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工程能力达成为导向 构建化工专业优质教学平台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欣梅 杨朝合 +2 位作者 李军 宋春敏 刘会娥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9-53,共5页
探讨了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资源建设等在学生工程能力达成中的支撑作用,重点阐述了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多课程协同案例教学法和基于工程项目的设计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化工专业 教学平台 能力达成 课程建设 课程资源 教学模式 双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实验室管理的思考 被引量:15
2
作者 曲剑波 李静 +1 位作者 张晓云 吴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9-262,共4页
通过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调研,从健康安全培训、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仪器设备运行系统3个方面详细介绍其实验室管理体系。目的是学习借鉴该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增强对实验室健康安全管理的意识,提高我国实验... 通过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调研,从健康安全培训、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仪器设备运行系统3个方面详细介绍其实验室管理体系。目的是学习借鉴该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增强对实验室健康安全管理的意识,提高我国实验室健康安全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健康安全培训 管理制度 安全保障 仪器设备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焦基多孔炭电极材料的制备及调控 被引量:4
3
作者 谭明慧 艾培培 +2 位作者 李士斌 郑经堂 吴明铂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18,69,共5页
以石油焦为原料,氢氧化钾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得中孔丰富、比表面积高的多孔炭。通过硝酸铁溶液浸渍,再经高温热处理,或在高温过程中通入CO2,对多孔炭进行孔结构深度调控。将所制多孔炭用作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通过恒流充放电... 以石油焦为原料,氢氧化钾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得中孔丰富、比表面积高的多孔炭。通过硝酸铁溶液浸渍,再经高温热处理,或在高温过程中通入CO2,对多孔炭进行孔结构深度调控。将所制多孔炭用作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通过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测试其电化学性能,采用氮气吸附法测定多孔炭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结果表明:KOH与石油焦质量比为3∶1,活化温度850℃,活化时间90 min时,可以制得比表面积为2 738 m2/g,总孔容为1.51 cm3/g,中孔率为43.2%的多孔炭,在电流密度为100 mA/g时,该电极在6 mol/L KOH电解液中的比电容值高达256.6 F/g。多孔炭经金属盐溶液浸渍并经CO2二次活化后,中孔率由43.2%提高至70.7%,尽管因比表面积的下降造成了电极比电容值的下降,但由于中孔率的提高,电极的充放电速率明显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多孔炭 调控 孔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响应面法对L-2菌株降解石油烃进行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孙烁 刘其友 +2 位作者 陈水泉 赵朝成 于文赫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512-5518,共7页
从石油烃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菌株L-2,对石油烃(TPH)的降解进行研究。通过16S rRNA鉴定L-2为肠杆菌属。采用基于Box-Behnken设计(BBD)的响应面方法 (RSM),考察温度、pH和TPH质量浓度3个自变量对TPH降解率的交互效应,建立二次回归方程预... 从石油烃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菌株L-2,对石油烃(TPH)的降解进行研究。通过16S rRNA鉴定L-2为肠杆菌属。采用基于Box-Behnken设计(BBD)的响应面方法 (RSM),考察温度、pH和TPH质量浓度3个自变量对TPH降解率的交互效应,建立二次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确定3个实验因素的最佳组合,通过方差分析验证该二次模型的有效性。确定系数R2=0.9943,表明二次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降解条件:温度为30℃,pH为7.13和TPH质量浓度为3.93g/L,TPH降解率为87.79%。结果表明,温度对TPH降解速率的影响(P<0.0001)较其他两个参数更显著。GC/MS结果表明菌株L-2可降解十六烷(C16)至二十五烷(C25)范围内的TPH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属 生物修复 石油烃 优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馏分三种蒸馏曲线换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2
5
作者 夏婧 钮根林 任会姝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58-562,623,共5页
以石油馏分的恩式蒸馏曲线作为基础,根据文献中提供的模型进行其他蒸馏曲线的关联和换算。以VB6.0作为开发用户操作界面为平台,设计了一个能分别对石油馏分恩式蒸馏曲线与实沸点蒸馏曲线、恩式蒸馏曲线与平衡汽化曲线和不同压力下平衡... 以石油馏分的恩式蒸馏曲线作为基础,根据文献中提供的模型进行其他蒸馏曲线的关联和换算。以VB6.0作为开发用户操作界面为平台,设计了一个能分别对石油馏分恩式蒸馏曲线与实沸点蒸馏曲线、恩式蒸馏曲线与平衡汽化曲线和不同压力下平衡汽化曲线换算的软件,大大提高了蒸馏数据换算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对文献提供的实例进行测试表明,该软件针对3种蒸馏曲线的换算均有很好的准确性和吻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馏分 蒸馏曲线换算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酶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优化实验 被引量:4
6
作者 郑红婷 张秀霞 +2 位作者 钟哲森 李振伟 尚琼琼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9-112,共4页
针对土壤的石油污染问题,在花盆中模拟原位修复实验,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有机质与全氮含量比(C/N)、含水率及漆酶活性对石油烃降解率的影响。通过响应曲面法设计实验,建立二次多元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确定修复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干旱... 针对土壤的石油污染问题,在花盆中模拟原位修复实验,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有机质与全氮含量比(C/N)、含水率及漆酶活性对石油烃降解率的影响。通过响应曲面法设计实验,建立二次多元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确定修复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漆酶可以增强石油烃的生物修复效果。软件预测模型显著且具有准确性,在C/N为12.35∶1,漆酶活性为15.03 U/g,含水率为12.62%条件下,修复30 d后石油烃降解率为25.01%。对石油烃降解率影响的显著性从小到大依次为漆酶活性、含水率、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漆酶 响应面 石油烃降解 优化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Al2O3载体的制备方法对其负载的磷化镍催化剂加氢脱氮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鄢景森 王海彦 +1 位作者 张静茹 徐惠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09-1317,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和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Al2O3复合载体,其负载的磷化镍催化剂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和H2原位还原法制备.通过N2吸附(BET)、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 采用共沉淀法和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Al2O3复合载体,其负载的磷化镍催化剂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和H2原位还原法制备.通过N2吸附(BET)、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表征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喹啉的加氢脱氮反应评价了催化剂的加氢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原位溶胶-凝胶法制成的复合载体基本保留了原有的γ-Al2O3的孔特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宽的孔分布,TiO2主要以表面富集的形式分散在管状的γ-Al2O3表面,其负载的磷化镍催化剂还原后所形成的活性相为Ni2P和Ni12P5;而共沉淀法制成的复合载体比表面积较小,孔径分布更加集中,TiO2趋于在块状的Al2O3表面均匀分散,其负载的磷化镍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可还原性,还原后所形成的活性相为Ni2P.不同的载体制备方法和不同的钛铝比对催化剂加氢脱氮性能影响较大,当n(Ti)/n(Al)=1/8时,共沉淀法载体负载的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加氢脱氮性能,在340℃,3 MPa,氢油体积比500,液时空速3 h-1的反应条件下,喹啉的脱氮率可以达到9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镍 二氧化钛 氧化铝 复合载体 共沉淀法 溶胶-凝胶法 加氢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剂辅助催化裂化油浆离心-静电组合脱固工艺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爱军 靳正正 +4 位作者 龚黎明 刘贺 陈坤 沐宝泉 王宗贤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26-3135,共10页
提出先对催化裂化(FCC)油浆进行预处理再进行静电脱固的方法,加入助剂降低油浆体系的黏度,并辅助离心分离脱除沥青质,降低FCC油浆中沥青质在静电塔填料上的"竞争吸附",从而提高静电脱固的效率。研究表明,FCC油浆A中的固体颗粒... 提出先对催化裂化(FCC)油浆进行预处理再进行静电脱固的方法,加入助剂降低油浆体系的黏度,并辅助离心分离脱除沥青质,降低FCC油浆中沥青质在静电塔填料上的"竞争吸附",从而提高静电脱固的效率。研究表明,FCC油浆A中的固体颗粒90%左右是催化剂颗粒,且颗粒粒径较小,大部分集中在15μm以内,其余为焦粉颗粒,较难分离。当加入多功能复合助剂MCA-B,助剂加入比例为油浆的150%(质量比)后,油浆A体系的黏度降低至0.85mm^2/s(80℃),可满足静电脱固的黏度要求。再进行离心条件为离心力3819g,离心时间10min的离心实验,使得油浆A中的胶质和沥青质分别降低了6.34%和58.82%。最后在静电电压14kV,静电温度70℃,静电稳定时间30min的条件下进行静电脱固,在此实验条件下油浆A和油浆B的脱固效率都可达到98%以上,能够将油浆中的固含量降低到30~60μg/g,可满足作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原料的固含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固体颗粒 油浆预处理 脱固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粉体湿法球磨参数优化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学文 郑经堂 +3 位作者 李长海 吴明铂 李跃金 贾冬梅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7-781,共5页
为获取可用于陶瓷膜支撑体烧结的、粒径分布合理的原料粉体,实验中以粒径500 M的氧化铝粉体为原料,探索其湿法球磨最优条件。在不同球磨时间和球料比条件下进行球磨,对比球磨效果,测定球磨后粉体的粒径及分布并综合考虑成本因素后得出... 为获取可用于陶瓷膜支撑体烧结的、粒径分布合理的原料粉体,实验中以粒径500 M的氧化铝粉体为原料,探索其湿法球磨最优条件。在不同球磨时间和球料比条件下进行球磨,对比球磨效果,测定球磨后粉体的粒径及分布并综合考虑成本因素后得出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球料比(9~11)∶1、球磨时间9~10 h为最优球磨条件。后续实验则表明,在最优球磨参数下所得粉体粒径较均一,可直接用于烧结耐高温、高强度的陶瓷膜支撑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球磨 氧化铝粉体 球磨时间 球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臭嗅觉测定研究性实验教学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安慧 赵东风 +3 位作者 张庆冬 耿春香 王永强 王志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6-199,共4页
针对日益严峻的恶臭污染问题,依托先进的学科建设平台,设计了恶臭嗅觉测定研究性教学实验。该实验将国标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和欧标动态嗅觉仪法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动态嗅觉仪在恶臭浓度测定方面具有更高的精度、可重复性和准确... 针对日益严峻的恶臭污染问题,依托先进的学科建设平台,设计了恶臭嗅觉测定研究性教学实验。该实验将国标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和欧标动态嗅觉仪法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动态嗅觉仪在恶臭浓度测定方面具有更高的精度、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实验采用"引导-探索-实验-掌握"的研究性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全面参与嗅辨过程并获得实验结果,使学生掌握了恶臭嗅觉测定法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国际先进恶臭监测设备的结构和功能,为学生今后从事恶臭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实验 恶臭 嗅觉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动态嗅觉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催化剂流化异常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0
11
作者 白锐 王晓 +1 位作者 王振卫 刘晨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5,共5页
针对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催化剂流化异常的情况,根据生产实际和流化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导致流化异常的各种因素,找出了流化异常的原因,主要是催化剂堆密度偏低、装置负荷过大和半再生斜管不畅造成的,采... 针对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催化剂流化异常的情况,根据生产实际和流化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导致流化异常的各种因素,找出了流化异常的原因,主要是催化剂堆密度偏低、装置负荷过大和半再生斜管不畅造成的,采取的对策为:通过调整催化剂配方,优化催化剂生产工艺,改善新鲜催化剂的堆密度和外形,并采用堆密度相对较高的磁分离催化剂,加大系统中催化剂置换速率;降低装置负荷,合理调配一再、二再主风量,并控制好两器压力;通过调整松动点和松动风量改善半再生斜管输送工况。通过采取上述措施,解决了再生器催化剂流化异常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催化裂化 催化剂 再生器 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加氢脱硫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原油预脱硫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9
12
作者 郑凯元 曲凤娇 +4 位作者 陈英杰 刘东 李雯 邹京伦 侯绪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59-2866,2891,共9页
综述了目前轻质油品非加氢脱硫以及原油预脱硫的相关技术,关于轻质油品非加氢脱硫技术详细叙述了氧化脱硫、吸附脱硫和溶剂萃取脱硫等技术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络合脱硫、膜分离脱硫等技术,阐述了各非加氢脱硫技术的特点及脱硫效果;针... 综述了目前轻质油品非加氢脱硫以及原油预脱硫的相关技术,关于轻质油品非加氢脱硫技术详细叙述了氧化脱硫、吸附脱硫和溶剂萃取脱硫等技术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络合脱硫、膜分离脱硫等技术,阐述了各非加氢脱硫技术的特点及脱硫效果;针对原油预脱硫技术,主要介绍了物理法原油预脱硫、超声-氧化法原油预脱硫、电化学法原油预脱硫以及微生物法原油预脱硫等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应用能耗低、操作条件温和、脱硫效果好的非加氢脱硫手段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综合应用非加氢脱硫技术对原油进行预脱硫处理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加氢脱硫 氧化 吸附 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和垢样对比分析预测催化烟机结垢成因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仁波 赵辉 +3 位作者 白锐 高民 王昌东 杨朝合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3,58,共5页
为了认识催化裂化烟气轮机垢样和预测垢样形成原因,选择新鲜剂、待生剂、平衡剂、三旋细粉和催化烟机垢样代表催化裂化催化剂全生命周期,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扫描电镜、同步热分析和激光粒度分析技术,得到新鲜剂、待生剂、平衡... 为了认识催化裂化烟气轮机垢样和预测垢样形成原因,选择新鲜剂、待生剂、平衡剂、三旋细粉和催化烟机垢样代表催化裂化催化剂全生命周期,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扫描电镜、同步热分析和激光粒度分析技术,得到新鲜剂、待生剂、平衡剂、三旋细粉和催化烟机垢样样品的元素组成、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差热曲线和粒径分布等物性分析数据。通过对比各样品分析结果,发现催化剂全生命周期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富集和脱离规律与低熔点化合物存在关联关系,得出垢样中Y型分子筛发生晶格变化的结论,预测多种低熔点化合物和烟机工艺条件是导致烟机结垢的根本原因,这些结果可以为后期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催化剂 催化烟机 结垢 低熔点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过程的萃取精馏教学实验装置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金庆 吕宏凌 +1 位作者 汪佳 刘雪暖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6-79,共4页
采用过程工程的序贯模块法设计并组建了乙二醇连续萃取精馏乙醇-水恒沸物系的实验装置。由UNIQUAC活度系数模型预测汽液相平衡,结合萃取传质动力学MESHRF模型优化设计精馏塔,采用θ环填料和透明塔体组装成溶剂回收、精馏和提馏三段式连... 采用过程工程的序贯模块法设计并组建了乙二醇连续萃取精馏乙醇-水恒沸物系的实验装置。由UNIQUAC活度系数模型预测汽液相平衡,结合萃取传质动力学MESHRF模型优化设计精馏塔,采用θ环填料和透明塔体组装成溶剂回收、精馏和提馏三段式连续萃取精馏实验装置,将萃取精馏和萃取剂回收双塔流程优化为单塔流程,以便于学生可独立设计和操作。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教学装置能实现恒沸物系的萃取精馏分离,99%乙醇收率达91.6%,萃取剂回收率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精馏 序贯模块法 θ环填料 乙二醇 乙醇-水恒沸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氧化石墨烯超分子杂化体的构筑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夏道宏 段尊斌 +3 位作者 胡尊龙 丁雪春 朱丽君 项玉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23-1832,共10页
β-环糊精是由7个D-吡喃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键连成环的超分子主体分子,"内疏水、外亲水"的独特结构赋予了其优异的分子识别能力;氧化石墨烯类材料凭借其优良特性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由β-环糊精和氧化石墨烯构筑... β-环糊精是由7个D-吡喃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键连成环的超分子主体分子,"内疏水、外亲水"的独特结构赋予了其优异的分子识别能力;氧化石墨烯类材料凭借其优良特性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由β-环糊精和氧化石墨烯构筑的超分子杂化体在兼具二者特有性能的基础上又有新功能的引入。本文综述了β-环糊精-氧化石墨烯超分子杂化体的构筑方式,按二者间的连接方式,分别为共价键和非共价键两种连接方式,其中通过共价键连接是目前最主要的构筑方式;此外对β-环糊精-氧化石墨烯超分子杂化体的特征和表征进行了简述。同时对β-环糊精-氧化石墨烯超分子杂化体在水污染处理、电化学检测、药物控释和催化等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该超分子杂化体在构筑和应用上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氧化石墨烯 超分子杂化体 分子识别 水污染处理 电化学 药物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中烯烃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爱军 郑文林 +4 位作者 焦守辉 陈坤 刘贺 王宗贤 王子豪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3-418,共6页
以某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通过二烯值和溴价分析方法测定了其四组分和五个馏分中共轭烯烃(双键)和烯烃(双键)的含量;同时结合紫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氢谱法(~1H-NMR)对其四组分和五个馏分中的烯烃类型和含量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催... 以某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通过二烯值和溴价分析方法测定了其四组分和五个馏分中共轭烯烃(双键)和烯烃(双键)的含量;同时结合紫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氢谱法(~1H-NMR)对其四组分和五个馏分中的烯烃类型和含量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油浆中的确存在烯烃(双键)和共轭烯烃(双键),其烯烃(双键)和共轭烯烃(双键)的含量高达21%和6%,四组分中的共轭烯烃(双键)含量依次增多,五个馏分中共轭烯烃(双键)的含量在5%左右,且四组分和五个馏分中烯烃(双键)的含量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同时,不同组分和不同馏分之间正构α-烯烃和内烯烃的含量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二烯值 溴价 核磁共振 烯烃类型与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旋流器内液相平均停留时间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军卫 赵加民 +2 位作者 王建军 肖家治 金有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373-4379,共7页
旋流设备内伴有传热、传质或反应过程时,介质停留时间是其关键参数。在冷模实验装置上,采用持液量法,对气液旋流器内液相平均停留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相停留时间随入口含液率增大明显降低,随入口气速增大降低较小。气液界面剪... 旋流设备内伴有传热、传质或反应过程时,介质停留时间是其关键参数。在冷模实验装置上,采用持液量法,对气液旋流器内液相平均停留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相停留时间随入口含液率增大明显降低,随入口气速增大降低较小。气液界面剪切力远小于液相重力是入口气速对液相停留时间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基于液膜受力平衡,建立了气液旋流器内液相平均停留时间模型。模型预测停留时间与实测值总体吻合良好,在液膜Reynolds数Rel<1200范围内,模型预测停留时间偏大,讨论了模型预测偏差与液膜流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旋流 分离 液相 停留时间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_(1-x)Ag_xCo_2O_4尖晶石复合氧化物催化去除碳烟颗粒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焕荣 石会龙 +2 位作者 代晓东 钱岭 阎子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1,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n_(1-x)Ag_xCo_2O_4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氧气程序升温脱附(O_2-TPD)和程序升温氧化(TPO)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自制的反应装置上,利用程序升温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评价。结...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n_(1-x)Ag_xCo_2O_4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氧气程序升温脱附(O_2-TPD)和程序升温氧化(TPO)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自制的反应装置上,利用程序升温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制样品Mn_(1-x)Ag_xCo_2O_4均为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且具有良好的催化碳烟燃烧活性,当x为0.4时,样品Mn_(0.6)Ag_(0.4)Co_2O_4的催化活性最高,其催化燃烧碳烟的T_(50)(50%碳烟的燃烧峰对应的温度)为325℃,比碳烟非催化燃烧时降低2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 凝胶法 尖晶石氧化物 催化 碳烟 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对重油热转化过程生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爱军 张艳琦 +1 位作者 刘贺 王宗贤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5-690,共6页
以委内瑞拉减渣、辽河减渣、克拉玛依减渣三种劣质减压渣油为原料,在微型反应釜中进行反应,研究重金属等因素对重油热转化过程生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油中重金属含量越高,其在热转化过程中的生焦诱导期越短。随着重金属总含量的增... 以委内瑞拉减渣、辽河减渣、克拉玛依减渣三种劣质减压渣油为原料,在微型反应釜中进行反应,研究重金属等因素对重油热转化过程生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油中重金属含量越高,其在热转化过程中的生焦诱导期越短。随着重金属总含量的增加,重油的生焦量明显增多,生成的焦颗粒也逐渐变大。延迟焦化产物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重金属含量越高的重油,焦产率越高,导致液体产物收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渣油 重金属 生焦诱导期 产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裂化尾油临氢降凝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丽 马向荣 +1 位作者 王延臻 宋春敏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43,共5页
以ZSM-5分子筛为载体制备了Ni/Ca/ZSM-5临氢降凝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中Ni、Ca改性对润滑油基础油凝点、收率和黏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Ni、Ca改性后,催化剂的裂化活性降低,润滑油基础油的收率和黏度指数升高。以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对... 以ZSM-5分子筛为载体制备了Ni/Ca/ZSM-5临氢降凝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中Ni、Ca改性对润滑油基础油凝点、收率和黏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Ni、Ca改性后,催化剂的裂化活性降低,润滑油基础油的收率和黏度指数升高。以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对Ni-Ca/ZSM-5催化剂作用下的加氢工艺条件进行考察,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310℃、体积空速3.0 h^(-1)、反应压力15 MPa、氢油体积比500,在此条件下,润滑油基础油凝点为-17℃,黏度指数为93,收率为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尾油 ZSM-5分子筛 临氢降凝 润滑油基础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