轴电流计算方法。首先,引入两相坐标系下空间复矢量的概念,建立整流器在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分析dq电... 以单相两电平脉冲整流器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其dq电流解耦控制的动态性能为目的,针对传统dq轴电流计算速度缓慢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dq轴电流计算方法。首先,引入两相坐标系下空间复矢量的概念,建立整流器在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分析dq电流解耦控制的基本原理;然后,针对单相系统αβ-dq坐标转换需要引入虚拟正交分量问题,提出一种任意相位延时算法,并分析该算法的响应速度与抗噪声干扰能力,该算法与目前几种常用的正交信号产生(orthogonal signal generators,OSG)算法相比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且无需复杂计算、实现简单容易;最后对所提出的算法结合单相整流器dq电流解耦控制进行计算机仿真与半实物实验验证,同时与几种常见OSG算法做对比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两电平脉冲整流器 dq电流解耦控制 动态 性能 空间复矢量 坐标变换 正交信号生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自适应参考值的牵引整流器IGBT键合线老化状态监测方法 被引量:12
13
作者 戴健 葛兴来 +2 位作者 杨旭 张艺驰 王惠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50-2662,共13页
为实现高铁牵引整流器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键合线老化程度的状态监测,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集射极饱和导通压降Vce的动态自适应参考值的方法。分析键合线老化脱落根数与Vce的对应关系,并基于动态... 为实现高铁牵引整流器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键合线老化程度的状态监测,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集射极饱和导通压降Vce的动态自适应参考值的方法。分析键合线老化脱落根数与Vce的对应关系,并基于动态自适应参考值来消除结温的影响。在离线条件下,采集特定导通电流下多种结温和键合线脱落程度下的Vce,构成参考数据集;对运行中的牵引整流器,监测IGBT在该特定导通电流下的Vce实际值,由参考数据集动态地计算出与该时刻结温相适应的Vce参考值,将实际值与参考值相比较,即可评估IGBT键合线老化状态。文中方法能有效消除结温对监测效果的影响,并能在牵引工况下完成牵引整流器中IGBT键合线老化状态监测。最后,利用实验测试验证所研究的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老化 状态监测 键合线 牵引整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输入电流纹波的交错并联三态Boost变换器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欣洋 杨平 +2 位作者 范文 陈曦 许建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834-2843,共10页
首先在分析交错并联三态Boost变换器(interleaved tri-state Boost converter,ITBC)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ITBC的小信号模型,通过推导控制-输出传递函数,分析不同续流控制策略对ITBC右半平面零点的影响;然后,在分析影响输入电流纹波大... 首先在分析交错并联三态Boost变换器(interleaved tri-state Boost converter,ITBC)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ITBC的小信号模型,通过推导控制-输出传递函数,分析不同续流控制策略对ITBC右半平面零点的影响;然后,在分析影响输入电流纹波大小因素的基础上,划分ITBC的工作模式,推导其对应的输入电流纹波表达式,研究输入电流纹波与电感电流放电阶段占空比之间的关系,即通过增大电感电流放电阶段占空比,改变ITBC的工作模式和减小输入电流纹波;再次,采用峰值电流定关断时间控制策略,ITBC在满足电感电流均流效果的同时,保证其宽负载范围工作于最小输入电流纹波的工作模式;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并联三态Boost变换器 小信号模型 工作模式 输入电流纹波 峰值电流定关断时间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源电荷泵串联谐振PFC变换器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大印 许建平 +2 位作者 吕润泽 罗欢 王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996-3007,共12页
电流源电荷泵(current source charge pump,CS-CP)串联谐振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控制电路简单,效率高,输出电流二倍工频纹波低,但存在功率因数(power factor,PF)较低、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total harmonic di... 电流源电荷泵(current source charge pump,CS-CP)串联谐振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变换器控制电路简单,效率高,输出电流二倍工频纹波低,但存在功率因数(power factor,PF)较低、输入电流总谐波畸变(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较高的缺点。该文分析CS-CP串联谐振PFC变换器的工作模态,通过参数优化设计,获得较高的PF与较低的输入电流THD。通过60W的实验样机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PF值可达0.994,效率最高为91.7%,输出电流二倍工频纹波占比小于1.61%,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源电荷泵 串联谐振 功率因数校正 二倍工频纹波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