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CO_2油气藏流体体系油/水和油/气界面张力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孙长宇 王文强 +1 位作者 陈光进 马昌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9-112,共4页
采用高压界面张力装置测定了某油田在油藏温度下,原油中不同CO2注入量时油藏流体/地层水的界面张力,并考察了压力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原油中CO2注入量的增加,油藏流体/地层水界面张力不断减小。相同CO2注入量时,随着压力升高,油藏流体... 采用高压界面张力装置测定了某油田在油藏温度下,原油中不同CO2注入量时油藏流体/地层水的界面张力,并考察了压力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原油中CO2注入量的增加,油藏流体/地层水界面张力不断减小。相同CO2注入量时,随着压力升高,油藏流体/地层水界面张力增大;当CO2摩尔分数达到0.650时,测得的油藏流体/地层水界面张力随压力的升高已变化很小,同时,从测得的PVT关系中也已很难分辨出泡点压力,体系接近一次接触混相的状态。当CO2摩尔分数为0.578时,油藏流体/CO2界面张力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研究表明,对某油井采用注CO2降低油藏流体/地层水、油藏流体/CO2间的界面张力的方法是可行的,注CO2方法在降低界面张力的同时,还增加了地层压力,对提高油井的采收率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 油藏流体 注CO2驱 地层水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藏流体-CO_2体系粘度的实验测定与计算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绪强 阎炜 +2 位作者 荣淑霞 韩广河 陈爽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18,共3页
应用RUSKA落球式高压粘度测试装置 ,测定了某油藏原油在油藏温度下粘度随压力的变化 ,着重研究了CO2 注入量对该油样的减粘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注CO2 对该油样的减粘效果明显 ,当注入的CO2 与原始油样的摩尔比为 0 33时 ,粘度为原始... 应用RUSKA落球式高压粘度测试装置 ,测定了某油藏原油在油藏温度下粘度随压力的变化 ,着重研究了CO2 注入量对该油样的减粘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注CO2 对该油样的减粘效果明显 ,当注入的CO2 与原始油样的摩尔比为 0 33时 ,粘度为原始油样的 6 0 9%。但CO2 注入量继续增加油样粘度下降的幅度变缓 ,当CO2 注入量与原始油样的摩尔比为 2 0 0时 ,油样粘度为原始油样的 40 9%。用PR粘度模型对含CO2 明确组分体系和注CO2 油气藏流体体系的粘度进行了预测计算 ,对CO2 nC10 H2 2 二元体系 ,PR粘度模型的总均误差为 7 2 % ,对注CO2 油气藏体系 ,PR粘度模型的总均误差为 12 5 9%。结果表明 ,PR粘度模型可用于预测注CO2 油藏体系的粘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流体 粘度 测定 PR粘度模型 三次采油 原油 摩尔比 减粘效果 注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水合物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孙长宇 马昌峰 +1 位作者 陈光进 郭天民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0,共3页
油气在生产、储运过程中易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 ,而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合理利用又可以解决如温室效应等的环境问题。为了考察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动力学性质 ,采用改进的气体水合物静力学实验装置 ,测定了二氧化碳水合物在不同温度、压力... 油气在生产、储运过程中易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 ,而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合理利用又可以解决如温室效应等的环境问题。为了考察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动力学性质 ,采用改进的气体水合物静力学实验装置 ,测定了二氧化碳水合物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分解动力学数据。将水合物分解反应看作一级反应 ,建立了分解动力学模型 ,计算了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速率 ,较好地拟合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 ,模型的平均误差为 8.0 %。实验数据验证了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分解速率与压力推动力有关 ,水合物表观分解速率常数与压力推动力成正比。将分解速率常数k以Arrhenius方程描述 ,计算出的二氧化碳水合物分解活化能为 71.4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水合物 分解动力学 分解速率 活化能 石油 天然气 生产 压力推动力 储存 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物氢气分离技术及相关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昌峰 王峰 +2 位作者 孙长宇 陈光进 郭天民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6-78,共3页
水合物气体分离技术是根据不同气体分子生成水合物的条件不同而提出的。首次提出了利用水合物气体分离技术分离含氢气体的方法 ,并建立了一套水合物分离装置。对工业生产中典型含氢气体混合物 (CH4-H2 混合气、CO2 -H2 混合气 )进行了... 水合物气体分离技术是根据不同气体分子生成水合物的条件不同而提出的。首次提出了利用水合物气体分离技术分离含氢气体的方法 ,并建立了一套水合物分离装置。对工业生产中典型含氢气体混合物 (CH4-H2 混合气、CO2 -H2 混合气 )进行了提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水合物气体分离技术对氢气有较好的提纯效果 ,气液比是影响水合物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利用简化的Englezos Skovborg水合物生长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计算 ,结果发现 ,表征反应的综合影响因子k并非定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水合物 氢气分离技术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油田高13断块烃气驱可行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于波 宫汝祥 +3 位作者 杜利 刘业俊 刘海波 李遵照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56,共4页
冀东油田高13断块属于低渗透深层油藏,目前水驱开发效果差,注烃气是动用此类油藏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高13断块油藏进行了烃气驱室内实验研究。注气相行为特征实验表明,注烃气对高13断块油藏流体的降黏、膨胀效果显著。细管驱替实验测... 冀东油田高13断块属于低渗透深层油藏,目前水驱开发效果差,注烃气是动用此类油藏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高13断块油藏进行了烃气驱室内实验研究。注气相行为特征实验表明,注烃气对高13断块油藏流体的降黏、膨胀效果显著。细管驱替实验测试确定高13断块的混相压力为29MPa,在目前地层条件下能够混相。长岩心驱替结果表明,气驱比水驱效果好,优选水气交替的注入方式。室内实验结果表明,烃气驱在冀东油田低渗透油藏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气驱 相行为特征实验 细管实验 长岩心驱替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裂解气的水合物法分离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许维秀 李其京 +1 位作者 王秀林 陈光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0-342,349,共4页
开发了一种水合物法分离乙烯裂解气的新技术,考察了在选择性热力学抑制剂THF下乙烯裂解气体系的气-水合物相平衡。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体系的初始压力、温度和THF浓度,得到了各组分在气-水合物两相的摩尔分率和体系达到平衡时的压力。结果... 开发了一种水合物法分离乙烯裂解气的新技术,考察了在选择性热力学抑制剂THF下乙烯裂解气体系的气-水合物相平衡。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体系的初始压力、温度和THF浓度,得到了各组分在气-水合物两相的摩尔分率和体系达到平衡时的压力。结果表明,通过加入选择性抑制剂,能使甲烷生成水合物,进入水合相,乙烷、乙烯则很难生成水合物而得到抑制,从而使C2组分在气相中得到富集,甲烷在水合物相得到富集,实现乙烯裂解气的分离;在初始压力为4.0MPa、温度为276.15K、THF浓度为8.0l%(摩尔分数)的条件下,分离效果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裂解气 水合物 分离 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水合物热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许维秀 李其京 陈光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1-142,共2页
研究了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体系中甲烷水合物在冰点以下的常压分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静态下生成的甲烷水合物较动态下的分解速度低;在262.15~268.15K在之闻,甲烷水合物的分解速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在... 研究了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体系中甲烷水合物在冰点以下的常压分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静态下生成的甲烷水合物较动态下的分解速度低;在262.15~268.15K在之闻,甲烷水合物的分解速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在此范围以外,甲烷水合物的分解速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在262.15-272.15K之间存在最低分解速度,其中在268.15K,甲烷水合物的分解速度最低。利用外推法计算268.15K时甲烷水合物完全分解需要25d,说明水合物的自我保存性质对气体水合物储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水合物 热稳定性 储气量 分解速度 静态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二元系密度数据预测多元水溶液密度的新方法
8
作者 胡玉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15,共5页
将线性等压规则与基本热力学方程相结合推导出了由二元系密度数据预测多元水溶液密度的新方法。新方法的特点是 ,可以直接应用与多元系水活度相等的二元系的密度数据预测多元水溶液的密度 ,而不需要任何其他经验参数。用文献已报道的 2 ... 将线性等压规则与基本热力学方程相结合推导出了由二元系密度数据预测多元水溶液密度的新方法。新方法的特点是 ,可以直接应用与多元系水活度相等的二元系的密度数据预测多元水溶液的密度 ,而不需要任何其他经验参数。用文献已报道的 2 5个三元或四元水溶液密度的实验数据对新方法进行了检验 ,所用体系包括多元电解质水溶液、多元非电解质水溶液及多元电解质非电解质水溶液。结果表明 ,该方法对密度的预测精度为 10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液 密度 二元系 多元系 水活度 热水学方程 油气开来 密度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hrenz剩余粘度模型的改进及其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侯瑞峰 陈光进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1-93,96,共4页
用Peng Robinson状态方程计算的密度和典型原油粘度的实测数据对Lohrenz等提出的剩余粘度模型中对比密度多项式的系数进行了重新关联 ,并通过引入C+7组分的有效相对密度和CO2 的有效摩尔分数 ,使改进后的剩余粘度模型成功地用于预测油... 用Peng Robinson状态方程计算的密度和典型原油粘度的实测数据对Lohrenz等提出的剩余粘度模型中对比密度多项式的系数进行了重新关联 ,并通过引入C+7组分的有效相对密度和CO2 的有效摩尔分数 ,使改进后的剩余粘度模型成功地用于预测油藏原油和注CO2 原油的粘度 ,预测精度可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原油 粘度 剩余粘度模型 注二氧化碳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