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常规石油绿色热改质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齐以强 刘贺 +7 位作者 韩莉 谢丽颖 张啸杞 杨颖 李维宁 郭爱军 陈坤 王宗贤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2,共8页
非常规石油因黏度高、流动性差,严重制约其输送和下游深加工,如何进行轻质化改质成为其开发利用的关键。在严格的环保要求和“双碳”政策驱动下,非常规石油改质势必朝绿色、清洁方向发展。基于此,综述了以重油为典型代表的非常规石油绿... 非常规石油因黏度高、流动性差,严重制约其输送和下游深加工,如何进行轻质化改质成为其开发利用的关键。在严格的环保要求和“双碳”政策驱动下,非常规石油改质势必朝绿色、清洁方向发展。基于此,综述了以重油为典型代表的非常规石油绿色热改质技术研究进展,包括传统临氢/供氢热裂化改质技术、超临界水改质技术、临水煤气降黏改质技术以及临甲烷改质技术,分析了各种绿色改质技术的优势、制约因素、工业应用和前景等,为重油绿色改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油 绿色轻质化 降黏改质 超临界水改质 临水煤气改质 临甲烷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废弃物制备生物炭对水中石油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志强 徐昕玉 +2 位作者 李向伟 石双欣 孙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7,共8页
利用6种不同种类农林废弃物(包括小麦秸秆、花生壳、椰壳等)制备生物炭,研究不同生物炭对水中石油的吸附性能。系统考察生物炭种类及投加量、石油种类及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生物炭吸附水中石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制备的... 利用6种不同种类农林废弃物(包括小麦秸秆、花生壳、椰壳等)制备生物炭,研究不同生物炭对水中石油的吸附性能。系统考察生物炭种类及投加量、石油种类及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生物炭吸附水中石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炭对水中石油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量为142.70~493.86 mg g。其中,以小麦秸秆制备的生物炭对石油的吸附量最大,其总孔体积明显大于其他生物炭,为0.155 cm 3 g,含碳官能团也较多。小麦秸秆生物炭吸附水中石油时最佳投加量(ρ)为0.25 g L,吸附平衡时间为60 min,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即更接近单分子层吸附。生物炭的吸油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水中油浓度对生物炭的石油吸附量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农林废弃物 生物炭 灰色关联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精馏分离丙酮-正庚烷的模拟与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孔洁 李沅欣 孙兰义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3-1262,共10页
以1-氯丁烷为中间沸点夹带剂,分别使用侧线萃取精馏流程和内循环萃取精馏流程分离了丙酮-正庚烷共沸物。以年总费用、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热力学效率为评价指标,使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分别对两流程进行了优化,获取了最佳设备参数与操作参数。... 以1-氯丁烷为中间沸点夹带剂,分别使用侧线萃取精馏流程和内循环萃取精馏流程分离了丙酮-正庚烷共沸物。以年总费用、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热力学效率为评价指标,使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分别对两流程进行了优化,获取了最佳设备参数与操作参数。优化结果表明,与侧线萃取精馏流程相比,内循环萃取精馏流程降低了9.77%的年总费用,11.9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了1.47%的热力学效率。对侧线萃取精馏和内循环萃取精馏分离丙酮-正庚烷共沸物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合理的控制方案。添加进料流量扰动和进料组成扰动后,两流程的产品均可恢复至设定值附近。使用绝对偏差积分对两流程的控制效果进行了量化,结果显示内循环萃取精馏流程具有更好的动态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沸物 萃取精馏 优化 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复合溶剂抽提芳烃工艺
4
作者 杨帅康 李琦 +3 位作者 许文龙 赵强 田原宇 乔英云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1-347,共7页
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采用馏分切割的方式分离原料中含有较多单环芳烃的轻组分,仅保留重组分,选用复合溶剂探究多环芳烃抽提的实验条件,借助了反抽提技术进一步降低抽出油中饱和烃的含量,并通过减压蒸馏对复合溶剂进行回收。实验结果表... 以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采用馏分切割的方式分离原料中含有较多单环芳烃的轻组分,仅保留重组分,选用复合溶剂探究多环芳烃抽提的实验条件,借助了反抽提技术进一步降低抽出油中饱和烃的含量,并通过减压蒸馏对复合溶剂进行回收。实验结果表明,以重组分为原料,在复合溶剂V(环丁砜)∶V(N-甲基吡咯烷酮)=3∶7、剂油体积比为1.2、抽提温度50℃条件下,多环芳烃收率可达75.06%,多环芳烃含量为94.88%(w)。经预处理及溶剂抽提后,抽余油中的芳烃含量由原料中的79.47%(w)降至11.59%(w)。回收后的溶剂颜色变深,使用回收的溶剂进行抽提实验,多环芳烃收率为69.33%,相较于新鲜的溶剂抽提效率略有降低,实现了资源的可重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 溶剂抽提 多环芳烃 复合溶剂 抽余油 反抽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氧化处理对不锈钢表面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旭晖 司海娟 +3 位作者 柏海燕 吴忠军 吕冲 夏道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1,共3页
研究了化学氧化处理对不锈钢(1Cr18Ni9Ti)表面亲水性、表面自由能及表面化学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此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氧化处理可以有效改善不锈钢的表面亲水性,且亲水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最佳工... 研究了化学氧化处理对不锈钢(1Cr18Ni9Ti)表面亲水性、表面自由能及表面化学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此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氧化处理可以有效改善不锈钢的表面亲水性,且亲水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最佳工艺条件是处理温度为75℃,处理时间为8min;经化学氧化处理后,不锈钢的表面自由能γgs及其极性分量γgsp显著增大,使不锈钢表面呈现出极强的亲水性;多功能电子能谱分析表明,表面自由能γgs及其极性分量γgsp的增加与表面及一定厚度范围内含氧极性基团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氧化 不锈钢 表面亲水性 表面自由能 表面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中芳烃选择性抽提的溶剂效应
6
作者 杨帅康 田原宇 +1 位作者 乔英云 王敬贤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84-1092,共9页
针对催化裂化柴油馏分分布宽、芳烃结构复杂及溶剂抽提选择性差等问题,采用分馏原料油、建立模拟体系等方法探究了不同溶剂对各馏分段原料油及不同结构芳烃的抽提效果与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除乙腈外,各溶剂对不同环数芳烃的选择性差... 针对催化裂化柴油馏分分布宽、芳烃结构复杂及溶剂抽提选择性差等问题,采用分馏原料油、建立模拟体系等方法探究了不同溶剂对各馏分段原料油及不同结构芳烃的抽提效果与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除乙腈外,各溶剂对不同环数芳烃的选择性差异明显,二甘醇选择性最强但溶解度低,导致抽提收率不理想。在模拟体系中,溶剂倾向于优先选择具有更多环数的芳烃分子,取代基侧链结构也会影响抽提过程,影响的大小顺序为:乙基≈两个甲基>一个甲基>无取代基。该研究为芳烃抽提溶剂的选择及优化、原料油精确定向抽提策略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 溶剂抽提 相互作用 选择性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结构组成对沥青质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孙洁 肖胜玉 +2 位作者 李明桢 李英豪 孙昱东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共6页
目的 为催化剂孔结构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具有不同孔径的两种催化剂对沥青质的加氢反应性能进行研究,对比催化剂孔结构对沥青质加氢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 不同来源渣油沥青质的转化率接近,均为60%左右,远小于分子更小的煤焦油沥... 目的 为催化剂孔结构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具有不同孔径的两种催化剂对沥青质的加氢反应性能进行研究,对比催化剂孔结构对沥青质加氢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 不同来源渣油沥青质的转化率接近,均为60%左右,远小于分子更小的煤焦油沥青质的转化率(79.88%),说明位阻效应和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对沥青质加氢反应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沥青质在小孔径、高活性金属含量催化剂上的转化率比大孔径催化剂高10%左右,更容易脱除沥青质外围的饱和结构,但由于内扩散的限制及反应后沥青质缩合度的增加,沥青质加氢反应的生焦倾向更大。结论 合适的孔径和活性金属含量以及两者的合理匹配是沥青质加氢反应具有高转化率和良好的产品分布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加氢反应 催化剂 反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沥青质晶体结构表征分析
8
作者 孙洁 肖胜玉 +2 位作者 李英豪 李明桢 孙昱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1,共5页
为探究沥青质的聚集特性,对多种不同属性的渣油沥青质和煤焦油沥青质的分子组成和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质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占元素总质量的85%以上,石油基沥青质中杂原子硫含量较高,煤焦油沥青质中氧原子含量较高。X射... 为探究沥青质的聚集特性,对多种不同属性的渣油沥青质和煤焦油沥青质的分子组成和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质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占元素总质量的85%以上,石油基沥青质中杂原子硫含量较高,煤焦油沥青质中氧原子含量较高。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石油基沥青质的芳香片层间距大于单晶石墨,片层间通过π-π相互作用堆叠为非晶缔合体,由于氢键相互作用或空间位阻的影响,沥青质相邻芳香片层的链间距大于相邻芳香片层间距。煤焦油沥青质由于芳香片层尺寸较小,芳香环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较弱而不能形成有效的堆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元素组成 晶体结构参数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固体碱脱硫精制新工艺的工业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喜文 杨庭 +2 位作者 夏道宏 项玉芝 段永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4-415,423,共3页
开发的固体碱技术不仅具有良好的硫化氢脱除性能 ,而且还具有硫醇和总硫降低功能。该技术在液化石油气脱硫精制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应用。结果表明 ,固体碱洗能够达到并超过液体碱洗的效果 ,大大减少了废碱液排放 ,而且可以提高液化气精制... 开发的固体碱技术不仅具有良好的硫化氢脱除性能 ,而且还具有硫醇和总硫降低功能。该技术在液化石油气脱硫精制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应用。结果表明 ,固体碱洗能够达到并超过液体碱洗的效果 ,大大减少了废碱液排放 ,而且可以提高液化气精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碱 液化气 硫化氢 硫醇 脱硫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沥青质超分子聚集及解聚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芳 卞贺 +2 位作者 韦胜超 朱丽君 夏道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8-969,共12页
石油沥青质组成复杂,氢/碳原子比低,硫、氮等杂原子含量高,给石油开采、运输和加工处理带来困难,究其原因是石油沥青质分子结构复杂,极易发生超分子聚集,形成聚集体。目前对沥青质超分子聚集的认识越来越广泛,并被石油化学工作者广泛接... 石油沥青质组成复杂,氢/碳原子比低,硫、氮等杂原子含量高,给石油开采、运输和加工处理带来困难,究其原因是石油沥青质分子结构复杂,极易发生超分子聚集,形成聚集体。目前对沥青质超分子聚集的认识越来越广泛,并被石油化学工作者广泛接受。沥青质超分子聚集是通过电荷转移作用、偶极作用以及氢键作用形成沥青质分子之间的缔合,这些弱相互作用在石油体系的分子间普遍存在,实现沥青质聚集体的解聚是重质油高效轻质化的基础。研究表明,采用化学方法改变沥青质分子结构或采用物理方法改变沥青质物理状态,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沥青质聚集体解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超分子聚集体 聚集 解聚 聚集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甲酯加氢制燃料乙醇强化工艺的全厂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继艳 孙兰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1-215,220,共6页
对以醋酸甲酯和氢气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强化工艺进行了控制研究,采用集成仿真与启发式规则的全厂控制设计方法,分别建立了反应单元和分离单元的控制方案,并通过添加进料流量扰动考察系统的响应效果。虽然该流程中涉及分隔壁精馏塔和... 对以醋酸甲酯和氢气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强化工艺进行了控制研究,采用集成仿真与启发式规则的全厂控制设计方法,分别建立了反应单元和分离单元的控制方案,并通过添加进料流量扰动考察系统的响应效果。虽然该流程中涉及分隔壁精馏塔和萃取分隔壁精馏塔,流程复杂、变量之间耦合度高,但各产品纯度在扰动后均能恢复稳定值。提出的全厂控制方案可为醋酸甲酯加氢制燃料乙醇的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甲酯 燃料乙醇 隔壁塔 动态控制 全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橡胶填充油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正海 王宁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7,共9页
概述了橡胶填充油(简称橡胶油)的分类、发展现状及国内外环保橡胶油的生产工艺和研究进展。环保橡胶油主要有处理芳烃油、重质环烷基油、浅度溶剂抽提油、残余芳烃抽提油以及调合油5大类。以润滑油精制装置副产抽出油、催化裂化油浆、... 概述了橡胶填充油(简称橡胶油)的分类、发展现状及国内外环保橡胶油的生产工艺和研究进展。环保橡胶油主要有处理芳烃油、重质环烷基油、浅度溶剂抽提油、残余芳烃抽提油以及调合油5大类。以润滑油精制装置副产抽出油、催化裂化油浆、渣油等为原料,环保橡胶油的生产工艺主要有溶剂精制工艺、复合溶剂抽提工艺、加氢精制-溶剂抽提复合工艺、加氢精制工艺等,这些工艺通过选择性脱除原料中的多环芳烃、保留低环芳烃和烷基芳烃来生产环保橡胶油,国内目前存在产能低、产品芳碳率低等问题,影响了环保橡胶油在国内的大规模应用,也影响环保型橡胶轮胎质量的提高。在原有技术方案上开发新的环保橡胶油生产工艺,探索新的加工路线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橡胶填充油 加氢精制 溶剂抽提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辅助生成焦磷酸铌NbP1.8O7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忠涛 吕青 +2 位作者 刘涛 邢涛 刘海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88,共7页
提出一种利用聚合物合成焦磷酸铌NbP1.8O7的简易方法,采用聚合物辅助一步煅烧,通过调控含磷聚合物的加入量来制备纯相的焦磷酸铌,调控煅烧升温速率以进一步提高负极材料的无定型化,考察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电极材... 提出一种利用聚合物合成焦磷酸铌NbP1.8O7的简易方法,采用聚合物辅助一步煅烧,通过调控含磷聚合物的加入量来制备纯相的焦磷酸铌,调控煅烧升温速率以进一步提高负极材料的无定型化,考察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电极材料电化学储钠性能优异;制备5℃/min升温速率下的趋于无定形的焦磷酸铌在1 0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 000圈后可逆放电比容量仍有164.6 mA·h/g,在2 000 mA/g的大电流密度下循环5 000圈后仍有101.37 mA·h/g的高可逆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聚阴离子化合物 焦磷酸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的离聚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涔凯 邹杰鑫 +8 位作者 王旻 李思明 赵微 张时林 滕珏瑾 王艳皎 吴明铂 胡涵 李亚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34,共11页
在能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氢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绿色环保的新型能源成为全球节能降碳的重要载体。传统的碱水电解(Alkaline water electrolysis,AWE)制氢要求较高pH的碱液作为电解液,而且只能在低电流密度下工作;质子交换膜电解水(Proton e... 在能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氢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绿色环保的新型能源成为全球节能降碳的重要载体。传统的碱水电解(Alkaline water electrolysis,AWE)制氢要求较高pH的碱液作为电解液,而且只能在低电流密度下工作;质子交换膜电解水(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sis,PEMWE)制氢技术具有电流密度大、效率高的特点,被人们视为最有前景的电解水制氢技术,但是其昂贵的催化剂以及所需的高耐酸性部件成为制约PEMWE发展的重要因素。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Ani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sis,AEMWE)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可以实现低成本“绿氢”制备。相较于AWE,AEMWE避免了高浓度碱液的循环;相较于PEMWE,AEMWE则具有成本低、腐蚀性低等优势。离聚物作为关键部件膜电极(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中三相界面(Triple phase boundary,TPB)的重要组成部分,对AEMWE内部催化作用和水管理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围绕AEMWE技术原理和离聚物在AEMWE中的作用进行了概述,随后对常见的不同种类的阴离子离聚物结构及特点进行了总结,最后从结构、含量以及添加剂调控三种调控策略入手,针对如何调控离聚物以达到更加优异的电解性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膜 电解水 离聚物 三相界面 调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吸附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管泽坤 赵亭 +1 位作者 张雨 柳云骐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4-1575,共12页
现行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8352.6—2016)要求汽油中的硫质量分数不能超过10μg/g,因此汽油的深度脱硫技术将持续受到关注。反应吸附脱硫技术具有脱硫率高、辛烷值损失低的优点,是目前用于汽油脱硫的主... 现行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8352.6—2016)要求汽油中的硫质量分数不能超过10μg/g,因此汽油的深度脱硫技术将持续受到关注。反应吸附脱硫技术具有脱硫率高、辛烷值损失低的优点,是目前用于汽油脱硫的主要手段之一。了解和认识反应吸附脱硫催化剂的组成和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对于提高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推进反应吸附脱硫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反应吸附脱硫催化剂中脱硫活性金属组分、储硫组分、以及载体3种组分的功能与研究进展,分析了每种组分优化对脱硫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讨论了反应吸附脱硫过程中的机理问题,以期为未来反应吸附脱硫催化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S Zorb工艺 反应吸附脱硫催化剂 辛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癸酸咪唑啉季铵盐缓蚀剂对HEDP体系的缓蚀与阻垢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温福山 徐渊 刘文亮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以癸酸,二乙烯三胺以及氯化苄为原材料反应得到癸酸咪唑啉季铵盐(DI)缓蚀剂。采用失重法、扫描电镜(SEM)以及电化学测试等评价了DI缓蚀剂在1%(质量分数)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溶液中对N80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当DI质量浓度为400 mg/L... 以癸酸,二乙烯三胺以及氯化苄为原材料反应得到癸酸咪唑啉季铵盐(DI)缓蚀剂。采用失重法、扫描电镜(SEM)以及电化学测试等评价了DI缓蚀剂在1%(质量分数)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溶液中对N80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当DI质量浓度为400 mg/L时,缓蚀率达到74.94%。采用静态沉积法研究了DI对1%HEDP体系中碳酸钙的阻垢性能。结果显示,DI的加入提升了HEDP对碳酸钙垢的阻垢效果。当DI的质量浓度为600 mg/L时,阻垢效率可达93.64%,相较于未加DI时,提高了10%左右。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DI和HEDP在方解石(104)和(102)两个晶面的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癸酸咪唑啉季铵盐 羟基乙叉二膦酸 缓蚀性能 阻垢性能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基催化剂在电催化加氢脱氯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17
作者 李俊熙 柳云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28-6442,共15页
电催化加氢脱氯(EHDC)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安全、绿色的水处理技术。钯(Pd)催化剂作为较有效的EHDC催化剂由于其易失活和价格昂贵的原因限制其工业应用。本文分析了调控Pd的形态结构(分散度、颗粒大小、晶面)、尺度效应(单原子催化... 电催化加氢脱氯(EHDC)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安全、绿色的水处理技术。钯(Pd)催化剂作为较有效的EHDC催化剂由于其易失活和价格昂贵的原因限制其工业应用。本文分析了调控Pd的形态结构(分散度、颗粒大小、晶面)、尺度效应(单原子催化剂、双原子催化剂)和电子结构调控对提升Pd的EHDC性能的研究进展,提出提升Pd对污染物的有效吸附能够提升EHDC性能。探讨了其他因素(工作电位、共存离子、pH等)对其活性的影响。对EHDC技术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以简单方式制备Pd单原子催化剂,实现100%的原子利用率,显著降低Pd的成本,耦合可再生能源技术降低能源成本,推动工业化应用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电催化加氢脱氯 钯基催化剂 含氯有机物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potassium storage performance of carbon nanosheets derived from heavy oils
18
作者 ZHAO Qing-shan LIU Qin-lian +6 位作者 LI Yi-wen JI Tian YAO Yu-yue ZHAO Yi-kun DENG Wei HU Han WU Ming-bo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3-1014,共12页
As by-products of petroleum refining,heavy oil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carbon content,low cost and great variability,making them competitive precursors for the anodes of potassium ion batteries(PIBs).However,the ... As by-products of petroleum refining,heavy oil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carbon content,low cost and great variability,making them competitive precursors for the anodes of potassium ion batteries(PIBs).Howev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y oil composition and potassium storage performance remains unclear.Using heavy oils containing distinct chemical groups as the carbon source,namely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slurry(FCCS),petroleum asphalt(PA)and deoiled asphalt(DOA),three carbon nanosheets(CNS)were prepared through a molten salt method,and used as the anodes for PIBs.The composition of the heavy oil determines the lamellar thicknesses,sp^(3)-C/sp^(2)-C ratio and defect concentration,thereby affecting the potassium storage performance.The high content of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moderate amount of heavy component moieties in FCCS produce carbon nanosheets(CNS-FCCS)that have a smaller layer thickness,larger interlayer spacing(0.372 nm),and increased number of folds than in CNS derived from the other three precursors.These features give it faster charge/ion transfer,more potassium storage sites and better reaction kinetics.CNS-FCCS has a remarkable K^(+)storage capacity(248.7 mAh g^(-1) after 100 cycles at 0.1 A g^(-1)),long cycle lifespan(190.8 mAh g^(-1) after 800 cycles at 1.0 A g^(-1))and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ranking it among the best materials for this application.This work sheds light on the influence of heavy oil composition on carbon 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and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heavy oil-derived carbon electrodes for P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oils Carbon nanosheets Molten salt method Four-component composition Potassium-ion batte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油井水泥降失水剂概述 被引量:24
19
作者 秦伟堂 张宏军 +2 位作者 郑成胜 王槐平 孙在春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58,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油井水泥降失水剂的研究应用情况,包括过去和当前应用的降失水材料以及近年来最新研究开发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颗粒材料、水溶性改性天然高分子和水溶性合成高分子材料,无机或有机颗粒材料。水溶性天然高分子材料有纤维素... 综述了国内外油井水泥降失水剂的研究应用情况,包括过去和当前应用的降失水材料以及近年来最新研究开发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颗粒材料、水溶性改性天然高分子和水溶性合成高分子材料,无机或有机颗粒材料。水溶性天然高分子材料有纤维素、淀粉、木质素、褐煤、单宁、瓜尔胶、干酪素等。水溶性合成高分子材料性能优异、种类繁多,已成为研究热点。另外,对于油井水泥降失水剂的发展趋势谈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失水剂 油井水泥 国内外 无机 瓜尔胶 研究开发 木质素 合成高分子材料 水溶性 干酪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裂解制备低碳烯烃 被引量:21
20
作者 陈小博 张星 +3 位作者 韩忠祥 山红红 杨朝合 张建芳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43-947,共5页
在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上研究了催化裂化(FCC)汽油催化裂解生产低碳烯烃的反应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类型、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及水蒸气用量对乙烯、丙烯的产率均有显著的影响。高温、大剂油比、长停留时间及提高水蒸气用量... 在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上研究了催化裂化(FCC)汽油催化裂解生产低碳烯烃的反应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类型、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及水蒸气用量对乙烯、丙烯的产率均有显著的影响。高温、大剂油比、长停留时间及提高水蒸气用量都可促进汽油的裂解,增加低碳烯烃的产率。在实验室条件下,以ZC-7300为催化剂,多产低碳烯烃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580℃,停留时间1.6s左右,剂油质量比为11,水蒸气与汽油的质量比为0.20。对不同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实验得知,自制催化剂A的催化效果最好,汽油转化率达到40%以上,乙烯+丙烯的产率达到20%以上,焦炭和干气(不含乙烯)的产率不大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催化裂化 低碳烯烃 乙烯 丙烯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