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克奇 苏振阁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10,共5页
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富集区,正确认识塔中4油田的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对于分析塔中地区乃至整个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油气藏形成与改造均具有一定的意义。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手段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塔中4油... 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富集区,正确认识塔中4油田的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对于分析塔中地区乃至整个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油气藏形成与改造均具有一定的意义。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手段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塔中4油田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中4油田的油气来自于满加尔坳陷下古生界烃源岩和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石炭系自上而下有含灰泥岩段与CI储集段、中泥岩段与CⅡ储集段、下泥岩段与CⅢ储集段3套储盖组合。塔中4油田最初形成于晚海西期,燕山期又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成藏过程,喜山期还有一次改造再分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4油田 油气成藏条件 塔里木盆地 成藏模式 计算机模拟技术 塔中地区 油气富集区 油气藏形成 中上奥陶统 烃源岩 综合利用 地球物理 油气生成 化学手段 聚集规律 下古生界 下奥陶统 自上而下 储盖组合 成藏过程 寒武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移输导形式及其对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以三肇凹陷及周边地区中下部含油气组合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牟敦山 刘玮盈 +2 位作者 石巍 任文佳 赵宇鑫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共6页
通过对三肇凹陷及周边地区扶杨油层和葡萄花油层圈闭及与青一段源岩的空间配置和油运移输导形式研究,得到源下圈正上方、源下圈侧上方、源上圈正下方和源上圈侧下方4种源圈空间配置关系.不同类型源圈空间配置的油输导形式不同,源下圈正... 通过对三肇凹陷及周边地区扶杨油层和葡萄花油层圈闭及与青一段源岩的空间配置和油运移输导形式研究,得到源下圈正上方、源下圈侧上方、源上圈正下方和源上圈侧下方4种源圈空间配置关系.不同类型源圈空间配置的油输导形式不同,源下圈正上方空间配置为过T2~T06断裂的直线向上运移输导形式;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为从下断至T2断裂、被T2~T06断裂沟通的扶杨油层砂体和过T2~T06断裂构成的"U"型运移输导形式;源上圈正下方空间配置为从下断至T2断裂的直线向下运移输导形式;源上圈侧下方空间配置为从下断至T2断裂和被过T2~T06沟通扶杨油层砂体构成的"L"型运移输导形式.三肇凹陷中下部含油气组合运移形式对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1)油源区内油藏分布在断裂直线输导通道附近;(2)油源区外油藏分布在被断裂沟通的砂体输导通道上或附近;(3)油源区外"U"型运移输导形成的葡萄花油层油藏分布在过T2~T06断裂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肇凹陷 青一段 扶杨油层 葡萄花油层 输导形式 空间配置 油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尔凹陷大一段下旋回泥岩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性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牟敦山 李润琪 +2 位作者 孙源 刘玮盈 石巍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59,共6页
贝尔凹陷大一段下旋回泥岩盖层主要分布在贝西洼槽、呼和诺仁、苏德尔特、霍多莫尔和敖瑙海洼槽西南地区,最大厚度可达400m以上,盖层内发育有53条断裂,不仅使其有效厚度变小,而且使其封闭能力变差.利用盖层内断裂带岩石与未破坏盖层岩... 贝尔凹陷大一段下旋回泥岩盖层主要分布在贝西洼槽、呼和诺仁、苏德尔特、霍多莫尔和敖瑙海洼槽西南地区,最大厚度可达400m以上,盖层内发育有53条断裂,不仅使其有效厚度变小,而且使其封闭能力变差.利用盖层内断裂带岩石与未破坏盖层岩石之间压实成岩程度的差异,根据盖层排替压力与其埋深和泥质含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套盖层内断裂带岩石排替压力的求取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对贝尔凹陷大一段下旋回泥岩盖层内被破坏断层垂向封闭性进行评价,得到贝尔凹陷大一段下旋回内断层垂向封闭性主要为中等和较好,有利于其内南二段油气的聚集与保存,是造成南二段油气富集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凹陷 大一段 下旋回泥岩 断层 垂向封闭性 评价 排替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区草地资源发展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鲍文 李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696-3698,共3页
阐述了山区草地资源发展生态补偿的依据,分析了山区草地资源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探讨了其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中国山区 草地资源发展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型表面磨损破坏试验和流场PIV测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次昌 张涛 +2 位作者 陈丰 杨昌明 张刘樯 《排灌机械》 2007年第3期1-5,共5页
在收缩-扩散形试验段中对铝制翼型进行了沙粒磨损破坏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观测翼型上表面各位置磨损破坏的微观形貌,采用PIV对无固相流场进行了测试。根据磨损破坏微观形貌,将破坏模式分为楔入、犁耕及切削3类,结合PIV测试结果分析不同... 在收缩-扩散形试验段中对铝制翼型进行了沙粒磨损破坏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观测翼型上表面各位置磨损破坏的微观形貌,采用PIV对无固相流场进行了测试。根据磨损破坏微观形貌,将破坏模式分为楔入、犁耕及切削3类,结合PIV测试结果分析不同位置所产生破坏形貌的流场原因。研究认为,微观破坏形貌取决于作用在该位置处沙粒的运动特征,而破坏总体分布及程度依赖于流场中沙粒随流体运动的规律,无固相流场PIV能为沙粒破坏模式的分析提供支持。研究结论对开展水力机械过流表面磨损研究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机械 翼型 泥沙磨损 微观形貌 PIV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局部混和边值问题的虚功原理和变分原理
6
作者 罗维东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86-88,共3页
非局部理论是考虑到材料微结构具有长程相互作用的一种广义连续介质理论。文中提出了非局部混和边值问题的虚功原理 ,并讨论了其变分原理 ,使得数值求解方法能建立在明确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 非局部 混合边值 虚功原理 变分原理 弹性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