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氟碳复合涂层失效过程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英文) 被引量:9
1
作者 庞然 左禹 +1 位作者 唐聿明 熊金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46-1152,共7页
用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环氧富锌底漆、环氧云铁中间漆和氟碳面漆构成的多层复合涂层在四种不同腐蚀环境中的失效过程.涂层在四种环境中的失效速率按下列顺序降低:3.5%NaCl浸泡+紫外照射,45℃湿热环境,35℃盐雾试验,3.5%NaCl浸泡.尽管... 用电化学阻抗技术研究了环氧富锌底漆、环氧云铁中间漆和氟碳面漆构成的多层复合涂层在四种不同腐蚀环境中的失效过程.涂层在四种环境中的失效速率按下列顺序降低:3.5%NaCl浸泡+紫外照射,45℃湿热环境,35℃盐雾试验,3.5%NaCl浸泡.尽管涂层在四种不同环境中失效速率差别很大,但不同环境中阻抗中频区的相角,尤其是10Hz频率的相角,与涂层的低频阻抗值变化趋势非常接近.由于中频区的相角可以快速测量,因此可以作为在工程现场定性评价涂层保护性能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涂层 电化学阻抗谱 性能 失效 快速评价 相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天然纤维素清洁浆料α-纤维素含量 被引量:4
2
作者 黄珺 袁洪福 +3 位作者 宋春风 李效玉 谢锦春 杜俊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4,共5页
针对天然纤维素清洁制浆新型连续生产工艺,提出了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测定天然纤维素(棉、木浆粕)清洁浆料中α-纤维素含量。收集了142个天然纤维素清洁浆料样品,采用GB/T 9107—1999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其α-纤维素含量。通过粉碎... 针对天然纤维素清洁制浆新型连续生产工艺,提出了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测定天然纤维素(棉、木浆粕)清洁浆料中α-纤维素含量。收集了142个天然纤维素清洁浆料样品,采用GB/T 9107—1999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其α-纤维素含量。通过粉碎预处理提高样品的均匀性,继而压入旋转杯采集光谱。采用簇类独立软模式(SIMCA)方法建立了有效的棉浆粕和木浆粕的分类模型,模型识别率达到100%。基于偏最小二乘(PLS)法分别建立的全部样品以及分类棉、木浆粕的α-纤维素含量定量校正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54,0.911和0.839,SEP分别为2.4%,1.2%和1.6%,模型预测精密度与GB方法的允差接近,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且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对提高天然纤维素清洁浆料α-纤维素含量分析效率和指导其连续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反射近红外光谱 天然纤维素 α-纤维素含量 清洁制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天然纤维素浆粕聚合度 被引量:1
3
作者 易英 宋春风 +3 位作者 袁洪福 谢锦春 杜俊琪 李效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72-2376,共5页
提出一种采用近红外光谱测定天然纤维素(棉、木)浆粕聚合度的方法。实验收集了195个天然纤维素浆粕样品,采用GB/T 9107-1999方法测定了其聚合度,对样品进行粉碎预处理后,放入旋转杯中采集相应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通过化学计量学偏最小... 提出一种采用近红外光谱测定天然纤维素(棉、木)浆粕聚合度的方法。实验收集了195个天然纤维素浆粕样品,采用GB/T 9107-1999方法测定了其聚合度,对样品进行粉碎预处理后,放入旋转杯中采集相应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通过化学计量学偏最小二乘方法(PLS)将聚合度数据与近红外光谱关联,分别建立了棉木浆粕混合样品、棉浆粕样品和木浆粕样品的聚合度定量模型。最优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0.993,和0.886,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147,143和53。研究了近红外方法精密度和准确性。结果表明棉浆粕和木浆粕分类模型预测准确性优于混合模型,且其预测精密度符合国标(GB)方法要求。另外,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棉浆粕和木浆粕的识别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识别棉浆粕和木浆粕。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能够满足天然纤维素浆粕聚合度在线检测要求,为实现清洁制浆新工艺聚合度在线监控目标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反射近红外光谱 天然纤维素浆粕 聚合度 清洁制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判别分析天然纤维素浆粕反应性能
4
作者 郝璐 任洁 +2 位作者 袁洪福 程思思 杜俊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05-106,共2页
提出一种采用近红外光谱测定天然纤维素浆粕反应性能的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FZ/T50010.13-2011)测定天然纤维素浆粕样品的反应性能,采集了其漫反射近红外光谱。分别采用PCA和簇类独立软模式(SIMCA)方法,建立了浆粕样品反应性能是否... 提出一种采用近红外光谱测定天然纤维素浆粕反应性能的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FZ/T50010.13-2011)测定天然纤维素浆粕样品的反应性能,采集了其漫反射近红外光谱。分别采用PCA和簇类独立软模式(SIMCA)方法,建立了浆粕样品反应性能是否合格的分类模型,其识别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漫反射 天然纤维素浆粕 反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反射近红外光谱测定聚乙烯醇(PVA)的醇解度与挥发分含量 被引量:6
5
作者 谢锦春 袁洪福 +4 位作者 闫香君 赵新亮 宋春风 王小明 李效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4,共5页
采用漫反射近红外光谱方法测定聚乙烯醇(简称PVA)的醇解度与挥发分含量。从PVA生产线选取120个样品,分别用容量法与恒重法测量样品的醇解度与挥发分含量。用光栅扫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样品光谱,光谱范围1 000~1 800nm。样品光谱用卷积... 采用漫反射近红外光谱方法测定聚乙烯醇(简称PVA)的醇解度与挥发分含量。从PVA生产线选取120个样品,分别用容量法与恒重法测量样品的醇解度与挥发分含量。用光栅扫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样品光谱,光谱范围1 000~1 800nm。样品光谱用卷积平滑、卷积求导、均值中心化与正交信号校正方法进行预处理后,与样品的醇解度与挥发分含量,采用PLS1定量校正方法建立近红外分析模型。醇解度与挥发分含量模型的校正相关系数R_C分别为0.976和0.981,校正标准偏差SEC分别为0.176和0.197,验证相关系数R_P分别为0.967和0.969,验证标准偏差SEP分别为0.202和0.193。方法具有速度快,操作方便的特点,分析结果满足PVA生产过程醇解度与挥发分含量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PVA 醇解度 挥发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改性水性醇酸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何立凡 程星光 +1 位作者 王海侨 李效玉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25,29,共5页
先采用马来酸酐和丙烯酸酯、磷酸酯自由基溶液共聚合成一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预聚物,再与单甘油酯、邻苯二甲酸酐、二羟甲基丙酸单体酯化合成一种改性的醇酸树脂,加入三乙胺中和成盐后,加水高速搅拌制得粒径分布在20~100 nm澄清透明的... 先采用马来酸酐和丙烯酸酯、磷酸酯自由基溶液共聚合成一种低相对分子质量的预聚物,再与单甘油酯、邻苯二甲酸酐、二羟甲基丙酸单体酯化合成一种改性的醇酸树脂,加入三乙胺中和成盐后,加水高速搅拌制得粒径分布在20~100 nm澄清透明的水分散醇酸树脂。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凝胶气相色谱、热分析等手段对目标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使用碘量法测定了树脂中保留的双键的含量,测试了由该树脂制备的漆膜的性能。同时,在醇酸树脂结构中因引入磷酸酯功能单体提高了其漆膜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涂料 醇酸树脂 丙烯酸酯 磷酸酯功能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材料对制动摩擦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齐士成 江盛玲 +1 位作者 员荣平 吕亚非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26,47,共5页
采用组合摩擦材料研究的组合筛选原材料方法,研究原材料对制动摩擦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提出用原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谱及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2种磨损机制的竞争关系(V机制)解释制动摩擦材料的磨损性能。根据摩擦磨损性能谱,基于原材料在... 采用组合摩擦材料研究的组合筛选原材料方法,研究原材料对制动摩擦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提出用原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谱及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2种磨损机制的竞争关系(V机制)解释制动摩擦材料的磨损性能。根据摩擦磨损性能谱,基于原材料在制动摩擦材料中的作用和对磨损性能的贡献,可把原材料分为润滑区、过渡区和磨料区,处在润滑区的固体润滑剂的耐磨性最好,处在磨料区的陶瓷磨料的耐磨性次之,处在过渡区的纤维和填料的耐磨性最差;有机合成、天然纤维和树脂基体在高温的摩擦化学反应导致热磨损。根据V机制,通过对摩擦断裂表面形态观察,可判断原材料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摩擦材料 摩擦和磨损 摩擦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方法筛选制动摩擦材料用原材料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齐士成 江盛玲 +2 位作者 员荣平 吕亚非 李凤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23-125,133,共4页
为了解决凭经验选择摩擦材料用原材料的问题,发展了组合筛选原材料方法,分4步进行:(1)一组分体系,考察树脂基体的作用和摩擦性能;(2)二组分体系,考察纤维和填料对摩擦性能影响的主效应;(3)三组分体系,筛选纤维/纤维、纤维/填料、填料/... 为了解决凭经验选择摩擦材料用原材料的问题,发展了组合筛选原材料方法,分4步进行:(1)一组分体系,考察树脂基体的作用和摩擦性能;(2)二组分体系,考察纤维和填料对摩擦性能影响的主效应;(3)三组分体系,筛选纤维/纤维、纤维/填料、填料/填料组合以及固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固体润滑剂/磨料、磨料/磨料组合,考察它们对摩擦性能影响的相互作用效应;(4)多组分体系,即摩擦材料配方。通过组合筛选原材料,根据耐磨性对原材料进行了分类,发现了原材料在摩擦材料中的作用(主效应)和原材料各种组合(相互作用)如密度大小组合、颗粒大小组合、形态组合、摩擦性质组合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原材料优先选择的两个判据和原材料的动态摩擦性能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摩擦材料 组合方法 纤维 填料 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塑料薄膜印刷用的水性油墨丙烯酸树脂连接料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海侨 林晓松 +1 位作者 何立凡 李效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6-139,共4页
通过丙烯酸酯乳液成膜后的吸水率、耐溶剂性、硬度等性能的测试,研究了双丙酮丙烯酰胺和已二酸二酰肼常温交联体系,以及乳胶粒子的核壳结构对乳液成膜后胶膜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当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用量为单体总量的5%~7%,ADH用量... 通过丙烯酸酯乳液成膜后的吸水率、耐溶剂性、硬度等性能的测试,研究了双丙酮丙烯酰胺和已二酸二酰肼常温交联体系,以及乳胶粒子的核壳结构对乳液成膜后胶膜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当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用量为单体总量的5%~7%,ADH用量为DAAM摩尔质量的0.3~0.5时,胶膜的耐水性和耐溶剂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油墨 双丙酮丙烯酰胺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肼交联体系在阴极电泳涂料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海侨 杜亚梅 +3 位作者 何立凡 邱藤 孟焱 李效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133,共4页
使用苯乙烯、丙烯酸酯单体以及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GMA)和交联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对中分子量的环氧树脂(E-20)进行接枝改性,并对改性的环氧树脂进行胺化、酸化、自乳化处理,从而制备出含有活性酮羰基的阳离子型乳液;以... 使用苯乙烯、丙烯酸酯单体以及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醚(GMA)和交联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对中分子量的环氧树脂(E-20)进行接枝改性,并对改性的环氧树脂进行胺化、酸化、自乳化处理,从而制备出含有活性酮羰基的阳离子型乳液;以此乳液为基本成膜物质,选用己二酰肼(ADH)与体系中酮羰基进行交联,并进一步加入少量水性的封闭多异氰酸酯交联剂,配制出一种双重交联体系的阴极电泳涂料。详细研究了酮羰基与己二酰肼(ADH)在阴极电泳涂料中的交联反应能力,以及酮肼交联与多异氰酸酯交联体系的配比对涂料性能的影响,优化了涂料电泳、固化工艺,使制备的阴极电泳涂层具有固化温度低、硬度高、耐腐蚀性优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封闭异氰酸酯 酮肼交联 低温固化 阴极电泳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断裂伸长率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
11
作者 谢锦春 袁洪福 +4 位作者 宋春风 闫香君 闫浩 张丽雯 李效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13-114,共2页
提出采用近红外光谱测定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断裂伸长率的定量分析方法。实验从EVA生产线收集60个样本,并采用GB/T 1040-2006方法测定其断裂伸长率。采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与漫反射积分球附件测量样本的近红外光谱。样本光谱经过... 提出采用近红外光谱测定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断裂伸长率的定量分析方法。实验从EVA生产线收集60个样本,并采用GB/T 1040-2006方法测定其断裂伸长率。采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与漫反射积分球附件测量样本的近红外光谱。样本光谱经过Savitzky-Golay求导、均值中心化与净分析信号预处理后,通过偏最小二乘方法将预处理后光谱与断裂伸长率进行关联,建立EVA断裂伸长率的定量分析模型。模型的校正相关系数R_c、验证相关系数R_p,校正标准偏差SEC与验证标准偏差SEP分别为0.98,21,0.97及27。结果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方法分析EVA的断裂伸长率,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无损的特点,精密度可以满足标准方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 断裂伸长率 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截止阀波纹管组件腐蚀开裂失效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明卫平 张怡悦 +3 位作者 王传志 许元 刘欣芳 熊金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33,共6页
目的针对某炼油厂波纹管截止阀中双层不锈钢304波纹管组件发生开裂,造成截止阀失效的现况,通过失效分析,寻找腐蚀开裂的原因。方法对失效开裂的不锈钢截止阀双层波纹管组件进行外观检查,采用金相显微镜和直读光谱仪分别对失效组件的金... 目的针对某炼油厂波纹管截止阀中双层不锈钢304波纹管组件发生开裂,造成截止阀失效的现况,通过失效分析,寻找腐蚀开裂的原因。方法对失效开裂的不锈钢截止阀双层波纹管组件进行外观检查,采用金相显微镜和直读光谱仪分别对失效组件的金相组织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组件断口形貌与特征。结果波纹管组件外层管壁断口上可以观察到解理面和解理台阶,并且能看到腐蚀产物的存在,这是奥氏体不锈钢发生应力腐蚀断裂的典型特征;内层管壁断口上有韧窝存在,属于机械断裂。金相组织和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波纹管组件使用的不锈钢材质合乎设计与使用要求。导热油介质检测结果显示,导热油中含氯55 mg/kg,总硫含量350 mg/kg,有害离子含量较高。结论双层波纹管组件的内层管壁和外层管壁的失效机制不同:外层管壁是由Cl^-导致的应力腐蚀开裂;内层管壁是由于外层管壁失效引起波纹管组件失稳,造成抗压强度和寿命急剧降低,在应力的作用下出现韧性断裂。建议降低导热油中有害离子含量,使用耐蚀性更好的材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失效分析 波纹管组件 导热油 应力腐蚀开裂 平面失稳 韧性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摩擦材料性能评价和预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继斌 吕亚非 +3 位作者 齐士成 江盛玲 张孝阿 员荣平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18,54,共6页
基于3种典型的人工神经网络,即Elman(反馈)、BP(前馈)和RBF(径向),分别建立3种制动摩擦材料摩擦性能的评价预测模型,采用[240,8]的数据样本对3种模型进行训练,同时采用贝叶斯正则化训练函数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Elman网络预测实验数据... 基于3种典型的人工神经网络,即Elman(反馈)、BP(前馈)和RBF(径向),分别建立3种制动摩擦材料摩擦性能的评价预测模型,采用[240,8]的数据样本对3种模型进行训练,同时采用贝叶斯正则化训练函数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Elman网络预测实验数据的精度最高,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摩擦材料的升温摩擦因数和降温摩擦因数,尤其适用于磨料含量较低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摩擦材料 性能预测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宽熔融指数分布的聚丙烯树脂
14
作者 郭桐 张晓萌 +1 位作者 宋文波 郭隆海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86-1092,共7页
熔融指数(MFR)是聚丙烯(PP)的重要加工性质参数,而MFR的传统测量方法无法满足PP聚合过程控制的在线检测需求。针对160个PP粒料样本,采用近红外(NIR)光谱,结合簇状独立软模式法(SIMCA)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判别MFR分布区间和预测MFR的... 熔融指数(MFR)是聚丙烯(PP)的重要加工性质参数,而MFR的传统测量方法无法满足PP聚合过程控制的在线检测需求。针对160个PP粒料样本,采用近红外(NIR)光谱,结合簇状独立软模式法(SIMCA)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判别MFR分布区间和预测MFR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将PP粒料区分为MFR(10 min)小于1 g、介于1~10 g和大于10 g的样本区间,分别建立NIR光谱预测模型,可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通过光谱组合预处理,上述3个区间模型的校正标准偏差分别为0.001,0.111,0.691,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0.010,0.766,2.877。使用SIMCA模式识别方法,可准确判定PP样本的MFR数值分布区间,模型的判别准确率为100%。因此可选用相应的NIR光谱校正模型实现宽MFR分布PP粒料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聚丙烯 熔融指数 簇状独立软模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电池正极电解液热稳定性研究进展
15
作者 胡甲军 熊青昀 熊金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74-1676,共3页
钒电池成为在大规模储能领域里最有希望和潜力的储能电池之一,在正极电解液中加入添加剂是解决其高温稳定性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此,就国内外在此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放在添加剂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上,最后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 钒电池成为在大规模储能领域里最有希望和潜力的储能电池之一,在正极电解液中加入添加剂是解决其高温稳定性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此,就国内外在此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放在添加剂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上,最后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电池 正极电解液 添加剂 热稳定性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