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运移路径和聚集:三维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Andrew D.Hindle 温宽如 《国外油气勘探》 1998年第6期707-720,共14页
盆地内石油运移路径由不连续封闭面(通常平行于层理面)的三维空间展布决定。在封闭面下面石油选择构造上最为有利的路径运移。我们采用本文讨论的参数,编制相应的程序,利用个人计算机模拟含油气系统内石油运移路径的空间展布。通过把这... 盆地内石油运移路径由不连续封闭面(通常平行于层理面)的三维空间展布决定。在封闭面下面石油选择构造上最为有利的路径运移。我们采用本文讨论的参数,编制相应的程序,利用个人计算机模拟含油气系统内石油运移路径的空间展布。通过把这种模型应用于巴黎盆地和威利斯顿盆地来展示预测的运移路径和己发现的油气聚集区之间的良好相关关系。在盆地中部生烃区的上面石油运移路径为致密的网状。向盆地边缘,由于封闭面形态变化,这些运移路径汇集成分离的通道。最终,这些运移通道出露地表成为油苗。在石油运移模拟中结合地表出露的运移通道非常重要。封闭面下面石油输导层岩相变化、断层并置和穿层封闭(如盐体侵入等)形成横向封闭遮挡,这会引起在封闭面下面石油的运移偏离构造上最为有利的运移路线。在水动力条件下由于地形驱动地下水的流动,也可以使油气运移的路径发生改变。石油垂直运移带通常和岩相变化有关,如从封闭面沿水平方向过渡到非封闭面,或者由断层导致封闭面与非封闭面地层并置。在正常或异常压力地层中石油最有可能向盆内较高部位(这里石油可以聚集,也可以由于临时封闭的破裂而发生运移)的正常或低压地层中垂直运移。从油田和油苗到可能源岩的单一路径的反演是一种强有力的勘探工具。它有助于预测油气聚集的泄漏边界或石油排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运移 聚焦 三维模拟 反演 油气运移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67
2
作者 李明刚 漆家福 +2 位作者 童亨茂 于福生 王乃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1-288,共8页
为了揭示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与油气关系,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发育及演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以沙三段中下部大套泥岩为界,西部凹陷形成了上下叠加的2个断裂系统,主要发育长寿型、早衰型... 为了揭示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与油气关系,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西部凹陷新生代断裂构造发育及演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以沙三段中下部大套泥岩为界,西部凹陷形成了上下叠加的2个断裂系统,主要发育长寿型、早衰型和后生型3种类型断层和张性正断层、走滑断层、走滑正断层和走滑逆断层4类不同性质断层。断裂活动控制了西部凹陷烃源岩的分布与演化、油气的运聚以及圈闭形成:断陷期是主要的烃源岩形成期,持续沉降有利于烃源岩演化;伸展变形阶段形成的下部断裂系统有利于油气的聚集,走滑变形阶段发育的上部断裂系统有利于油气的运移;构造活动强烈期是圈闭主要形成期,在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早期及东营组沉积晚期形成两期主体圈闭。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和演化过程,指出双西隐伏走滑断层带和台安—大洼断层带的海外河以南部分是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西部凹陷 油区构造解析 断裂构造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测井图像解释模式及典型解释图版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耿会聚 王贵文 +2 位作者 李军 洪琪 秦民君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29,共4页
阐述了成像测井地质解释的一般思路。成像测井的图像特征主要表现在图像颜色变化和几何形态两个方面 ,在总结大量成像测井解释实例的基础上 ,以这两种特征为依据 ,将成像测井图像特征概括为块段状模式、条带状模式、线状模式、斑状模式... 阐述了成像测井地质解释的一般思路。成像测井的图像特征主要表现在图像颜色变化和几何形态两个方面 ,在总结大量成像测井解释实例的基础上 ,以这两种特征为依据 ,将成像测井图像特征概括为块段状模式、条带状模式、线状模式、斑状模式、杂乱模式、递变模式、对称沟槽模式、空白模式、规则条纹模式、不规则条纹模式等 10类、 17个次级类型的典型图像模式 ,论述了每种模式的颜色、形态、地球物理特征及其代表的地质意义。在图像解释模式的指导下 ,通过岩心资料标定建立了 52种特征地质现象的解释图版 ,并以具有不同图像模式的 5种地质现象为例进行了说明。成像测井图像解释模式的提出和典型地质现象解释图版的建立在后继的成像测井地质解释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测井 图像解释模式 解释 图版 研究 颜色 几何形态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爆炸法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胡立新 杨德宽 +1 位作者 何兵寿 魏修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8,共6页
胡立新 ,杨德宽 ,何兵寿 ,魏修成 .延迟爆炸法的理论分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1) :33~ 38通过分析野外试验数据 ,研究了延迟爆炸情况下地震波的传播特点。采用正演模拟和其他数学手段 ,探讨了延迟爆炸时地震波主频、频宽... 胡立新 ,杨德宽 ,何兵寿 ,魏修成 .延迟爆炸法的理论分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2 ,37(1) :33~ 38通过分析野外试验数据 ,研究了延迟爆炸情况下地震波的传播特点。采用正演模拟和其他数学手段 ,探讨了延迟爆炸时地震波主频、频宽、能量的变化规律 ,分析了入射角对上述因素的影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相同药量条件下 ,采用延迟爆炸激发方式可增大地震波主频、拓宽地震波频宽、增大下行地震波能量 ;在常规地震勘探入射角范围内进行延迟爆炸激发时 ,由入射角所引起的地震波波形及其频谱畸变十分微小。从野外叠加剖面可看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爆炸法 野外试验 正演模拟 地震勘探 地震波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方位AVO 被引量:31
5
作者 刘洋 董敏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0-268,共9页
本文从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波波动方程出发,推导出各向异性介质界面上36个反射和透射系数的计算公式。裂隙介质中P-P波反射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垂直裂隙与方位各向同性介质所构成的界面上,P-P波反射系数(绝对值)在平行于裂隙方... 本文从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波波动方程出发,推导出各向异性介质界面上36个反射和透射系数的计算公式。裂隙介质中P-P波反射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垂直裂隙与方位各向同性介质所构成的界面上,P-P波反射系数(绝对值)在平行于裂隙方向达到极大值,在垂直干裂隙方向出现极小值。裂隙倾角会影响P-P波的方位AVO特征,倾角越小,AVO随方位的变化越小。在由非水平裂隙构成的界面上,P-P波反射系数会出现更多的极值而变得较为复杂,且不能直接指示裂隙走向。纵波方位AVO特征与裂隙方位、倾角以及密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O 各向异性 裂隙 油气藏 油气勘探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拗陷新生代构造样式及其演化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明刚 杨桥 张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7,13,共7页
为了揭示黄骅拗陷新生代盆地原型、恢复盆地构造演化历史,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黄骅拗陷新生代盆地构造样式及其演化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盆区存在伸展式和走滑式两种基本构造样式。在盆地尺度内,按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点,伸展构造样... 为了揭示黄骅拗陷新生代盆地原型、恢复盆地构造演化历史,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黄骅拗陷新生代盆地构造样式及其演化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盆区存在伸展式和走滑式两种基本构造样式。在盆地尺度内,按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特点,伸展构造样式可进一步分为伸展拗陷、伸展拗断、地堑断陷、多米诺半地堑断陷、滚动半地堑断陷、复式半地堑断陷、跷跷板断陷、伸展断拗8种次级构造样式,并基本遵循伸展拗陷—伸展拗断—伸展断陷—伸展断拗演化序列,这种演化序列与岩石圈的流变学特征和递进伸展变形过程有关。走滑构造样式受深断裂走滑作用控制,可分为雁列式走滑构造和帚状断层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拗陷 油区构造解析 构造样式 演化序列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岩石学在油气勘探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贤庆 熊波 +3 位作者 马安来 王飞宇 钟宁宁 王铁冠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9,共5页
有机岩石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兴边缘学科 ,着重研究沉积有机质的成因、产状、组成、结构和演化等内容 ,目前已发展成为油气勘探评价中的常规分析和研究手段。结合近年来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简要综述了有机岩石学在研究烃源岩显微... 有机岩石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兴边缘学科 ,着重研究沉积有机质的成因、产状、组成、结构和演化等内容 ,目前已发展成为油气勘探评价中的常规分析和研究手段。结合近年来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简要综述了有机岩石学在研究烃源岩显微组分成因与分类、有机质热演化、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生烃组分和成烃作用、烃类排出、运移和聚集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充分展示了有机岩石学在油气勘探评价中良好的应用价值。讨论了烃源岩显微组分分类、有机质成熟度确定、生烃排烃作用、烃源岩生烃潜力定量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机岩石学在今后油气勘探评价中的主要发展趋势和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岩石学 油气勘探 应用 进展 显微组 烃源岩 油气生成 勘探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AVO 被引量:14
8
作者 寻浩 董敏煜 牟永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5-56,共12页
介质各向异性是影响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VO)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Aki和Rrchards的方法进行推广,推导出两个弹性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密接条件下平面波反射和透射系数,并给出弱弹性TI假设下的近似式。近似式的物理意义明确,而且... 介质各向异性是影响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VO)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Aki和Rrchards的方法进行推广,推导出两个弹性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密接条件下平面波反射和透射系数,并给出弱弹性TI假设下的近似式。近似式的物理意义明确,而且精度明显高于前人的结果。P-P波近似式表明,上下层的Thomsen各向异性参数差在小到中等入射角范围内对AVO起重要作用;而对更大的入射角(20以外),P波各向异性参数p差对AVO也有强烈的影响。就P-P波AVO拟合而言,TI不影响零炮校距反射系数,但对梯度有直接影响。对三类(高阻抗、近零阻抗差、低阻抗)各向同性的含气砂岩,研究了上覆TI页岩对P-P波AVO的影响,并指出上覆TI页岩可能会使含水砂岩呈较强的AVO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介质 AVO 横向各向同性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反演方法在剩余静校正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寻浩 李志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64-473,共10页
估算剩余静校正量本质上是一个非线性反演问题。当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量大、信噪比低时,利用线性反演方法不能有效地拾取静校正量。文中分别采用最大能量法和模拟退火法两种非线性的反演方法来估算炮点和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这两... 估算剩余静校正量本质上是一个非线性反演问题。当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量大、信噪比低时,利用线性反演方法不能有效地拾取静校正量。文中分别采用最大能量法和模拟退火法两种非线性的反演方法来估算炮点和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这两种方法是将负叠加能量作为目标函数,静校正量作为模型参数。估算最佳的剩余静校正量需要确定多维目标函数的全局极小值。最大能量法的结果受初始静校正量的影响,它的解容易陷入目标函数的局部极小值。模拟退火法不受初值的影响,可以求得目标函数的全局极小值或其近似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校正 非线性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尹寿鹏 《国外油气勘探》 1998年第6期694-701,共8页
渗透率是影响储层性质的主要物理参数之一。根据大量国外研究成果和本人的实践,对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通过地质统计理论对渗透率平面区域变化特征参数、渗透率的分布特征、各种均值参数的计算和比较,参数的合理性... 渗透率是影响储层性质的主要物理参数之一。根据大量国外研究成果和本人的实践,对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通过地质统计理论对渗透率平面区域变化特征参数、渗透率的分布特征、各种均值参数的计算和比较,参数的合理性和代表性分析,渗透率非均质性参数标定以及地质因素对参数计算的影响等。它为油藏模拟和开发过程中渗透率参数的合理选取以及油气储量的计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渗透率 非均质性 储层 地质统计学 概率 克里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取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速度参数的方法
11
作者 王勇 杨慧珠 董敏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65-669,共5页
根据横向各向同性介质(TransverselyIsotropy,TI)中P波和SV波的相速度公式,在沿垂直对称轴方向的近似条件下,讨论了提取TI介质中速度参数的方法,所给出的公式可以用常规的动校正速度分析方法及相应的软件实现。实际中,小井源距多... 根据横向各向同性介质(TransverselyIsotropy,TI)中P波和SV波的相速度公式,在沿垂直对称轴方向的近似条件下,讨论了提取TI介质中速度参数的方法,所给出的公式可以用常规的动校正速度分析方法及相应的软件实现。实际中,小井源距多波VSP观测的直达波满足这种沿垂直对称轴方向的近似条件,因此本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数字处理 各向同性介质 速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震资料波动方程反演成像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守东 吴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24-632,共9页
本文根据Gauss-Newton—正则化方法实现了井间地震资料波动方程反演成像。该法在正演计算时,不是每一炮的正演计算都要解一次波动方程,而是按炮点将各道地震记录相加得到了一组新的地震记录,称为加后地震记录。也就是说,此加后记... 本文根据Gauss-Newton—正则化方法实现了井间地震资料波动方程反演成像。该法在正演计算时,不是每一炮的正演计算都要解一次波动方程,而是按炮点将各道地震记录相加得到了一组新的地震记录,称为加后地震记录。也就是说,此加后记录相当于在各炮点同时放炮得到的地震记录,然后利用一次波动方程求解,完成全部正演计算。反演成像也采用类似的办法实现。该法对数学模型不作任何假设,对初值也无苛刻要求。它不仅利用了初至波的走时信息,而且利用了透射液和反射波的信息,故成像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层析成像 波动方程 地震勘探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灰岩中机械压实作用与早期胶结作用:根据生物微体化石的保存情况来区分
13
作者 Hildegard Westphal Axel Munnecke 王永新 《国外油气勘探》 1998年第5期578-585,共8页
在一些细粒灰岩中,由于常常缺乏压实标志或标志比较模糊,因此很难区分机械压实作用和早期胶结作用。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补充标志来评价细粒碳酸盐岩中的压实作用:沉积物中薄壁生物微体化石的变形。经研究表明,它们是压实的可靠标志。可识... 在一些细粒灰岩中,由于常常缺乏压实标志或标志比较模糊,因此很难区分机械压实作用和早期胶结作用。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补充标志来评价细粒碳酸盐岩中的压实作用:沉积物中薄壁生物微体化石的变形。经研究表明,它们是压实的可靠标志。可识别出两种常见的保存方式:在早期胶结的灰岩中,生物微体化石呈球形至微变形;而遭受机械压实的碳酸盐岩中的生物微体化石总是呈扁平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 灰岩 机械压实 碳酸岩 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