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乳液模板法制备多孔二氧化碳吸附材料 被引量:3
1
作者 杜衍辉 杜中杰 +3 位作者 邹威 密建国 王兆旭 张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37,共5页
首先通过浓乳液模板法制备了多孔二氧化硅基体,然后采用物理浸渍法将聚乙烯亚胺引入到二氧化硅基体内,制备出一种氨基功能化的多孔二氧化硅材料。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以及比表面积测试(BET)对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了浓乳... 首先通过浓乳液模板法制备了多孔二氧化硅基体,然后采用物理浸渍法将聚乙烯亚胺引入到二氧化硅基体内,制备出一种氨基功能化的多孔二氧化硅材料。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以及比表面积测试(BET)对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了浓乳液分散相体积分数对二氧化硅多孔结构的影响。最后研究了固载聚乙烯亚胺(PEI)的二氧化硅多孔材料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浓乳液分散相体积分数的增加,聚苯乙烯模板材料的泡孔直径减小,由此制得的多孔二氧化硅的平均孔径减小,负载PEI后此种材料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和孔径均变小,最终所制备的多孔结构固体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具有吸附容量大与吸附可再生性好的特点,75℃最大吸附容量为3.28 m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二氧化硅 聚乙烯亚胺 浓乳液模板 二氧化碳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纤维预氧结构高温演变及其对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琨 赵震 +2 位作者 肖阳 张校 徐樑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0-72,共3页
在惰性气氛条件下,将PAN预氧纤维在280~380℃进行热处理,通过固体核磁、元素分析、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热重分析等方法研究了PAN预氧纤维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及其对热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 在惰性气氛条件下,将PAN预氧纤维在280~380℃进行热处理,通过固体核磁、元素分析、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热重分析等方法研究了PAN预氧纤维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及其对热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PAN纤维内部发生了分子内环化、分子间环化、环结构及氧结构的重排等反应,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环化程度加深,含氧结构减少;热稳定性研究表明,经过340℃处理的纤维结构规整度高,热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环化结构 含氧结构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原丝预氧化过程中空气压力的作用机理
3
作者 兰泽铖 周航 +1 位作者 王宇 徐樑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6,共9页
聚丙烯腈(PAN)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环境中氧气向纤维内部扩散的行为会导致纤维径向方向的氧气含量存在差异,使得纤维径向预氧化反应程度不同,形成不均匀的结构,且后续的炭化和石墨化并不能矫正预氧化带来的缺陷,最终影响碳纤维的性能。... 聚丙烯腈(PAN)纤维在预氧化过程中,环境中氧气向纤维内部扩散的行为会导致纤维径向方向的氧气含量存在差异,使得纤维径向预氧化反应程度不同,形成不均匀的结构,且后续的炭化和石墨化并不能矫正预氧化带来的缺陷,最终影响碳纤维的性能。通过增加环境压力提供氧气向纤维内部扩散的动力,研究了压力对PAN纤维预氧化程度和径向结构的影响,同时提高氧气浓度也会影响氧气在纤维径向的扩散,将不同压力与氧气浓度下制备的预氧纤维进行对比,分析了氧含量改变方式对纤维预氧化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35℃预氧化,热处理时间为20 min时,压力在10~20 kPa范围,纤维的预氧化反应程度从30.65%增加到35.49%,大幅促进了纤维的预氧化反应,同时明显减弱了纤维的皮芯结构。超过20 kPa,压力对纤维预氧化反应和皮芯结构的影响减弱。热处理时间延长到40 min时,压力主要促进纤维环化指数增加,预氧化程度更高。相比于氧气浓度变化,在235℃-20 min等效氧含量下,10 kPa下纤维的预氧化程度(30.65%)大于23%下纤维的预氧化程度(22.80%),压力对纤维预氧化反应程度及径向结构差异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预氧纤维 压力 氧气浓度 预氧化程度 径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伸对石墨纤维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靳玉伟 高爱君 +2 位作者 刘钟铃 徐翊桄 徐樑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7-68,79,共3页
以一种典型国产碳纤维为原材料,借助XRD、密度梯度仪和力学测试研究了不同石墨化温度2100℃、2300℃下,不同的牵伸率对聚丙烯腈基(PAN)石墨纤维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石墨化温度下,随着牵伸率的增大,碳纤维的体密度... 以一种典型国产碳纤维为原材料,借助XRD、密度梯度仪和力学测试研究了不同石墨化温度2100℃、2300℃下,不同的牵伸率对聚丙烯腈基(PAN)石墨纤维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石墨化温度下,随着牵伸率的增大,碳纤维的体密度、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均增大。同时,石墨微晶尺寸(Lc、La)与取向度均随其热牵伸比的增加而增大。此外,在同一牵伸比条件下,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弹性模量增加,抗拉强度下降,石墨微晶尺寸(Lc、La)与取向度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纤维 热牵伸 微观结构参数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纤维非晶区的取向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武帅 李婷 +1 位作者 崔东旭 徐木梁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4-58,共5页
基于聚丙烯腈(PAN)纤维中氰基缔合,非晶分子链取向并形成短程有序的堆叠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声速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不同牵伸倍率的PAN纤维的非晶区取向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取向因子(fa)和取向相分数(Fa)来研究非晶区取向结构... 基于聚丙烯腈(PAN)纤维中氰基缔合,非晶分子链取向并形成短程有序的堆叠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声速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不同牵伸倍率的PAN纤维的非晶区取向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取向因子(fa)和取向相分数(Fa)来研究非晶区取向结构,同时提出了PAN纤维非晶区取向结构演变示意图。结果表明,用X射线衍射法所测得的非晶区取向因子与通过声速法计算所得的非晶区取向因子吻合较好,PAN纤维的非晶区取向因子随牵伸倍率的增加而增大,到某一值时增长趋势逐渐变缓;非晶区取向相分数先降低后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非晶区取向 取向相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氧基镁载体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及其催化乙烯聚合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帆 南枫 +3 位作者 张润聪 李红明 程璐 黄启谷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61-1467,共7页
以烷氧基镁为载体,添加多杂硅氧烷类给电子体得到烷氧基镁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通过预聚改变催化剂乙烯聚合行为,利用XPS、SEM、粒径分布等方法研究了催化剂和聚乙烯颗粒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三甲基硅基磷酸酯(ED1)和三甲基硅基... 以烷氧基镁为载体,添加多杂硅氧烷类给电子体得到烷氧基镁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通过预聚改变催化剂乙烯聚合行为,利用XPS、SEM、粒径分布等方法研究了催化剂和聚乙烯颗粒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三甲基硅基磷酸酯(ED1)和三甲基硅基硼酸酯(ED3)给电子体可提高催化剂的钛负载量和催化活性,当n(ED1)∶n(Mg(EtO)_2)=0.25时,常压活性与MgCl_2载体型催化剂相当。加入给电子体的催化剂均较好地保持了乙氧基镁载体颗粒的形态。乙氧基镁负载型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基本无活性,但预聚后进行乙烯聚合,活性可达13 700 g/g,添加ED1后活性提高至17 000 g/g。ED1和ED3均能显著提高催化剂活性,且聚合速率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氧基镁 ZIEGLER-NATTA催化剂 多杂硅氧烷类给电子体 预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