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石河子地区汉族人群HLA-DPB1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卢丽君 吴江东 +3 位作者 左维泽 张万江 章乐 吴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25-1228,1249,共5页
目的:探讨研究新疆石河子地区的汉族肺结核患者与汉族健康对照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肺结核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A水平基于测序的分型方法(Sequence-based typing,SBT),通过病例-对照研究93例新疆石... 目的:探讨研究新疆石河子地区的汉族肺结核患者与汉族健康对照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P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肺结核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A水平基于测序的分型方法(Sequence-based typing,SBT),通过病例-对照研究93例新疆石河子地区汉族肺结核患者与96例同一地区的汉族随机健康对照者的HLA-DPB1位点的多态性,通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筛选出易感和保护性基因。结果:在健康对照组中,共筛选出16个等位基因,其中HLA-DPB1*0501(28.1%)和HLA-DPB1*0201(27.6%)的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其他位点,分别位居第一第二;病例组与对照组研究发现,HLADPB1*0201在对照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病例组(P<0.05)。而HLA-DPB1*0501在病例组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疆石河子地区汉族人群HLA-DPB1基因频率与中国其他地区北方汉族人群大体一致;同时本研究提示HLADPB1*0501可能为新疆石河子地区汉族肺结核的易感性基因,而HLA-DPB1*0201则可能为其保护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HLA-DPB1等位基因 多态性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部分人群HLA-DRB1、HLA-DQB1、HLA-DPB1基因多态性与单倍型的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吴江东 卢丽君 +1 位作者 左维泽 章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8-522,526,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和维吾尔族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DRB1)、HLA-DQB1、HLA-DPB1高分辨分型基础上的基因多态性和单倍型分布的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基因分型(PCR-SBT)法对新疆地区188例汉族人群与90例... 目的了解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和维吾尔族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DRB1)、HLA-DQB1、HLA-DPB1高分辨分型基础上的基因多态性和单倍型分布的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基因分型(PCR-SBT)法对新疆地区188例汉族人群与90例维吾尔族人群进行HLA-DRB1、HLA-DQB1、HLA-DPB1基因分型,直接计数法计算基因频率,应用Arlequin3.5软件以最大似然法获得单倍型频率。结果汉族人群频率最高的HLA-Ⅱ类基因分别是DRB1*09∶01(12.8%)、DQB1*03∶01(20.3%)和DPB1*05∶01(33.5%);三位点组成的单倍型频率最高的分别是DRB1*09∶01-DQB1*03∶03(8.8%)、DRB1*09∶01-DPB1*05∶01(5.0%)、DQB1*03∶01-DPB1*05∶01(9.6%)和DRB1*09∶01-DQB1*03∶03-DPB1*05∶01(6.3%)。维吾尔族人群频率最高的HLA-Ⅱ类基因分别是DRB1*07∶01(18.3%)、DQB1*03∶01(18.9%)和DPB1*04∶01(30.0%);三位点组成的单倍型频率最高的分别是DRB1*07∶01-DQB1*02∶02(16.1%)、DRB1*07∶01-DPB1*04∶01(5.0%)、DQB1*03∶01-DPB1*04∶01(7.3%)、DRB1*07∶01-DQB1*02∶02-DPB1*04∶01(7.4%)。两组人群中等位基因有显著差异的是∶DRB1*04∶04、DRB1*07∶01、DRB1*08∶03、DRB1*11∶04、DRB1*12∶02、DRB1*13∶01、DRB1*15∶01、DQB1*02∶02、DQB1*06∶01、DPB1*04∶01和DPB1*05∶01。结论中国新疆汉族与维吾尔族人群HLA-DRB1、HLA-DQB1、HLA-DPB1等位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分布均有自己的多态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分化抗原 基因多态性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34a、Notch1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万国兴 李锋 +2 位作者 孙建平 李文琴 曹玉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13-1115,共3页
miRNA-34a在众多肿瘤中发挥作用,通过作用靶基因Notch1调控Notch信号通路,广泛参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探讨miRNA-34a-Notch1信号通路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对乳腺癌的防治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乳腺肿瘤 miRNA-34a NOTCH1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脂肪组织APN基因DNA甲基化及mRNA表达与维吾尔族T2DM的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君 张望强 +6 位作者 丁毓磊 许彭 王婷婷 徐文静 陆环 刘宗智 谢建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9-275,共7页
为探讨APN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及m RNA表达与新疆维吾尔族T2DM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文章选择新疆维吾尔族正常个体50例、肥胖个体48例、肥胖伴T2DM个体26例,收集腹部网膜脂肪组织,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APN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 为探讨APN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及m RNA表达与新疆维吾尔族T2DM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文章选择新疆维吾尔族正常个体50例、肥胖个体48例、肥胖伴T2DM个体26例,收集腹部网膜脂肪组织,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APN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情况,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APN基因m RN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PN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阳性率在正常对照(34%)、肥胖(47.9%)及T2DM组(65.4%)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APN m RNA相对拷贝数(0.7162)显著高于肥胖(0.4244)及T2DM组(0.40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T2DM个体相关性分析提示,APN m RNA相对拷贝数与空腹血清葡萄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显著负相关(P<0.05)。APN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与其m RNA表达负相关,甲基化阳性组相对拷贝数(0.2700)显著低于阴性组(0.78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结果提示,APN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通过抑制其m RNA表达导致糖脂代谢紊乱,可能参与了新疆维吾尔族肥胖及T2DM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2型糖尿病 腹部脂肪组织 脂联素基因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RV1737多肽免疫特性和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宁静 张万江 +3 位作者 陈创夫 马雅静 吴江东 程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63-1166,共4页
研究结核杆菌RV1737多肽免疫特性及在结核病中诊断鉴别能力,多肽抗原模拟干扰素γ(IFN-γ)释放实验(IGRA),刺激后潜伏结核感染(LTBI)组IFN-γ高于结核(TB)组(P<0.05),A+B+C联合组的灵敏度高于多肽A、B、C与融合D(P<0.05)。同时多... 研究结核杆菌RV1737多肽免疫特性及在结核病中诊断鉴别能力,多肽抗原模拟干扰素γ(IFN-γ)释放实验(IGRA),刺激后潜伏结核感染(LTBI)组IFN-γ高于结核(TB)组(P<0.05),A+B+C联合组的灵敏度高于多肽A、B、C与融合D(P<0.05)。同时多肽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结核IgG抗体,TB组有更好的反应性,多肽A的IgG抗体吸光度高于多肽B、C(P<0.05),组间绘制ROC,多肽A面积最大,联合A+B+C多肽,曲线面积升高且与单独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1737多肽有成为潜伏结核诊断候选抗原潜力。多肽抗原建立ELISA检测外周血结核IgG抗体可能成为血清学实验结核病筛选新抗原且多肽A效果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潜伏结核感染 多肽 诊断性实验 干扰素释放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Slug和Snail细胞核抗原热修复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文琴 万国兴 +5 位作者 李锋 梁伟华 李玉聪 李怡晓 杜小明 曹玉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09-810,共2页
充分的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染色效果好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抗原修复处理方法和抗原修复液的选择。抗原修复包括酶修复法和热修复法,胰蛋白酶消化法近年来很少使用。石善溶认为从石蜡切片中提取蛋白质时选择适宜的加热条件进行处理,效... 充分的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染色效果好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抗原修复处理方法和抗原修复液的选择。抗原修复包括酶修复法和热修复法,胰蛋白酶消化法近年来很少使用。石善溶认为从石蜡切片中提取蛋白质时选择适宜的加热条件进行处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抗原 高温高压 微波水煮沸 EDTA 枸橼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一氧化碳对游离脂肪酸刺激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金保 谢建新 +4 位作者 王铁鹏 徐文静 冯晓朋 王婷婷 张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827-2829,共3页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巨噬细胞,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对游离脂肪酸(FFA)引起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取状态良好的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FFA组和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组(CORM-2组),用含100μmol/L FFA及100μmol/L CORM-2的高糖DME...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巨噬细胞,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对游离脂肪酸(FFA)引起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取状态良好的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FFA组和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组(CORM-2组),用含100μmol/L FFA及100μmol/L CORM-2的高糖DMEM培养基分别作用于RAW264.7巨噬细胞24 h。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p-NF-κB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介素(IL)-6水平。结果 FFA组p-NF-κB、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且CORM-2组p-NF-κB、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FF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一氧化碳对FFA所致的慢性低炎症状态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脂肪酸 游离 炎症 一氧化碳释放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