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形方法在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石油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宋宁 王铁冠 +1 位作者 刘东鹰 高德群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8-585,共8页
成熟勘探区剩余资源量的多少倍受关注。根据金湖凹陷的油藏规模分布特征,应用分形方法估计该区的石油地质资源。石油地质资源总量为12284×104t,分布在507个油藏中;其中未发现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2740×104t,分布... 成熟勘探区剩余资源量的多少倍受关注。根据金湖凹陷的油藏规模分布特征,应用分形方法估计该区的石油地质资源。石油地质资源总量为12284×104t,分布在507个油藏中;其中未发现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2740×104t,分布在126个油藏中。这反映了该区的油气勘探程度较高,但仍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大量中-小油藏是今后勘探的主攻目标。分形方法作为油气资源评价的一种新途径,计算过程简便,结果可靠,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评价 资源预测 分形 金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充注对储层成岩矿物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50
2
作者 李艳霞 刘洪军 +5 位作者 袁东山 张枝焕 朱筱敏 钟大康 蔡进功 谢忠怀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4-280,295,共8页
油饱和带 (油层 )中石英次生加大和钾长石颗粒的钠长石化程度均低于水饱和带 (水层 ) ,石英次生加大边中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6 0~ 14 0℃ )表明 ,油饱和带与水饱和带中包裹体的温度相近 ,这说明油饱和带中石英次生加大在石油侵入后... 油饱和带 (油层 )中石英次生加大和钾长石颗粒的钠长石化程度均低于水饱和带 (水层 ) ,石英次生加大边中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6 0~ 14 0℃ )表明 ,油饱和带与水饱和带中包裹体的温度相近 ,这说明油饱和带中石英次生加大在石油侵入后继续发育 ,但与水饱和带相比这种作用受到抑制。同样 ,方解石、白云石在含水饱和带及低含油饱和带与高含油饱和带相比也较发育 ;粘土矿物伊利石也具有此特征。但长石的溶蚀却在含油饱和带中明显高于含水饱和带 ,这说明石油充注改变储层孔隙中矿物生长的微环境 (矿物成分、pH值、Eh、CO2 分压及其他孔隙流体性质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充注 储层矿物 成岩演化 油饱和带 水饱和带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基岩地质图及其所包含的构造运动信息 被引量:51
3
作者 漆家福 杨桥 +2 位作者 陆克政 周建勋 王子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9-307,共9页
利用油气勘探资料编制的渤海湾盆地基岩地质图 ,分析了基岩露头分布及其反映的中、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基岩地质图显示渤海湾盆地基底岩层受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影响发育有一系列近EW向、NNE—NE向的褶皱和逆断层等挤压构造变形。基岩... 利用油气勘探资料编制的渤海湾盆地基岩地质图 ,分析了基岩露头分布及其反映的中、新生代构造运动特征。基岩地质图显示渤海湾盆地基底岩层受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影响发育有一系列近EW向、NNE—NE向的褶皱和逆断层等挤压构造变形。基岩露头展布表明渤海湾盆地西部、北部在侏罗纪之前的剥蚀作用明显强于东部和南部地区。基岩地层形成的区域褶皱轴向及各亚构造层之间的不整合面接触关系反映出在下—中三叠统沉积之后至下—中侏罗统沉积之前的某个“关键时刻”渤海湾地区发生了一次重要的构造变革 ,导致早期的近EW向构造被NNE—NE向构造替代。而从区域应力体制来看 ,下—中侏罗统沉积之后渤海湾地区的区域构造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地质图 构造变革 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与信息融合的地震油气预测方法 被引量:14
4
作者 金龙 陈小宏 王守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地震油气预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地震属性选取、预测算法选择、环境噪声及原始数据观测误差等。为消除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本文利用支持向量机与信息融合理论进行地震油气预测,支持向量机首先通过利用内积函数定义的非线性变换将输入空... 地震油气预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地震属性选取、预测算法选择、环境噪声及原始数据观测误差等。为消除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本文利用支持向量机与信息融合理论进行地震油气预测,支持向量机首先通过利用内积函数定义的非线性变换将输入空间变换到一个高维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求(广义)最优分类面,其分类函数形式上类似于一个神经网络,输出是中间节点的线性组合,每个中间节点对应一个支持向量。支持向量机可以解决分类问题和拟合问题,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问题中表现出许多特有的优势。信息融合是利用时间、空间的多传感器信息资源,采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观测信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和使用,从而比单一传感器观测对象获得更优越的一致性信息和描述,减小环境对决策的影响。将支持向量机与信息融合两者结合应用,能同时减小多种因素引起的不确定性,提高油气预测精度。此方法用于实际数据,得到了较好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预测 不确定性 支持向量机 信息融合 证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模拟实验看致密砂岩储层的石油成藏条件 被引量:13
5
作者 肖芝华 钟宁宁 +2 位作者 黄志龙 姜振学 刘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1-725,共5页
通过不同系列物理模拟实验,对致密砂岩储层中油水倒置成藏的临界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密度约为0.8g/cm^3的原油,材质相同的各种毛细玻璃管孔喉半径为1.8 mm时,或砂柱中砂体粒径小于0.35~0.40 mm时,即能够产生稳... 通过不同系列物理模拟实验,对致密砂岩储层中油水倒置成藏的临界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密度约为0.8g/cm^3的原油,材质相同的各种毛细玻璃管孔喉半径为1.8 mm时,或砂柱中砂体粒径小于0.35~0.40 mm时,即能够产生稳定的油水倒置现象。油水倒置现象的产生与流体浮力和毛细管力之间的力平衡有关,油的密度在油水倒置关系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比表面张力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致密砂岩储层油水倒置油藏形成的临界地质条件,主要取决于储油砂层的孔喉半径及其与原油密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倒置 孔喉半径 成藏条件 模拟实验 致密砂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石油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降解特性 被引量:93
6
作者 袁红莉 杨金水 +3 位作者 王占生 李宝珍 仉磊 林壬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7-161,共5页
从辽河油田的渣油中富集分离出24株细菌,经初步降解试验,筛选出对原油降解率高于30%的菌株10株;并进一步研究了其中8株菌对渣油不同组分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原油中不同组分可被降解的程度不同,其中,芳香烃的降解率可达80%;沥青质的最... 从辽河油田的渣油中富集分离出24株细菌,经初步降解试验,筛选出对原油降解率高于30%的菌株10株;并进一步研究了其中8株菌对渣油不同组分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原油中不同组分可被降解的程度不同,其中,芳香烃的降解率可达80%;沥青质的最高降解率为53%;饱和烃的最高降解率为37%;非烃的最高降解率为30%;GC-MS分析表明,饱和烃中的环己烷、长链烷基苯和二环烷系列均能被明显降解,芳香烃中的烷基萘系列经降解后几乎消失,三环的菲和甲基菲以及五环的苯并芘降解不明显;其次,不同菌对各组分的的降解能力也显著不同.菌株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降解力强,尤其对非烃和沥青质降解效果较好的ptr15和ptr20分别为芽孢杆菌和微杆菌,其对沥青质的降解效果高于目前已有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微生物降解 筛选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东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和勘探方向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时丕同 方旭庆 +2 位作者 陈涛 付兆辉 张在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48,共6页
在分析青东凹陷构造、地层和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凹陷的成藏条件,认为受沂沭断裂带活动和东营运动的影响,青东凹陷形成东断西超、洼垒相间的构造格局。青东凹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为Ⅰ—Ⅱ1干酪根且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 在分析青东凹陷构造、地层和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凹陷的成藏条件,认为受沂沭断裂带活动和东营运动的影响,青东凹陷形成东断西超、洼垒相间的构造格局。青东凹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为Ⅰ—Ⅱ1干酪根且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古近系沙河街组表现为砂泥频繁间互的特征,可以形成"自生、自储、自盖"的生储盖组合类型。由于青东凹陷构造分割性很强,主要断层晚期活动弱,生、排烃期均较晚,油气以侧向近距离运移为主,临近深洼陷与断层伴生的圈闭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东凹陷 沙河街组 成藏条件 近距离运移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峰高斯模型的石油储量与产量预测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杰 柳广弟 +1 位作者 刘成林 车长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48,共4页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的勘探开发历程,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储量与产量增长具有多峰态的特点,采用多峰高斯模型拟合该盆地石油储量和产量的历史曲线,并预测2006—2030年盆地储量与产量的增长趋势。预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在2006—2030年...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的勘探开发历程,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储量与产量增长具有多峰态的特点,采用多峰高斯模型拟合该盆地石油储量和产量的历史曲线,并预测2006—2030年盆地储量与产量的增长趋势。预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在2006—2030年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年均增长量为1.3×108t,累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33×108t;石油产量在前期增长迅速,后期增长平缓,2025年以后有所下降,2030年仍能保持在0.3×108t以上;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该盆地的石油勘探开发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峰高斯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 石油储量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在石油测井与地层油气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肖立志 谢然红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第9期87-94,共8页
核磁共振 (NMR)在石油测井和地层油气评价中已经得到应用 ,是当前地球物理勘探的前沿领域之一。介绍了NMR测井的测量原理、应用基础和地层信息的表达方式 。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测井 地层评价 孔隙度 束缚水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逻辑信息法研究断层封闭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元燕 路波 +1 位作者 付建林 张义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3-109,共7页
逻辑信息法是数量化理论的一种 ,该方法是以数理逻辑、组合分析及数理统计为基础的一种综合数学分方法。通过比较观测对象结构上的相似性 ,评价这种结构个别元素的作用。文中利用逻辑信息法评价准噶尔盆地断层的封闭性。通过对标准对象... 逻辑信息法是数量化理论的一种 ,该方法是以数理逻辑、组合分析及数理统计为基础的一种综合数学分方法。通过比较观测对象结构上的相似性 ,评价这种结构个别元素的作用。文中利用逻辑信息法评价准噶尔盆地断层的封闭性。通过对标准对象(典型的已知封闭性的断层 )影响因素的逻辑运算 ,筛选出主要地质参数 ,根据它们对断层封闭性影响的大小分别赋予权值 ,经计算得出各标准对象的对象权 ,与其封闭性相对照 ,就可以建立断层封闭性判别模型。将此模型应用到准噶尔盆地的 1 0条断层中 ,评价值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率可以达到 90 %。利用此方法成功解释了五彩湾未能形成整装大气田和呼图壁气田下盘有气 ,上盘无气的原因。这证明利用逻辑信息法评价断层封闭性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封闭性 逻辑信息法 判别模型 对象权 标志权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资源评价的多参数约束改进油气田(藏)规模序列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姜振学 庞雄奇 +3 位作者 周心怀 姚蕾蕾 武丽 周晶晶 《海相油气地质》 2009年第3期53-59,共7页
油气田(藏)规模序列法是油气资源评价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不但可以给出总的资源量,而且还可以给出各油气田(藏)的规模和序列,不足是其预测结果带有多解性。在多年的资评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求取规模序列中关键参数的科学方法:依据其... 油气田(藏)规模序列法是油气资源评价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不但可以给出总的资源量,而且还可以给出各油气田(藏)的规模和序列,不足是其预测结果带有多解性。在多年的资评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求取规模序列中关键参数的科学方法:依据其他方法(成因法等)求取的资源量来约束规模序列法求取的地质资源量;依据高勘探区地质资源量与最大单一油气田(藏)规模统计关系来约束评价区最大单一油气田(藏)规模;根据预测单元可能存在的圈闭数(包含隐蔽圈闭)来限制预测的油气田(藏)个数。通过采用总量约束、最大单一规模约束和油气田(藏)个数约束,获得的结果克服了原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使评价结果更科学,更符合地质实际。以该方法在黄河口凹陷等地区的应用实例证明了评价结果与勘探认识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评价 油气藏规模序列法 多参数约束法 黄河口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的石油井下仪器互连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卢俊强 鞠晓东 成向阳 《电子测量技术》 2006年第3期96-98,共3页
设计一种用于石油井下仪器互连的接口方案。提出了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的互连模型,以数字信号处理器内部集成的控制器局域网模块为基础,其软件编程主要涉及到控制器局域网模块的初始化、数据收发,以及邮箱中断管理等技术环节。测试表明,该... 设计一种用于石油井下仪器互连的接口方案。提出了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的互连模型,以数字信号处理器内部集成的控制器局域网模块为基础,其软件编程主要涉及到控制器局域网模块的初始化、数据收发,以及邮箱中断管理等技术环节。测试表明,该设计具有高可靠性和实时性,完全能够满足石油井下仪器控制和数据传输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仪器 控制器局域网 数字信号处理器 互连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孔低渗背景下砂体输导物性下限及其对石油运聚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延长组长4+5段和长6段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高岗 沈霞 韩永林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1-357,共7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段和长6段为例,对砂体石油输导物性下限特征及其与石油聚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砂岩的油气输导物性下限与砂岩的排替压力有关,在油气注入动力相近时,砂岩物性数值越高,油气越容易注入。同一... 以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段和长6段为例,对砂体石油输导物性下限特征及其与石油聚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砂岩的油气输导物性下限与砂岩的排替压力有关,在油气注入动力相近时,砂岩物性数值越高,油气越容易注入。同一地区、相近深度、相近层位油气能够注入的砂岩物性往往有一最低值(下限值),只有砂岩物性数值高于该值,油气才能注入;低于该值,油气因动力不足而不能注入砂层。排替压力与砂岩物性数值呈正相关,而物性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当深度变化较大时,砂岩的油气有效输导物性下限值随深度增加而降低。低孔低渗背景下,砂体在纵向与横向上都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在相近流体动力条件下,不同的砂体和同一砂体的不同部位因物性差异,油气输导物性下限和富集的程度不同。对胡尖山地区来说,深度主要变化于1700-2400m,相应地,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值分别变化于6%~3.2%和(0.062~0.019)×10-3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渗透率 下限值 输导体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HD32-6-3井明化镇组原油非均质性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林青 孙福街 +4 位作者 张国明 郭永华 牛洪彬 郝芳 林壬子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4年第6期365-368,共4页
原油甾、萜烷的分布表明 ,QHD32 6 3井明化镇组不同油组的原油来自相同生烃层系 ,但各油组原油色谱特征及芳烃系列化合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别。色谱特征的差异主要是第 2期油气的不均衡充注造成的。NmⅠ 油组原油正构烷烃与 2 5 降藿... 原油甾、萜烷的分布表明 ,QHD32 6 3井明化镇组不同油组的原油来自相同生烃层系 ,但各油组原油色谱特征及芳烃系列化合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别。色谱特征的差异主要是第 2期油气的不均衡充注造成的。NmⅠ 油组原油正构烷烃与 2 5 降藿烷共存 ,说明本油组油藏接受了 2期原油注入 ,早期注入的原油遭受了生物降解 ,而后又接受了后期热演化程度较高原油的注入 ;NmⅡ 和NmⅣ 油组原油正构烷烃的缺失及 2 5 降藿烷的检出 ,表明其也遭受了强烈的生物降解 ,但第 2期油气对NmⅡ 和NmⅣ 油组没有影响。芳烃化合物组成的差异是由于各油组生物降解的程度不同所致。NmⅡ油组原油强烈的生物降解与水体的活动有关 ,由此推测其油藏可能为底水油藏 ,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边水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底水油藏 非均质性 石油地质 边水 生烃 油气 明化镇组 热演化 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多信息进行地震约束储层随机建模--以准噶尔盆地庄1井区J_1s_2^2砂组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立华 吴胜和 +2 位作者 贾爱林 杨海长 宋春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7-131,共5页
针对地震约束储层随机建模中地震反演波阻抗数据体与岩相概率关系差的问题,提出综合多信息、逐级约束、多级建模的思路方法。首先以地震反演数据体约束建立地球物理特征曲线随机参数场,再以每一个地球物理特征曲线参数场为约束建立相模... 针对地震约束储层随机建模中地震反演波阻抗数据体与岩相概率关系差的问题,提出综合多信息、逐级约束、多级建模的思路方法。首先以地震反演数据体约束建立地球物理特征曲线随机参数场,再以每一个地球物理特征曲线参数场为约束建立相模型,最后以优选的相模型和地球物理特征曲线参数场为约束进行储层参数建模。该方法在井距较大的开发前期评价阶段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约束反演 随机模拟 储层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顺矿区煤层气资源条件综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饶孟余 胡爱梅 李明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9-551,共3页
通过对抚顺矿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储层特征及煤层气资源量的系统而深入分析,认为该区煤层气资源条件良好,主煤层巨厚而集中、煤阶相对较高、煤岩类型有利于煤层气的生成、主煤层顶板的巨厚油页岩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且含气量相对较高、... 通过对抚顺矿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储层特征及煤层气资源量的系统而深入分析,认为该区煤层气资源条件良好,主煤层巨厚而集中、煤阶相对较高、煤岩类型有利于煤层气的生成、主煤层顶板的巨厚油页岩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且含气量相对较高、渗透性好、12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还有41.65×108m3。同时对矿区井下瓦斯抽放利用和煤层气利用的下游市场进行了评述,指出抚顺矿区是使我国煤层气产业走出困境,寻求突破的最佳试验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顺矿区 煤层气 资源条件 综合分析 地质特征 储层特征 资源量 矿井瓦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信息的谱分解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40
17
作者 张进铎 杨平 王云雷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年第4期235-238,共4页
谱分解技术使常规地震资料达到理论分辨率。通过在频率域内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全频段扫描、成像,改善和提高了地震资料对地质异常体的分辨能力。谱分解技术使地震资料解释人员能够在频率域内开展储层研究工作。目前,谱分解技术在复杂地... 谱分解技术使常规地震资料达到理论分辨率。通过在频率域内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全频段扫描、成像,改善和提高了地震资料对地质异常体的分辨能力。谱分解技术使地震资料解释人员能够在频率域内开展储层研究工作。目前,谱分解技术在复杂地质情况下的储层预测中得到全面推广。这一技术在塔里木盆地的储层预测中得到运用,特别是在河道沉积的预测中,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分解技术 地震分辨率 储层预测 碳酸盐岩储层 河道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合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晓云 罗群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5期8-10,14,共4页
经历了多期构造变革,由多个单型盆地经多方位叠加复合而形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盆地称为叠合盆地;多层段多期生排烃多期运聚散,多来源多阶段混合成藏,多区带多旋回改造调整,油气藏分布预测困难是叠合盆地的4个主要油气地质特征;叠合盆地... 经历了多期构造变革,由多个单型盆地经多方位叠加复合而形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盆地称为叠合盆地;多层段多期生排烃多期运聚散,多来源多阶段混合成藏,多区带多旋回改造调整,油气藏分布预测困难是叠合盆地的4个主要油气地质特征;叠合盆地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油气分布极为复杂,迫切需要新的地质理论和相关配套技术解决叠合盆地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概念 地质特征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57
19
作者 张琴 朱筱敏 +1 位作者 钟大康 宋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93-502,共10页
通过对大量储层物性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结合薄片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 ,研究了不同构造背景、不同沉积类型及不同埋深的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类型多样 ,大多形成在冲积扇 -河流、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 通过对大量储层物性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结合薄片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 ,研究了不同构造背景、不同沉积类型及不同埋深的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类型多样 ,大多形成在冲积扇 -河流、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以及滨浅湖滩坝等多种沉积环境中。碎屑岩储层类型主要包括砾岩、含砾砂岩、中粗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其中中砂岩和细砂岩是最好的储层。但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存在较大的差异。物性最好的储层为河道、 (扇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在相同深度条件下 ,中央隆起带的物性最好 ,北部和南部次之。另外 ,本区随埋藏深度增加 ,碎屑岩储层物性逐渐变差 (剔除次生孔隙的影响 )。根据碎屑岩储层物性差异性分析和储层成岩演化研究结果 ,其储层物性主要受压实作用、碳酸盐溶蚀与胶结作用及沉积条件四大因素控制 ,其中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是主要控制因素 ,而沉积条件对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控制原生孔隙的发育程度 ,并进一步控制溶蚀、胶结等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储层 控制因素 压实作用 古近系 储层物性 东营凹陷 砂岩 胶结作用 成岩演化 中央隆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T_2分布评价岩石孔径分布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215
20
作者 何雨丹 毛志强 +1 位作者 肖立志 任小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3-378,共6页
岩芯核磁共振(NMR)T2 分布和毛管压力分析数据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孔隙结构,理论分析表明,这两组数据具有相关性.应用NMRT2 分布研究岩石孔径分布,关键是在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的基础上,从T2 分布构造出可靠的毛管压力曲线.但以前... 岩芯核磁共振(NMR)T2 分布和毛管压力分析数据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孔隙结构,理论分析表明,这两组数据具有相关性.应用NMRT2 分布研究岩石孔径分布,关键是在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的基础上,从T2 分布构造出可靠的毛管压力曲线.但以前用饱和水T2 分布构造的毛管压力曲线的方法与实际毛管压力曲线匹配性差.事实上,薄膜束缚水部分的存在引起T2 分布反映的孔隙空间与毛管压力曲线反映的孔隙空间有差异.本文提出一种改进方法,在消除薄膜束缚水对T2 分布的贡献后,用自由水T2 分布构造毛管压力曲线.应用本文方法,对2 4块岩芯数据自由水T2 分布构造的毛管力曲线及其孔喉半径分布与隔板毛管压力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对于毛管压力曲线的构造精度有明显改进,从而为NMRT2 分布研究孔隙结构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T2分布 毛管压力曲线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