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疏水异质纤维聚结材料的构建及乳化油去除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宁 李志鹏 +2 位作者 郭宏山 张秀芳 王雪清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76,共6页
选择常用的聚结除油材料聚四氟乙烯(PTFE),将其表面负载聚苯胺(PANI),成功构建超疏水纤维,并将其与亲水棉(Cot)纤维编织成超疏水/亲水异质材料(PANI/PTFE-Cot)用于处理含油废水。结果表明,具有微/纳结构的PANI成功负载在PTFE上,苯胺的... 选择常用的聚结除油材料聚四氟乙烯(PTFE),将其表面负载聚苯胺(PANI),成功构建超疏水纤维,并将其与亲水棉(Cot)纤维编织成超疏水/亲水异质材料(PANI/PTFE-Cot)用于处理含油废水。结果表明,具有微/纳结构的PANI成功负载在PTFE上,苯胺的投加量和反应温度影响PANI/PTFE的疏水性能。当反应温度为25℃,苯胺投加量为0.2 mol/L时,其水接触角达到最大,为154°。当PANI/PTFE和Cot纤维数量比为2∶1时,除油效果最佳。与传统的聚结材料PTFE相比,超疏水-亲水PANI/PTFE-Cot异质聚结材料的品质因子提高了4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废水处理 超疏水材料 聚结技术 异质编织纤维 聚四氟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脂棉纤维梯级聚结工艺的除油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宁 周健 +2 位作者 王雪清 张秀芳 安蓉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0-626,共7页
采用高速剪切法配制了高乳化度的含油废水,研究了脱脂棉(COT)、聚四氟乙烯(PTFE)、涤纶(PET)和尼龙66(PA66)等纤维作为聚结材料的油水分离性能。分别以PTFE、PET和PA66纤维为第一级床层,COT纤维为第二级床层,考察了PTFE-COT、PET-COT和P... 采用高速剪切法配制了高乳化度的含油废水,研究了脱脂棉(COT)、聚四氟乙烯(PTFE)、涤纶(PET)和尼龙66(PA66)等纤维作为聚结材料的油水分离性能。分别以PTFE、PET和PA66纤维为第一级床层,COT纤维为第二级床层,考察了PTFE-COT、PET-COT和PA66-COT梯级聚结工艺的除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含油量为1000 mg/L、表观流速为4.2 m/h的条件下,COT纤维的除油率大于99%,且出水中无分散油,显著优于其他3种纤维;在梯级聚结工艺中,PA66-COT体系梯级聚结除油效果最佳,第一级PA66纤维床层出水含油量平均值为93.4 mg/L,第二级COT纤维床层出水含油量低于1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脱脂棉纤维 梯级聚结 纤维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液相放电引发等离子体合成碳量子点及其荧光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马传军 刘慧 +3 位作者 杜丹丹 孙冰 信延彬 沈雨涵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776-3783,共8页
碳量子点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在环境及能源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为此采用脉冲液相放电技术在柠檬酸和尿素或三聚氰胺的混合水溶液中产生等离子体,引发原料化学反应合成碳量子点。通过放电电压和放电时间等参数的优化,获得了制备荧光碳... 碳量子点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在环境及能源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为此采用脉冲液相放电技术在柠檬酸和尿素或三聚氰胺的混合水溶液中产生等离子体,引发原料化学反应合成碳量子点。通过放电电压和放电时间等参数的优化,获得了制备荧光碳量子点的最佳条件,并对碳量子点进行形貌、结构和荧光特性的表征。结果表明,脉冲放电峰值电压25 kV、电极间距5 mm、放电时间10 min为合成荧光碳量子点的最佳反应条件,并且液相放电法合成的碳量子点的发光特性可通过放电参数和物料配比等进行调节。该研究结果表明液相放电等离子体法是一种快速合成碳量子点的有效方法——一方面,为碳量子点的快速合成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对液相脉冲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液相放电 碳量子点 等离子体 荧光特性 快速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S_(2)/TiO_(2)纳米管阵列光电催化降解诺氟沙星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明美 李新勇 金鑫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5-370,共6页
通过电沉积法将SnS_(2)纳米颗粒沉积在阳极氧化的TiO_(2)纳米管上,制备了SnS_(2)/TiO_(2)纳米管阵列(NTs)电极。对SnS_(2)/TiO_(2)NTs电极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质。表征结果显示,SnS_(2)/TiO_(2)NTs电极... 通过电沉积法将SnS_(2)纳米颗粒沉积在阳极氧化的TiO_(2)纳米管上,制备了SnS_(2)/TiO_(2)纳米管阵列(NTs)电极。对SnS_(2)/TiO_(2)NTs电极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质。表征结果显示,SnS_(2)/TiO_(2)NTs电极的光吸收带边发生明显红移,光电流密度可达1.49 mA/cm^(2),短时间光电流密度为0.38 mA/cm^(2)。实验结果表明,SnS_(2)的负载降低了电极中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率,提高了光电催化对诺氟沙星(NOR)的降解效率,反应180 min后SnS_(2)/TiO_(2)NTs电极对NOR的降解率高达92%。·O_(2)-、·OH及SnS_(2)价带上的空穴是参与光电催化降解NOR的活性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S_(2)/TiO_(2)纳米管阵列电极 光生电子-空穴 光电催化 诺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碳气凝胶吸附苯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明美 王新 +1 位作者 刘洋 赵磊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4-649,共6页
以苯酚、甲醛为前驱体,三聚氰胺为氮源,ZnCl_(2)为活化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碳气凝胶(N-FRZ),运用多种手段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N-FRZ对气态苯的吸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N-FRZ表面较粗糙,比表面积为1015.6 m^(2)/g,表面有小颗粒组... 以苯酚、甲醛为前驱体,三聚氰胺为氮源,ZnCl_(2)为活化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碳气凝胶(N-FRZ),运用多种手段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N-FRZ对气态苯的吸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N-FRZ表面较粗糙,比表面积为1015.6 m^(2)/g,表面有小颗粒组成的团簇,小颗粒粒径均匀(约10 nm)。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初始苯质量浓度和气态苯流量的增加,N-FRZ对苯的吸附穿透时间逐渐缩短;在常温、常压、气态苯流量为1.0 L/min、初始苯质量浓度为13100 mg/m^(3)的条件下,N-FRZ、商用活性炭和分子筛对苯的吸附穿透时间分别为470,410,330 min;该条件下,N-FRZ首次使用时,对气态苯的去除率为98%,吸附饱和后的N-FRZ经120℃的热N_(2)再生,经过10次循环使用后,对气态苯的去除率为96%,表现出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气凝胶 吸附 循环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Im][BF_(4)]-三甘醇复合吸收剂吸收气态苯
6
作者 张明美 王新 +1 位作者 刘洋 赵磊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4-199,共6页
利用离子液体[EMIm][BF_(4)]与三甘醇混合组成复合吸收剂,吸收气态苯。在[EMIm][BF_(4)]质量分数为70%、吸收温度为10℃、吸收压力为0.3 MPa、液气比为50 L/m^(3)的优化条件下,1 h后苯(进气质量浓度10680mg/m^(3))的去除率可达98.3%,高... 利用离子液体[EMIm][BF_(4)]与三甘醇混合组成复合吸收剂,吸收气态苯。在[EMIm][BF_(4)]质量分数为70%、吸收温度为10℃、吸收压力为0.3 MPa、液气比为50 L/m^(3)的优化条件下,1 h后苯(进气质量浓度10680mg/m^(3))的去除率可达98.3%,高于[EMIm][BF_(4)]和三甘醇单独吸收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温度、提升压力以及适宜的液气比均有利于复合吸收剂对气态苯的吸收。复合吸收剂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可在真空加热条件下完成解吸。吸收-解吸循环吸收体系连续运行120 h,可稳定、高效吸收气态苯,对苯的去除率基本保持在97.3%。FTIR表征显示,多次循环使用后离子液体结构未发生改变,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三甘醇 吸收 循环使用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