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岩石圈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章大港 史卜庆 周瑶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40-441,共2页
关键词 坳陷 新生代 岩石圈动力学 盆地热演化 火山岩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伸展盆地动力学研究中的火山岩REE反演技术
2
作者 章大港 李晓清 +2 位作者 史卜庆 李茹 周瑶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27-331,共5页
该文在阐述伸展盆地中伸展作用与火山作用、岩浆作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 ,介绍了伸展盆地动力学研究中的火山岩稀土元素反演技术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列举了火山岩REE反演过程中的主要步骤和参数选取。相对于正演方法 ,这一技术的优势... 该文在阐述伸展盆地中伸展作用与火山作用、岩浆作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 ,介绍了伸展盆地动力学研究中的火山岩稀土元素反演技术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列举了火山岩REE反演过程中的主要步骤和参数选取。相对于正演方法 ,这一技术的优势在于对初始模式的依赖性大大减小 ,从而使其效率和可信度得到可靠的保证。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伸展盆地动力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关于伸展因子、势温度、熔融体厚度、岩石圈初始厚度等方法的参数约束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E反演 火山岩 伸展盆地 动力学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地区中生代岩石圈结构与演化的有限元模拟
3
作者 李茹 章大港 +1 位作者 周瑶琪 赵俊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71,共8页
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简单模拟辽西地区中生代末期岩石圈动力学演化过程。为了与现今实际地质观测一致,我们分两步模拟了辽西中生代岩石圈的动力学演化。第一阶段,中国东部显著的地幔上升热柱导致本研究区壳-幔边界上升,岩... 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简单模拟辽西地区中生代末期岩石圈动力学演化过程。为了与现今实际地质观测一致,我们分两步模拟了辽西中生代岩石圈的动力学演化。第一阶段,中国东部显著的地幔上升热柱导致本研究区壳-幔边界上升,岩石圈减薄,同时伴有少量断层发育;第二阶段,地幔热柱上涌活动逐渐减弱,地表产生沉降。这一地质模型可重塑与现代观测一致的裂谷沉降、裂谷侧翼地形、壳-幔边界隆升。研究结果表明:ANSYS软件及有限元方法在岩石圈动力学数值模拟领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分析工具,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今后将建立与实际情况更吻合的岩石圈结构模型,真正动态地实现辽西中生代盆地区岩石圈结构的演化过程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岩石圈结构 辽西地区 中国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岩石圈的稀土元素反演
4
作者 章大港 史卜庆 周瑶琪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65-368,共4页
利用基于经典地幔岩无水熔融理论基础上的稀土元素(REE)反演方法,讨论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中新生代岩石圈动力学过程。火山岩稀土元素反演结果表明,地幔异常高温显然与大陆地幔热柱活动有关。地幔热柱上升的过程从中生代末开始一直持... 利用基于经典地幔岩无水熔融理论基础上的稀土元素(REE)反演方法,讨论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中新生代岩石圈动力学过程。火山岩稀土元素反演结果表明,地幔异常高温显然与大陆地幔热柱活动有关。地幔热柱上升的过程从中生代末开始一直持续到新生代孔店期,新近纪地幔热柱才下降。结合盆地构造沉降情况,利用经验公式计算了岩石圈的厚度,认为计算出来的岩浆源深度基本上代表了软流圈顶面深度,由于软流圈的上涌将导致岩石圈的减薄,因此,在中、新生代交界处及沙四段末的济阳运动之前岩石圈厚度是减薄的,在济阳运动与东营运动之间的Es3-Es2-1时期岩石圈厚度也是减薄的,从Eg期至今,岩石圈厚度总体上也是减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中生代 新生代 地幔 稀土元素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收缩裂隙天然实验研究中获得的新认识 被引量:9
5
作者 赵振宇 周瑶琪 +2 位作者 马晓鸣 郑平 冀国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6-317,I0001,共13页
通过青岛市唐岛湾沿岸7个实验工区的考察测试、实验分析、数据处理等,对现代泥质沉积物水下收缩裂隙的整体形成过程、定量分级、各参数间拟合关系、开裂规律以及充填物沉积模式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且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演化模型。裂隙整... 通过青岛市唐岛湾沿岸7个实验工区的考察测试、实验分析、数据处理等,对现代泥质沉积物水下收缩裂隙的整体形成过程、定量分级、各参数间拟合关系、开裂规律以及充填物沉积模式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且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演化模型。裂隙整体形成过程分4个阶段,依次为:泥水混合物初始混浊阶段;沉积物压实稳定阶段;裂隙形成阶段以及裂隙充填阶段。裂隙形态定量分级可分别用横缝长、纵缝长、裂隙面积和基块面积等参数表示,共分4级。其中裂隙各参数之间的拟合关系以及开裂规律地质建模分析等,对于定量描述裂隙形态、结构、变化规律,预测区域性裂隙规模、判别区域沉积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沙泥质地层裂隙开裂过程中的异常高压作用(形成机理与大地构造中的异常高压相似)以及裂隙分叉角度的统计分析(最多为90°,其次为120°)均属首次提出。其中异常高压作用对于初始裂隙的形成、沉积物粒间水的有效排出以及主要渗流通道的发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单一泥质地层裂隙内充填物沉积模式与沙泥互层的多旋回地层略有差异,主要表现为沙层的润滑作用以及对早期裂隙内充填物类型的影响。裂隙纵剖面中生物发育层的出现,对于裂隙内充填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将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收缩裂隙 定量研究 开裂规律 分叉角度 充填模式 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合成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实验与定量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超英 周瑶琪 +1 位作者 陈勇 郭建卿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1-167,共7页
介绍了高温高压合成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的实验技术和定量分析结果,为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光谱定量分析提供了工作标准样品,对碳酸盐岩流体包裹体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作了部分分析。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碳酸盐岩 合成方法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压裂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瑶琪 王爱国 +1 位作者 陈勇 周振柱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4-97,共4页
当岩石受力变形和断裂时,会产生声发射现象(弹性波),对其声发射事件的分析,可用来研究岩石裂纹形成机制和断裂过程。本文利用MEMS传感器对花岗岩单轴压裂过程的声发射事件进行研究,发现岩石试样破裂失稳可划分为四个过程。在整个... 当岩石受力变形和断裂时,会产生声发射现象(弹性波),对其声发射事件的分析,可用来研究岩石裂纹形成机制和断裂过程。本文利用MEMS传感器对花岗岩单轴压裂过程的声发射事件进行研究,发现岩石试样破裂失稳可划分为四个过程。在整个应力加载过程中,声发射事件次数随岩石应变先呈增长趋势,后在岩石发生宏观断裂前呈减少趋势;声发射能量一直呈增长趋势,在岩石宏观断裂时达到最大;其声发射信号的频率一般为200~700Hz,随断裂的发生有降低的趋势。研究同时也表明,可通过对事件本身的定位(微震源定位)来研究岩石断裂位置。因此,MEMS传感器可应用于煤矿、水库和油田压裂等微地震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压裂 MEMS 传感器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龙门山地区东吴运动的存在及其性质的认识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维涛 周瑶琪 +1 位作者 马永生 杨恒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18-1525,共8页
东吴运动是二叠纪的一次重要地壳运动,但对其位置、性质、发生时间历来都有不同的意见,而对于龙门山地区,更是很少有人专题涉及。近来,笔者等人对龙门山地区二叠系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该区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关... 东吴运动是二叠纪的一次重要地壳运动,但对其位置、性质、发生时间历来都有不同的意见,而对于龙门山地区,更是很少有人专题涉及。近来,笔者等人对龙门山地区二叠系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该区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关系、沉积响应及火山岩分布等特征的分析,论述了龙门山地区东吴运动的存在及其性质。研究认为龙门山地区东吴运动主要表现为茅口组上部地层缺失;在茅口组和龙潭组之间普遍存在不整合面,并于不整合面的底界发现底砾岩;中、晚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发生突变以及火山爆发等。其发生时间于晚二叠世早期至中期,即龙潭组沉积期,属于地壳的升降运动,并伴随龙门山南段玄武岩浆的爆发而结束。东吴运动结束了龙门山地区早二叠世以来的稳定地台沉积,使该区发生了强烈的岩相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口组 龙潭组 东吴运动 龙门山地区 地壳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油田污水的聚丙烯酰胺合成及配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爱国 周瑶琪 +2 位作者 王在明 王成文 刘超英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3-127,共5页
针对目前三次采油用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低、易剪切降解、对盐敏感和不适应高温地层等问题,采用两种途径提高了聚丙烯酰胺的适用性。在由室内试验确定了复合引发剂最佳比值1∶1.3和质量浓度170 mg.L-1、合成最佳温度10℃、丙烯酰胺... 针对目前三次采油用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低、易剪切降解、对盐敏感和不适应高温地层等问题,采用两种途径提高了聚丙烯酰胺的适用性。在由室内试验确定了复合引发剂最佳比值1∶1.3和质量浓度170 mg.L-1、合成最佳温度10℃、丙烯酰胺单体质量分数25%、电导率3.6μS.m-1和pH值6.57后,合成出相对分子质量高于2.6×107的聚丙烯酰胺,同时通过丙烯酰胺单体复配引入磺酸基团、苯乙烯磺酸基团或同时引入此两种基团,提高了聚合物的抗盐、抗温、抗剪切性能;后针对聚丙烯酰胺与地层水配伍性差的问题,优选出HEDP螯合剂、异噻唑烷酮杀菌剂和除氧剂硫脲,对聚合物稳定效果明显。该工艺的中试结果表明,现场污水配制溶液60 d后粘度保留率40.4%,满足了三次采油对聚丙烯酰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污水 引发剂 三次采油 粘度保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在获取流体包裹体内压中的应用及讨论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勇 周瑶琪 +2 位作者 颜世永 刘超英 王强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3,共5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二氧化碳、甲烷、氮气及其混合物拉曼位移与压力的关系。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不管是纯组分还是混合体系中,气体的拉曼位移基本上是随压力增加呈一级指数递减。在混合体系中,压力对拉曼位移的影响最大,含量次之。氮气... 本文详细介绍了二氧化碳、甲烷、氮气及其混合物拉曼位移与压力的关系。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不管是纯组分还是混合体系中,气体的拉曼位移基本上是随压力增加呈一级指数递减。在混合体系中,压力对拉曼位移的影响最大,含量次之。氮气与甲烷混合由于分子相互作用发生变化,结果使得氮气拉曼位移随压力变化的灵敏度增加,而甲烷的灵敏度却是降低。随压力增加,峰面积、峰半高宽、峰高等参数也将随之变化。实际的应用结果表明,激光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获取复杂体系流体包裹体内压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流体包裹体 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收缩裂隙沉积模式及定量化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瑶琪 赵振宇 +1 位作者 马晓鸣 冀国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2-680,共9页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测试、室内实验分析、数据处理等,对水下收缩裂隙的形成过程、裂缝充填模式、定量分级、各参数之间的拟合关系、微小扰动对裂缝形成的影响等进行了详细讨论,并且建立了水下收缩裂隙产生的地质理论模型以及对未来研究方...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测试、室内实验分析、数据处理等,对水下收缩裂隙的形成过程、裂缝充填模式、定量分级、各参数之间的拟合关系、微小扰动对裂缝形成的影响等进行了详细讨论,并且建立了水下收缩裂隙产生的地质理论模型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的几点建议。这些对于定量描述裂缝形态、结构、变化规律,预测区域性裂缝规模、分布范围,判别区域沉积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收缩裂隙 地质模型 定量描述 微小扰动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地震技术的油田裂缝监测及模拟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爱国 周瑶琪 +1 位作者 陈勇 王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研制了1套以三分量MEMS检波器为核心硬件的微地震监测系统,并结合GPS系统对监测过程进行精确授时。同时编制数据化记录和处理软件,实现网络化自动监测功能;通过开发计算机判别标准和实时定位理论系统,对数据和微震源进行自动化处理和计... 研制了1套以三分量MEMS检波器为核心硬件的微地震监测系统,并结合GPS系统对监测过程进行精确授时。同时编制数据化记录和处理软件,实现网络化自动监测功能;通过开发计算机判别标准和实时定位理论系统,对数据和微震源进行自动化处理和计算。利用该系统对东辛油田营11进行了6个月现场注水微震监测,对监测数据的处理表明营11注水区域裂缝发育方向基本上为NE90°-NE125°,与地应力裂缝模拟结果相符较好,两者结合给出了这个地区合理开发部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微机电系统 注水开发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获取包裹体内压的新方法——二氧化碳拉曼光谱法 被引量:22
13
作者 陈勇 周瑶琪 倪培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1-214,共4页
对CO2的拉曼光谱特征做了介绍,特别指出了CO2费米共振峰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特点。利用CO2费米共振峰与密度的关系,结合状态方程对山东昌乐一临朐地区的火山岩包裹体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火山岩包裹体的现实内压。结果表明,该地... 对CO2的拉曼光谱特征做了介绍,特别指出了CO2费米共振峰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特点。利用CO2费米共振峰与密度的关系,结合状态方程对山东昌乐一临朐地区的火山岩包裹体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火山岩包裹体的现实内压。结果表明,该地区包裹体的现实内压主要集中在5.75—18.29MPa。简单恢复了包裹体的形成深度,经与前人研究成果对比,显示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这种方法可以作为获取合CO2包裹体内压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拉曼光谱法 包裹体 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昌乐刚玉巨晶中的流体和熔融包裹体及其流体组分特征 被引量:19
14
作者 宋玉财 胡文 +1 位作者 金之钧 陈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7-387,共11页
山东昌乐第三纪玄武岩中产有刚玉巨晶,内含丰富的原生和假次生流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可分为CO2单相包裹体、H2O-CO2两相和三相包裹体。熔融包裹体类型复杂,其中富流体相包裹体可分为含CO2收缩气泡两相熔融包裹体和气-液-... 山东昌乐第三纪玄武岩中产有刚玉巨晶,内含丰富的原生和假次生流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可分为CO2单相包裹体、H2O-CO2两相和三相包裹体。熔融包裹体类型复杂,其中富流体相包裹体可分为含CO2收缩气泡两相熔融包裹体和气-液-固多相熔融包裹体。诸类包裹体主要赋含在刚玉晶核外的“主体”部分,以CO2单相流体包裹体和两相熔融包裹体最为发育,并且不同类型包裹体常密切伴生,表明它们形成时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出现熔浆相(富含挥发分)、气相(CO2为主)和富水相(H2O-CO2为主)等多相体系。激光拉曼分析结果显示,各类包裹体中的气体组分主要是CO2,另有不等量的N2和H2S,据此划分为纯CO2、CO2-N2、CO2-H2S和CO2-N2-H2S等气体组合类型,没有发现O2、CH4和H2等组分。此外,拉曼分析也证实了流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中存在H2O。上述资料表明,昌乐地区深部流体以CO2为主,同时包含H2O、N2和H2S在内的多种组分,这些流体组分也是刚玉母浆系统的重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玉巨晶 流体包裹体 熔融包裹体 流体组分 不混溶作用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收缩裂隙形成过程及裂缝充填模式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振宇 周瑶琪 +1 位作者 马晓鸣 冀国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5-221,共7页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测试,对水下收缩裂隙整体形成过程、裂隙内充填物沉积模式、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详细讨论,并且建立了相应的地质理论模型。水下收缩裂隙的形成共分4个阶段,依次为:泥水混合物进入低洼地带的初始混浊状态;沉积压实稳定阶段...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测试,对水下收缩裂隙整体形成过程、裂隙内充填物沉积模式、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详细讨论,并且建立了相应的地质理论模型。水下收缩裂隙的形成共分4个阶段,依次为:泥水混合物进入低洼地带的初始混浊状态;沉积压实稳定阶段;水位线下降,盐度增大,裂隙形成阶段;沉积裂隙充填阶段。其中“异常高压作用”,对于初始裂隙的形成、沉积物孔隙水的有效排出以及主要渗流通道的发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单一泥质地层裂隙内充填物沉积模式与沙泥互层的多旋回地层略有差异,主要表现为沙层的润滑作用以及对早期裂隙内充填物类型的影响。上述两种地层裂隙内充填物沉积特征均与后期充注期次相对应,表现出很好的韵律性。裂隙纵剖面中生物发育层的出现,对裂隙内充填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将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收缩裂隙 充填物 地质模式 异常高压 生物发育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昌乐—临朐火山岩流体包裹体成分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勇 周瑶琪 +1 位作者 章大港 颜世永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3-418,共6页
山东昌乐-临朐地区火山岩内的橄榄石和辉石中含有大量的流体包裹体,流体来源于地幔。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对部分火山岩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分析,获得了包裹体中挥发分的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该区岩浆中含有大量的CO2和水,CO2是气... 山东昌乐-临朐地区火山岩内的橄榄石和辉石中含有大量的流体包裹体,流体来源于地幔。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对部分火山岩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分析,获得了包裹体中挥发分的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该区岩浆中含有大量的CO2和水,CO2是气相包裹体中的主要成分。同时在包裹体内存在H2、CO、H2S、CH4等还原性气体,说明流体来源于还原环境。此外,少量低碳烷烃的出现为天然气无机成因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流体包裹体 成分 拉曼光谱 橄榄石 辉石 山东昌乐-临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车西地区下古生界储层裂缝参数特征与裂缝类型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茹 梁书义 +1 位作者 周瑶琪 李晓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3-469,共7页
根据车西地区下古生界潜山的岩芯观察与稳定碳氧同位素数据,结合钻井地质、生产动态资料,划分了车西地区下古生界储层裂缝类型;研究了裂缝长度、宽度、倾角、充填等特征参数,并探讨了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了裂缝特征参数与构造部位... 根据车西地区下古生界潜山的岩芯观察与稳定碳氧同位素数据,结合钻井地质、生产动态资料,划分了车西地区下古生界储层裂缝类型;研究了裂缝长度、宽度、倾角、充填等特征参数,并探讨了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了裂缝特征参数与构造部位、埋藏深度、油气产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西 下古生界 裂缝 特征参数 碳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山岛沉积物软变形构造特征 被引量:17
18
作者 周瑶琪 张振凯 +9 位作者 许红 王安东 魏凯 张云翠 王子阳 李斗 陈阳子 刘扬 于珊珊 高晓军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4期42-54,共13页
为了研究灵山岛的沉积物软变形构造特征,利用野外露头考察、沉积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法,根据形态学、驱动力、沉积物液化及变形机制等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识别出多种类型沉积物软变形:卷曲变形、液化底辟、负载构造、挤入构造、液化... 为了研究灵山岛的沉积物软变形构造特征,利用野外露头考察、沉积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法,根据形态学、驱动力、沉积物液化及变形机制等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识别出多种类型沉积物软变形:卷曲变形、液化底辟、负载构造、挤入构造、液化角砾岩、球—枕构造、泄水构造,并详细描述了这些沉积物软变形的表面特征和分布规律。依据各种地质记录,本区构造活动频繁、附近的五莲—烟台断裂于早白垩世是最活跃的时期,认为本文所描述的沉积物软变形是由地震触发引起的。根据不对称负载构造受横向剪切力分析,验证了吕洪波[1]推断早白垩世盆地古斜坡方向SE高NW低的观点。早白垩世巨厚白色凝灰岩可能系本区存在深切至下部岩浆囊的大断层所致,在这个深切过程中诱发一系列地震活动与沉积物的软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山岛 早白垩世 沉积物软变形 液化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加热后伊利石的激光拉曼光谱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强 周瑶琪 +4 位作者 马在平 陈勇 颜世永 刘超英 张娟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88-192,共5页
在分析伊利石结构和常温下拉曼光谱特征的基础上,尝试用激光拉曼光谱法监测伊利石随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一系列情况,对经历了不同温度后的伊利石样品开展了拉曼光谱研究。结果显示,高波数段羟基振动峰带宽随温度升高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且... 在分析伊利石结构和常温下拉曼光谱特征的基础上,尝试用激光拉曼光谱法监测伊利石随温度变化而发生的一系列情况,对经历了不同温度后的伊利石样品开展了拉曼光谱研究。结果显示,高波数段羟基振动峰带宽随温度升高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且其振动峰峰面积比值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并最终利用这些特征建立了温度与拉曼峰特征参数的数学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拉曼光谱法 伊利石 温度 羟基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平南地区火山岩中发现含石盐子晶流体包裹体及其对岩浆脱气的启示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勇 周瑶琪 +5 位作者 肖焕钦 任拥军 孙锡年 王强 颜世永 刘超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99-1705,共7页
本文报道在东营凹陷平南地区滨古斜15井火山岩岩心中发现含石盐子晶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赋存于石英闪长玢岩的石英矿物之中,经显微观察和-185℃低温原位拉曼光谱分析.确定子晶为石盐矿物。显微测温分析结果显示.原生包裹体的均-... 本文报道在东营凹陷平南地区滨古斜15井火山岩岩心中发现含石盐子晶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赋存于石英闪长玢岩的石英矿物之中,经显微观察和-185℃低温原位拉曼光谱分析.确定子晶为石盐矿物。显微测温分析结果显示.原生包裹体的均-温度在359~496℃,流体的盐度为43.26%~54.51%。研究样品中5种类型流体包裹体共生.说明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岩浆上升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导致流体发生强烈的不混溶作用.并促进岩浆脱气。由于富CO2流体以岩浆脱气的方式逃离岩浆.而高盐度流体作为脱气之后的残余流体保存在包裹体中.所以包裹体中以高盐度流体(NaCl-H2O体系)为主,而另一端元组分(富CO2流体)较少。含石盐子晶流体包裹体的发现证实平南地区岩浆中存在高盐度流体.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岩浆脱气过程与高盐度流体不混溶作用有关。这个发现对进一步了解岩浆脱气机制和中国东部无机成因CO2成藏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盐子晶 流体包裹体 岩浆脱气 不混溶作用 东营凹陷 平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