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河子地区棉花黄萎病菌培养特性和致病力分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韩宏伟 任毓忠 +4 位作者 高峰 刘培源 吉丽丽 李春 李国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2-527,共6页
【目的】明确当前石河子地区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的情况,从病原角度入手搞清病害明显加重的原因。【方法】采用鉴别寄主法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采自石河子地区的29个黄萎病菌系进行培养特性观察、致病力测定和特异性引物PCR检测,分... 【目的】明确当前石河子地区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的情况,从病原角度入手搞清病害明显加重的原因。【方法】采用鉴别寄主法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采自石河子地区的29个黄萎病菌系进行培养特性观察、致病力测定和特异性引物PCR检测,分析不同致病类型菌系的致病力及接种后落叶情况。【结果】各供试菌系的生长速度存在一定差别,其菌落形态主要为菌核型和菌丝型,分别占75.9%和17.2%。鉴别寄主法测定表明,供试菌系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强、中、弱菌系分别占51.7%、31.0%和17.3%。致病型测定显示,供试菌系中落叶型菌系和非落叶型菌系分别占37.9%和58.6%,1个菌系未检测出致病类型。落叶型菌系的致病性明显强于非落叶型菌系,其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39.5和27.6,二者接种后的落叶程度虽有明显差异,但都可以产生落叶症状,其落叶症状的轻重不仅与菌系的致病类型有关,同时与品种的抗病性也密切相关。【结论】石河子地区棉花黄萎病菌的菌落形态主要以菌核型为主。落叶型菌系的致病力明显高于非落叶型菌系,强致病力落叶型菌系的明显增多是当前病害明显加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菌 培养特性 致病力分化 落叶症状 石河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地区鲜食葡萄烂果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涛 门光耀 +5 位作者 吉丽丽 刘培源 任毓忠 赵宝龙 魏忠 李国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6-940,共5页
【目的】明确石河子地区鲜食葡萄果实烂果病的主要病原。【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及对具有典型烂果症状的病样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对病原进行常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通过鉴定查明引起石河子地区葡萄烂果的病原菌主要有三种:... 【目的】明确石河子地区鲜食葡萄果实烂果病的主要病原。【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及对具有典型烂果症状的病样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对病原进行常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通过鉴定查明引起石河子地区葡萄烂果的病原菌主要有三种: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结论】石河子葡萄烂果的主要病原有3种,其诱因主要与8月上旬久旱遇雨和膨大剂用量较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烂果 灰霉病 黑曲霉 黑根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地区加工番茄坏死条斑病毒原的ELISA检测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许文博 黄家风 阮涛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1-45,共5页
用番茄花叶病毒、蚕豆萎蔫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对田间表现坏死条斑症状的315个加工番茄自然病株进行了ELISA检测。结果表明,这3种病毒的检测侵染率很高,分别为69.3%、66.7%和75.1%,但其单一病毒的侵染率却很低,仅分别为1.5%... 用番茄花叶病毒、蚕豆萎蔫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对田间表现坏死条斑症状的315个加工番茄自然病株进行了ELISA检测。结果表明,这3种病毒的检测侵染率很高,分别为69.3%、66.7%和75.1%,但其单一病毒的侵染率却很低,仅分别为1.5%、2.4%和8.5%。表明这3种病毒是石河子地区加工番茄上的主要病毒种类,其复合侵染极可能是造成田间大量病株呈现严重坏死条斑症状的主要因素。并且对田间自然发病的21个加工番茄品种的上述3种病毒带毒情况进行了ELISA检测,虽然供试品种体内带毒量都较高,但品种之间却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河子地区 加工番茄 坏死条斑病 番茄花叶病毒 蚕豆萎蔫病毒 黄瓜花叶病毒 ELISA检测 抗病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石河子地区葡萄烂果病大发生原因调查研究
4
作者 张涛 吉丽丽 +4 位作者 刘培源 门光耀 韩宏伟 任毓忠 李国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11-2215,共5页
【目的】明确2008年石河子地区葡萄烂果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室内品种抗性鉴定与大田品种抗病性调查及实地了解病害发生整个过程中的田间管理措施,特别是激素使用次数和用量等,查阅相关气象资料,比较不同单位、... 【目的】明确2008年石河子地区葡萄烂果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室内品种抗性鉴定与大田品种抗病性调查及实地了解病害发生整个过程中的田间管理措施,特别是激素使用次数和用量等,查阅相关气象资料,比较不同单位、不同年度间相关措施和烂果程度间的差异,从而找出引起烂果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2008年石河子地区葡萄烂果病发生最严重的品种是无核紫,激素使用次数过多和过量导致裂果,是诱发烂果病发生的主要原因,8月上旬的久旱遇雨对该病发生也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引起2008年石河子地区葡萄大量烂果主要与品种、激素使用过量和气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烂果 大发生原因 激素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一串红花叶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5
作者 王晓燕 许文博 +1 位作者 刘升学 黄家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67-71,共5页
为了防治石河子一串红花叶病,采用提取dsRNA/RNA、RT-PCR、克隆和序列分析对病原进行了检测鉴定。结果表明:从表现花叶的S4分离物中提取dsRNA,得到大小约4700和6300 bp的片段,以此dsRNA为模板,用蚕豆病毒属(Fabavirus)的兼并引物进行RT-... 为了防治石河子一串红花叶病,采用提取dsRNA/RNA、RT-PCR、克隆和序列分析对病原进行了检测鉴定。结果表明:从表现花叶的S4分离物中提取dsRNA,得到大小约4700和6300 bp的片段,以此dsRNA为模板,用蚕豆病毒属(Fabavirus)的兼并引物进行RT-PCR,扩增得到1条约390 bp片段特异性条带,序列测定该片段大小为391nt,blast比对分析与蚕豆萎蔫病毒2号(BBWV2)的同源性最高,表明S4分离物为BBWV2。RNA1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基因组大小为5957nt(不含poly A),仅编码1个开放阅读框(ORF),与已报道BBWV2的RNA1序列同源性为78.4%-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串红花叶病 蚕豆萎蔫病毒2 DS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71
6
作者 赵新林 赵思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3025-3028,共4页
枯草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中具有应用潜力的菌种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芽孢杆菌应用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一种生防细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阐述了枯草芽孢杆... 枯草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中具有应用潜力的菌种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芽孢杆菌应用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一种生防细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阐述了枯草芽孢杆菌防控植物病害的作用机制,包括竞争作用、抗菌物质的产生及种类、拮抗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及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植物病害 生物防治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霜霉菌孢子囊扩散动态及与田间病情的相关性 被引量:24
7
作者 吉丽丽 李海强 +4 位作者 任毓忠 祁立敏 赵宝龙 李国英 李春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4-98,共5页
病原体的数量和密度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病害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葡萄霜霉病是新疆葡萄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有必要对其病菌的扩散动态进行研究,从而对病害进行预测。采取孢子捕捉和田间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葡萄... 病原体的数量和密度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病害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葡萄霜霉病是新疆葡萄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有必要对其病菌的扩散动态进行研究,从而对病害进行预测。采取孢子捕捉和田间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葡萄霜霉菌孢子囊的时空扩散动态,并分析其与田间病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葡萄霜霉菌孢子囊一般在6月上中旬开始出现,7月下旬到9月上旬为高峰期,随后进入消退期。其孢子囊通常在葡萄冠层以下分布较多,一天24 h内都可捕到孢子囊,但一般8:00左右和20:00左右捕捉量最多。孢子囊的扩散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湿度和降雨量呈负相关。在P<0.01水平下,霜霉病菌孢子囊扩散动态与5 d后病害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菌 葡萄霜霉病 孢子囊扩散动态 孢子捕捉 与病情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种质资源抗霜霉病鉴定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新秀 金恭玺 +4 位作者 李虎 张莉 赵宝龙 任毓忠 李国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7-863,共7页
【目的】明确83个葡萄种质资源对霜霉病的抗病性,旨在为霜霉病的防治和抗霜霉病育种中的亲本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田间发病高峰期自然条件鉴定,明确供试种质资源对霜霉病的抗性;通过现场调查葡萄叶片上茸... 【目的】明确83个葡萄种质资源对霜霉病的抗病性,旨在为霜霉病的防治和抗霜霉病育种中的亲本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田间发病高峰期自然条件鉴定,明确供试种质资源对霜霉病的抗性;通过现场调查葡萄叶片上茸毛的多少和叶片钾、钙含量测定,初步明确它们与品种抗性的关系。【结果】在83个葡萄种质资源中,未发现对霜霉病表现免疫的品种,卡托巴表现高抗;北醇等9个品种表现抗病;弗雷等45个品种表现感病;红地球等28个品种表现高感。其抗性与叶片中钾、钙含量没明显关系。【结论】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美洲种和欧美杂交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强于欧亚品种;其抗病性与叶片背面茸毛的有无及多少存在一定关系,但并不绝对;与叶片钾、钙含量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种质资源 霜霉病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霜霉病初次侵染来源和初侵染的特点及防治 被引量:10
9
作者 金恭玺 岳永亮 +4 位作者 宋玉萍 魏新正 任毓忠 张莉 李国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5-1111,共7页
【目的】明确葡萄霜霉病菌初次侵染来源及初侵染的特点,为霜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该病病枝条越冬情况、卵孢子越冬前后形态、病残体作为初侵染源情况,该病初发期发病场所、发病位置、发病处地形和管理情况,调查春季温... 【目的】明确葡萄霜霉病菌初次侵染来源及初侵染的特点,为霜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该病病枝条越冬情况、卵孢子越冬前后形态、病残体作为初侵染源情况,该病初发期发病场所、发病位置、发病处地形和管理情况,调查春季温室大棚内发病情况,明确该病的初次侵染来源。分析初期发病与气候因子关系,明确初侵染发生的特点。【结果】该病在新疆石河子葡萄产区,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温室大棚中的病苗也可作为初次侵染的来源。采用常规观察的方法卵孢子不易发现,采用病部研磨-过筛-离心-镜检的方法较易发现。该病初侵染发生的早晚主要与5月下旬和6月上旬温湿度和6月上旬降雨量相关。【结论】该病初侵染主要发生在地势低洼、长势茂盛、枝条未修剪、杂草丛生、距地面较近、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中。应采取治早、治少、抓好早期防治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初次侵染来源 初侵染特点 卵孢子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17
10
作者 吉丽丽 李海强 +4 位作者 韩宏伟 刘卫英 任毓忠 李国英 李春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63-2468,共6页
【目的】葡萄霜霉病是新疆葡萄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通过抗病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搞清目前当地一些品种对葡萄霜霉病的抗性,为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不同葡萄品种的室内离体叶片接种试验、田间接种... 【目的】葡萄霜霉病是新疆葡萄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通过抗病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搞清目前当地一些品种对葡萄霜霉病的抗性,为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不同葡萄品种的室内离体叶片接种试验、田间接种试验、大田发病情况调查及不同品种田间接种后病斑大小和单斑含孢量的测定,及其叶片背面气孔数量和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等,对不同品种的抗性进行比较和鉴定。【结果】室内外接种试验和大田调查都表明,在供试品种中,弗雷和克瑞森比较抗病,且其病斑较小,单斑含孢量也较少。其叶片气孔数量和大小与感病品种无核白鸡心等相比也较少而小。【结论】克瑞森和弗雷比较抗病,无核紫、紫香无核、红提、无核白鸡心和里扎马特等感病或高度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品种 霜霉病 抗病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品种抗霜霉病不同鉴定方法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新秀 张莉 +2 位作者 任毓忠 吉丽丽 李国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44-1249,共6页
[目的]选择适宜的接种方法是品种抗病性鉴定能否成功及鉴定结果是否可靠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通过对葡萄品种抗霜霉病不同鉴定方法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旨在寻找一种简单、快速的鉴定方法,为品种抗病性鉴定和霜霉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奠定... [目的]选择适宜的接种方法是品种抗病性鉴定能否成功及鉴定结果是否可靠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通过对葡萄品种抗霜霉病不同鉴定方法的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旨在寻找一种简单、快速的鉴定方法,为品种抗病性鉴定和霜霉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田间叶片接种鉴定和自然条件下发病鉴定三种方法对15个抗病性不同的葡萄品种进行抗霜霉病鉴定,鉴定结果用DP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三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比较。[结果]三种鉴定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其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从中初步筛选出对霜霉病高抗、抗病、感病和高感的品种,为品种抗病性鉴定和霜霉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奠定了基础。[结论]室内离体叶片接种鉴定方法简单,快速,环境条件易控制,其结果可以反映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霜霉病 抗性鉴定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枯草芽胞杆菌S37和S44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6
12
作者 罗燕娜 杜娟 +2 位作者 李俊华 闫豫君 赵思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4-176,181,共4页
采用拌种和随水滴施2次的方法测定了2株芽胞杆菌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2株枯草芽胞杆菌对棉花黄萎病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作用,在小区试验中,S37和S44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9.86%和42.81%,产量分别增加了... 采用拌种和随水滴施2次的方法测定了2株芽胞杆菌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2株枯草芽胞杆菌对棉花黄萎病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作用,在小区试验中,S37和S44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9.86%和42.81%,产量分别增加了25.22%和34.73%。在田间试验中,S37在143团和147团的防病效果分别为51.3%和55.1%,增产效果分别达到7.43%和17.62%,S44在143团和147团的防病效果分别为35.2%和39.3%,增产效果分别达到5.56%和15.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棉花黄萎病 滴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起新疆向日葵列当茎基腐病的镰刀菌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9
13
作者 丁丽丽 张学坤 +2 位作者 赵思峰 姚兆群 杜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96-1102,共7页
【目的】向日葵列当在新疆严重发生,从田间自然死亡的列当植株上分离致病菌并进行鉴定,为新疆列当生物防治提供菌种来源。【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采集的样品,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采集的镰刀菌进行鉴定。【结果】从587个生... 【目的】向日葵列当在新疆严重发生,从田间自然死亡的列当植株上分离致病菌并进行鉴定,为新疆列当生物防治提供菌种来源。【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采集的样品,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采集的镰刀菌进行鉴定。【结果】从587个生病的向日葵列当样品上共计分离获得377个分离物,其中镰刀菌234个,占总分离物的62.07%;丝核菌114个,占30.24%;腐霉菌6个,占1.59%;其它23个,占6.10%。在镰刀菌中鉴定出了3个种,分别为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和Fusarium cerealis。【结论】镰刀菌是引起新疆向日葵列当的主要致病菌,为向日葵列当生防菌的进一步筛选提供了菌株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列当 茎腐病 镰刀菌 鉴定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表型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贾培松 丁丽丽 +2 位作者 周邦军 郭惠珊 高峰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70,共9页
以棉花强致病力黄萎病菌株V592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的T-DNA插入技术构建了一个含15000个转化子的突变体库,对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及T-DNA插入拷贝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突变体的菌落形态分为菌核型、中间型、菌丝型和菌膜型... 以棉花强致病力黄萎病菌株V592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的T-DNA插入技术构建了一个含15000个转化子的突变体库,对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及T-DNA插入拷贝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突变体的菌落形态分为菌核型、中间型、菌丝型和菌膜型,分别占92.12%,4.54%,3.19%和0.15%;(2)菌核型、中间型和菌丝型菌株,在菌落生长速度和孢子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产孢量方面,菌核型普遍强于中间型和菌丝型;(3)致病性测定显示,菌核型的致病力普遍强于中间型和菌丝型;(4)Southern杂交显示,T-DNA单拷贝数插入的突变体比率约为70.99%,而菌核型的单插入率为80.00%,明显高于中间型(69.23%)和菌丝型(64.71%)。以上结果表明,农杆菌介导转化技术可用于棉花黄萎病菌突变体库的快速构建,突变体的菌落表型与其产孢能力、致病力及T-DNA插入拷贝数等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菌 农杆菌介导转化 突变体库 菌落表型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苗立枯病拮抗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8
15
作者 罗燕娜 杜娟 +2 位作者 李俊华 徐齐君 赵思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555-560,共6页
为明确7株拮抗细菌对棉苗立枯丝核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通过拮抗菌拌种催芽、温室盆栽测试、小区拌种测定及大田拌种测定其防治棉苗烂根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拮抗菌S37和S44具有较好的促生和防病效果。在小区试验中,S37和S44对... 为明确7株拮抗细菌对棉苗立枯丝核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通过拮抗菌拌种催芽、温室盆栽测试、小区拌种测定及大田拌种测定其防治棉苗烂根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拮抗菌S37和S44具有较好的促生和防病效果。在小区试验中,S37和S44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7.8%和57%,与化学种衣剂福多甲的效果相当。在新疆兵团143团和148团的大田试验中,S37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均为37.5%,也与福多甲的防治效果相当。通过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和16S rDNA分析,对防病和促生效果最好的2株拮抗菌S37和S44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这2株拮抗菌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立枯丝核菌 拮抗菌 筛选 枯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马铃薯疮痂病病原的鉴定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杜娟 任娟 +1 位作者 赵思峰 任毓忠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414-417,共4页
为了确定2008年首次发生在新疆的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以小薯片法和萝卜幼苗法测定分离物的致病性,对来自新疆伊犁地区表现明显疮痂症状的薯块进行了病原的分离。经对分离物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的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的分... 为了确定2008年首次发生在新疆的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以小薯片法和萝卜幼苗法测定分离物的致病性,对来自新疆伊犁地区表现明显疮痂症状的薯块进行了病原的分离。经对分离物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的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的分析比对。结果表明,引起新疆马铃薯疮痂病的病原为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和S.scabies;其中S.acidiscabies是引起新疆马铃薯疮痂病的优势种,且其致病力明显强于S.scab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疮痂病 16S RDNA序列 链霉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AM真菌防治加工番茄根腐病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开发 王斌 +1 位作者 王志霞 赵思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27-1433,共7页
【目的】根腐病是严重影响新疆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病害之一,育苗移栽技术已在新疆加工番茄主产区大面积应用,通过培育菌根苗移栽防治加工番茄根腐病。【方法】在营养钵中接种摩西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菌种,播种1个月后,取加工番茄根系... 【目的】根腐病是严重影响新疆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病害之一,育苗移栽技术已在新疆加工番茄主产区大面积应用,通过培育菌根苗移栽防治加工番茄根腐病。【方法】在营养钵中接种摩西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菌种,播种1个月后,取加工番茄根系测定两株AM真菌的侵染率,并分别用瓜果腐霉菌液接种加工番茄菌根苗和非菌根苗,20 d后调查各处理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计算防病效果,同时在接种后1、3和7 d采集各个处理的植株样品分别测定其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摩西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对加工番茄根系侵染率分别为60.50%和47.50%,对加工番茄根腐病的防效为63.42%和21.22%。菌根化加工番茄苗抗逆相关的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而指示过氧化程度的丙二醛含量降低。【结论】摩西球囊霉接种加工番茄可有效防治加工番茄根腐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番茄 根腐病 丛枝菌根真菌 摩西球囊霉 育苗移栽 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下促进加工番茄生长的AM真菌筛选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斌 郭开发 +2 位作者 赵思峰 孙洁 张慧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9-324,共6页
[目的]筛选出有效提高加工番茄抗盐性的丛枝菌根真菌。[方法]在温室盆栽试验条件下,分别接种Glomus mosseae、G.versiforme、G intraradices和G.etunicatum 4种AM真菌并设计了无盐和0.3%NaCl胁迫处理,测定接种4种AM真菌对加工番茄幼苗... [目的]筛选出有效提高加工番茄抗盐性的丛枝菌根真菌。[方法]在温室盆栽试验条件下,分别接种Glomus mosseae、G.versiforme、G intraradices和G.etunicatum 4种AM真菌并设计了无盐和0.3%NaCl胁迫处理,测定接种4种AM真菌对加工番茄幼苗株高、单叶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湿重、干重、地上部和地下部N、P元素含量生长效应指标。[结果]在0.3%NaCl胁迫条件下,对加工番茄促生效应最好的是G.mosseae和G.versiforme。接种后加工番茄植株单株干重比对照增加65%和60%;地上部N含量比对照提高了66.48%和40,54%,地上部P含量比对照提高了69.76%和79.06%。[结论]G.mosseae和G.versiforme接种加工番茄可有效提高加工番茄的耐盐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加工番茄 生长 抗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致病相关基因DVK1的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峰 彭姗 +2 位作者 彭晓玲 李晖 李国英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68,共5页
利用ATMT(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技术自建Verticillium dahliae强致病力落叶型菌株T-DNA插入突变体库,共获得5000个转化子;随机挑选1000个转化子进行致病力鉴定,筛选获得5株致病力衰退的突变体。挑选致病... 利用ATMT(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技术自建Verticillium dahliae强致病力落叶型菌株T-DNA插入突变体库,共获得5000个转化子;随机挑选1000个转化子进行致病力鉴定,筛选获得5株致病力衰退的突变体。挑选致病力下降最为明显的突变体d1,通过TAIL-PCR技术最终获得一段长3237 bp的DVK1全长cDNA序列,编码1079个氨基酸的蛋白。基于DNA序列比对发现,DVK1基因含有2个内含子,分别为52 bp和36 bp。进一步比对发现T-DNA插入到DVK1基因启始密码上游740 bp的启动子中。通过遗传互补实验d1恢复了致病性,进一步证明DVK1基因与黄萎菌致病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NA插入 突变体文库 基因克隆 棉花黄萎病 功能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tvrR基因的克隆及其对致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魏娜 钱国良 +3 位作者 李晓霞 张志峰 刘凤权 胡白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74,共7页
根据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DC3000中新的毒性基因tvrR(TetR-like viru-lence regulator)的氨基酸序列,从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的全基因组中发现并克隆了tvrR... 根据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DC3000中新的毒性基因tvrR(TetR-like viru-lence regulator)的氨基酸序列,从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的全基因组中发现并克隆了tvrR基因的同源物。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tvrR基因的插入突变体,并且经过PCR及Southern杂交验证确认。突变体和野生型一样可以激发烟草过敏反应。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突变体比野生型的病程延长,但最终致病情况与野生型无差异。接种的寄主组织中菌体生长能力检测发现,突变体的繁殖速度慢于野生型,但最终其菌体数量也能达到野生型菌株的最大值。在营养丰富的LB培养基和营养贫乏的MMX基本培养基中生长测定均发现,突变体生长速度慢于野生型,但最终也能达到野生型的最大生长量。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tvrR基因突变体致病性的改变与其生长能力变化的一致性表明,其致病性的变化是由于其生长能力的改变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 tvrR基因 突变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