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9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复发性卒中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温馨如 林国辉 宋建勋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2,共8页
目的 应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ascular wall imaging,MR-VWI)检查,对大脑中动脉区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进行分析,探寻与复发性卒中独立相关的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取于我院就诊的大... 目的 应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ascular wall imaging,MR-VWI)检查,对大脑中动脉区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进行分析,探寻与复发性卒中独立相关的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选取于我院就诊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185例,所有患者均完成MR-VWI检查并判定梗死区域大脑中动脉内存在责任斑块,并根据临床及影像资料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首发卒中组、复发卒中组以及卒中阴性组。记录斑块特征、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亚型(China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以及其他影像学指标。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特征的差异性,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缺血性卒中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对多因素分析得到的独立相关因素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 共纳入185例患者,首发卒中组69例,复发卒中组76例,卒中阴性组40例。三组间性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首发卒中组与卒中阴性组相比,复发卒中组的患者年龄更大(P<0.05),糖尿病患病比例更高(P<0.05)。与卒中阴性组相比,首发卒中组与复发卒中组大于45岁的中老年患者比例更大(P=0.006、P<0.001),复发卒中组糖尿病患病比例(P=0.013)更高。与卒中阴性组相比,首发卒中组患者以环壁斑块多见(P=0.008);首发卒中组与复发卒中组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及狭窄程度更大、强化的斑块数量更多(P<0.05)。首发卒中组与复发卒中组相比,复发卒中组的卒中机制更倾向于CISS分型中的低灌注/栓子消除障碍类型(P=0.046),复发卒中组具有更大的斑块面积(P<0.001)、斑块负荷(P<0.001)、更明显的狭窄程度(P<0.001)。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是大脑中动脉区域内缺血性卒中复发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比值比(odds ratio,OR)=1.04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7~1.074,P=0.008]、斑块面积(OR=1.286,95%CI:1.018~1.543,P=0.002),斑块负荷(OR=1.586,95%CI:1.013~2.155,P<0.001)。年龄AUC值为0.658 (95%CI:0.568~0.748),斑块面积AUC值为0.662 (95%CI:0.575~0.750),斑块负荷AUC值为0.758(95%CI:0.676~0.839)。三者联合检测AUC值为0.827(95%CI:0.758~0.896),高于其他单独预测因素的AUC值,整体预测效能最佳。结论 年龄、斑块面积和斑块负荷与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卒中复发 磁共振成像 血管壁成像 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2
作者 张刚 贺俊景 +2 位作者 孙杰梅 周丽格 邢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5-1110,1117,共7页
目的 应用3D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成像技术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6例COPD患者与31名年龄、性别... 目的 应用3D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成像技术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6例COPD患者与31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肺功能测试、血常规检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估及3.0T MRI扫描。由2名观察者独立测量各脑区的APT值并评估其一致性,比较两组间各脑区的APT值差异,探讨多脑区APT值与肺功能、血液指标及Mo 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者间对多脑区APT值的测量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0.75);COPD组脑区APT值高于健康对照组,双侧苍白球(t=2.490、2.168)、右侧丘脑(t=2.754)、壳核(t=2.137)、颞叶灰质(t=3.533)和枕叶灰质(t=2.345)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脑区APT值与Mo CA评分呈负相关(r=-0.390~-0.084),其中双侧苍白球的相关性较强(r=-0.390、-0.370,P<0.05);COPD组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与多脑区APT值呈负相关的趋势(r=-0.339~-0.010,P均>0.05),而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与多脑区APT值呈正相关的趋势(r=0.084~0.587)。结论 APTw作为一种新型的MRI技术,在检测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非侵入性监测疾病进展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引导注意力网络检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患儿脑瘫相关责任病灶
3
作者 黄婷婷 王卓琛 +5 位作者 赵鑫 杨凯华 张晗宇 李曼 邢威 张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3-728,共6页
目的观察自引导注意力网络检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VWMI)患儿脑瘫(CP)相关责任病灶的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383例PVWMI患儿,将其分为CP组(n=243)与非CP组(n=140);另以214例颅脑MRI无明显异常患儿为对照组。基于颅脑T1WI分别于半卵圆中心... 目的观察自引导注意力网络检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VWMI)患儿脑瘫(CP)相关责任病灶的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383例PVWMI患儿,将其分为CP组(n=243)与非CP组(n=140);另以214例颅脑MRI无明显异常患儿为对照组。基于颅脑T1WI分别于半卵圆中心、内囊后肢、大脑脚及丘脑勾画ROI,于T2WI中标注其内CP相关责任病灶,将二者配准作为输入网络。采用ResNet34网络、结合注意力及自引导网络训练网络并检测PVWMI患儿CP相关责任病灶,评估其检测关键解剖结构中病灶的效能以筛选最优者,观察其分割关键解剖结构的效能。结果自引导注意力网络为最优网络,其检出病灶的曲线下面积为0.794~0.914,分割关键解剖结构的戴斯相似系数为0.702~0.764。结论自引导注意力网络可用于初步检测PVWMI患儿CP相关责任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脑性瘫痪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CT及MRI影像特征分析
4
作者 王箔 任彦 +1 位作者 姚振威 陆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CT及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经手术病理诊断为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中枢神经细胞瘤多见于侧脑室Monro孔附近,邻近或源于透明隔,多以一侧脑室... 目的:总结分析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CT及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经手术病理诊断为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中枢神经细胞瘤多见于侧脑室Monro孔附近,邻近或源于透明隔,多以一侧脑室为主向双侧脑室生长,以左侧脑室(42/71)多见。肿瘤实性部分在CT上主要表现为稍高或等密度,肿瘤内部常见钙化、囊变。肿瘤的实性部分MRI主要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稍高或高信号,DWI弥散受限。T1WI增强扫描多表现为轻度到中度强化(64/69),瘤周或瘤内见多发血管影。肿瘤的MRI特征性表现包括宽基底征、皂泡征、周围泡泡征、扇贝征、宝石征、液-液平面征;磁共振波谱上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明显下降、胆碱峰明显升高。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总结归纳这些特征有助于术前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24
5
作者 赵海 肖新兰 +2 位作者 高明勇 卢瑞梁 谭湘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15-1518,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于宫颈癌检测的敏感性及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67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比较DWI结合MR常规序列与单纯MR常规序列...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于宫颈癌检测的敏感性及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67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20名女性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比较DWI结合MR常规序列与单纯MR常规序列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差异;分析正常志愿者宫颈三层(颈管内膜、结合带、肌层)与宫颈癌的ADC值差异。结果 DWI结合MRI常规序列检出全部病例,单纯MRI常规序列检测出64例,漏诊3例,准确率为95.52%。对于各期宫颈癌及全部病例分期诊断中,DWI结合MRI常规序列与单纯MRI常规序列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宫颈三层平均ADC值分别为颈管内膜(1.54±0.15)×10-3mm2/s,结合带(1.56±0.16)×10-3mm2/s,肌层(1.81±0.16)×10-3mm2/s;宫颈内膜与结合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与肌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管癌平均ADC值为(1.05±0.20)×10-3mm2/s,正常颈管内膜与宫颈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MRI常规序列,DWI结合常规MRI序列对于检测宫颈癌更敏感;DWI对于区分正常宫颈与宫颈癌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子宫颈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磁共振及功能性成像特点 被引量:18
6
作者 郝妮娜 韩彤 +2 位作者 白旭 郭迎 崔世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397,共4页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传统MRI征象、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征象。结果1...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传统MRI征象、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征象。结果12例患者均为B细胞淋巴瘤,共检出13个结节,11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病灶T1WI呈低或等信号影,T2WI呈等、稍高、高信号影,DWI呈高、低信号影;病灶的边界较清晰,周围可见轻中度水肿;病灶多呈明显均匀强化及"缺口征"、"尖突征";1H-MRS表现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中度降低,胆碱(Cho)峰升高,肌酸(Cr)峰轻度降低,并可见巨大的脂质(Lip)峰。灌注加权成像提示病灶为低灌注结节。结论传统磁共振成像与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1H-MRS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磁共振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穴位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韩俊洲 徐海波 +5 位作者 唐宏图 王华 官瑾 刘定西 孔祥泉 冯敢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同穴位时脑功能区变化。方法将18例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电针左侧地仓穴(6例)、左侧合谷穴(6例)、左侧后溪穴(6例),同时行全脑fMRI扫描。以SPM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同穴位时脑功能区变化。方法将18例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电针左侧地仓穴(6例)、左侧合谷穴(6例)、左侧后溪穴(6例),同时行全脑fMRI扫描。以SPM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t检验(P<0.05)分析得出电针不同穴位的脑功能图像。结果电针左侧地仓穴、左侧合谷穴信号降低区:双侧额中回,左扣带回;信号升高区:右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左侧颞上回,右侧脑岛。电针左侧后溪信号降低区:双侧额下回,左侧豆状核,右侧颞中回,右侧小脑扁桃体;信号升高区:右侧尾状核头,右侧扣带回,脑干,小脑蚓,右侧海马回。结论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合谷穴和地仓穴可引起大脑相应的功能区激活,而电针后溪穴未见和前两者有相似的激活区域,推测穴位与大脑的联系与其所属的经脉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周围性面瘫 穴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合谷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韩俊洲 徐海波 +5 位作者 唐宏图 王华 刘定西 官瑾 孔祥泉 冯敢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研究电针(EA)周围性面瘫患者合谷穴的脑功能区变化,试图从可视化的角度研究穴位功效和主治作用的现代医学原理,从神经学及脑科学角度部分揭示针灸的作用机制,从而对针灸的现代化和针灸临床疗效的提高...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研究电针(EA)周围性面瘫患者合谷穴的脑功能区变化,试图从可视化的角度研究穴位功效和主治作用的现代医学原理,从神经学及脑科学角度部分揭示针灸的作用机制,从而对针灸的现代化和针灸临床疗效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方法筛选6例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刺左侧合谷穴,同时行全脑fMRI扫描;SPM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t检验(P<0.05)分析得出电针谷穴的脑功能图像。结果电针左侧合谷信号降低区:左侧扣带回,双侧额中回,右侧枕中回;信号升高区:左侧中央后回,右侧额下回,右侧颞上回,右侧脑岛,左侧中央前回。结论穴位刺激与人脑各区域的确存在一定相关性,电针周围性面瘫患者合谷穴,在多个脑区均出现信号的变化,受影响的区域与穴位的功效、主治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电针 合谷穴 周围性面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图像质量的评价 被引量:19
9
作者 程流泉 高元桂 +2 位作者 盛复庚 孙玮 蔡幼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3期399-401,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 (CMRA)图像质量 (IQ)评价方法。方法  86例CMRA检查者 ,使用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成像序列 (FIESTA)共进行 73 4次采样。采用分级的IQ评价方法 ,分别对呼吸运动伪影、血管搏动伪影和组织对比度... 目的 建立一种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 (CMRA)图像质量 (IQ)评价方法。方法  86例CMRA检查者 ,使用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成像序列 (FIESTA)共进行 73 4次采样。采用分级的IQ评价方法 ,分别对呼吸运动伪影、血管搏动伪影和组织对比度三个方面进行评分 (0~ 2 ) ,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像质量分级(0~Ⅳ ) ,并与传统的图像质量分级方法进行比较 ;对分级较低的图像低评分项进行调整后重新扫描。结果 分级的IQ评价方法与传统的分级方法具有显著意义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r =0 .96,P <0 .0 5。按照评分项调整后重复扫描 ,2 5次扫描的图像质量提高 1~ 3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评分分级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可以准确反映CMRA的IQ影响因素 ,有利于CMRA图像质量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 图像质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定量成像对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0
作者 乔鹏飞 牛衡 +2 位作者 白玉贞 高阳 牛广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8期581-584,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定量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技术对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16例脊椎病变患者(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11例布氏杆菌性脊椎炎、2例脊椎椎体转移瘤、3例结核性脊椎炎)...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定量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技术对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16例脊椎病变患者(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11例布氏杆菌性脊椎炎、2例脊椎椎体转移瘤、3例结核性脊椎炎)行T1WI、T2WI、STIR及动态对比增强定量检查,分析其形态、信号特点及容积转运参数(Ktrans)与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结果病变累及腰椎最多。布氏杆菌性脊椎炎在MRI上椎体形态多无明显变化,椎体边缘可见小的骨质破坏及骨质增生。病变椎体T1WI呈低信号,T2WI呈低等或等高信号或低等高混杂信号。STIR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椎体明显强化,与周围正常增强的椎体信号类似或更高。各类脊椎病变的Ktrans值与Ve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有特征性的磁共振表现,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定量成像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 脊柱炎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磁共振成像T_2加权像“纵线”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旭峰 刘晓萍 +2 位作者 张丽雅 张璐 卢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549-551,共3页
目的:本文收集47例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患者MR图像,除T1WI发现特征性形态改变外,在T2WI上发现桥脑有纵行线样高信号,我们称之为“纵线”征。材料与方法:47例OPCA患者,30例进行低场磁共振扫描,17例进行高场磁共振扫描;随机抽样因其... 目的:本文收集47例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患者MR图像,除T1WI发现特征性形态改变外,在T2WI上发现桥脑有纵行线样高信号,我们称之为“纵线”征。材料与方法:47例OPCA患者,30例进行低场磁共振扫描,17例进行高场磁共振扫描;随机抽样因其他原因而进行头部磁共振检查的病例100例作为对照。结果:47例OPCA患者MR图像T2WI上可见位于桥脑至延髓上部贯穿于脑干前后径的连续性细线样高信号41例,高低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纵线”征是OPCA的一种特征性异常信号,其病理基础尚不知,有待于进一步病理学或其他方法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 患者 OPCA MR 磁共振成像 WI 磁共振扫描 信号 CPCA 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与关节镜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史福东 左金增 +6 位作者 刘仕杰 张勇 王雪臣 武强 冯世庆 钟洪波 李长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83-1086,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关节镜诊断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价值,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唐山市人民医院骨科2008年10月—2013年9月怀疑ACL损伤患者35例,术前均行MRI扫描,并将MRI征象与关节镜下所见进行对比。结果关节镜诊断ACL...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关节镜诊断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价值,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唐山市人民医院骨科2008年10月—2013年9月怀疑ACL损伤患者35例,术前均行MRI扫描,并将MRI征象与关节镜下所见进行对比。结果关节镜诊断ACL损伤:完全断裂18例,部分断裂8例,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2例,正常7例。MRI诊断ACL损伤的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60.0%,准确度为86.7%,阳性预测值为87.7%,阴性预测值为60.0%。两种方法检查结果 Kappa值为0.163,P<0.000 1。结论 MRI显示ACL正常时,可靠性很高;MRI提示部分撕裂时,有相当一部分是完全撕裂;MRI提示完全撕裂时,可靠性很高,多与关节镜下所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磁共振成像 前交叉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成像、T2弛豫时间、扩散加权成像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方元 刘兰祥 +4 位作者 李京龙 刘德丰 崔玉杰 黄松涛 王占秋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4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磁共振波谱成像(MR spectroscopy,MRS)水峰相对值、T2值(T2 relaxation times)、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比较40例受试者腰椎间盘T2值、ADC值及MRS水峰相...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磁共振波谱成像(MR spectroscopy,MRS)水峰相对值、T2值(T2 relaxation times)、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比较40例受试者腰椎间盘T2值、ADC值及MRS水峰相对值与椎间盘解剖位置及腰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腰椎间盘T2值、ADC值与Pfirrmann分级有很好的相关性,与椎间盘位置无明显相关性。腰椎间盘MRS水峰相对值与Pfirrmann分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腰椎间盘T2值、ADC值可以很好的体现腰椎间盘退变的程度,并可以进行量化分析,MRS对腰椎间盘退变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值 表观扩散系数 磁共振波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成像联合直肠指检及血清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易强 王庆伟 +7 位作者 车英玉 张玉瑞 袁璞 杨小明 李琦 杨阳 师磊 宋东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548-1551,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直肠指检(DRE)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血清PSA异常84例男性患者行前列腺MRS和DRE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再分析MRS联合DRE及不同水平PSA(低危组4 ng/ml<PSA<1...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直肠指检(DRE)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血清PSA异常84例男性患者行前列腺MRS和DRE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再分析MRS联合DRE及不同水平PSA(低危组4 ng/ml<PSA<10 ng/ml,中危组10 ng/ml≤PSA≤20 ng/ml和高危组PSA>20 ng/ml)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Se)、特异度(Sp)和准确度(AR)。结果病理证实前列腺癌41例、非前列腺癌43例(良性增生41例,炎症1例,结核1例)。单纯MRS诊断前列腺癌的Se、Sp和AR分别为85.4%、83.7%和84.5%,与病理诊断有统计学一致性(K=0.69,P<0.05);MRS联合PSA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诊断的Se、Sp和AR分别为75.0%、90.0%和84.4%,66.7%、73.3%和71.4%,95.7%、87.5%和93.5%;MRS联合DRE诊断Se、Sp和AR分别为88.9%、87.5%和88.6%;MRS同时联合PSA高危组及DRE诊断Se、Sp和AR分别增加至95.7%、100%和9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诊断前列腺癌具有无创和简便优点,其联合直肠指检及PSA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成像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直肠指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强磁共振FLAIR序列在急性期脑干梗塞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丽雅 周旭峰 +4 位作者 卢超 张国庆 张薇 刘晓萍 张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低场强磁共振 FLAIR序列 急性期脑干梗塞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胰胆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6
作者 倪希和 郑贤应 +3 位作者 方哲明 曹代荣 林钊 陈金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graphy,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用 fast-ASE序列完成了82例MRCP检查,其中有6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余为超声或CT证实。经二维(...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graphy,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用 fast-ASE序列完成了82例MRCP检查,其中有6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余为超声或CT证实。经二维(2D)及三维(3D)处理图像,后以最大信号投影重建图像。结果:全部检查均获得成功。良、恶性胰胆管疾病的在MRCP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CP定位及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及86%。结论:MRCP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有效手段,能清楚显示正常或异常的胰胆管结构,定性和定位准确率高,能为临床提供十分有意义的诊断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胆道疾病 胰腺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诊断星形细胞瘤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阳 牛广明 +2 位作者 韩晓东 郭冬玲 张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8-360,共3页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及波谱成像(MRS),探讨 ADC值、rCBV值和各代谢产物比值在术前评价星形细胞瘤组织学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共收集了41例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进行DWI及MRS成像,增强后行PWI及普... 目的 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及波谱成像(MRS),探讨 ADC值、rCBV值和各代谢产物比值在术前评价星形细胞瘤组织学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共收集了41例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进行DWI及MRS成像,增强后行PWI及普通增强扫描。获得 DW、PW伪彩图和代谢产物曲线,利用分析软件包 Function-Tool计算ADC值、rCBV值和NAA/Cr,Ch/Cr,NAA/Ch值。结果 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21 例)ADC值、rCBV值及 NAA/Cr,Ch/Cr,NAA/Ch值分别为(1.38±0.37)mm2/s(0.61~2.03 mm2/s)、4.04±1.75(1.98~8.31)、0.68±0.25(0.24~1.23)、4.87±1.89(2.33~7.99)及0.18±0.11(0.06~0.47)。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20例)ADC值、rCBV值及NAA/Cr,Ch/Cr,NAA/Ch值分别为(1.63±0.30)mm2/s(1.08~2.13 mm2/s)、1.64±0.90(0.23~3.58)、0.97±0.42(0.46~2.30)、2.36±1.22(1.14~6.38)及0.45±0.36(0.16~1.71)。结论 DWI、PWI及MRS对星形细胞瘤的术前分级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灌注 磁共振波谱学 星形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记忆力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荫华 白静 +2 位作者 翁旭初 谢晟 肖江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为探索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AD)的方法 ,将神经心理测定和功能磁共振 (fMRI)检查相结合 ,了解轻度认知障碍 (MCI)患者在记忆方面的脑功能情况。方法 9例MCI患者和 9名正常对照在进行无意义图形记忆和再认时行fMRI检查 ,对反应时... 目的为探索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AD)的方法 ,将神经心理测定和功能磁共振 (fMRI)检查相结合 ,了解轻度认知障碍 (MCI)患者在记忆方面的脑功能情况。方法 9例MCI患者和 9名正常对照在进行无意义图形记忆和再认时行fMRI检查 ,对反应时间、正确率和fMRI的脑激活图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的反应时间比正常对照明显延长 (P <0 0 1) ,正确率显著降低 (P <0 0 0 1)。脑激活图显示 ,与对照相比 ,在记忆编码时 ,患者主要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和海马旁回、以及以右侧为主的后部脑区激活减弱 ,记忆提取时 ,在双侧前额叶背外侧 ,左侧海马旁回和前扣带回 ,以及后部脑区激活减弱。结论MCI患者的记忆功能已有损害。记忆功能的fMRI检查与认知神经心理学的联合研究能为早期诊断AD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AD) 轻度认知障碍(MCI) 记忆 功能磁共振(f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23T开放性磁共振实时引导下经皮激光热消融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成利 武乐斌 +3 位作者 陈立光 史浩 林征宇 Robert Blanco Sequneir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 评价肝脏肿瘤在磁共振介入激光治疗中的热消融变化及光学器械追踪系统对激光纤维的精确定位和实时监测激光治疗中热消融变化的能力 ,观察激光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经病理学活检证实的 14例恶性肝脏肿... 目的 评价肝脏肿瘤在磁共振介入激光治疗中的热消融变化及光学器械追踪系统对激光纤维的精确定位和实时监测激光治疗中热消融变化的能力 ,观察激光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经病理学活检证实的 14例恶性肝脏肿瘤患者 (4例为肝细胞癌 ,10例为肝转移瘤 ,共 2 2个肿瘤 )进行 0 .2 3T开放性磁共振成像系统与介入引导下经皮激光热消融治疗术。结果 全部病灶均被成功定位、靶定并消融治疗。肿瘤形态、术后瞬间及 3天后热消融形成的凝固坏死灶均在磁共振图像上显示。除 1例有部分残余外 ,所有热消融灶均大于各自原始肿瘤大小 ;术后 3天热消融凝固灶大于术后瞬间凝固灶。结论 磁共振引导经皮肝脏肿瘤激光热消融术是可行和安全的 ;光学追踪系统引导与磁共振温度监测对准确估计热治疗效果是有用且可信赖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磁共振 实时引导 经皮激光热消融术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成像测量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腕关节角的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志利 徐丹凤 +2 位作者 吉幸双 赵树军 刘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3-736,共4页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成像(MRI)测量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腕关节角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经关节镜检查并初步确诊为腕关节不稳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招募同期健康成年志愿者30例作...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成像(MRI)测量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腕关节角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经关节镜检查并初步确诊为腕关节不稳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招募同期健康成年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行高场强3.0T MRI扫描,测量舟月及月三角韧带长度、韧带宽度、韧带厚度,舟月及月三角夹角(舟月角)、头骨与月三角夹角(头月角)、桡骨与月三角夹角(桡月角)。观察并对比两组腕关节MRI检查中舟月及月三角韧带产生的信号强度。结果观察组背侧部分、掌侧部分、近侧部分舟月及月三角韧带长度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背侧部分、掌侧部分、近侧部分舟月及月三角韧带宽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背侧部分、掌侧部分、近侧部分舟月及月三角韧带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舟月角、头月角及桡月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舟月及月三角韧带MRI信号强度为低信号,观察组舟月及月三角韧带MRI信号强度为高信号。结论 3.0T MRI对测量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腕关节角具有非常好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测量不稳腕关节的MRI信号强度(舟月与月三角韧带)、舟月与月三角韧带大小、腕骨间及腕骨和桡骨的夹角等,能为手外科医师提供客观的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腕关节不稳 腕骨 韧带损伤 腕关节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