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m-3/Galectin-9通路和MDSC在亲缘间Haplo-HDPSCT后aGVHD中的作用
1
作者 张乐 庞楠楠 +2 位作者 于明凯 袁海龙 江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67-1472,共6页
目的:探究Tim-3/Galectin-9信号通路及MDSC与Haplo-HDPSCT术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2例行Haplo-HDPSCT治疗的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FCM检测Tim-3^(+)CD8^(+)T、颗粒... 目的:探究Tim-3/Galectin-9信号通路及MDSC与Haplo-HDPSCT术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2例行Haplo-HDPSCT治疗的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FCM检测Tim-3^(+)CD8^(+)T、颗粒酶B^(+)(Granzyme B^(+))CD8^(+)T、MDSC表达情况,ELISA检测Galectin-9水平。FCM检测a GVHD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参照西雅图国际诊断标准,16例患者发生a GVHD,26例患者未发生a GVHD。(1)a GVHD组Tim-3^(+)CD8^(+)T细胞和Granzyme B^(+)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未发生a GVHD组和健康对照组,而a GVHD组MDSC细胞和Galectin-9水平低于未发生a GVHD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2)a GVHD组轻度(Ⅰ~Ⅱ度)和重度(Ⅲ~Ⅳ度)患者Tim-3^(+)CD8^(+)T、Granzyme B^(+)CD8^(+)T细胞数量和Galectin-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DSC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9);(3)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Galectin-9水平在未发生a GVHD组血清中与MDSC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684,P<0.05);(4)分选a GVHD患者外周血中的CD8^(+)T细胞,加入Galectin-9干预后,CD8^(+)T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结论:在行Haplo-HDPSCT术后,Galectin-9通过Tim-3/Galectin-9通路抑制CD8^(+)T细胞免疫应答,避免或减缓a GVHD的发生;Galectin-9与MDSC数量呈正相关,可能与a GVHD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单倍体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高剂量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髓源性抑制细胞 Tim-3/Galectin-9信号通路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状细胞癌中ANO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闫红娟 马晓平 +5 位作者 唐小雪 李曼 李东慧 徐江 周政 陈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2-947,共6页
目的 探讨ANO1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SCC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ANO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TSC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与... 目的 探讨ANO1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S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SCC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ANO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TSC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与TCGA数据库样本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ANO1 mRNA在T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0 1)。ANO1蛋白在TSCC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9.62%(31/52),显著高于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15.38%,8/52)(P<0.000 1)。ANO1对TSCC诊断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6,灵敏度为67.3%,特异性为69.2%,有一定准确性,与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一致。ANO1蛋白高表达与TSCC临床分期(P=0.003)及T分期(P=0.020)相关。ANO1蛋白高表达TSCC患者的总生存期短于ANO1蛋白低表达患者(P=0.024 1),且ANO1蛋白表达是TS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P=0.021)。结论 ANO1蛋白在TSC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TSCC预后评估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ANO1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TAMs源性TGF-β1抑制CD8^(+)T细胞免疫功能并促进食管癌进展
3
作者 陈素芳 任祎琳 +7 位作者 杨凯歌 井玉莹 陈凯 段余钡 罗成华 王良海 杨兰 胡建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1-860,共10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肿瘤微环境中M2样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like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M2-TAMs)介导CD8^(+)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多重荧光免疫组化分析食管癌组织免疫细胞分布情况;建立体外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术及活死细胞... 目的:探讨食管癌肿瘤微环境中M2样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like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M2-TAMs)介导CD8^(+)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多重荧光免疫组化分析食管癌组织免疫细胞分布情况;建立体外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术及活死细胞染色检测M2-TAMs对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GEPIA数据库分析PDCD1表达在食管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以及编码基因的表达相关性;免疫组化检测食管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加入TGF-β1抑制剂后CD8^(+)T细胞的PD-1、IFN-γ和TNF-α的表达。结果:与早期(I期)食管癌患者相比,中晚期(II~IV期)患者肿瘤组织中CD4^(+)T细胞、CD8^(+)T细胞、Tregs及M2-TAMs浸润数量存在动态变化且相互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M2-TAMs与Tregs的分布与患者不良预后正相关(P<0.05);CD8^(+)T细胞分布与患者不良预后负相关(P<0.05);而CD4^(+)T细胞分布与患者临床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CD8^(+)T细胞与M2-TAMs共培养后CD107a、颗粒酶B、IFN-γ和TNF-α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且M2-TAMs处理后CD8^(+)T细胞与食管癌细胞共培养后,食管癌细胞凋亡减少。PDCD1的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CD8A与PDCD1、TGF-β1与CD274基因表达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TGF-β1与CD163+细胞的免疫浸润及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M2-TAMs与CD8^(+)T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加入TGF-β1抑制剂后,CD8^(+)T细胞的PD-1表达显著下调,IFN-γ和TNF-α分泌显著增多(P<0.01)。结论:食管癌肿瘤微环境中M2-TAMs源性TGF-β1抑制CD8^(+)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肿瘤微环境 M2样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CD8^(+)T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硫氨酸代谢相关基因SLC43A2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4
作者 何敏 赵微 +1 位作者 彭昊 王良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9-678,共10页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代谢相关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情况,研究甲硫氨酸和溶质载体家族43成员2(solute carrier family 43 member 2,SLC43A2)基因的表达对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代谢相关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情况,研究甲硫氨酸和溶质载体家族43成员2(solute carrier family 43 member 2,SLC43A2)基因的表达对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ESCC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的甲硫氨酸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其表达在ESC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聚类分析揭示不同表达模式对ESCC患者总体生存期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富集分析寻找ESCC中与甲硫氨酸和SLC43A2基因紧密关联的生物学进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SCC组织和邻近正常组织中SLC43A2蛋白的表达情况;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干扰ESCC细胞SLC43A2效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甲硫氨酸限制(methionine restriction)或干扰SLC43A2后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大部分甲硫氨酸代谢相关通路中的关键酶和SLC43A2基因在ESCC肿瘤组织中高表达(P<0.05),并且这些差异基因的表达对ESCC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0.05);聚类分析显示高表达SLC43A2基因的A簇患者预后差,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种类和数量显著低于B簇;富集分析显示高表达SLC43A2基因组中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通路信号分子显著富集(P<0.01)。此外,限制甲硫氨酸或敲减SLC43A2可抑制ES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1)。结论:ESCC组织中甲硫氨酸代谢活跃,SLC43A2基因在ESCC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SLC43A2促进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甲硫氨酸代谢 预后 溶质载体家族43成员2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H2通过EMT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5
作者 井玉莹 杨凯歌 +4 位作者 程仪婷 黄田平 陈素芳 陈凯 胡建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目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近年来,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 目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近年来,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在多种肿瘤中表达水平异常,可能与EMT过程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检测ESCC细胞和组织中EZH2和EMT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评估EZH2基因敲减对ESC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EZH2促进ESCC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EZH2在ESCC中的表达水平。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敲减ESCC细胞系EC109、EC9706中EZH2基因的表达后,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评估2种ESCC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并利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ogenic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EZH2、上皮钙黏素(E-cadherin,E-cad)及波形蛋白(vimentin,Vim)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情况。收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至2016年间收集的70例ESCC组织及其中40例配对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分析ESCC组织中EZH2、E-cad和Vim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和患者的生存情况,分析三者与ESCC患者临床进展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EZH2在ESCC中高表达(P<0.001),并且EZH2高表达组的预后更差(P<0.001)。CCK-8、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敲减EZH2的ESCC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均显著减弱(均P<0.001),且EMT的间充质标志物Vim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上皮标志物E-cad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IHC染色分析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ESCC组织中EZH2和Vim高表达,而E-cad低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EZH2和Vim低表达及E-cad高表达的患者的生存期均显著更长(均P<0.05)。结论:EZH2通过EMT促进ESC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其表达水平的升高提示ESCC患者较差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 上皮-间充质转化 恶性生物学行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合成酶CBS和CSE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6
作者 赵蒙蒙 王雅璐 +7 位作者 许宇翔 杨凯歌 曹玉文 周文虎 费晶 王雯 罗成华 胡建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共10页
目的:探讨胱硫醚-β-合酶(CBS)和胱硫醚-γ-裂解酶(CSE)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5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乳... 目的:探讨胱硫醚-β-合酶(CBS)和胱硫醚-γ-裂解酶(CSE)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5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以及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中CBS和CSE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将MCF-7细胞分为siNC组(转染siNC)和siCBS组(转染siCBS),MDA-MB-231细胞分为ovNC组(转染CSE过表达空载质粒)和ovCSE组(转染CSE过表达质粒)。CCK-8法检测各组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乳腺癌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中CBS和CSE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与MDA-MB-231细胞比较,MCF-7细胞中CBS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MCF-7细胞比较,MDA-MB-231细胞中CSE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siNC组比较,siCBS组MCF-7细胞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细胞数、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ovNC组比较,ovCSE组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细胞数、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CBS和CSE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高水平的CBS和CSE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硫醚-β-合酶 胱硫醚-Γ-裂解酶 硫化氢 乳腺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性相关分子Nanog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基于激活TGF-β信号通路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畅 郑士耀 +9 位作者 李梅 杨铭 秦梦园 徐媛 梁伟华 胡建明 王良海 李锋 周虹 杨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9-1216,共8页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中干性相关分子胚胎干细胞关键因子(Nanog)和侵袭迁移相关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及其之间的调控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7例食管鳞癌组织和82例...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中干性相关分子胚胎干细胞关键因子(Nanog)和侵袭迁移相关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及其之间的调控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7例食管鳞癌组织和8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Nanog和MMP-2/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Nanog和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关性及与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GEO数据库分析Nanog等干性相关分子主要富集通路;应用TIMER在线网站分析食管癌中TβR1和MMP-2及MMP-9的相关性。在体外运用siRNA转染的方式将食管鳞癌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Nanog低表达组,采用划痕实验分析其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的影响,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之间TβR1、p-Smad2/3、MMP-2/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Nanog和MMP-2/MMP-9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均上调(χ^(2)=70.475,P<0.01;χ^(2)=34.415,P<0.01;χ^(2)=46.605,P<0.01),且呈正相关(r=0.205,P=0.045;r=0.307,P<0.001)。Nanog和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相关(χ^(2)=23.9,P<0.01;χ^(2)=6.029,P<0.05;χ^(2)=11.89,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样本中,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样本(χ^(2)=10.08,P<0.01;χ^(2)=5.731,P<0.05)。MMP-2/MMP-9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Nanog和MMP-2/MMP-9蛋白高表达组的食管鳞癌患者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组(P<0.001;P=0.004;P=0.017);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Nanog等干性相关分子主要富集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MMP-2/MMP-9与TβR1表达在食管癌中呈正相关关系。体外划痕实验结果显示,Nanog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系的迁移;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敲低Nanog后,TβR1、p-Smad2/3、MMP-2/MMP-9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Nanog和MMP-2/MMP-9蛋白在食管鳞癌患者组织中高表达且呈正相关,其与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且Nanog通过TGF-β信号通路影响MMP-2/MMP-9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胚胎干细胞关键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 浸润转移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ANO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闫红娟 马晓平 +4 位作者 李曼 仵楠 唐小雪 陈敏 徐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8-512,共5页
目的:探讨ANO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n=163)和实时荧光定量PCR(n=42)检测ANO1蛋白和mRNA在OSC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ANO1的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n=163)和预后(n=93... 目的:探讨ANO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n=163)和实时荧光定量PCR(n=42)检测ANO1蛋白和mRNA在OSC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ANO1的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n=163)和预后(n=93)的关系,并与TCGA数据库样本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ANO1在OSCC中高表达(P<0.05),与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一致。ANO1蛋白表达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预后不良密切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O1蛋白表达(P=0.002)和分化程度(P=0.034)是影响O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NO1在OS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肿瘤患者不良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ANO1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2型巨噬细胞来源的Siglec15对食管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实验验证
9
作者 任祎琳 臧翌辰 +8 位作者 薛乐乐 杨凯歌 陈素芳 王魏楠 罗成华 梁伟华 王良海 李锋 胡建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1-890,共10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AMs)来源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5(Siglec15)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并通过细胞实验对其进行验证。方法:应用肿瘤免疫评价资源(TIMER)数据库分析Si...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AMs)来源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5(Siglec15)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并通过细胞实验对其进行验证。方法:应用肿瘤免疫评价资源(TIMER)数据库分析Siglec15在泛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免疫浸润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M2-TAMs和ESCC EC109及KYSE150细胞中Siglec15 mRNA表达水平。在M2-TAMs与ESCC细胞非接触性共培养基础上,分别设置EC109/KYSE150组、EC109/KYSE150+si-NC组(转染si-NC序列)和EC109/KYSE150+si-Siglec15组(分别转染si-Siglec15#1和si-Siglec15#2序列),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食管癌、结肠癌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泛癌组织中Siglec15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且食管癌组织中Siglec15 mRNA表达水平与巨噬细胞浸润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与EC109细胞和KYSE150细胞比较,M2-TAMs中Siglec15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EC109/KYSE150组、EC109/KYSE150+si-NC组和EC109/KYSE150+si-Siglec15组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C109/KYSE150组比较,24和48 h时EC109/KYSE150+si-NC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升高(P<0.01),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与EC109/KYSE150+si-NC组比较,EC109/KYSE150+si-Siglec15#1组和EC109/KYSE150+si-Siglec15#2组细胞划痕愈合率降低(P<0.05),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2-TAMs来源Siglec15可能是促进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5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E1B表达与胃癌预后和肿瘤微环境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0
作者 杨希 袁琴 +1 位作者 杨兰 张文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4-1676,共13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胃癌中具有差异预后意义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和衰老基因,分析磷酸二酯酶1(PDE1)B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自TCGA公共数据库下载胃癌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数据,本地数据库中随机抽取50例胃癌患者,收集其...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胃癌中具有差异预后意义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和衰老基因,分析磷酸二酯酶1(PDE1)B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自TCGA公共数据库下载胃癌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数据,本地数据库中随机抽取50例胃癌患者,收集其临床信息和石蜡样本,包括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软件“limma”程序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单因素COX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筛选有预测生存价值的DEGs,获取影响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交集基因,筛选与临床病理特征最具关联的基因PDE1B。TCGA数据库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检测胃癌患者癌旁正常组织和胃癌组织中PDE1B 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采用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PDE1B生物学功能,CIBERSORT算法、肿瘤免疫数据库(TISIDB)和GSCA在线网站分析PDE1B与肿瘤微环境、免疫特征分子和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DE1B mRNA表达水平。结果:共筛选716个DEGs,其中505个DEGs表达上调(P<0.05),211个DEGs表达下调(P<0.05),获得10个影响生存预后的交集基因,PDE1B 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最为密切,其与年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和肿瘤T、N及M期有关联(P<0.05);与G1-G2、StageⅠ、T1-T2、N0和M0期胃癌患者比较,G3-G4、StageⅡ-Ⅳ、T3-T4、N1-N3和M1分期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PDE1B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PDE1B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PDE1B低表达胃癌患者比较,PDE1B高表达胃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降低(P<0.01)。PDE1B表达、年龄和肿瘤分期是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在调整了性别、年龄、肿瘤分级和肿瘤分期后,PDE1B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DE1B主要富集于免疫球蛋白产生、钙离子转运、第二信使介导的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BP),T淋巴细胞受体复合体、细胞膜信号受体复合体和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等细胞成分(CC),抗原结合、糖胺聚糖结合和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等分子功能(MF);PDE1B主要参与了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环磷酸鸟苷(cGMP)-蛋白激酶G(PKG)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等途径。PDE1B与调节性T淋巴细胞(r=0.488)、髓源性抑制细胞(r=0.474)和巨噬细胞(r=0.617)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PDE1B低表达胃癌患者比较,PDE1B高表达胃癌患者促进肿瘤的调节性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浸润均明显增加(P<0.05)。PDE1B mRNA表达水平与免疫抑制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r=0.535)、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r=0.519)、免疫激活剂外核苷三磷酸二磷酸水解酶1(ENTPD1)(r=0.593)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r=0.646)呈正相关关系(P<0.01)。PDE1B高表达的胃癌组织对氟尿嘧啶(-0.3<r<-0.1)、甲氨蝶呤(-0.3<r<-0.1)和地西他滨(-0.3<r<-0.1)等药物较为敏感(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PDE1B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PDE1B低表达胃癌患者比较,PDE1B高表达胃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与T1-T2期胃癌患者比较,肿瘤T3-T4期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PDE1B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PDE1B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胃癌预后不良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生存预后 磷酸二酯酶1B 肿瘤微环境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免疫相关基因及免疫细胞浸润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1
作者 冯玉飞 金珊 +3 位作者 王玉冰 鲁印飞 庞丽娟 刘克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9-758,共10页
目的:筛选支架内再狭窄(ISR)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DEIRGs),分析ISR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阐明ISR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46560数据集样本mRNA基因表达数据,分为ISR组与非ISR(non-ISR)组。采用R软件“Li... 目的:筛选支架内再狭窄(ISR)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DEIRGs),分析ISR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并阐明ISR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46560数据集样本mRNA基因表达数据,分为ISR组与非ISR(non-ISR)组。采用R软件“Limma”包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与免疫相关基因(IRGs)交集获得ISR中DEIRGs。采用R软件进行DEIRGs的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以Cytoscape软件可视化并计算核心基因(Hub基因)。绘制Hub基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评价其诊断价值。采用CIBERSORT软件分析ISR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免疫细胞间及其与关键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鉴定出331个DEGs(P<0.05,|log_(2)FC|>1),其中176个基因表达上调,155个基因表达下调,获得38个DEIRGs。GO功能富集分析,在生物过程(BP)中DEIRGs主要富集在防御反应、免疫反应和免疫系统;在细胞组分(CC)中DEIRGs主要定位于胞外区和细胞质膜等;在分子功能(MF)中主要参与调控信号受体结合和细胞因子受体活性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ISR中DEIRGs主要富集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信号通路。PPI网络,前10位Hub基因中CD19具有最高节点。与non-ISR组比较,ISR组样本中CD19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D19 mRNA表达的ROC曲线中AUC值为0.92(P<0.05)。免疫细胞浸润分析,与non-ISR组比较,ISR组患者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浸润水平升高(P<0.05),初始B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幼稚CD4+T淋巴细胞和M0巨噬细胞等浸润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忆性B淋巴细胞、活化性记忆CD4+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静息性自然杀伤(NK)细胞、活化性NK细胞、单核细胞、静息性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浸润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h与M0巨噬细胞和静息肥大细胞等呈正相关关系(r=0.88,P<0.05;r=0.68,P<0.05),与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呈负相关关系(r=-0.49,P<0.05;r=-0.42,P<0.05)。结论:CD19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影响Tfh和B淋巴细胞,促进ISR的发生发展。CD19可作为诊断ISR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CD19 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 免疫浸润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脱氢酶1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乐乐 井玉莹 +8 位作者 杨凯歌 祁力文 吴桐 任祎琳 臧翌辰 王良海 张海俊 梁伟华 胡建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9-505,共7页
目的探讨乙醇脱氢酶1A(ADH1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GEPIA)分析ADH1A和VEGFA在HCC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富集分析(GSEA)... 目的探讨乙醇脱氢酶1A(ADH1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GEPIA)分析ADH1A和VEGFA在HCC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富集分析(GSEA)探讨ADH1A在HCC中的相关通路;收集84例HCC患者的样本及临床病理资料,并选取54例癌旁正常组织样本做对照,分析ADH1A和VEGFA与HCC中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ADH1A和VEGFA的蛋白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并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ADH1A和VEGFA的表达与HCC患者的临床进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ADH1A在HCC中低表达而VEGFA在HCC中高表达,并且两者呈负相关关系(P<0.00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ADH1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而VEGFA在HCC组织中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HCC组织中ADH1A高表达组的脉管癌栓及HCC患者的复发比例更低(P<0.05);HCC组织中VEGFA高表达组的肿瘤直径>5 cm、高TNM分期、有微卫星以及G2-G3分化程度比例更高(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DH1A高表达同时VEGFA低表达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较高。结论HCC患者肿瘤组织中ADH1A的低表达以及VEGFA的高表达与肿瘤的进展有关,可作为HCC患者预后评估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醇脱氢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肿瘤复发 生物信息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13
作者 曾洁 俞雪燕 +1 位作者 罗婷 徐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PD-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OSCC CAL2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口腔上皮HOK细胞和OSCC CAL27、TCA8113和SCC15细胞中PD-L1蛋...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PD-L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OSCC CAL27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口腔上皮HOK细胞和OSCC CAL27、TCA8113和SCC15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CAL27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和定位情况。将CAL27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si-NC)和si-PD-L1组(转染si-PD-L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干扰效率,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点2组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实验检测2组细胞克隆形成数,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2组细胞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细胞中迁移和侵袭细胞数。结果:OSCC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HOK细胞(P<0.05或P<0.01), PD-L1在CAL27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CC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点si-PD-L1组CAL27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克隆形成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划痕愈合实验,与对照组比较,si-PD-L1组CAL27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与对照组比较,si-PD-L1组CAL27细胞中迁移和侵袭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PD-L1在OSCC细胞中的表达高于口腔正常上皮细胞,敲低PD-L1表达可抑制OSC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PAX3-FOXO1融合基因敲除腺泡状横纹肌肉瘤细胞模型
14
作者 张乾儒 田娇 +4 位作者 孟莲 史奇 李亚 夏慧欣 李锋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1-630,共10页
目的使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稳定敲除PAX3-FOXO1融合基因的人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RMS)细胞系(RH30),并验证PAX3-FOXO1功能。方法运用在线网站针对PAX3、FOXO1设计sgRNA,选择切割效率最高的一组构建LV-PAX3-sgRNA、LV-FOXO1-sgRNA及LV-C... 目的使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稳定敲除PAX3-FOXO1融合基因的人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RMS)细胞系(RH30),并验证PAX3-FOXO1功能。方法运用在线网站针对PAX3、FOXO1设计sgRNA,选择切割效率最高的一组构建LV-PAX3-sgRNA、LV-FOXO1-sgRNA及LV-Cas9慢病毒载体;LV-Cas9病毒感染RH30细胞,潮霉素筛选后,通过RT-PCR及qRT-PCR检测RH30-Cas9细胞中Cas9基因表达;LV-PAX3-sgRNA及LV-FOXO1-sgRNA慢病毒载体分别感染RH30-Cas9细胞,流式分选筛选荧光阳性细胞;Sanger测序、PCR等分别验证RH30-PAX3-KO细胞及RH30-FOXO1-KO细胞中PAX3-FOXO1表达;EDU、TUNEL、Transwell实验检测敲除RH30-PAX3-KO细胞及RH30-FOXO1-KO细胞功能改变。结果成功构建靶向PAX3、FOXO1的CRISPR/Cas9慢病毒载体;PCR验证稳定表达Cas9的RH30细胞系(RH30-Cas9)构建成功;PCR、Western Blot验证靶向PAX3或FOXO1均成功敲除RH30中PAX3-FOXO1融合基因;靶向PAX3或FOXO1抑制RH30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促进凋亡。结论使用CRISPR/Cas9成功构建敲除PAX3-FOXO1的RH30细胞系;敲除PAX3-FOXO1抑制了RH30细胞增殖、迁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PAX3-FOXO1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型巨噬细胞抑制CD8^(+)T细胞促进食管癌细胞恶性生物行为
15
作者 王魏楠 陈素芳 +7 位作者 段余钡 井玉莹 黄田平 陈凯 杨凯歌 罗成华 周文虎 胡建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7-893,共7页
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通过抑制CD8^(+)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参与食管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方法利用佛波酯(PMA)联合白细胞介素4(IL-4)/IL-13将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并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相关炎性因子。运用... 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通过抑制CD8^(+)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参与食管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方法利用佛波酯(PMA)联合白细胞介素4(IL-4)/IL-13将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并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相关炎性因子。运用磁珠分选法分选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8^(+)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验证分选纯度。构建CD8^(+)T细胞与食管鳞癌细胞的非接触性共培养体系(CD8^(+)T细胞),和构建M2型巨噬细胞、CD8^(+)T细胞与食管鳞癌细胞的非接触性共培养体系(M2型巨噬细胞联合CD8^(+)T细胞)。平板克隆实验和CCK-8细胞毒性实验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TM)实验检测各组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并分析各组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运用GraphPadPrism9.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制图。结果诱导后巨噬细胞IL-10和精氨酸酶1(Arg1)表达上调,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下降,具有M2表型巨噬细胞特征。磁珠分选法成功的分选出CD8^(+)T细胞,其阳性率>90%。食管鳞癌细胞与CD8^(+)T细胞非接触性共培养组的增殖、侵袭、迁移和抗凋亡能力显著低于单独癌细胞组;而食管鳞癌细胞与M2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预处理CD8^(+)T细胞共培养后,其增殖、侵袭、迁移和抗凋亡能力与食管鳞癌和CD8^(+)T细胞共培养组相比显著增强。结论M2型巨噬细胞通过抑制CD8^(+)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抗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型巨噬细胞 CD8^(+)T细胞 食管鳞癌 肿瘤微环境(TME) 非接触性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βR1和p-Smad2/3蛋白在哈萨克族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铭 李梅 +8 位作者 孙畅 郑士耀 梁伟华 苗婷婷 胡浇浇 胡建明 曹玉文 李锋 杨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9-244,共6页
目的探讨TGF-β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receptor 1,TβR1)和磷酸化Smad2/3(phosphorylated Smad2/3,p-Smad2/3)蛋白在哈萨克族(哈族)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 目的探讨TGF-β信号通路关键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1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receptor 1,TβR1)和磷酸化Smad2/3(phosphorylated Smad2/3,p-Smad2/3)蛋白在哈萨克族(哈族)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EO和TCGA数据库分析食管鳞癌标本与癌旁正常组织中TβR1和p-Smad2/3的表达;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7例哈族食管鳞癌组织和8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βR1和p-Smad2/3的蛋白表达状况,分析及探讨TβR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与哈族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βR1和p-Smad2/3蛋白在哈族食管鳞癌中表达上调(P=4.79×10^(-7);P=2.21×10^(-9)),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2,P=0.002);TβR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03;P=0.005),且有淋巴结转移的样本中TβR1、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样本(P=0.028;P<0.001),而TβR1、p-Smad2/3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βR1和p-Smad2/3蛋白高表达食管鳞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患者(P=0.0013;P=0.0017)。结论TβR1和p-Smad2/3蛋白表达与哈族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TβR1 P-SMAD2/3 浸润转移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IGF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洁 祖木热提古丽·阿不来提 +3 位作者 马琰迪 俞雪燕 夏飞飞 徐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18-1423,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及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GF1在115例OSCC组织(OSCC组)及74例邻近正常组织(正常组)中的蛋白表达,分析与OSCC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及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GF1在115例OSCC组织(OSCC组)及74例邻近正常组织(正常组)中的蛋白表达,分析与OSCC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利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口腔正常上皮细胞系HOK和OSCC细胞系CAL-27、TCA-8113、SCC-15和SCC-25中IGF1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IGF1在OSCC组中的高表达率为72.17%,明显高于正常组(2.70%)(P<0.001)。IGF1用于诊断OS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灵敏度为0.73,特异性为0.82。IGF1的表达与OSCC分化程度、T分期和浸润深浅有关(P=0.03,P=0.02,P=0.02),与性别、年龄、N分期、TNM分期、吸烟、饮酒、HPV感染无关(P>0.05)。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显示,IGF1高表达、分化程度、T分期和浸润深浅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P<0.01,P=0.04,P=0.03,P=0.04)。COX多因素表明,IGF1高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Western blot和qRT-PCR结果显示,IGF1在OSCC细胞系中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P<0.05)。结论IGF1在OSCC中高表达,是OSCC潜在的诊断及预后不良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