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南切割谷的成因探讨与石油地质意义浅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谢晓安 王仁德 +1 位作者 李光文 卢华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1-46,共6页
在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南部地区的大多数地震剖面上,位于地震Tg5-Tg5’反射层间(相当于中上奥陶统)存在着一组反射能量强的特异反射波组,在平面上呈北西向展布。根据盆地的地球动力学特征和深海底流理论,认为这是由等深流侵蚀... 在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南部地区的大多数地震剖面上,位于地震Tg5-Tg5’反射层间(相当于中上奥陶统)存在着一组反射能量强的特异反射波组,在平面上呈北西向展布。根据盆地的地球动力学特征和深海底流理论,认为这是由等深流侵蚀而成的切割谷,并初步分析了形成机制和石油地质意义,为盆地的非构造研究和油气勘探新领域提出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成因 深海底流 石油地质 油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探冲击器活塞材料(T8A钢)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黄志强 李琴 +3 位作者 刘德明 李国忠 刘少彬 赵国辉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4,17,共3页
对物探冲击器活塞材料 (T8A钢 )的热处理工艺和抗冲击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最佳热处理工序和工艺为调质处理预热淬火 (76 0℃× 2min)回火 (2 0 0℃× 1 5h) ;在这种工艺下 ,淬硬层深度为 2 5~ 3 2mm ,组织为... 对物探冲击器活塞材料 (T8A钢 )的热处理工艺和抗冲击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最佳热处理工序和工艺为调质处理预热淬火 (76 0℃× 2min)回火 (2 0 0℃× 1 5h) ;在这种工艺下 ,淬硬层深度为 2 5~ 3 2mm ,组织为回火马氏体 +细粒状碳化物 ,心部组织为屈氏体 +细粒状碳化物 ,这种组织既保证了表层的高硬度 ,又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抗疲劳性能试验中多次冲击下凹值最小 ,麻点出现数目最少 ,有较好的多次冲击疲劳抗力。研制活塞实物的现场试验累计工作寿命达 4 0 0h ,抗冲击疲劳寿命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探冲击器 活塞材料 T8A钢 试验 热处理工艺 抗冲击疲劳性能 地质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带东南缘含油气盆地群的形成演化 被引量:34
3
作者 郑孟林 曹春潮 +4 位作者 李明杰 段书府 张军勇 陈元中 沈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7-285,共9页
沿阿尔金断裂带东南侧发育六个中、新生代的含油气盆地,盆地的边缘或盆地内部发育一系列的近东西走向、与阿尔金断裂锐角相交的断裂,该组断裂对盆地的隆坳格局和地层分布具有控制作用,盆地具有箕状结构或不对称结构特点。沿阿尔金断裂... 沿阿尔金断裂带东南侧发育六个中、新生代的含油气盆地,盆地的边缘或盆地内部发育一系列的近东西走向、与阿尔金断裂锐角相交的断裂,该组断裂对盆地的隆坳格局和地层分布具有控制作用,盆地具有箕状结构或不对称结构特点。沿阿尔金断裂带方向,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的厚度和沉积特征在时空上呈有规律性变化,显示了阿尔金断裂带时、空活动的差异性。根据侏罗纪盆地在阿尔金断裂带两侧的展布特征和柴达木盆地西部发育的鼻状构造及其沉积演化特征,推断阿尔金断裂带中、新生代经历了多期不同方向的走滑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含油气盆地 新生代 中生代 地层 沉积特征 走滑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构造格架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50
4
作者 谢晓安 吴奇之 卢华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52-155,共4页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主线,应用最新的物探成果和钻井资料,分析了前古生代塔里木盆地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寒武-奥陶纪、志留-泥盆纪、石炭-二叠纪板块构造演化所形成的盆内隆坳构造格架与沉积特征,认为古生代克拉通原型盆地的发育、...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主线,应用最新的物探成果和钻井资料,分析了前古生代塔里木盆地地球动力学背景和寒武-奥陶纪、志留-泥盆纪、石炭-二叠纪板块构造演化所形成的盆内隆坳构造格架与沉积特征,认为古生代克拉通原型盆地的发育、各时期的沉积相带分布与沉积建造以及下古生界东厚西薄、上古生界东薄西厚的厚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构造格架 沉积特征 古生代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不同层次构造特征 被引量:18
5
作者 郑孟林 李明杰 +5 位作者 曹春潮 张军勇 段书府 陈元中 沈亚 管俊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35,共10页
应用柴达木盆地地震、非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研究发现,新生代盆地深、浅层构造存在较大差异,盆地沉积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构造格局的控制。古近系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新近系受北西向构造控制,显示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为不同时期受不同方... 应用柴达木盆地地震、非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研究发现,新生代盆地深、浅层构造存在较大差异,盆地沉积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构造格局的控制。古近系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新近系受北西向构造控制,显示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为不同时期受不同方向构造控制的大型叠合盆地。盆地地层深、浅层构造变形特征不同,深层表现为陡倾的逆冲断裂构造,以断块构造为主要特征;中浅层表现为滑脱褶皱与滑脱断裂构造;地表在背斜核部发育斜列展布的正断层构造。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沉积和多方式的后期改造,不同的构造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储油气构造模式,认识这一点对于盆地深层的油气勘探,特别是寻找隐蔽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地质构造 沉积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 被引量:62
6
作者 王宜林 王英民 +3 位作者 齐雪峰 管守锐 赵秀岐 李儒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82-385,共4页
通过地震、钻井和露头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把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划分为2个超层序(J1-2SS1、J2-3SS2)、7个层序(J1S1-J3S7)和15个体系域。第一超层序由Ⅰ、Ⅱ、Ⅲ、Ⅳ层序组成,相当于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包括八道湾组、三工河组... 通过地震、钻井和露头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把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划分为2个超层序(J1-2SS1、J2-3SS2)、7个层序(J1S1-J3S7)和15个体系域。第一超层序由Ⅰ、Ⅱ、Ⅲ、Ⅳ层序组成,相当于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包括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及西山窑组;第二超层序由Ⅴ、Ⅵ、Ⅶ层序组成,相当于中上侏罗统的石树沟群,包括头屯河组、齐古组及喀拉扎组。介绍了各层序划分的主要依据和特征,指出Ⅲ层序底界面位于J2S22砂层组内部,是一个油气勘探意义重大的不整合面。Ⅱ、Ⅳ层序底界面位于煤层发育段之间,煤层不能作为层序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层序地层学 地层层序 地层划分 地震 钻井 测井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层序特征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29
7
作者 杨松岭 高增海 赵秀岐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5-37,共3页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的重要勘探目的层系。通过对其层序的划分对比和空间上纵、横向的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东河砂岩平面分布受控于区域构造背景和古隆坳格局,厚度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沉积时的古地貌、古地理,如碳酸盐岩古潜山、背斜谷软...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的重要勘探目的层系。通过对其层序的划分对比和空间上纵、横向的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东河砂岩平面分布受控于区域构造背景和古隆坳格局,厚度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沉积时的古地貌、古地理,如碳酸盐岩古潜山、背斜谷软弱风化带、单面山软弱风化带等。古隆起的背斜谷和单面山控制了东河砂岩的有利储集相带,古隆起及其围斜部(特别是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和轮南凸起的围斜部-哈得逊-古城鼻隆西缘,是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勘探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泥盆纪 砂岩 层序 分布规律 勘探方向 沉积环境 非构造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界面在地球物理资料上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20
8
作者 孙志华 吴奇之 +2 位作者 张一伟 何文武 甘嫦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26-632,共7页
孙志华 ,吴奇之 ,张一伟 ,何文武 ,甘嫦华 .层序界面在地球物理资料上的响应特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5 ) :6 2 6~ 6 32本文结合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的实际资料 ,对层序界面在地球物理 (地震、测井 )资料上的响应特征进行了... 孙志华 ,吴奇之 ,张一伟 ,何文武 ,甘嫦华 .层序界面在地球物理资料上的响应特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5 ) :6 2 6~ 6 32本文结合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的实际资料 ,对层序界面在地球物理 (地震、测井 )资料上的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层序界面在地球物理资料上具有明显的响应特征 ,并据此将阿南凹陷下白垩统巴彦花群划分为 8个 级层序 ,4个构造层序 (对应于 级层序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界面 地球物理资料 地震反射特征 测井响应 层序地层学 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深部构造与震旦纪裂谷 被引量:12
9
作者 谢晓安 卢华复 +2 位作者 吴奇之 高增海 王良书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4期722-727,共6页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塔里木反块中部的大型克拉通盆地,它位于一近东西向展布的地幔隆起之上,其地壳厚度为41~50km。盆地基底结构复杂,由太古界—下元古界深变质岩系和中上元古界浅变质岩系经800Ma前的热构造事件拼合...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发育在塔里木反块中部的大型克拉通盆地,它位于一近东西向展布的地幔隆起之上,其地壳厚度为41~50km。盆地基底结构复杂,由太古界—下元古界深变质岩系和中上元古界浅变质岩系经800Ma前的热构造事件拼合固结而成。基底四周被深大断裂切割,控制和影响着盆地的形成与演化。震旦纪,岩石圈伸展分裂,塔里木盆地南北缘均为被动大陆边缘,其裂谷作用具有北强南弱东强西弱的特点。因此,在盆地部形成夭折裂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深部构造 裂谷作用 盆地基底 震旦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的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10
作者 夏义平 柴桂林 +1 位作者 汪昌贵 刘万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5-190,共6页
轮南地区下奥陶统潜山是一个具有良好勘探前景的油气富集区 ,但该区碳酸盐岩储层的不均一性及其预测的难度制约了该区勘探的进展 ,这也是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勘探的难题之一。从影响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基本地质条件入手 ,对该区的构造特征... 轮南地区下奥陶统潜山是一个具有良好勘探前景的油气富集区 ,但该区碳酸盐岩储层的不均一性及其预测的难度制约了该区勘探的进展 ,这也是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勘探的难题之一。从影响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基本地质条件入手 ,对该区的构造特征、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分别进行了探讨 ,同时结合近年来的钻探成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储层的储集性主要与次生孔隙有关 ,即主要受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 ,而与沉积环境没有直接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塔里木盆地 下奥陶统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中及上奥陶统沉积相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传禄 韩宇春 +2 位作者 罗平 魏志彬 马龙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5-44,共10页
中及上奥陶统是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主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在综合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 ,分析了塔中地区中及上奥陶统不同沉积相的分布规律。礁滩沉积和斜坡沉积构成了台地边缘相的主体。碳酸盐台地上不同期次发育的边缘相是重要的油气... 中及上奥陶统是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主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在综合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 ,分析了塔中地区中及上奥陶统不同沉积相的分布规律。礁滩沉积和斜坡沉积构成了台地边缘相的主体。碳酸盐台地上不同期次发育的边缘相是重要的油气储集体 ,它们主要分布于塔中I号断裂构造带、TZ10井构造带和塔中南缘断裂构造带上 ,沉积厚度相对较大。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种分布状况代表了塔中地区构造对沉积相带的控制作用。通过大量二维及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分析发现 ,在塔中广泛分布的丘状隆起地震相、楔状前积反射地震相和杂乱反射地震相多沿主要构造线延伸 ,内部反射杂乱 ,呈乱岗状反射。将已经认识的沉积相类型和这些地震相的分布特征相比较 ,可以确定这种地震相就是碳酸盐台地边缘相沉积体。这样 ,就有可能利用丰富的地震资料 ,预测有利于油气富集的储集体的展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奥陶统 沉积相 地震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低凸起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李明杰 郑孟林 +1 位作者 冯朝荣 张军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43-45,共3页
根据地震资料剖析了塔中低凸起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史 .结果表明 ,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早古生代盆地经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构造改造作用最终形成的的下古生界残余古隆起 ,经历了初始形成、定型演化和埋藏三大演化阶段 .隆起区断裂构造发育 ... 根据地震资料剖析了塔中低凸起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史 .结果表明 ,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早古生代盆地经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构造改造作用最终形成的的下古生界残余古隆起 ,经历了初始形成、定型演化和埋藏三大演化阶段 .隆起区断裂构造发育 ,主要存在北西、北西西和北东东两大构造方向 ,北西、北西西向断裂控制了低凸起的结构特征 ,北东东向构造对北西、北西西向断裂在走向上具有分段特征 .目前 ,高产油井多集中在北东东向构造与北西或北西西向断裂相交部位或附近 ,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两组构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构造特征 油气聚集 油气藏 地震剖面 反射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应力测试及其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13
作者 葛洪魁 林英松 王顺昌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1期94-99,共6页
对国内外地应力测试与应用工作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了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地应力的矿场和岩心测试方法、地应力的计算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等。分析了水力压裂法、井壁崩落法、声发射法等地应力测试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及计... 对国内外地应力测试与应用工作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了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地应力的矿场和岩心测试方法、地应力的计算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等。分析了水力压裂法、井壁崩落法、声发射法等地应力测试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及计算方法,对目前应用的测试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结合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对油田开展地应力研究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地应力 测试 岩石力学 石油勘探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源距VSP资料在煤层气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严又生 许增魁 +3 位作者 宜明理 魏新 倪新辉 孙德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4-57,共4页
对于非零井源距VSP三分量数据 ,通过旋转和域变换进行波场分离、拾取初至旅行时反演地层层速度、利用基于Fermat原理的射线追踪算法进行深度域纵横波成像、综合利用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估算吸收系数等手段 ,在山西某井区非零井源... 对于非零井源距VSP三分量数据 ,通过旋转和域变换进行波场分离、拾取初至旅行时反演地层层速度、利用基于Fermat原理的射线追踪算法进行深度域纵横波成像、综合利用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估算吸收系数等手段 ,在山西某井区非零井源距VSP数据处理过程中对储层进行更深入和精细的研究和解释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勘探 非零井源距VSP 速度反演 深度偏移成像 吸收系数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阿拉善地区侏罗-白垩纪盆地的叠合演化 被引量:33
15
作者 李明杰 郑孟林 +1 位作者 曹春潮 张军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7,共4页
北山 阿拉善地区的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 ,划分为阿拉善沉积区和蒙古造山带沉积区。蒙古造山带内形成的侏罗纪盆地可划分为黑鹰山 -额济纳旗沉积带 ,公婆泉 -中口子 -苏红图 (尚丹 )沉积带。蒙古造山带内发育的侏罗纪盆地较阿... 北山 阿拉善地区的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 ,划分为阿拉善沉积区和蒙古造山带沉积区。蒙古造山带内形成的侏罗纪盆地可划分为黑鹰山 -额济纳旗沉积带 ,公婆泉 -中口子 -苏红图 (尚丹 )沉积带。蒙古造山带内发育的侏罗纪盆地较阿拉善地块内发育的盆地面积小 ,分布零星 ,后期改造强烈。早白垩世盆地受北东向构造控制 ,具有箕状或不对称断陷结构 ,为北东向展布的相互独立的断陷湖盆 ,也可分为阿拉善和蒙古造山带两大沉积区 ,在造山带内发育的盆地发育了一套优质烃源岩 ,而在阿拉善地块内发育的白垩纪盆地为一套杂色碎屑岩沉积 ,缺少烃源岩。白垩纪盆地与侏罗纪盆地为大角度叠合 ,存在交错叠合和披盖叠合两种型式 ,披盖叠合型式有利于早期盆地烃源岩的埋藏、成熟 ,是有利的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盆地 白垩纪盆地 叠合演化 北山-阿拉善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阿拉善地区白垩纪、侏罗纪盆地叠合特征 被引量:20
16
作者 郑孟林 李明杰 +1 位作者 曹春潮 张军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4-389,共6页
研究区发育侏罗纪盆地和白垩纪盆地,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断裂的控制,为东西向展布的断陷湖盆。白垩纪盆地受北东向断裂的控制,为北东向展布的断陷湖盆,经历早白垩世的伸展断陷及其以后的后期改造阶段。两大世代的盆地在空间上存在翘倾... 研究区发育侏罗纪盆地和白垩纪盆地,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断裂的控制,为东西向展布的断陷湖盆。白垩纪盆地受北东向断裂的控制,为北东向展布的断陷湖盆,经历早白垩世的伸展断陷及其以后的后期改造阶段。两大世代的盆地在空间上存在翘倾叠合、叠合保存、部分叠合改造等三种方式。盆地的叠合保存对侏罗系烃源岩的油气形成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盆地 白垩纪盆地 构造特征 盆地叠合 北山-阿拉善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北缘西段侏罗纪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29
17
作者 郑孟林 李明杰 +1 位作者 曹春潮 张军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15-318,323,共5页
柴达木北缘西段侏罗系的展布受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构造的控制,近东西向构造对侏罗系具有南北分带作用,北西向构造对侏罗系具有东西分块的作用,两组构造使得侏罗系存在多个厚度中心。早、中侏罗世,该区为伸展断陷盆地,沉积了重要的烃... 柴达木北缘西段侏罗系的展布受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构造的控制,近东西向构造对侏罗系具有南北分带作用,北西向构造对侏罗系具有东西分块的作用,两组构造使得侏罗系存在多个厚度中心。早、中侏罗世,该区为伸展断陷盆地,沉积了重要的烃源岩系;晚侏罗世—白垩纪为挤压盆地。从早侏罗世到白垩纪,盆地沉积具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迁移的特征。叠合其上的新生代盆地沉积对侏罗系具有重要的保存作用,促进了烃源岩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新生代的构造变形及其组合特征为该区油气成藏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演化 侏罗纪盆地 柴达木盆地 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塔里木盆地巴楚断隆的正反转构造 被引量:33
18
作者 谢晓安 胡素云 卢华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6,共6页
巴楚断隆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西段,经历了古生代拉张断陷、中、新生代挤压隆升的正反转构造演化历史。早古生代,巴楚地区位于克拉通内坳陷的南翼;晚古生代,西段为一NW向的低隆,东段仍是阿瓦提凹陷的一部分;中生代形成断隆雏形;新... 巴楚断隆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西段,经历了古生代拉张断陷、中、新生代挤压隆升的正反转构造演化历史。早古生代,巴楚地区位于克拉通内坳陷的南翼;晚古生代,西段为一NW向的低隆,东段仍是阿瓦提凹陷的一部分;中生代形成断隆雏形;新生代形成现今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前缘断块隆起,其主要构造反转期为第三纪。巴楚断隆的发育极大地受到南北两凹陷沉降的影响,其成因主要是由于板块碰撞和走滑断裂活动所形成的剪切挤压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断隆 正反转构造 剪切挤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大老爷府油田高台子低阻储层油水识别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侯俊胜 黄智辉 刘德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本文基于吉林大老爷府油田高台子低阻储层的特点和多参数测井信息以及其它勘探开发信息,应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低阻油水层的识别。提出了一套计算权系数和隶属度的实用方法,总结了油水层识别的基本步骤,并对与应用有关的几个... 本文基于吉林大老爷府油田高台子低阻储层的特点和多参数测井信息以及其它勘探开发信息,应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低阻油水层的识别。提出了一套计算权系数和隶属度的实用方法,总结了油水层识别的基本步骤,并对与应用有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对489口测井资料的处理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低阻储层 模糊识别 储集层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前震旦纪古裂谷及其含油气远景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宜昌 杨辉 +1 位作者 王小牧 郑彬卿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91-200,共10页
用开拓后的异常划分算子,根据实际资料从ΔT_A异常中分离出深部磁场,以裂谷地质观点指导进行定量计算、综合分析与研究,认为塔里木地区深部磁场是塔克拉玛干前震旦纪古裂谷的反映。该裂谷是古生代地台和部分中生代生油坳陷形成、... 用开拓后的异常划分算子,根据实际资料从ΔT_A异常中分离出深部磁场,以裂谷地质观点指导进行定量计算、综合分析与研究,认为塔里木地区深部磁场是塔克拉玛干前震旦纪古裂谷的反映。该裂谷是古生代地台和部分中生代生油坳陷形成、发育的基础,也是控制塔里木盆地构造发展的基础,这一古裂谷的发现为塔里木盆地寻找大油气田指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震旦纪 古裂谷 含油气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