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集区湿地沉积物中污染物释放行为模拟研究
1
作者 柳山 李燕妮 +7 位作者 张家泉 陶敏 汤平 占长林 郭建林 徐心怡 张雅哲 宋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4,共6页
矿集区湿地沉积物中污染物的释放行为是湿地生态治理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使用自制实验装置,探讨了网湖湿地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和金属元素在不同温度和扰动情景下的释放行为。结果显示:在40℃静置情景下,TP和TN的最高值分别为0.63 mg/L和2.9... 矿集区湿地沉积物中污染物的释放行为是湿地生态治理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使用自制实验装置,探讨了网湖湿地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和金属元素在不同温度和扰动情景下的释放行为。结果显示:在40℃静置情景下,TP和TN的最高值分别为0.63 mg/L和2.97 mg/L,As、Cu、Mn及Pb的最高值分别为0.041 mg/L、0.343 mg/L及0.367 mg/L,导致水质降至劣Ⅴ类水平;在40℃扰动情境下,各元素的释放加剧,释放过程呈现出往复上升的现象;水温与营养元素的释放呈二次相关关系,与金属元素的释放呈线性相关,表明营养元素的释放受水温变化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 释放规律 模拟实验 沉积物 网湖湿地 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湖泊微型浮游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研究——以湖北大冶湖和磁湖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鄢昭 刘婷 +3 位作者 孙俊霞 周顺 周亚军 肖文胜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3期28-34,共7页
以湖北大冶湖和磁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区湖泊表层水和微型浮游生物中Cu、Pb、Cd、Zn、Cr、Fe 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对矿区湖泊表层水重金属污染和微型浮游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冶湖表层水中重金属Cu、Pb、Cd... 以湖北大冶湖和磁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区湖泊表层水和微型浮游生物中Cu、Pb、Cd、Zn、Cr、Fe 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对矿区湖泊表层水重金属污染和微型浮游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冶湖表层水中重金属Cu、Pb、Cd、Zn、Cr和Fe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09 1 mg/L、0.013 4 mg/L、0.009 2 mg/L、0.043 4mg/L、0.057 8mg/L、0.338 2mg/L,磁湖表层水中重金属Cu、Pb、Cd、Zn、Cr和Fe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04 3mg/L、0.012 7mg/L、0.001 1mg/L、0.389 2mg/L、0.063 4mg/L、0.711 0mg/L;大冶湖微型浮游生物中重金属Cu、Pb、Cd、Zn、Cr和Fe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78.6mg/kg干重、695.6mg/kg干重、23.1mg/kg干重、578.0mg/kg干重、323.5mg/kg干重、142 14mg/kg干重,磁湖微型浮游生物中重金属Cu、Pb、Cd、Zn、Cr和Fe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16.1 mg/kg干重、361.4 mg/kg干重、2.06 mg/kg干重、1 004.5 mg/kg干重、313.3 mg/kg干重、18 366mg/kg干重;大冶湖和磁湖微型浮游生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远高于表层水中的重金属含量,甚至高于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矿区湖泊微型浮游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在1 800~82 600之间,其中微型浮游生物对Cd、Zn、Cr的富集系数较小,对Cu、Pb、Fe的富集系数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湖泊 微型浮游生物 重金属富集 大冶湖 磁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孝感不同类型扬尘中黑碳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占长林 詹佳伟 +3 位作者 柯振东 柳山 张家泉 刘红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9,26,共7页
在湖北孝感采集5种不同类型扬尘(道路尘、大气降尘、堆场尘、土壤尘和建筑尘)样品45个,并采用热光反射法测定其黑碳(BC)、焦炭和烟炱浓度。结果表明:(1)孝感扬尘中BC质量浓度为0.02~10.65 g/kg,平均值为1.45 g/kg,BC平均值表现为道路尘&... 在湖北孝感采集5种不同类型扬尘(道路尘、大气降尘、堆场尘、土壤尘和建筑尘)样品45个,并采用热光反射法测定其黑碳(BC)、焦炭和烟炱浓度。结果表明:(1)孝感扬尘中BC质量浓度为0.02~10.65 g/kg,平均值为1.45 g/kg,BC平均值表现为道路尘>土壤尘>建筑尘>大气降尘>堆场尘。(2)BC和总有机碳(TOC)、焦炭和烟炱质量比平均值分别为0.34、1.92,表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是BC的主要来源。(3)孝感扬尘中BC与TOC、焦炭、烟炱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BC的主要贡献来源是焦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尘 黑碳 有机碳 焦炭 烟炱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山矿区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方月梅 张晓玲 +1 位作者 刘娟 何明礼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4,共6页
以铜绿山矿区菜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和蔬菜中Cu、Zn、Pb、Cd 4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土壤-蔬菜体系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蔬菜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矿区菜地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d的污染因子分别为10.63、1.12、1.10、0.... 以铜绿山矿区菜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和蔬菜中Cu、Zn、Pb、Cd 4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土壤-蔬菜体系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蔬菜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矿区菜地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d的污染因子分别为10.63、1.12、1.10、0.06,表明Cu污染非常严重,Zn、Pb属轻度污染,Cd无污染;参考《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食品中铜限量卫生标准》(GB 15199—94)以及《食品中锌限量卫生标准》(GB 13106—91),蔬菜中Cu、Zn污染较严重且具有普遍性;蔬菜中Cd含量虽均未超出食品安全限值,但明显高于蔬菜根部土壤中的Cd含量;叶菜类、根茎类蔬菜中Pb均未超标,瓜果类蔬菜中Pb超标;蔬菜可食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为Cd>Zn>Cu>Pb;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表现出较弱的相关性,表明蔬菜中重金属的积累不完全决定于土壤重金属的含量,还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环境行为及其他环境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蔬菜体系 重金属 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山矿区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方月梅 张晓玲 +1 位作者 刘娟 何明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4期58-61,64,共5页
[目的]掌握铜绿山矿区农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污染程度及分布特征。[方法]对矿区周边农业土壤重金属进行实地采样,并对Cu、Pb、Cd、Zn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风险。[结果]矿... [目的]掌握铜绿山矿区农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污染程度及分布特征。[方法]对矿区周边农业土壤重金属进行实地采样,并对Cu、Pb、Cd、Zn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风险。[结果]矿区农业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u、Zn、Pb、Cd;重金属区域污染差异较大,局部区域污染严重;矿区农业土壤中Cu、Pb、Zn和Cd 4种重金属综合的潜在危害程度均为"轻微",Cu是潜在生态危害最大的因子。重金属潜在危害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u、Pb、Zn、Cd;Pb和Zn有很大相关性,说明Pb和Zn可能属于同源污染物。[结论]该研究可为矿区农业用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区木本植物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分析 被引量:31
6
作者 康薇 鲍建国 +3 位作者 郑进 邹涛 闵建华 杨裕启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4,共7页
对湖北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区的木本植物种类组成及生长概况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木本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及其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树种对cu、cd和Pb的富集作用,并对木本植物的生态修复意义进行... 对湖北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区的木本植物种类组成及生长概况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木本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及其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树种对cu、cd和Pb的富集作用,并对木本植物的生态修复意义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在该古铜矿遗址区共有木本植物13科14属14种,其中乔木13种、灌木1种;木本植物的树龄4~25a、株高3.7~22.6m、胸径5.3~29.0am,长势均较好。木本植物根际土壤中Cu、Cd、Pb、Cr、Mn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66.73、3.66、137.06、31.32、1774.43和208.32mg·kg-1,其中,土壤中Cu、Cd和Pb的含量达到重度污染等级。各树种地上部和地下部的Cu、Cd和Ph的含量差异明显,且均为cu含量最高、cd含量最低;各树种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对Cu、Cd和Pb的富集系数及综合富集系数也均有明显差异,但对Cd的富集系数均最大。法国冬青[Viburnumodoratissimumvat.awabuki(K.Koch)ZabelexRumpl]、梧桐[Firmianaplatanifolia(Linn.f.)Marsili]、桂花[Osmanthusfragrans(Thunb.)Lour.]和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inn.)地上部的综合富集系数较高,苦楝(MeliaazedarachLinn.)、女贞(LigustrumlucidumAit.)、法国冬青和樟树[Cinnamomumcamphora(Linn.)Presl]地下部的综合富集系数较高;总体上看,法国冬青、苦楝、女贞、梧桐和桂花对Cu、Cd和Pb的平均综合富集系数均大于1,具有较高的重金属富集能力。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Pb污染区域可选择栽植二球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 2i。(Ait.)Willd.]和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Linn.)L’Heft.exVent.]等树种,在Cd污染区域可选择栽植法国冬青、梧桐、刺槐和苦楝等树种,而在Cu—Cd—Pb复合污染区域应栽植法国冬青、苦楝、女贞、梧桐、桂花和刺槐等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铜矿遗址 重金属污染 木本植物 根际土壤 富集能力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色金属冶炼厂周边地表水和农业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18
7
作者 许大毛 张家泉 +3 位作者 占长林 张丽 张丽莉 肖文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05-2314,共10页
于2014年11月对黄石市大冶有色冶炼厂周边地表水和农业土壤分别采集15和18个样品,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6种重金属含量(Cr、Ni、Cd、Cu、Pb、Zn),探讨周边地表水和农业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r、N... 于2014年11月对黄石市大冶有色冶炼厂周边地表水和农业土壤分别采集15和18个样品,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6种重金属含量(Cr、Ni、Cd、Cu、Pb、Zn),探讨周边地表水和农业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r、Ni、Cd、Cu、Pb、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76、70.27、10.63、63.11、59.86、90.65μg·L^(-1)(地表水);52.12、45.54、81.34、781.76、303.69、403.23 mg·kg^(-1)(农业土壤),且变异系数较大,污染分布较不均匀;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受冶炼厂冶炼生产活动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和其本身的理化特征主导含量空间分布;主成分1解释了冶炼厂周边环境中重金属主要的污染来源,即主要受有色金属冶炼活动的影响;致癌风险主要来自Cr,而Pb非致癌风险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冶炼厂 地表水 农业土壤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石市典型农业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丽 李秀 +3 位作者 张家泉 李军良 李琼 王永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0-235,共6页
以黄石市阳新县某大型农场作为研究区,于2012年2月采集8个代表性表层(0~20 cm)土壤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了各重金属元素(Cu、Pb、Zn、Cd、Mn、Co)的总量及BCR连续提取法提取土壤中重金属的弱酸态、可还原态、可氧... 以黄石市阳新县某大型农场作为研究区,于2012年2月采集8个代表性表层(0~20 cm)土壤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了各重金属元素(Cu、Pb、Zn、Cd、Mn、Co)的总量及BCR连续提取法提取土壤中重金属的弱酸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含量。结果显示,Cu、Pb、Zn、Cd、Mn和Co总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22.10、141.29、335.53、2.18、2 606.58和128.27 mg/kg,其中Cd超过了土壤环境三级标准限值,Mn具有最强的变异系数,受到外来污染因素的影响最大。通过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法表明,6种重金属累积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Co〉Cu〉Pb〉Zn〉Mn,且Cd、Mn为主要生态风险因子。同时由形态分析可知,Cu、Pb、Cd、Zn、Mn和Co的化学形态分布均以残渣态为主,说明该农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比较稳定,不易迁移转化,对生物的毒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石市 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BCR连续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外源物对尾矿土壤种植胡枝子修复效应初探 被引量:9
9
作者 孙清斌 尹春芹 +2 位作者 邓金锋 刘先利 黄杰勋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6-994,共9页
采用土培试验在两种尾矿土壤(废弃地和尾矿渣土)上种植耐性不同的两个胡枝子品种,通过添加客土、锯末,调控有机肥或无机肥等外源物,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胡枝子生物量、植株和土体内重金属含量,以明确外源物对尾矿土壤的修复效应。结果表... 采用土培试验在两种尾矿土壤(废弃地和尾矿渣土)上种植耐性不同的两个胡枝子品种,通过添加客土、锯末,调控有机肥或无机肥等外源物,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胡枝子生物量、植株和土体内重金属含量,以明确外源物对尾矿土壤的修复效应。结果表明,二色胡枝子生物量整体上显著高于截叶胡枝子生物量;在所有处理中,废弃地上同时添加客土和有机无机肥的处理是二色胡枝子生物量最高的处理。外源肥料添加提高了两个品种地上部和根部的生物量,客土添加可能对改善立地生存的理化条件有较大帮助作用,更能体现出肥料的效果。两种土壤上添加客土或肥料,均较为显著地减少了截叶胡枝子根部和地上部重金属的吸收,而二色胡枝子效果不明显。两种土壤上添加外源物、种植不同品种胡枝子可以降低部分处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但通过植物种植直接摄取土壤中重金属的量是相对较少的。总之,客土添加、肥料施入均较为明显地改善了废弃地和尾矿渣土两类土壤的立地条件,增加了两种胡枝子的生物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土壤改良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耐性品种是提高植物修复效果的上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枝子 尾矿土壤 外源物 修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法钛工业污泥中铁浸出行为与动力学分析
10
作者 彭绍鑫 段宁 +2 位作者 张银凤 陆成龙 张帆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本研究以氯化法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铁污泥为原料,回收废气得到废盐酸作为酸浸剂,系统研究了不同盐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液固比对铁浸出率的影响,并对酸浸渣的元素组成、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盐... 本研究以氯化法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铁污泥为原料,回收废气得到废盐酸作为酸浸剂,系统研究了不同盐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液固比对铁浸出率的影响,并对酸浸渣的元素组成、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为5 mol/L,酸浸温度为80℃,酸浸时间为150 min,液固比为16 mL/g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铁浸出率可达85.88%;XRD、XRF和SEM-EDS分析表明,酸浸渣主要由SiO_(2)、TiO_(2)和Al_(2)O_(3)组成,其中SiO_(2)在酸浸过程中性质稳定,逐渐富集并形成惰性固相层,包裹未反应的污泥颗粒。基于废盐酸浸出体系,构建了钛工业污泥中铁浸出的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该过程符合惰性固相层控制的收缩未反应核模型,主要受内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22.73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工业污泥 氯化法 废盐酸 铁浸出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国道沿线大气降尘黑碳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占长林 张家泉 +3 位作者 郑敬茹 姚瑞珍 肖文胜 曹军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4-160,共7页
采用热光反射法对316国道沿线大气降尘中黑碳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降尘黑碳的污染水平和空间变化特征。同时,结合黑碳/有机碳(BC/OC)和焦炭/烟炱(char/soot)比值法来解析降尘黑碳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不同公路段降尘中黑碳含量水平存... 采用热光反射法对316国道沿线大气降尘中黑碳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降尘黑碳的污染水平和空间变化特征。同时,结合黑碳/有机碳(BC/OC)和焦炭/烟炱(char/soot)比值法来解析降尘黑碳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不同公路段降尘中黑碳含量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变化范围为5.16~35.22 mg/g,平均值为11.46 mg/g,总体污染较为严重。黑碳、焦炭和烟炱含量的高值一般出现在钢铁厂或冶炼厂附近,可能受工业燃煤排放的影响较大。降尘中BC/OC比值的变化范围为0.23~0.63,平均值为0.44,反映了不同地区有机碳来源的不同以及黑碳来源的复杂性。char/soot比值变化较大,平均值为0.90,说明降尘中烟炱组分在黑碳含量中所占比例要稍高于焦炭,也反映出公路沿线机动车排放对降尘黑碳的重要贡献。不同碳组分(有机碳、黑碳、焦炭和烟炱)之间都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指示了其来源的相似性。316国道沿线公路段大气降尘中黑碳的主要来源是机动车排放,局部地区(如工矿企业周边)受工业排放的影响较大,还有部分采样点可能受居民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排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尘 黑碳 焦炭 烟炱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黑碳来源解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占长林 万的军 +3 位作者 张家泉 韩永明 曹军骥 刘先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75-1583,共9页
黑碳是燃料不完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非均质碳颗粒物质,因其具有较高的化学和生物惰性,在全球气候和环境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国际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焦点问题。燃烧条件和燃料来源的不同,使得黑碳的物理化学特性表现出... 黑碳是燃料不完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非均质碳颗粒物质,因其具有较高的化学和生物惰性,在全球气候和环境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国际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的焦点问题。燃烧条件和燃料来源的不同,使得黑碳的物理化学特性表现出高度的变异,其环境行为及环境效应也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对黑碳进行来源解析有利于弄清全球黑碳收支平衡,且能更清晰地认识其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过程。重点概述了当前国内外常用的几种黑碳来源解析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未来黑碳来源解析方法的发展方向。稳定碳和放射性碳同位素分析是当前黑碳源解析中应用最多的两种方法,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不仅能提供更准确的黑碳来源信息,而且能定量估算化石源和生物质源燃烧对黑碳的贡献。多环芳烃特征标志物比值、黑碳/有机碳比值、苯多羧酸分子标志物比值法以及形态特征分析的方法都只能间接地判断黑碳的来源,其方法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未来应加强对不同介质中δ^(13)C的分馏机制及不同排放源样品黑碳的δ^(13)C和^(14)C值域"特征谱"的研究,进一步规范黑碳的分离和测定技术;同时应充分发挥不同分析技术的优势,联合多种方法以获取更多有关黑碳来源、传输和转化过程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来源解析 碳同位素 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冶铜绿山矿区优势草本植物重金属富集能力测定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然然 罗鹏林 +1 位作者 刘远河 康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11期63-70,共8页
在对大冶铜绿山矿区的草本植物进行普查的基础上,采集植物及其根际土壤样品,分别测定植物各部位及根际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比较草本植物对土壤主要污染元素的富集作用,筛选可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结果表明:Cu、Zn、Cd、Pb为大... 在对大冶铜绿山矿区的草本植物进行普查的基础上,采集植物及其根际土壤样品,分别测定植物各部位及根际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比较草本植物对土壤主要污染元素的富集作用,筛选可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结果表明:Cu、Zn、Cd、Pb为大冶铜绿山矿区土壤的主要污染重金属,其中,Cu、Cd、Zn达到重度污染,Pb呈中度污染。矿区共记录草本植物23科42属46种,其中多度大于3,分布较为广泛的优势植物18种。野葡萄(Vitis adstrictae)、葛藤(Argyreia seguinii)、荆芥(Nepeta cataria)、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葎草(Humulus scandens)、商陆(Phytolacca acinos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苎麻(Boehmeria nivea)、扫帚菜(Kochia scoparia)、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us)为该矿区新记录种。重金属富集能力方面,综合富集系数地下部普遍大于地上部,酸模叶蓼地上部综合富集系数最大,达到4.16;滨蒿地下部富集系数最大,达到5.45。植物对Cd的富集系数最大,Cu次之,Zn、Pb较小。海州香薷(Elsholtzia haichowensis)、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对Cu和Pb具有极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荆芥(Nepeta cataria)、滨蒿(Artemisia annua)、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蓖麻(Ricinus communis)对Cu和Cd具有极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荆芥(Nepeta cataria)对重金属Cu、Zn和Cd具有较强的耐受与富集能力。在Cu、Zn、Cd、Pb等重金属复合污染区的生态修复实践中,上述优势草本植物可作为先锋植物对矿区进行植被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重金属 草本植物 富集能力 植被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石典型农场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秀 张家泉 +2 位作者 张黎 胡天鹏 邢新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271-3274,共4页
于2012年2月,采集了黄石某农场的8个表层土壤样品,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定量分析了土壤样品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OCPs普遍存在,OCPs、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含量分别为1.16~13.79 ng/... 于2012年2月,采集了黄石某农场的8个表层土壤样品,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定量分析了土壤样品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中OCPs普遍存在,OCPs、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含量分别为1.16~13.79 ng/g(平均值5.55 ng/g),0.73~11.30 ng/g(平均值2.46 ng/g)和0.20~5.91 ng/g(平均值2.61 ng/g).对比国内外标准,该农场土壤中HCHs和DDTs的残留整体处于我国一级标准范围内,但相对荷兰标准对土壤中γ-HCH残留的限制,却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通过来源比值分析,发现该农场土壤中OCPs残留主要以历史使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石市 农场 土壤 有机氯农药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法制备无机酸掺杂聚苯胺膜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超 张咏琪 +2 位作者 李磊 刘畅 张宏霞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65-3171,共7页
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沉积无机酸掺杂聚苯胺膜,能够有效增强金属的防腐蚀性。掺杂无机酸的种类及不同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对聚苯胺的结构及防腐性能有显著影响。采用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系统在304不锈钢(304 stainless steel,304SS)或IT... 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沉积无机酸掺杂聚苯胺膜,能够有效增强金属的防腐蚀性。掺杂无机酸的种类及不同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对聚苯胺的结构及防腐性能有显著影响。采用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系统在304不锈钢(304 stainless steel,304SS)或ITO导电玻璃表面,分别通过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和恒电位法(potentiostatic method,PM)合成硝酸、硫酸及盐酸掺杂的聚苯胺。对聚苯胺的结构进行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并对聚苯胺膜在硫酸溶液中动电位极化曲线及阻抗图谱的分析表明,利用循环伏安法在0.5 mol/L硫酸溶液中得到的掺杂聚苯胺膜抗腐蚀性能最佳,而硫酸和硝酸摩尔比为4∶1的混合酸掺杂制备的聚苯胺也具备优良的金属防腐性能,这是由不同无机酸掺杂聚苯胺的形态结构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无机酸 循环伏安法 恒电位法 防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氧体/碳材料高级氧化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欣 孙雅怡 +3 位作者 王右军 张勇 王磊 左小华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2-257,262,共7页
铁氧体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材料,具有优良的磁性、催化活性、光学和电学特性,广泛应用于电子学、材料科学和高级氧化技术等领域。通过将磁性铁氧体纳米颗粒引入碳材料的矩阵中,可以使碳材料同时具备磁性和光电性能,适用于高级氧化技术处... 铁氧体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材料,具有优良的磁性、催化活性、光学和电学特性,广泛应用于电子学、材料科学和高级氧化技术等领域。通过将磁性铁氧体纳米颗粒引入碳材料的矩阵中,可以使碳材料同时具备磁性和光电性能,适用于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介绍了铁氧体/碳材料的多种制备方法,并总结了各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高级氧化法中光催化氧化、电催化氧化、臭氧氧化、芬顿-类芬顿氧化及复合氧化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体 碳材料 高级氧化法 有机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植生孔绿化基质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李桂林 胡新红 +3 位作者 杨晓丽 王海林 康薇 郑进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0期9-13,共5页
探讨了柠檬酸、草酸和酒石酸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对植生孔绿化基质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及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各0.5 mmol/L)组合使用时,基质容重降低24.3%、孔隙度提高16.4%、pH值从8.18降至7.26、有机质和速效... 探讨了柠檬酸、草酸和酒石酸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对植生孔绿化基质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及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各0.5 mmol/L)组合使用时,基质容重降低24.3%、孔隙度提高16.4%、pH值从8.18降至7.26、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43.5%和20.2%,微生物数量显著提高至7.1×10^(8)cells/g(增幅达20倍);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45.2%、60.4%、99.5%和102.2%。指出了低分子量有机酸通过酸化、螯合及促进微生物活性等协同机制,显著优化了植生孔基质特性并促进植物生长,且组合施用效果显著优于单一处理。该结果为植生孔绿化技术在复杂立地条件下的生态治理与植被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有机酸 植生孔 绿化基质 紫穗槐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石市夏季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解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勇 刘浩 +5 位作者 张家泉 周俊杰 徐红梅 郑敬茹 姚瑞珍 肖文胜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1,共4页
通过采集典型矿区城市——黄石市新老城区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的样品,并采用热解吸-气质联用法对黄石市夏季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石市老城区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新城区... 通过采集典型矿区城市——黄石市新老城区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的样品,并采用热解吸-气质联用法对黄石市夏季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石市老城区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新城区;在新、老城区大气PM10和PM2.5中PAHs的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6.037~10.691 ng/m3、12.132~18.440 ng/m3和5.685~10.145 ng/m3、9.314~15.998 ng/m3;新、老城区大气颗粒物中低分子量PAHs含量较低,3环化合物呈相对优势分布,表明以石油源输入为主的来源特征,对比4环及其以上高分子量PAHs含量发现,老城区有明显的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来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黄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感市开放源扬尘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舒嫒嫒 柏荣耀 +6 位作者 石俊豪 桂欣怡 占长林 郑敬茹 张家泉 柳山 王振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99-510,共12页
为了解开放扬尘源重金属成分谱特征,对孝感市孝南区道路扬尘、土壤扬尘、城市降尘、建筑扬尘和堆场扬尘进行调查取样,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析扬尘中重金属的含量,并通过地累积指数法、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人体健康风险评... 为了解开放扬尘源重金属成分谱特征,对孝感市孝南区道路扬尘、土壤扬尘、城市降尘、建筑扬尘和堆场扬尘进行调查取样,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析扬尘中重金属的含量,并通过地累积指数法、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法对扬尘重金属污染程度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扬尘中Mn、Cr、Zn、Cu、Co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16.4、127.6、574.3、42.9、17.9、69.0 mg·kg^(-1),均高于湖北省土壤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类型扬尘中Zn污染程度最高,其次为Pb,Mn和Co清洁无污染,其中城市降尘污染最严重,土壤扬尘污染程度最轻.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Cu、Co、Pb和Cr等4种元素主要受工业活动、交通污染源的影响,而Mn和Zn元素则分别来自土壤母质和交通生活混合污染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非致癌风险暴露的主要途径是手-口接触,且儿童所受非致癌风险大于成人.不同类型扬尘单项重金属致癌风险指数和致癌总风险指数均低于10^(-4),说明不会对人群产生明显的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尘 重金属 污染 来源 健康风险 孝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冶金工业走廊表层土壤、道路尘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被引量:10
20
作者 钟萍 张家泉 +5 位作者 占长林 张丽 龚香宜 田倩 胡天鹏 刘先利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7-96,共10页
于2015年1月,分别采集了316国道黄石-鄂州段表层土壤和道路尘样品各23个,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其重金属含量,以探讨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Cu、Pb、Zn、Cd、Co、Cr、Ni、M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7. 51、31. 1... 于2015年1月,分别采集了316国道黄石-鄂州段表层土壤和道路尘样品各23个,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其重金属含量,以探讨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Cu、Pb、Zn、Cd、Co、Cr、Ni、M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7. 51、31. 18、115. 57、0. 58、21. 20、30. 10、37. 34、573. 74 mg·kg-1(表层土壤);730.12、236.23、392.74、6.20、223.72、90.54、148.42、4698.46 mg·kg-1(道路尘),且变异系数较大,污染分布不均匀.道路尘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表层土壤,黄石段道路尘中重金属(除Cr、Ni、Mn外)明显高于鄂州段.地累积指数表明:表层土壤中Co及道路尘中Cd、Co、Mn污染最严重.由健康风险评价可知,表层土壤和道路尘中8种重金属非致癌风险为儿童>成人,其中手-口摄入为重金属暴露的主要途径,表层土壤中各种重金属暴露风险不大,而道路尘中Cr和Mn存在非致癌风险;表层土壤中Cd、Co、Ni、Cr均不存在致癌风险,道路尘的致癌风险主要来源于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国道 土壤 道路尘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