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虚拟前轮反馈控制算法的履带车轨迹跟踪方案研究
1
作者
刘辉
王振辉
+1 位作者
陈洪月
郑雨新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4,共8页
为了提高煤矿开采环境中履带车辆轨迹跟踪控制的精度,以及减小轨迹跟踪算法的运算负荷,文中以两侧电机驱动履带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前轮反馈控制算法的履带车轨迹跟踪方案。采用虚拟前轮反馈控制器为履带车提供参考跟踪轨迹...
为了提高煤矿开采环境中履带车辆轨迹跟踪控制的精度,以及减小轨迹跟踪算法的运算负荷,文中以两侧电机驱动履带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前轮反馈控制算法的履带车轨迹跟踪方案。采用虚拟前轮反馈控制器为履带车提供参考跟踪轨迹,将前轮转向车与履带车运动轨迹结合,引入执行机构限制条件,建立了虚拟前轮车与履带车拟合的数学模型。针对虚拟前轮反馈控制所得离散参考跟踪轨迹序列点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圆弧曲线拟合方法,通过拟合离散参考跟踪轨迹点对履带车的运动控制量求解,将多变量控制问题转化为单变量控制,减小了履带车辆轨迹跟踪算法的运算负荷,实现了前轮反馈控制在履带车辆上的应用。在MATLAB软件中进行仿真试验和实车试验,并与纯跟踪算法比较,试验证明,该方案可以有效地实现履带车的高精度轨迹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履带车
轨迹跟踪
转向几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特征交叉注意力机制融合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2
作者
赵国超
刘崇德
+2 位作者
宋宇宁
金鑫
李伟华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28-237,共10页
为了解决轴承振动信号特征提取不充分导致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交叉注意力机制融合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建立CNN-BiTCN-CA诊断模型。采用变分模态分解和快速傅里叶变换对原始信号进行重构,分别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
为了解决轴承振动信号特征提取不充分导致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交叉注意力机制融合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建立CNN-BiTCN-CA诊断模型。采用变分模态分解和快速傅里叶变换对原始信号进行重构,分别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双向时间卷积网络(bidirectional 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BiTCN)提取时频特征,通过交叉注意力机制(cross-attention mechanism,CA)融合时频特征的能力,充分提取原始信号故障特征,利用全连接层实现滚动轴承故障类型的精确诊断。试验研究表明:在含信噪比为9.32 dB、标准差为2.98的高斯白噪声的环境下,使用CNN-BiTCN-CA模型轴承故障分类准确率为99.88%,相较于使用CNN、BiTCN和结合自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CNN with self-attention mechanism,CNN-SA)诊断轴承故障,准确率分别提升约22.79%、4.85%和4.19%;在引入信噪比为3.31 dB、标准差为5.96的高斯白噪声时,该模型仍然可以达到96.12%的诊断准确率。CNN-BiTCN-CA模型能够深入提取轴承信号中的故障特征,有效提高故障分类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双向时间卷积网络(BiTCN)
时频融合
交叉注意力机制(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线性压缩机圆柱臂盘簧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陈洪月
张站立
吕掌权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4-510,共7页
弹簧组是线性压缩机的关键部件。为了优化线性压缩机的弹簧组,减小弹簧组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线性压缩机的工作效率,设计了一种易于加工的、大刚度的多线型圆柱臂盘簧。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圆柱臂盘簧进行刚度计算和模态分析,研究...
弹簧组是线性压缩机的关键部件。为了优化线性压缩机的弹簧组,减小弹簧组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线性压缩机的工作效率,设计了一种易于加工的、大刚度的多线型圆柱臂盘簧。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圆柱臂盘簧进行刚度计算和模态分析,研究了圆柱臂盘簧中心线的基圆半径、盘簧线径、盘簧轴向高度等主要结构参数对其刚度和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圆半径的增大,圆柱臂盘簧的轴向刚度、最大应力逐渐减小,径向刚度变化曲线近似为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曲线;随着线径的增大,圆柱臂盘簧的轴向刚度和径向刚度加速增大,最大应力基本呈线性增大。在设计圆柱臂盘簧时,将基圆半径设定在15~19 mm,有利于提高盘簧的性能;若线径为4~6 mm,应优先选择0 mm的轴向高度;若线径为6~8 mm,则优先选择10 mm的轴向高度。研究结果对提升线性压缩机的弹簧支撑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压缩机
盘簧
有限元分析
结构参数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杂夹矸煤层三维孪生模型的构建与修正
4
作者
张美晨
赵丽娟
+1 位作者
王雅东
张凯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53,共14页
【目的】复杂夹矸三维孪生煤层要实现对物理煤层的信息化描述,真实映射物理煤层的虚拟形态,构建模型是研究智能化采煤机高效截割的必要前提,同时也为实现“无人化”开采提供有效的数据保障。【方法】以山东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7...
【目的】复杂夹矸三维孪生煤层要实现对物理煤层的信息化描述,真实映射物理煤层的虚拟形态,构建模型是研究智能化采煤机高效截割的必要前提,同时也为实现“无人化”开采提供有效的数据保障。【方法】以山东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7层工作面采样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融合更多煤层地质结构条件信息的方法。采用不规则颗粒建模技术,孪生硫化铁结核;优化煤岩层颗粒填充技术;建立自定义接触模型模拟煤岩颗粒表面的粗糙度。以所构建的煤层三维孪生初始静态模型为基础,完成煤层应用插件的编译,根据地质特征为煤岩颗粒及结构体添加新属性实现孪生模型结构的修正;开展采煤机截割实验验证孪生模型的可行性。【结果和结论】结果显示:(1)实现了硫化铁结核、断层、顶底板构造的添加,完成煤层工作面三维孪生初始静态模型构建。(2)获得了可实现修正替换颗粒集的动态复杂夹矸煤层三维孪生模型。(3)采煤机截割实验的开展验证了其物理性能与实际煤岩的接近程度,截割复杂夹矸煤层三维孪生模型过程滚筒受载与实际煤岩之间的误差更小。(4)该模型在煤岩截割双向耦合试验中投入应用后,其优化后的重构煤层工作面三维孪生模型真实地反映了工作面煤层的形态,具有修正替换颗粒集功能的动态复杂夹矸煤层三维孪生模型可更准确快速地表达真实工作面的各种地质结构信息,提升煤岩截割数据信息获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孪生模型
颗粒集的修正替换
虚拟映射
煤岩截割信息
离散元
复杂夹矸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虚拟前轮反馈控制算法的履带车轨迹跟踪方案研究
1
作者
刘辉
王振辉
陈洪月
郑雨新
机构
辽宁
工程
技术
大学机械
工程
学院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高端综采成套
装备
动力学测试与大数据分析
中心
辽宁
工程
技术
大学
矿山液压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辽宁
工程
技术
大学图书馆
出处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4157)
辽宁省教育厅基础研究项目(LJ2020JCL026)
+1 种基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创新领军团队(LNTU20TD-02)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XLYC2007131)。
文摘
为了提高煤矿开采环境中履带车辆轨迹跟踪控制的精度,以及减小轨迹跟踪算法的运算负荷,文中以两侧电机驱动履带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前轮反馈控制算法的履带车轨迹跟踪方案。采用虚拟前轮反馈控制器为履带车提供参考跟踪轨迹,将前轮转向车与履带车运动轨迹结合,引入执行机构限制条件,建立了虚拟前轮车与履带车拟合的数学模型。针对虚拟前轮反馈控制所得离散参考跟踪轨迹序列点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圆弧曲线拟合方法,通过拟合离散参考跟踪轨迹点对履带车的运动控制量求解,将多变量控制问题转化为单变量控制,减小了履带车辆轨迹跟踪算法的运算负荷,实现了前轮反馈控制在履带车辆上的应用。在MATLAB软件中进行仿真试验和实车试验,并与纯跟踪算法比较,试验证明,该方案可以有效地实现履带车的高精度轨迹跟踪。
关键词
无人驾驶履带车
轨迹跟踪
转向几何模型
Keywords
driverless tracked vehicle
trajectory tracking
steering geometry model
分类号
TP27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特征交叉注意力机制融合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2
作者
赵国超
刘崇德
宋宇宁
金鑫
李伟华
机构
辽宁
工程
技术
大学机械
工程
学院
矿山液压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营口理工学院机械与动力
工程
学院
出处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28-237,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04169)
辽宁省自然基金联合基金计划项目(20240301,20240318)
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JYTMS20230063)。
文摘
为了解决轴承振动信号特征提取不充分导致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交叉注意力机制融合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建立CNN-BiTCN-CA诊断模型。采用变分模态分解和快速傅里叶变换对原始信号进行重构,分别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双向时间卷积网络(bidirectional 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BiTCN)提取时频特征,通过交叉注意力机制(cross-attention mechanism,CA)融合时频特征的能力,充分提取原始信号故障特征,利用全连接层实现滚动轴承故障类型的精确诊断。试验研究表明:在含信噪比为9.32 dB、标准差为2.98的高斯白噪声的环境下,使用CNN-BiTCN-CA模型轴承故障分类准确率为99.88%,相较于使用CNN、BiTCN和结合自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CNN with self-attention mechanism,CNN-SA)诊断轴承故障,准确率分别提升约22.79%、4.85%和4.19%;在引入信噪比为3.31 dB、标准差为5.96的高斯白噪声时,该模型仍然可以达到96.12%的诊断准确率。CNN-BiTCN-CA模型能够深入提取轴承信号中的故障特征,有效提高故障分类准确性。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双向时间卷积网络(BiTCN)
时频融合
交叉注意力机制(CA)
Keywords
rolling bearings
fault diagnosis
bidirectional 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s(BiTCN)
time-frequency fusion
cross-attention mechanism(CA)
分类号
TH212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TH213.3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线性压缩机圆柱臂盘簧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陈洪月
张站立
吕掌权
机构
辽宁
工程
技术
大学机械
工程
学院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高端综采成套
装备
动力学测试与大数据分析
中心
辽宁
工程
技术
大学
矿山液压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4-51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87415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C0804305)
+1 种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9-MS-16)
2019年度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LR2019030)。
文摘
弹簧组是线性压缩机的关键部件。为了优化线性压缩机的弹簧组,减小弹簧组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线性压缩机的工作效率,设计了一种易于加工的、大刚度的多线型圆柱臂盘簧。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圆柱臂盘簧进行刚度计算和模态分析,研究了圆柱臂盘簧中心线的基圆半径、盘簧线径、盘簧轴向高度等主要结构参数对其刚度和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圆半径的增大,圆柱臂盘簧的轴向刚度、最大应力逐渐减小,径向刚度变化曲线近似为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曲线;随着线径的增大,圆柱臂盘簧的轴向刚度和径向刚度加速增大,最大应力基本呈线性增大。在设计圆柱臂盘簧时,将基圆半径设定在15~19 mm,有利于提高盘簧的性能;若线径为4~6 mm,应优先选择0 mm的轴向高度;若线径为6~8 mm,则优先选择10 mm的轴向高度。研究结果对提升线性压缩机的弹簧支撑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线性压缩机
盘簧
有限元分析
结构参数
刚度
Keywords
linear compressor
coil spr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tructural parameters
stiffness
分类号
TH122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TH135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杂夹矸煤层三维孪生模型的构建与修正
4
作者
张美晨
赵丽娟
王雅东
张凯
机构
矿山液压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辽宁
工程
技术
大学)
常熟理工学院机械
工程
学院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53,共14页
基金
矿山液压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点项目(MHTE23-R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4134)
+1 种基金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数启科教智见未来”产教联合基金项目(2018A04025)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KYZ2022052Q)。
文摘
【目的】复杂夹矸三维孪生煤层要实现对物理煤层的信息化描述,真实映射物理煤层的虚拟形态,构建模型是研究智能化采煤机高效截割的必要前提,同时也为实现“无人化”开采提供有效的数据保障。【方法】以山东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7层工作面采样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融合更多煤层地质结构条件信息的方法。采用不规则颗粒建模技术,孪生硫化铁结核;优化煤岩层颗粒填充技术;建立自定义接触模型模拟煤岩颗粒表面的粗糙度。以所构建的煤层三维孪生初始静态模型为基础,完成煤层应用插件的编译,根据地质特征为煤岩颗粒及结构体添加新属性实现孪生模型结构的修正;开展采煤机截割实验验证孪生模型的可行性。【结果和结论】结果显示:(1)实现了硫化铁结核、断层、顶底板构造的添加,完成煤层工作面三维孪生初始静态模型构建。(2)获得了可实现修正替换颗粒集的动态复杂夹矸煤层三维孪生模型。(3)采煤机截割实验的开展验证了其物理性能与实际煤岩的接近程度,截割复杂夹矸煤层三维孪生模型过程滚筒受载与实际煤岩之间的误差更小。(4)该模型在煤岩截割双向耦合试验中投入应用后,其优化后的重构煤层工作面三维孪生模型真实地反映了工作面煤层的形态,具有修正替换颗粒集功能的动态复杂夹矸煤层三维孪生模型可更准确快速地表达真实工作面的各种地质结构信息,提升煤岩截割数据信息获取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三维孪生模型
颗粒集的修正替换
虚拟映射
煤岩截割信息
离散元
复杂夹矸煤层
Keywords
3D digital twin
correction and replacement of a particle set
virtual mapping
coal-rock cutting information
discrete element
complex gangue-bearing coal seam
分类号
TD421 [矿业工程—矿山机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虚拟前轮反馈控制算法的履带车轨迹跟踪方案研究
刘辉
王振辉
陈洪月
郑雨新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特征交叉注意力机制融合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赵国超
刘崇德
宋宇宁
金鑫
李伟华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线性压缩机圆柱臂盘簧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陈洪月
张站立
吕掌权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复杂夹矸煤层三维孪生模型的构建与修正
张美晨
赵丽娟
王雅东
张凯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