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豆油中脂肪酸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康辉 孙凤卿 马文婵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49-450,共2页
通过豆油甲酯化预处理,采用GC的方法对豆油中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所得各峰之间的分离度>2,且该方法重现性好,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由较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 GC法 豆油 脂肪酸 甲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野菜资源种类及利用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韩晨霞 沈洪国 +1 位作者 郑艳侠 路艳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9555-9559,共5页
河北省野菜资源较丰富,可供食用的野菜有59科203种,这些野菜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医疗保健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对河北省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河北省野菜资源的对策。
关键词 野菜资源 利用现状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霉素钠盐生产中碱化抽提工艺的优化
3
作者 李春利 李玉杰 +3 位作者 方静 王荣良 赵素霞 于秀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63-967,共5页
对溶媒萃取工艺生产青霉素钠盐的碱化抽提工序进行改进,采用连续式生产代替传统的间歇式生产。根据萃取原理,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实验数据进行优化处理,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碳酸钠质量分数6%,震荡时间5min,分相界面积12.1cm2。在该适... 对溶媒萃取工艺生产青霉素钠盐的碱化抽提工序进行改进,采用连续式生产代替传统的间歇式生产。根据萃取原理,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实验数据进行优化处理,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碳酸钠质量分数6%,震荡时间5min,分相界面积12.1cm2。在该适宜条件下,进行了工业小试,得到的一次萃取收率均在96%以上,二次萃取收率均在9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钠 优化 萃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致光滑Banach空间中一类映像的收敛性
4
作者 白占立 高改良 杨艳华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9-461,560,共4页
将Banach空间中Ishikawa型迭代格式的收敛性问题推广至带混合误差的Ishikawa型迭代格式的情形,所用的证明方法和技巧有所改进.
关键词 广义Lipschitz条件 强伪压缩映像 混合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CO_2中溶解度的计算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进平 辛凤艳 王利民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12-214,共3页
针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绿色新型分离技术的特点,选用适合超临界体系特点的状态方程、混合规则及方程参数的计算方法,建立了计算溶质在含和不含夹带剂的超临界CO2中溶解度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计算过程。
关键词 溶解度 模型 溶质 超临界CO2 夹带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法分离乙腈、乙酸乙酯和水混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马文婵 孙建杰 +1 位作者 魏洪普 王瑞甲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781-782,共2页
为了从制药废料中回收乙腈和乙酸乙酯,研究了反萃取精馏分离法在分离乙腈-乙酸乙酯中的应用,确定了首先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萃取精馏的工艺过程及工艺条件。采用以上技术从废液中回收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含量达到98.5%以上。
关键词 乙腈 乙酸乙酯 反萃取精馏 制药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制备阿莫西林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科 王艳艳 +2 位作者 丁海平 延国东 王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酶法合成阿莫西林工艺优化和稳定性研究。方法利用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为侧链在青霉素酰化酶催化下,与底物6-氨基青霉烷酸(6-APA)合成阿莫西林;对温度、pH、侧链与底物投料比、投酶量等条件进行优化;取化学法和酶法阿莫西林进行6个... 目的酶法合成阿莫西林工艺优化和稳定性研究。方法利用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为侧链在青霉素酰化酶催化下,与底物6-氨基青霉烷酸(6-APA)合成阿莫西林;对温度、pH、侧链与底物投料比、投酶量等条件进行优化;取化学法和酶法阿莫西林进行6个月加速实验,对比含量变化,考察成品稳定性。结果工艺优化后阿莫西林摩尔收率达84.3%;6个月加速实验后酶法阿莫西林含量平均下降值比化学法少0.78%。结论酶法阿莫西林工艺流程简单,方法绿色环保,杂质少,产品稳定性优于化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 青霉素G酰化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氯-2-甲氧基苯甲酸与1,10-邻菲啰啉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热分解机理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洁 王娟芬 张建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0-296,共7页
合成了三种稀土配合物[Ln(5-Cl-2-MOBA)3phen]2(Ln=Nd(1),Eu(2),Ho(3);5-Cl-2-MOBA:5-氯-2-甲氧基苯甲酸根;phen:1,10-邻菲啰啉),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TG-DSC)、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及摩尔电导等技术... 合成了三种稀土配合物[Ln(5-Cl-2-MOBA)3phen]2(Ln=Nd(1),Eu(2),Ho(3);5-Cl-2-MOBA:5-氯-2-甲氧基苯甲酸根;phen:1,10-邻菲啰啉),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TG-DSC)、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及摩尔电导等技术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2)发出铕离子的特征荧光.用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TG-DSC/FTIR)联用技术,阐明标题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机理,并分析了逸出气体的三维(3D)红外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热分解机理 三维红外光谱 逸出气体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汽化膜技术回收含水异丙醇的工业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晴 李玉洲 +2 位作者 魏建红 张淑菊 盖素霞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5-168,共4页
采用渗透汽化膜技术对头孢曲松钠生产过程中的异丙醇回收进行了实验,并与原有的盐萃取回收工艺进行了比较。实验考察了渗透汽化膜的脱水分离性能,并为工业设计提供基础性数据。结果表明,含水量为15%(质量分数,下同)的异丙醇经渗透汽化... 采用渗透汽化膜技术对头孢曲松钠生产过程中的异丙醇回收进行了实验,并与原有的盐萃取回收工艺进行了比较。实验考察了渗透汽化膜的脱水分离性能,并为工业设计提供基础性数据。结果表明,含水量为15%(质量分数,下同)的异丙醇经渗透汽化膜脱水后得到含水量≤1%的异丙醇,处理量为6 000 kg/d。该工艺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优势,可完全代替盐萃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膜技术 异丙醇 回收 工业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溴-6-氯-4(3H)-喹诺啉酮和5-溴-6-氯-4(3H)-喹诺啉酮的合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越 牛玉环 +3 位作者 董博芳 王银华 邸晓涛 杜会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22-824,共3页
以间溴苯胺(Ⅰ)为起始原料,与水合三氯乙醛反应合成了间溴肟基乙酰苯胺(Ⅱ),反应收率90.5%。在浓硫酸的作用下,Ⅱ关环得到了4溴-靛红和6溴-靛红(Ⅲ),混合物收率97.6%。6溴-靛红的氯代反应中以冰醋酸作溶剂,代替毒性较大的硝基苯,制备了6... 以间溴苯胺(Ⅰ)为起始原料,与水合三氯乙醛反应合成了间溴肟基乙酰苯胺(Ⅱ),反应收率90.5%。在浓硫酸的作用下,Ⅱ关环得到了4溴-靛红和6溴-靛红(Ⅲ),混合物收率97.6%。6溴-靛红的氯代反应中以冰醋酸作溶剂,代替毒性较大的硝基苯,制备了6溴--5氯-靛红(Ⅳ),收率86.8%。利用双氧水将Ⅳ氧化得到了2-氨基-4溴--5氯-苯甲酸(Ⅴ)。Ⅴ在三氯氧磷的存在下与甲酰胺反应,制备了7-溴-6氯--4(3H)-喹诺啉酮,总收率12.14%。同法合成了5-溴-6氯--4(3H)-喹诺啉酮,总收率13.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山酮 7-溴-6-氯4(3H)-喹诺啉酮 6-溴靛红 4-溴靛红 5-溴-6-氯-4(3H)-喹诺啉酮 6-溴-5氯靛红 4-溴-5氯靛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0t提梁机液压卷扬系统的故障树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军峰 孙由啸 +1 位作者 刘佳 王兵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13-115,共3页
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将提梁机液压卷扬系统所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故障作为故障树顶事件,将系统故障发生的原因分级组成故障树的各级中间事件和底事件,并且求出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最小割集,依此对故障树进行定性分析,从而解决引发顶事件的底事件... 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将提梁机液压卷扬系统所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故障作为故障树顶事件,将系统故障发生的原因分级组成故障树的各级中间事件和底事件,并且求出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最小割集,依此对故障树进行定性分析,从而解决引发顶事件的底事件,发现和排除系统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梁机 故障树分析 顶事件 中间事件 底事件 最小割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他霉素药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贤慧 李红飞 高维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20-525,共6页
纳他霉素(natamycin)是一种广谱的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抗生素。由于它高效的抑菌效果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防腐和真菌引起的疾病治疗。本文对纳他霉素理化特性、抗菌活性、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实验、毒性以及应用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纳他霉素 药理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抗菌肽Cecropin D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抑菌活性测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章玉萍 牛晓利 +5 位作者 曹玉桥 范涛 代君君 王储言 吴传华 刘健 《中国蚕业》 2011年第4期20-23,共4页
根据在家蚕品系菁松和菁松近等基因系添食家蚕浓核病病毒(BmDNV)前后差异表达的抗菌肽Cecropin D,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41b-CecD,将测序正确的载体转化到E.coli BL21菌株中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诱导产物用蛋白质印迹(wes... 根据在家蚕品系菁松和菁松近等基因系添食家蚕浓核病病毒(BmDNV)前后差异表达的抗菌肽Cecropin D,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41b-CecD,将测序正确的载体转化到E.coli BL21菌株中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诱导条件进行优化。诱导产物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进行验证。可溶性分析发现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融合抗菌肽部分可溶,部分在表达过程中形成包涵体。GST亲和层析纯化后,分别检测重组抗菌肽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纯化后的重组抗菌肽可以很好地抑制并杀灭细菌,其效果与抗生素卡那霉素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抗菌肽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代靛红异构体含量的同时测定
14
作者 杜红霞 张越 +4 位作者 牛玉环 吴鹏程 杜会茹 孙志国 邸晓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6-117,共2页
采用紫外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常山酮合成工艺中同分异构体6-溴靛红和4-溴靛红的含量。4-溴靛红测定的线性范围2~80mg/L,相对标准偏差0.178%,回收率99.9%~100.1%;6-溴靛红测定的线性范围2~60mg/L,相对标准偏差0.091%... 采用紫外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常山酮合成工艺中同分异构体6-溴靛红和4-溴靛红的含量。4-溴靛红测定的线性范围2~80mg/L,相对标准偏差0.178%,回收率99.9%~100.1%;6-溴靛红测定的线性范围2~60mg/L,相对标准偏差0.091%,回收率98.7%~100.1%。该法简便、快捷、准确、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 6-溴靛红 4-溴靛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L罐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豆油流加控制策略的优化
15
作者 刘烦 张敬书 +3 位作者 赵梦清 袁国强 段生兵 史仲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01-506,共6页
目的优化头孢菌素C(CPC)发酵过程的豆油补料控制策略,提高发酵整体性能。方法提出了一种匀速+DO-Stat结合型补油策略。在50L罐上对使用该策略和使用匀速补油以及传统DO-Stat自动补油策略的发酵性能进行比较,确定最优补油控制策略。结果... 目的优化头孢菌素C(CPC)发酵过程的豆油补料控制策略,提高发酵整体性能。方法提出了一种匀速+DO-Stat结合型补油策略。在50L罐上对使用该策略和使用匀速补油以及传统DO-Stat自动补油策略的发酵性能进行比较,确定最优补油控制策略。结果采用匀速+DO-Stat结合型补油策略时,CPC终浓度最高,CPC得率也从使用匀速补油策略时的19.61%提高到25.74%,代谢主副产物去乙酰氧头孢菌素C(DAOC)的积累量少,DAOC/CPC(W/W)只有0.46%,达到生产要求。结论使用匀速+DO-Stat结合型补油策略,可控制CPC发酵过程中的碳源浓度和溶解氧浓度(DO)于合适水平,在维持较高的CPC生产强度的前提下,CPC得率大幅提高,代谢副产物的积累得到抑制、产品质量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油 头孢菌素C DO-Stat 流加策略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吡啶甲基酒石酸酰胺在不对称氧化合成埃索美拉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姗姗 卢华 +1 位作者 张月成 赵继全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51,共6页
D(-)-酒石酸二乙酯(1)分别与2-氨甲基吡啶和4-氨甲基吡啶反应,合成了D(-)-二吡啶甲基酒石酸酰胺2和3.分别以1~3为手性配体与钛酸异丙酯配合,催化过氧化氢异丙苯(CHP)不对称氧化埃索美拉唑前体(Eso-I)合成埃索美拉唑.结果表明,由配体2或... D(-)-酒石酸二乙酯(1)分别与2-氨甲基吡啶和4-氨甲基吡啶反应,合成了D(-)-二吡啶甲基酒石酸酰胺2和3.分别以1~3为手性配体与钛酸异丙酯配合,催化过氧化氢异丙苯(CHP)不对称氧化埃索美拉唑前体(Eso-I)合成埃索美拉唑.结果表明,由配体2或3构成的催化体系在埃索美拉唑合成上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例如,当以2为配体,甲苯为溶剂,在优化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时,Eso-I的转化率达84.7%,埃索美拉唑的选择性达91.8%,对映体过量值达8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吡啶甲基酒石酸酰胺 硫醚 不对称氧化 埃索美拉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