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管材及装备材料腐蚀与防护”专题序言
1
作者 冯耀荣 付安庆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I0003-I0003,共1页
石油天然气工业历来是最受腐蚀问题困惑的工业领域之一,且几乎涵盖所有腐蚀类型,每年因腐蚀问题造成巨大损失。“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因腐蚀失效导致重大管道爆炸事故给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安全生产和运行再次敲响了警钟。过去,腐蚀... 石油天然气工业历来是最受腐蚀问题困惑的工业领域之一,且几乎涵盖所有腐蚀类型,每年因腐蚀问题造成巨大损失。“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因腐蚀失效导致重大管道爆炸事故给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安全生产和运行再次敲响了警钟。过去,腐蚀与防护研究在石油天然气行业中属于“非主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环境保护法》和《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腐蚀导致的石油管材及装备的“跑、冒、滴、漏”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油气经济效益,更关乎到环境保护和生命财产安全,这也是腐蚀与防护工作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腐蚀 防护工作 石油管材 装备 石油天然气工业 《安全生产法》 《环境保护法》 石油天然气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Ⅳ型储氢气瓶内衬材料聚酰胺6氢渗透行为的分子模拟研究
2
作者 张学敏 翟丽珍 +5 位作者 李厚补 齐国权 黄尚彬 张冬娜 杨志锋 张晓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2-68,共7页
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在不同温度(30、40、60、80℃)和压力(82、87.5、98、103 MPa)条件下,研究氢气在聚合物材料聚酰胺6(PA6)中的渗透性,并分析了氢气的渗透机理。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时,吸附热和自由体积分数逐渐增加,热运动加剧,分子运动... 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在不同温度(30、40、60、80℃)和压力(82、87.5、98、103 MPa)条件下,研究氢气在聚合物材料聚酰胺6(PA6)中的渗透性,并分析了氢气的渗透机理。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时,吸附热和自由体积分数逐渐增加,热运动加剧,分子运动空间增大,氢气在PA6中的溶解度系数、扩散系数以及渗透系数均呈增大趋势。在压力为103 MPa时,升高温度对渗透系数的影响最大,增加了88.3%。随着压力增大,氢气与PA6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小,自由体积分数减小,所以氢气在PA6中的溶解度系数、扩散系数以及渗透系数均呈下降趋势。在温度为60℃时,压力对渗透系数影响最显著,降低了38.6%。氢气在PA6中的渗透机理包括在低势能区的聚集性吸附过程,和在自由体积处形成的空穴内振动-空穴间跃迁的扩散过程,温度升高时,氢气分子运动变得活跃,有更多的空穴间跳跃次数,压力升高时,变化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氢气 扩散 吸附 渗透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集气管道苛刻服役工况下CO_(2)腐蚀分布规律仿真模拟
3
作者 李磊 朱恩雄 +2 位作者 丰劲松 李广山 罗金恒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为明确高温、高压和大输量等苛刻工况下管道沿线CO_(2)腐蚀分布及影响规律,基于多相流数值模拟和De Waard95 CO_(2)腐蚀模型,研究了温度70~90℃、压力15~18 MPa、输量35~50 kg/s及15°~60°倾角下管道沿线的CO_(2)腐蚀速率变化... 为明确高温、高压和大输量等苛刻工况下管道沿线CO_(2)腐蚀分布及影响规律,基于多相流数值模拟和De Waard95 CO_(2)腐蚀模型,研究了温度70~90℃、压力15~18 MPa、输量35~50 kg/s及15°~60°倾角下管道沿线的CO_(2)腐蚀速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管道沿线腐蚀速率变化拐点与高程变化拐点重合,下坡段腐蚀速率最高,温度、压力、输量及管道倾角变化不影响腐蚀速率分布走向;最大腐蚀速率对介质温度变化最为敏感,其次为运行压力;腐蚀控制应重点关注介质温度、运行压力和下坡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气管道 苛刻服役工况 CO_(2)腐蚀 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Ⅳ型瓶聚乙烯内胆材料氢渗透行为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冬娜 丁楠 +3 位作者 张兆 蔡翔 邵晓东 李厚补 《新能源进展》 2022年第1期15-19,共5页
对IV型高压储氢气瓶内胆材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氢气气体渗透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结晶度及温度对HDPE氢渗透的影响。通过对试样熔融后降温过程的控制,制备了不同结晶度的HDPE试样,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结晶度的增加,试样的氢气气体... 对IV型高压储氢气瓶内胆材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氢气气体渗透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结晶度及温度对HDPE氢渗透的影响。通过对试样熔融后降温过程的控制,制备了不同结晶度的HDPE试样,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结晶度的增加,试样的氢气气体渗透系数降低。当温度从15℃升高到80℃时,氢渗透系数升高了近一个数量级,但渗透系数的温度依赖性低于二氧化碳及甲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型瓶 内胆 氢气 气体渗透 HD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环形试样蠕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冬娜 邵晓东 +2 位作者 蔡雪华 王航 丁楠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33,共5页
对连续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进行了拉伸蠕变试验研究,为了模拟复合材料在压力容器中的受力状态并减少夹具加持力对试样的影响,采用环形复合材料试样拉伸蠕变试验方法。对复合材料环形试样的拉伸强度及不同应力等级下的拉伸蠕变性能进行了研... 对连续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进行了拉伸蠕变试验研究,为了模拟复合材料在压力容器中的受力状态并减少夹具加持力对试样的影响,采用环形复合材料试样拉伸蠕变试验方法。对复合材料环形试样的拉伸强度及不同应力等级下的拉伸蠕变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时间‑应力等效原理,通过双对数法拟合出压力容器50年使用寿命时复合材料的最大蠕变应力,为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设计提供支持。并基于时间‑应力等效原理,通过双对数法拟合出压力容器50年使用寿命时复合材料的最大蠕变应力应低于其拉伸强度的4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 复合材料 拉伸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石油装备用大截面高强韧马氏体钢智能设计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方坡 路彩虹 +2 位作者 赵靖宵 李秀程 尚成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325-2330,共6页
为了满足超深层油气资源开发需求,针对石油装备用强度等级最高的低碳马氏体钢,结合成分性能大数据,基于四种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分别建立了大截面高强韧低碳马氏体钢成分-强度和成分-硬度预测模型,分析表明,神经元层数为4、层深为64的人工... 为了满足超深层油气资源开发需求,针对石油装备用强度等级最高的低碳马氏体钢,结合成分性能大数据,基于四种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分别建立了大截面高强韧低碳马氏体钢成分-强度和成分-硬度预测模型,分析表明,神经元层数为4、层深为64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性能预测精度和拟合程度最好。采用遗传算法对材料成分进行智能最优化设计,获得CrNiMo和SiMnCrNiMo两种材料系中屈服强度大于1100 MPa、硬度大于42HRC、碳含量小于0.22%的最优成分,材料的端淬硬度分布曲线与预测值基本一致,最大误差小于3HRC。依据优化设计成分进行多批次产品生产制造后结果表明,150 mm直径的构件全截面获得95%以上的细小针状马氏体组织,屈服强度大于1100 MPa,低温冲击吸收能大于45 J,满足服役性能要求,预测结果与生产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将材料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相结合实现了材料的智能化设计开发,为高性能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大数据 石油装备 大截面构件 马氏体钢 成分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磺酸盐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开发研究
7
作者 武攀峰 冯思远 +6 位作者 王梦凯 陈世军 李善建 刘伟 鱼耀 靳凯 孙晓萍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9-1122,1128,共5页
以自制石油磺酸盐为主剂,通过优选助剂提高其增溶及界面性能,得到复合驱油剂YCQY-103。YCQY-103与磺酸盐型驱油剂CDMP-2和某油田现场用驱油剂CQH-1相比,界面张力、润湿性能、毛细管举升高度、渗吸等性能均有明显改善;YCQY-103在注入量为... 以自制石油磺酸盐为主剂,通过优选助剂提高其增溶及界面性能,得到复合驱油剂YCQY-103。YCQY-103与磺酸盐型驱油剂CDMP-2和某油田现场用驱油剂CQH-1相比,界面张力、润湿性能、毛细管举升高度、渗吸等性能均有明显改善;YCQY-103在注入量为0.8 PV、浓度0.3%、渗透率为10 mD的条件下,增采率可达1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复合驱 优化筛选 渗吸采收 驱替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YSZ相变影响热障涂层寿命机理
8
作者 董会 白如雪 +3 位作者 孙良 杨紫辰 韩燕 彭建洪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8,共10页
为分析陶瓷层(YSZ)相变过程中影响热障涂层寿命的深层次机理,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分析了单斜相(M相)、四方相(T相)、立方相(C相)3种不同相结构ZrO2单胞的电子结构与力学性能,并在单胞基础上构建了不同质量分数Y2O3掺杂ZrO2超晶胞模型... 为分析陶瓷层(YSZ)相变过程中影响热障涂层寿命的深层次机理,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分析了单斜相(M相)、四方相(T相)、立方相(C相)3种不同相结构ZrO2单胞的电子结构与力学性能,并在单胞基础上构建了不同质量分数Y2O3掺杂ZrO2超晶胞模型,表征了YSZ相组成与微观结构对其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2O3掺杂提升了ZrO2的结构稳定性。与T相相比,YSZ的M相生成焓更负,结构稳定性更高。T相到M相转变时产生晶格结构和氧空位浓度的变化,导致YSZ隔热性能下降,在引起粘结层表面氧化速度增加的同时,还诱发温度升高,促进YSZ烧结。M相的泊松比高,YSZ由T相转变为M相时韧性增加。但是,T相转变为M相时,M相的高弹性模量导致涂层应力升高。因此,研究YSZ高温相变对涂层寿命的影响时,应从隔热能力和力学性能等多个方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相变 第一性原理 热力学性能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缺欠对超级13Cr油管在气井酸化过程中的腐蚀行为影响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谢俊峰 付安庆 +4 位作者 秦宏德 谢刚 赵密锋 李岩 王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56,共6页
目的研究光滑表面、无缺欠原始表面和带缺欠原始表面13Cr油管试样在气井酸化增产改造过程中的腐蚀行为,明确不同表面状态对超级13Cr油管腐蚀行为及机理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温高压腐蚀模拟实验,研究了三种表面状态的超级13Cr油管在气井酸... 目的研究光滑表面、无缺欠原始表面和带缺欠原始表面13Cr油管试样在气井酸化增产改造过程中的腐蚀行为,明确不同表面状态对超级13Cr油管腐蚀行为及机理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温高压腐蚀模拟实验,研究了三种表面状态的超级13Cr油管在气井酸化过程中鲜酸和残酸环境下的腐蚀行为。分别通过宏观观察、扫描电镜、三维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了试样在鲜酸和残酸中腐蚀后的宏观、微观和三维形貌。结果在鲜酸溶液中,无缺欠原始表面试样和带缺欠原始表面试样腐蚀速率相当,但均明显高于光滑表面试样。在残酸溶液中,缺欠导致超级13Cr油管腐蚀速率显著增大,带缺欠原始表面试样的腐蚀速率是,是无缺欠原始表面试样的2倍,光滑试样的7.3倍。结论超级13Cr油管表面状态对其在气井酸化过程中的平均腐蚀速率和局部腐蚀有显著的影响,内表面缺欠会降低其在酸化过程中的耐蚀性能,且此类缺欠对残酸介质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13Cr 油管 酸化 鲜酸 残酸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Q345R双金属复合板压力容器的点蚀
10
作者 陈庆国 谭川江 +2 位作者 童根 宋成立 王瑶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7,共5页
通过在316L不锈钢+Q345R碳钢双金属复合板上预制不同深度的点蚀坑,探讨在典型CO_(2)腐蚀条件下点蚀坑的发展。结果表明:预制的点蚀坑处于不锈钢层时,腐蚀较轻微,未萌生新的点蚀;当点蚀坑底部触及碳钢层时,碳钢优先发生腐蚀,形成孔洞,点... 通过在316L不锈钢+Q345R碳钢双金属复合板上预制不同深度的点蚀坑,探讨在典型CO_(2)腐蚀条件下点蚀坑的发展。结果表明:预制的点蚀坑处于不锈钢层时,腐蚀较轻微,未萌生新的点蚀;当点蚀坑底部触及碳钢层时,碳钢优先发生腐蚀,形成孔洞,点蚀速率达到3.911 mm/a,点蚀坑底部附着了一层不均匀且较薄的腐蚀产物,其成分主要为FeCO_(3);当点蚀坑完全穿透至碳钢层时,碳钢层优先发生腐蚀并向周围不断扩大,形成凹凸不平的金属损失形貌,点蚀速率达到4.954 mm/a,点蚀坑底部附着了一层较厚且相对紧密的腐蚀产物,其成分主要是FeCO_(3)。由此表明,该双金属复合板表面一旦形成穿透至不锈钢层的点蚀,将会引发显著的电偶腐蚀,碳钢层优先腐蚀并向周围快速扩展,从而危及复合板的承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双金属复合板 点蚀 电偶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油套管抗挤毁性能计算与实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强 申照熙 +3 位作者 李东风 张春霞 祝国川 宋生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4-101,共8页
钛合金材料由于具有高的比强度,低弹性模量,优异的韧性、疲劳性能和耐蚀性,已经成为严酷工况环境下油井管和海洋油气开发工具的热门候选材料,但采用API、ISO的标准体系中的油套管挤毁计算方法得出的钛合金油套管抗挤毁强度缺乏验证。为... 钛合金材料由于具有高的比强度,低弹性模量,优异的韧性、疲劳性能和耐蚀性,已经成为严酷工况环境下油井管和海洋油气开发工具的热门候选材料,但采用API、ISO的标准体系中的油套管挤毁计算方法得出的钛合金油套管抗挤毁强度缺乏验证。为此,在考虑制造缺陷的条件下,通过比较ISO/TR 10400标准中计算方法、外压强度挤毁准则计算方法、有限元模拟等3种不同方法计算出的钛合金油套管的抗挤毁强度,并与同等条件下钢制油套管的抗挤毁强度进行对比,得出了钛合金油套管的抗挤毁强度变化规律,最后选取了4种规格的钛合金油套管进行了实物外挤毁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钛合金油套管抗挤毁强度均随着径厚比的升高而下降,在径厚比值较低时,钛合金油套管和钢制油套管的抗挤毁强度相差不大,而当径厚比值较高时,钛合金油套管抗挤毁强度则显著低于钢制油套管;②强度挤毁准则方法计算出来的钛合金油井管抗挤毁强度和实际试验值较为接近,同时在径厚比大于15时,计算结果乘以0.9的系数,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可以为钛合金油套管的设计、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天然气开发 钛合金油套管 径厚比 抗挤毁 力学计算 有限元分析 实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80钢级连续油管焊接接头在不同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被引量:6
12
作者 雒设计 张辉 韩礼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8-72,共5页
采用动电位极化技术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方法研究了CT80钢级连续油管焊接接头的母材和焊缝在不同质量分数(3.5%,5.0%,7.0%)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不同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母材和焊缝的极化曲线均呈典型的阳极溶解特征... 采用动电位极化技术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方法研究了CT80钢级连续油管焊接接头的母材和焊缝在不同质量分数(3.5%,5.0%,7.0%)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不同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母材和焊缝的极化曲线均呈典型的阳极溶解特征,没有钝化现象;随着NaCl质量分数(即Cl-1浓度)的增加,母材和焊缝的开路电位和自腐蚀电位负移,极化电阻减小,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耐腐蚀性能减小;母材的热力学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优于焊缝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80油管钢 连续油管 焊接接头 电化学阻抗谱 NACL溶液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铁镍基耐蚀合金热变形行为及加工图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磊 刘峰 +2 位作者 田野 陈宏远 池强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48-452,共5页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UNS N08028(028)合金在温度950~1200℃和应变速率0.001~1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分析了合金的流变应力曲线、变形激活能及变形机制,明确了加工图能耗峰值与动态再结晶(DRX)晶粒尺寸、体积分数...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UNS N08028(028)合金在温度950~1200℃和应变速率0.001~1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分析了合金的流变应力曲线、变形激活能及变形机制,明确了加工图能耗峰值与动态再结晶(DRX)晶粒尺寸、体积分数、σ析出相等微观组织演化规律,确定了合金最优加工路径。结果表明,028合金加工图存在五个能耗峰值区与DRX形核和生长过程密切相关:高应变速率区域的能耗峰值与DRX形核有关;低温低应变速率区域能耗峰值与DRX形核和生长有关;高温低应变速率区域的能耗峰值与DRX生长相关。温度低于1000℃时,σ析出相对DRX形核产生影响,低应变速率(<0.01 s^(-1)),粗大σ相促进DRX形核,形成典型“链状结构”,出现能耗峰值。高应变速率(>0.1 s^(-1)),细小σ析出相抑制DRX形核,导致局部应力集中,材料发生失稳。最后,利用加工图分析确定了028合金最优加工路径:开始于1150~1200℃,1~10 s^(-1),结束于1100~1140℃,0.1~0.7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再结晶 加工图 沉淀相 镍基耐蚀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_(4)在PVDF中渗透行为及机理的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学敏 王品 +4 位作者 李厚补 周腾 肖春红 冯金茂 钟明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7-104,共8页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法(GCMC)和分子动力学法(MD)相结合的方法模拟研究了典型气体CH_(4)在聚偏氟乙烯(PVDF)中的吸附扩散行为,探讨了温度及压力对气体吸附扩散能力的影响,分析了CH_(4)在PVDF中的吸附位点及扩散轨迹。模拟结果表明,CH_(4)...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法(GCMC)和分子动力学法(MD)相结合的方法模拟研究了典型气体CH_(4)在聚偏氟乙烯(PVDF)中的吸附扩散行为,探讨了温度及压力对气体吸附扩散能力的影响,分析了CH_(4)在PVDF中的吸附位点及扩散轨迹。模拟结果表明,CH_(4)在PVDF中的溶解系数、渗透系数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扩散系数和自由体积分数均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吸附过程中,CH_(4)在PVDF内呈现有选择性地聚集吸附,且多吸附于模拟晶胞中的低势能区;随后,PVDF内的CH_(4)分子在以空穴形式存在的自由体积之间进行扩散,温度越高、压力越大,扩散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渗透 吸附 扩散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管扣压接头密封性能研究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学敏 黄浩瀚 +5 位作者 李厚补 齐国权 赵元超 丁晗 高雄 杨文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0-97,共8页
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聚酯纤维增强塑料复合管道与其金属扣压接头的三维装配模型,分析了扣压量及接头结构参数对接头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扣压量的增加,接头密封性能逐渐提高,但在大扣压量下管体会发生塑性变形,管道密封性能下降... 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聚酯纤维增强塑料复合管道与其金属扣压接头的三维装配模型,分析了扣压量及接头结构参数对接头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扣压量的增加,接头密封性能逐渐提高,但在大扣压量下管体会发生塑性变形,管道密封性能下降;随着锯齿角度增加,接头密封性能先增大后减小,当角度大于55°时,管体会发生塑性变形;锯齿高度越大,接头密封性能越好,但增加到3 mm时,芯管端部应力值会达到断裂强度;接头锯齿数不宜过多,在齿数达到14时,管体在接头端部会受到严重挤压。综合考虑密封性能与接头强度,确定扣压接头的最佳扣压量为5.5 mm,最佳结构参数为锯齿角度为50°、齿高为2.5 mm、锯齿数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管 金属接头 密封性能 接触压力 结构优化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35钻杆钢在H2S环境中的腐蚀疲劳行为 被引量:4
16
作者 雒设计 温宁华 韩礼红 《机械工程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48,共5页
对S135钻杆钢在空气和H_2S环境中进行了不同应力幅下的疲劳试验,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疲劳寿命,并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该钻杆钢在不同环境中的疲劳寿命公式,分析了其疲劳断裂机制。结果表明:在空气环境中,试验钢呈现明显的疲劳极限特征... 对S135钻杆钢在空气和H_2S环境中进行了不同应力幅下的疲劳试验,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疲劳寿命,并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该钻杆钢在不同环境中的疲劳寿命公式,分析了其疲劳断裂机制。结果表明:在空气环境中,试验钢呈现明显的疲劳极限特征;在H_2S环境中,相同当量应力幅下试验钢的疲劳寿命比在空气环境中的低,且在很低的当量应力幅下仍会发生断裂,不存在疲劳极限;在不同环境和不同当量应力幅下,试验钢的疲劳裂纹均萌生于试样表面或靠近表面处,裂纹源区以解理断裂为主;在空气环境中,裂纹扩展区以疲劳条带为主要特征,在H_2S环境中,裂纹扩展区以解理平面和解理台阶为主要特征,在其解理平面上存在大量的二次裂纹,具有氢脆断裂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杆钢 H2S环境 疲劳寿命 疲劳条带 解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轧变形对TWI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肖春江 郭大山 +3 位作者 李德君 张朋 王九清 桑德广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00-103,111,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试验,研究冷轧变形前后TWIP(孪晶诱导塑性)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冷轧变形前后,TWIP钢始终保持单一奥氏体相。30%冷轧变形后,奥氏体晶粒中形成位错堆积和少量变形孪晶,孪晶与位错的... 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试验,研究冷轧变形前后TWIP(孪晶诱导塑性)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冷轧变形前后,TWIP钢始终保持单一奥氏体相。30%冷轧变形后,奥氏体晶粒中形成位错堆积和少量变形孪晶,孪晶与位错的相互作用开始发生。变形量增至50%,大量变形孪晶形成,孪晶和位错的相互作用显著增强。变形量达到70%时,奥氏体晶粒细化至纳米级,形成超细亚晶粒。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TWIP钢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提高,断后伸长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P钢 冷轧变形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1.5)CrFeNi_(1.5)Mo_(0.5)Ti_(0.5)在不同pH值的3.5%NaCl酸性溶液中的钝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永强 苑清英 +5 位作者 付安庆 何石磊 周新义 汪强 杨晓龙 陈浩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399-403,409,共6页
为了研究Co_(1.5)CrFeNi_(1.5)Mo_(0.5)Ti_(0.5)在不同pH值的3.5%NaCl酸性溶液中的钝化行为,以纯度超过99wt%的钴(Co)、铬(Cr)、钛(Ti)、铁(Fe)和镍(Ni)为原料,用真空感应炉进行熔炼,对熔炼后的Co_(1.5)CrFeNi_(1.5)Mo_(0.5)Ti_(0.5)合... 为了研究Co_(1.5)CrFeNi_(1.5)Mo_(0.5)Ti_(0.5)在不同pH值的3.5%NaCl酸性溶液中的钝化行为,以纯度超过99wt%的钴(Co)、铬(Cr)、钛(Ti)、铁(Fe)和镍(Ni)为原料,用真空感应炉进行熔炼,对熔炼后的Co_(1.5)CrFeNi_(1.5)Mo_(0.5)Ti_(0.5)合金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进行显微组织的表征,采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恒电位极化、XPS分析等手段来研究其在不同pH值的3.5%NaCl溶液中的钝化行为。结果表明,Co_(1.5)CrFeNi_(1.5)Mo_(0.5)Ti_(0.5)相结构为单一的fcc结构,其微观组织为树枝晶结构;Co_(1.5)CrFeNi_(1.5)Mo_(0.5)Ti_(0.5)合金在不同pH值的3.5%NaCl溶液中具有较强的钝化能力,且随着pH值的增加,其抗腐蚀能力增强;其钝化膜的成分主要包括Cr_(2)O_(3)、Cr(OH)_(3)、Co_(3)O_(4)、MoO_(3)、NiO、Fe_(2)O_(3)、Fe_(3)O_(4)、Ti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显微组织 维顿电流密度 XPS 钝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玻璃鳞片涂层在塔河油田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伟 肖雯雯 +2 位作者 吕江 郭鹏程 蔡锐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33,共8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了环氧玻璃鳞片涂层在高酸、强碱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利用高温高压釜模拟塔河油田的服役工况条件,研究了涂层在模拟工况条件的气、油、水三相中的耐蚀性,并利用电化学测试对涂层在6种模拟工况条件下的电化学特...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了环氧玻璃鳞片涂层在高酸、强碱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利用高温高压釜模拟塔河油田的服役工况条件,研究了涂层在模拟工况条件的气、油、水三相中的耐蚀性,并利用电化学测试对涂层在6种模拟工况条件下的电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涂层剥离性能测试数据对涂层寿命进行预测,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预测结果。结果表明:环氧玻璃鳞片涂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在高酸、强碱及服役工况环境中均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其阻抗值均高于10^(7)Ω·cm^(2);涂层预测寿命远小于实际工况条件下涂层的寿命,建议以现场挂片数据进行涂层寿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环氧玻璃鳞片 热扫描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165超高强度钻杆钢显微结构分析及低温拉伸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方坡 丁一明 +3 位作者 许天旱 林宏 蔡炎桥 冯耀荣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33,共5页
研究了U165超高强度钻杆钢的显微组织结构及其在低温环境下的拉伸性能,并对拉伸断口的宏观及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U165超高强度钻杆钢的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碳化物主要为(Cr,Fe)23C6;随温度的降低,该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 研究了U165超高强度钻杆钢的显微组织结构及其在低温环境下的拉伸性能,并对拉伸断口的宏观及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U165超高强度钻杆钢的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碳化物主要为(Cr,Fe)23C6;随温度的降低,该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升高,相比之下,低温对该钢的抗拉强度具有更显著的影响;均匀伸长率、总伸长率以及断面收缩率对温度变化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钻杆钢 拉伸性能 低温 显微组织 断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