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微震技术的落石物理特征反演计算——基于野外人工滚石实验
1
作者 王艳梅 黄志勇 +5 位作者 高桂山 周晓悦 张世哲 谢斌 陈宇强 冯亮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9-305,共17页
崩塌落石灾害以其发生速度快、尺寸差异大、前兆信息不明显等特点,而难以利用传统方法进行监测预警。本文借助地震学中的微震监测技术,通过在广东省大宝山露天多金属矿山开展的野外人工滚石实验,分析落石物理岩崩过程与微震监测信号之... 崩塌落石灾害以其发生速度快、尺寸差异大、前兆信息不明显等特点,而难以利用传统方法进行监测预警。本文借助地震学中的微震监测技术,通过在广东省大宝山露天多金属矿山开展的野外人工滚石实验,分析落石物理岩崩过程与微震监测信号之间可能的联系,通过解译崩塌落石微震监测信号,获得落石的发生时间、体积、速度等物理层参数。本次人工投石实验采用27个落石样本,建立了由9个三轴速度型微震基站组成的微震监测网络。通过这9个微震监测设备监测到13个有效落石事件的微震信号,分析落石滚落的几种形式,获得相应的地球物理特征(如微震的频率、波速),推导出落石的体积与能量,并从中估算出以地震波形式耗散的落石势能比。其次,分析了微震能量与势能之间存在的直接联系,发现此时滚石的势能E_(p)和撞击产生的微震相对能量E_(s)之间的关系为E_(s)=aE^(b)_(p),其中a的范围在(4.18×10^(-4)±3.79×10^(-4))~(0.42±0.397)之间,b的数值范围在(0.973±0.088)~(1.64±0.008)之间,拟合相关性系数R^(2)=0.98、R^(2)=0.85。最后,将所得的落石体积反演计算模型在不同地质的环境下进行了模型可迁移性测实验证,即利用这9组a、b范围可反演出赣州市上犹县人工落石的体积。本研究可为崩塌落石微震远程监测和快速响应提供监测对象的物理参数信息,为崩塌落石、泥石流等快速冲击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新技术、新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落石 微震监测 人工滚石实验 参数反演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法处理水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彭海康 张萌 +1 位作者 姚娜 陈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79-2483,共5页
综述了光催化技术降解水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光催化技术的原理与相关应用领域,分析了二氧化钛、银、氧化锌、石墨烯催化剂对水中微塑料降解的影响,总结了光催化技术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对探索提出我国微... 综述了光催化技术降解水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光催化技术的原理与相关应用领域,分析了二氧化钛、银、氧化锌、石墨烯催化剂对水中微塑料降解的影响,总结了光催化技术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对探索提出我国微塑料污染防控管理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二氧化钛 光催化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冶炼渣资源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董伟 周红丽 +2 位作者 龚丹丹 任嗣利 钱汉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8-318,共11页
随着我国对锂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含锂矿石提锂过程中产生的锂冶炼渣也随之大量产生。目前,仅有少量的锂冶炼渣用于建筑材料,而大量的锂冶炼渣以堆积或填埋的方式处理,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且其还会随雨水流入河流而污染环境。如何有效... 随着我国对锂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含锂矿石提锂过程中产生的锂冶炼渣也随之大量产生。目前,仅有少量的锂冶炼渣用于建筑材料,而大量的锂冶炼渣以堆积或填埋的方式处理,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且其还会随雨水流入河流而污染环境。如何有效处置锂冶炼渣成为锂矿冶炼企业亟须解决的难题。介绍了锂冶炼渣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物相组成,对国内外锂冶炼渣资源化技术进行论述;探讨分析了锂冶炼渣在建筑材料、充填材料、发泡陶瓷和吸附材料等方面的应用技术,提出未来锂冶炼渣资源化技术的研究重点应转为低成本、高效和易于应用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锂冶炼渣 资源化 锂云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载体的投加对MBR工艺处理氨氮废水效能、污泥性质影响以及微生物群落变化
4
作者 黄琳 钟常明 +3 位作者 叶锦茂 张宇 黄笃亮 杨清清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7-103,共7页
对比分析了加入载体后的MBR工艺(R1)与传统无载体MBR工艺(R0)在脱氮效能、污泥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R1工艺显著增强了系统对废水水质的适应性,加速了MBR工艺达到稳定高效氨氮去除阶段的过程,并实现了较R0高出2.5%... 对比分析了加入载体后的MBR工艺(R1)与传统无载体MBR工艺(R0)在脱氮效能、污泥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R1工艺显著增强了系统对废水水质的适应性,加速了MBR工艺达到稳定高效氨氮去除阶段的过程,并实现了较R0高出2.5%的硝化速率。此外,载体的引入优化了活性污泥的结构,促进了污泥的稳定性,同时减少了污泥中蛋白质与类腐殖酸物质的含量,进而有效降低了可溶性微生物产物(SMP)与胞外聚合物(EPS)的产生,对减缓膜污染具有积极作用。在微生物群落层面,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R1的Chao 1指数(2286.08)显著高于R0(2133.26),反映出载体促进了微生物物种的丰富度,进一步分析发现,R1中功能菌种如Ferruginibacter、Ellin6067及Nitrospira等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R0,揭示了载体不仅提升了微生物多样性,还增强了对关键功能菌种的富集与选择性,这对于优化MBR系统的脱氮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悬浮载体 微生物群落 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蒙脱石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增烨 冯博 刘丽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78,共14页
蒙脱石因具有2∶1型的层状结构、表面多种类型的活性位点和良好的阳离子交换能力,而被广泛用于废水处理。对蒙脱石形态结构进行调控可提高蒙脱石的吸附能力。该文首先从单一改性和复合改性两方面介绍了蒙脱石的改性方法及性能调控,重点... 蒙脱石因具有2∶1型的层状结构、表面多种类型的活性位点和良好的阳离子交换能力,而被广泛用于废水处理。对蒙脱石形态结构进行调控可提高蒙脱石的吸附能力。该文首先从单一改性和复合改性两方面介绍了蒙脱石的改性方法及性能调控,重点归纳了改性蒙脱石吸附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机理;接着,综述了改性蒙脱石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改性蒙脱石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应合成更加环保高效、可分离回收、循环使用的复合改性蒙脱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改性 复合 吸附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残留氨氮“源-流-汇”一体化控制技术模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春英 罗玉霞 +3 位作者 王兴祥 周志高 吴青波 陈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6-322,共7页
针对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污染特征,提出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源-流-汇”一体化技术模式。研究表明:以木质素磺酸钙为主淋洗剂的源头淋洗技术消减了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90%以上,同时提升了土壤稳固性;拦沙坝... 针对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污染特征,提出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源-流-汇”一体化技术模式。研究表明:以木质素磺酸钙为主淋洗剂的源头淋洗技术消减了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90%以上,同时提升了土壤稳固性;拦沙坝-地表可渗透性反应墙运行初期氨氮最高消减率为87.65%,pH最高提升1.24,运行6个月后仍可拦截泥沙90.38%,有效发挥了调蓄水量、拦截泥沙、消减氨氮和提升pH的作用;渗滤耦合生物处理系统连续9个月稳定运行,出水氨氮浓度低于1 mg/L,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限值要求。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源-流-汇”一体化技术模式,为离子型稀土矿区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实现离子型稀土资源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原地浸矿 源头淋洗 可渗透反应墙 末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剂通过改变细菌群落多样性以增强钨尾矿的土壤多功能指数——以生物炭和鸡粪肥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小俊 王紫琴 +1 位作者 李奇 陈明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048-5061,共14页
以高羊茅为先锋植物在钨尾矿上进行了植物定植,以恢复尾矿的土壤多功能指数(SMF).结果表明:鸡粪肥和生物炭施用增加了尾矿中的速效氮(61.15%~61.48%和23.55%~24.82%),速效磷(116.07%~143.50%和171.32%~179.71%)和有机质含量(55.46%~59.... 以高羊茅为先锋植物在钨尾矿上进行了植物定植,以恢复尾矿的土壤多功能指数(SMF).结果表明:鸡粪肥和生物炭施用增加了尾矿中的速效氮(61.15%~61.48%和23.55%~24.82%),速效磷(116.07%~143.50%和171.32%~179.71%)和有机质含量(55.46%~59.80%和255.36%~263.27%),鸡粪肥增加了尾矿中的脲酶(95.97%~117.03%)、β-葡萄糖苷酶(97.28%~112.59%)和磷酸酶活性(31.11%~49.35%),这些变化导致尾矿SMF增加,且SMF与高羊茅定植时间显著性相关(R^(2)=0.4260,P<0.05).改良剂改变了细菌的群落结构,处理间的群落相异性指数从0.5437增加至0.7696随后降至0.3496,尾矿细菌的群落发展具有趋同性归因于SMF指数的增加.OUT共现网络分析表明改良剂处理后正相关边的比例从65.39%降低至56.96%~61.85%,增强了细菌间的竞争关系,并导致了细菌网络的复杂性和敏感性.结构方程模型解释了89.1%的土壤多功能变化,其中改良剂施用的直接效应为0.502,还通过影响高羊茅鲜重、细菌多样性和OUT共现网络产生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尾矿 有机改良剂 植物修复 土壤多功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YF_(4):Yb,Tm复合TiO_(2)/Bi_(2)WO_(6)光催化降解2,4-二氯苯氧乙酸机制及产物毒性评价
8
作者 曾金 高艳 +4 位作者 王赵鹏 谢雨芸 刘俊 梁旗 王春英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416-5431,共16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具有紫外光和蓝光发射的稀土上转换材料NaYF_(4):Yb,Tm。采用溶剂/水热法依次将TiO_(2)和Bi_(2)WO_(6)复合在NaYF_(4):Yb,Tm上,制备出复合材料NaYF_(4):Yb,Tm@TiO_(2)(P)@Bi_(2)WO_(6)。对材料进行一系列表征分析,... 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具有紫外光和蓝光发射的稀土上转换材料NaYF_(4):Yb,Tm。采用溶剂/水热法依次将TiO_(2)和Bi_(2)WO_(6)复合在NaYF_(4):Yb,Tm上,制备出复合材料NaYF_(4):Yb,Tm@TiO_(2)(P)@Bi_(2)WO_(6)。对材料进行一系列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之间具有紧密的包覆结构,复合后的比表面积有所增大,但孔径变小,XRD(X射线衍射)、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证实了材料中氧空位的存在,PL(光致发光光谱)和UV-Vis DRS(紫外可见漫反射)结果显示TiO_(2)/Bi_(2)WO_(6)对NaYF_(4):Yb,Tm上转换发射的蓝紫光有明显吸收。探究了不同催化剂投加量、2,4-D浓度和外界因素对降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复合光催化剂对2,4-D有着优异的降解性能,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3h内最优降解率达96%以上;②最佳催化剂投加量在1.0g/L;③水中常见阴离子对降解影响较大,阳离子基本没有影响;强酸条件下会促进反应,碱性条件下会明显抑制反应;腐殖酸低浓度下对反应有部分促进作用,但高浓度下抑制作用明显。通过EPR(电子顺磁共振)测试和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h^(+)(光生空穴)是去除污染物2,4-D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质。通过GC-MS(气质联谱)、HPLC(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测定降解中间产物,并推测出两条降解路径。此外,利用T.E.S.T毒性评估软件对降解中间产物进行了详细的毒性评价,结果显示降解后产物的综合毒性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氯苯氧乙酸 稀土上转换 机理 毒性评价 降解 催化剂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YF_(4):Yb,Er@TiO_(2)/Bi_(2)WO_(6)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9
作者 王赵鹏 曾金 +1 位作者 高艳 王春英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8-837,共10页
采用多步水热法合成了NaYF_(4):Yb,Er@TiO_(2)/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FI-IR、SEM、EDX、TEM、UV-vis DRS、BET等技术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模拟不同光照条件对丁铵黑药(ADD)的降解,考察了NaYF_(4):Yb,Er@TiO_(2)/B... 采用多步水热法合成了NaYF_(4):Yb,Er@TiO_(2)/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FI-IR、SEM、EDX、TEM、UV-vis DRS、BET等技术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模拟不同光照条件对丁铵黑药(ADD)的降解,考察了NaYF_(4):Yb,Er@TiO_(2)/Bi_(2)WO_(6)的光催化活性。在催化剂剂量=0.6 g/L,pH=6,氙灯光照时间=90 min,ADD初始浓度=20 mg/L条件下,NaYF_(4):Yb,Er@TiO_(2)/Bi_(2)WO_(6)对ADD的最大降解率达96%。得益于上转换材料性能,通过氙灯加滤光片的方式模拟可见光光照射下90 min后后NaYF_(4):Yb,Er@TiO_(2)/Bi_(2)WO_(6)对ADD的最大降解率达90%。在100 W红外灯照射5 h后降解率达91%。复合材料通过Yb^(3+)敏化剂被激活,Yb^(3+)敏化剂将能量传递到Er^(3+)离子的发射位点,释放出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子与TiO_(2)和Bi_(2)WO_(6)协同作用提高了光催化剂在红外光照射下的降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F_(4) 上转换 TiO_(2) Bi_(2)WO_(6) 丁铵黑药 光催化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春锂云母尾矿制备泡沫陶瓷材料试验研究
10
作者 郭维庚 罗仙平 +2 位作者 唐学昆 刘子帅 周贺鹏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4-285,共12页
为了实现江西宜春某锂云母尾矿的泡沫陶瓷领域应用,以锂云母尾矿为主原料,以粉煤灰、高岭土、CaCO_(3)为辅料,以Si C为高效发泡剂,运用高温发泡技术,系统探究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CaCO_(3)含量、SiC加入量及尾矿占比对泡沫陶瓷性能的... 为了实现江西宜春某锂云母尾矿的泡沫陶瓷领域应用,以锂云母尾矿为主原料,以粉煤灰、高岭土、CaCO_(3)为辅料,以Si C为高效发泡剂,运用高温发泡技术,系统探究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CaCO_(3)含量、SiC加入量及尾矿占比对泡沫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尾矿、粉煤灰、高岭土、CaCO_(3)添加量之比为85∶10∶5∶5情况下,外掺0.35%的SiC,1 240℃、保温40 min制备的泡沫陶瓷抗压强度为9.8 MPa、气孔率为81.62%、密度为0.528 g/cm^(3)、平均孔径为1.95 mm,其性能指标满足轻质建筑材料与过滤材料的应用要求。研究明确了关键工艺参数与原料配比的协同作用机制,为锂云母尾矿的规模化高效利用及泡沫陶瓷制备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陶瓷 锂云母尾矿 高温发泡技术 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矿物纤维水镁石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亚甲基蓝
11
作者 张拔群 罗仙平 +3 位作者 唐学昆 吴尧尧 余嗣昊 熊瑜婷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5,共11页
以天然矿物纤维水镁石作为催化材料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亚甲基蓝(MB)。通过XRD、FT-IR、SEM和XPS等表征手段对纤维水镁石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纤维水镁石的纳米纤维结构表面富含羟基和氧空位。探究了催化剂投加量、PMS... 以天然矿物纤维水镁石作为催化材料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亚甲基蓝(MB)。通过XRD、FT-IR、SEM和XPS等表征手段对纤维水镁石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纤维水镁石的纳米纤维结构表面富含羟基和氧空位。探究了催化剂投加量、PMS浓度、溶液初始pH和反应温度对MB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B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溶液初始pH为5.6,温度为30℃,纤维水镁石投加量为1.0 g/L,PMS浓度为1.0 mmol/L时,MB降解率在反应进行18 min时达到98.5%。纤维水镁石/PMS体系可在较宽的pH范围(3~11)内降解MB,且在5次循环利用后,MB降解率仍可达到83.4%,具有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和稳定性。该体系对染料、选矿药剂、抗生素类、酚类等物质去除均有较强的适用性。自由基猝灭实验与电子顺磁共振(EPR)结果表明,纤维水镁石/PMS体系中的活性物种主要为^(1)O_(2)和SO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矿物 纤维水镁石 过一硫酸盐 亚甲基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磷酸钠/Fe^(2+)芬顿法强化处理锡多金属选矿废水性能研究
12
作者 唐林旺 农运礼 +3 位作者 梁秀霞 李树根 张周杰 王俊峰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25,共9页
针对芬顿法处理成分复杂矿山废水中常因Fe^(2+)消耗快、循环慢导致的药剂消耗大、易反色及稳定性差等问题,本研究将具有Fe^(2+)络合能力的Na4P2O7引入芬顿体系,探究其对锡多金属选矿废水的强化处理性能。结果表明:Na4P2O7的添加使废水CO... 针对芬顿法处理成分复杂矿山废水中常因Fe^(2+)消耗快、循环慢导致的药剂消耗大、易反色及稳定性差等问题,本研究将具有Fe^(2+)络合能力的Na4P2O7引入芬顿体系,探究其对锡多金属选矿废水的强化处理性能。结果表明:Na4P2O7的添加使废水COD_(Cr)、Sb和SS的去除率分别提升9.6%、8.7%和8.3%。以COD_(Cr)去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pH、m(H_(2)O_(2))∶m(COD_(Cr))、n(Fe^(2+))∶n(H_(2)O_(2))和反应时间对其的影响。在m(H_(2)O_(2))∶m(COD_(Cr))=3∶1的条件下,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pH=3,n(Fe^(2+))∶n(H_(2)O_(2))=1∶3,反应时间为29.8 min。沉淀物的SEM和XRD对比分析表明,添加Na_(4)P_(2)O_(7)的芬顿体系沉淀物结晶度更高,结构规则且边缘清晰,主要成分为Fe(OH)_(3)和钙磷石。推测Na4P2O7通过稳定Fe^(2+)浓度促进Fe^(2+)/Fe^(3+)循环,从而强化芬顿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多金属选矿废水 芬顿法 焦磷酸钠 络合 性能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矿中残留氨氮的淋洗去除及动力学研究
13
作者 谢心怡 罗玉霞 +3 位作者 邱慧 王健行 赵学付 王春英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1,共9页
采用木质素磺酸钙、鼠李糖脂、硫酸镁、硫酸镁钾对离子型稀土尾矿中残留氨氮进行杯浸和柱淋洗实验。杯浸实验考察了浸出剂浓度(0~20 g/L)、温度(5~50℃)、固液比(1∶2.5~1∶15,单位g/mL)和浸出时间(0~24 h)对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通过柱... 采用木质素磺酸钙、鼠李糖脂、硫酸镁、硫酸镁钾对离子型稀土尾矿中残留氨氮进行杯浸和柱淋洗实验。杯浸实验考察了浸出剂浓度(0~20 g/L)、温度(5~50℃)、固液比(1∶2.5~1∶15,单位g/mL)和浸出时间(0~24 h)对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通过柱淋洗实验对比了不同种类淋洗剂的淋洗效果并对其进行动力学拟合。实验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钙通过柱淋洗实验去除氨氮85.88%,相对于清水淋洗,氨氮去除率提升了4.02倍;硫酸镁和硫酸镁钾淋洗氨氮的过程较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而木质素磺酸钙淋洗氨氮的过程对双常数方程拟合度更高。结合土壤淋洗后理化性质的分析,木质素磺酸钙作为淋洗剂,既可以有效去除氨氮,又可以调节土壤pH,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氨氮 淋洗 动力学分析 木质素磺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和凹凸棒对离子型稀土浸矿废弃地土壤改良效果
14
作者 黄璐 黄顺香 +2 位作者 杨智 陈明 周丹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2-502,共11页
土壤酸化、残留浸矿剂污染、保肥能力差、植被立地条件恶劣是离子型稀土浸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障碍因素。本研究用稻壳生物炭和凹凸棒作为修复材料,通过修复实验考察2种材料对浸矿废弃地土壤的改良和残留浸矿剂的源头控制作用。结果... 土壤酸化、残留浸矿剂污染、保肥能力差、植被立地条件恶劣是离子型稀土浸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关键障碍因素。本研究用稻壳生物炭和凹凸棒作为修复材料,通过修复实验考察2种材料对浸矿废弃地土壤的改良和残留浸矿剂的源头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稻壳生物炭和凹凸棒对土壤pH、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提升效果显著,生物炭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稻壳生物炭和凹凸棒按质量比1∶1以土壤质量的5%施入修复效果较优,与对照组相比,土壤pH从4.51提升至7.45,有机质和CEC含量分别提升77.5%和25.4%,紫花苜蓿发芽率和鲜重提升17.1%和167.5%,黑麦草的发芽率和鲜重提升7.8%和293%,土壤氨氮淋失率降低20%。原位修复实验表明修复材料在改良浸矿废弃地土壤的同时,也能从源头控制残留浸矿剂迁移扩散,为离子型稀土浸矿废弃地的改良提供环境友好、修复效果可持续的土壤修复材料,也为离子型稀土矿区残留浸矿剂氨氮污染源头控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土壤改良 稻壳生物炭 凹凸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径及层间阳离子对蒙脱石脱氮除磷的影响
15
作者 吴成秀 胡小洁 +1 位作者 张萌 罗武辉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5,共8页
氮(N)和磷(P)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驱动因子。蒙脱石(Mt)作为一种具有优越吸附性能的天然矿物材料,其吸附性能受自身粒径及层间阳离子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梯度离心与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粒径与层间阳离子(Na^(+)、Ca^(2+)和La^(3+))的Mt... 氮(N)和磷(P)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驱动因子。蒙脱石(Mt)作为一种具有优越吸附性能的天然矿物材料,其吸附性能受自身粒径及层间阳离子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梯度离心与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粒径与层间阳离子(Na^(+)、Ca^(2+)和La^(3+))的Mt,开展各Mt在氨氮(NH_(4)^(+))和磷酸根(PO_(4)^(3-))的一元和二元吸附体系中的脱N除P实验。结果发现,小粒径Mt经La化后片层被剥离,且易负载更多La^(3+)。Na基Mt(Na-Mt)、Ca基Mt(Ca-Mt)和La基Mt(La-Mt)的电负性均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且同粒径范围的电负性为Na-Mt>Ca-Mt>La-Mt,电负性越强的Mt对NH_(4)^(+)的吸附量越高。粒径对Mt除P的影响较弱,3种Mt的P吸附量大小为La-Mt>Ca-Mt≈Na-Mt。相比于一元体系,二元体系中NH_(4)^(+)和PO_(4)^(3-)在Na-Mt和Ca-Mt表界面的吸附相互抑制,该拮抗机制包括离子活度降低、吸附位点堵塞等。共存PO_(4)^(3-)使La-Mt失去脱N能力,而共存NH_(4)^(+)提高了小粒径La-Mt在高浓度体系中的P吸附量。研究结果揭示了Mt粒径和层间阳离子类型对其同步脱N除P性能的影响特征与机制,为Mt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粒径 层间阳离子 同步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某锂辉石矿智能预选抛废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仙平 张燕 +4 位作者 何鹏宇 张宏亮 刘子帅 唐学昆 周贺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7-242,共6页
为提高四川某锂辉石矿磨选给矿Li_(2)O品位、降低选矿生产成本,采用图像智能分选机开展了智能预选抛废工艺试验,考察了入选粒度、矿石水洗与否、抛废率、皮带速度和吹喷方式等对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矿粒度为60~10 mm、预先冲... 为提高四川某锂辉石矿磨选给矿Li_(2)O品位、降低选矿生产成本,采用图像智能分选机开展了智能预选抛废工艺试验,考察了入选粒度、矿石水洗与否、抛废率、皮带速度和吹喷方式等对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矿粒度为60~10 mm、预先冲洗矿泥、抛废率为31.88%、皮带速度为0.5 m/s、采用“正吹”喷吹的条件下,获得了Li_(2)O品位为1.47%、Li_(2)O回收率为96.03%的锂辉石合格矿,仅3.97%的Li_(2)O损失在废石中;图像分选机分选出的锂辉石合格矿总体呈亮黄色,而废石则呈黑色或白色;XRD结果显示,相较于原矿,锂辉石合格矿的锂辉石相明显增强,而废石中未见锂辉石相。表明智能图像选矿机可有效实现锂辉石和脉石矿物的智能分选,减少磨浮作业处理量,提高入磨料Li_(2)O品位,降低生产成本,减轻浮选药剂的潜在环境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辉石 图像智能分选机 预选抛废 智能选矿 拣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介孔材料的合成、功能化及对金属的吸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丽 冯博 +1 位作者 文洋 古启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63-5078,共16页
硅基介孔材料是一类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新兴材料,其具有可调孔径、高比表面积、有序孔体系、易于功能化的稳定骨架等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发展至今,这些材料应用领域仍在不断扩展,尤其在吸附废水中的污染物和金属分离方面有着显著的... 硅基介孔材料是一类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新兴材料,其具有可调孔径、高比表面积、有序孔体系、易于功能化的稳定骨架等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发展至今,这些材料应用领域仍在不断扩展,尤其在吸附废水中的污染物和金属分离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硅基介孔材料的研究工作,其中M41S和SBA系列介孔材料的研究最为广泛;综述了硅基介孔材料的制备要素,包括模板剂、硅源、合成条件,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材料合成的影响;材料改性是研究的热点,对无机、有机和其他改性三个部分的研究工作做了总结,阐述了功能化修饰在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方面的作用;最后探讨了这些材料在金属吸附方面的应用及其对金属的吸附特性和机理,并展望了硅基介孔材料在合成和应用方面的发展方向,为其在实际中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介孔 合成 复合材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污泥生物炭去除罗丹明B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瑜婷 罗才贵 +1 位作者 唐学昆 罗仙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4-103,共10页
以市政污泥为原料,ZnCl_(2)为活化剂,通过浸渍-热解法制备改性污泥生物炭(ASBC),通过构建ASBC/过一硫酸氢钾(PMS)体系并用于降解罗丹明B(RhB),探究ASBC投加量、PMS浓度、反应pH和共存无机阴离子等反应条件对ASBC/PMS体系降解RhB的影响。... 以市政污泥为原料,ZnCl_(2)为活化剂,通过浸渍-热解法制备改性污泥生物炭(ASBC),通过构建ASBC/过一硫酸氢钾(PMS)体系并用于降解罗丹明B(RhB),探究ASBC投加量、PMS浓度、反应pH和共存无机阴离子等反应条件对ASBC/PMS体系降解RhB的影响。BET结果表明,经过活化后的生物炭的比表面积从8.19 m^(2)/g提高至175.04 m^(2)/g,孔容从0.017 cm^(3)/g提高至0.189 cm^(3)/g,活化后的污泥生物炭具备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当ASBC投加量为0.2 g/L、PMS浓度为0.8 mmol/L,反应5 min后对RhB的去除率高达99.7%,反应可在较宽的pH范围(3~11)内发挥作用;H_(2)PO_(4)^(-)和NO_(3)^(-)对ASBC/PMS体系降解效果无显著影响,HCO_(3)^(-)具有抑制作用,Cl^(-)具有促进作用;ASBC/PMS体系降解RhB是非自由基路径,主要活性物质是^(1)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Cl_(2)改性 污泥生物炭 过一硫酸盐 罗丹明B 非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典型选矿药剂苯甲羟肟酸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健行 张青青 +3 位作者 曾亦婷 谢心怡 王赵鹏 王春英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54,共12页
采用热活化过硫酸钾(PS)降解典型选矿药剂苯甲羟肟酸(BHA),考察不同温度、PS浓度、BHA浓度、pH及阴阳离子等条件对BHA降解效果的影响,分析降解产物及体系活性物种以明确体系降解机理,并通过绿豆芽发芽试验验证降解体系毒性变化。结果表... 采用热活化过硫酸钾(PS)降解典型选矿药剂苯甲羟肟酸(BHA),考察不同温度、PS浓度、BHA浓度、pH及阴阳离子等条件对BHA降解效果的影响,分析降解产物及体系活性物种以明确体系降解机理,并通过绿豆芽发芽试验验证降解体系毒性变化。结果表明:PS浓度越高,温度越高降解效果越好,在70℃及1.5 mmol/L PS的条件下,反应120 min后,20 mg/L BHA的降解率达91.3%;强酸性和强碱性条件均能促进BHA的降解;HCO_(3)^(-)、SiO_(3)^(2-)和Cu^(2+)促进了BHA的去除;降解过程以SO_(4)^(-)·氧化为主。热活化PS降解BHA的主要中间产物为苯甲酸和羟胺,且Cu^(2+)的存在促进了羟胺到气态氮的转化。绿豆发芽试验证明经降解后的反应体系毒性较原始溶液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活化 过硫酸钾 苯甲羟肟酸 选矿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上转换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赵鹏 曾金 +1 位作者 高艳 王春英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稀土具有的上转换(UC)发光性能为光催化剂的发展拓宽了方向。基于稀土元素掺杂改性和稀土上转换剂复合两种功能均能体现稀土上转换性能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价值,论文从以上两个方面综述稀土上转换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具有上转换... 稀土具有的上转换(UC)发光性能为光催化剂的发展拓宽了方向。基于稀土元素掺杂改性和稀土上转换剂复合两种功能均能体现稀土上转换性能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价值,论文从以上两个方面综述稀土上转换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具有上转换性能的稀土元素主要有Er、Yb、Tm、Ho、Tb等,其中Yb常作为敏化剂,Er因其高效、绿色的发光性能而研究应用最为广泛。根据基质组分不同,稀土上转换剂可分为稀土氟化物、稀土卤氧化物、稀土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三类,其中以NaYF_(4)等的研究较为突出。UC材料研究拓宽了光催化剂在紫外-可见-红外的全光谱响应,但由于其量子效率相对较低,UC材料的构建及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本文旨在为相关人员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启发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光催化 上转换 异质结 核壳结构 NaYF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