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ZIF-67/PES吸附剂处理染料废水
1
作者 林江丽 阿合也力开·叶尔肯 苏珍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73-1384,共12页
通过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 dology,RSM)中Box-Behnken设计(BBD)考察吸附时间、pH值、NaCl浓度等关键因素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并通过方差分析(ANOVA)优化工艺参数,建立二次回归模型预测最佳吸附条件,优化ZIF-67/PES复合材... 通过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 dology,RSM)中Box-Behnken设计(BBD)考察吸附时间、pH值、NaCl浓度等关键因素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并通过方差分析(ANOVA)优化工艺参数,建立二次回归模型预测最佳吸附条件,优化ZIF-67/PES复合材料对三苯基甲烷染料(TPM)的吸附工艺,并验证方法可行性,以达到高效、经济且环保的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孔雀石绿(MG),吸附时间(A)、pH值(B)、NaCl浓度(C)三个因素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程度是A>B>C,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5.12 h、pH=7.19、NaCl浓度0.95 mol/L;对于品红酸(FA),三个因素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程度是A>C>B,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1.32 h、pH=7.16、NaCl浓度0.95 mol/L;对于结晶紫(CV),影响程度是B>A>C,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23.86 h、pH=11.18、NaCl浓度0.97 mol/L。在此条件下,验证ZIF-67/PES复合材料对MG、FA和CV的实际吸附容量与模型预测值相差分别为1.91%、1.34%、0.63%,均小于5%。这表明响应面优化其处理工艺是可行的,能为染料废水实际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ZIF-67/PES复合材料 三苯基甲烷染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体Co基催化剂对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毛波 谢永刚 +3 位作者 赵堃 张盼 何芳 陆江银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06,213,共7页
通过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出二维六方介孔SBA-15分子筛,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2.0%Co分别负载于SBA-15、SiO_(2)、Al_(2)O_(3)、SBA-15S(商业SBA-15)、ZSM-5、SAPO-34等6种载体上,用于丙烷脱氢制丙烯反应,考察其催化性能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 通过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出二维六方介孔SBA-15分子筛,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2.0%Co分别负载于SBA-15、SiO_(2)、Al_(2)O_(3)、SBA-15S(商业SBA-15)、ZSM-5、SAPO-34等6种载体上,用于丙烷脱氢制丙烯反应,考察其催化性能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Co/SBA-15表现出最佳的稳定性及催化性能,丙烷最高转化率可达到45.45%,丙烯选择性为87.25%,丙烯最高收率为39.66%。Co/SBA-15催化剂具有独特的织构性质,既保证了反应物的吸附与活化,又保证了孔道不被堵塞,有利于反应物在其表面进行较快的扩散,表现出最优异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基催化剂 低碳烯烃 丙烷脱氢 SBA-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式碳酸铜催化炔醛化反应活化过程研究
3
作者 王鹏飞 陈佳丽 +2 位作者 程延峰 姚文涛 杨桂花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9-1214,1221,共7页
探究了碱式碳酸铜活化时的工艺条件对乙炔亚铜的生成及炔醛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控反应体系pH值为6,活化温度75℃,甲醛质量浓度25%,催化剂含量6%,铜基催化剂活化时间为10 h时,在炔醛化反应中表现出最优异的催化活性,1,4-丁炔... 探究了碱式碳酸铜活化时的工艺条件对乙炔亚铜的生成及炔醛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控反应体系pH值为6,活化温度75℃,甲醛质量浓度25%,催化剂含量6%,铜基催化剂活化时间为10 h时,在炔醛化反应中表现出最优异的催化活性,1,4-丁炔二醇时空收率达到7.9 mmol/(g·h),催化剂中乙炔亚铜质量含量达到最高值24.6%。活化后的RK催化剂,经过10次(100 h)的炔醛化反应,依然保持非常好的炔醛化稳定性。对活化过程中的铜基催化剂经过XRD/SEM/Raman/XPS/TG-DTA表征分析,发现球状的碱式碳酸铜逐渐转化为片状乙炔亚铜,但也伴随有副产物聚炔出现。反应溶液中的Cu^(2+)或者催化剂中的金属Cu可能是引起聚炔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丁炔二醇 碱式碳酸铜 催化剂活化 乙炔亚铜 炔醛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铁盐改性雷尼镍催化1,4-丁烯二醇加氢研究
4
作者 张欢茜 何芳 +3 位作者 毛波 柳永鹏 张潇 陆江银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51,I0003,I0004,共11页
为了抑制在企业Reppe法生产1,4-丁二醇过程中生成副产物正丁醇,降低企业更换催化剂的成本,本研究通过浸渍法采用四种无机铁盐溶液FeSO_(4)·7H_(2)O、Fe(NO_(3))_(3)·9H_(2)O、FeCl_(2)·4H_(2)O、FeCl_(3)·6H_(2)O... 为了抑制在企业Reppe法生产1,4-丁二醇过程中生成副产物正丁醇,降低企业更换催化剂的成本,本研究通过浸渍法采用四种无机铁盐溶液FeSO_(4)·7H_(2)O、Fe(NO_(3))_(3)·9H_(2)O、FeCl_(2)·4H_(2)O、FeCl_(3)·6H_(2)O改性雷尼镍催化剂,取消煅烧及还原步骤.结合XRD、XPS、BET、SEM、ICP等表征手段分析催化剂物化性质.在130℃、5 MPa、800 r·min^(-1)、反应4 h条件下,以1,4-丁烯二醇加氢生成1,4-丁二醇为探针反应,结果表明Fe(NO_(3))_(3)·9H_(2)O改性效果最佳,1,4-丁烯二醇(BED)转化率提高至99.95%,副产物正丁醇质量含量从4.23%降至2.29%.以上研究成果为在Reppe法生产1,4-丁二醇的过程中降低副产物正丁醇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丁烯二醇加氢 雷尼镍 铁离子改性 正丁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四氢噻唑-2-硫酮-4-甲酸盐的手性离子液体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斌 罗海燕 +2 位作者 张永红 孙亚栋 刘晨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30-1534,共5页
在室温下将(R)-四氢噻唑-2-硫酮-4-甲酸与氢氧化N-烷基吡啶或氢氧化1,3-二烷基苯并咪唑反应,合成了6种新型手性离子液体;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红外光谱(IR)和电喷雾质谱(ESI-MS)表征;测定了其旋光度和p H值,并对其溶... 在室温下将(R)-四氢噻唑-2-硫酮-4-甲酸与氢氧化N-烷基吡啶或氢氧化1,3-二烷基苯并咪唑反应,合成了6种新型手性离子液体;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红外光谱(IR)和电喷雾质谱(ESI-MS)表征;测定了其旋光度和p H值,并对其溶解性、电导率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6种离子液体均为弱酸性,室温下可溶解于极性较强的有机溶剂;当其水溶液浓度为1×10-3mol/L时,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50和250℃有2个失重阶段,可能是阴、阳离子分别失重的过程,热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四氢噻唑-2-硫酮-4-甲酸 离子液体 溶解性 电导率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乙炔化反应铜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峰 杨林雪 +1 位作者 王吉德 杨桂花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25,共9页
1,4-丁二醇(BDO)因可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高分子聚合物原料和可降解塑料原料而备受关注。甲醛乙炔化反应由铜基催化剂催化进行,首先原位生成乙炔亚铜,然后与甲醛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1,4-丁炔二醇,1,4-丁炔二醇可被催化氢化还原为... 1,4-丁二醇(BDO)因可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高分子聚合物原料和可降解塑料原料而备受关注。甲醛乙炔化反应由铜基催化剂催化进行,首先原位生成乙炔亚铜,然后与甲醛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1,4-丁炔二醇,1,4-丁炔二醇可被催化氢化还原为BDO。铜基催化剂能够催化甲醛乙炔化反应合成1,4-丁炔二醇,且其结构影响该反应的活性与稳定性。综述了甲醛乙炔化反应铜基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结合甲醛乙炔化反应机理,重点探讨了铜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载体与助剂对催化剂结构和甲醛乙炔化性能的影响,发现中间体乙炔亚铜的高度分散及稳定存在是铜基催化剂具有较好活性和稳定性的关键,铜基催化剂所采用的制备方法和载体与助剂的种类决定了铜物种的分散性、价态变化及电子协同作用。结合绿色环保理念,合理设计铜基催化剂,并对甲醛乙炔化反应后催化剂进行活性恢复,将是未来铜基催化剂甲醛乙炔化合成1,4-丁炔二醇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乙炔化反应 1 4-丁二醇 1 4-丁炔二醇 铜基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疏水改性及其油水分离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琼元 马海瑞 +4 位作者 朱厚堃 李文丽 胡丹丹 陆江银 崔彦斌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以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和十二烷酸(LA)为改性剂,采用液相浸渍和热处理相结合方式对废旧活性炭进行疏水改性和再生。将硅氧烷和饱和脂肪酸中的非极性有机长碳链通过化学键接枝在活性炭表面以提高其疏水性能,并经热再生恢复活性炭被堵... 以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和十二烷酸(LA)为改性剂,采用液相浸渍和热处理相结合方式对废旧活性炭进行疏水改性和再生。将硅氧烷和饱和脂肪酸中的非极性有机长碳链通过化学键接枝在活性炭表面以提高其疏水性能,并经热再生恢复活性炭被堵塞的孔道。结果表明:再生疏水活性炭具有较高比表面积(834.75 m^(2)·g^(-1))、良好的疏水性能(水接触角为135°)和耐酸碱性能,活性炭改性后对水包油(甲苯)乳液的吸附分离效率由42.58%(未改性活性炭)提高至92.07%。再生疏水活性炭与尼龙有机滤膜组成的复合过滤膜对油(甲苯)包水乳液的纯化分离效率由51.76%(未改性活性炭)提高至91.44%,复合过滤膜经10次循环使用后分离效率仍高于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疏水改性 再生 比表面积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锌催化剂的制备及炔醛化反应合成1,4-丁炔二醇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林雪 杨桂花 +1 位作者 王吉德 李天翼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6-942,共7页
为探究铜锌催化剂结构对炔醛化反应合成1,4-丁炔二醇的影响,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一系列铜锌催化剂,考察铜锌催化剂的焙烧温度、铜锌物质的量比、制备过程中沉淀剂的滴加方式等对催化剂结构及其对炔醛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铜锌物质的... 为探究铜锌催化剂结构对炔醛化反应合成1,4-丁炔二醇的影响,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一系列铜锌催化剂,考察铜锌催化剂的焙烧温度、铜锌物质的量比、制备过程中沉淀剂的滴加方式等对催化剂结构及其对炔醛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铜锌物质的量比为2:1、采取沉淀剂正加方式、焙烧温度为450℃时制备的铜锌催化剂,体现最好的炔醛化反应活性。添加锌助剂后,铜锌催化剂中CuO颗粒尺寸减小、分散性增加,铜锌之间存在电子协同作用和氧空位是铜锌催化剂炔醛化活性与稳定性较高的主要原因。而铜化合物被过度还原为金属铜,影响催化剂活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醛化反应 铜锌催化剂 焙烧温度 氧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O_(3))_(2)(X=Zn,Cd,Hg)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新圆 江豹 +2 位作者 王云杰 赵璨 苏欣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93-1800,共8页
晶体材料的微观结构对于宏观性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探究材料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是合成新型材料研究的基础方向之一。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系统地对X(PO_(3))_(2)(X=Zn,Cd,Hg),这三例阳离子含d 10电子构型元素的... 晶体材料的微观结构对于宏观性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探究材料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是合成新型材料研究的基础方向之一。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系统地对X(PO_(3))_(2)(X=Zn,Cd,Hg),这三例阳离子含d 10电子构型元素的三元磷酸盐晶体的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Zn(PO_(3))_(2)、Cd(PO_(3))_(2)和Hg(PO_(3))_(2)三种材料的带隙宽度依次减小,分别为5.089、4.065和2.942 eV。通过分析禁带附近的能带轨道归属,可知X(PO_(3))_(2)的价带顶部由P原子、O原子以及阳离子的d轨道所占据,而导带底部则主要由P原子、O原子以及阳离子的s、p轨道所占据,此外P和相邻O原子的电荷密度分布图有明显重叠,证明P—O键具有较强的共价性。X(PO_(3))_(2)的静态介电常数分别为3.13、2.76、3.24。计算可知在1064 nm处Zn(PO_(3))_(2)的双折射率为0.032,Cd(PO_(3))_(2)的双折射率为0.025,Hg(PO_(3))_(2)的双折射率为0.024,且通过分别计算化合物以及阴离子基团的双折射大小,分析出材料的双折射是P—O基团和阳离子协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对材料进行布居分析,计算元素得失电子的情况,再次验证了P—O基团相对于Zn—O、Cd—O、Hg—O具有较强的共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晶体 第一性原理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