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9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1+2+1”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汤伟娜 刘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6-220,238,共6页
实践教学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教学观念弱化了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以石河子大学精品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为例,进行实践教学研究。分析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技能提升"... 实践教学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教学观念弱化了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以石河子大学精品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为例,进行实践教学研究。分析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技能提升"的教学目标;按照课程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了基于社会实践、网络教学平台(问题导向和任务导向)、实验模块的"1+2+1"实践教学体系;并结合该教学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教学反思,为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教学 网络教学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石卓达 杨宏伟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3-1242,共10页
文旅产业作为新疆第九大产业集群,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新疆实现现代化具有引领作用。基于“质量、效益与游客体验”3个视角,构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7维测度体系,对新疆2008—2023年的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利用GIS空间可... 文旅产业作为新疆第九大产业集群,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新疆实现现代化具有引领作用。基于“质量、效益与游客体验”3个视角,构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7维测度体系,对新疆2008—2023年的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利用GIS空间可视化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其障碍来源,最后运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新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起点较低,但在2018年提出“旅游兴疆”战略之后提升较快。(2)新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整体呈现出北强南弱、东西相贯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乌鲁木齐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阿勒泰地区和喀什地区“四轮驱动”演化特征和“一核三点”共生发展格局。(3)新疆总体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区域创新能力不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主要障碍在于旅游市场吸引力不强和文旅资源开发不足。(4)影响新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信息服务、经济支撑和旅游交通,次要因素是资源要素和旅游服务;其中,互联网的普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和公路建设对新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高质量发展 时空演变 障碍度模型 因子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石河子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程广斌 王永静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3年第6期82-85,共4页
探索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新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分析石河子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综合改革及其成效的基础上,从转变观念、创新课程体系、优化导师队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改善培养条件... 探索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新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分析石河子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综合改革及其成效的基础上,从转变观念、创新课程体系、优化导师队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改善培养条件等方面,就如何进一步创新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和总结,为今后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理清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推广硕士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综合改革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分析——以新疆石河子市西部绿珠果蔬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静 马永泽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2-123,共2页
近十年来,国内外不断发生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使得包括食品在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其水平已成为国内外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已迫在眉睫,而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更是起着巨大的作用。... 近十年来,国内外不断发生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使得包括食品在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其水平已成为国内外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已迫在眉睫,而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更是起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以石河子市西部绿珠果蔬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针对由政府层面和购买者、经销商及市场管理者构成的微观经济主体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 农产品批发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企业标准化生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垦区79家农业企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力 毛慧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74-478,共5页
农业标准化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最佳选择。以农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及发放问卷的方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业企业标准化生产行为选... 农业标准化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最佳选择。以农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及发放问卷的方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业企业标准化生产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级别、销售收入、竞争的激烈程度、标准化意识、是否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等因素对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有显著影响,且影响程度不同。最后,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企业 农业标准化 生产行为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国家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效应——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砺 郜霞妹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6,共11页
本文采用社会复杂网络分析法构建2010—2020年52个“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有向加权贸易网络,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发达经... 本文采用社会复杂网络分析法构建2010—2020年52个“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有向加权贸易网络,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发达经济体中的促进作用更强,而技术进步和贸易成本下降是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攀升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的提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形成区域间制造业协调发展、合作共赢的经济格局。上述结论为推动“一带一路”制造业贸易网络布局优化、促进各国贸易网络地位协同提升给予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一带一路” 贸易网络地位 制造业 社会复杂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情景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碳达峰预测
7
作者 张朝辉 张靖雅 于师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背景,结合“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时代倡议,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省份的产业发展态势,运用STIRPAT拓展模型,构建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进一步设置不同情景模式,预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2...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背景,结合“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时代倡议,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省份的产业发展态势,运用STIRPAT拓展模型,构建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进一步设置不同情景模式,预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2021—2040年的碳达峰趋势。结果表明:(1)能源消耗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碳达峰的最重要因素。(2)技术突破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峰值4808.43×106吨;政策调控和数字经济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5年实现碳达峰,峰值分别为5519.46×106吨和4988.32×106吨;基准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未能实现碳达峰。(3)内蒙古、陕西和新疆是碳达峰重点关注区,应加快政策落地、加大技术突破、加强数字经济,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 技术突破 数字经济 碳达峰 情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的经济效益与机制分析
8
作者 李豫新 郭泽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94,共14页
评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政策,对于实现当地经济转型、助力区域协调发展与财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引致的经济效益、内在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对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 评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政策,对于实现当地经济转型、助力区域协调发展与财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引致的经济效益、内在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对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虽助推地区经济产出的增加,但不利于经济动力的培育,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研究表明,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产出的增长并非源于政府增加公共支出的“粘蝇纸效应”,而是地区政府为获取短期经济效益、选择扶持传统企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异质性分析表明,资源枯竭型城市距离中心城市越近,越倾向于选择“路径依赖”,而非通过改善营商环境为经济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转移支付 双重差分法 路径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技术密集类产业融合的理论机制与路径研究
9
作者 龚新蜀 赵丽玉 谢晓利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9,共11页
基于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未包括港澳台)的技术密集类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就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的关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赋能产业融合,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经济依托科技创新与网络载体,进而赋能产业融... 基于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未包括港澳台)的技术密集类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就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的关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赋能产业融合,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经济依托科技创新与网络载体,进而赋能产业融合;这种影响存在异质性,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的产业融合效果更显著;相比现代服务业发达区,现代服务业相对落后区数字经济的产业融合效果更为明显;并且这种影响效果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建议推动数字经济创新,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打造数字融通共享平台,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模式;实施动态化战略,构建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密集类 产业融合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研发要素流动与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
10
作者 程广斌 栗靖茹 吴家庆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6-60,共15页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高技术制造业绿色转型注入了新动能,成为激发绿色创新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研发要素流动视角检验了数字经济对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高技术制造业绿色转型注入了新动能,成为激发绿色创新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研发要素流动视角检验了数字经济对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和两阶段效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加速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本流动有效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绿色技术研发效率,而在绿色成果转化阶段,研发人员流动在两者之间发挥正向中介作用,研发资本流动的作用效果反之;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的赋能效果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及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好的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基于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注重绿色创新资源禀赋,以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和两阶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技术制造业 绿色创新效率 研发要素流动 两阶段SBM-DE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石河子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11
作者 徐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348-350,共3页
以西北边疆特殊干旱地区的石河子市为例,从生态城市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了石河子市生态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石河子市生态城市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石河子市 生态城市建设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理论路径与中国经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莹 程广斌 吴家庆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0,共6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长期任务,以数字经济为依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的重要机遇和战略选择。文章探讨了数字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并以2012—202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共同富裕评价...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长期任务,以数字经济为依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的重要机遇和战略选择。文章探讨了数字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并以2012—202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实际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效果显著,既能加速社会财富积累,又能推进共享发展,该结论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并且,数字经济对富裕指数的赋能作用更强。(2)数字经济通过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和创新活跃度两条路径赋能共同富裕发展。(3)分位数回归和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效果在省域内差异大,在共同富裕水平低的地区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经济 共享发展 区域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城市能源转型:基于政府与公众异质约束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依婷 原珂 +1 位作者 赵贤 龚新蜀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11,共12页
该研究选取2011—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机制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能源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对城市能源强度与能源效率的影响分别具有倒“U... 该研究选取2011—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机制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能源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对城市能源强度与能源效率的影响分别具有倒“U”形、“U”形特征,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强化人才集聚、创新集聚与产业集聚等方式促进城市能源转型。(3)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在数字经济对城市能源强度与能源效率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政府环境治理目标在数字经济对城市能源强度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城市能源效率方面的正向调节作用有限;公众环境关注在数字经济对城市能源强度与能源效率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4)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老工业基地城市与资源型城市的能源转型。基于此,建议政府部门应制定兼顾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的政策措施,并引导公众参与环境监管,以协同推进城市能源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能源转型 经济增长目标 环境治理目标 公众环境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产业发展何以赋能区域低碳转型——基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奎 刘炳荣 张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07,共15页
双碳目标下经济低碳转型成为新时期破解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加快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既有研究关于数字产业发展究竟能否推动碳减排,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仍然存有较大争议。本文运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 双碳目标下经济低碳转型成为新时期破解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加快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既有研究关于数字产业发展究竟能否推动碳减排,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仍然存有较大争议。本文运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基于数字产业基础、数字产业规模、数字产业投资和数字产业创新等维度构建并测度地区数字产业发展水平指数,从数字产业驱动下的结构变革角度,剖析数字产业发展赋能区域低碳转型的结构优化机制。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发展能够促进全要素碳生产率提升。该结论在考虑“五年规划”节能减排目标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渠道与机制分析发现,数字产业发展带来的结构化变革能够通过推动产业内部结构偏向于知识技术化和生产服务化的高级化转型,引导资产结构清洁化和人力资本结构调整,以及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和“电替煤”比例,促进需求侧能源消费结构的清洁化进而推动区域低碳转型,但供给端能源结构传导机制并不显著。本文揭示了数字产业发展赋能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机理,为政府优化数字产业相关政策,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发展 低碳转型 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 要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家晨 王璇 +2 位作者 袁萧 王振民 石晶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3,共7页
提升农业碳排放效率对于推动新疆农业绿色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21年新疆14个地区(州、市)的相关数据,采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基尼系数估计、空间马尔科夫链和Tobit回归模型,系统分析... 提升农业碳排放效率对于推动新疆农业绿色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21年新疆14个地区(州、市)的相关数据,采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基尼系数估计、空间马尔科夫链和Tobit回归模型,系统分析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8—2021年,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北疆、东疆、南疆的区域内与区域间的差异导致全疆农业碳排放效率发展不平衡。(3)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结果表明,较高效率地区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较低效率地区碳排放效率提升。(4)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均为促进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有利因素,而农业产业结构则对效率提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效率 新疆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旅游经济网络演化的驱动因素及组态研究
16
作者 宋学通 刘安洁 +4 位作者 刘文博 雷佳会 温博宇 郭海燕 杨振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115,122,共7页
以新疆15个地州市城市群为代表,构建新疆旅游经济网络,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方法,探究新疆旅游经济网络演化过程和动力机制,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组态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旅游经济网络发展迅速,整体格局由“单极化”... 以新疆15个地州市城市群为代表,构建新疆旅游经济网络,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方法,探究新疆旅游经济网络演化过程和动力机制,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进行组态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旅游经济网络发展迅速,整体格局由“单极化”向“多极化”转变。(2)基于地理探测器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程度、产业结构对经济网络演化影响最大。(3)人口因素和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在双因子交互下能有效提高对经济的影响力。(4)fsQCA组态最终识别出3个新疆旅游经济网络驱动因素的因果组合配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网络演化 驱动因素 组态研究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极端气温冷(暖)指数历史变化及未来情景预估
17
作者 杨扬 常伟 张兴东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47-1759,共13页
通过分析全球变暖背景下新疆极端气温冷(暖)指数的历史及未来变化特征,为制定气候变化适应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60—2021年新疆52个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及1960—2100年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 通过分析全球变暖背景下新疆极端气温冷(暖)指数的历史及未来变化特征,为制定气候变化适应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60—2021年新疆52个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及1960—2100年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气候模式数据,通过模拟精度验证筛选出性能较好的气候模式数据,采用多模式集合平均方法,研究新疆历史时期及未来SSP1-2.6、SSP2-4.5和SSP5-8.53种情景下4种极端气温冷指数和4种极端气温暖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0—2021年新疆极端气温冷指数显著下降,暖指数显著上升,整体呈现变暖趋势,且夜间气温变化幅度大于白天。(2)气候模式平均结果显示,3种情景下新疆地区2025—2100年气温冷指数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暖指数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SSP5-8.5情景下变化幅度最大。(3)空间分布显示,极端气温冷(暖)指数变化呈现出差异性与一致性并存的特征。夏天日数和暖夜日数在3种情景下高度相似,而霜冻日数、冷夜日数、冷昼日数和生长季长度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一致性较高。新疆已进入显著变暖的气候状态,未来这一趋势将持续。因此,应加强气候适应能力建设,以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气候模式 极端气温指数 时空变化 气候倾向率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32
18
作者 王淑娟 王笳旭 李豫新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80,共9页
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新疆区域经济差距突出表现在北疆和南疆内部差距过大,这成为制约新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引入新古典增长模型对比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新疆区域经济差距... 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新疆区域经济差距突出表现在北疆和南疆内部差距过大,这成为制约新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引入新古典增长模型对比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新疆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考虑劳动力流动因素后的模型显著性较不考虑劳动力流动因素的模型显著性得到明显提升,劳动力流动抑制了新疆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趋势,但是新疆劳动力流动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差异,对经济较发达的北疆地区差距缩小有正向效应,而对经济欠发达的南疆地区差距缩小有负向效应。对此,协调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应重视劳动力流动的作用,破除限制劳动力流动的障碍,注重对不同区域流动劳动力人口实施差别性治理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区域经济差距 条件收敛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18
19
作者 段树国 龚新蜀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8-103,共6页
新疆作为我国西部的资源大省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形成科学的资源开发利用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新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评判新疆循环经济发展状况,是规范和引导新疆循环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对国家西部地区... 新疆作为我国西部的资源大省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形成科学的资源开发利用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新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评判新疆循环经济发展状况,是规范和引导新疆循环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对国家西部地区和其他类似地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基于"3R"等多项原则,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对2002—2010年新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出新疆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指标体系 熵值法 综合评价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优势产业选择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龚新蜀 许晓莹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50-56,共7页
从比较优势、产业绩效、发展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对外开放能力5方面构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优势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3年新疆35个工业产业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与理想解法相结合的组合评价方法,确定丝绸之路经济带背... 从比较优势、产业绩效、发展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对外开放能力5方面构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优势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3年新疆35个工业产业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与理想解法相结合的组合评价方法,确定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的优势产业。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的优势产业、潜在优势产业主要是资源型产业;与其相关联的加工制造业发展程度较低。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新疆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产业 丝绸之路经济带 灰色关联度 理想解法 组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