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完整性墓葬异地搬迁保护规程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郭瑞 李想 +3 位作者 段成刚 冯健 张翔宇 王展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80,共11页
价值高、完整度好的墓葬越来越多选择整体搬迁保护。但在考古工作中,有结构缺损的非完整性但价值较高的墓葬不在少数。西安出土一座关中地区少见的、形制完整的宋金时期砖雕墓,尽管其结构局部缺损但研究价值高,是研究该时期墓葬形制、... 价值高、完整度好的墓葬越来越多选择整体搬迁保护。但在考古工作中,有结构缺损的非完整性但价值较高的墓葬不在少数。西安出土一座关中地区少见的、形制完整的宋金时期砖雕墓,尽管其结构局部缺损但研究价值高,是研究该时期墓葬形制、丧葬风俗的重要补充。为完整保留墓葬形制,兼顾再研究与展示,欲进行搬迁保护。保护前通过建立物理力学模型模拟墓室质心的偏移校正,并分析计算搬迁过程中砖壁的倾覆风险,确定了采取保留外部土圹固型、内部加固支撑的整体吊装搬迁方案;再根据理论计算出留土高度、通过模拟实验改进彩绘层隔离保护工艺,成功实现该墓葬的整体搬迁保护。本工作在文物搬迁保护中引入理论模型对缺损结构的量化评估,探究搬迁保护规程化方法,可为同类非完整性但价值较高的墓葬搬迁保护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时期 砖雕墓 非完整性 物理建模分析 外部土圹固型 搬迁保护规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蒲甘佛塔表面灰浆成分研究——以苏拉牟尼佛塔为例
2
作者 周萍 董少华 +2 位作者 张秉坚 党小娟 杨璐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5,共9页
本研究以缅甸蒲甘苏拉牟尼佛塔为研究对象,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红外光谱仪等科学仪器,对佛塔后期修复灰浆、外墙灰浆和壁画地仗的主要组成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有机添加物、钙含量和泥沙质量... 本研究以缅甸蒲甘苏拉牟尼佛塔为研究对象,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红外光谱仪等科学仪器,对佛塔后期修复灰浆、外墙灰浆和壁画地仗的主要组成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有机添加物、钙含量和泥沙质量比试验,详细探究了灰浆的制作工艺。结合试验结果和当地走访调查,揭示了缅甸蒲甘灰塑的传统工艺和材料。研究结果显示,苏拉牟尼佛塔灰浆主要由石灰、砂砾和泥组成,同时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等有机添加剂。缅甸蒲甘地区的佛塔灰浆与我国传统的复合灰浆在制作工艺上存在相似之处,但也呈现明显区别。通过对灰浆制作工艺和材料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缅甸文化的独特之处,促进跨文化交流,并为佛塔的修复和技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甘 苏拉牟尼佛塔 灰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陵无字碑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
3
作者 任兴 秦立科 +2 位作者 甄刚 马宏林 王番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101,共7页
由于长期裸露在自然界中,无字碑表面风化严重,温度是影响无字碑风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无字碑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在传热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无字碑三维分析模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无字碑在太阳辐射下的温度... 由于长期裸露在自然界中,无字碑表面风化严重,温度是影响无字碑风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无字碑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在传热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无字碑三维分析模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无字碑在太阳辐射下的温度场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无字碑温度由表面到内部的变化趋势呈抛物线型,越靠近无字碑中心处日温度变化量越小。随着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的改变,无字碑4个表面温度分布极不均匀,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出现了温度梯度,形成了较大温差。该研究结果可为无字碑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字碑 温度场 太阳辐射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CT方法检测古建筑木构件缺陷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马宏林 相建凯 +4 位作者 张刚 马涛 闫蓓 吴崇珂 李战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81,共8页
为实现建筑木构件裂缝及孔洞的检测,采用自主研发的整套超声CT检测系统,包括非金属超声检测仪、微弱信号放大系统、探头直径转换系统、多探头固定系统和超声CT分析软件。检测中采用干耦合技术,不使用任何耦合剂,避免了耦合剂对木质文物... 为实现建筑木构件裂缝及孔洞的检测,采用自主研发的整套超声CT检测系统,包括非金属超声检测仪、微弱信号放大系统、探头直径转换系统、多探头固定系统和超声CT分析软件。检测中采用干耦合技术,不使用任何耦合剂,避免了耦合剂对木质文物的污染。通过实验室标准试块检测得到了与试块实况吻合的检测结果,并对陕西西岳庙古建筑木构件进行了实地检测,取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CT 木构件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陵石刻表面污染物和可溶盐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纪娟 王永进 +3 位作者 马涛 王展 董少华 周伟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28,共7页
为了厘清造成茂陵石刻文物劣化的原因和机理,对石刻表面的污染物和析出可溶盐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找出石刻文物劣化和污染物、可溶盐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 为了厘清造成茂陵石刻文物劣化的原因和机理,对石刻表面的污染物和析出可溶盐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找出石刻文物劣化和污染物、可溶盐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FTIR)等仪器对采集的茂陵石刻文物表面污染物和可溶盐进行了表征,用离子色谱(IC)分析了可溶盐的离子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马踏匈奴”石刻雕像表面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是CaSO4·2H2O,其形成原因是石材与空气污染物经长期化学反应形成的钙质结壳,或者是地下水中可溶盐的毛细运移造成的;“怪兽吃羊”石刻雕像表面析出的可溶盐有Na2SO4、NaNO3和CaSO4·2H2O,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中可溶盐从砖石基座迁移到石刻文物本体,随温湿度变化反复结晶溶解所造成。可溶盐会引起石质文物表面酥粉、片状剥落、内部结构破坏等侵蚀,是茂陵石刻文物的主要病害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陵 石刻 污染物 可溶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曹溪寺华严三圣的X光照相检测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相建凯 张刚 +1 位作者 董少华 王泽昊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29,共7页
云南省曹溪寺大雄宝殿内的华严三圣属于木雕造像,是宋代大理国时期的遗物。三尊造像造型庄严肃穆,雕刻精美,是国内宋代造像的代表。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木雕造像,通过X光照相检测,获得了三尊木雕造像的制作工艺、历史修复痕迹和保存状... 云南省曹溪寺大雄宝殿内的华严三圣属于木雕造像,是宋代大理国时期的遗物。三尊造像造型庄严肃穆,雕刻精美,是国内宋代造像的代表。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木雕造像,通过X光照相检测,获得了三尊木雕造像的制作工艺、历史修复痕迹和保存状况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保护文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工作是对大型木雕造像进行X光照相检测的一次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光照相 木雕造像 华严三圣 图像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奉国寺泥塑X射线照相检测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相建凯 马林燕 +2 位作者 柏柯 董少华 张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104,共8页
辽宁省义县奉国寺是我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其大雄殿内的彩绘泥塑群是辽代泥塑的代表,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目前,这批泥塑出现了倾斜、泥层开裂、木骨架外露等问题,亟待保护修复。本研究通过X射线照相检测,获得了泥塑的内部结构、病... 辽宁省义县奉国寺是我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其大雄殿内的彩绘泥塑群是辽代泥塑的代表,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目前,这批泥塑出现了倾斜、泥层开裂、木骨架外露等问题,亟待保护修复。本研究通过X射线照相检测,获得了泥塑的内部结构、病害发育和修复痕迹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泥塑的保护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外,还对比了胶片成像和计算机X射线成像系统成像两种方式的优缺点,讨论了泥塑X射线照相检测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于其他文物的X射线照相检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国寺 彩绘泥塑 X射线照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同华严寺辽代彩绘泥塑颜料与胶结剂的科学剖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甄刚 王鑫 +5 位作者 郝锌颖 贾甲 倪芳芳 高燕 白雪松 童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42,共11页
为揭示大同辽代华严寺彩绘泥塑颜料及胶结剂的化学成分及调制应用组合,对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的典型颜料层样品进行了综合剖析。利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显微拉曼光谱等对彩绘样品中的颜料部分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红色颜... 为揭示大同辽代华严寺彩绘泥塑颜料及胶结剂的化学成分及调制应用组合,对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的典型颜料层样品进行了综合剖析。利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显微拉曼光谱等对彩绘样品中的颜料部分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红色颜料主要是铅丹(Pb_(3)O_(4))和朱砂(HgS),绿色颜料主要是孔雀石[Cu_(2)CO_(3)(OH)_(2)]和氯铜矿[Cu_(2)(OH)_(3)Cl],而且这两种颜色存在着同色系的两种颜料混和使用的情况。蓝色颜料则为蓝铜矿[Cu_(3)(CO_(3))_(2)(OH)_(2)],黄色颜料为雌黄(As_(2)S_(3)),金色区域则主要是由金(Au)构成;采用红外光谱和甲基衍生化-热裂解-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彩绘样品中的胶结剂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金色区域的胶结剂主要是熟桐油和胶蛋白,说明其中存在着“金胶油”的传统贴金工艺;而其他红、绿、蓝、黄等彩色区域则只有胶蛋白为胶结剂。研究结果为后续的彩塑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寺 彩绘泥塑 矿物颜料 胶结剂 传统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CT技术在乾陵石刻风化状况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宏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1期64-70,共7页
内部裂隙发育是威胁石质艺术珍品长远保存的最具破坏作用的病害类型,了解石刻的裂隙发育情况,尤其是其在石刻内部的发育情况,对研究制订石刻的保护措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为此,本研究应用了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 内部裂隙发育是威胁石质艺术珍品长远保存的最具破坏作用的病害类型,了解石刻的裂隙发育情况,尤其是其在石刻内部的发育情况,对研究制订石刻的保护措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为此,本研究应用了近年来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超声CT检测技术,对乾陵石刻内部裂隙发育进行了检测。本研究先通过实验室标准试块的检测研究:制作了直径约50cm的两个圆形及两个边长约50cm的石灰岩试样,并在试样上分别制作了直径5cm的圆孔5×15cm的方孔,使用ZBL-U520数字化非金属超声检测仪,用超声CT的方法对四个标准试样进行了检测,基本准确地检测到了缺陷的位置和大小。再利用超声CT的方法对乾陵石刻现场进行了检测,并与内窥镜检测结果对比,验证了超声CT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结果将为乾陵石刻的保护修复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 裂隙 超声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陵东一翁仲裂隙调查及稳定性分析
10
作者 甄刚 秦立科 +3 位作者 马宏林 张鑫 张芳 陈国栋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2,共6页
乾陵东一翁仲病害众多,但裂隙是危及其安全的首要因素。通过现场调查确定了东一翁仲裂隙分布特征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一翁仲现存5条影响其稳定性的裂隙,其中3条贯通,2条局部贯通。裂隙将石刻分割为5个块体,中间块体上... 乾陵东一翁仲病害众多,但裂隙是危及其安全的首要因素。通过现场调查确定了东一翁仲裂隙分布特征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一翁仲现存5条影响其稳定性的裂隙,其中3条贯通,2条局部贯通。裂隙将石刻分割为5个块体,中间块体上大下小且重心前偏,导致石刻整体前倾,为石刻失稳提供了动力来源,脚后跟块体是石刻稳定的关键块体。石刻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当遇到关键块体上部破碎、钢箍断裂失效、地震荷载等任一情况时,石刻将处于失稳状态,有整体倒塌的危险。研究结果可为东一翁仲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陵石刻 翁仲 石刻病害 石刻裂隙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