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咸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泽林 杨广 +5 位作者 王春霞 刘赛华 何新林 李发东 任富天 龙爱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0-707,共8页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微咸水膜下滴灌是缓解农业用水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微咸水和咸水膜下滴灌棉花测坑试验,运用舒卡列夫分类和Piper三线图等方法研究矿化度分别为1、3、6、9、12 g/L水膜下滴灌对土壤...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微咸水膜下滴灌是缓解农业用水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微咸水和咸水膜下滴灌棉花测坑试验,运用舒卡列夫分类和Piper三线图等方法研究矿化度分别为1、3、6、9、12 g/L水膜下滴灌对土壤含水率、土壤电导率(EC)、土壤八大离子、土壤溶液水化学特征、土壤pH和产量的影响,从而确定棉花适宜的灌水矿化度。结果表明:(1)当矿化度低于6 g/L时,土壤积累的盐分对棉花吸收水分没有严重影响,棉花生理生长适宜的土壤含水率应在10%~20%之间;(2)在不同矿化度水灌溉条件下,0~20 cm土壤处于积盐状态,20~100 cm土层积盐较小,且各处理0~20 cm土壤中SO4^2-、Ca^2+、K^++Na+和Cl^-含量较多;(3)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大,土壤中的阳离子由Ca^2+逐渐向Mg^2+和K^+变化,阴离子由SO4^2-和HCO3^-逐渐向Cl^-变化,水化学类型由SO4^2-·HCO3^--Ca^2+·K^+型逐渐向SO4^2-·Cl^--Ca^2+·K^+型演化;(4)棉花在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土壤pH值随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棉花产量随灌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1、3、6 g/L处理下的棉花产量较高。综合各种因素后0~6 g/L是微咸水灌溉棉花适宜的矿化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 棉花 理化性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滴灌水氮配施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谢忠 叶含春 +4 位作者 王振华 李海强 刘健 陈睿 许宇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7-1066,共10页
【目的】研究滴灌带浅埋、水氮配施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试验为完全区组设计,设置3个因素:覆土深度(0和5 cm)、灌水量(270、315和360 mm)、施氮量(195、255和315 kg/hm^(2))。【结果】在浅埋滴灌(5 cm)... 【目的】研究滴灌带浅埋、水氮配施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试验为完全区组设计,设置3个因素:覆土深度(0和5 cm)、灌水量(270、315和360 mm)、施氮量(195、255和315 kg/hm^(2))。【结果】在浅埋滴灌(5 cm)下,灌溉定额为315 mm、施氮量255 kg/hm^(2)时,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提升最明显。浅埋滴灌使冬小麦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5.58%和16.77%,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8.32%、8.20%和8.16%。浅埋滴灌较不覆土滴灌(0 cm)处理净收益平均增收1092元/hm^(2),浅埋滴灌下灌水315 mm、施氮255 kg/hm^(2)净收益最高(10883元/hm^(2))。【结论】冬小麦较优的灌溉施肥方案为浅埋滴灌灌水315 mm,施氮25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浅埋滴灌 水氮配施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灌定额对棉田水温盐分布及棉花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3
作者 付鑫法 吕廷波 +3 位作者 王久龙 李港强 宋仁友 刘一凡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6-1344,共9页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小海子灌区不同春灌定额对棉田水温盐和棉花苗期生长的影响,为小海子灌区棉花苗期的春灌定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3个春灌水分处理(W_(1):1350 m^(3)/hm^(2)、W_(2):1800 m^(3)/hm^(2)、W_(3):2250 m^(3)/hm^...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小海子灌区不同春灌定额对棉田水温盐和棉花苗期生长的影响,为小海子灌区棉花苗期的春灌定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3个春灌水分处理(W_(1):1350 m^(3)/hm^(2)、W_(2):1800 m^(3)/hm^(2)、W_(3):2250 m^(3)/hm^(2)),分析不同春灌定额对棉田水温盐与棉花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0~6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W_(3)处理高于W_(1)和W_(2)处理,在其上部耕作层保水能力更好。W_(3)处理较W_(1)、W_(2)处理不同土壤深度地温低,膜下地温均高于2膜间裸行地温。W_(1)处理表层含盐量低于W_(2)和W_(3)处理,0~50 cm的盐分淋洗率分别为6.77%、22.22%和30.03%,春灌水量越大淋洗盐分的效果越好,50~100 cm土壤平均积盐率分别为-39.89%、-58.95%和-68.91%,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盐分被水分带入深层增多。W_(1)处理棉花幼苗的株高、茎粗与叶面积最大,一定的水分亏缺有利于棉花幼苗的生长。【结论】不同春灌定额均有一定程度的洗盐增墒作用,表现为W_(3)>W_(2)>W_(1)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灌 土壤水分 土壤盐分 土壤温度 盐分淋洗 棉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氮配施脲酶抑制剂对滴灌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张泽华 叶含春 +3 位作者 王振华 李文昊 李海强 刘健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03-2111,共9页
【目的】研究滴灌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对等氮配施脲酶抑制剂乙酰氧肟酸(AHA)的响应特征,为滴灌棉花高效合理的氮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新陆早42号为材料,设置施氮量0%(U)、施氮量1%(U+UI_(1%))、施氮量2%(U+UI_(2%))和施氮量5%(... 【目的】研究滴灌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对等氮配施脲酶抑制剂乙酰氧肟酸(AHA)的响应特征,为滴灌棉花高效合理的氮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新陆早42号为材料,设置施氮量0%(U)、施氮量1%(U+UI_(1%))、施氮量2%(U+UI_(2%))和施氮量5%(U+UI_(5%)),4种AHA添加比例进行棉花田间试验。【结果】与U处理相比,添加AHA显著提高了棉花在花期、结铃期、盛铃期的生理生长,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总体表现为U+UI_(2%)>U+UI_(1%)>U+UI_(5%)。U+UI_(1%)、U+UI_(2%)、U+UI_(5%)处理的籽棉产量较U处理分别显著提高4.59%、9.18%和4.65%,且U+UI 2%处理与其他处理均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处理棉花品质均无显著差异(P>0.05)。叶片净光合速率与棉花籽棉产量间呈最大正相关,棉花单铃重与籽棉产量呈负相关。【结论】尿素配施2%施氮量AHA的U+UI_(2%)处理在棉花生长、生理和产量方面均表现最优,为滴灌棉花高稳定性氮素施配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脲酶抑制剂 生理生长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水与矿源黄腐酸钾联合应用对红枣根际土壤水盐变化和红枣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李亚宗 张金珠 +4 位作者 王振华 李海强 陈朋朋 韩悦 梁永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2-2072,共11页
为探究南疆地区磁化水与矿源黄腐酸钾联合应用对土壤水盐分布、红枣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水磁化处理水平,副因素为矿源黄腐酸钾施用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磁化水与矿源黄腐酸钾联合应用可显... 为探究南疆地区磁化水与矿源黄腐酸钾联合应用对土壤水盐分布、红枣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水磁化处理水平,副因素为矿源黄腐酸钾施用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磁化水与矿源黄腐酸钾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土壤储水量、含水率和脱盐率,磁化水与矿源黄腐酸钾联合施用对0~80 cm深度土壤盐分淋洗效果较好。当磁化水平相同时,随着矿源黄腐酸钾施用量增加,红枣新梢长度和新梢直径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85 d, M2F3处理(3 000 Gs磁化水平+75 kg/hm^(2)矿源黄腐酸钾添加水平)新梢长度和新梢直径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并且M2F3处理红枣纵径、横径、单果重与产量表现最优。通过熵权-TOPSIS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水磁化处理条件下,综合评分最优的矿源黄腐酸钾施用量为89.44 kg/hm^(2),水未磁化处理条件下,综合评分最优的矿源黄腐酸钾施用量为110.60 kg/hm^(2)。综上所述,推荐南疆地区采用磁化水滴灌结合75 kg/hm^(2)矿源黄腐酸钾施用的组合模式栽培红枣。本研究结果为南疆红枣高效生产和盐碱地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水 矿源黄腐酸钾 红枣 水盐变化 熵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0
6
作者 王振华 郑旭荣 姜国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8-548,共11页
为揭示不同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生长与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测坑试验设置4个灌水处理,灌溉定额分别为315、360、405、450mm,研究分析了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和小麦生长与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W3处理土壤... 为揭示不同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生长与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测坑试验设置4个灌水处理,灌溉定额分别为315、360、405、450mm,研究分析了灌水量对滴灌春小麦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和小麦生长与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W3处理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差异性最小。增加灌水量可使小麦生长与光合作用增加,但过度灌水可引起植株叶面积、地上生物量、穗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下降,即W3>W4>W2>W1。小麦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与灌水量回归分析表明,株高、蒸腾速率与灌水量显著相关(R2=0.99)。结果表明,滴灌春小麦灌溉定额405mm时,土壤水分分布均匀度较高、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差异性较小、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较合理。本研究结果为生产实践科学合理高效灌水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春小麦 灌水量 土壤水分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变化及水量平衡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小龙 杨广 +6 位作者 何新林 赵纯 王翠 陈思 许双堆 杨明杰 乔长录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92,共8页
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长期大规模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地下水均衡状态和地下水流动模式明显发生了改变。为研究节水灌溉条件下的地下水系统流动模式及其对地下水均衡要素的改变规律,以平原绿洲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地... 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长期大规模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地下水均衡状态和地下水流动模式明显发生了改变。为研究节水灌溉条件下的地下水系统流动模式及其对地下水均衡要素的改变规律,以平原绿洲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及水量平衡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位的抬升和回落受农业灌溉的影响显著,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差异;地下水均衡处于负均衡状态,补排差为-2.81×108m3。模拟期内观测水头与计算水头两者相关系数各月均在0.81以上,模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数值模拟 地下水水位变化 水均衡 玛纳斯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临界调控模型的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调控 被引量:9
8
作者 杨明杰 杨广 +4 位作者 何新林 龙爱华 陈江春 王翠 李小龙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241-246,共6页
水资源调控是不同区域和用水户之间有效公平分配水资源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水资源供需缺水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在分析耗散结构、协同学、有序原理和临界控制论的基础上,应用多维临界调控模型对玛纳斯河流域水... 水资源调控是不同区域和用水户之间有效公平分配水资源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水资源供需缺水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在分析耗散结构、协同学、有序原理和临界控制论的基础上,应用多维临界调控模型对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系统进行行业间优化调控。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通过工业节水30.8%、农业节水1.2%和污水资源化1.38×108m^3,可使系统熵由0.34降低到0.15;2030年,通过工业节水54%、农业节水1.6%和污水资源化1.89×108m^3,可使系统熵由0.34降低到0.15;2030年的缺水量比2020年的缺水量减少了0.4×108m3,可实现水资源系统的有序发展。研究成果对解决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多维临界调控 系统熵 有序发展 水资源高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元模型的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广 何新林 +1 位作者 李俊峰 张亮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52-54,98,共4页
水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的是区域水资源持续支持人类社会发展规模的最大支撑能力与限度。对于水资源极度紧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研究尤为重要。以玛纳斯河流域为典型干... 水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的是区域水资源持续支持人类社会发展规模的最大支撑能力与限度。对于水资源极度紧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研究尤为重要。以玛纳斯河流域为典型干旱区,通过建立物元模型对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物元模型对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处于Ⅱ级,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潜力。评价结果合理可靠,可以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元模型 承载力 评价指标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sual MODFLOW玛纳斯河流域下游地下水位的预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广 李俊峰 +2 位作者 何新林 李小龙 陈江春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654-660,共7页
近年来,玛纳斯河流域灌溉面积进一步扩大,人类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下游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生态植被局部退化。本文以数值模拟为手段,应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不同开采情景下玛纳斯河流域下游团场地下水位下降情况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 近年来,玛纳斯河流域灌溉面积进一步扩大,人类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下游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生态植被局部退化。本文以数值模拟为手段,应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不同开采情景下玛纳斯河流域下游团场地下水位下降情况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灌溉期地下水大量开采,8月份地下水位下降最为明显;3种开采方案中,种植结构优化的地下水开采方案为最优方案,近期和远期规划年地下水位下降分别为1-2 m和3-5 m,说明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可有效的减少地下水负均衡量。本文研究结果对流域地下水开采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VISUAL MODFLOW 地下水位预测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垂向交错带地下水的演变规律及驱动力的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广 陈伏龙 +2 位作者 何新林 李俊峰 崔伟敏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248-252,共5页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地质作用。以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垂向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人类活动影响下研究区地下水演变的规律及变化,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地下水的影响因子进行驱动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类...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地质作用。以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垂向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人类活动影响下研究区地下水演变的规律及变化,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地下水的影响因子进行驱动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研究区地下水位有下降趋势,地下水水位年内变化幅度减小,灌溉用水和蒸发强度是影响研究区地下水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垂向交错带 地下水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的新疆干旱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飞 刘兵 +2 位作者 张少博 张叶 何新林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39-45,共7页
针对新疆干旱灌区水资源匮乏、降雨稀少、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本文建立了基于生态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优化配置模型流程图和以生态需水满足度最大为生态目标、区域经济效益最大为经济目标、各子区域人均净效益变化率的均方差最... 针对新疆干旱灌区水资源匮乏、降雨稀少、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本文建立了基于生态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优化配置模型流程图和以生态需水满足度最大为生态目标、区域经济效益最大为经济目标、各子区域人均净效益变化率的均方差最小为社会目标的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在此基础上以阿拉尔灌区为研究区,建立灌区节点图,并根据数学模型进行归一化处理,加权求得综合配置目标,采用MATLAB软件计算出该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最后得到阿拉尔灌区的供水及配水方案:灌区地表水、地下水、其他可利用水供水比例为92.1∶6.4∶1.5,生态、生产、生活配水量比例为27∶71.1∶1.9。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基本吻合,表明上述优化配置模型可靠可为同类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及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灌区 生态需水 多目标优化 配置模型 阿拉尔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硝酸盐污染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发东 冷佩芳 +2 位作者 张秋英 李艳红 何新林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1-11,共11页
地表水的硝酸盐污染已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本文系统总结了地表水硝酸盐污染的主要来源,影响硝酸盐迁移转化的气候、水文过程及土地利用等主要因素,阐述了硝酸盐污染研究的最新进展,如高频采样测试技术,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等,... 地表水的硝酸盐污染已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本文系统总结了地表水硝酸盐污染的主要来源,影响硝酸盐迁移转化的气候、水文过程及土地利用等主要因素,阐述了硝酸盐污染研究的最新进展,如高频采样测试技术,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等,最后提出了时间和空间尺度化、模型模拟、基于过程的管理等方面是今后硝酸盐污染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地表水 来源 同位素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加工番茄耗水强度及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雷成霞 李文昊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61,共8页
为探究新疆地区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加工番茄耗水强度及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本文研究于2017―2018年在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设置4个灌溉水平和3种施氮梯度的完全组合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水氮水平下土壤含水率、作物耗水和加工番茄各器... 为探究新疆地区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加工番茄耗水强度及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本文研究于2017―2018年在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设置4个灌溉水平和3种施氮梯度的完全组合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水氮水平下土壤含水率、作物耗水和加工番茄各器官对氮素吸收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工番茄耗水强度在不同水肥耦合作用下,均于果实膨大期达到最大值;加工番茄氮素累积整体先增加后减少,且叶片氮素累积要大于茎氮素累积,全氮累积量及全氮吸收速率均在果实膨大期达到最大值,此阶段应保障加工番茄的灌溉施肥,灌水量为3 938~4 500 m^(3)/hm^(2)、施氮量在225~300 kg/hm^(2)范围为较优的灌溉施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加工番茄 水肥耦合 耗水强度 氮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尾矿深层土壤剖面铵态氮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任富天 张秋英 +5 位作者 杨广 柏杨巍 高红杰 李兆 刘山宝 王健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7-527,共11页
稀土元素在国家经济、战略上意义重大,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稀土元素的需求急剧增加,由稀土矿山开采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原位浸矿开采过程中大量使用铵盐作为浸矿剂,造成矿区水土环境受到严重化学... 稀土元素在国家经济、战略上意义重大,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稀土元素的需求急剧增加,由稀土矿山开采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原位浸矿开采过程中大量使用铵盐作为浸矿剂,造成矿区水土环境受到严重化学污染,其中尾矿土壤铵态氮残留尤为严重。然而,稀土矿区土壤中铵态氮沿深层剖面(200cm以下)变化机制仍不清楚。选择江西赣南足洞矿区典型离子型稀土尾矿矿山(2003年开始采矿,2007年闭矿),对表层土壤、深层土壤进行系统采样,共157件土壤剖面样品,测定了土壤pH、质量含水率和铵态氮含量。结果表明:(1)土壤酸化严重和高浓度铵态氮残留是采矿活动遗留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2)矿山关闭12年后,尾矿土壤平均pH为3.87,铵态氮浓度为60~204.3 mg·kg^(-1),是未开矿土壤铵态氮背景值的12倍~40倍。(3)土壤pH和含水率影响铵态氮的吸附和解吸附过程,原位淋洗技术是去除残留铵态氮有效方法。研究成果有望为离子型稀土尾矿土壤中铵态氮迁移转化规律和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尾矿 原位浸矿 深层土壤剖面 土壤铵态氮 土壤pH 土壤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犁底层深度土壤水热运移过程试验与模拟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建涛 张建新 +4 位作者 范文波 许忠宇 董倩倩 李长晓 王雅琴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7,共7页
为了探索覆膜滴灌条件下犁底层深度对土壤水热运移影响的机理,本文采用土柱试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修订了HYDRUS土壤水热运移模型主要参数,对不同犁底层深度(0 cm(CK)、20 cm(PB20)、30 cm(PB30)、40 cm(PB40)、50 cm(PB50))下土壤水... 为了探索覆膜滴灌条件下犁底层深度对土壤水热运移影响的机理,本文采用土柱试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修订了HYDRUS土壤水热运移模型主要参数,对不同犁底层深度(0 cm(CK)、20 cm(PB20)、30 cm(PB30)、40 cm(PB40)、50 cm(PB50))下土壤水热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模拟不同犁底层深度下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分布以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犁底层可以阻碍水分运移,减缓水分向下的入渗速度,心土层各土层的含水率比耕作层各土层的含水率高,土壤表层的含水率随犁底层深度的增大而增大;PB处理的土壤表层温度比CK处理高2℃左右,随着犁底层位置的加深,耕作层下部土壤温度明显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地区作物高产稳产、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HYDRUS 犁底层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斑块格局土壤水盐及养分分布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闫珂 杨广 +5 位作者 李发东 何新林 李鹏飞 陈东 王泽林 李玥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4-739,共6页
土壤水盐与养分是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状植被生长发育和维持稳定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通过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状格局土壤水分、盐分和养分的分析测定及对比分析,得出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斑块格局土壤水盐... 土壤水盐与养分是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状植被生长发育和维持稳定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通过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状格局土壤水分、盐分和养分的分析测定及对比分析,得出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斑块格局土壤水盐及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由于植被覆盖降低太阳辐射植被斑块土壤温度小于裸地斑块土壤温度,形成以植被斑块为中心的“冷岛”;植被斑块土壤水分呈反“S”型曲线分布并形成以荒漠植物梭梭植株为中心的“湿岛”;不同斑块土壤总盐含量均呈“正S型”曲线分布,植被斑块形成以梭梭植株为中心的“低盐区”。(2)土壤中盐分以硫酸钙、硫酸钠和氯化钠为主,土壤八大离子中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阴离子以SO42-和Cl-为主,大部分离子浅集表聚,少部分向土土壤深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状格局 植被斑块 土壤水盐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贺怀杰 王振华 +3 位作者 郑旭荣 张金珠 李文昊 邬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83-1989,共7页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对新疆北疆石河子地区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桶栽试验,结合当地棉花品种农丰133号为试验材料,在滴灌条件下进行水氮两因素三水平完全处理。灌溉设置三个水平:4 350、5 250、6 150 m^3/hm^2(...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对新疆北疆石河子地区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桶栽试验,结合当地棉花品种农丰133号为试验材料,在滴灌条件下进行水氮两因素三水平完全处理。灌溉设置三个水平:4 350、5 250、6 150 m^3/hm^2(分别标记为W1、W2、W3);设置三个施氮水平:300、500、700 kg/hm^2(分别标记为F0.6、F1.0、F1.4),研究棉花生育期内不同水肥处理对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棉花在膜下滴灌施氮条件下,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灌水处理下,棉花各项生理指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施肥水平F1.0处达到最大,同时施肥过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棉花的生长。【结论】在新疆北疆石河子棉花种植区,灌水量5 250 m3/hm^2、施氮量500 kg/hm^2为最佳膜下滴灌施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膜下滴灌 水氮耦合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YDRUS模型的暗管排水水盐运移模拟 被引量:17
19
作者 石培君 刘洪光 +2 位作者 何新林 李红 李开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4-231,共8页
为了探索暗管排水条件下膜下滴灌农田的水盐运移规律,本文设计了埋深1 m,间距4 m的暗管排水模型试验,研究分析灌水淋洗过程中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HYDRUS模型对暗管排水条件下的水盐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与验证。结... 为了探索暗管排水条件下膜下滴灌农田的水盐运移规律,本文设计了埋深1 m,间距4 m的暗管排水模型试验,研究分析灌水淋洗过程中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HYDRUS模型对暗管排水条件下的水盐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经过3次灌水淋洗后,表层0~20 cm土层内盐分含量下降至2 g·kg ^-1,达到了非盐化土水平,20~60 cm土体内上层土壤脱盐效果高于下层,总盐分含量下降至8 g·kg ^-1 以下;经过实测值与模拟值的验证,土壤盐分和水分的均方根误差 RMSE 最大分别为0.632和1.324,决定系数 R 2 最小分别为 0.992 和0.906,说明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度较好,HYDRUS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暗管排水过程中水盐运移规律。通过模型模拟6次灌水(共90 d)后暗管排水条件下不同土层深度的水盐动态变化特征,模拟结果表明,0~40 cm土层内盐分含量下降至2 g·kg ^-1,40~80 cm土层内盐分含量下降至4 g·kg ^-1 左右,基本达到轻度盐化水平;距离暗管不同间距处的土壤剖面盐分含量呈波动变化,距离暗管越远,土壤剖面含盐量越大,盐分含量在0~8 g·kg ^-1 范围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管排水 HYDRUS模型 水盐运移 盐分分布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气滴灌和可降解膜覆盖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梅 张金珠 +4 位作者 王振华 朱艳 宋利兵 宗睿 韩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25-1438,共14页
为揭示加气滴灌对降解地膜覆盖下玉米产量降低的补偿机制,设置3种地膜覆盖(诱导期60 d和100 d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普通塑料地膜)和2种灌水方式(加气滴灌和不加气滴灌)进行完全组合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玉米生长、光合特性、产量和水分... 为揭示加气滴灌对降解地膜覆盖下玉米产量降低的补偿机制,设置3种地膜覆盖(诱导期60 d和100 d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普通塑料地膜)和2种灌水方式(加气滴灌和不加气滴灌)进行完全组合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玉米生长、光合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期60 d和100 d可降解地膜分别在覆膜50 d和70 d后呈现初始裂纹。与普通塑料地膜相比,可降解地膜覆盖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普通塑料地膜分别显著降低14.81%~27.42%和16.70%~34.46%(P<0.05)。加气滴灌提高了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减少了玉米耗水量;与不加气处理对比,加气滴灌下玉米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10.40%(P<0.05),蒸腾速率显著增加12.86%(P<0.05),气孔导度显著提高25.99%(P<0.05),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7.57%(P<0.05),加气滴灌还可使降解地膜和普通塑料地膜覆盖下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6.44%~14.41%和9.09%~17.90%(P<0.05),可减少由于降解地膜过早降解而造成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下降。研究认为诱导期为100 d氧化生物双降解膜地膜覆盖下进行加气滴灌可代替新疆绿洲区传统塑料地膜覆盖下滴灌玉米栽培措施。本研究可为新疆膜下滴灌缓解残膜污染,提高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气滴灌 可降解地膜 玉米 生长发育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