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碳储量时空演变及预测
1
作者 薛杨 马松梅 +3 位作者 雷诚 马佳正 乔玉洁 张灵燕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365,共12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碳储量的关键因素,探究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动态变化对保持区域碳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自然和人为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碳储量也相应发生变化。本研究基于PLUS-InVEST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碳储量的关键因素,探究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动态变化对保持区域碳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自然和人为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碳储量也相应发生变化。本研究基于PLUS-InVEST模型,评估并预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2年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始终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总占比高达95%。近二十年间,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是2000年的1.4倍和7.9倍;草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了3310 km^(2)和3380 km^(2);林地面积略微增加;水域面积基本不变;(2)2000-202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碳储量先快速上升后略微下降,累计增加1.65×10^(7)t;北疆地区碳储量分布呈现“中西部高,东部低”的特点,南疆地区呈现出“高值区和低值区交错分布”的格局;天山北坡和阿克苏地区是固碳效益变化的敏感区域。(3)各地类变化受自然、社会经济和交通区位因素综合影响,影响程度各异。在自然发展的未来情景中,碳储量预计将呈现下降趋势,而在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的情景下,碳储量则有望实现增长。研究结果可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利用管理决策以及碳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土地利用 多情景预测 PLUS模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草地覆盖度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张林 马松梅 +2 位作者 张云玲 雷诚 葛本伟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7-746,共10页
玛纳斯河流域草地覆盖度及其空间异质性的研究,有助于及时掌握干旱半干旱流域草地现状,对进行草地保护、生态恢复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流域9类天然草地类型数据,利用2001-2020年MODIS 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模型和趋势分析法分析... 玛纳斯河流域草地覆盖度及其空间异质性的研究,有助于及时掌握干旱半干旱流域草地现状,对进行草地保护、生态恢复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流域9类天然草地类型数据,利用2001-2020年MODIS ND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模型和趋势分析法分析不同草地类型覆盖度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基于气候、地形、土壤数据,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草地覆盖度与自然环境因子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近20 a,流域草地覆盖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年均值为28.78%,增速为0.0032/20 a,高值集中于43.5°N左右的南部山地区,低值集中于北部荒漠区;其中山地草甸覆盖度最高为67.13%,温性荒漠覆盖度最低为23.33%。(2)草地覆盖度提升面积和下降面积分别占流域草地总面积的75.39%与24.31%,其中流域西部的温性荒漠提升面积最广,山地草甸退化最为严重。(3)年平均降水、土壤有机碳含量对草地覆盖度主要为正向影响,年平均气温、海拔变幅、土壤酸碱度、土壤含沙量主要为负向影响。各因子与草地覆盖度的互作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在流域北部草地覆盖度受降水和海拔变幅控制作用较为显著,中部主要受气温、降水影响,而南部主要受气温、降水和土壤含沙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覆盖度 玛纳斯河流域 趋势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