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1
作者 廖启玲 史权 杨九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1999年第6期96-98,共3页
以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分析室为实例,探讨了影响仪器使用率的几个关键因素。实践表明,在运行机制上,应重视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的方针;在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面,应重视仪器分析人员的聘任和培养;在经费保障上,建立分析... 以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分析室为实例,探讨了影响仪器使用率的几个关键因素。实践表明,在运行机制上,应重视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的方针;在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面,应重视仪器分析人员的聘任和培养;在经费保障上,建立分析测试开放基金,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利用率 重质油 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用于催化裂化汽油烷基化脱硫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刘植昌 胡建茹 高金森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2-26,共5页
将离子液体用于催化裂化汽油烷基化脱硫实验,考察了不同阳离子、阴离子、阴阳离子比例对催化裂化汽油脱硫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离子液体作用下,FCC汽油中噻吩类硫化物与烯烃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了沸点更高的烷基化产物。由于叔胺... 将离子液体用于催化裂化汽油烷基化脱硫实验,考察了不同阳离子、阴离子、阴阳离子比例对催化裂化汽油脱硫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离子液体作用下,FCC汽油中噻吩类硫化物与烯烃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了沸点更高的烷基化产物。由于叔胺盐阳离子在具有Lewis酸性的同时还有Br(?)nsted酸性,由它形成的离子液体酸性较强。与CuCl、SnCl_2相比,由AlCl_3提供阴离子合成的离子液体的酸性最强,更适合做烷基化催化剂。由AlCl_3与Et_3NHCl按摩尔比为2:1合成的离子液体作用于FCC汽油,脱硫率在70%以上,汽油收率在95%以上,辛烷值基本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 离子液体 辛烷值 烷基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钌离子催化氧化研究石油沥青质芳香环系结构特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朱军 郭绍辉 李术元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3-437,共5页
对四种石油沥青质钌离子催化氧化 (RICO)的研究表明 ,芳羧酸产物中三元以上的芳羧酸主要分布在水相中 ,二元芳羧酸在水相和有机相中均有分布 ,而一元芳羧酸完全分布在有机相中。产物甲酯化后利用色谱 质谱检测到苯甲酸甲酯和对苯二甲... 对四种石油沥青质钌离子催化氧化 (RICO)的研究表明 ,芳羧酸产物中三元以上的芳羧酸主要分布在水相中 ,二元芳羧酸在水相和有机相中均有分布 ,而一元芳羧酸完全分布在有机相中。产物甲酯化后利用色谱 质谱检测到苯甲酸甲酯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表明沥青质中存在被忽略的联苯型 (包括三联苯型 )芳香环系的结构 ,现有沥青质结构模型可能高估了芳香环系的缩合程度。根据RICO氧化分析结果本文计算了沥青质的芳香环系结构特征参数 ,发现该参数能较好地反映沥青质芳环结构特征 ,而且与原油成熟度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沥青 芳香环 结构特征 钌离子 催化氧化 芳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油宏观尺寸表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朝合 徐春明 +1 位作者 杜峰 林世雄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9,共4页
列举了几种表征重质油宏观尺寸的方法,阐述了特性粘度法确定重质油宏观尺寸的基本原理。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精密分馏技术(SCFE)从沙特轻质原油的减渣中切取了14个窄馏分,实验测定了编号为双数的SCFE窄馏分的平均相对分子... 列举了几种表征重质油宏观尺寸的方法,阐述了特性粘度法确定重质油宏观尺寸的基本原理。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精密分馏技术(SCFE)从沙特轻质原油的减渣中切取了14个窄馏分,实验测定了编号为双数的SCFE窄馏分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VPO法)和特性粘度,得到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59~863的七个窄馏分的平均等效球体,分子直径为1.3~1.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油 特性粘度 分子尺寸 超临界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油窄馏分的HDS和HDN反应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朝合 杜峰 +1 位作者 韩忠祥 徐春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25,共9页
用破碎的工业加氢裂化催化剂 Ni-Mo/Al2 O3 ,在 1 0 0 ml的高压反应釜内 ,对 3种不同渣油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的窄馏分进行加氢处理 ,建立了釜式反应器内渣油催化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反应的扩散 -反应动力学模型 。
关键词 重质油 加氢脱硫 加氢脱氮 动力学 HDS HD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减压渣油馏分的油-水界面性质I.伊朗重质减渣馏分的油-水界面张力 被引量:5
6
作者 彭勃 李明远 +2 位作者 赵锁奇 吴肇亮 Harald Hoiland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4-69,共6页
采用超临界萃取分离技术对伊朗重质减压渣油按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分割。所得伊朗重质减渣馏分按馏分的先后 ,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 ,H/C原子比逐渐下降 ,芳香共轭成分含量逐渐升高。对各减渣馏分的油 水界面张力研究表明 ,伊朗... 采用超临界萃取分离技术对伊朗重质减压渣油按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分割。所得伊朗重质减渣馏分按馏分的先后 ,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 ,H/C原子比逐渐下降 ,芳香共轭成分含量逐渐升高。对各减渣馏分的油 水界面张力研究表明 ,伊朗重质减渣馏分具有高的界面活性 ,随着减渣馏分在油相中质量分数的增大 ,油 水界面张力显著下降。通过改变减渣馏分的界面吸附状态和吸附量 ,油相组成、水相中盐的含量及 pH值的变化会影响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减压渣油 馏分 油-水界面 性质 界面张力 超临界萃取分离 油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焦预氧化对超级活性炭孔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3
7
作者 邢伟 阎子峰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30,共6页
以石油焦为原料 ,KOH为活化剂合成了高比表面积超级活性炭。采用扫描电镜 (SEM )和氮气低温静态吸附技术对超级活性炭样品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 ,通过反应快速终止技术和原位TG DTA实验侧重考察了石油焦预氧化对超级活性炭孔结... 以石油焦为原料 ,KOH为活化剂合成了高比表面积超级活性炭。采用扫描电镜 (SEM )和氮气低温静态吸附技术对超级活性炭样品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 ,通过反应快速终止技术和原位TG DTA实验侧重考察了石油焦预氧化对超级活性炭孔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影响。实验表明 :石油焦预氧化能够显著改变活化反应的进程和抑制高温恒温段中大孔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预氧化 超级活性炭 孔结构 表面性质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窄馏分的分子模型 被引量:6
8
作者 郑柯文 高金森 徐春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9-133,共5页
根据大庆减压渣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窄馏分的分子结构参数,在保证侧链数和平均侧链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分别构建了一系列具有相同侧链长度但侧链分布不同的分子和具有相同侧链分布但侧链长度各异的分子。利用分子力学法和分子动力学法对... 根据大庆减压渣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窄馏分的分子结构参数,在保证侧链数和平均侧链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分别构建了一系列具有相同侧链长度但侧链分布不同的分子和具有相同侧链分布但侧链长度各异的分子。利用分子力学法和分子动力学法对这些可能的分子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全局能量最低的分子结构三维构象。对这些三维分子结构及其与全局最低能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别提出了定量描述不同侧链分布结构和不同侧链长度结构与分子能量关系的侧链分布因数和侧链长度因数。这两个因数与相应的分子最低总能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分子能量越低结构越稳定及分子结构存在的可能性越大的原理,确定了存在的可能性最大的重质油平均分子侧链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长 分子能量 分子结构 侧链 总能量 因数 链结构 同侧 三维构象 超临界流体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根质谱直接进样分析重质油芳烃馏分烃类组成 被引量:8
9
作者 史权 梁泳梅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61-64,共4页
本文介绍了用四极质谱直接进样测定重质馏份油芳烃烃类组成的方法,分析了仪器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操作简便,数据重复性好,通过与石科院分析结果的比较及掺对实验说明该方法比较准确可靠。
关键词 烃类组成 重油 芳烃 四极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计算石油馏分相对分子质量的新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昱东 杨朝合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3期5-7,共3页
推荐了一种预测石油馏分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是在对 31种纯化合物和国内外 79种石油馏分进行回归的基础上而得到的 ,应用范围广 ,精确度高 ,计算参数容易确定。只须知道石油馏分的密度和由模拟蒸馏得到的实沸点 5 0 %点馏出... 推荐了一种预测石油馏分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是在对 31种纯化合物和国内外 79种石油馏分进行回归的基础上而得到的 ,应用范围广 ,精确度高 ,计算参数容易确定。只须知道石油馏分的密度和由模拟蒸馏得到的实沸点 5 0 %点馏出温度 ,即可利用本方法预测石油馏分的相对分子质量 ,预测误差大部分在 - 2 %~2 % ,相对标准偏差为 2 .95 %。与其他常用方法相比 ,本方法可以用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 (<170 0 )石油馏分的计算 ,与现行工业标准方法API 87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馏分 相对分子质量 计算 蒸馏温度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内反应历程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钮根林 杨朝合 +2 位作者 徐春明 山红红 张建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9-253,共5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工业提升管在线取样系统对胜利石油化工总厂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中下部进行在线取样 ,将取得的液体和催化剂样品进行处理分析 ,从而得到了重油催化装置提升管反应器中下部液体产品分布、催化剂活性、碳含量和焦炭H C... 利用自行研制的工业提升管在线取样系统对胜利石油化工总厂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中下部进行在线取样 ,将取得的液体和催化剂样品进行处理分析 ,从而得到了重油催化装置提升管反应器中下部液体产品分布、催化剂活性、碳含量和焦炭H C的变化规律。认为重油催化裂化的主要反应发生在提升管的中下部区域 ,并对提升管油剂混合处的渣油雾化、汽化和油剂接触状况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装置 反应历程 重油 催化裂化 提升管 产品分布 碳含量 催化剂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油催化裂化汽油组成对诱导期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刘文惠 梁咏梅 +1 位作者 刘耀芳 杨九金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3,共8页
采用化学处理、添加模型化合物等方法 ,分别研究了重油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氮、氧化合物及烯烃、二烯烃对诱导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汽油中共轭二烯烃的含量虽少 ,却是影响诱导期的最重要组分 ,将其脱除后诱导期将大幅度增长 ;单烯烃对... 采用化学处理、添加模型化合物等方法 ,分别研究了重油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氮、氧化合物及烯烃、二烯烃对诱导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汽油中共轭二烯烃的含量虽少 ,却是影响诱导期的最重要组分 ,将其脱除后诱导期将大幅度增长 ;单烯烃对诱导期的影响远小于共轭二烯烃 ,但由于其含量较多 ,因此也是影响诱导期的重要组分。汽油中存在显著量的苯酚及其衍生物 ,对延长诱导期有利 ,在精制过程中应予保留。汽油中的氮化物和硫化物对诱导期虽有不利影响 ,但由于其含量不多 ,因此影响也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催化裂化 汽油 诱导期 杂原子化合物 烯烃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油催化裂化汽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梁咏梅 刘文惠 +1 位作者 史权 刘耀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86,共3页
利用酸萃取技术浓缩分离重油催化裂化 (RFCC)汽油中的氮化物 ,比较了两种萃取剂和两种油剂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结果发现选用10 % (体积分数 )HCl作萃取剂 ,油剂比为10∶1(体积比 )时 ,碱性氮化物的提取率较高 ;浓缩分离出的氮化物用色... 利用酸萃取技术浓缩分离重油催化裂化 (RFCC)汽油中的氮化物 ,比较了两种萃取剂和两种油剂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结果发现选用10 % (体积分数 )HCl作萃取剂 ,油剂比为10∶1(体积比 )时 ,碱性氮化物的提取率较高 ;浓缩分离出的氮化物用色谱 -质谱联用方法对其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RFCC汽油中的氮化物主要是C0~C2 苯胺及少量吡啶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催化裂化汽油 氮化物 萃取 色谱-质谱法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油催化裂化沉降器结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高岱巍 高金森 +1 位作者 徐春明 王荷蕾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3-26,29,共5页
分析了重油催化裂化 (RFCC)沉降器结焦的影响因素和机理。反应油气中含有催化剂颗粒以及油气中重组分的冷凝是沉降器结焦的物理因素 ,而重芳烃、胶质、沥青质的高温缩合和油气中烯烃和二烯烃的环化聚合反应则是沉降器结焦的化学因素。... 分析了重油催化裂化 (RFCC)沉降器结焦的影响因素和机理。反应油气中含有催化剂颗粒以及油气中重组分的冷凝是沉降器结焦的物理因素 ,而重芳烃、胶质、沥青质的高温缩合和油气中烯烃和二烯烃的环化聚合反应则是沉降器结焦的化学因素。通过对液相重组分高温缩合机理、相分离生焦机理和自由基反应机理等沉降器结焦机理的分析 ,认为沉降器中油气的气、液相分别遵循不同的结焦历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催化裂化 沉降器 结焦机理 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减压渣油馏分的油-水界面性质——Ⅱ.大庆减渣馏分与伊朗轻质减渣馏分油-水界面张力的比较 被引量:12
15
作者 彭勃 李明远 +2 位作者 赵锁奇 吴肇亮 Harald Hoiland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2-97,共6页
采用超临界萃取分离方法,将大庆减压渣油及伊朗轻质减压渣油按相对分子质量分割为两个系列共33个馏分,考察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和界面张力,比较了两个系列减渣馏分在不同条件下油-水界面张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庆减渣馏分较伊朗轻质... 采用超临界萃取分离方法,将大庆减压渣油及伊朗轻质减压渣油按相对分子质量分割为两个系列共33个馏分,考察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和界面张力,比较了两个系列减渣馏分在不同条件下油-水界面张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庆减渣馏分较伊朗轻质减渣馏分的芳香共轭结构和极性基团含量少,界面活性低。油相芳烃含量对两个系列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同,对大庆中间馏分的油-水界面张力影响大,而对伊朗轻质减渣中间馏分的影响小。水相因素对两个系列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相似,水相中可溶性盐对油-水界面张力影响小,沉淀性盐对油-水界面张力影响大,对伊朗轻质减渣馏分的影响更明显。pH值对中间馏分油-水界面张力影响大,而对轻、重馏分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减压渣油馏分 油-水界面性质 界面张力 乳状液 化学组成 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油中沥青质的缔合状况与热生焦趋势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宗贤 张宏玉 +1 位作者 郭爱军 阙国和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0-64,共5页
分别以苯、氯代苯和硝基苯为溶剂用 VPO法研究了辽河、孤岛、胜利和大庆减压渣油中沥青质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温度下的分子缔合状况及渣油热转化过程中沥青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缔合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焦行为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 ,在苯... 分别以苯、氯代苯和硝基苯为溶剂用 VPO法研究了辽河、孤岛、胜利和大庆减压渣油中沥青质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温度下的分子缔合状况及渣油热转化过程中沥青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缔合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焦行为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 ,在苯溶液中原生沥青质以 2~ 3个分子缔合 ,渣油热处理后的残渣油中的沥青质以3~ 6个分子缔合 ;沥青质缔合指数与渣油的热生焦趋势有一定的相关性 ;以硝基苯为溶剂所测得的沥青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更能反映沥青质化学结构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缔合度 生焦趋势 渣油 热生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油催化裂化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梁咏梅 刘文惠 刘耀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3-285,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 ,分别利用火焰光度检测器 (FPD)和原子发射检测器 (AED)对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 (简称燕化 )炼油厂和石家庄炼油厂生产的重油催化裂化 (RFCC)汽油中的硫化物进行了分析。燕化炼油厂RFCC汽油中总硫只有 2 9 5mg/... 采用气相色谱法 ,分别利用火焰光度检测器 (FPD)和原子发射检测器 (AED)对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 (简称燕化 )炼油厂和石家庄炼油厂生产的重油催化裂化 (RFCC)汽油中的硫化物进行了分析。燕化炼油厂RFCC汽油中总硫只有 2 9 5mg/L ,采用FPD无法检测 ;石家庄炼油厂的RFCC汽油中总硫为 72 0 1mg/L。用标样和气相色谱 质谱法 (GC MS)定性 ,FPD分离检测出 19种硫化物 ,主要是硫醇、噻吩类硫化物 ,硫醚类硫化物和二硫化物均未检出。用AED鉴定出燕化炼油厂RFCC汽油中的硫化物 12种 ,主要是噻吩和四氢噻吩类、低碳硫醇和二硫化物 ;石家庄炼油厂的RFCC汽油中的硫化物 2 6种 ,也主要以噻吩类为主 ,另有少量的低碳硫醇、硫醚和二硫化物。结果表明 ,用AED检测RFCC汽油中的硫化物 ,其灵敏度和选择性都高于目前使用最普遍的F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催化裂化汽油 含硫化合物 分析 火焰光度检测 原子发射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油催化裂化汽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梁咏梅 刘文惠 +1 位作者 史权 刘耀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5-77,共3页
利用100g/LNaOH作萃取剂 ,二氯甲烷为反萃取剂 ,油剂比为5∶1(体积比 )时浓缩分离石家庄炼油厂和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的重油催化裂化 (RFCC)稳定汽油和预碱洗后汽油中的酚类化合物 ;然后利用色谱 -质谱联用法对浓缩分离出的酚类化合物进行... 利用100g/LNaOH作萃取剂 ,二氯甲烷为反萃取剂 ,油剂比为5∶1(体积比 )时浓缩分离石家庄炼油厂和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的重油催化裂化 (RFCC)稳定汽油和预碱洗后汽油中的酚类化合物 ;然后利用色谱 -质谱联用法对浓缩分离出的酚类化合物进行了检测 ,结果发现RFCC汽油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是C0~C3 苯酚 ,还有少量C4 苯酚 ;所用稳定汽油和预碱洗后汽油的酚类组成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分析 重油 催化裂化 汽油 酚类化合物 碱萃取 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油催化裂化反应工艺技术创新 被引量:10
19
作者 高金森 王刚 +1 位作者 卢春喜 徐春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1-185,共5页
重油催化裂化(FCC)工艺中,反应器内多相流动规律和精细数学描述是关键。基于湍流气固两相流理论和裂化反应集总动力学基础研究,详细描述和刻画FCC提升管反应器内流动传热过程及裂化反应历程,并创新性地提出以最大限度提高轻质油收率和... 重油催化裂化(FCC)工艺中,反应器内多相流动规律和精细数学描述是关键。基于湍流气固两相流理论和裂化反应集总动力学基础研究,详细描述和刻画FCC提升管反应器内流动传热过程及裂化反应历程,并创新性地提出以最大限度提高轻质油收率和生产清洁汽油为目标的催化裂化工艺的发展方向,应按照平行—顺序反应历程要求实现反应和转化过程的'分区调控',并根据烃分子'竞争吸附'和反应特性的差异匹配催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催化裂化 提升管反应器 集成创新 多区协控 分区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段提升管重油催化裂化(Ⅰ型)新工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威 山红红 +3 位作者 张建芳 杜峰 何长征 张锁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19-923,共5页
针对目前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后半段催化剂性能严重下降以及产品分布不太合理的状况 ,提出了采用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技术取代常规的单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技术 该工艺的突出特征是催化剂接力、分段反应、大剂油比和短反应时间 ... 针对目前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后半段催化剂性能严重下降以及产品分布不太合理的状况 ,提出了采用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艺技术取代常规的单段提升管催化裂化工艺技术 该工艺的突出特征是催化剂接力、分段反应、大剂油比和短反应时间 在对新工艺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以大庆蜡油掺兑 6 5 %渣油为原料 ,采用ZC 730 0催化剂 ,在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装置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考察两段提升管催化裂化 (Ⅰ型 )新工艺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实验结果表明 :与常规单段工艺相比 ,在相近转化率下 ,两段柴油产率提高 6~ 8个百分点 ,轻油产率提高 1~ 2个百分点 ;汽油烯烃含量减少 ,辛烷值提高 ,产品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催化裂化 反应器 两段提升管 柴油收率 产品分布 产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