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检测蛋白激酶A在MIN6细胞分泌胰岛素机制中的作用
1
作者 安学院 丁艳洁 +2 位作者 李思源 李军 常子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蛋白激酶A(PKA)参与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环境下,给予不同浓度的胰升血糖素和异丙肾上腺素(ISO)后MIN6细胞胰岛素和PKA水平变化,探讨PKA在MIN6细胞中分泌胰岛素的作用和机... 目的蛋白激酶A(PKA)参与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环境下,给予不同浓度的胰升血糖素和异丙肾上腺素(ISO)后MIN6细胞胰岛素和PKA水平变化,探讨PKA在MIN6细胞中分泌胰岛素的作用和机理。方法体外培养MIN6细胞,在葡萄糖0、2.8、16.7 mmol/L时分别给予胰升血糖素0、500、1000 ng/L干预处理,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的生物传感器技术测PKA水平,用ELISA测胰岛素水平,并在添加ISO前后,检测并比较PKA和胰岛素的变化水平。结果葡萄糖浓度2.8、16.7 mmol/L时,500 ng/L胰升血糖素(ISO+)、1000 ng/L胰升血糖素(ISO-)PKA的表达水平较500 ng/L胰升血糖素(ISO-)明显升高(P<0.05);1000 ng/L胰升血糖素(ISO+)PKA的表达水平较500 ng/L胰升血糖素(ISO+)、1000 ng/L(ISO-)明显升高(P<0.05)。0 mmol/L葡萄糖时,1000 ng/L胰升血糖素的胰岛素增量较0 ng/L胰升血糖素明显升高(P<0.05)。2.8、16.7 mmol/L葡萄糖时,500 ng/L、1000 ng/L胰升血糖素的胰岛素增量较0 ng/L胰升血糖素明显升高(P<0.05)。未添加ISO时,细胞上清液的胰岛素含量与PKA呈正相关(r=0.810,P<0.05);添加ISO后,细胞上清液cAMP与胰岛素含量亦呈正相关(r=0.791,P<0.05)。结论基于FRET的生物传感器技术可在活细胞上实时动态检测PKA的变化,胰升血糖素以浓度递增的形式通过增加MIN6细胞内PKA的浓度来促进胰岛素分泌,且这种作用具有一定的葡萄糖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升血糖素 MIN6细胞 蛋白激酶A 胰岛素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肾小球滤过率的肾上腺醛固酮瘤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常钰朋 耿茜茜 +6 位作者 火睿 孙侃 常向云 李军 朱凌云 董玉洁 罗丽娜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0-1486,共7页
背景醛固酮瘤(APA)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常见类型。对于单侧肾上腺腺瘤者,虽然共识推荐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作为APA的筛查指标,由于缺乏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流程,ARR切点值范围变化大。因此临床需要一种可靠、快捷的预测模型... 背景醛固酮瘤(APA)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常见类型。对于单侧肾上腺腺瘤者,虽然共识推荐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作为APA的筛查指标,由于缺乏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流程,ARR切点值范围变化大。因此临床需要一种可靠、快捷的预测模型协助鉴别APA。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FR)与APA的相关性,基于此构建APA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收集2012—2022年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上腺内分泌激素评估后行手术治疗病理回报为单侧肾上腺肿物患者493例,根据APA和肾上腺无功能腺瘤的诊断标准,最终纳入APA组155例,无功能腺瘤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113例。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生化资料等。按照GFR四分位数水平将患者分组,分析GFR与APA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PA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模型的预测精准度,Hosmer-Lemeshow检测模型的拟合度,运用决策曲线与临床获益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按照GFR四分位数进行分组(Q1~Q4组),Q1组:≥107.4 mL·min^(-1)·(1.73 m^(2))^(-1)(n=67),Q2组:99.7~107.3 mL·min^(-1)·(1.73 m^(2))^(-1)(n=67),Q3组:88.6~99.6 mL·min^(-1)·(1.73 m^(2))^(-1)(n=67),Q4组:≤88.5 mL·min^(-1)·(1.73 m^(2))^(-1)(n=67),各组APA发生率分别为47.8%(32/67)、53.7%(36/67)、58.2%(39/67)、71.6%(48/67)。Logistic回归趋势性检验提示随着GFR水平降低,APA患病风险呈趋势性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160mmHg(OR=5.209,95%CI=2.531~10.720)、高血压病程≥59个月(OR=4.326,95%CI=1.950~9.595)、血钾<3.25 mmol/L(OR=4.714,95%CI=2.046~10.860)、GFR[Q4组:≤88.5 mL·min^(-1)·(1.73 m^(2))^(-1)](OR=4.106,95%CI=1.492~11.300)、基础血浆醛固酮>13.42 ng/dL(OR=8.756,95%CI=4.320~17.749)为AP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根据多因素筛选的变量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95%CI=0.859~0.936),以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为0.898,模型有较好的预测精度。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χ^(2)=14.059,P=0.080)。预测概率阈值在0.10~0.90时该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效能。结论随着GFR水平降低,APA患病风险呈趋势性升高。基于收缩压、高血压病程、血钾、GFR四分位分组、基础血浆醛固酮5种因素构建的APA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可帮助识别APA,有助于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瘤 肾小球滤过率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护骨因子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多态性及突变与骨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丽珍 李军 +3 位作者 李思源 向清淋 任艳霞 王娅宁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7,共9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护骨因子(OPG)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多态性及突变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绝经后女性200例,根据病情分为糖耐量及骨量正常组(A组,52例)、糖...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护骨因子(OPG)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多态性及突变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绝经后女性200例,根据病情分为糖耐量及骨量正常组(A组,52例)、糖耐量正常但骨量异常组(B组,43例)、骨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组(C组,47例)、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异常组(D组,58例)。收集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绝经年限等基线资料,计算BMI、腰臀比。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空腹血糖(FPG)等生物化学指标,HPLC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双能X线测量L1~4椎体及股骨颈骨密度,飞行时间质谱测定OPG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多态性及基因型分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骨密度的影响因素。使用SHEsis软件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分析及单体型分析。结果4组间年龄、BMI、腰臀比存在差异(P<0.05)。与A组、B组相比,C组、D组的FPG、HbA1c水平均升高(均P<0.05);与B组相比,C组HDL-C水平升高、ALP水平降低(均P<0.05);与C组相比,D组ALP水平升高(P<0.05);与A组、C组相比,B组、D组的L_(1~4)椎体骨密度及股骨颈骨密度水平均降低(均P<0.05)。OPG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rs4355801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相比,C组、D组rs6993813位点基因型分布均存在差异(均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rs4355801位点突变型患者FPG、HbA1c水平均低于野生型患者(均P<0.05),D组rs4355801位点突变型患者L_(1~4)椎体骨密度水平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D组rs6993813位点突变型患者血磷水平低于野生型患者、股骨颈骨密度水平高于野生型患者(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年限增加及BMI、TG、LDL-C、HDL-C降低是绝经后女性L_(1~4)椎体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绝经年限增加、HDL-C降低、血磷降低是股骨颈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rs4355801位点AG基因型是绝经后女性L_(1~4)椎体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增加的保护因素(均P<0.05)。rs4355801、rs6993813位点野生型与突变型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PG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之间存在明显连锁不平衡关系(D’>0.9,r^(2)>0.3);携带GT单体型的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风险增高(P<0.05),携带AT单体型的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风险降低(P<0.05)。OPG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的交互作用未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产生影响(均P>0.05)。结论rs4355801位点突变可能参与了绝经后女性的骨代谢、糖代谢,rs6993813位点突变及多态性参与了绝经后女性的骨代谢。OPG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的明显连锁关系可能影响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女性 2型糖尿病 护骨因子 骨质疏松症 基因多态性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BMI代谢综合征患者罹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罗丹 常向云 孙侃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体重指数(BMI)代谢综合征(MS)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VD)的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5年4月就诊我院的2027例MS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n=382)、超重组(n=1018)、肥胖组(n=627)...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体重指数(BMI)代谢综合征(MS)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VD)的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5年4月就诊我院的2027例MS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n=382)、超重组(n=1018)、肥胖组(n=627),分析3组间性别、年龄、脉压、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差异性,对比三组冠心病(ACD)、脑卒中(CVA)和大血管动脉硬化(AS)的患病情况,对MS患者并发ASCVD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组间ACD、CVA、AS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重、肥胖MS组高血压、高TG血症、高TC血症、高LDL-C血症、低HDL-C血症比例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MS患者并发ASCVD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BMI、脉压、TG、LDL-C,其中年龄是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BMI、脉压、TG、LDL-C通过交互作用影响ASCVD的发生。正常体重组MS患者罹患ASCVD的风险与超重、肥胖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BMI的MS患者发生ASCVD的风险无显著性差异;BMI正常的MS患者与BMI异常的MS患者具有同样的ASCVD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体重指数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特异性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制定及妊娠期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5
作者 罗丽娜 火睿 +9 位作者 李爱玲 庞磊 孙侃 常向云 赵霞 刘红梅 吕晨 李辰璐 刘嘉奇 陈静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8-313,共6页
目的:建立石河子地区妊娠期妇女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筛选孕妇发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石河子3家围产门诊常规产检的孕妇,收集患者的一般资... 目的:建立石河子地区妊娠期妇女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筛选孕妇发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石河子3家围产门诊常规产检的孕妇,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查血清甲状腺激素、血常规、生化、凝血全项等指标,建立本地区妊娠各期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并计算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CH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的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与评价该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价值。结果:(1)妊娠期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随孕周的增加而递增,游离甲状腺素(FT4)则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SCH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其次为单纯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和单纯低甲状腺素血症。(3)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叶酸(OR0.98,95%CI0.97~0.98,P<0.001)、维生素B_(12)(OR0.99,95%CI 0.98~0.99,P<0.001)、血红蛋白(OR0.98,95%CI 0.97~0.99,P=0.033)水平升高是SCH的保护性因素,而谷氨酰转肽酶(OR1.01,95%CI1.01~1.02,P<0.001)、胆固醇(OR2.11,95%CI 1.60~2.77,P<0.001)、白细胞(OR1.05,95%CI 1.02~1.08,P=0.003)、嗜酸性粒细胞(OR12.55,95%CI 2.50~63.06,P=0.002)水平升高是SC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以上述7个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绘制ROC曲线,AUC为0.81(95%CI 0.77~0.85,P<0.001),经过内部验证后模型C指数为0.80。DCA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个体化预测孕妇发生SCH风险,准确度和临床实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妊娠 参考值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