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惠民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基山砂体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剑萍 操应长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4期9-12,共4页
对惠民凹陷的地震、测井、岩心、重矿物及粒度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惠民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上部临商地区基山砂体的沉积特征、物源、古水流、砂体展布、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基山砂体物源来自北部埕宁隆起,是一套洪水重... 对惠民凹陷的地震、测井、岩心、重矿物及粒度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惠民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上部临商地区基山砂体的沉积特征、物源、古水流、砂体展布、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基山砂体物源来自北部埕宁隆起,是一套洪水重力流成因的深水浊积扇砂体,属扇三角洲—沟道—深水浊积扇沉积模式,砂体呈扇形展布,分别向东、西、南3个方向尖灭,具有丰富的油源,可形成良好的岩性尖灭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民凹陷 下第三系 基山砂体 油气藏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三、沙四段石油运移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9
2
作者 查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40-545,共6页
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和原油烷烃色谱等地球化学指标研究了东营凹陷沙三段(Es3)、沙四段(Es4)油气运移的基本规律。油源对比证实,利津和牛庄洼陷Es3、Es4生油岩分别向其附近和周缘地区提供了油源。根据“地质... 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和原油烷烃色谱等地球化学指标研究了东营凹陷沙三段(Es3)、沙四段(Es4)油气运移的基本规律。油源对比证实,利津和牛庄洼陷Es3、Es4生油岩分别向其附近和周缘地区提供了油源。根据“地质色层”原理,分析了原油中烷烃含量、nC21-/nC22+比值、甾烷C29αααββ+αα比值、烷烃主峰碳数、δ13C值、原油密度和粘度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规律,表明利津和牛庄洼陷内石油具有“离心”式运移的典型特征,反映了压实流盆地古流体势场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对压实流盆地油气运移、聚集理论模型和模拟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地球化学 生物标志化合物 地质色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7
3
作者 陈清华 刘池阳 +4 位作者 王书香 李琴 王绍兰 肖红平 张凤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6-202,共7页
碳酸盐岩地层因裂缝和岩溶的发育 ,可成为优质储层 ,塔河 4号油田即为典型实例。根据裂缝分布模式、产状、规模、充填、连通、成因等因素 ,可将裂缝划分为不同类型。按裂缝切割关系、充填成分、充填期次、测井响应特征与构造应力场的不... 碳酸盐岩地层因裂缝和岩溶的发育 ,可成为优质储层 ,塔河 4号油田即为典型实例。根据裂缝分布模式、产状、规模、充填、连通、成因等因素 ,可将裂缝划分为不同类型。按裂缝切割关系、充填成分、充填期次、测井响应特征与构造应力场的不同可对裂缝进行期次划分。岩性、岩层厚度、断裂作用、构造应力场、局部构造、地层负荷与岩溶作用是控制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古岩溶作用主要包括沉积岩溶、风化壳岩溶、缝洞系岩溶等几大类。古岩溶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同沉积期、风化壳期、埋藏期、后生变化期等。从形态上可将岩溶分为溶痕、溶穴、溶隙和洞穴 ,在垂向上可划分为地表岩溶带、渗流岩溶带和潜流岩溶带。气候、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貌等因素则控制着古岩溶的发育。缝洞系统的研究应包括 3个层次 ,即通过露头与岩芯来研究缝洞的产状、组系、发育、成因、充填及分布 ;通过钻录井、测井、地震、裂缝测井等资料来识别裂缝及分布、发育规律 ;通过地震、测井、构造应力场模拟等对缝洞进行预测。今后 ,缝洞系统的研究应以完善和提高已有的技术方法、加强新技术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缝洞系统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山岩及其成因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中云 肖尚斌 姜在兴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2-26,共5页
对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山岩及其成因进行的研究表明 ,渤海湾盆地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 ,其次是辉绿岩 ,局部分布有少量安山岩、玄武安山岩、粗面岩、火山碎屑岩 ;辽河坳陷基本为高钾玄武岩 ;黄骅坳陷火山岩与济阳坳陷相似 ,既有高钾玄武岩 ... 对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山岩及其成因进行的研究表明 ,渤海湾盆地火山岩主要为玄武岩 ,其次是辉绿岩 ,局部分布有少量安山岩、玄武安山岩、粗面岩、火山碎屑岩 ;辽河坳陷基本为高钾玄武岩 ;黄骅坳陷火山岩与济阳坳陷相似 ,既有高钾玄武岩 ,也有中钾玄武岩。全盆地范围内玄武岩基本上为碱性玄武岩 ,少量为亚碱性玄武岩。所有喷出相的火山岩 (包括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 )中铕 (Eu)异常均不明显 ,δEu近于 1,因此岩石形成过程中未曾发生铕的亏损或富集事件。这说明原始玄武岩浆生成后 ,在整个上升和结晶过程中未受到地壳物质的强烈混染 ,各期玄武岩均是幔源原生岩浆固结的产物。而侵入相的辉绿岩中铕的含量则有明显的正异常 ,这可能与岩浆能量较弱、上升速度较慢及发生分离结晶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第三系 火山岩 玄武岩 构造环境 成因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地区寒武系油气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书毅 马玉新 田海芹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4期20-25,共6页
中国扬子地区是一个元古代末形成的克拉通地区。将沉积学和构造地质学相结合,对扬子地区寒武系的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扬子地区寒武系是中国南方古生界最好的烃源岩发育层系之一,又具有较为理想的生储盖组合系列及... 中国扬子地区是一个元古代末形成的克拉通地区。将沉积学和构造地质学相结合,对扬子地区寒武系的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扬子地区寒武系是中国南方古生界最好的烃源岩发育层系之一,又具有较为理想的生储盖组合系列及油气保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区 寒武系 油气勘探 油气藏 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地层特征与分布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守军 张洪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10,共5页
首先对柴达木盆地露头区的石炭系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 ,根据古生物群的对比 ,确定了岩石地层的时代 ;然后根据柴达木盆地新完成的参数井——霍参 1井的资料进行地质、地震统层 ;在解释了现有的所有地震剖面的基础上作出了盆地东部地下石... 首先对柴达木盆地露头区的石炭系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 ,根据古生物群的对比 ,确定了岩石地层的时代 ;然后根据柴达木盆地新完成的参数井——霍参 1井的资料进行地质、地震统层 ;在解释了现有的所有地震剖面的基础上作出了盆地东部地下石炭系的分布范围图 ,这一成果对指导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柴达木盆地 石炭系 地层分布 地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与油气藏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戴俊生 漆家福 +1 位作者 陆克政 李理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2期1-3,7,共4页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可归结为5种基本类型和3个演化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样式及其演化控制着烃源岩的发育,决定着油气藏的类型和展布,制约着含油气系统的范围。综合考虑含油气系统的各个要素,在渤海湾盆地可划分出6个... 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可归结为5种基本类型和3个演化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样式及其演化控制着烃源岩的发育,决定着油气藏的类型和展布,制约着含油气系统的范围。综合考虑含油气系统的各个要素,在渤海湾盆地可划分出6个大的含油气系统,分别位于各个坳陷中,并受坳陷的限制。进一步考虑坳陷内凸起构造单元的分割作用,可划分出13个小的含油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早第三纪 构造类型 生油层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民凹陷下第三系湖相沉积密集段特征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剑萍 姜在兴 +2 位作者 陈发亮 操应长 吴明荣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4期21-24,共4页
沉积密集段作为层序地层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控制着盆地生油岩层的分布和厚度。为了更好地研究生储盖组合关系,预测隐蔽油气藏,利用层序地层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惠民凹陷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其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二、... 沉积密集段作为层序地层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控制着盆地生油岩层的分布和厚度。为了更好地研究生储盖组合关系,预测隐蔽油气藏,利用层序地层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惠民凹陷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其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二、三、四亚段划分为3种层序类型,确定出断陷初期型、强断陷期型和断陷后期型3种类型沉积密集段,每一层序又可进一步划分成低水位体系域(LST)、湖侵体系域(TST)、高水位体系域(HST)和下降体系域(FS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第三系 沉积密集段 生油岩层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湖相密集段特征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世奇 纪友亮 宁学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2期4-7,共4页
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研究了陆相断陷湖盆自身沉积发育特点,应用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综合分析研究了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密集段的特征.在东营凹陷中,识别出的4种密集段内部结构,反映了不同的物源供应和... 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研究了陆相断陷湖盆自身沉积发育特点,应用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综合分析研究了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密集段的特征.在东营凹陷中,识别出的4种密集段内部结构,反映了不同的物源供应和水动力条件.密集段在岩性、电性、古生物及地球化学特征上均与其上下地层有很大差异.由于密集段的特殊性,它对地层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湖相密集段 东营凹陷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东部长堤地区下第三系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国景星 戴启德 徐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8-374,共7页
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 ,对沾化凹陷东部长堤地区下第三系沉积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 ,认为长堤地区下第三系发育有水下扇、滨浅湖滩坝、扇三角洲、浊积和辫状河等 5类沉积体系。并阐述了各类沉积体系在本区... 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 ,对沾化凹陷东部长堤地区下第三系沉积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 ,认为长堤地区下第三系发育有水下扇、滨浅湖滩坝、扇三角洲、浊积和辫状河等 5类沉积体系。并阐述了各类沉积体系在本区的亚相、微相类型及其特征 ,系统分析了早第三纪不同阶段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探讨了不同时期物源区及古水流流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长堤地区 下第三系 沉积体系 沉积亚相 沉积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孤岛东部斜坡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学 被引量:7
11
作者 纪友亮 张立强 张继果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6期34-38,共5页
采用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方法,将沾化凹陷孤岛东部斜坡下第三系划分出2个层序,又将第Ⅰ层序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和7个准层序。由于孤岛东斜坡地形较高,低水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在该区不发育,因而仅发育高水位体系域。高水位体... 采用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方法,将沾化凹陷孤岛东部斜坡下第三系划分出2个层序,又将第Ⅰ层序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和7个准层序。由于孤岛东斜坡地形较高,低水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在该区不发育,因而仅发育高水位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主要由滨浅湖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浊积扇沉积体系组成。其中,扇三角洲和浊积扇砂体构成了本区的主要储层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孤岛地区 层序地层学 沉积模式 第三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四段深水成因蒸发岩特征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 被引量:41
12
作者 袁静 覃克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1,15,共4页
东营凹陷沙四段广泛发育的蒸发岩在剖面上与暗色泥岩、页岩和深水浊积砂体呈明显的韵律层。在平面上 ,蒸发岩主要分布于凹陷中北部深大断裂带附近 ,即断陷湖盆沉降中心陡坡一侧。东营凹陷沙四段蒸发岩类的盐源是深部古老地层中的盐类物... 东营凹陷沙四段广泛发育的蒸发岩在剖面上与暗色泥岩、页岩和深水浊积砂体呈明显的韵律层。在平面上 ,蒸发岩主要分布于凹陷中北部深大断裂带附近 ,即断陷湖盆沉降中心陡坡一侧。东营凹陷沙四段蒸发岩类的盐源是深部古老地层中的盐类物质 ,凹陷中北部相同沉积深大断裂是沟通凹陷与地壳深部盐类物质的通道。对东营凹陷沙四段盐湖研究还发现 ,硬石膏岩发育有数量可观的晶间孔 ,并在其中见荧光显示 ,说明与生油岩共生的深层硬石膏岩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 ,且具有优先储集油气的便利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四段 深水成因 蒸发岩 烃源岩 储集层 油气藏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地区措勤盆地它日错深凹陷主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孔友 陈清华 洪梅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4期13-15,共3页
它日错深凹陷位于青藏措勤盆地北部坳陷中,其内发育有主含油气系统和子含油气系统。主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为下白垩统郎山组,储层为上白垩统竟柱山组,盖层为下第三系牛堡组。该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为距今54Ma,有效圈闭主要是燕... 它日错深凹陷位于青藏措勤盆地北部坳陷中,其内发育有主含油气系统和子含油气系统。主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为下白垩统郎山组,储层为上白垩统竟柱山组,盖层为下第三系牛堡组。该含油气系统的关键时刻为距今54Ma,有效圈闭主要是燕山运动晚期和喜山运动早期形成的构造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地区 措勤盆地 它日错深凹陷 烃源岩 油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济阳帚状构造体系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守余 刘泽容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55-160,共6页
本文阐述了济阳帚状构造体系的特点及其内部油气分布特征 ,并从济阳帚状构造体系的形成与演化的角度分析了该构造体系与油气形成与分布的关系 ,认为济阳帚状构造体系是多期旋扭复合作用的结果 ,它控制了油气的形成、运移和聚集 ,研究表... 本文阐述了济阳帚状构造体系的特点及其内部油气分布特征 ,并从济阳帚状构造体系的形成与演化的角度分析了该构造体系与油气形成与分布的关系 ,认为济阳帚状构造体系是多期旋扭复合作用的结果 ,它控制了油气的形成、运移和聚集 ,研究表明油气在帚状构造体系的撒开端富集 ,而在收剑端相对贫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帚状构造体系 油气聚集 鲁西隆起 郯庐断裂 应力系统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岛地区中、古生界裂缝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理 戴俊生 谢传礼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4-266,共3页
埕岛地区中、古生界发育两组裂缝 :一组走向为NE30° ,另一组为近EW走向。裂缝宽度为 0 3~ 2 0mm ,以中高角度缝居多。裂缝大部分形成于喜山期 ,燕山期亦有部分裂缝形成。喜山期的裂缝主要分布于埕岛地区南部和北部 ,因与油气主... 埕岛地区中、古生界发育两组裂缝 :一组走向为NE30° ,另一组为近EW走向。裂缝宽度为 0 3~ 2 0mm ,以中高角度缝居多。裂缝大部分形成于喜山期 ,燕山期亦有部分裂缝形成。喜山期的裂缝主要分布于埕岛地区南部和北部 ,因与油气主排烃期相匹配 ,是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及运移通道。燕山期形成的裂缝尽管早期被方解石充填 ,但由于受后期地下水溶解作用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界 古生界 裂缝 埕岛油田 油气储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资源序列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鲁洪波 姜在兴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5期9-12,共4页
通过详细研究准层序内有机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测井曲线的关系,探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应用于资源序列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以东营凹陷牛庄次洼陷为例,计算出下第三系层序Ⅰ(Ek-Es3)的生烃总量.应用实例表明,该法可用... 通过详细研究准层序内有机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测井曲线的关系,探讨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应用于资源序列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以东营凹陷牛庄次洼陷为例,计算出下第三系层序Ⅰ(Ek-Es3)的生烃总量.应用实例表明,该法可用于预测生油岩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资源评价 地层学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烷烃、姥鲛烷与植烷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以山东济阳坳陷下第三系为例 被引量:40
17
作者 李守军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5期14-16,23,共4页
烃源岩和原油有机地球化学成分中的正烷烃特征与沉积环境类型有密切关系。比较典型的正烷烃分布有4 种类型:①后峰型奇碳优势正烷烃,一般内陆湖泊三角洲平原沼泽相、湖沼相正烷烃属这种类型;②前峰型奇偶优势正烷烃,一般海相和较... 烃源岩和原油有机地球化学成分中的正烷烃特征与沉积环境类型有密切关系。比较典型的正烷烃分布有4 种类型:①后峰型奇碳优势正烷烃,一般内陆湖泊三角洲平原沼泽相、湖沼相正烷烃属这种类型;②前峰型奇偶优势正烷烃,一般海相和较深湖相正烷烃属这种类型;③双峰型奇偶优势正烷烃,一般海陆过渡相和内陆湖泊三角洲相正烷烃属这种类型;④偶碳优势正烷烃,一般咸水湖相或盐湖相正烷烃属这种类型。姥鲛烷/植烷( w(Pr)/w(Ph))值对于判断原始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有重要意义。根据正烷烃分布特征和姥鲛烷、植烷特征对山东济阳坳陷沙四上亚段的4 口钻井岩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正烷烃类型有①,②,④型,结合w(Pr)/ w(Ph) 值和CPI(Carbon PreferenceIndex)值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烷烃 姥鲛烷 植烷 沉积环境 济阳坳陷 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西部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上部的风暴重力流沉积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杨剑萍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26-29,共4页
利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薄片研究等方法 ,研究了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西部沙河街组三段上部风暴沉积的主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本区风暴沉积具有①低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的岩性特征 ;②重力流特征的变形构造 ;③反映风暴浪作用的... 利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薄片研究等方法 ,研究了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西部沙河街组三段上部风暴沉积的主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本区风暴沉积具有①低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的岩性特征 ;②重力流特征的变形构造 ;③反映风暴浪作用的层理及层面构造 ;④与风浪作用相关的生物成因构造及典型的“似鲍马序列”。本区风暴岩沉积物源来自于湖盆的三角洲及滩坝沉积。按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划分出两种风暴岩类型 ,即滩前较深水风暴岩和滩后浅水风暴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民凹陷 下第三系 风暴沉积 沉积相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层序地层下降体系域的划分 被引量:22
19
作者 操应长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22-25,共4页
湖泊沉积层序中的体系域四分性明显 ,其下降体系域发育 ,这是由断陷湖盆频繁的构造运动、丰富的物源因素决定的。研究认为 ,湖盆沉积地层中的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也是形成于湖平面快速下降期 ,但该时期在湖盆边缘地区仍接受沉积 ,因此 ... 湖泊沉积层序中的体系域四分性明显 ,其下降体系域发育 ,这是由断陷湖盆频繁的构造运动、丰富的物源因素决定的。研究认为 ,湖盆沉积地层中的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也是形成于湖平面快速下降期 ,但该时期在湖盆边缘地区仍接受沉积 ,因此 ,作为层序边界的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应位于下降体系域与低水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之间。在一个完整的沉积层序中 ,下降体系域是每一个层序的最后一个体系域。同时 ,下降体系域沉积期在湖盆边缘地区砂体发育 ,易形成地层圈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层序地层学 下降体系域 沉积 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西凹陷下第三系构造岩相模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伟锋 徐怀民 +2 位作者 王永刚 刘泽容 吴佩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2期8-12,共5页
汶西凹陷是鲁西隆起背景上发育而成的断陷盆地.凹陷北界断裂在早第三纪期间多次强烈活动,不仅控制了凹陷内不同时期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而且控制了沉积相带的类型和分布.为了揭示凹陷内下第三纪构造演化与沉积相带分布的内在联系... 汶西凹陷是鲁西隆起背景上发育而成的断陷盆地.凹陷北界断裂在早第三纪期间多次强烈活动,不仅控制了凹陷内不同时期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而且控制了沉积相带的类型和分布.为了揭示凹陷内下第三纪构造演化与沉积相带分布的内在联系,将露头区与覆盖区研究相结合,综合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开展了凹陷的构造和沉积研究,建立了构造岩相模式,为汶西凹陷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断层 沉积相 石油构造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