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薰衣草高质量DNA提取及ISSR-PCR多重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8
1
作者 权俊萍 贾晓鹰 +4 位作者 戴丽娜 肖俊辉 田琴 牛攀新 吕国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1-157,共7页
以伊犁薰衣草‘701’新鲜叶片为材料,对4种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并通过单因子梯度比较试验结合L9(34)正交优化设计,对ISSR-PCR扩增体系中退火温度、DNA、Mg2+、dNTP和引物浓度进行最佳条件及配比筛选。结果表明,改良3×CTAB... 以伊犁薰衣草‘701’新鲜叶片为材料,对4种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并通过单因子梯度比较试验结合L9(34)正交优化设计,对ISSR-PCR扩增体系中退火温度、DNA、Mg2+、dNTP和引物浓度进行最佳条件及配比筛选。结果表明,改良3×CTAB法是薰衣草高质量DNA少量提取的最佳方法 ;建立薰衣草ISSR-PCR扩增优化体系为,20μL反应体系中包括模板DNA 50 ng,Mg2+3 mmol/L,dNTP 0.3 mmol/L,引物0.3 mmol/L,Taq酶1 U;扩增程序退火温度为56℃。运用本试验建立的ISSR-PCR优化体系,对5份薰衣草种质进行了初步验证,获得了良好的多样性扩增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 DNA提取 ISSR-PCR 正交设计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蓝莓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23
2
作者 贾晓鹰 吕国华 +2 位作者 邵丽萍 权俊萍 孟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439-443,共5页
以石河子地区引种栽培的3个北高灌蓝莓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光合-光响应曲线特征,测定比较光合相关参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细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变化,测定叶绿素含量,观察叶表皮特征及气孔形态差异,揭示不同蓝莓品种间光合差... 以石河子地区引种栽培的3个北高灌蓝莓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光合-光响应曲线特征,测定比较光合相关参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细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变化,测定叶绿素含量,观察叶表皮特征及气孔形态差异,揭示不同蓝莓品种间光合差异,为蓝莓适宜品种的筛选和确定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1)3个蓝莓品种叶绿素含量有显著性差异;2)蓝莓叶表皮特征表现为具有表皮毛,气孔均为椭圆形,3个蓝莓品种在气孔大小及气孔分布数量上表现出一定差异,蓝莓06的气孔大小及分布数量最多;3)3个蓝莓品种的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4)蓝莓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的分别为7.41(μmol/m2)/s~15.88(μmol/m2)/s和1.26(μmol/m2)/s~2.15(μmol/m2)/s,北高灌蓝莓属于阴性植物且光合能力差异显著,蓝莓10号光合能力综合表现较强,对光环境的适应性表现良好,蓝莓06号在光合能力及光适应方面表现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光和特性 光合生理 气孔 净光合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疫病土壤和种子带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江厚春 李宝聚 +2 位作者 石延霞 谢学文 吕国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33-237,共5页
为探索辣椒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对带菌土壤和带菌种子进行传病试验研究,从而为病害的早期检测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拌土法及注射法分别对土壤和辣椒果实接种辣椒疫霉菌,接种后对菌土中种植的辣椒植株发病情况、土壤中病原菌的存活... 为探索辣椒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对带菌土壤和带菌种子进行传病试验研究,从而为病害的早期检测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拌土法及注射法分别对土壤和辣椒果实接种辣椒疫霉菌,接种后对菌土中种植的辣椒植株发病情况、土壤中病原菌的存活及辣椒种子带菌、带菌种子传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菌土中种植的辣椒植株在生长期持续的发生疫病,105 d时发病率稳定,但此时土壤中的疫霉菌依然存活;辣椒果实注射接种疫霉菌孢子悬浮液后,能使种子感染疫霉菌,显著降低发芽率和出苗率,出土的幼苗在苗期生长阶段会发生疫病。结果表明,带菌土壤和带菌种子都是辣椒疫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及重要的传播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疫病 初侵染来源 传播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三十三) 辣椒疫病初侵染来源、传播途径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江厚春 朱辉 +2 位作者 王满意 吕国华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3-25,共3页
辣椒疫病(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是辣椒生产上一种世界性分布较广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快,严重制约着辣椒生产。辣椒疫病首先于1918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发现,中国最早于1940年报道此病在江苏发生,此后陆续... 辣椒疫病(Pepper Phytophthora Blight)是辣椒生产上一种世界性分布较广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快,严重制约着辣椒生产。辣椒疫病首先于1918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发现,中国最早于1940年报道此病在江苏发生,此后陆续有相关报道,且表现为逐年加重的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辣椒疫病在全国各地的温室、大棚和露地普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病 初侵染来源 防治技术 传播途径 PHYTOPHTHORA 博士 辣椒生产 毁灭性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毒马铃薯试管薯诱导技术探索 被引量:14
5
作者 宁志珩 吕国华 贾晓鹰 《中国马铃薯》 2007年第1期33-38,共6页
从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两个阶段(试管苗培养和试管薯诱导)叙述了现阶段试管薯诱导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具体包括影响试管薯形成及发育的多种因素,即品种基因型,母体的生理状态,光强,光周期,温度,外源激素,培养基成分等。最后提出现阶... 从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两个阶段(试管苗培养和试管薯诱导)叙述了现阶段试管薯诱导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具体包括影响试管薯形成及发育的多种因素,即品种基因型,母体的生理状态,光强,光周期,温度,外源激素,培养基成分等。最后提出现阶段试管薯诱导技术存在的成本过高,污染率偏高等问题,以期得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Solarium TUBEROSUM L.) 试管薯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质对不同日龄脱毒马铃薯试管薯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潘新仿 吕国华 贾晓鹰 《中国马铃薯》 2005年第4期212-214,共3页
试验以4种不同日龄的试管薯为材料,就不同光质对试管薯催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暗、白光和蓝光处理间发芽率无显著差异,但高于红光处理,绿光处理不发芽;日龄对试管薯发芽率影响不显著。光质、年龄以及二者的互作对发芽势都有极... 试验以4种不同日龄的试管薯为材料,就不同光质对试管薯催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暗、白光和蓝光处理间发芽率无显著差异,但高于红光处理,绿光处理不发芽;日龄对试管薯发芽率影响不显著。光质、年龄以及二者的互作对发芽势都有极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质 日龄 脱毒试管薯 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选择性培养基检测辣椒种子疫霉菌 被引量:1
7
作者 江厚春 吕国华 +2 位作者 石延霞 谢学文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61,共4页
在国内外疫霉菌选择性培养基配方研究的基础上,配制含有多菌灵的选择性培养基(匹马霉素10mg、氨苄青霉素250mg、利福平10mg、五氯硝基苯100mg、恶霉灵100mg、多菌灵10mg),能有效地抑制镰孢菌等杂菌的生长。用此培养基成功地从贮存1、10... 在国内外疫霉菌选择性培养基配方研究的基础上,配制含有多菌灵的选择性培养基(匹马霉素10mg、氨苄青霉素250mg、利福平10mg、五氯硝基苯100mg、恶霉灵100mg、多菌灵10mg),能有效地抑制镰孢菌等杂菌的生长。用此培养基成功地从贮存1、10、30、60、90、120d的辣椒疫病种子上分离出疫霉菌,贮存120d时分离率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种子 疫霉菌 选择性培养基 多菌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开发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霞 吕国华 孟胜 《安徽农学通报》 2005年第7期28-29,34,共3页
综述了基质的分类及其特性,基质开发的历史和研究现状,总结了基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基质研究的热点内容以及基质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基质 开发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里香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员铭 吕国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2期89-91,71,共4页
本文对百里香的应用价值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叙述。主要包括百里香作为芳香蔬菜、药用植物、香料作物、蜜源植物、观赏植被及水土保持植物的国内外应用研究近况。
关键词 百里香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差分析与多属性决策法建立瓜尔豆选优模型
10
作者 赵飏 吕国华 孙爱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23-126,共4页
以田间鉴定丰产、稳产的11个瓜尔豆优良株系为材料,以瓜尔豆产量构成因素中的五个主要性状为指标,运用方差分析和多属性决策法对其进行性状综合评判,选出两个最优良株系.
关键词 瓜尔豆 方差分析 多属性决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壮苗培养基的筛选 被引量:3
11
作者 华蕾 吕国华 贾晓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25-29,共5页
以脱毒彩色马铃薯试管苗茎段为试材,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法,研究了不同配方培养基处理对彩色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壮苗的影响。当脱毒试管苗培养到40 d时,对彩色马铃薯试管苗的株高、茎粗、有效茎节数、根数等壮苗形态指标进行方差分析,... 以脱毒彩色马铃薯试管苗茎段为试材,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法,研究了不同配方培养基处理对彩色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壮苗的影响。当脱毒试管苗培养到40 d时,对彩色马铃薯试管苗的株高、茎粗、有效茎节数、根数等壮苗形态指标进行方差分析,以期筛选出彩色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壮苗的最佳培养基。实验结果表明:处理5(MS+6-BA 0.25 mg/L+IBA 0.25 mg/L+蔗糖40 g/L)是彩色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壮苗的最佳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马铃薯 壮苗 正交设计 最佳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