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_(2-x)Fe_(x)O_(3) 单相多铁性及室温磁电耦合效应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军 马建春 薛武红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在单相多铁材料中,利用电场代替磁场来可逆控制磁性这一手段是实现下一代高密度、低功耗磁电多功能器件的理想方法。然而,目前所发现的单相多铁材料大多数都表现出了弱的室温铁电性、铁磁性或者低于室温的磁电工作温度,这严重限制了其... 在单相多铁材料中,利用电场代替磁场来可逆控制磁性这一手段是实现下一代高密度、低功耗磁电多功能器件的理想方法。然而,目前所发现的单相多铁材料大多数都表现出了弱的室温铁电性、铁磁性或者低于室温的磁电工作温度,这严重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具有强磁电(ME)耦合的第Ⅱ类室温单相多铁Ga_(2-x)Fe_(x)O_(3),其剩余铁电极化强度(Pr)和饱和磁化强度(Ms)在最优的条件下分别可以达到25μC/cm^(2)和1.2μB/f.u.,因而是一种极有可能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替代材料。首先介绍了单相多铁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潜在的应用;然后总结了Ga_(2-x)Fe_(x)O_(3)材料单相多铁性和ME耦合效应的研究历程;最后,围绕Ga_(2-x)Fe_(x)O_(3)未来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详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多铁性 Ga_(2-x)Fe_(x)O_(3) 铁电性 铁磁性 磁电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退火对L1_0-CoPt薄膜结构、磁性及表面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宋智林 刘霞 +1 位作者 张丽 全志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6-141,共6页
本文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L1_0-CoPt薄膜,研究了不同退火条件对薄膜结构、磁性以及表面形貌的影响.通过优化退火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升温速率,制备出了具有大矫顽力、高矩形比、粗糙度小的垂直各向异性L1_0-CoPt薄膜.实验发现,较高... 本文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L1_0-CoPt薄膜,研究了不同退火条件对薄膜结构、磁性以及表面形貌的影响.通过优化退火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升温速率,制备出了具有大矫顽力、高矩形比、粗糙度小的垂直各向异性L1_0-CoPt薄膜.实验发现,较高的退火温度有利于克服CoPt薄膜有序化转变所需要的能量,同时适当延长退火时间可以提高CoPt薄膜的扩散系数,从而促使无序相fcc转化为L1_0有序相fct结构.此外,退火过程中减缓升温速率可以有效减小薄膜粗糙度,从而形成平整连续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钴铂 退火 结构 磁性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SiO_2@TiO_2复合纳米结构的尺寸与磁性调控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蔓红 王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6-892,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和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Fe_3O_4纳米粒子,通过Stber法和溶胶-凝胶法在Fe_3O_4磁核上包覆SiO_2和Ti O2壳层获得不同尺寸的Fe_3O_4@SiO_2@Ti O2复合纳米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 采用共沉淀法和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Fe_3O_4纳米粒子,通过Stber法和溶胶-凝胶法在Fe_3O_4磁核上包覆SiO_2和Ti O2壳层获得不同尺寸的Fe_3O_4@SiO_2@Ti O2复合纳米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对其结构、形貌和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尺寸复合纳米粒子包覆均匀,分散性好,饱和磁化强度较大,有利于TiO_2光催化剂的磁回收与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纳米粒子 Fe3O4@SiO2@TiO2 复合纳米结构 磁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气分压对TiO_2薄膜结构、磁性及输运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文睿 仝瑞雪 +1 位作者 周国伟 江凤仙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5-328,共4页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LaAlO_3(100)基片上制备了TiO_2薄膜,研究了氧气分压对薄膜结构、磁性与输运性质的影响.结构测量表明,TiO_2薄膜的结构与沉积过程中的氧气分压有关,氧气分压的增大有利于薄膜向锐钛矿相转变.磁性测量表明,在较高...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LaAlO_3(100)基片上制备了TiO_2薄膜,研究了氧气分压对薄膜结构、磁性与输运性质的影响.结构测量表明,TiO_2薄膜的结构与沉积过程中的氧气分压有关,氧气分压的增大有利于薄膜向锐钛矿相转变.磁性测量表明,在较高的氧气分压下制备的TiO_2薄膜表现为顺磁性,在较低氧气分压下制备的TiO_2薄膜表现出明显的室温铁磁性,其铁磁性与氧空位有密切关系.输运测量进一步表明,TiO_2薄膜表现为半导体导电特性,在具有铁磁性的薄膜中还观察到了低温磁电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薄膜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n共掺杂In_2O_3稀磁半导体薄膜的磁性和输运性质
5
作者 仝瑞雪 周国伟 +1 位作者 马文睿 江凤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59-3162,3167,共5页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Al_2O_3衬底上制备了Fe/Sn共掺杂的(In_(0.93)Fe_(0.05)Sn_(0.02))_2O_3薄膜,研究了沉积过程的氧气分压对薄膜结构、磁性和输运性质的影响,以揭示其铁磁性来源和机制。(In_(0.93)Fe_(0.05)Sn_(0.02))_2O_3薄膜为...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方法在Al_2O_3衬底上制备了Fe/Sn共掺杂的(In_(0.93)Fe_(0.05)Sn_(0.02))_2O_3薄膜,研究了沉积过程的氧气分压对薄膜结构、磁性和输运性质的影响,以揭示其铁磁性来源和机制。(In_(0.93)Fe_(0.05)Sn_(0.02))_2O_3薄膜为单相立方In2O3结构,Fe和Sn取代了In2O3中In的位置。在不同氧气分压下制备的(In_(0.93)Fe_(0.05)Sn_(0.02))_2O_3薄膜具有明显的室温铁磁性,随着氧气分压的增加,薄膜的铁磁性减小。输运测量表明,(In_(0.93)Fe_(0.05)Sn_(0.02))_2O_3薄膜为n型半导体,载流子浓度约为1020 cm-3,在低温时具有明显的磁电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In_(0.93)Fe_(0.05)Sn_(0.02))_2O_3薄膜的铁磁性是本征的,载流子浓度对薄膜的铁磁性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沉积 稀磁半导体 In2O3薄膜 掺杂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_2Fe_(14)B/α″-Fe_(16)N_2双层膜磁性能和磁化反转过程的研究
6
作者 姜艳楠 梁瑞艳 +2 位作者 孙娟 杨阳 范九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4-738,共5页
本文运用三维微磁学方法对Nd_2Fe_(14)B/α″-Fe_(16)N_2磁性双层膜模型垂直取向的磁滞回线、磁化反转过程、矫顽力和磁能积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磁滞回线的方形度随着软磁层厚度(Ls)的增加而变差.同时,成核场和矫顽力随Ls... 本文运用三维微磁学方法对Nd_2Fe_(14)B/α″-Fe_(16)N_2磁性双层膜模型垂直取向的磁滞回线、磁化反转过程、矫顽力和磁能积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磁滞回线的方形度随着软磁层厚度(Ls)的增加而变差.同时,成核场和矫顽力随Ls的增加而单调递减.另外,在磁化反转的过程中发现了磁涡流态的产生和湮灭,而且进一步计算磁化反转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过程发现涡流态的形成总伴随着能量的减小.剩磁和最大磁能积随Ls的增大先增大,达到峰值后迅速降低,而矫顽力呈单调递减趋势.当Ls=1 nm时,最大磁能积达到最大值81.7 MG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磁学模拟 磁滞回线 矫顽力 最大磁能积 磁化反转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二维Cr_(2)S_(3)纳米片及其磁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瑞龙 张钰樱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170,共9页
以三氯化铬和硫粉为原料,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成功制备出了二维Cr_(2)S_(3)纳米片,并对Cr_(2)S_(3)纳米片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宏观磁性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二维Cr_(2)S_(3)纳米片光学形貌以三角形为主,尺寸最大可达到15... 以三氯化铬和硫粉为原料,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成功制备出了二维Cr_(2)S_(3)纳米片,并对Cr_(2)S_(3)纳米片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宏观磁性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二维Cr_(2)S_(3)纳米片光学形貌以三角形为主,尺寸最大可达到156.8μm,厚度最小为2.59 nm(约2个单元晶胞厚);晶体结构为菱方相结构,类似于单斜NiAs型晶体结构;磁性测试表明:菱方相的二维Cr_(2)S_(3)低温下呈亚铁磁性,面内为磁易轴方向,其奈尔温度约等于120 K,75 K时饱和磁化强度最大;在空气中放置1个月后二维Cr_(2)S_(3)纳米片依然保持较好的磁性性能,是一种环境稳定的二维磁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Cr_(2)S_(3) 亚铁磁 非层状 环境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咔唑类给体分子的给-受体型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婷婷 高慧 +3 位作者 杨溢青 洪兴枝 任颖 武海顺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19-230,共12页
热活化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是新一代发光材料,可以通过吸收环境中的热量使分子的三重态转换为单重态,理论上激子利用率达到100%,量子效率大大提高,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 热活化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是新一代发光材料,可以通过吸收环境中的热量使分子的三重态转换为单重态,理论上激子利用率达到100%,量子效率大大提高,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给-受体(Donor-acceptor,D-A)型的纯有机分子是关注度较高的一类TADF分子。其中咔唑作为一种给体单元,易经其他取代基修饰形成新给体,使D-A分子具有较小的最低三重态和单重态的能级差ΔEST,是经常选用的给体基团。另外,理论计算在研究咔唑衍生物分子的TADF性质,预测其在OLED中的性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基于不同咔唑类给体构筑的D-A结构的TADF分子,依据咔唑分子上取代基的不同,具体介绍了近五年各类TADF分子的结构特点和发光效率,重点讨论了这些分子在器件应用方面的性能,并且结合理论计算分析的结果总结了可能改变D-A型TADF性质的因素,期望能够为未来设计和合成性能更加优异的含咔唑给体的D-A型TADF分子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活化延迟荧光 给-受体分子 咔唑衍生物 发光性能 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单层BiOI纳米片的晶格热导率与声子输运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欢欢 宋英楠 李磊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2-708,共7页
针对二维单层BiOI纳米片的晶格热导率及其声子输运性质进行了深入探究。通过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和玻尔兹曼输运理论,系统地分析了单层BiOI纳米片在不同温度下的声子群速度、格林艾森参数、三声子散射率和散射相空间等关键物理量。计算... 针对二维单层BiOI纳米片的晶格热导率及其声子输运性质进行了深入探究。通过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和玻尔兹曼输运理论,系统地分析了单层BiOI纳米片在不同温度下的声子群速度、格林艾森参数、三声子散射率和散射相空间等关键物理量。计算结果显示,单层BiOI纳米片在室温下的本征晶格热导率约为4.71 W·m^(-1)·K^(-1),当温度升高至800 K时,其热导率显著降低至1.74W·m^(-1)·K^(-1)。面外声学支(ZA)、横向声学支(TA)和纵向声学支(LA)声子模式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对晶格热导率的贡献几乎相等。低晶格热导率的物理根源归结于低声子群速度、强烈的声子-声子散射过程以及较低的德拜温度。此外,还探讨了单层BiOI纳米片的电子结构,确认了其具有半导体特性,并且间接带隙约为2.16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BiOI纳米片 晶格热导率 声子输运 第一性原理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稀磁半导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许小红 李小丽 +4 位作者 齐世飞 江凤仙 全志勇 范九萍 马荣荣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9-232,共34页
稀磁半导体是一种能同时利用电子的电荷和自旋属性,并兼具铁磁性能和半导体性能的自旋电子学材料。本文主要介绍ZnO、In2O3等氧化物稀磁半导体的研究进展,一是从实验角度介绍其制备、结构、磁性、电输运性质等特性;二是从理论角度对其... 稀磁半导体是一种能同时利用电子的电荷和自旋属性,并兼具铁磁性能和半导体性能的自旋电子学材料。本文主要介绍ZnO、In2O3等氧化物稀磁半导体的研究进展,一是从实验角度介绍其制备、结构、磁性、电输运性质等特性;二是从理论角度对其磁交换能、电子结构、居里温度和磁性产生的机制进行阐述;三是在稀磁半导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介绍其相关的异质结构的磁电阻效应,并在文章的最后对氧化物稀磁半导体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稀磁半导体 自旋注入 异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双环HMX衍生物分子设计的密度泛函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国政 范建敏 +2 位作者 杨东芳 范荣荣 陆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1-396,共6页
运用DFT-B3LYP/6-311G(d,p)方法,计算了所设计的三种双环HMX(2,4,6,8-四硝基-2,4,6,8-四氮杂双环[3.3.0]辛烷)衍生物分子.基于理论晶体密度和固态生成热计算衍生物分子的爆轰性能;通过前线轨道能与特征高度(h50)评价衍生物分子的感度.... 运用DFT-B3LYP/6-311G(d,p)方法,计算了所设计的三种双环HMX(2,4,6,8-四硝基-2,4,6,8-四氮杂双环[3.3.0]辛烷)衍生物分子.基于理论晶体密度和固态生成热计算衍生物分子的爆轰性能;通过前线轨道能与特征高度(h50)评价衍生物分子的感度.结果表明,理论晶体密度均高于1.90 g·cm^-3,爆速高于9.0 km·s^-1,爆压约为40 GPa.三种双环HMX衍生物分子是潜在的高能量密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 双环HMX衍生物 分子设计 爆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_(2)/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物修饰碳布电极所制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产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建春 石楠 +5 位作者 吕闰生 武莉洁 韦佳乐 张叶臻 张军 贾建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0-1118,共9页
调整氨水用量(30,50,100,150μL),以氯化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4种二硫化亚铁/rGO复合物[FeS_(2)(30)/rGO、FeS_(2)(50)/rGO、FeS_(2)(100)/rGO、FeS_(2)(150)/rGO)],滴涂在碳布电极表面制备FeS_(2)/rGO修饰... 调整氨水用量(30,50,100,150μL),以氯化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4种二硫化亚铁/rGO复合物[FeS_(2)(30)/rGO、FeS_(2)(50)/rGO、FeS_(2)(100)/rGO、FeS_(2)(150)/rGO)],滴涂在碳布电极表面制备FeS_(2)/rGO修饰碳布电极。以修饰碳布电极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阳极,并在阳极溶液中添加活性大肠杆菌培养液,用作MFCs生物催化剂;以碳纸小片构建MFCs阴极,和阳极构成双室型MFCs,以考察MFCs的产电性能。结果表明,FeS_(2)/rGO为呈薄纳米片层结构的rGO与呈片状的白铁矿FeS_(2)和黄铁矿FeS_(2)的混合物或呈八面体结构的黄铁矿FeS_(2)自组装形成的微球,以其修饰碳布电极制成MFCs阳极后,产电功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FeS_(2)(50)/rGO制得的MFCs阳极在1.0 mV·s^(-1)扫描速率下的最大功率密度可达2 984.8 mW·m^(-2),是rGO以及裸碳布所构建MFCs阳极的1.7倍和2.5倍。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显示,FeS_(2)(50)/rGO修饰的碳布电极的电活性面积较大,FeS_(2)(50)/rGO和活性大肠杆菌间的胞外电子转移效率较高,二者协同作用,提升了MFCs的功率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FeS_(2)/rGO 阳极修饰材料 功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支撑BaTiO_(3)薄膜的制备与铁电性研究
13
作者 张军 沈玙璠 苏天聪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9-375,共7页
BaTiO_(3)(BTO)铁电氧化物薄膜因其在非易失信息存储、智能传感、生物医疗、纳米发电机等领域潜在的应用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为了保证BTO薄膜能高质量外延生长,通常选择晶格匹配的氧化物做衬底,所生长的薄膜与衬底之间存在较... BaTiO_(3)(BTO)铁电氧化物薄膜因其在非易失信息存储、智能传感、生物医疗、纳米发电机等领域潜在的应用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为了保证BTO薄膜能高质量外延生长,通常选择晶格匹配的氧化物做衬底,所生长的薄膜与衬底之间存在较强的化学键,很难将其从衬底上大面积地剥离下来,所以也无法实现下一步转移到可用于高密度器件集成的的Si基衬底上。文章使用水溶Sr_(3)Al_(2)O_(6)(SAO)为牺牲层的方法,将生长在Nb-SrTiO_(3)(Nb-STO)衬底上的BTO外延薄膜可以大面积、无褶皱地转移到Si基衬底上。并且,转移后的自支撑薄膜仍然保持了完美的结晶度和室温铁电性。此结论对自支撑氧化物薄膜在高密度铁电器件的集成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_(3)薄膜 铁电性 自支撑 柔性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自由羧基氧修饰孔壁的锌基金属有机骨架靶向电化学传感对乙酰氨基酚 被引量:1
14
作者 续璐 张丞雨 +2 位作者 籍文娟 杨海英 付云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7-918,共12页
基于刚性苯多羧酸H4BPTC(联苯-3,3′,5,5′-四甲酸),构筑了一例孔壁修饰高密度自由羧基氧的三维刚性锌基金属有机骨架:{[Zn2(BPTC)(H_(2)O)(DMF)2]·DMF·H_(2)O}n(SXNU-5-Zn)。SXNU-5-Zn具有好的酸碱稳定性(pH=3~8)和热稳定性... 基于刚性苯多羧酸H4BPTC(联苯-3,3′,5,5′-四甲酸),构筑了一例孔壁修饰高密度自由羧基氧的三维刚性锌基金属有机骨架:{[Zn2(BPTC)(H_(2)O)(DMF)2]·DMF·H_(2)O}n(SXNU-5-Zn)。SXNU-5-Zn具有好的酸碱稳定性(pH=3~8)和热稳定性。以SXNU-5-Zn构建了基于纯MOFs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SXNU-5-Zn/GCE),其可高灵敏、选择性的检测对乙酰氨基酚(AC),检测的线性范围宽(0.02~765μmol·L^(-1)),检测限低至0.0138μmol·L^(-1)(S/N=3)。此外,所制备的SXNU-5-Zn/GCE传感器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中AC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电化学传感器 对乙酰氨基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istive Switching of BN-based Films Accompanied with the Modulation of Ferromagnetism
15
作者 FAN Huan SHI Yana +2 位作者 LI Jiale ZHAO Juanjuan LI Xiaoli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3-66,共4页
Nanostructured BN and BN-Co films with Cu,Co,Au as the top electrodes,and Pt as the bottom electrodes were grown by magnetron sputtering.Both BN samples and BN-Co ones show bipolar resistive switching behaviors.For th... Nanostructured BN and BN-Co films with Cu,Co,Au as the top electrodes,and Pt as the bottom electrodes were grown by magnetron sputtering.Both BN samples and BN-Co ones show bipolar resistive switching behaviors.For the sample with active Cu as the top electrode,the formation and rupture of metallic Cu conductive filaments can explain the resistive switching behavior;for the other samples,the generation and annihilation of nitrogen vacancies under the electric stimuli may contribute to the occurrence of resistive switching.Taking advantage of the formed and broken Co-N bonds during resistive switching,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f the BN-Co films can be modulated.Thus,it investigated the resistive switching behavior of BN and BN-Co materials in this work.Similar to that of oxide materials,the resistive switching behaviors of the nitrides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movement of cations or anions within the dielectric or electrodes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 voltage.Additionally,ion migration may lead to the formation or breaking of Co-N bonds,which can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magnetism of BN-Co materials.This study extends resistive switching materials to nitrides,enabling the regulation of magnetism along with resistance changes,thus providing insights for the design of novel voltage-controlled magnetic devices and achieving multi-function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based thin film magnetron sputtering resistive switching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铁配合物Fe(CO)(5-x)(PR3)x的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彩红 李海宇 +2 位作者 李俊 贾建峰 武海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87-1195,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一系列低价铁化合物Fe(CO)_(5-x)(PR_3)_x(x=1~3,R=H,F,Me)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成键特点以及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引入膦配体后不会造成Fe(CO)x(PR_3)_(5-x)的几何结构畸变,为略扭曲的三角双...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一系列低价铁化合物Fe(CO)_(5-x)(PR_3)_x(x=1~3,R=H,F,Me)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成键特点以及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引入膦配体后不会造成Fe(CO)x(PR_3)_(5-x)的几何结构畸变,为略扭曲的三角双锥形。自然键轨道(NBO)分析显示,膦配体与羰基铁基团间存在电荷转移,有效增强Fe-CO之间的共价作用。多数稳定结构Fe(CO)x(PR_3)_(5-x)的第一膦配体解离能要比第一羰基解离能低,预示Fe(CO)_(5-x)(PR_3)_x的反应活性比Fe(CO)5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羰基铁衍生物 膦配体 解离能 自然键轨道(NBO)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Ti,V修饰B/N掺杂单缺陷石墨烯的储氢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丽娟 高升启 +2 位作者 荣祎斐 贾建峰 武海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42-2851,共10页
3d过渡金属修饰是改善石墨烯储氢性能的最有效途径,但仍存在金属团聚和H_(2)解离导致难以脱附的问题.提出了B/N掺杂单缺陷石墨烯(BMG/NMG)的策略来避免以上两个问题.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N掺杂可以使Sc,Ti,V与石墨烯的结合能提高3~... 3d过渡金属修饰是改善石墨烯储氢性能的最有效途径,但仍存在金属团聚和H_(2)解离导致难以脱附的问题.提出了B/N掺杂单缺陷石墨烯(BMG/NMG)的策略来避免以上两个问题.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N掺杂可以使Sc,Ti,V与石墨烯的结合能提高3~4倍,B掺杂可以将Sc与石墨烯的结合能提高3倍.Sc/BMG和Sc/NMG吸附的第一个H_(2)不会解离.Sc/BMG中Sc吸附5个H_(2),平均氢分子结合能为−0.18~−0.43 eV,并且可以通过在同侧锚定多个Sc原子形成Sc/C3B2五元环增加H_(2)吸附位点.Sc/NMG中每个Sc吸附6个H_(2),平均氢分子结合能为−0.17~−0.29 eV,还可以通过在异侧修饰形成Sc/N3/Sc单元进一步提高储氢能力.研究结果将为设计基于3d过渡金属修饰碳材料的储氢材料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 硼/氮掺杂 单缺陷石墨烯 过渡金属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免疫传感器检测噻虫啉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军 毛慧 +2 位作者 张芹 赵国政 张晋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9-244,共6页
该文研制了纳米金/石墨烯/噻虫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对修饰过程中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间接竞争法检测了杀虫剂噻虫啉,最低检出限为0.7 ng·mL^(-1),线性范围为10~5000 ng·... 该文研制了纳米金/石墨烯/噻虫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对修饰过程中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间接竞争法检测了杀虫剂噻虫啉,最低检出限为0.7 ng·mL^(-1),线性范围为10~5000 ng·mL^(-1)。经检测纳米金/石墨烯/噻虫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并对香蕉、西红柿、苹果和大米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回收率范围87.1%~1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石墨烯 免疫传感器 噻虫啉抗体 噻虫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电子氧还原制备过氧化氢:贵金属催化剂的几何与电子结构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二桂 唐涛 +4 位作者 王艺 张俊明 常宇虹 胡天军 贾建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63-1076,共14页
通过两电子氧还原反应(2e-ORR)电化学合成过氧化氢(H_(2)O_(2))的显著优势是高成本效益和环境友好性,且可以实现H_(2)O_(2)的按需现场生产,其关键技术之一是安全、经济和高效2e-ORR催化剂的开发。本文概述了利用2e-ORR制备H_(2)O_(2)贵... 通过两电子氧还原反应(2e-ORR)电化学合成过氧化氢(H_(2)O_(2))的显著优势是高成本效益和环境友好性,且可以实现H_(2)O_(2)的按需现场生产,其关键技术之一是安全、经济和高效2e-ORR催化剂的开发。本文概述了利用2e-ORR制备H_(2)O_(2)贵金属基催化材料近10年的研究进展。从ORR反应机理出发,介绍了贵金属表面反应途径的调节旋钮,即*OOH结合能和O_(2)吸附模式;重点总结并举例说明了贵金属材料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调控的方法学,强调了平衡优化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重要性;此外,简要介绍了基础实验室中2e-ORR催化剂性能的评估方法;最后,讨论了贵金属电催化合成H_(2)O_(2)的挑战和前景,特别是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成本的客观评价。旨在为新型2e-ORR催化剂的理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合成过氧化氢 氧还原反应 贵金属催化剂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_(3)C_(2)@C_(80)与[12]CPP纳米环之间非共价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洋 李旺昌 +4 位作者 张竹霞 王芳 杨文静 郭臻 崔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6-144,共9页
金属富勒烯嵌套于纳米环内形成主客体系,二者产生的主客体作用可诱导内部金属团簇的取向,影响分子的电子结构等性质.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碳纳米环[12]CPP(CPP=环苯撑,主体分子)与金属富勒烯Sc_(3)C_(2)@C_(80)(客体分子)... 金属富勒烯嵌套于纳米环内形成主客体系,二者产生的主客体作用可诱导内部金属团簇的取向,影响分子的电子结构等性质.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碳纳米环[12]CPP(CPP=环苯撑,主体分子)与金属富勒烯Sc_(3)C_(2)@C_(80)(客体分子)形成的主客体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最稳定构型中,[12]CPP呈现椭圆形, Sc_(3)C_(2)@C_(80)与[12]CPP的质心不再重合. Sc_(3)C_(2)@C_(80)在[12]CPP内旋转对构型总体能量影响仅为13.51 kJ/mol.[12]CPP向Sc_(3)C_(2)@C_(80)转移了0.03 e,主客体分子之间存在弱相互作用.对二者相互作用的分析结果表明,色散作用在弱相互作用中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富勒烯 碳纳米环 密度泛函理论 弱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