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军斌 屈展 孙燕波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5-58,共4页
培养石油工程专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是当前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拓展办学方向,提高办学层次的需要。石油工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在知识方面,既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又要有一定的知识深度;在能力方面,既要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 培养石油工程专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是当前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拓展办学方向,提高办学层次的需要。石油工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在知识方面,既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又要有一定的知识深度;在能力方面,既要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又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素质方面,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又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质。其构建培养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双语教学体系,强化外语应用能力;面向生产实际,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使人才培养过程与社会、石油企业需求相适应,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人才 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物期权在石油工程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曹艳 刘永建 孙彦彬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59,共4页
介绍了石油工程中实物期权的类型,并建立了实物期权的应用模型.总结出应用实物期权思想的投资决策分析方法的一般框架.通过应用实例的计算分析,表明将实物期权方法用于石油工程投资决策时,不确定性并不仅仅被看作是风险,还被看作是一种... 介绍了石油工程中实物期权的类型,并建立了实物期权的应用模型.总结出应用实物期权思想的投资决策分析方法的一般框架.通过应用实例的计算分析,表明将实物期权方法用于石油工程投资决策时,不确定性并不仅仅被看作是风险,还被看作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物期权 不确定性 BLACK-SCHOLES模型 投资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工程项目投资决策中复合期权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曹艳 孙彦彬 +1 位作者 张博 刘永建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9-102,共4页
研究了实物期权价值的基本特征和定价方法,介绍了复合期权的基本概念,认为在金融领域中,对于复合期权最有效的评价方法是盖斯克模型,并把盖斯克评价模型应用到石油工程的投资决策中。结果表明,评价复合期权的盖斯克模型对评估石油工程... 研究了实物期权价值的基本特征和定价方法,介绍了复合期权的基本概念,认为在金融领域中,对于复合期权最有效的评价方法是盖斯克模型,并把盖斯克评价模型应用到石油工程的投资决策中。结果表明,评价复合期权的盖斯克模型对评估石油工程投资项目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避免传统评价方法造成的机会损失,并可使投资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物期权 复合期权 盖斯克模型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军斌 孙会珠 郭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9-81,共3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进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资源共享,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提高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订单式"人才培养能有效解决石油石化企业人才需求难题,为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探索了一条新途径。但是,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一些发展性问题,导致培养效果不明显。本文分析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给出了一些改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订单式人才培养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冻土区石油污染土物理性质、石油迁移及修复现状 被引量:2
5
作者 晏忠瑞 黄健 +2 位作者 万旭升 路建国 刘志良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6-1347,共12页
随着多年冻土区石油资源的开发,石油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概述了多年冻土区石油污染土的物理性质和修复技术,以及石油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和模型。通过回顾相关研究发现:①在微观结构上,多年冻土区石油污染土平均孔隙度没有变化,但孔径增... 随着多年冻土区石油资源的开发,石油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概述了多年冻土区石油污染土的物理性质和修复技术,以及石油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和模型。通过回顾相关研究发现:①在微观结构上,多年冻土区石油污染土平均孔隙度没有变化,但孔径增大,孔隙数量减少,各向异性程度降低。②土壤受到石油污染后,其导热率和冻结温度会显著降低,从而减少了土壤冻结成冰的分凝量和冻胀量。③位于多年冻土上部活动层的石油随冻融循环调控水分而发生迁移,而低渗透率的多年冻土层是有效阻止石油垂直迁移的天然屏障。④现有的石油迁移模型可分为两类:一是非水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模型,二是非水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浓度分布模型。多年冻土区石油迁移模型的建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要考虑多年冻土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如低温、淋滤和冻融循环等。⑤多年冻土区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其中,物理修复是应急首选,快速高效但成本较高;化学修复效果明显,但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修复经济环保,但在多年冻土区受到诸多限制,且时效性长。总体而言,由于多年冻土区的石油污染场地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单一的修复技术往往难以解决污染问题,联合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方法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区 石油污染 物理性质 迁移过程 修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气泡特性及其在石油领域内应用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秦国伟 詹文林 +5 位作者 刘勇 关恒 刘青萍 许洪星 秦文龙 王洋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05-3010,共6页
微纳米气泡(Micro-nano bubbles, MNBs)因其尺寸小,展现了不同于普通气泡的独特性质,近年来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体现了该技术的优越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油田领域内应用研究较少。因此,在国内外调研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微纳米气泡... 微纳米气泡(Micro-nano bubbles, MNBs)因其尺寸小,展现了不同于普通气泡的独特性质,近年来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体现了该技术的优越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油田领域内应用研究较少。因此,在国内外调研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微纳米气泡的基本特性,同时系统介绍了纳米气泡的制备方法和表征技术手段;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微纳米气泡应用的推广,重点展望了微纳米气泡技术在油田领域中应用前景,例如油水分离、污水/钻井液处理、提高原油采收率以及清防垢等方面,以期为微纳米气泡技术在油气田领域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气泡 表征技术 提高采收率 应用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流学科背景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琨 吕栋梁 +2 位作者 卢聪 王其军 方全堂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6-250,共5页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依托该学科建成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油气开发国家虚拟仿真中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水平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至关重要。文章...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依托该学科建成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油气开发国家虚拟仿真中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水平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至关重要。文章从加强实验室内涵建设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两个维度阐述了实验室工作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流学科建设的推进作用,明确提出了建设和发展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管理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一流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致密气藏工程甜点评价及水平井压裂分段优化
8
作者 付豪 赵一凡 +3 位作者 高红艳 李小凡 刘创新 李天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78-4085,共8页
非常规致密储层通常具有非均质强、资源丰度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相较于陆地非常规储层,海上致密气藏水力压裂作业安全风险更大,作业难点更多,储层的均衡改造受到限制。因此,海上致密气藏部署长水平井进行水力压裂开发,需要... 非常规致密储层通常具有非均质强、资源丰度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相较于陆地非常规储层,海上致密气藏水力压裂作业安全风险更大,作业难点更多,储层的均衡改造受到限制。因此,海上致密气藏部署长水平井进行水力压裂开发,需要精准评价储层地质力学特征,分析水平井段的可压裂性,在地质力学相近的井段进行压裂,可为海上气藏的精准、均衡和效益开发提供支持。以海上致密气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脆性指数和地应力差的工程可压裂性分析方法,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预测工程可压裂性密度函数和累积概率函数,建立了工程甜点预测模型。基于工程甜点的预测,对水平井进行了分段优化,实现段间距的差异化设计。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进行了压裂模拟和产能预测,验证了该储层部署水平井压裂的可行性和工程甜点预测的可靠性,为海上致密气藏水平井压裂方案优化和大规模效益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致密气藏 可压裂性 工程甜点 压裂分段 水力压裂 压裂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古岩溶地貌恢复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59
9
作者 肖笛 谭秀成 +5 位作者 山述娇 陈韵骐 夏吉文 杨坚 周涛 程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92-2002,共11页
中二叠统茅口组是四川盆地南部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在中二叠世末期由东吴运动引起的地层暴露和风化淋滤的影响下,茅口组海相碳酸盐岩发育了风化壳岩溶型储层,但其岩溶古地貌迄今未得到准确恢复,影响了对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分布的正... 中二叠统茅口组是四川盆地南部重要的天然气产层之一。在中二叠世末期由东吴运动引起的地层暴露和风化淋滤的影响下,茅口组海相碳酸盐岩发育了风化壳岩溶型储层,但其岩溶古地貌迄今未得到准确恢复,影响了对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分布的正确认识。本文以录井、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的综合分析为依托,通过地层精确划分、对比以及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在茅口组顶部侵蚀面上、下地层中优选并确定了长一段顶面和茅三段底面两个全区稳定分布的、近等时的地层界面作为恢复岩溶古地貌的基准面。在分别编制研究区残余地层等厚图和印模地层等厚图的基础上,采用残余地层厚度法和印模地层厚度法,运用Surfer软件分别恢复了研究区龙潭组沉积前的岩溶古地貌和长一段沉积后茅口组顶部潜山地貌。这两种方法恢复的茅口组顶部古地貌所反映的地形起伏变化和总体格局基本一致,可以划分出岩溶台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3个二级地貌单元以及溶丘、残丘、丘丛、浅洼、浅谷等次一级地貌单元。指出岩溶台地主要以泸州古隆起为核心向四周展布,整体地势较平缓,山体多呈圆丘状,低矮坡缓,不发育峰丛地貌;岩溶斜坡分布于岩溶台地外围,其中的岩溶缓坡主要展布于研究区北部和东部,岩溶台地西缘则表现出岩溶陡坡地貌;岩溶盆地分布于研究区西南部的宜宾、沐川、绥江等地区,地势平坦,以平原地貌为主。茅口组岩溶古地貌单元与大型储集空间及油气产出状况关系的分析表明,岩溶古地貌控制了岩溶型储层的发育与分布,进而控制了天然气产量的分布。指出岩溶缝洞型储层在岩溶台地和岩溶斜坡上基本同等发育,岩溶台地为重点勘探的有利区带,岩溶陡坡带则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风化壳岩溶 岩溶储层 茅口组 四川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油酸钼和石油磺酸盐强化辽河油田稠油降粘的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永建 陈尔跃 +1 位作者 闻守斌 刘春天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1-512,共2页
以室内合成的油溶性油酸钼作为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的催化剂,与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复配,达到了水热裂解降粘和乳化降粘的综合功效,反应温度在200℃,反应时间为24h,催化剂及表面活性剂加入量分别为0.5%(w)和0.1%(w)时,可使辽河稠油降粘90... 以室内合成的油溶性油酸钼作为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的催化剂,与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复配,达到了水热裂解降粘和乳化降粘的综合功效,反应温度在200℃,反应时间为24h,催化剂及表面活性剂加入量分别为0.5%(w)和0.1%(w)时,可使辽河稠油降粘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溶性催化剂 水热裂解反应 稠油 降粘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石油酸盐及其对稠油乳化降粘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崔盈贤 唐晓东 +3 位作者 孟科全 陈广明 胡星琪 刘冬梅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409-1412,共4页
以辽河稠油为原料,采用脱酸剂法,对稠油中的石油酸进行抽提,然后分离出石油酸盐回注到稠油中,进行乳化降粘。考察了复合萃取剂用量、抽提相分离温度、相分离时间、脱酸剂油比、碱酸摩尔比及萃取次数等因素对抽提酸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抽... 以辽河稠油为原料,采用脱酸剂法,对稠油中的石油酸进行抽提,然后分离出石油酸盐回注到稠油中,进行乳化降粘。考察了复合萃取剂用量、抽提相分离温度、相分离时间、脱酸剂油比、碱酸摩尔比及萃取次数等因素对抽提酸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抽提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复合萃取剂用量60%,碱酸摩尔比1.0,剂油比2.0,80℃保温分相2 h,在该条件下,分三级萃取,环烷酸抽提效率达到92.20%,脱酸剂收率可达96.18%;并测试了石油酸盐对稠油的乳化降粘性能,结果表明,稠油石油酸盐与其它表面活性剂进行简单复配,对辽河稠油和渤海稠油等环烷基或中间基稠油有明显的乳化降粘效果,降粘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石油酸盐 抽提 乳化降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法制备石油磺酸盐的反应条件优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明 蒲万芬 赵金洲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34,共3页
测定了大港油田羊三木油区减二线油和减四线油的蜡、沥青质、芳烃含量,结果表明两者蜡和沥青质含量均较少,可不经处理用于磺化,其芳烃含量分别为42.4%或38.2%。以氮气抽提发烟硫酸而得稀释SO3气体作为磺化剂,得出减二线油直接磺化粗产... 测定了大港油田羊三木油区减二线油和减四线油的蜡、沥青质、芳烃含量,结果表明两者蜡和沥青质含量均较少,可不经处理用于磺化,其芳烃含量分别为42.4%或38.2%。以氮气抽提发烟硫酸而得稀释SO3气体作为磺化剂,得出减二线油直接磺化粗产品率比减四线高出12.3%,因而选用了减二线油进行合成。但要提高磺化产率,需进行复配优化处理,筛选大港减二线油与重烷基苯以6∶4进行复配,粗产品的收率达到90.3%。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和值、活性物含量、不磺化物含量和无机盐部分作为评价指标,对磺化反应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反应温度50~55℃,反应时间5h,SO3气体平均浓度4.5g/L,稀释混合气流速为140L/h。经中和后无需分离直接得到了性能稳定的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法 复配 石油磺酸盐 反应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套管偏磨后剩余强度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于浩 练章华 +4 位作者 冯智 于文明 刘永辉 张强 王付会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31,共7页
基于钻柱接头与套管磨损试验结果,采用Dawson和White的能量损失磨损理论计算得到套管磨损系数。运用ABAQUS建立钻柱接头-套管偏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二次开发的Umeshmotion子程序和Arbitrary Lagrange-Euler自适应网格技术准确模拟... 基于钻柱接头与套管磨损试验结果,采用Dawson和White的能量损失磨损理论计算得到套管磨损系数。运用ABAQUS建立钻柱接头-套管偏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二次开发的Umeshmotion子程序和Arbitrary Lagrange-Euler自适应网格技术准确模拟钻进过程中的套管局部偏磨过程,并对磨损后的套管的剩余抗挤和抗内压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套管磨损后的形状为"月牙形",且磨损最大深度与磨损时间呈非线性关系,而套管剩余强度与磨损最大深度近似呈线性关系;套管磨损对剩余抗挤强度影响最大,当剩余壁厚小于50%时,套管失去抵抗外挤作用的能力,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抗内压强度;发生偏磨后的套管被外挤和内压载荷作用而破坏的形式分别为挤扁毁坏和拉断毁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套管 偏磨 剩余强度 破坏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布光纤式石油管道防盗监测系统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忠东 王宝辉 +1 位作者 闫铁 衣实贤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72,84,共4页
为解决石油管道频繁发生的被挖掘、钻孔、盗油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对石油管道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的技术.在石油管道附近铺设一条光缆,利用光纤作为传感器,拾取管道周围的振动信号.当发生人为破坏事件时,所产生的振动... 为解决石油管道频繁发生的被挖掘、钻孔、盗油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对石油管道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的技术.在石油管道附近铺设一条光缆,利用光纤作为传感器,拾取管道周围的振动信号.当发生人为破坏事件时,所产生的振动、压力等扰动信号导致在光纤中传输的后向瑞利散射光产生明显的损耗特征.在入射端利用光时域反射技术(ODTR,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测量瑞利散射光的损耗变化,检测管道受到的扰动破坏和实现扰动点的定位,进而在破坏的初期即可实现报警.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已达到主要技术指标:光纤长度为5km(可延长),定位偏差小于20m,分辨率为1m,可有效提高石油管道的防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光纤传感器 瑞利散射 ODTR 石油管道 防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石油钻井作业中的环境污染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邓昌松 练章华 +2 位作者 周进 周华 肖春雪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1年第4期48-51,共4页
油气田钻井作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对水体、大气、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分析钻井作业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可以使相关作业人员更好地了解污染来源,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或减轻污染。本文分析了钻井作业中存在的... 油气田钻井作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对水体、大气、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分析钻井作业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可以使相关作业人员更好地了解污染来源,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或减轻污染。本文分析了钻井作业中存在的一些主要环境污染因素,指出钻井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并根据石油行业HSE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钻井实际提出了一些易于操作的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法和措施,以期能对现场作业人员有所帮助,并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钻井作业 HSE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物理化学诱变育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双飞 蒲万芬 +1 位作者 吴凯 张玉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8-330,319,共4页
叙述了紫外线照射和甲基硝基亚硝基胍(简称硝基胍)处理法微生物诱变原理,详细介绍了实验方法,报道了代号为ZSF的一种棒状杆菌属石油降解菌的诱变结果。实验用油为黏度50 mPa.s的一种胜利原油和柴油的等质量混合油,ZSF菌对混合油的降... 叙述了紫外线照射和甲基硝基亚硝基胍(简称硝基胍)处理法微生物诱变原理,详细介绍了实验方法,报道了代号为ZSF的一种棒状杆菌属石油降解菌的诱变结果。实验用油为黏度50 mPa.s的一种胜利原油和柴油的等质量混合油,ZSF菌对混合油的降解率为36.53%.ZSF受紫外线照射时,随照射时间延长(90-240 s),其死亡率不断增大,照射后的ZSF菌对混合油的降解率先增大后减小,在照射时间为150 s时出现最高值47.38%。用亚硝基胍处理ZSF、处理时间为60 m in时,随亚硝基胍用量增大(0.05-0.45 g/L),ZSF菌死亡率不断增大,对混合油的降解率也是先增大后减小,亚硝基胍用量为0.35 g/L时出现最高值49.12%。两种诱变方法均可用于石油降解菌的育种,亚硝基胍法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降解菌 诱变 亚硝基胍处理 紫外线照射 石油降解 采油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化学剂对石油加工过程的影响与对策研究(Ⅰ) 被引量:12
17
作者 唐晓东 邹雯炆 +2 位作者 杨文倩 夏荣安 喻立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8-144,共7页
油田化学剂的使用是实现油田储层改造、原油增产、残余油开采以及原油输送的重要手段,在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压裂酸化等油井增产措施与原油集输过程中均使用了大量的油田化学剂。这些油田化学剂部分直接进入原油中;部分与原油储层发生... 油田化学剂的使用是实现油田储层改造、原油增产、残余油开采以及原油输送的重要手段,在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压裂酸化等油井增产措施与原油集输过程中均使用了大量的油田化学剂。这些油田化学剂部分直接进入原油中;部分与原油储层发生相互作用,以作用后产物的形式进入原油中,从而对原油后续加工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在调研了我国克拉玛依、塔里木、吐哈、长庆、青海等西部五大油田原油采输过程中使用的油田化学剂种类和组成后,开展了采油化学剂与原油储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给出了残余油田化学剂与采油化学剂-原油储层之间的作用产物在原油中的存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化学剂 储层作用 石油化工 酸化 压裂 原油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磺酸盐-复合碱体系乳化稠油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修太 白英睿 +1 位作者 王增宝 尚校森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93,12-13,共4页
不同类型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和碱与稠油形成的乳状液的稳定性不同。为减轻无机碱引发的结垢等问题,引入有机碱与之组成复合碱体系。优选出胜利石油磺酸盐(SLPS)和Na2CO3-三乙胺(TEA)作为实验用表面活性剂和碱,并将二者组成表面活性剂-... 不同类型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和碱与稠油形成的乳状液的稳定性不同。为减轻无机碱引发的结垢等问题,引入有机碱与之组成复合碱体系。优选出胜利石油磺酸盐(SLPS)和Na2CO3-三乙胺(TEA)作为实验用表面活性剂和碱,并将二者组成表面活性剂-复合碱复配体系。分别考察了SLPS浓度、复合碱总量和复合碱中Na2CO3与TEA的配比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为当SLPS浓度为0.6%、复合碱总量为0.8%、Na2CO3:TEA=1:1时,复配体系与稠油形成的乳状液最稳定,60℃下3h的脱水率为18%。实验评价了复配体系对无机盐、温度和不同黏度稠油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aCl可与复配体系起协同作用,增强乳状液的稳定性,CaCl2和MgCl2存在时可大幅降低乳状液的稳定性,稠油的黏度越低乳状液越稳定。并认为有机碱是今后油田化学驱油用碱的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复合碱 有机碱 乳状液 稳定性 脱水率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石油微生物处理石油污水的初步实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清心 康从宝 +1 位作者 王浩 张长铠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3-16,共4页
从油井的油层水中筛选到一株利用原油为碳源生长的芽孢杆菌M-1,当将其应用于石油污水处理时,在接种量为10%的条件下,能将污水的CODCr降低70%左右.当在污水中加入质量浓度为1 g/L的(NH4)2SO4时,能使M-1对污水CODCr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M-... 从油井的油层水中筛选到一株利用原油为碳源生长的芽孢杆菌M-1,当将其应用于石油污水处理时,在接种量为10%的条件下,能将污水的CODCr降低70%左右.当在污水中加入质量浓度为1 g/L的(NH4)2SO4时,能使M-1对污水CODCr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M-1在室内条件下最适处理污水的温度为45℃.利用固定化的M-1也可以使加入(NH4)2SO4污水的CODcr降低70%.经M-1处理后的污水在210~300nm范围内的光吸收明显降低.因此,M-1在石油污水处理中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水 微生物 污水处理 化学耗氧量 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石油钻杆材料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本生 陈勇彬 +1 位作者 范舟 袁鹏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50-53,共4页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G105钻杆管体材料26CrMo钢在-40、-50、-60℃环境中保温240 min后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和室温情况相比,26CrMo钢的抗拉强度变化较小,但是屈服强度有所增加;26CrMo钢的硬度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升...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G105钻杆管体材料26CrMo钢在-40、-50、-60℃环境中保温240 min后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和室温情况相比,26CrMo钢的抗拉强度变化较小,但是屈服强度有所增加;26CrMo钢的硬度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冲击韧度在室温环境下为241.1 J.cm-2,-40、-50和-60℃下分别为180.3、166.6和160.7 J.cm-2,随温度的降低冲击韧度下降;26CrMo钢在低温环境中发生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导致材料力学性能发生变化;断口分析表明,随温度降低26CrMo钢有脆性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钻杆 组织 低温性能 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