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护骨因子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多态性及突变与骨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丽珍 李军 +3 位作者 李思源 向清淋 任艳霞 王娅宁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7,共9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护骨因子(OPG)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多态性及突变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绝经后女性200例,根据病情分为糖耐量及骨量正常组(A组,52例)、糖...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护骨因子(OPG)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多态性及突变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绝经后女性200例,根据病情分为糖耐量及骨量正常组(A组,52例)、糖耐量正常但骨量异常组(B组,43例)、骨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组(C组,47例)、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异常组(D组,58例)。收集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绝经年限等基线资料,计算BMI、腰臀比。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空腹血糖(FPG)等生物化学指标,HPLC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双能X线测量L1~4椎体及股骨颈骨密度,飞行时间质谱测定OPG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多态性及基因型分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骨密度的影响因素。使用SHEsis软件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分析及单体型分析。结果4组间年龄、BMI、腰臀比存在差异(P<0.05)。与A组、B组相比,C组、D组的FPG、HbA1c水平均升高(均P<0.05);与B组相比,C组HDL-C水平升高、ALP水平降低(均P<0.05);与C组相比,D组ALP水平升高(P<0.05);与A组、C组相比,B组、D组的L_(1~4)椎体骨密度及股骨颈骨密度水平均降低(均P<0.05)。OPG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rs4355801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相比,C组、D组rs6993813位点基因型分布均存在差异(均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rs4355801位点突变型患者FPG、HbA1c水平均低于野生型患者(均P<0.05),D组rs4355801位点突变型患者L_(1~4)椎体骨密度水平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D组rs6993813位点突变型患者血磷水平低于野生型患者、股骨颈骨密度水平高于野生型患者(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年限增加及BMI、TG、LDL-C、HDL-C降低是绝经后女性L_(1~4)椎体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绝经年限增加、HDL-C降低、血磷降低是股骨颈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rs4355801位点AG基因型是绝经后女性L_(1~4)椎体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增加的保护因素(均P<0.05)。rs4355801、rs6993813位点野生型与突变型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PG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之间存在明显连锁不平衡关系(D’>0.9,r^(2)>0.3);携带GT单体型的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风险增高(P<0.05),携带AT单体型的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风险降低(P<0.05)。OPG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的交互作用未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产生影响(均P>0.05)。结论rs4355801位点突变可能参与了绝经后女性的骨代谢、糖代谢,rs6993813位点突变及多态性参与了绝经后女性的骨代谢。OPG基因rs4355801、rs6993813位点的明显连锁关系可能影响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女性 2型糖尿病 护骨因子 骨质疏松症 基因多态性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LRP5基因rs4988331和rs599083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2
作者 黎娅 李军 +5 位作者 李思源 杜晴晴 卢韵秋 李亚欣 祝叶丞 孙传冰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0-409,共10页
目的评估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5,LRP5)基因rs4988331和rs599083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石河子地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相关性,为OP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双能X... 目的评估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5,LRP5)基因rs4988331和rs599083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石河子地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相关性,为OP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nmetry,DXA)测定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骨量正常组(n=57)、骨量减少组(n=53)和OP组(n=32)。记录所有受试者的年龄、绝经年限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测定糖、脂及骨代谢临床生化指标;LRP5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结果(1)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量减少组、OP组的年龄及绝经年限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量减少组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较高,OP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TyG-BMI指数较低(P<0.05);与骨量减少组比较,OP组的TG、TyG-BMI指数较低(P<0.05)。(3)组间T2DM患病率、LRP5基因rs4988331、rs599083位点多态性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骨量正常组中的rs4988331位点CC型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高于CT型,血清Cr低于CT型(P<0.05);异常骨量组中,CC型FBG、HbA1c、L1-4的BMD及TyG-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指数高于CT型(P<0.05)。骨量正常组中的rs599083位点,TT型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于GG/GT型,L1-4的BMD及FN的BMD低于GG/GT型(P<0.05)。(5)年龄增加是L1-4及FN BMD降低的危险因素(P<0.05),TyG-BMI增加是L1-4及FN BMD降低的保护因素。结论新疆地区绝经后女性LRP5基因rs4988331位点SNPs与OP及T2DM相关,rs599083位点SNPs与OP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2型糖尿病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BMI代谢综合征患者罹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罗丹 常向云 孙侃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体重指数(BMI)代谢综合征(MS)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VD)的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5年4月就诊我院的2027例MS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n=382)、超重组(n=1018)、肥胖组(n=627)...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体重指数(BMI)代谢综合征(MS)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VD)的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5年4月就诊我院的2027例MS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n=382)、超重组(n=1018)、肥胖组(n=627),分析3组间性别、年龄、脉压、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差异性,对比三组冠心病(ACD)、脑卒中(CVA)和大血管动脉硬化(AS)的患病情况,对MS患者并发ASCVD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组间ACD、CVA、AS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重、肥胖MS组高血压、高TG血症、高TC血症、高LDL-C血症、低HDL-C血症比例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MS患者并发ASCVD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BMI、脉压、TG、LDL-C,其中年龄是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BMI、脉压、TG、LDL-C通过交互作用影响ASCVD的发生。正常体重组MS患者罹患ASCVD的风险与超重、肥胖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BMI的MS患者发生ASCVD的风险无显著性差异;BMI正常的MS患者与BMI异常的MS患者具有同样的ASCVD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体重指数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检测蛋白激酶A在MIN6细胞分泌胰岛素机制中的作用
4
作者 安学院 丁艳洁 +2 位作者 李思源 李军 常子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蛋白激酶A(PKA)参与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环境下,给予不同浓度的胰升血糖素和异丙肾上腺素(ISO)后MIN6细胞胰岛素和PKA水平变化,探讨PKA在MIN6细胞中分泌胰岛素的作用和机... 目的蛋白激酶A(PKA)参与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环境下,给予不同浓度的胰升血糖素和异丙肾上腺素(ISO)后MIN6细胞胰岛素和PKA水平变化,探讨PKA在MIN6细胞中分泌胰岛素的作用和机理。方法体外培养MIN6细胞,在葡萄糖0、2.8、16.7 mmol/L时分别给予胰升血糖素0、500、1000 ng/L干预处理,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的生物传感器技术测PKA水平,用ELISA测胰岛素水平,并在添加ISO前后,检测并比较PKA和胰岛素的变化水平。结果葡萄糖浓度2.8、16.7 mmol/L时,500 ng/L胰升血糖素(ISO+)、1000 ng/L胰升血糖素(ISO-)PKA的表达水平较500 ng/L胰升血糖素(ISO-)明显升高(P<0.05);1000 ng/L胰升血糖素(ISO+)PKA的表达水平较500 ng/L胰升血糖素(ISO+)、1000 ng/L(ISO-)明显升高(P<0.05)。0 mmol/L葡萄糖时,1000 ng/L胰升血糖素的胰岛素增量较0 ng/L胰升血糖素明显升高(P<0.05)。2.8、16.7 mmol/L葡萄糖时,500 ng/L、1000 ng/L胰升血糖素的胰岛素增量较0 ng/L胰升血糖素明显升高(P<0.05)。未添加ISO时,细胞上清液的胰岛素含量与PKA呈正相关(r=0.810,P<0.05);添加ISO后,细胞上清液cAMP与胰岛素含量亦呈正相关(r=0.791,P<0.05)。结论基于FRET的生物传感器技术可在活细胞上实时动态检测PKA的变化,胰升血糖素以浓度递增的形式通过增加MIN6细胞内PKA的浓度来促进胰岛素分泌,且这种作用具有一定的葡萄糖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升血糖素 MIN6细胞 蛋白激酶A 胰岛素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