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优化聚束滤波方法消除低信噪比地震资料中的多次波 被引量:49
1
作者 洪菲 胡天跃 +1 位作者 张文坡 刘东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06-1110,共5页
针对常规方法如f k ,Radon变换不能很好解决的消除低信噪比地震勘探资料的多次波问题 ,本文提出了优化聚束滤波方法 ,采用具有静态权的自适应聚束滤波器 ,并调整聚束滤波器设计的约束准则 ,去除低信噪比复杂实际资料中的多次波 .实际资... 针对常规方法如f k ,Radon变换不能很好解决的消除低信噪比地震勘探资料的多次波问题 ,本文提出了优化聚束滤波方法 ,采用具有静态权的自适应聚束滤波器 ,并调整聚束滤波器设计的约束准则 ,去除低信噪比复杂实际资料中的多次波 .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 ,优化聚束滤波方法改善了最小方差无偏聚束滤波方法不能较好地处理低覆盖低信噪资料处理的局限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聚束滤波 消除多次波 低覆盖 低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91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卫军 于浩业 +2 位作者 李永航 任军民 董雪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6,共9页
采用油气藏综合研究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车91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井区油藏储层主要岩性为爆发相火山角砾岩,属于孔隙-裂缝双重介质;紧邻油藏之上地层中总有裂缝发育,油藏与裂缝段具有很好的下、上近邻组合特征;... 采用油气藏综合研究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车91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井区油藏储层主要岩性为爆发相火山角砾岩,属于孔隙-裂缝双重介质;紧邻油藏之上地层中总有裂缝发育,油藏与裂缝段具有很好的下、上近邻组合特征;油藏类型为受边底水控制的不规则块状油气藏;油藏具良好的保存条件,但在大断裂附近封闭保存条件明显变差,油质变重,油气曾受到氧化作用。最后指出,确定地层中裂缝发育的区域对该区石炭系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不整合 双重介质 地层水 原油 块状油藏 火山岩油藏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地表火山口类型及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君 郭宏莉 +2 位作者 朱如凯 李文科 毛治国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4期37-40,共4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基底主要是中石炭统的安山岩和玄武岩,近年来在该区发现了多个火山岩油气藏,该区现已成为重要的油气产区。2008年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进行了野外地质踏勘,共实测地质剖面4条,分别为白碱沟、双井子、金山沟、沙尔布拉...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基底主要是中石炭统的安山岩和玄武岩,近年来在该区发现了多个火山岩油气藏,该区现已成为重要的油气产区。2008年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进行了野外地质踏勘,共实测地质剖面4条,分别为白碱沟、双井子、金山沟、沙尔布拉克,并确定了火山口的准确位置,文章论述了这些火山口的类型及地表特征。该区火山口划分为放射状火山口、环状火山口和半环状火山口3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火山口分析后,归纳出5种火山口的识别标志:①侵出相珍珠岩;②火山岩岩性、岩相的环带状分布;③硫磺矿沉积;④大面积热液侵染;⑤大规模隐爆角砾岩和堆砌结构。最后讨论了火山口存在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口 识别标志 火山岩储层 发现意义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及应用实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立康 胡英 《海相油气地质》 2001年第2期51-54,共4页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比时间偏移难度大,且需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在我国西部地区,构造复杂,地下介质横向变速剧烈,在有效地解决静校正与恶劣激发—接收条件的难题之后才能开展该项技术。中国东部,传统的时间域偏移处理方法无法解决下伏中—...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比时间偏移难度大,且需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在我国西部地区,构造复杂,地下介质横向变速剧烈,在有效地解决静校正与恶劣激发—接收条件的难题之后才能开展该项技术。中国东部,传统的时间域偏移处理方法无法解决下伏中—古生界(包括古潜山海相碳酸盐岩储集体)的成像问题,对此,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正是有效手段。影响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质量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野外施工因素;时间域预处理的质量;深度—速度模型精度。归纳了为建立高精度速度—深度模型应做好四方面的工作,给出了中国东部老开发区的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解释 叠前深度偏移 偏移成像 地下介质 时间域预处理 深度-速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中声电转换波场辐射能量定量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成当 管志宁 +2 位作者 严洪瑞 朱世和 王双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63-572,共10页
井中声激发极化效应研究是实现声激发极化测井实用化的技术基础 ,实质上是声波在双相孔隙介质中向电磁波的转化 ,其结果就是形成井中声电转换波场 ,最终表现为井中声场辐射能向电磁场能的转化 .通过对双相孔隙介质中声激发极化过程声电... 井中声激发极化效应研究是实现声激发极化测井实用化的技术基础 ,实质上是声波在双相孔隙介质中向电磁波的转化 ,其结果就是形成井中声电转换波场 ,最终表现为井中声场辐射能向电磁场能的转化 .通过对双相孔隙介质中声激发极化过程声电转换波场能量的理论分析 ,研究了井中声电转换波场能量的总体构成 ,提出了井中低频声激发极化电场电能体密度的概念 ,并推导出具体表达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电转换 辐射能量 声激发极化电场 地球物理测井 地层参数 电能体 声波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匹配追踪算法的高精度页岩气“甜点”识别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亚迪 曾庆才 +6 位作者 郭晓龙 罗亚能 黄捍东 边海军 李璇 代春萌 葛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180-185,共6页
中国页岩气资源开发近年来已取得了许多阶段性进展,但因勘探开采成本高、风险大,因此在钻井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地震资料的横向变化特征,精确刻画页岩气"甜点"区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常规叠后地震反演方法能够识别页岩层... 中国页岩气资源开发近年来已取得了许多阶段性进展,但因勘探开采成本高、风险大,因此在钻井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地震资料的横向变化特征,精确刻画页岩气"甜点"区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常规叠后地震反演方法能够识别页岩层,但不能有效区分含气页岩层与非含气页岩层,而基于地震波衰减理论的流体活动因子能够有效表征储集层的渗透性,识别含气页岩储层。提出将流体活动因子与高精度匹配追踪算法相结合,在地震信号时频分解的基础上,建立含气页岩层与地震波衰减的联系,求取流体活动性属性,进而实现高精度页岩气"甜点"识别。该方法不受测井资料及构造解释的影响,能客观反映页岩层的含气性,适用于页岩气勘探初期钻探目标评价。理论模型试算和在中国南方复杂构造区海相页岩气勘探中的实际应用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分析 流体活动因子 匹配追踪 页岩气“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