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石细菌培养在控制逆行软性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后感染性并发症中的作用
1
作者 张燚 马路平 +4 位作者 王勤章 王少刚 刘继红 李强 曾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3-658,共6页
目的评估术前中段尿、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在控制逆行软性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FURL)后感染性并发症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FURL的326例... 目的评估术前中段尿、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在控制逆行软性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FURL)后感染性并发症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FURL的326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及结石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非感染组和感染组,记录患者围手术期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感染指标及抗生素使用等情况,分析患者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26例患者术后有38例(11.66%)发生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15例(4.60%)发展为严重脓毒血症。术前中段尿、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16.87%(55/326)、10.43%(34/326)和15.95%(52/326)。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石大小(P=0.010)、手术时间(P=0.030)和结石细菌培养(P<0.01)是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石细菌培养阳性是术后发生严重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7)。大肠埃希菌是3种标本中检出阳性率最高的细菌,结石来源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及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比例较高。结论结石细菌培养阳性是FURL术后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石细菌培养有助于指导FURL术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建议针对FURL术后感染高危人群进行结石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结石细菌培养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软性输尿管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新型内分泌药物新辅助治疗在寡转移前列腺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曾凯 李强 +4 位作者 王涛 刘博 王勤章 王少刚 刘继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3-481,共9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内分泌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NHNT)在寡转移前列腺癌(OMPCa)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的OMPCa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新辅助内分泌联合新型内分泌治疗(NHNT)在寡转移前列腺癌(OMPCa)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的OMPC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标准治疗组(ST)103例,治疗方案为比卡鲁胺(50 mg/d)+醋酸亮丙瑞林(3.75 mg/28 d);新辅助内分泌组(NHT)71例,RP前接受比卡鲁胺(50 mg/d)+醋酸亮丙瑞林(3.75 mg/28 d)新辅助治疗3~6个月;新辅助新型内分泌组(NHNT)组45例,RP前接受醋酸阿比特龙(1000 mg/d)+泼尼松(5 mg/d)或恩杂鲁胺(160 mg/d)联合醋酸亮丙瑞林(3.75 mg/28 d)新辅助治疗3~6个月。运用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方法评价NHT和NHNT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统计学分析NHT和NHNT组患者术后临床病理特征变化、无影像进展生存期(rPFS)及各亚组间无去势抵抗生存期(crPFS)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9例OMPCa患者,PSM后53对患者分配至ST vs.NHT组、33对分配至ST vs.NHNT组、27对分配至NHT vs.NHNT组。14.66%(17/116)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NHNT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应答率高于NHT组,术后分别有77.80%(21/27)和48.15%(13/27)患者PSA达到根治水平(P=0.047)。NHNT组肿瘤切缘阳性率较NHT组显著降低(P=0.042),但在淋巴结阳性、T分期及N分期降期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NHT组和NHNT组中位rPFS分别为25和37个月,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HNT可降低影像学进展风险[HR=0.480,95%CI(0.236~0.974),P=0.042]。crPFS亚组分析,ST和NHT组中位crPFS时间为22和2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ST和NHNT组中位crPFS时间为24和30个月,NHNT可显著降低去势抵抗风险[HR=0.385,95%CI(0.168~0.882),P=0.024];NHT和NHNT组中位crPFS时间为26和32个月,NHNT可显著降低去势抵抗风险[HR=0.438,95%CI(0.218~0.897),P=0.020]。结论NHNT可降低OMPCa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率,并延长发生去势抵抗及影像学进展的时间,但患者最终能否取得更长生存获益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寡转移 新型内分泌治疗 新辅助治疗 倾向性评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自噬和肾癌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曾凯 张燚 +3 位作者 李强 王勤章 王少刚 刘继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3-838,844,共7页
自噬是细胞的一种分解代谢过程,可将细胞内错误折叠蛋白、衰老细胞器及受损结构包裹于自噬体中进行分解代谢,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及能量供应的稳态。随着对自噬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自噬在肾癌发生、血管形成、免疫微环境及治疗耐药等重要... 自噬是细胞的一种分解代谢过程,可将细胞内错误折叠蛋白、衰老细胞器及受损结构包裹于自噬体中进行分解代谢,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及能量供应的稳态。随着对自噬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自噬在肾癌发生、血管形成、免疫微环境及治疗耐药等重要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不仅参与肿瘤的形成,而且在肾癌进展的不同阶段分别起促癌或抑癌的双重作用。以自噬为靶点是肿瘤精准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自噬在肾癌不同病理阶段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并且缺乏能实时监测肿瘤自噬水平的生物学标记物。因此,深入探索自噬在肾癌中的调控机制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该文就目前自噬与肾癌进展及治疗中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以期通过靶向调节自噬为肾癌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肾癌 耐药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c-Kit和Cx43对膀胱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谭明辉 欧阳松 +5 位作者 钱彪 郝雨 轩留明 孙鹏 张永强 王勤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41-1947,共7页
目的 通过抑制膀胱Cajal间质细胞(ICCs)上的缝隙链接蛋白43(Cx43)与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c-Kit)探究对膀胱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Glivec(c-Kit抑制剂)组、Gap27 (Cx43抑制剂)组和Glivec+Gap27组。4组于... 目的 通过抑制膀胱Cajal间质细胞(ICCs)上的缝隙链接蛋白43(Cx43)与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c-Kit)探究对膀胱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Glivec(c-Kit抑制剂)组、Gap27 (Cx43抑制剂)组和Glivec+Gap27组。4组于每日上午灌注生理盐水、Glivec、Gap 27、Glivec+Gap 27,持续灌注2个月。于灌注2个月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测造模是否成功,收取新鲜膀胱组织,行体外肌条实验检测各组的肌肉收缩功能;免疫荧光检测c-Kit与Cx43在ICCs细胞上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膀胱组织中c-Kit与Cx43的表达;电镜观察膀胱平滑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尿动力学显示实验组较空白对照组膀胱顺应性增加(P<0.05);Glivec+Gap27组膀胱顺应性比Glivec组和Gap27组增加(P<0.01)。体外肌条实验显示实验组的膀胱肌条收缩频率和张力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实验组给予乙酰胆碱(ACH)后与对照组相比肌条收缩减弱(P<0.05)。免疫荧光显示c-Kit与Cx43在ICCs细胞上共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提示抑制c-Kit后,膀胱组织中的Cx43蛋白表达水平、基因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抑制Cx43后,膀胱组织中的c-Kit蛋白表达水平、基因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电镜显示同时抑制c-Kit与Cx43后膀胱平滑肌线粒体结构破坏。结论 Cx43在膀胱ICCs上表达,二者可能共同参与调控膀胱收缩功能。Cx43和c-Kit的降低可能破坏了膀胱平滑肌的线粒体,影响其功能,进而影响膀胱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活动低下 CAJAL间质细胞 缝隙链接蛋白43 超微结构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3GAL5通过激活PPAR和抑制PI3K/AKT途径抑制膀胱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5
作者 谭明辉 郝雨 +3 位作者 倪钊 李强 王勤章 欧阳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58-1466,共9页
目的研究ST3β-半乳糖苷α-2,3-半乳糖基转移酶5(ST3GAL5)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分析确定与膀胱癌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然后筛选出合适的膀胱癌细胞系。体外实验通过细胞计数盒-8(CCK-8)... 目的研究ST3β-半乳糖苷α-2,3-半乳糖基转移酶5(ST3GAL5)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LCA)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分析确定与膀胱癌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然后筛选出合适的膀胱癌细胞系。体外实验通过细胞计数盒-8(CCK-8)、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菌落形成实验、转孔迁移、流式细胞仪凋亡实验和划痕实验评估ST3GAL5对膀胱癌生物行为的影响。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对ST3GAL5基因进行了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最后,使用Western-blot技术验证其增殖和转移的相关通路。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测量的结合表明,ST3GAL5的表达在人类的BLCA细胞系中是异常下调的。通过癌症细胞系百科全书(CCLE)数据库,成功筛选出HT-1376细胞系进行体外实验。实验结果发现上调ST3GAL5后膀胱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被抑制。GSEA富集分析显示,ST3GAL5及其共表达的基因通过激活PPAR途径和抑制PI3K/AKT途径抑制了膀胱癌的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Western-blot实验结果验证了ST3GAL5在膀胱癌中过表达后,PPAR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出现了明显的增加,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出现了明显的减少(P<0.05)。结论ST3GAL5基因可能作为膀胱癌的致癌抑制基因,可能通过激活PPAR信号通路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相关分子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ST3β-半乳糖苷α-2 3-半乳糖基转移酶5 癌症基因组图谱 高通量基因表达 癌症细胞系百科全书 蛋白质印迹 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