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石油工业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宏勋 谢芹 张安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94,共5页
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1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5%。进口依存度的提高将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这一影响往往通过一定的传导过程得以实现,而该传导过程的第一环节就是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石油工业企业... 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1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5%。进口依存度的提高将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这一影响往往通过一定的传导过程得以实现,而该传导过程的第一环节就是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石油工业企业的影响。为减少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石油工业企业的影响,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石油工业企业的发展,上游石油勘探开发企业应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下游炼化企业应该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油价波动 石油工业企业 国际化经营 影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钻机用万向联轴器转矩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裴峻峰 杨其俊 +2 位作者 齐明侠 杨恩峰 王继国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8-21,2,共4页
根据石油钻机的工作理论 ,对联接各种工作机的万向联轴器最大工作转矩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和确定 ;据此 ,对用于各种钻机不同场合的万向联轴器最大工作转矩做了定量计算。研究了轴间角和转速对万向联轴器转矩的影响 ,并对影响程度做了定... 根据石油钻机的工作理论 ,对联接各种工作机的万向联轴器最大工作转矩计算公式进行了分析和确定 ;据此 ,对用于各种钻机不同场合的万向联轴器最大工作转矩做了定量计算。研究了轴间角和转速对万向联轴器转矩的影响 ,并对影响程度做了定量分析。对石油钻机现用万向联轴器的许用转矩进行了全面校核 ,揭示了其蕴含的转矩安全系数。研究表明 ,国产石油钻机用万向联轴器给出的许用转矩具有较大安全系数 ,只要根据最大转矩值小于许用转矩值来选择相应型号的万向联轴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钻机 万向联轴器 转矩 安全系数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f 3D carbon-based thermally conductive networks 被引量:2
3
作者 JING Yuan LIU Han-qing +2 位作者 ZHOU Feng DAI Fang-na WU Zhong-shuai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4-871,共28页
The advent of the 5G era has stimula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 power electronics with dense integration.Three-dimensional(3D)thermally conductive networks,possessing high therm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a... The advent of the 5G era has stimula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 power electronics with dense integration.Three-dimensional(3D)thermally conductive networks,possessing high therm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and many different structures,are regarded as key material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electronic devices.We provide a critical overview of carbonbased 3D thermally conductive networks,emphasizing their preparation-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different scenarios.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microscopic principles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is provided,which is crucial for increasing it.This is followed by an in-depth accou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3D networks using different carbon materials,such as graphene,carbon foam,and carbon nanotubes.Techniques for the assembly of two-dimensional graphene into 3D network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rmal conductivity are emphasized.Finally,the existing challenges 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3D carbon-based thermally conductive network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material 3D network GRAPHENE Thermal conductivity Heat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rous silicon/carbon composites as anode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4
作者 TIAN Zhen-yu WANG Ya-fei +7 位作者 QIN Xin Shaislamov Ulugbek Hojamberdiev Mirabbos ZHENG Tong-hui DONG Shuo ZHANG Xing-hao KONG De-bin ZHI Lin-jie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2-1002,共11页
Silicon anodes are promising for use in lithium-ion batteries.However,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severely limited by their large volume expansion leading to irreversible material fracture and electrical disconnect... Silicon anodes are promising for use in lithium-ion batteries.However,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severely limited by their large volume expansion leading to irreversible material fracture and electrical disconnects.This study proposes a new top-down strategy for preparing microsize porous silicon and introduces polyacrylonitrile(PAN)for a nitrogen-doped carbon coating,which is designed to maintain the internal pore volume and lower the expansion of the anode during lithiation and delithiation.We then explore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PAN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the composite electrode.After treatment at 400℃,the PAN coating retains a high nitrogen content of 11.35 at%,confirming the presence of C—N and C—O bonds that improve the ionic-electronic transport properties.This treatment not only results in a more intact carbon layer structure,but also introduces carbon defects,and produces a material that has remarkable stable cycling even at high rates.When cycled at 4 A g^(-1),the anode had a specific capacity of 857.6 mAh g^(-1) even after 200 cycles,demonstrating great potential for high-capacity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silicon Lithium-ion batteries POLYACRYLONITRIL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potassium storage performance of carbon nanosheets derived from heavy oils
5
作者 ZHAO Qing-shan LIU Qin-lian +6 位作者 LI Yi-wen JI Tian YAO Yu-yue ZHAO Yi-kun DENG Wei HU Han WU Ming-bo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3-1014,共12页
As by-products of petroleum refining,heavy oil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carbon content,low cost and great variability,making them competitive precursors for the anodes of potassium ion batteries(PIBs).However,the ... As by-products of petroleum refining,heavy oil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carbon content,low cost and great variability,making them competitive precursors for the anodes of potassium ion batteries(PIBs).Howev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y oil composition and potassium storage performance remains unclear.Using heavy oils containing distinct chemical groups as the carbon source,namely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slurry(FCCS),petroleum asphalt(PA)and deoiled asphalt(DOA),three carbon nanosheets(CNS)were prepared through a molten salt method,and used as the anodes for PIBs.The composition of the heavy oil determines the lamellar thicknesses,sp^(3)-C/sp^(2)-C ratio and defect concentration,thereby affecting the potassium storage performance.The high content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moderate amount of heavy component moieties in FCCS produce carbon nanosheets(CNS-FCCS)that have a smaller layer thickness,larger interlayer spacing(0.372 nm),and increased number of folds than in CNS derived from the other three precursors.These features give it faster charge/ion transfer,more potassium storage sites and better reaction kinetics.CNS-FCCS has a remarkable K^(+)storage capacity(248.7 mAh g^(-1) after 100 cycles at 0.1 A g^(-1)),long cycle lifespan(190.8 mAh g^(-1) after 800 cycles at 1.0 A g^(-1))and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ranking it among the best materials for this application.This work sheds light on the influence of heavy oil composition on carbon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and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heavy oil-derived carbon electrodes for P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oils Carbon nanosheets Molten salt method Four-component composition Potassium-ion batte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view of hard carbon anodes for rechargeable sodium-ion batteries
6
作者 MU Bao-yi CHI Chun-lei +7 位作者 YANG Xin-hou HUANGFU Chao QI Bin WANG Guan-wen LI Zhi-yuan SONG Lei WEI Tong FAN Zhuang-jun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6-823,共28页
Hard carbons(HCs)are recognized as potential ano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SIBs)because of their low cost,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and the abundance of their precursors.The presence of graphitic domains,n... Hard carbons(HCs)are recognized as potential ano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SIBs)because of their low cost,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and the abundance of their precursors.The presence of graphitic domains,numerous pores,and disordered carbon layers in HC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ir sodium storage ability,but these structural features depend on the precursor used.The influence of functional groups,including heteroatoms and oxygen-containing groups,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precursor on the phys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HC produced are evaluated,and the effects of carbonization conditions(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heating rate and atmosphere)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ion battery Hard carbon PRECURSOR ANODE NAN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油管水力喷射压裂技术 被引量:78
7
作者 田守嶒 李根生 +2 位作者 黄中伟 牛继磊 夏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1-63,共3页
川渝地区多数油气藏纵向上存在多个产层,且部分产层跨距较大。为解决逐层压裂的技术难题,在研究连续油管水力喷射压裂技术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伯努利原理,连续多层段完成水力射孔和压裂,实现水力封隔无需机械封隔。设计研制了连续油... 川渝地区多数油气藏纵向上存在多个产层,且部分产层跨距较大。为解决逐层压裂的技术难题,在研究连续油管水力喷射压裂技术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伯努利原理,连续多层段完成水力射孔和压裂,实现水力封隔无需机械封隔。设计研制了连续油管水力喷射分层压裂井下工具,经射穿套管和喷嘴耐磨性室内实验证明,所研制的工具可以有效地射穿套管和岩石,喷嘴耐磨蚀和本体抗返溅能力强。连续油管水力喷射多层压裂工艺技术在四川试验成功,研制的工具能满足现场工艺要求,试验井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井 水力喷射 压裂 连续油管 井下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超声速旋流分离器中的超声速喷管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曹学文 陈丽 +1 位作者 林宗虎 杜永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2-114,共3页
超声速旋流分离器是一种免加热或免加注防冻剂的新型天然气脱水和重烃分离装置,喷管是其关键部件。针对超声速旋流分离器中拉伐尔喷管的特点,对3种不同的喷管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亚声速收缩段为维托辛思基曲线、喉部为一... 超声速旋流分离器是一种免加热或免加注防冻剂的新型天然气脱水和重烃分离装置,喷管是其关键部件。针对超声速旋流分离器中拉伐尔喷管的特点,对3种不同的喷管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亚声速收缩段为维托辛思基曲线、喉部为一段光滑圆弧、超声速扩张段按富尔士法设计的喷管出口气流均匀,达到设计的马赫数要求。数值模拟表明,天然气在喷管内绝热膨胀形成超声速气流,在喷管扩张段水和重烃组分凝析。喷管内极短的滞留时间不会形成水合物,亦不需添加防冻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超声速 旋流分离器 喷管 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旋流天然气分离器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曹学文 陈丽 +1 位作者 林宗虎 杜永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9-111,共3页
超声速旋流分离是天然气处理工艺技术的一大突破。超声速旋流分离器依靠喷管膨胀形成低温超声速流动,依靠超声速翼形成旋流实现水及重烃分离。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研究了超声速旋流分离器内的流体物性及流场特性,分析了超声速旋... 超声速旋流分离是天然气处理工艺技术的一大突破。超声速旋流分离器依靠喷管膨胀形成低温超声速流动,依靠超声速翼形成旋流实现水及重烃分离。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研究了超声速旋流分离器内的流体物性及流场特性,分析了超声速旋流分离器内温度、压力、速度等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凝析液滴在超声速旋流分离器内的运动轨迹及不同粒径尺寸的液滴在分离器内的停留时间。研究表明,超声速旋流分离器水分及重烃分离效率高,能够替代传统的低温分离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超声速 旋流分离器 凝析 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降解气的形成条件及其特征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政军 朱光有 +3 位作者 王政国 金强 张水昌 李良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9-33,共5页
原油降解气是指原油在厌氧微生物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次生型生物气。作为非常规气藏之一,原油降解气近年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而相关研究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因此,研究其生气机制及其地化特征,建立原油降解气的地球化学判识指标,并指出... 原油降解气是指原油在厌氧微生物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次生型生物气。作为非常规气藏之一,原油降解气近年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而相关研究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因此,研究其生气机制及其地化特征,建立原油降解气的地球化学判识指标,并指出勘探前景,对缓解当前能源危机和原油降解气的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发现:原油降解气主要通过二氧化碳还原生成甲烷;中—低矿化度的NaHCO3型或CaCl2型地层水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及其对原油的降解进而生成甲烷。原油降解气形成的油层温度低于80℃,埋深一般小于2500m;对应原油的成熟度为低—中等成熟。原油降解气具有碳同位素轻、天然气组分干、氮气含量较高,同时含少量二氧化碳和氢气,并具有储层时代新、能大规模聚集成藏的特点。结论认为,我国具有较大的原油降解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厌氧降解 气藏形成 机理 生物气 勘探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利津—民丰地区中深层裂解气成藏史 被引量:14
11
作者 宋国奇 蒋有录 +1 位作者 刘华 蔡东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17,38,共5页
东营凹陷已发现的中深层裂解气主要分布在利津—民丰地区的古近系沙河街组第四段储层中,其来源为洼陷区沙四下亚段烃源岩。以沙四下亚段烃源岩的生烃史恢复为基础,结合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和天然气成藏地质背景,对该区中深层裂解气藏的... 东营凹陷已发现的中深层裂解气主要分布在利津—民丰地区的古近系沙河街组第四段储层中,其来源为洼陷区沙四下亚段烃源岩。以沙四下亚段烃源岩的生烃史恢复为基础,结合成岩矿物流体包裹体和天然气成藏地质背景,对该区中深层裂解气藏的形成时间和充注期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津—民丰地区沙四下亚段烃源岩具有两期生烃过程,第一期以生油为主,第二期生成大量油气;沙四下亚段自下而上3套烃源岩达到生成裂解气的时期分别为东营组沉积初期、东营组沉积末期和馆陶组沉积末期;沙四下亚段储层具有两期油气充注过程:第一期为沙二段—东营组沉积末期,以充注原油为主;第二期从馆陶组沉积末期开始,一直持续至今,该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馆陶—明化镇组沉积初期以充注原油为主,明化镇组沉积中期至今以充注裂解气为主;构造高部位地区仅存在第二期原油的充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利津-民丰地区 裂解气 成藏期 生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中红 查明 +1 位作者 张善文 宋国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12,16,共5页
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裂解气勘探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目前对其成藏条件及其主控因素认识不清,因而制约了该区深层天然气的进一步勘探。对研究区大量的地球化学生烃指标、天然气组成指标及地层压力指标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认为东营... 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裂解气勘探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目前对其成藏条件及其主控因素认识不清,因而制约了该区深层天然气的进一步勘探。对研究区大量的地球化学生烃指标、天然气组成指标及地层压力指标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认为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拥有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沙四段以及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孔店组二段共计3套烃源岩层系,形成复合天然气生烃系统,深层裂解气形成于新近系上新统明化镇组中晚期,属于晚期成藏。由于沙四段中部大套膏盐岩的分割,古近系深层超压体系具有盐上、盐下两个次一级超压"封存箱"系统,相应形成盐上、盐下两套天然气成藏系统。各类扇体及次生孔隙是该区深层气主要的储集体及储集空间。该区沙三段中、下部沉积的深湖相灰色泥岩、油页岩,沙三段中上部的中厚层暗色泥岩夹钙质泥岩,以及沙四段中部的大套膏盐层构成了多套优质区域盖层,与弱的后期构造运动相互配置,形成良好的裂解气保存条件。古近系深层发育断层气藏、构造—岩性气藏、各类沉积扇体形成的岩性气藏,其中后者应为该区近期深层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古近纪 深层 气藏形成 分类 生储盖组合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低渗致密气藏水平井开发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26
13
作者 任山 杨永华 +2 位作者 刘林 林立世 薛丽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52,127,共3页
川西坳陷属典型的低渗致密气藏,为探索水平井的适应性,开展了4口水平井先导试验,试验探索了不同钻井方式、不同完井方式、不同增产方式在不同区块对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水平渗透率比垂向渗透率高2-3个数量级,导致了水平井自... 川西坳陷属典型的低渗致密气藏,为探索水平井的适应性,开展了4口水平井先导试验,试验探索了不同钻井方式、不同完井方式、不同增产方式在不同区块对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水平渗透率比垂向渗透率高2-3个数量级,导致了水平井自然产能与直井差异不大,均达不到工业产能。也正因为这一内在因素,导致了不同钻井方式、不同完井方式对致密储层水平井自然产能影响不大。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探索了酸压与加砂压裂改造先导性试验,酸压改造增产幅度不大,而加砂压裂效果却异常显著,增产倍比14倍以上。结合水平井加砂压裂现场实践,对于低渗致密气藏水平井,靠长的水平井段代替垂直井加砂压裂人工裂缝是不太现实的,即仍然需要加砂压裂才能获得理想效果,为类似致密储层水平井开发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压裂 致密气藏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液采气技术在白庙气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连习 王伯洪 +4 位作者 耿波 王朝旭 张艳萍 刘建立 贾宗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4-85,共2页
白庙气藏属于低渗、致密、深层凝析气藏。由于气藏断块小,单井可控制储量少,气井产量低,靠自身能量很难将井筒积液携带出来,必须采取适合的排液采气技术排出井筒积液,以提高气井天然气产量,延长自喷稳产期。文章重点介绍了应用于白庙气... 白庙气藏属于低渗、致密、深层凝析气藏。由于气藏断块小,单井可控制储量少,气井产量低,靠自身能量很难将井筒积液携带出来,必须采取适合的排液采气技术排出井筒积液,以提高气井天然气产量,延长自喷稳产期。文章重点介绍了应用于白庙气藏的主要排液采气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小油管排液采气技术主要应用于产气量较低气井的排液;柱塞气举排液采气技术、橇装气举排液采气技术都是间歇气举排液采气技术,前者主要应用于具有一定能量、产气量较低、靠自身能量排液效率较低的气井,后者主要应用于能量、产气量都比较低的气井。最后对排液采气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气技术 气举排液 井筒积液 天然气产量 产气量 凝析气藏 控制储量 应用情况 气井 能量 产量低 稳产期 低渗 单井 油管 柱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盘江盆地秧1井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钜源 朱日房 +1 位作者 陶军明 廖永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0,共3页
在南盘江盆地秧坝凹陷秧1井二叠系茅口组-栖霞组2573~2594 m发现了低产二氧化碳气藏.该井是南盘江盆地第一口区域探井,查明该气藏的成因对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分析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秧1井岩心和周边露... 在南盘江盆地秧坝凹陷秧1井二叠系茅口组-栖霞组2573~2594 m发现了低产二氧化碳气藏.该井是南盘江盆地第一口区域探井,查明该气藏的成因对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分析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秧1井岩心和周边露头样品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分析以及二氧化碳气源岩热模拟试验,研究了该气藏天然气的成因和来源.综合分析认为,秧1井天然气中烃类组分是过成熟煤型裂解气,来源于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天然气稀有气体He、Ar同位素特征指示了天然气主要为壳源;而二氧化碳主要为岩石化学成因,形成于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的低温(300 ℃以下)水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南盘江盆地 二氧化碳气藏 有机地球化学 天然气勘探 热模拟试验 煤系烃源岩 同位素特征 石炭二叠系 有机岩石 综合分析 烃类组分 稀有气体 化学成因 水解作用 碳酸盐岩 栖霞组 茅口组 气源岩 裂解气 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井场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戴永寿 张欣欣 +1 位作者 于云华 李立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69,共3页
目前钻井井场数据来源离散杂乱且数据格式不统一,严重影响了钻井信息的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为解决以上难题,以钻井作业中常用的几种综合录井仪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数据输出形式和存储格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阐述了数据迁移与转换的... 目前钻井井场数据来源离散杂乱且数据格式不统一,严重影响了钻井信息的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为解决以上难题,以钻井作业中常用的几种综合录井仪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数据输出形式和存储格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阐述了数据迁移与转换的主要实现方法,提出了钻井井场信息共享系统的基本设计思路。首先运用XML技术,以WITSML标准作为通用数据格式来实现井场信息的标准化处理,完成数据转换过程,然后采用OD-BC接口在PB环境下实现数据迁移,将处理过的数据按照标准格式保存到井场数据库中,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场信息 数据处理 综合录井仪 现场数据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水泥浆防窜性能实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步玉环 王瑞和 +1 位作者 穆海朋 程荣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66,共3页
针对固井过程中的气窜及开发过程中"二次窜流"等问题,在碳纤维水泥浆体系防窜性能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纤维水泥浆的析水率(自由水量)、水泥石胶结强度及渗透率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可以有效地增强水泥石的胶结强度、降... 针对固井过程中的气窜及开发过程中"二次窜流"等问题,在碳纤维水泥浆体系防窜性能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纤维水泥浆的析水率(自由水量)、水泥石胶结强度及渗透率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可以有效地增强水泥石的胶结强度、降低水泥石的渗透率、增加水泥的致密性,在合理长度和掺量条件下可以形成零析水率的纤维水泥浆体系;膨胀剂在固井工程中虽然可以满足特定情况下的施工要求,但是它会使水泥石的渗透率增加即密封性变差。综合分析结果认为,适当长度和掺量的纤维水泥浆体系既可以提高水泥石的抗压强度、改善水泥石的韧性,又可以有效地提高水泥浆的防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注水泥 纤维水泥 胶结强度 渗透率 防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粉切割技术在电泵管柱解卡作业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钧 陈竹 +2 位作者 罗海全 汪德刚 王朝顺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6期62-63,共2页
介绍了径向切割头(RCT)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泵管柱解卡打捞作业中的应用。经使用证明,径向切割头(RCT)在电泵管柱解卡打捞作业中具有安全、方便、高效的优点。
关键词 径向切割头 原理 电泵管柱 解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温带缓凝剂的合成与室内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真祥 刘伟 +1 位作者 步玉环 刘洪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76,128,共4页
随着川东北地区勘探进程的发展,为了满足特殊井身结构和预留复杂情况处理的要求,长封段固井的井次越来越多。在长封固段固井过程中的水泥浆柱顶底温差大,容易造成顶部水泥浆候凝时间过长的问题。为此,研制了一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对温度... 随着川东北地区勘探进程的发展,为了满足特殊井身结构和预留复杂情况处理的要求,长封段固井的井次越来越多。在长封固段固井过程中的水泥浆柱顶底温差大,容易造成顶部水泥浆候凝时间过长的问题。为此,研制了一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对温度不太敏感的宽温带缓凝剂AS。该宽温带缓凝剂是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主原料、与有机酸SDES在引发剂作用下进行共聚反应而得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AS的缓凝效果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单体浓度大于引发剂浓度。其最佳合成条件确定为:单体配比(AMPS:SDES)为3:1,引发剂浓度为0.5%,反应温度为45℃,pH值为6。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AS属于AMPS和SDES的二元共聚物。室内对宽温带缓凝剂AS的缓凝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缓凝剂分别在中温和高温条件下有优良的缓凝性能,并且该缓凝剂具有良好的温度不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温带缓凝剂 缓凝 固井 温度不敏感性 试验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昶生 王言枭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93,共4页
近年来,经济危机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风险。本文以此为背景,对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的历史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总结了现阶段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 近年来,经济危机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风险。本文以此为背景,对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的历史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总结了现阶段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过程中面临的管理、财务以及并购后的各种经营与整合等方面的一系列风险进行了重点分析,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企业 海外并购 风险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