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源距VSP资料在煤层气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严又生 许增魁 +3 位作者 宜明理 魏新 倪新辉 孙德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4-57,共4页
对于非零井源距VSP三分量数据 ,通过旋转和域变换进行波场分离、拾取初至旅行时反演地层层速度、利用基于Fermat原理的射线追踪算法进行深度域纵横波成像、综合利用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估算吸收系数等手段 ,在山西某井区非零井源... 对于非零井源距VSP三分量数据 ,通过旋转和域变换进行波场分离、拾取初至旅行时反演地层层速度、利用基于Fermat原理的射线追踪算法进行深度域纵横波成像、综合利用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估算吸收系数等手段 ,在山西某井区非零井源距VSP数据处理过程中对储层进行更深入和精细的研究和解释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勘探 非零井源距VSP 速度反演 深度偏移成像 吸收系数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带东南缘含油气盆地群的形成演化 被引量:34
2
作者 郑孟林 曹春潮 +4 位作者 李明杰 段书府 张军勇 陈元中 沈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7-285,共9页
沿阿尔金断裂带东南侧发育六个中、新生代的含油气盆地,盆地的边缘或盆地内部发育一系列的近东西走向、与阿尔金断裂锐角相交的断裂,该组断裂对盆地的隆坳格局和地层分布具有控制作用,盆地具有箕状结构或不对称结构特点。沿阿尔金断裂... 沿阿尔金断裂带东南侧发育六个中、新生代的含油气盆地,盆地的边缘或盆地内部发育一系列的近东西走向、与阿尔金断裂锐角相交的断裂,该组断裂对盆地的隆坳格局和地层分布具有控制作用,盆地具有箕状结构或不对称结构特点。沿阿尔金断裂带方向,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的厚度和沉积特征在时空上呈有规律性变化,显示了阿尔金断裂带时、空活动的差异性。根据侏罗纪盆地在阿尔金断裂带两侧的展布特征和柴达木盆地西部发育的鼻状构造及其沉积演化特征,推断阿尔金断裂带中、新生代经历了多期不同方向的走滑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含油气盆地 新生代 中生代 地层 沉积特征 走滑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不同层次构造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郑孟林 李明杰 +5 位作者 曹春潮 张军勇 段书府 陈元中 沈亚 管俊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35,共10页
应用柴达木盆地地震、非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研究发现,新生代盆地深、浅层构造存在较大差异,盆地沉积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构造格局的控制。古近系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新近系受北西向构造控制,显示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为不同时期受不同方... 应用柴达木盆地地震、非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研究发现,新生代盆地深、浅层构造存在较大差异,盆地沉积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构造格局的控制。古近系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新近系受北西向构造控制,显示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为不同时期受不同方向构造控制的大型叠合盆地。盆地地层深、浅层构造变形特征不同,深层表现为陡倾的逆冲断裂构造,以断块构造为主要特征;中浅层表现为滑脱褶皱与滑脱断裂构造;地表在背斜核部发育斜列展布的正断层构造。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沉积和多方式的后期改造,不同的构造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储油气构造模式,认识这一点对于盆地深层的油气勘探,特别是寻找隐蔽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地质构造 沉积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层序特征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29
4
作者 杨松岭 高增海 赵秀岐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5-37,共3页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的重要勘探目的层系。通过对其层序的划分对比和空间上纵、横向的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东河砂岩平面分布受控于区域构造背景和古隆坳格局,厚度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沉积时的古地貌、古地理,如碳酸盐岩古潜山、背斜谷软...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的重要勘探目的层系。通过对其层序的划分对比和空间上纵、横向的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东河砂岩平面分布受控于区域构造背景和古隆坳格局,厚度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沉积时的古地貌、古地理,如碳酸盐岩古潜山、背斜谷软弱风化带、单面山软弱风化带等。古隆起的背斜谷和单面山控制了东河砂岩的有利储集相带,古隆起及其围斜部(特别是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和轮南凸起的围斜部-哈得逊-古城鼻隆西缘,是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勘探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泥盆纪 砂岩 层序 分布规律 勘探方向 沉积环境 非构造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阿拉善地区白垩纪、侏罗纪盆地叠合特征 被引量:20
5
作者 郑孟林 李明杰 +1 位作者 曹春潮 张军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4-389,共6页
研究区发育侏罗纪盆地和白垩纪盆地,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断裂的控制,为东西向展布的断陷湖盆。白垩纪盆地受北东向断裂的控制,为北东向展布的断陷湖盆,经历早白垩世的伸展断陷及其以后的后期改造阶段。两大世代的盆地在空间上存在翘倾... 研究区发育侏罗纪盆地和白垩纪盆地,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断裂的控制,为东西向展布的断陷湖盆。白垩纪盆地受北东向断裂的控制,为北东向展布的断陷湖盆,经历早白垩世的伸展断陷及其以后的后期改造阶段。两大世代的盆地在空间上存在翘倾叠合、叠合保存、部分叠合改造等三种方式。盆地的叠合保存对侏罗系烃源岩的油气形成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盆地 白垩纪盆地 构造特征 盆地叠合 北山-阿拉善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大老爷府油田高台子低阻储层油水识别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侯俊胜 黄智辉 刘德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本文基于吉林大老爷府油田高台子低阻储层的特点和多参数测井信息以及其它勘探开发信息,应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低阻油水层的识别。提出了一套计算权系数和隶属度的实用方法,总结了油水层识别的基本步骤,并对与应用有关的几个... 本文基于吉林大老爷府油田高台子低阻储层的特点和多参数测井信息以及其它勘探开发信息,应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低阻油水层的识别。提出了一套计算权系数和隶属度的实用方法,总结了油水层识别的基本步骤,并对与应用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对489口测井资料的处理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低阻储层 模糊识别 储集层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阿拉善地区侏罗-白垩纪盆地的叠合演化 被引量:33
7
作者 李明杰 郑孟林 +1 位作者 曹春潮 张军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7,共4页
北山 阿拉善地区的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 ,划分为阿拉善沉积区和蒙古造山带沉积区。蒙古造山带内形成的侏罗纪盆地可划分为黑鹰山 -额济纳旗沉积带 ,公婆泉 -中口子 -苏红图 (尚丹 )沉积带。蒙古造山带内发育的侏罗纪盆地较阿... 北山 阿拉善地区的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 ,划分为阿拉善沉积区和蒙古造山带沉积区。蒙古造山带内形成的侏罗纪盆地可划分为黑鹰山 -额济纳旗沉积带 ,公婆泉 -中口子 -苏红图 (尚丹 )沉积带。蒙古造山带内发育的侏罗纪盆地较阿拉善地块内发育的盆地面积小 ,分布零星 ,后期改造强烈。早白垩世盆地受北东向构造控制 ,具有箕状或不对称断陷结构 ,为北东向展布的相互独立的断陷湖盆 ,也可分为阿拉善和蒙古造山带两大沉积区 ,在造山带内发育的盆地发育了一套优质烃源岩 ,而在阿拉善地块内发育的白垩纪盆地为一套杂色碎屑岩沉积 ,缺少烃源岩。白垩纪盆地与侏罗纪盆地为大角度叠合 ,存在交错叠合和披盖叠合两种型式 ,披盖叠合型式有利于早期盆地烃源岩的埋藏、成熟 ,是有利的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盆地 白垩纪盆地 叠合演化 北山-阿拉善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低凸起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30
8
作者 李明杰 郑孟林 +1 位作者 冯朝荣 张军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43-45,共3页
根据地震资料剖析了塔中低凸起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史 .结果表明 ,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早古生代盆地经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构造改造作用最终形成的的下古生界残余古隆起 ,经历了初始形成、定型演化和埋藏三大演化阶段 .隆起区断裂构造发育 ... 根据地震资料剖析了塔中低凸起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史 .结果表明 ,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早古生代盆地经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构造改造作用最终形成的的下古生界残余古隆起 ,经历了初始形成、定型演化和埋藏三大演化阶段 .隆起区断裂构造发育 ,主要存在北西、北西西和北东东两大构造方向 ,北西、北西西向断裂控制了低凸起的结构特征 ,北东东向构造对北西、北西西向断裂在走向上具有分段特征 .目前 ,高产油井多集中在北东东向构造与北西或北西西向断裂相交部位或附近 ,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两组构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构造特征 油气聚集 油气藏 地震剖面 反射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北缘西段侏罗纪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29
9
作者 郑孟林 李明杰 +1 位作者 曹春潮 张军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15-318,323,共5页
柴达木北缘西段侏罗系的展布受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构造的控制,近东西向构造对侏罗系具有南北分带作用,北西向构造对侏罗系具有东西分块的作用,两组构造使得侏罗系存在多个厚度中心。早、中侏罗世,该区为伸展断陷盆地,沉积了重要的烃... 柴达木北缘西段侏罗系的展布受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构造的控制,近东西向构造对侏罗系具有南北分带作用,北西向构造对侏罗系具有东西分块的作用,两组构造使得侏罗系存在多个厚度中心。早、中侏罗世,该区为伸展断陷盆地,沉积了重要的烃源岩系;晚侏罗世—白垩纪为挤压盆地。从早侏罗世到白垩纪,盆地沉积具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迁移的特征。叠合其上的新生代盆地沉积对侏罗系具有重要的保存作用,促进了烃源岩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及其组合特征为该区油气成藏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演化 侏罗纪盆地 柴达木盆地 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古近纪—新近纪盆地的形成演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明杰 郑孟林 +1 位作者 曹春潮 张军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 对柴达木新生代盆地不同时期的构造格局和盆地演化进行解剖。方法 对柴达木盆地地震、非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结合钻井及区域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结果 新生代盆地深、浅层构造存在较大差异,盆地沉积在不同时期受不同构造格局的... 目的 对柴达木新生代盆地不同时期的构造格局和盆地演化进行解剖。方法 对柴达木盆地地震、非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结合钻井及区域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结果 新生代盆地深、浅层构造存在较大差异,盆地沉积在不同时期受不同构造格局的控制,古近纪时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新近纪时受北西向构造控制,显示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时为不同时期受不同方向构造控制的大型叠合盆地。结论 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沉积和多方式的后期改造,不同的构造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储油气构造模式,对于盆地深层的油气勘探,特别是寻找隐蔽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纪 新近纪 叠合盆地 形成演化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演化初探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勇 曹春潮 吕金海 《断块油气田》 CAS 1998年第5期6-12,22,共8页
目的:探讨藏北羌塘盆地演化史。方法:对盆地的岩浆岩、区域地层分布规律及沉积建造进行研究,对羌塘盆地构造演化史进行追踪。结果:阐述了羌塘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各期演化造就的盆地类型。结论:指出羌塘盆地在早二叠世具被动大陆边缘... 目的:探讨藏北羌塘盆地演化史。方法:对盆地的岩浆岩、区域地层分布规律及沉积建造进行研究,对羌塘盆地构造演化史进行追踪。结果:阐述了羌塘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各期演化造就的盆地类型。结论:指出羌塘盆地在早二叠世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性质。早、中三叠世由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向弧后盆地转化。晚三叠世为弧后盆地。早侏罗世由弧后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中、晚侏罗世为前陆盆地,白垩纪及其后为山间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构造 构造演化 盆地类型 盆地演化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主要盆地断坳结构形成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克绳 《断块油气田》 CAS 1999年第1期1-8,共8页
箕状断陷类型可分为对翘、反翘和单翘型,其形成是由于盆地中古隆起抬升导致拉张所致,而上覆坳陷型盆地则是侧向挤压所致。中央隆升力和侧向挤压力的形成取决于板块俯冲倾角的大小。实践证明不论断陷、坳陷构造层,只要有丰富的有机质... 箕状断陷类型可分为对翘、反翘和单翘型,其形成是由于盆地中古隆起抬升导致拉张所致,而上覆坳陷型盆地则是侧向挤压所致。中央隆升力和侧向挤压力的形成取决于板块俯冲倾角的大小。实践证明不论断陷、坳陷构造层,只要有丰富的有机质堆积和油气演化的热作用,都可形成含油气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箕状断陷 坳陷 类型 油气资源 石油生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