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3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1+2+1”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汤伟娜 刘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6-220,238,共6页
实践教学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教学观念弱化了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以石河子大学精品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为例,进行实践教学研究。分析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技能提升"... 实践教学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教学观念弱化了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以石河子大学精品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为例,进行实践教学研究。分析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技能提升"的教学目标;按照课程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了基于社会实践、网络教学平台(问题导向和任务导向)、实验模块的"1+2+1"实践教学体系;并结合该教学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教学反思,为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教学 网络教学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石河子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程广斌 王永静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3年第6期82-85,共4页
探索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新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分析石河子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综合改革及其成效的基础上,从转变观念、创新课程体系、优化导师队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改善培养条件... 探索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新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分析石河子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综合改革及其成效的基础上,从转变观念、创新课程体系、优化导师队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改善培养条件等方面,就如何进一步创新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和总结,为今后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理清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推广硕士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综合改革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困惑与对策——基于石河子大学的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胡建元 张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69-273,共5页
通过对大量有关创新创业教育文献资料研究,以及对学生与教师调查,结合调查结果与反馈结果,分析、了解石河子大学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现状与困惑。针对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师资水平提升、教学体... 通过对大量有关创新创业教育文献资料研究,以及对学生与教师调查,结合调查结果与反馈结果,分析、了解石河子大学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现状与困惑。针对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师资水平提升、教学体系规范化及资金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促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就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管类 现状调查 创新创业教育的困惑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静 刘嫦 吕雪晶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5-170,共6页
在新经济、新业态背景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面临诸多教学“痛点”,为此课程组不断探索,基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结合教学“痛点”与用人单位需求,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定位为培养学生具有“1+3”综合能力(专业决策能力以... 在新经济、新业态背景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面临诸多教学“痛点”,为此课程组不断探索,基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结合教学“痛点”与用人单位需求,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定位为培养学生具有“1+3”综合能力(专业决策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三大衍生增值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通过组建学习共同体、优化课程内容、推动教师主体功能转变、打造实践课程新范式及实行全过程、多渠道的“团队+个人”学习共同体考核新体系等创新举措,学生学习效果、课程教学成效得到显著提升,具有较强的推广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共同体 综合能力 教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国家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效应——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砺 郜霞妹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6,共11页
本文采用社会复杂网络分析法构建2010—2020年52个“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有向加权贸易网络,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发达经... 本文采用社会复杂网络分析法构建2010—2020年52个“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有向加权贸易网络,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发达经济体中的促进作用更强,而技术进步和贸易成本下降是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攀升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的提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形成区域间制造业协调发展、合作共赢的经济格局。上述结论为推动“一带一路”制造业贸易网络布局优化、促进各国贸易网络地位协同提升给予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一带一路” 贸易网络地位 制造业 社会复杂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情景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碳达峰预测
6
作者 张朝辉 张靖雅 于师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背景,结合“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时代倡议,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省份的产业发展态势,运用STIRPAT拓展模型,构建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进一步设置不同情景模式,预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2...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背景,结合“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时代倡议,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省份的产业发展态势,运用STIRPAT拓展模型,构建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进一步设置不同情景模式,预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2021—2040年的碳达峰趋势。结果表明:(1)能源消耗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碳达峰的最重要因素。(2)技术突破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峰值4808.43×106吨;政策调控和数字经济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5年实现碳达峰,峰值分别为5519.46×106吨和4988.32×106吨;基准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未能实现碳达峰。(3)内蒙古、陕西和新疆是碳达峰重点关注区,应加快政策落地、加大技术突破、加强数字经济,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 技术突破 数字经济 碳达峰 情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研发要素流动与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
7
作者 程广斌 栗靖茹 吴家庆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6-60,共15页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高技术制造业绿色转型注入了新动能,成为激发绿色创新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研发要素流动视角检验了数字经济对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高技术制造业绿色转型注入了新动能,成为激发绿色创新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研发要素流动视角检验了数字经济对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和两阶段效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加速研发人员和研发资本流动有效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绿色技术研发效率,而在绿色成果转化阶段,研发人员流动在两者之间发挥正向中介作用,研发资本流动的作用效果反之;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的赋能效果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同时,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及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好的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基于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注重绿色创新资源禀赋,以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和两阶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技术制造业 绿色创新效率 研发要素流动 两阶段SBM-DE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的经济效益与机制分析
8
作者 李豫新 郭泽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94,共14页
评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政策,对于实现当地经济转型、助力区域协调发展与财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引致的经济效益、内在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对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 评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政策,对于实现当地经济转型、助力区域协调发展与财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引致的经济效益、内在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对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虽助推地区经济产出的增加,但不利于经济动力的培育,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研究表明,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产出的增长并非源于政府增加公共支出的“粘蝇纸效应”,而是地区政府为获取短期经济效益、选择扶持传统企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异质性分析表明,资源枯竭型城市距离中心城市越近,越倾向于选择“路径依赖”,而非通过改善营商环境为经济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转移支付 双重差分法 路径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技术密集类产业融合的理论机制与路径研究
9
作者 龚新蜀 赵丽玉 谢晓利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9,共11页
基于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未包括港澳台)的技术密集类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就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的关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赋能产业融合,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经济依托科技创新与网络载体,进而赋能产业融... 基于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未包括港澳台)的技术密集类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就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的关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赋能产业融合,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经济依托科技创新与网络载体,进而赋能产业融合;这种影响存在异质性,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的产业融合效果更显著;相比现代服务业发达区,现代服务业相对落后区数字经济的产业融合效果更为明显;并且这种影响效果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建议推动数字经济创新,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打造数字融通共享平台,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模式;实施动态化战略,构建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密集类 产业融合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能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吗——基于内部交易成本视角
10
作者 刘嫦 曹金秋 牛书宇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8-36,共9页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是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文章基于内部交易成本视角关注两化融合贯标是否以及如何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发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能显著促进数字化转型,当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更强、处于...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是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文章基于内部交易成本视角关注两化融合贯标是否以及如何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发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能显著促进数字化转型,当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更强、处于制造业以及面临市场竞争更弱时这一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两化融合贯标通过加强企业数字技术应用促进数字化转型,但内部交易成本发挥的负向间接效应弱化了两化融合贯标直接效应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两化融合贯标通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价值。文章论证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普适性,并从内部交易成本视角为新一代两化深度融合走深向实提供了证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交易成本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数字化转型 贯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背景下化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发展
11
作者 张霞 田秉乾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7-167,共1页
当前,数字化技术已在生产全流程进行了深入应用,体现为智能工厂、供应链的区块链溯源等。但与此同时,整个化工行业面临的压力持续升级。为保护环境,国家出台了更严格的新规定,倒闭企业改造生产流程;同时市场需求变动加快,要求企业用更... 当前,数字化技术已在生产全流程进行了深入应用,体现为智能工厂、供应链的区块链溯源等。但与此同时,整个化工行业面临的压力持续升级。为保护环境,国家出台了更严格的新规定,倒闭企业改造生产流程;同时市场需求变动加快,要求企业用更短的时间进行新技术研发并投入生产。这给化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化工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长期面临以下矛盾:一是传统岗位技能体系难以满足技术创新需求,既懂高分子合成又掌握AI模拟算法的研发人才短缺;二是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设备智能化程度提升并未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工艺优化、创新孵化等环节仍然依赖人的决策能力。在此背景下,探索化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具有重要价值。文章旨在分析如何借助数据智能重塑人才配置模式,以期能够帮助化工行业解决当前面临的人才短缺、技能不足等难题,助力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人力资源管理 化工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城市能源转型:基于政府与公众异质约束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依婷 原珂 +1 位作者 赵贤 龚新蜀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11,共12页
该研究选取2011—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机制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能源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对城市能源强度与能源效率的影响分别具有倒“U... 该研究选取2011—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机制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能源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对城市能源强度与能源效率的影响分别具有倒“U”形、“U”形特征,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中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强化人才集聚、创新集聚与产业集聚等方式促进城市能源转型。(3)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在数字经济对城市能源强度与能源效率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政府环境治理目标在数字经济对城市能源强度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城市能源效率方面的正向调节作用有限;公众环境关注在数字经济对城市能源强度与能源效率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4)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老工业基地城市与资源型城市的能源转型。基于此,建议政府部门应制定兼顾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的政策措施,并引导公众参与环境监管,以协同推进城市能源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能源转型 经济增长目标 环境治理目标 公众环境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理论路径与中国经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莹 程广斌 吴家庆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0,共6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长期任务,以数字经济为依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的重要机遇和战略选择。文章探讨了数字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并以2012—202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共同富裕评价...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长期任务,以数字经济为依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的重要机遇和战略选择。文章探讨了数字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并以2012—202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实际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效果显著,既能加速社会财富积累,又能推进共享发展,该结论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并且,数字经济对富裕指数的赋能作用更强。(2)数字经济通过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和创新活跃度两条路径赋能共同富裕发展。(3)分位数回归和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效果在省域内差异大,在共同富裕水平低的地区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经济 共享发展 区域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卓达 杨宏伟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3-1242,共10页
文旅产业作为新疆第九大产业集群,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新疆实现现代化具有引领作用。基于“质量、效益与游客体验”3个视角,构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7维测度体系,对新疆2008—2023年的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利用GIS空间可... 文旅产业作为新疆第九大产业集群,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新疆实现现代化具有引领作用。基于“质量、效益与游客体验”3个视角,构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7维测度体系,对新疆2008—2023年的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利用GIS空间可视化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其障碍来源,最后运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新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起点较低,但在2018年提出“旅游兴疆”战略之后提升较快。(2)新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整体呈现出北强南弱、东西相贯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乌鲁木齐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阿勒泰地区和喀什地区“四轮驱动”演化特征和“一核三点”共生发展格局。(3)新疆总体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区域创新能力不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主要障碍在于旅游市场吸引力不强和文旅资源开发不足。(4)影响新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信息服务、经济支撑和旅游交通,次要因素是资源要素和旅游服务;其中,互联网的普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和公路建设对新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高质量发展 时空演变 障碍度模型 因子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产业发展何以赋能区域低碳转型——基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视角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奎 刘炳荣 张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07,共15页
双碳目标下经济低碳转型成为新时期破解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加快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既有研究关于数字产业发展究竟能否推动碳减排,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仍然存有较大争议。本文运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 双碳目标下经济低碳转型成为新时期破解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加快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既有研究关于数字产业发展究竟能否推动碳减排,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仍然存有较大争议。本文运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基于数字产业基础、数字产业规模、数字产业投资和数字产业创新等维度构建并测度地区数字产业发展水平指数,从数字产业驱动下的结构变革角度,剖析数字产业发展赋能区域低碳转型的结构优化机制。研究表明,数字产业发展能够促进全要素碳生产率提升。该结论在考虑“五年规划”节能减排目标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渠道与机制分析发现,数字产业发展带来的结构化变革能够通过推动产业内部结构偏向于知识技术化和生产服务化的高级化转型,引导资产结构清洁化和人力资本结构调整,以及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和“电替煤”比例,促进需求侧能源消费结构的清洁化进而推动区域低碳转型,但供给端能源结构传导机制并不显著。本文揭示了数字产业发展赋能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机理,为政府优化数字产业相关政策,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发展 低碳转型 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 要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分析——以新疆石河子市西部绿珠果蔬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静 马永泽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2-123,共2页
近十年来,国内外不断发生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使得包括食品在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其水平已成为国内外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已迫在眉睫,而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更是起着巨大的作用。... 近十年来,国内外不断发生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使得包括食品在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其水平已成为国内外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已迫在眉睫,而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更是起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以石河子市西部绿珠果蔬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针对由政府层面和购买者、经销商及市场管理者构成的微观经济主体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 农产品批发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企业标准化生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垦区79家农业企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力 毛慧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74-478,共5页
农业标准化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最佳选择。以农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及发放问卷的方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业企业标准化生产行为选... 农业标准化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最佳选择。以农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及发放问卷的方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业企业标准化生产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级别、销售收入、竞争的激烈程度、标准化意识、是否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等因素对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有显著影响,且影响程度不同。最后,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企业 农业标准化 生产行为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孔令英 谢伟伟 胡宜挺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1-52,共2页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其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信贷资金的投入,农业政策性金融则是履行此职能的重要载体。新疆石河子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龙头企业绝大多数都属于中小企业,融资难仍...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其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信贷资金的投入,农业政策性金融则是履行此职能的重要载体。新疆石河子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龙头企业绝大多数都属于中小企业,融资难仍然是困扰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商业性金融和合作金融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政策性金融则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农业政策性金融部门和部分龙头企业调研,以供需视角探讨石河子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扶持,分析供需双方所面临的问题,并从宏观环境、政策性金融部门、龙头企业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企业 政策性金融 石河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业用水结构演变与种植结构调整研究——以石河子垦区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永静 闫周府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64,共4页
基于垦区1950-2014年的种植面积及其用水数据,从种植面积变化入手分析种植业演变特点,借助信息熵理论考察垦区种植业用水结构的稳定性及其用水特征。分析表明,垦区种植结构逐步由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的时代转变为以棉花生产为主的时代。... 基于垦区1950-2014年的种植面积及其用水数据,从种植面积变化入手分析种植业演变特点,借助信息熵理论考察垦区种植业用水结构的稳定性及其用水特征。分析表明,垦区种植结构逐步由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的时代转变为以棉花生产为主的时代。受棉花种植规模的扩张影响,农业水资源在种植作物间的分配随时间变化呈"X"型分布,到2014年,水资源严重超载。经过测算,宜耕土地面积为1 960.0km2,应退耕550.0km2。同时,扩大207.0km2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以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棉花播种面积控制在1 156.4km2范围以内,结构调整之后种植业需水8.56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河子垦区 信息熵 用水结构 播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的创新效应:基于供给侧与需求侧双重视角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君锐 买生 刘磊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5-56,共12页
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16—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试验区设立的创新效应。结果表明:第一,试验区设立能促进企业创新,各试点政策的创新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国... 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16—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试验区设立的创新效应。结果表明:第一,试验区设立能促进企业创新,各试点政策的创新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智慧城市创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第二,试验区设立通过降低交易成本、集聚人才资源、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数字化转型,进而激励企业创新;第三,试验区设立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位企业中更显著,且相比于渐进式创新,试验区设立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更显著。此外,试验区设立对毗邻城市企业创新有正向扩散效应,对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城市的企业创新有负向虹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企业创新 供给侧 需求侧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