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的差异分析与经验总结——以学科、企业、省部共建三类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姜涵 俞逸洋 +2 位作者 余强 赵海兴 邹国斌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6-234,共9页
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科技发展需求,国家正在重组优化实验室体系。该文首先从科技发展的五项关键要求(强化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融合、培育创新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国家战略)剖析了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重要性,同时指出目前实验室体系存... 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科技发展需求,国家正在重组优化实验室体系。该文首先从科技发展的五项关键要求(强化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融合、培育创新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国家战略)剖析了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重要性,同时指出目前实验室体系存在学科滞后、创新不足、定位模糊、人才培养挑战及国际影响力待提升等问题。然后借鉴成功案例,强调了实验室明确定位、加强人才培养与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分析学科、企业、省部共建三类实验室重组案例,旨在为正在重组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借鉴,推动整体体系升级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 科技发展要求 战略科技力量 产学研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分析系统在铜矿浮选尾矿银赋存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温利刚 贾木欣 +2 位作者 赵建军 王清 付强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7-431,共15页
元素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特征是决定其选矿工艺及回收指标的关键因素,对指导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回收利用有重要意义。由于银矿物种类繁多且含量低、粒度细小不易识别,传统人为鉴别目标矿物并统计工艺矿物学参数的方法在银的赋存特征研究... 元素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特征是决定其选矿工艺及回收指标的关键因素,对指导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回收利用有重要意义。由于银矿物种类繁多且含量低、粒度细小不易识别,传统人为鉴别目标矿物并统计工艺矿物学参数的方法在银的赋存特征研究方面存在局限性,制约了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本文利用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的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分析系统(BPMA)对某铜矿浮选尾矿样品(Ag 41.96μg/g,Cu 0.44%)进行矿物学分析,展示其在尾矿样品中铜和银的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结果表明:样品中铜矿物主要为辉铜矿和斑铜矿;铜硫化物及其集合体的嵌布粒度细微且解离程度低,是影响铜回收的主要矿物学因素。样品中银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含)银矿物有自然银、辉银矿/螺状硫银矿、硒银矿、硒铜银矿、硫铜银矿和含银辉铜矿,银在各(含)银矿物中的分布率分别为95.62%、2.07%、1.33%、0.15%、0.80%和0.03%;银矿物嵌布粒度不均匀,粗粒(>74μm)、中粒(74~37μm)、细粒(37~10μm)、微粒(<10μm)银矿物的占有率分别为32.25%、30.35%、21.44%和15.95%;银矿物的解离程度较高,单体含量高达88.28%,可采用浮选法与铜硫化物一起回收。该研究为提高资源的选矿回收率提供了矿物学依据,同时采用的BPMA&SEM-EDS分析方法为矿物种类复杂、含量低、粒度细小的稀贵金属元素赋存状态及工艺矿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工艺矿物学 矿物粒度 矿物解离度 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云母浮选流程高效适配性的浮选机选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谭明 沈政昌 +2 位作者 张云海 杨义红 陈飞飞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02,共9页
传统浮选机选型方法存在明显的弊端,已越来越不适应工程精益化的要求。采用XFD实验室浮选机和LFM01实验室浮选机分别开展了锂云母浮选试验,基于分批浮选试验结果和JKSimFloat浮选回收率数学模型,分别计算了锂云母和脉石矿物不同组分的... 传统浮选机选型方法存在明显的弊端,已越来越不适应工程精益化的要求。采用XFD实验室浮选机和LFM01实验室浮选机分别开展了锂云母浮选试验,基于分批浮选试验结果和JKSimFloat浮选回收率数学模型,分别计算了锂云母和脉石矿物不同组分的浮选速率及其组分含量。在此基础上,根据确定的浮选流程,应用JKSimFloat软件对不同的浮选机选型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相比XFD实验室浮选机,LFM01实验室浮选机的性能更好,其更适合用于浮选机选型研究;通过比较不同选型方案的模拟计算结果,可以指导浮选机配置的优化,从而弥补了传统浮选机选型方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云母浮选 浮选机 浮选流程模拟 浮选机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矿物自动分析系统的红土镍矿酸浸渣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4
作者 董再蒸 孙永升 +3 位作者 齐赛男 李鎏灿 孙洪硕 温利刚 《金属矿山》 2025年第8期57-63,共7页
为深入探究某红土镍矿高压硫酸酸浸渣的矿物组成、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及元素的赋存形式,明确有价金属回收及有害杂质分离的方法,对样品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分别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化学物相分析和SEM-EDS-BPMA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等手... 为深入探究某红土镍矿高压硫酸酸浸渣的矿物组成、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及元素的赋存形式,明确有价金属回收及有害杂质分离的方法,对样品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分别采用化学多元素分析、化学物相分析和SEM-EDS-BPMA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等手段对样品的化学组成、粒度特性、元素分布和矿物嵌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富含铁、铝等具回收价值的元素,其矿物重构程度高,主要矿物包括铁氧化物、铝钾硫铁氧化物、磁/赤铁矿及铬铁尖晶石类矿物。样品粒度极细,-0.010μm的含量高达77.56%,主要矿物的粒度绝大多数在0.038μm以下;铁氧化物单体含量高,与其他主要矿物的连生关系紧密。由于铁、硫、铝元素均主要赋存在铁氧化物中,因此铁与其他元素分离难度较大。研究为此冶金次生固废高效利用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矿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镍矿酸浸渣 工艺矿物学 自动分析 嵌布关系 元素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