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ncRNA PVT1与EIF4A1促进STC1表达影响胃癌的作用机制初探
1
作者 杨蕊 张蕾 +5 位作者 张伟 梁伟华 郑志红 姚立霞 潘泽民 李冬妹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5,共10页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人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PVT1)与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A1(human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4A1,EIF4A1)促进锡钙素-1(Stanniocalcin-1,STC1)表达在胃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人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1,PVT1)与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A1(human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4A1,EIF4A1)促进锡钙素-1(Stanniocalcin-1,STC1)表达在胃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在胃癌细胞SGC7901单独或共同过表达lncRNA PVT1和EIF4A1,采用real time-PCR检测lncRNA PVT1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EIF4A1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TC1在不同过表达组及对照细胞中的表达量。采用4D-DIA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受lncRNA PVT1/EIF4A1调控的蛋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C1在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对照组织中的表达量,与lncRNA PVT1、EIF4A1表达水平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CCK-8法检测EIF4A1抑制剂CR-1-31-B在SGC-7901细胞系中的IC 50值,采用最佳浓度的CR-1-31-B处理细胞,再次检测STC1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MTT和Transwell法检测干扰STC1后,胃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变化。结果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STC1在lncRNA PVT1/EIF4A1共同过表达组表达上调(FC>1.5,P<0.05)。相比对应癌旁对照组织,STC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P<0.05)。STC1与lncRNA PVT1、EIF4A1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STC1的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型、分化程度、肿瘤深度、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但与年龄、性别无关。STC1在lncRNA PVT1过表达、EIF4A1过表达及lncRNA PVT1/EIF4A1共同过表达的细胞中表达依次升高(P<0.05)。抑制剂的最佳作用浓度为22.78nM,在lncRNA PVT1表达上调的胃癌细胞中,抑制EIF4A1的细胞较未抑制的细胞STC1的表达水平低(P<0.05)。干扰STC1后,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受到抑制(P<0.05)结论LncRNA PVT1可能通过激活EIF4A1的翻译起始活性促进STC1的表达,进而影响胃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LncRNA PVT1 EIF4A1 ST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KII_(γ)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刘明凯 戴徐 +2 位作者 赵晓颖 郑维威 马雅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6-732,共7页
目的:探讨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_(γ)(CaMKII_(γ))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潜在机制。方法:收集90例AML患者的外周血,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blot对CaMKII_(γ)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_(γ)(CaMKII_(γ))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潜在机制。方法:收集90例AML患者的外周血,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blot对CaMKII_(γ)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评估其对AML的诊断价值且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aMKII_(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L患者的CaMKII_(γ)表达量显著上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表明,CaMKII_(γ)可作为区分AML患者与健康人的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CaMKII_(γ)与白细胞数量及FLT3-ITD突变呈显著相关,并且CaMKII_(γ)在初发和复发的AML患者中呈现高表达,缓解后表达量下降。AML细胞系的CaMKII_(γ)表达水平均较高,用小檗胺抑制了磷酸化的CaMKII_(γ)表达后,pAKT和pSTAT5的表达随之下降。结论:CaMKII_(γ)在AML患者中明显高表达,且与较差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AML患者预后的指标和潜在的治疗靶点。其表达可能与pAKT和pSTAT5的激活有关,提示CaMKII_(γ)可能是通过激活AKT/STAT5信号通路参与AML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_(γ) FLT3-ITD突变 PAKT pSTAT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neuritin在人体组织中的表达及验证
3
作者 孟平平 朱井玲 +2 位作者 曹建 魏瑜 罗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5-509,共5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神经营养因子neuritin(NRN1)在人体组织中的表达并验证。方法利用人类蛋白图谱(HPA)数据库对NRN1基因进行组织表达谱分析;分别利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RN1 mRNA及蛋白表达。利用已构建的pEGFP-C1-neur...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神经营养因子neuritin(NRN1)在人体组织中的表达并验证。方法利用人类蛋白图谱(HPA)数据库对NRN1基因进行组织表达谱分析;分别利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RN1 mRNA及蛋白表达。利用已构建的pEGFP-C1-neuritin绿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转染人肾上皮细胞系293细胞,免疫荧光检测293细胞中NRN1蛋白定位情况;同时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细胞中内源性NRN1蛋白定位情况。结果HP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NRN1主要在大脑皮层、甲状旁腺、脂肪组织、胎盘等组织中表达。验证结果显示,NRN1在上述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脑及脾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免疫荧光结果显示NRN1在HT22细胞主要定位在细胞膜上;在293细胞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结论NRN1在人体脑、心脏、肝脏、肺、小肠以及卵巢等多种组织中表达,在脑组织中呈高表达。NRN1主要定位在细胞膜及细胞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ITIN 组织分布 表达谱 免疫组织化学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库尔勒地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段玮 张金刚 +1 位作者 马雅静 程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6-918,共3页
目的了解新疆库尔勒地区4个民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18岁以上居民的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新疆库尔勒地区内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8岁以上的居民2 046名,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检测一... 目的了解新疆库尔勒地区4个民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18岁以上居民的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新疆库尔勒地区内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8岁以上的居民2 046名,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检测一般身体指标及血尿酸水平,分析不同民族居民血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结果新疆库尔勒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居民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79.31±79.49)μmol/L、(244.55±76.59)μmol/L、(264.49±77.44)μmol/L、(267.78±80.70)μmol/L,4个民族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2,P<0.001)。无论是男性居民还是女性居民,不同民族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个民族中,男性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族的男女居民、哈萨克族的女性居民、蒙古族的男性居民不同年龄组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男女居民不同年龄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饮酒、喝奶茶、三酰甘油、肌酐、血糖、体质指数对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疆库尔勒地区居民的血尿酸水平较高,尤其是汉族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且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女性、不饮酒是该地区人群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而喝奶茶、高三酰甘油、肌酐、高血糖、体质指数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应以汉族、男性为重点,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 人种群 高尿酸血症 患病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体检人群肿瘤标志物的异常状态:分子水平肿瘤早期筛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5
作者 马玉 马雅静 +3 位作者 李旭哲 陈江 阴慧慧 张文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肿瘤标志物异常的分子水平亚健康状态。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5 825例汉族患者进行8项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1)肿瘤标志物异常者在男女之间有性别差异;(2)CA72-4水平异常者最多,高达16.05%;(3)CEA和CYFRA21-1的异...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肿瘤标志物异常的分子水平亚健康状态。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5 825例汉族患者进行8项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1)肿瘤标志物异常者在男女之间有性别差异;(2)CA72-4水平异常者最多,高达16.05%;(3)CEA和CYFRA21-1的异常者多分布为41~50岁年龄组。结论新疆地区汉族人群大样本调查发现8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均异常升高,其中CA724和CEA尤为明显。由于肿瘤标志物异常者多集中在41~50岁青壮年且无临床相关症状,因此提出分子水平亚健康概念以及分子水平肿瘤早期筛查策略。分子水平亚健康可能是肿瘤发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分子水平亚健康 分子水平肿瘤筛查 健康体检 公共卫生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指标在手足口病早期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6
作者 韩雪 程江 +1 位作者 左维泽 马雅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6-99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手足口病早期合并细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细菌感染组63例,单纯病毒感染组63例,同时收集健康体检儿童63例...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手足口病早期合并细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细菌感染组63例,单纯病毒感染组63例,同时收集健康体检儿童6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6、IL-10,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酶联荧光法检测血清PCT,收集相应WBC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检测单纯病毒感染组患儿血清IL-6、IL-10、CRP、PCT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WBC水平稍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IL-6、IL-10、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细菌感染组血清IL-6、IL-10、WBC、CRP、PCT水平均高于单纯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水平,与单纯病毒感染组比较,血清WBC、CRP、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10水平在手足口病早期明显升高,但在合并细菌感染和单纯细菌感染鉴别方面临床价值不显著;WBC、CRP、PCT水平对于鉴别手足口病早期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细菌感染 细胞因子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核抗体谱检测在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何建伟 李静 +1 位作者 程江 曹薇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968-1970,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抗核抗体检测结果,评价抗核抗体谱检测在该类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3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和641例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住院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结果在各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中抗核抗体谱阳... 目的通过分析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抗核抗体检测结果,评价抗核抗体谱检测在该类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3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和641例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住院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结果在各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中抗核抗体谱阳性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46.1%,抗Sm抗体阳性率为23.6%;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中抗U1n-RNP抗体阳性率达66.7%;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中抗SSB抗体阳性率为66.7%;在系统性硬化病患者中抗Scl-70抗体阳性率为66.7%。结论抗核抗体谱检测对各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抗核抗体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及电穿孔法对大鼠雪旺细胞转染效率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菅辉玲 黄瑾 +1 位作者 程江 高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6-828,837,共4页
目的对比脂质体与电穿孔法及不同载体对大鼠雪旺细胞的转染效率,为进一步研究神经胶质细胞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大鼠雪旺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脂质体法和电穿孔法分别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载体和羧基荧光素(FAM)标记的miRNA mimics,比... 目的对比脂质体与电穿孔法及不同载体对大鼠雪旺细胞的转染效率,为进一步研究神经胶质细胞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大鼠雪旺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脂质体法和电穿孔法分别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载体和羧基荧光素(FAM)标记的miRNA mimics,比较和分析两者的转染效率。结果脂质体转染法成功转染GFP质粒大鼠雪旺细胞的效率为(15.6±2.3)%,转染miRNA mimics的效率为(36.8±3.5)%;采用电穿孔法转染GFP质粒的效率高达(40.6±3.3)%,而该法转染miRNA mimics的效率则非常低。结论大鼠雪旺细胞的转染效率可能与转染方式、被转染物的大小和形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雪旺细胞 电穿孔法 脂质体转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吊小鼠感染空间诱变大肠杆菌炎症反应增强 被引量:4
9
作者 姚静 程江 +5 位作者 裴雪枫 王静宇 王俊锋 张学林 刘长庭 袁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空间诱变大肠杆菌感染尾吊模拟失重小鼠后炎症反应变化。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对照染菌、尾吊及尾吊染菌组,采用ELISA和RT-q PCR方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浆和肠道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及mRNA表达... 目的观察空间诱变大肠杆菌感染尾吊模拟失重小鼠后炎症反应变化。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对照染菌、尾吊及尾吊染菌组,采用ELISA和RT-q PCR方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浆和肠道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及mRNA表达,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血浆炎症因子ELISA及肠道组织炎症因子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血浆及肠道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均升高,且尾吊染菌组最为显著(P<0.01或P<0.001);小肠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小肠粘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且尾吊染菌组最为严重。结论空间诱变大肠杆菌感染尾吊小鼠后可显著升高血浆及肠道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导致更严重的肠道黏膜屏障受损,提示尾吊模拟失重后感染空间诱变大肠杆菌可致机体的炎症反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诱变大肠杆菌 模拟失重 炎症因子 肠道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IL-37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静 程江 +2 位作者 裴雪枫 王静宇 袁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8-272,共5页
目的构建p EGFP-N1/IL-37b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THP-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从人PBMCs中提取总RNA,利用RT-qPCR技术扩增出IL-37b基因编码区序列,克隆至p EGFP-N1真核表达载体,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 EGFP-N1/IL-37b转染到THP-1细胞中,通... 目的构建p EGFP-N1/IL-37b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THP-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从人PBMCs中提取总RNA,利用RT-qPCR技术扩增出IL-37b基因编码区序列,克隆至p EGFP-N1真核表达载体,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 EGFP-N1/IL-37b转染到THP-1细胞中,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L-37的表达。结果双酶切及基因测序结果显示IL-37b基因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 EGFP-N1中;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THP-1细胞后,IL-3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新型抗炎因子IL-37真核表达载体p EGFP-N1/IL-37b,为进一步研究IL-37功能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7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THP-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脂代谢异常检出率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哈晓丹 王翠喆 +4 位作者 李伟 许彭 王婷婷 王燕 张君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63-68,共6页
为了解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脂代谢特征,阐明代谢综合征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以2014年6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体检个体为研究对象,包括年龄在2090岁之间的汉族1359名、维吾尔族172名、哈萨克族630名,收集其一般资... 为了解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脂代谢特征,阐明代谢综合征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以2014年6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体检个体为研究对象,包括年龄在2090岁之间的汉族1359名、维吾尔族172名、哈萨克族630名,收集其一般资料,检测空腹血糖、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并对不同民族血脂异常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维吾尔族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体质指数、肥胖及腹型肥胖检出率、血压,以及各项血脂指标均显著高于汉族及哈萨克族。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体检人群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为23.23%,男性(32.40%)显著高于女性(17.61%)(P〈0.001);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高三酰甘油血症检出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检出率维吾尔族显著高于汉族和哈萨克族(P〈0.001);各项血脂指标中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2 h后血糖、空腹胰岛素以及2 h后胰岛素等指标在汉族和哈萨克族人群中显著负相关,其余指标均与上述资料显著正相关(P〈0.01)。而在维吾尔族人群中仅有总胆固醇与身高、臀围、舒张压显著正相关,低密度脂蛋白与2 h血糖显著正相关(P〈0.01),其余指标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血脂异常的发生在民族及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维吾尔族更易发生脂代谢紊乱,可能与其独特的遗传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脂代谢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术前BMI及血脂水平在评估预后及个体化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斌正 陶林 +3 位作者 李旭哲 马雅静 李述刚 张文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440-446,共7页
为了探讨胃癌患者术前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本研究收集本院病理科12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80个月。经统计学分析临床... 为了探讨胃癌患者术前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本研究收集本院病理科12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80个月。经统计学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BMI、甘油三酯等指标两两之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生存曲线和生存期描述采用Kaplan-Meier法;胃癌单因素及多因素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BMI分别与肿瘤浸润深度(T)和临床分期(TNM)呈负相关,TG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T)呈负相关;(2)与BMI正常及以上体重患者比较,低体重患者预后最差(P<0.001),术前TG水平较低者预后比较高者差(P=0.005);(3)Cox分析结果表明,BMI(hazard ratio,HR=0.462,P=0.021)和细胞分化(HR=3.733,P=0.008)分别是预测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由此可知,术前BMI指数和TG水平与癌浸润深度和/或远处转移、临床TNM分期呈负相关并影响胃癌患者生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体质指数 甘油三酯 预后 个体化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