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调整改造型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模拟实验研究——以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为例 |
史建南
郝芳
邹华耀
曾溅辉
李平平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2
|
准噶尔盆地排2井区油气成藏机理 |
史建南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3
|
叠合盆地断裂上、下盘油气差异聚集效应及成因机理 |
庞雄奇
罗群
姜振学
白国平
王英民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31
|
|
4
|
昌潍坳陷潍北凹陷热历史和油气成藏期次 |
邱楠生
蔡进功
李善鹏
曾溅辉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36
|
|
5
|
库车前陆盆地迪那2气田成藏机理及成藏年代 |
孙冬胜
金之钧
吕修祥
周新源
杨明慧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9
|
|
6
|
盆地岩石圈结构与油气成藏及分布 |
金之钧
殷进垠
谢方克
吕修祥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9
|
|
7
|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与油气成藏研究 |
李慧莉
邱楠生
金之钧
吕修祥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4
|
|
8
|
车镇凹陷套尔河洼陷古地层压力演化与油气幕式成藏 |
曾治平
郝芳
宋国奇
隋风贵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4
|
|
9
|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顶部风化壳的发育机制及其油气成藏效应 |
李平平
邹华耀
郝芳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0
|
|
10
|
剩余压力差在超压盆地天然气高效成藏中的意义 |
柳广弟
孙明亮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7
|
|
11
|
库车坳陷克拉2气藏异常压力成因分析 |
孙明亮
柳广弟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4
|
|
12
|
辽东湾坳陷古近系东营组泥岩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 |
徐长贵
朱秀香
史翠娥
王海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1
|
|
13
|
渤东低凸起构造演化及成藏条件 |
王应斌
王海军
孙和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1
|
|
14
|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储层成岩作用与模拟 |
朱筱敏
孙超
刘成林
钟大康
严启团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7 |
40
|
|
15
|
沉积盆地超压体系划分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
孙冬胜
金之钧
吕修祥
杨明慧
周新源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7
|
|
16
|
准噶尔盆地中部超压封闭层的岩石学特征与封闭机理 |
邹华耀
郝芳
张伯桥
史建南
陈斌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5
|
|
17
|
山东东营凹陷八面河油田稠油成因分析 |
李春梅
李素梅
李雪
庞雄奇
王明培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4
|
|
18
|
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走滑转换带对油气聚集的控制 |
朱秀香
吕修祥
王德英
张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7
|
|
19
|
断裂带作为油气散失通道的输导能力 |
柳广弟
吴孔友
查明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47
|
|
20
|
油气运聚单元分析:油气勘探评价的有效途径 |
柳广弟
高先志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