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学科发展趋势与地质系教育改革方向──庆祝西安矿业学院地质系创建四十周年
1
作者 夏玉成 《西北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6,共4页
关键词 地质学科 发展趋势 地质系 教育 改革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谈焦作矿业学院电教用房的建设
2
作者 徐志友 《电化教育研究》 1987年第2期75-76,73,共3页
焦作矿业学院一九八四年,协助市基建部门等单位,对我院新教学大楼的电教用房(包括两用教室共计3770平方米)进行了平面布局和室内装修的设计,并在安装工艺上提出了具体的方案。一九八六年七月投入使用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上级领导... 焦作矿业学院一九八四年,协助市基建部门等单位,对我院新教学大楼的电教用房(包括两用教室共计3770平方米)进行了平面布局和室内装修的设计,并在安装工艺上提出了具体的方案。一九八六年七月投入使用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一致好评。现简要介绍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作矿业学院 室内装修 教学大楼 安装工艺 基建部门 祸合器 闭路电视系统 信号电平 一九 电平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引文统计分析(1983~1996)
3
作者 孙树江 《阜新矿业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508-512,共5页
对《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1996)刊载论文的引文,按其数量、语种、年度、类型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取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数据.该数据为评估我校科学研究水平和学报的学术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论文 引文 引文率 半衰期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焦作矿业学院实施《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分析与探讨
4
作者 邵明双 倪雁宾 《焦作矿业学院学报》 1993年第5期114-118,共5页
对我院一年来实施《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简称《标准》)的指标体系作了补充,对实施《标准》学生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与比较分析,并根据本院学生的《标准》成绩分布、年级之间指标差异与成因,提出了建议,为《标准》的实施与完善提供... 对我院一年来实施《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简称《标准》)的指标体系作了补充,对实施《标准》学生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与比较分析,并根据本院学生的《标准》成绩分布、年级之间指标差异与成因,提出了建议,为《标准》的实施与完善提供了实践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标准 高等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矿业学院
5
《煤炭科学技术》 CAS 1981年第6期61-,共1页
中国矿业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它是一所为我国煤炭工业现代化建设,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科学管理人才的工科院校。1970年学校由北京迁到四川改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中央批准由四川迁到江苏省徐州市,并... 中国矿业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它是一所为我国煤炭工业现代化建设,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科学管理人才的工科院校。1970年学校由北京迁到四川改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中央批准由四川迁到江苏省徐州市,并恢复中国矿业学院的名称。经3年建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煤炭工业 煤矿企业管理 全国重点大学 煤田地质 煤炭综合利用 现代化建设 工科院校 建井 采矿工程 自动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矿业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公司治理与所在区位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史宝娟 徐铭桧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61,共11页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我国明确提出“双碳”战略目标,有力彰显了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坚定决心。在这一重要导向下,采矿业因其在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关键地位,成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领域。采矿业不仅需要承担起推...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我国明确提出“双碳”战略目标,有力彰显了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坚定决心。在这一重要导向下,采矿业因其在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关键地位,成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领域。采矿业不仅需要承担起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任,更需要强化生态保护理念,积极实施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策略,从而在经济增长与绿色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然而,目前采矿业在碳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和行业的绿色转型进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采矿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9—2023年期间的数据样本,从公司治理的独特视角出发,筛选出独立董事比例、股权性质、股权集中度、董事会成员规模、企业所在区域和是否位于碳交易试点城市这6个关键变量,对采矿业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践开展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提升与国有企业股权性质,对采矿业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有正向推动作用。独立董事凭借独立性和专业性,促使公司重视披露;国企因社会责任更强,响应低碳政策更积极。而股权集中度、董事会成员规模、企业所在区域及是否在碳交易试点城市对其无显著影响,或因多因素交织。为探究差异机制,对股权性质、公司所在地区、是否在碳交易试点城市进行异质性分析。基于研究,提出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健全披露制度流程;加强政策导向,以激励和约束引导企业;强化外部监督,发挥中介、媒体和公众作用等建议,助力采矿业上市公司提升碳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业 碳中和 碳达峰 公司治理 企业绩效 碳会计信息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业系统工程60年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家臣 刘云熹 +1 位作者 李杨 王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1-279,共19页
矿业是以安全高效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矿产资源为目的行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为了使矿业开发更加经济、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设计和开发过程更加优化,20世纪50年代末期,将运筹学和计算机技术引入到了矿业工程,形成了... 矿业是以安全高效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矿产资源为目的行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为了使矿业开发更加经济、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设计和开发过程更加优化,20世纪50年代末期,将运筹学和计算机技术引入到了矿业工程,形成了矿业系统工程这一新的学科分支。早期的矿业系统工程主要是以采矿生产过程优化和计算机在矿山设计、采掘计划编制、信息处理、应用软件开发为主,且多以露天矿为研究对象。近年来矿业系统工程研究紧密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技术等,在矿山信息网络构建、运销系统、智能开采、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详细阐述了矿业系统工程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以运筹学和计算机在矿业中的应用国际会议(APCOM),尤其是已经举办的十五届全国矿业系统工程学术会议为脉络,客观地总结了矿业系统工程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内容演变。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基础,通过聚类分析,研究了近20 a矿业系统工程的刊文量和研究对象及其变化。矿业系统工程的未来发展应聚焦于系统科学思想与现代采矿技术的结合,建立科学的系统及其边界,比如科学采矿系统、矿山全生命周期系统、智能矿山系统等八大系统,矿业系统工程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和自动化等方面的创新和应用,同时将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以实现矿业开发的最优化、高效化、绿色化和低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 系统工程 APCOM 发展趋势 智能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业类专业学生心理问题成因与干预探讨——以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畅军亮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31-34,共4页
文章以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为样本,通过对矿业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心理现状的调查,总结分析了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学生中的贫富差距、行业波动等是诱导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差异化管理、重视资助和健全专业审视制... 文章以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为样本,通过对矿业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心理现状的调查,总结分析了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学生中的贫富差距、行业波动等是诱导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差异化管理、重视资助和健全专业审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干预措施,以期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类专业 心理现状 成因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矿区软硬分层煤温度-压力耦合影响瓦斯解吸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黄良 李希建 +1 位作者 刘钰 陈守坤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2,170,共8页
煤层瓦斯解吸特性对矿井瓦斯涌出规律和煤层气开发有重要影响,煤层温度和压力变化对软硬分层煤瓦斯解吸有明显控制作用。贵州黔西矿区煤层大多属于高瓦斯近距离突出煤层群,软硬结合较多,且煤层透气性低。为进一步明确该地区煤层瓦斯解... 煤层瓦斯解吸特性对矿井瓦斯涌出规律和煤层气开发有重要影响,煤层温度和压力变化对软硬分层煤瓦斯解吸有明显控制作用。贵州黔西矿区煤层大多属于高瓦斯近距离突出煤层群,软硬结合较多,且煤层透气性低。为进一步明确该地区煤层瓦斯解吸特性,以贵州黔西典型矿区小屯煤矿和青龙煤矿软硬分层煤为研究对象,利用HCA型高压容量法吸附装置对软硬分层煤进行不同温度、压力下的瓦斯解吸特征试验研究,对比分析温度、压力耦合变化对软硬分层煤瓦斯解吸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煤样温度、压力越高,瓦斯解吸初速度越大,对于0~120 s内的初始瓦斯解吸,瓦斯压力不占主导作用;软分层煤初始瓦斯解吸速率大于硬分层煤,硬分层煤累计瓦斯解吸量大于软分层煤,硬分层煤累计瓦斯解吸量最快在540 s内超过软分层煤;煤体暴露后60 s内含煤瓦斯解吸量变化最剧烈,且软分层煤前60 s解吸量所占比例大于硬分层煤,解吸更“活跃”;瓦斯解吸速率随压力的增加而升高,解吸速率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0~60 s为“解吸爆炸期”,60~1500 s为“解吸跳跃期”,1500~7200 s为“解吸稳定期”;软分层煤中值解吸时间受温度、压力影响大于硬分层煤,软分层煤瓦斯解吸主要集中在煤炭暴露后1800 s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软硬分层 瓦斯解吸速率 瓦斯解吸量 温度-压力耦合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覆岩破断影响下裂隙诱发机制及三维空间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冰 邢景超 +1 位作者 孙维吉 房胜杰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21,共15页
为掌握厚煤层开采覆岩破断及裂隙演化规律,以高河能源E2306工作面为背景,搭建了三维物理相似模拟试验平台,采用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钻孔窥视监测等相结合的方法,明晰了覆岩破断来压规律与裂隙分布特征。结合薄板弯曲理论,建立采场覆岩... 为掌握厚煤层开采覆岩破断及裂隙演化规律,以高河能源E2306工作面为背景,搭建了三维物理相似模拟试验平台,采用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钻孔窥视监测等相结合的方法,明晰了覆岩破断来压规律与裂隙分布特征。结合薄板弯曲理论,建立采场覆岩结构力学模型,揭示了采动覆岩破断影响下覆岩裂隙诱发机制,推演了采动裂隙区域发育形态。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采完毕,总计来压7次,垮落带、裂隙带发育高度分别为39、71 m。与该工作面现场结果一致,与理论计算数值吻合,符合该矿实际情况。处于垮落带高度内低位近场覆岩呈“对扇形”竖向破断,以“走向悬臂梁−倾向砌体梁”结构破断运动为主,纵向破断裂隙大量发育,横向水平剪切交错裂隙伴生。覆岩自下而上逐渐破断,处于裂隙带高度内高位远场覆岩呈横向破断,以“走向砌体梁-倾向砌体梁”结构破断运动为主,横向水平张拉离层大量发育。采空区边界区域内覆岩裂隙数量随工作面推进呈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规律,走向裂隙数量变化呈抛物线型;采空区中部区域内覆岩裂隙数量随工作面推进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走向裂隙数量变化呈马鞍型。覆岩破断来压后采空区中部持续承载受压,两侧岩层遭剪切破坏形成剪切下凹区与承载下凹区,区域范围随不同层位覆岩弯曲破断而扩大。采动裂隙区域发育形态由椭圆抛物带演变为两端下凹的椭圆抛物带形态,最终呈现为两端及顶部下凹的椭圆抛物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相似模拟试验 采动三带 裂隙演化 失稳破断 三维空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固废基固碳矿用材料制备及多场景利用关键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浪 夏磊 +4 位作者 王双明 方治余 朱梦博 何伟 高宇恒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3-1222,共20页
冶金工业生产与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难以有效利用的固废,并伴随地表沉陷、固废堆存及高碳排放等一系列问题。为实现“煤矿减损化开采−固废功能化利用−CO_(2)低碳化处置”目标,创新性地提出了CO_(2)矿化多源固废制备固碳矿用材... 冶金工业生产与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难以有效利用的固废,并伴随地表沉陷、固废堆存及高碳排放等一系列问题。为实现“煤矿减损化开采−固废功能化利用−CO_(2)低碳化处置”目标,创新性地提出了CO_(2)矿化多源固废制备固碳矿用材料及多场景利用关键技术。以改性镁−煤基固废(包括改性镁渣、粉煤灰、煤矸石)为例,采用直接矿化法在地面将其矿化制备固碳矿用材料,以适应矿山多场景的应用需求。系统分析了固废直接矿化的工艺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制备了改性镁−煤基固废固碳矿用材料,研究了不同液固比条件下改性镁−煤基固废固碳矿用材料的基础性能(流动性能、强度性能、固碳能力)及其固碳机制。结果表明:液固比大于0.23时材料满足充填流动性能要求,且28 d抗压强度最高可达6.18 MPa;直接矿化搅拌10 min的矿化效率达到50.7%。针对多源固废基固碳矿用材料的多场景利用问题,提出了包括“固碳矿用预制件、固碳膏体充填开采、固碳矿用材料用于采空区治理、固碳充填材料用于矿井降温”在内的多场景利用关键技术。基于固碳矿用预制件,提出了高强低渗储库墙构筑技术及巷道掘进底板铺设一体化技术装备;在矿井膏体充填开采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房柱式采煤固碳充填煤柱回收技术及冶金−煤基固废固碳充填材料的高效制备与充填应用一体化装备。此外,在采空区治理的应用方面,还需研究CO_(2)在固废材料中的吸附−扩散机理、注浆材料与环境的多场耦合机制及CO_(2)高效吸收搅拌反应装置,建立“采空区危险源监测−固废矿化注浆材料治理−注浆效果评价”等应用体系。研究为大宗冶金−煤基固废的合理处置和CO_(2)的高效封存提供了有益参考,对于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及煤矿区由“零碳”向“负碳”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处置 二氧化碳封存 多场景利用 矿用预制件 固碳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柳塔煤矿沿空留巷柔模砼墙支护阻力核定及失稳判据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刚 刘航 +2 位作者 迟国铭 石占山 范永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柔模砼墙沿空留巷工作面覆岩垮落结构与砼墙的稳定性是留巷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大柳塔煤矿526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发现在52605工作面和5260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砼墙上方覆岩垮落呈短悬臂梁结构,且砼墙侧垮落角均大于... 柔模砼墙沿空留巷工作面覆岩垮落结构与砼墙的稳定性是留巷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大柳塔煤矿526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发现在52605工作面和5260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砼墙上方覆岩垮落呈短悬臂梁结构,且砼墙侧垮落角均大于煤壁侧垮落角,二次采动后2个工作面裂隙贯通向地表发育,砼墙上方地面出现略微沉降。针对上述情况,通过分析覆岩垮落结构特征,确定了沿空巷道顶板第1次断裂位置位于采空区上方充填体一侧,第2次断裂位置位于采空区形成悬臂梁结构的岩层中靠近煤壁侧,并结合理论分析得到柔模砼墙沿空留巷应力分布特征。根据沿空巷道不同使用阶段门式支架是否撤出,提出留巷阶段砼墙的支护阻力采用分离岩块法计算,巷道复用阶段砼墙的支护阻力采用倾斜岩梁法计算;柔模砼墙的稳定性与安全系数有关,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保证安全系数大于1,则砼墙不会发生失稳破坏。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留巷工作面使用门式支架做临时支护时,为保证砼墙的安全系数大于2,需保证砼墙强度达到5.4 MPa以上;撤出门式支架后,断裂岩块及其覆岩载荷由砼墙承担,且采动引起的动载不断对砼墙产生影响,但砼墙的安全系数为3.9,砼墙仍相对稳定;砼墙应力虽然是不断变化的,但变化幅度都不大,均未出现应力急剧增大或减小的现象,这说明砼墙可有效支撑顶板,且砼墙一直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柔模砼墙 砼墙安全系数 门式支架 采动阶段 覆岩运移规律 支护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影响下坚硬岩桥型断层活化与储能演变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进国 韩文鹤 +3 位作者 张学朋 彭意胜 潘一山 代连朋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2-916,共15页
断层阻滑结构的存在会改变断层能量积聚与滑移行为规律,导致断层活化失稳机理与以往存在较大差异。为研究采动影响下坚硬岩桥型断层活化及储能的演化规律,理论分析了含坚硬岩桥型阻滑结构的断层活化条件;采用物理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开... 断层阻滑结构的存在会改变断层能量积聚与滑移行为规律,导致断层活化失稳机理与以往存在较大差异。为研究采动影响下坚硬岩桥型断层活化及储能的演化规律,理论分析了含坚硬岩桥型阻滑结构的断层活化条件;采用物理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开采扰动下含坚硬岩桥断层的滑移规律,分析了含坚硬岩桥与无阻滑结构的断层活化差异特征,研究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含坚硬岩桥与无阻滑结构的断层带正、剪应力变化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临近断层开采过程中含坚硬岩桥与无阻滑结构的断层带应力分布与能量积聚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扰动下含坚硬岩桥的断层呈现了更强的非均匀性滑移,但断层的滑移量明显减小,活化程度降低,坚硬岩桥可增加断层的稳定性,其稳定性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断层面黏聚力的增加;靠近工作面的坚硬岩桥应力集中程度最高,最易发生剪切破坏,但在一定程度上坚硬岩桥会分散应力集中带;对于无阻滑的断层带,其弹性应变能密度随靠近断层开采而逐步增高,但增加幅度有限,且弹性应变能密度峰值始终呈现在工作面前方区域;而坚硬岩桥的存在改变了断层带能量的分布规律,其应变能密度峰值主要聚集在坚硬岩桥与断层带接触处位置。越靠近岩桥的断层带,其滑移挤压程度越高,能量积聚程度也越高;含坚硬岩桥的断层能量积聚程度远大于无阻滑结构断层,阻滑结构可大幅度提升断层带储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滑结构 坚硬岩桥 应变能 断层活化 失稳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强 张吉雄 +5 位作者 宗庭成 杨康 金子山 吕浩南 白雨 邓攀博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6-1392,共17页
固体充填开采技术已日臻成熟,但存在自主作业程度低、自适调控能力不足等瓶颈,智能化水平偏低,影响其应用效果与推广范围。煤矿大型装备机器人化是行业发展必然趋势,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的研究及其关键技术的突破势在必行。定义... 固体充填开采技术已日臻成熟,但存在自主作业程度低、自适调控能力不足等瓶颈,智能化水平偏低,影响其应用效果与推广范围。煤矿大型装备机器人化是行业发展必然趋势,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的研究及其关键技术的突破势在必行。定义了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的概念并设计了其系统构成,揭示了其工序自驱作业机制与运行逻辑;构建了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全工况状态感知、运动学建模与控制方法;构建了全类别参数指标集,形成了全类别参数感知方法;对全工况场景类别进行了划分,建立了位姿精确表征与实时输出方法;形成了全工况场景运行状态判别与机械臂组自调控方法;构建了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虚拟样机仿真试验平台,设置了“俯采仰充”“水平采充”“仰采俯充”3种工况进行工序自驱仿真,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充填支护机器人可精准判别干涉并解算出调控目标参数,系统整体运行及工序自驱执行等智能功能得到验证。针对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研发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初步构建了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框架、研发思路与技术路线,为深度升级充填开采技术、研发我国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矿固体智能充填支护机器人装备产品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支护机器人 位姿表征 自主调控 工序自驱作业 联合仿真 固体充填开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储层岩石化学损伤及力学性质劣化试验研究
15
作者 梁冰 李磊磊 +4 位作者 郝建峰 孙维吉 秦冰 刘强 郭春雨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3-1131,共9页
为了探究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咸水层后储层岩石的化学损伤规律,利用自制的恒温恒压超临界CO_(2)-水-岩石热流固化耦合试验系统,测试反应前后储层岩心矿物组分、微观结构、矿物元素及氧化物的变化,分析反应溶液pH值和钙、钾、镁离子浓度... 为了探究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咸水层后储层岩石的化学损伤规律,利用自制的恒温恒压超临界CO_(2)-水-岩石热流固化耦合试验系统,测试反应前后储层岩心矿物组分、微观结构、矿物元素及氧化物的变化,分析反应溶液pH值和钙、钾、镁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反应前后储层岩心试样质量、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物理力学参数演化规律,揭示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咸水层后储层岩石的化学损伤特征和力学性质劣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延长,方解石和钾长石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少,钙元素、钾元素及其氧化物的质量分数也随之减少,试样表面粗糙度增大,产生了溶蚀孔;反应溶液的pH值从7.19降至5.68,方解石溶解速率最快,其次是钾长石,最后是伊利石;反应时间内,试样的质量溶蚀率、泊松比逐渐增大,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减小。此外,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与化学作用时间呈指数函数关系,弹性模量、泊松比与化学作用时间呈三次多项式函数关系,据此建立了化学损伤作用下储层岩石的强度预测模型。以弹性模量为损伤变量,得到了岩心的单轴抗压强度和损伤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储层岩石的化学损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地质封存 矿物组分 化学损伤 力学参数 损伤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梯度的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特征分析——以鸡西市为例
16
作者 董伦 叶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55-58,120,共5页
以矿业城市鸡西市为例,在RS和GIS支持下,运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和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等方法,定量分析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采矿活动和城市扩张的影响,矿业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上的分布具有较强烈的差异... 以矿业城市鸡西市为例,在RS和GIS支持下,运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和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等方法,定量分析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受采矿活动和城市扩张的影响,矿业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上的分布具有较强烈的差异性;耕地和建设用地在低地势区域的变化频率较高,且逐渐向高地势区域拓展;在中地势区域多发生耕地、林地和草地的交替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地形梯度 矿业城市 RS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大采高采场顶板“组合短悬臂梁-铰接岩梁”定量化结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闫少宏 路洋波 +1 位作者 尹希文 徐刚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94-1906,共13页
针对大采高采场“组合短悬臂梁-铰接岩梁”定量化结构进行研究,采高加大必然引起采场覆岩在横向、纵向的活动范围加大,由于采场覆岩自下而上运动以及冒落碎胀的特点,必将使采空区冒落空间在某一时间趋近于零,因此提出了对采场支架产生... 针对大采高采场“组合短悬臂梁-铰接岩梁”定量化结构进行研究,采高加大必然引起采场覆岩在横向、纵向的活动范围加大,由于采场覆岩自下而上运动以及冒落碎胀的特点,必将使采空区冒落空间在某一时间趋近于零,因此提出了对采场支架产生作用力的顶板岩层是有范围的,即存在边界层并给出了边界层的概念和判断方法。随着采场的继续推进,采空区冒落的矸石将继续在上覆岩层的作用下发生蠕变而再次压缩变形,从而引起上覆岩层多次下沉传导,引起地表沉陷直至最终稳定,因此从对采场矿压显现有影响的角度将采场至地表的覆岩分为近场岩层和远场岩层。近场岩层为支架上方至边界层内的复合岩层,远场岩层为边界层至地表的复合岩层,近场岩层运动规律是采场矿压研究的重点、远场岩层运动规律是开采地表沉陷研究的重点。基于大采高采场下位复合顶板在垮落前不能触矸而呈“组合短悬臂梁”结构、其上位复合顶板岩层在采场前方煤壁、支架与直接顶联合支撑体、采空区冒落矸石支撑下在采场横向呈“铰接岩梁”结构的特点,提出了大采高采场近场岩层中直接顶、基本顶的新概念并给出了定量化判定方法,从而形成了大采高采场顶板“组合短悬臂梁-铰接岩梁”定量化结构。呈“铰接岩梁”结构的基本顶岩层一般会有一层甚至多层,取决于采高与顶板岩层的厚度、强度、层位等,其形成铰接结构的基本条件是:(1)基本顶可能下沉量小于其极限下沉量(Δ_(m)<Δ_(j));(2)在结构面的中截面上部应力大于其抗拉强度(σ_t>[R_t])且下部应力小于其抗压强度(σ_(c)<[R_(c)]);(3)断裂步距大于其厚度的2倍。以曹家滩煤矿10 m超大采高采场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实测分析得到边界层存在的客观性。作为大采高采场“组合短悬臂梁-铰接岩梁”定量化结构理论的应用,研究确定了曹家滩煤矿10 m超大采高采场设备回撤专用垛式支架的支护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短悬臂梁-铰接岩梁结构 边界层 近场与远场岩层 极限下沉量 可能下沉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面爆轰波下不同孔径耦合装药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楼晓明 林杰 +2 位作者 王新龙 刘怀宇 王广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9,共12页
为分析岩石爆破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的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孔径耦合装药炮孔轴向孔壁压力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球面爆轰波理论,建立炮孔内爆轰作用模型;以爆轰波与孔壁的入射角和炮孔直径关系... 为分析岩石爆破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的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孔径耦合装药炮孔轴向孔壁压力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球面爆轰波理论,建立炮孔内爆轰作用模型;以爆轰波与孔壁的入射角和炮孔直径关系为基础,推导出各阶段爆轰作用下的孔壁压力理论计算公式,得到不同孔径的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孔壁的变化曲线。为验证理论分析的合理性,进一步利用混凝土厚壁圆筒模型试验,运用高速多路动态应变测试系统对孔壁压力进行监测,同时建立不同炮孔直径的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不同孔径炮孔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结果,并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耦合装药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方向呈现不均匀分布,起爆点近区孔壁压力急剧增大,达到最大压力峰值后开始衰减,最后孔壁压力趋于平稳波动的特征;炮孔直径与孔壁压力存在正相关,最大压力峰值和平稳波动阶段孔壁压力随炮孔直径增大而增大;在d=40 mm炮孔轴向孔壁压力的理论计算值与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结果相对误差均较小,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爆轰波 孔壁压力 耦合装药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应用
19
作者 薛永萍 瞿小兰 +3 位作者 杨玲玲 余冲 蔡萌 汤璐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4,共5页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一种以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为核、聚苯乙烯为壳的磁性微球SG-151-F@P,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一种以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为核、聚苯乙烯为壳的磁性微球SG-151-F@P,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对其形貌、组成、Fe_(3)O_(4)包覆量、磁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G-151-F@P微球的表面光滑、粒径分布较窄;SG-151-F@P微球中Fe_(3)O_(4)包覆量可达11.51%,具有超顺磁性,其饱和磁化强度为9.04 A·m^(2)·kg^(-1);SG-151-F@P微球应用于磁流化床反应器时,表现出较好的磁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 聚苯乙烯 磁性微球 表面修饰 超顺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含量对加筋土宏观和微观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志波 郭学文 +2 位作者 戴梦兰 赖汉江 谢永宁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纤维含量是影响加筋土的重要参数,现有研究中纤维含量的取值范围一般较小,纤维含量较高的加筋土物理力学性能尚不清楚。为了研究较高纤维含量对稻草纤维加筋土的影响,设置10个纤维质量分数,采用直剪试验进行研究,探讨不同纤维含量对加... 纤维含量是影响加筋土的重要参数,现有研究中纤维含量的取值范围一般较小,纤维含量较高的加筋土物理力学性能尚不清楚。为了研究较高纤维含量对稻草纤维加筋土的影响,设置10个纤维质量分数,采用直剪试验进行研究,探讨不同纤维含量对加筋土强度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试验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测试对纤维加筋土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纤维能有效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纤维加筋土的增强机理与纤维含量有关,较低的纤维含量对土体孔隙率影响不大,加筋土以土骨架为基础;当纤维含量较高时,孔隙率明显增大,加筋土的主体结构将由土骨架和纤维骨架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土 纤维含量 抗剪强度 微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