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岩石物理特征实验研究
1
作者 邓继新 徐小兵 +4 位作者 徐中华 闫龙龙 黄军平 谭开俊 史江龙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0-1147,共18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具备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地质条件,是下一步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但由于对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页岩油层系地质与工程“甜点”地震评价方法的有效运用.为此,通过对乌拉力克...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具备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地质条件,是下一步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但由于对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页岩油层系地质与工程“甜点”地震评价方法的有效运用.为此,通过对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样品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和岩石物理特征的系统测试,揭示了沉积环境变化对页岩岩石学特征的影响,分析了页岩样品的岩石物理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岩石学特征受沉积古地貌控制,岩性在横向展布上由上斜坡沉积环境的钙质页岩演变为斜坡洼地沉积环境的混合质页岩直至广海陆棚环境的硅质页岩,矿物组分上表现为生物石英含量逐渐增多,组成颗粒粒径逐渐减小,纹层组合特征由钙质纹层为主转变为“硅质纹层+黏土质纹层”为主.页岩样品纹层组合差异造成岩石受力骨架弹性性质改变,从而控制了地震弹性性质的整体变化方式,表现为垂直层理传播纵、横波速度随石英含量变化整体近似呈“V”型趋势,支撑颗粒相似的页岩样品不同方向纵、横波速度关系表现出较好的统计关系,硅质页岩具有最低的纵、横波速度比值,灰质页岩则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纵、横波速度比值,孔隙度-速度变化关系也具有按组分和纹层组合特征分层分布的特征,孔隙度是影响速度变化的次一级因素.低黏土含量的硅质页岩和灰质页岩速度各向异性主要表现为纹层组合弹性性质差异的贡献,高黏土含量的混合质页岩和硅质页岩速度各向异性则受黏土质纹层中黏土颗粒定向程度和纹层组合弹性性质差异的共同影响,有机质对各向异性贡献较小.研究结果可为乌拉力克组页岩储层“双”甜点的测井与地震评价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特征 海相页岩 乌拉力克组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试验研究——以松辽盆地十屋断陷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国建 邓平 夏响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0,共3页
微生物油气勘查技术作为一种近地表勘探方法,通过检测近地表土壤中的这些噬烃菌数量变化,从而预测深部油气藏。在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开展的微生物油气勘探的试验研究中,为了反映地下油气微渗漏在地表的真实体现,抑制干扰因素,获得与油气... 微生物油气勘查技术作为一种近地表勘探方法,通过检测近地表土壤中的这些噬烃菌数量变化,从而预测深部油气藏。在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开展的微生物油气勘探的试验研究中,为了反映地下油气微渗漏在地表的真实体现,抑制干扰因素,获得与油气微渗漏有关的微生物异常,选择了3种微生物指标:甲烷氧化菌、纤维素分解菌、硫酸盐还原菌。检测油气藏上方近地表土壤中3种菌落的数目,然后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出微生物异常点,结合其它地球化学指标对微生物异常进行了分析,并推测地下油气的分布规律,同时探讨了微生物、地球化学异常与石油地质的关系,油气预测效果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测量 油气勘探 试验研究 地球化学 效果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凝酸反应动力学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智勇 蒋廷学 +2 位作者 梁冲 车明光 翁定为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0,共3页
胶凝酸是目前酸化压裂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酸液体系,具有良好的缓速、降滤失、造缝、携砂与减阻性能,并能减轻二次伤害,在低渗透油气藏改造中,可有效提高酸的穿透距离和酸蚀裂缝的导流能力.介绍了胶凝酸反应动力学的试验方法及基本原理... 胶凝酸是目前酸化压裂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酸液体系,具有良好的缓速、降滤失、造缝、携砂与减阻性能,并能减轻二次伤害,在低渗透油气藏改造中,可有效提高酸的穿透距离和酸蚀裂缝的导流能力.介绍了胶凝酸反应动力学的试验方法及基本原理,开展了普通酸和胶凝酸与灰岩的反应动力学试验,得出不同条件下的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及反应动力学方程.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相同温度和酸液浓度条件下,普通酸的反应速度大于胶凝酸反应速度,普通酸的反应速度为胶凝酸的2~3倍;温度对酸岩反应速度的影响较大,在相同酸液浓度下,温度升高,酸岩反应速度增加,其中普通酸反应速度增加明显,胶凝酸增加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酸 酸岩反应 反应速度 反应动力学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泡沫压裂液的研究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阳 翁定为 +1 位作者 于永波 尹喜永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4,共4页
在水力压裂过程中,由于向地层中注入大量的压裂液,对地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特别是低渗透油藏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更加严重,从而影响了增油效果。由于CO2泡沫压裂液具有滤失量低、返排能力强、与地层流体配伍性良好等优点,采用CO2泡... 在水力压裂过程中,由于向地层中注入大量的压裂液,对地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特别是低渗透油藏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更加严重,从而影响了增油效果。由于CO2泡沫压裂液具有滤失量低、返排能力强、与地层流体配伍性良好等优点,采用CO2泡沫压裂技术,可减小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经过对CO2泡沫压裂液的各种添加剂进行优选与评价,确定了适合低渗油藏使用的CO2泡沫压裂液体系,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CO2泡沫压裂液体系具有泡沫质量高、稳定性好、半衰期长、粘弹性大的特点,并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和流变性能,破胶彻底,界面张力低,对储层伤害小,可以满足低渗、低压油气藏压裂施工的需要。CO2泡沫压裂液在吉林油田和大庆油田的低渗透油藏中进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产措施 CO2泡沫压裂 防止地层损害 流变性能 耐温耐剪切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根—额济纳旗中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41
5
作者 刘春燕 林畅松 +2 位作者 吴茂炳 巩固 郑孟林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328-1335,共8页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前中生代岩石构成盆地基底。晚三叠世—侏罗纪进入了断陷盆地发育阶段,早白垩世为断陷盆地全面发展期,晚白垩世为坳陷期,其后表现为挤压抬升状态。发育中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两个含油气系统,部分...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前中生代岩石构成盆地基底。晚三叠世—侏罗纪进入了断陷盆地发育阶段,早白垩世为断陷盆地全面发展期,晚白垩世为坳陷期,其后表现为挤压抬升状态。发育中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两个含油气系统,部分坳陷生、储、盖条件及其组合十分优越,勘探实践证实有过油气运聚,显示了盆地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目前需要抓住勘探重点,从有利区带和圈闭入手,注重湖相沉积演化的特点和岩浆岩对烃源岩演化及油气成藏的影响,寻找突破口,打开该区油气勘探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断陷盆地 构造沉积演化 含油气系统 勘探方向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损害高弹性聚合物压裂液体系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汝生 卢拥军 +2 位作者 汪永利 王丽伟 邱晓慧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14,81-82,共5页
介绍了新型低损害合成聚合物压裂液体系,该压裂液体系采用的稠化剂FA-200A为几乎不含水不溶物的合成聚合物,体系的残渣少;使用交联剂AC-12A进行交联,交联时的pH值为5~6,形成的冻胶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不需要其它的pH值调节剂,既... 介绍了新型低损害合成聚合物压裂液体系,该压裂液体系采用的稠化剂FA-200A为几乎不含水不溶物的合成聚合物,体系的残渣少;使用交联剂AC-12A进行交联,交联时的pH值为5~6,形成的冻胶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不需要其它的pH值调节剂,既适合于常规压裂,又适合于液氮助排。新型低损害合成聚合物压裂液适用温度大于50~90℃,与植物胶压裂液相比,新型低损害合成聚合物压裂液不使用杀菌剂。该压裂液的成本低于清洁压裂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合成聚合物 弱酸性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隐蔽油气藏及勘探思路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金才 孟闲龙 +3 位作者 王离迟 曹波 张建中 朱允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2-685,共4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资源非常丰富 ,其中相当一部分储集在隐蔽油气藏中。准噶尔盆地腹部隐蔽油气藏具有多沉积体系控制、构造 -岩性复合、多层系含油以及具有多期成藏的特点。对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既要采用新的研究思路 ,又要采用现已比较... 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资源非常丰富 ,其中相当一部分储集在隐蔽油气藏中。准噶尔盆地腹部隐蔽油气藏具有多沉积体系控制、构造 -岩性复合、多层系含油以及具有多期成藏的特点。对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既要采用新的研究思路 ,又要采用现已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首先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划分对比研究 ,确定隐蔽圈闭发育的有利层位 ;其次开展古地貌及沉积环境研究 ,寻找坡折带和有利相带 ,确定隐蔽圈闭发育的有利部位 ;再次开展地震处理 ,发现和落实隐蔽圈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隐蔽圈闭 沉积体系 成藏特征 高分辨率 坡折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泉盆地南缘推覆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相博 郭彦如 +2 位作者 王新民 丁兆海 完颜容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9-301,共3页
酒泉盆地南缘推覆构造是玉门油田今后勘探突破的一个关键地区。在概述了国内外逆掩推覆构造油气勘探的现状及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酒泉盆地南缘推覆构造的特殊性和油气藏分布规律,并就今后的勘探方向和地震构造解释方法提出... 酒泉盆地南缘推覆构造是玉门油田今后勘探突破的一个关键地区。在概述了国内外逆掩推覆构造油气勘探的现状及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酒泉盆地南缘推覆构造的特殊性和油气藏分布规律,并就今后的勘探方向和地震构造解释方法提出了建议.酒西地区在勘探推覆构造带前缘地带的同时,还需向推覆构造的内部和下部发展,在青西凹陷寻找构造裂缝复杂油气藏,在寻找以白垩系为油源的油气藏的同时,还要考虑石炭-二叠系生油的可能性;在酒东地区的生油凹陷内应注意自生自储型油气藏的勘探;充分利用遥感、野外地质、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建立研究区的构造模型,利用钻井、地震资料建立地质-地震模型,利用平衡剖面反演和地震模拟正演技术对上述模型进行独立模拟,通过不断的修改,获得合理的构造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泉盆地 推覆构造 油气勘探 油气藏 生油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储层深度酸压液体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才博 张以明 +3 位作者 金凤鸣 卢拥军 张亚明 沈华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1,74,共4页
为解决牛东1井储层改造超高温(201℃)液体造缝效率低、酸岩反应剧烈、管柱腐蚀高、改造程度差的突出技术瓶颈问题,对比了3套压裂液体系,开展了抗超高温200℃液体体系配方研究及耐温性能评价;利用数学计算及裂缝模拟方法,建立了能模拟100... 为解决牛东1井储层改造超高温(201℃)液体造缝效率低、酸岩反应剧烈、管柱腐蚀高、改造程度差的突出技术瓶颈问题,对比了3套压裂液体系,开展了抗超高温200℃液体体系配方研究及耐温性能评价;利用数学计算及裂缝模拟方法,建立了能模拟100~350 m3不同用液量、造缝长度与储层温度场变化的新方法,优选出具有高效前置造缝性能及有效降温用量的压裂液,达到抗高温造长缝目的 ;在酸液体系上进行40余块岩屑酸蚀反应实验,利用4种酸液配方模拟与地层反应下酸液黏度性能实验,研究出具有耐缓速、清洁低伤害、低成本、固液转向功能的新配方体系,满足了该井深度体积酸压技术对液体的要求,填补了国内超高温200℃储层改造技术的空白。现场应用实现重大突破,对牛东及渤海湾盆地深层勘探具有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深井 酸压 压裂液 改造体积 牛东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柯坪地区寒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沉积旋回的碳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谢小敏 胡文瑄 +4 位作者 王小林 钱一雄 张军涛 曹剑 李庆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88,共14页
野外观测发现,在新疆柯坪地区蓬莱坝剖面,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2a)至下奥陶统蓬莱坝组(O1p)的碳酸盐岩在剖面上存在不同尺度的沉积旋回:体系域级、米级旋回级、藻纹层级。对49件样品进行微区取样,共得到98件样品,对其进行了精细的不同尺... 野外观测发现,在新疆柯坪地区蓬莱坝剖面,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2a)至下奥陶统蓬莱坝组(O1p)的碳酸盐岩在剖面上存在不同尺度的沉积旋回:体系域级、米级旋回级、藻纹层级。对49件样品进行微区取样,共得到98件样品,对其进行了精细的不同尺度沉积旋回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样品的δ13C值(PDB)分布在-1.6‰~1.6‰之间,平均为-0.5‰,δ18O值(PDB)为-12.7‰~-4.3‰,平均-6.2‰,因此,除了明显受到后期成岩蚀变作用(退白云岩化)的藻碳酸盐岩外,其余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总体位于正常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范围内。在体系域尺度上,对于Ⅲ2旋回层序高水位体系域(2a1),海平面变化是控制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对于Ⅲ3旋回层序(2a2—O1p),伴随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岩石沉积微环境复杂多变。在米级旋回尺度上,米级旋回的形成除了受高频海平面变化影响外,还受到古构造、古气候的叠加影响。在藻纹层旋回尺度上,δ13C值比δ18O值更能反映藻纹层的旋回性变化特征,藻纹层的形成受控于有机质沉积速率的季节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旋回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中寒武世-早奥陶世 碳酸盐岩 柯坪地区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66
11
作者 邓泽 康永尚 +2 位作者 刘洪林 李贵中 王勃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47-951,共5页
为了摸清开发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的3种效应,引用了P&M渗透率模型,并以沁水煤层气田二叠系山西组3号煤储层为例,模拟了储层压力从初始值降至衰竭压力整个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的变化.结果... 为了摸清开发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的3种效应,引用了P&M渗透率模型,并以沁水煤层气田二叠系山西组3号煤储层为例,模拟了储层压力从初始值降至衰竭压力整个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的变化.结果显示:渗透率先减小后增大;压力降至临界解吸压力3.8 MPa,渗透率衰减少了34%,降至最低值;继续降压至2.5 MPa,渗透率回弹至初始水平;降压至衰竭压力0.7 MPa时,渗透率增至初始渗透率的2.8倍,预示该区块有较好的产气条件和前景.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出,杨氏模量越大,基质收缩效果越显著,含气饱和度越高,越有利于改善煤储层渗透率.并据此提出2条建议:①在进行煤层气区块优选时,应加入"动态渗透率"这个关键参数,这样可能会发现"先天"条件差而开发中后期物性易得到改善、开发潜力较大的区块;②以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为依据,不断调整和优化排水降压幅度和节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渗透率 动态变化特征 P&M渗透率模型 基质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二次运移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12
作者 张发强 罗晓容 +3 位作者 苗盛 王为民 周波 黄延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9-75,共7页
在静水条件下,利用填装玻璃微珠的管状玻璃管模型,观察油在饱和水的孔隙介质内的渗流规律,通过选择与运移动力直接有关的参数,观察到油在孔隙介质模型中3种不同的运移模式。根据毛管数和Bond数综合分析各个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运移模式... 在静水条件下,利用填装玻璃微珠的管状玻璃管模型,观察油在饱和水的孔隙介质内的渗流规律,通过选择与运移动力直接有关的参数,观察到油在孔隙介质模型中3种不同的运移模式。根据毛管数和Bond数综合分析各个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运移模式的表征,在运移模式图上分出界线明显的3个区:平稳推进区、毛管指进区、优势路径区。认识到在输导层物性确定条件下,单纯浮力以及相对较小的驱动力是油气形成优势二次运移路径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二次运移 运移模式 影响因素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保幅的地震资料连片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53
13
作者 王西文 刘全新 +6 位作者 吕焕通 刘楼军 杨午阳 田彦灿 王红旗 张年春 关银录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2期105-120,共16页
目前,岩性勘探已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主流,但岩性圈闭的识别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很高。由于很多研究区都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三维勘探区构成,这就出现了资料的拼接,以及拼接资料品质不一致等问题。为此,在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区开展了连... 目前,岩性勘探已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的主流,但岩性圈闭的识别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很高。由于很多研究区都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三维勘探区构成,这就出现了资料的拼接,以及拼接资料品质不一致等问题。为此,在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区开展了连片处理方法研究。玛湖斜坡区的风城南、艾里克湖和玛2井区等3个三维勘探区,勘探时间、采集参数、处理参数等各不相同,3个探区的地震资料在能量、频率、相位上不一致,信噪比和分辨率存在差异,给岩性解释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地质任务和处理目标要求,提出了相对保幅的地震数据连片处理方法。该方法有3个关键技术,即子波处理、面元均化处理和连片野外静校正处理。对这3 个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讨论,并分别以实例进行了说明。利用相对保幅地震数据连片处理方法对3个探区原有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重新处理,资料拼接处的能量、频率、相位一致,拼接后的剖面整体品质提高,符合岩性解释对资料品质的要求。在连片处理的资料上进行了岩性解释,识别出了玛2井区玛4井北的二叠系下乌尔禾砂层组地层岩性圈闭和玛005井北的百口泉砂层组地层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相对保幅 连片处理 子波处理 面元均化处理 综合静校正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根—额济纳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26
14
作者 陈启林 卫平生 杨占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1-315,共5页
银根—额济纳盆地基底由多板块组成。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早三叠世热拱隆张、早—中侏罗世初始裂谷、早白垩世裂谷发育、晚白垩世引张坳陷及第三纪挤压坳陷等阶段,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圈闭,与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下白垩... 银根—额济纳盆地基底由多板块组成。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早三叠世热拱隆张、早—中侏罗世初始裂谷、早白垩世裂谷发育、晚白垩世引张坳陷及第三纪挤压坳陷等阶段,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构造圈闭,与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下白垩统半深湖相烃源岩形成生储组合。油气勘探方向为单断凹陷多级断阶带的断鼻、断块构造油气藏和缓坡带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以及双断凹陷的滚动背斜构造油气藏。提出了小湖盆围绕“洼槽”烃源岩开展“近源”油气勘探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构造 岩性圈闭 多级断阶带 缓坡带 近源勘探 银根-额济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储层水驱油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海波 郭和坤 +3 位作者 刘强 孟智强 王学武 孙玉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370-4376,共7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有代表性致密油储层岩心,将核磁共振技术与水驱油物模实验相结合,对储层初始状态油相赋存特征及水驱油后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水驱油前,渗透率〉0.3×10^-3μm^2储层粒间孔内(大、中等孔隙)油...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有代表性致密油储层岩心,将核磁共振技术与水驱油物模实验相结合,对储层初始状态油相赋存特征及水驱油后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水驱油前,渗透率〉0.3×10^-3μm^2储层粒间孔内(大、中等孔隙)油赋存量多于黏土微孔,渗透率〈0.1×10^-3μm^2储层大孔隙很少,油主要赋存于黏土微孔及中等孔隙内。水驱油后,4个渗透率级别(〉1×10^-3,0.3-1×10^-3,0.1-0.3×10^-3和小于0.1×10^-3μm^2)储层大孔隙采出程度R均很高,分别为77.35%,73.75%,75.70%和60.66%,剩余油饱和度Sorm均很低,分别为3.10%,4.71%,0.81%和0.50%,大孔隙内很少或无剩余油;中等孔隙R较高,分别为64.32%,53.52%,73.34%和82.68%,Sorm较低,分别为10.30%,13.89%,7.95%和5.05%;渗透率越低,该类孔隙R越高,Sorm越低;黏土微孔R均很低,分别为14.32%,17.09%,19.79%和22.61%,Sorm均很高,分别为27.99%,20.94%,29.18%和31.15%,表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黏土微孔内。不同区块层位比较,Ⅰ层好于Ⅱ层,AⅠ储层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水驱油 核磁共振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46
16
作者 孙自明 何治亮 牟泽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6-221,共6页
在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及邻区构造演化和对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了该区中新生界构造样式 ,识别出压缩、走滑和反转三大构造样式类型。根据构造样式空间分布 ,对构造变形在平面上的东西分段性与南北分带性、垂向上变形的差... 在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及邻区构造演化和对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了该区中新生界构造样式 ,识别出压缩、走滑和反转三大构造样式类型。根据构造样式空间分布 ,对构造变形在平面上的东西分段性与南北分带性、垂向上变形的差异性以及走滑扭动变形特征和扩展方式进行了研究。该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 ,构造控油作用明显 ,山前冲断带的断层相关褶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构造变形 勘探潜力 准噶尔盆地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复合圈闭成藏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金才 张建中 +3 位作者 石好果 王离迟 孟闲龙 朱允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35-739,745,共6页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盆地,可供勘探的构造圈闭已经越来越少,因此地层岩性圈闭甚至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就成了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了。对于准噶尔盆地腹部情况更是这样,由于准噶尔盆地腹部构造活动不强烈,构造圈闭相对较少,...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盆地,可供勘探的构造圈闭已经越来越少,因此地层岩性圈闭甚至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就成了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了。对于准噶尔盆地腹部情况更是这样,由于准噶尔盆地腹部构造活动不强烈,构造圈闭相对较少,寻找岩性或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就显得更加迫切了。根据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分析研究,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主要目的层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主要为河流相-三角洲相-半深湖相沉积,储集地层以各类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砂体为主。根据构造演化研究,准噶尔盆地腹部上构造层(侏罗系及上覆地层)主要为向北抬升的单斜层,这样的构造背景正好与各类岩性砂体复合形成复合圈闭。由于侏罗系和白垩系砂体展布复杂,导致工区油水关系复杂,从而使得工区复合成藏非常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复合圈闭 成藏特征 油藏类型 准噶尔盆地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替过程中防垢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芳 吴庆红 +1 位作者 刘福海 徐桂林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6,20,共3页
为防止三元复合体系驱油过程中岩石矿物的溶蚀,研究了在强碱条件下,阻碍二氧化硅溶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室内选用充填石英砂或油砂的不锈钢管模型和天然岩心,通过改变碱型或加入适宜和适量的防垢剂,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方法,检测流出液中... 为防止三元复合体系驱油过程中岩石矿物的溶蚀,研究了在强碱条件下,阻碍二氧化硅溶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室内选用充填石英砂或油砂的不锈钢管模型和天然岩心,通过改变碱型或加入适宜和适量的防垢剂,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方法,检测流出液中硅的浓度,计算防垢率,以确定各方案的防垢效果。结果表明,改变碱型,即用碳酸钠代替氢氧化钠,不论使用碱直接驱替,还是用三元复合体系驱替,流出液中硅浓度均有明显下降。因此,将氢氧化钠用碳酸钠代替可以起到防垢的作用;不改变碱型,在驱替液中加入防垢剂也能使流出液中硅浓度明显降低,达到防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体系 岩石矿物 溶蚀 防垢 三元复合驱 石油开采 油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三台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鹏 罗明高 +2 位作者 杜洋 刘浩天 完颜琪琪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3期41-44,共4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凸起石炭系填充序列为火山岩,其原生孔隙结构复杂,连通性较差,必须经过成岩作用和其他地质作用的改造才能成为有效储层。以测井、取心、录井、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研究了火山岩岩性、岩相、地层埋深、...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三台凸起石炭系填充序列为火山岩,其原生孔隙结构复杂,连通性较差,必须经过成岩作用和其他地质作用的改造才能成为有效储层。以测井、取心、录井、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研究了火山岩岩性、岩相、地层埋深、裂缝等因素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区火山岩储层中,凝灰岩和蚀变玄武岩的储集物性好于玄武岩,爆发相的物性好于溢流相;火山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受地层埋深影响较小,地层深处仍然可以形成良好储层;火山岩中裂缝十分发育,有利于油气运移和聚集成藏,为北三台地区火山岩形成良好的储层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三台凸起 石炭系 火山岩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生成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谢增业 李志生 +1 位作者 王春怡 郝翠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195,199,共5页
利用封闭体系的高压釜实验装置进行硫化氢生成的模拟实验已有报道,但硫化氢的生成量很少或很难检测到。因此研制了开放体系的石英管模拟方法,探讨了硫酸钙、硫磺、黄铁矿分别与正己烷反应生成硫化氢以及低成熟泥灰岩生烃模拟过程中硫化... 利用封闭体系的高压釜实验装置进行硫化氢生成的模拟实验已有报道,但硫化氢的生成量很少或很难检测到。因此研制了开放体系的石英管模拟方法,探讨了硫酸钙、硫磺、黄铁矿分别与正己烷反应生成硫化氢以及低成熟泥灰岩生烃模拟过程中硫化氢的生成特征。结果表明,硫酸钙与正己烷在高温下可以发生反应,但反应比较困难,且硫化氢的生成量较少;单质硫与正己烷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发生反应,并可生成大量的硫化氢;黄铁矿与正己烷可以发生反应并生成大量的硫化氢,主要是黄铁矿高温分解形成的单质硫与烃类反应的结果。低成熟泥灰岩生烃模拟过程中能够生成大量的硫化氢与其含有较多的黄铁矿有关。硫化氢生成的成功模拟为其成因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硫磺 硫酸钙 黄铁矿 泥灰岩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