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滴灌棉花花铃期干旱复水对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罗宏海 张亚黎 +4 位作者 张旺锋 白慧东 何在菊 杜明伟 张宏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1-174,共4页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植棉技术,控制花铃期0-60cm土壤滴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45%(中度干旱)、60%(轻度干旱)和75%(正常供水,对照),滴水上限均为田间持水量,研究不同程度干旱复水对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及产...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植棉技术,控制花铃期0-60cm土壤滴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45%(中度干旱)、60%(轻度干旱)和75%(正常供水,对照),滴水上限均为田间持水量,研究不同程度干旱复水对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降低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中度干旱下叶片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量(φpsⅡ)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升高。复水后3d内Pn和Gs恢复,以轻度干旱恢复最快;φpsⅡ和qP与Pn的变化相似:NPQ复水后1-2d显著降低。从初花期至盛铃前期,轻度干旱复水后光合物质累积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盛铃后期至吐絮期低于对照,籽棉产量较低;中度干旱复水后光合物质累积量及籽棉产量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干旱 复水 光合特性 新疆 膜下滴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肥对新疆荒漠草原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2
作者 郭永盛 李鲁华 +3 位作者 危常州 褚贵新 董鹏 李俊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49-256,共8页
为了研究了施肥对荒漠草原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野外试验方法了解施氮肥对新疆石河子3个不同降水量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和土壤中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处... 为了研究了施肥对荒漠草原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野外试验方法了解施氮肥对新疆石河子3个不同降水量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和土壤中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施氮肥可以明显增加荒漠草原地区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和6种土壤酶活性。施氮肥在高、中、低降水量地区的生物量增加比例分别为21.8%~31.2%,21.7%~39.3%,26.3%~31.4%。随着施肥后时间延长,施氮肥处理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逐渐增加趋势。多酚氧化酶活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其他5种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随降水量的降低而下降,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降水量中等地区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土壤 酶活性 氮肥 荒漠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库调节对新疆高产棉花产量形成期光合产物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罗宏海 李俊华 +3 位作者 张宏芝 何在菊 勾玲 张旺锋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1-377,共7页
以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常规棉新陆早13号、杂交棉标杂A1)为材料,在皮棉产量2500kg以上的膜下滴灌高产条件下,于花铃期分别进行剪叶、疏蕾处理,研究了源库关系改变对叶片光合速率、14C同化物运转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1/4叶后,... 以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常规棉新陆早13号、杂交棉标杂A1)为材料,在皮棉产量2500kg以上的膜下滴灌高产条件下,于花铃期分别进行剪叶、疏蕾处理,研究了源库关系改变对叶片光合速率、14C同化物运转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1/4叶后,新陆早13号剩余叶片光合速率(Pn)显著增加,14C同化物输出率及在棉铃中的分配率提高,产量和纤维品质与对照(CK)无明显差异;疏1/4蕾铃后,标杂A1叶片Pn和棉株光合物质累积未受到影响,但加速了同化物向棉铃的运转速率,增强了棉铃对茎叶和根系中同化物的再调运能力,产量高于CK。因此,依据不同品种对源库关系改变的响应,通过协调关键栽培技术调控源库关系,进而调节光合产物运转及分配的方向和速率,对实现新疆棉花超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花 产量 源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杂交棉育苗移栽稀植群体冠层结构特征及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姚炎帝 冯国艺 +3 位作者 崔素倩 罗宏海 张亚黎 张旺锋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0-465,共6页
在北疆气候生态条件下,以杂交棉品种新陆早43号和鲁棉研24号为材料,采用育苗移栽稀植,研究杂交棉稀植条件下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直播棉相比,移栽稀植条件下叶面积指数较低、冠层开度和透光率偏高,群体漏光损... 在北疆气候生态条件下,以杂交棉品种新陆早43号和鲁棉研24号为材料,采用育苗移栽稀植,研究杂交棉稀植条件下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直播棉相比,移栽稀植条件下叶面积指数较低、冠层开度和透光率偏高,群体漏光损失严重,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质量显著降低,但叶枝成铃的比例显著增加,且棉株生育进程有所提前,霜前花率提高20%。育苗移栽3.0万株.hm-2与4.5万株.hm-2条件下皮棉产量可达到2900 kg.hm-2高产水平,但3.0万株.hm-2处理的用苗量比4.5万株.hm-2处理少33.3%。品种间,直播条件下新陆早43号的皮棉产量低于鲁棉研24号,育苗移栽稀植条件下高于鲁棉研24号。因此,在播种出苗期自然灾害较多的北疆地区选用适宜的杂交棉品种,采用育苗移栽稀植可实现稳产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移栽 稀植 冠层结构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源改变对新疆高产棉花^(14)C-同化物分配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宏海 赵瑞海 +2 位作者 李俊华 张亚黎 张旺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1-336,共6页
以新陆早13号棉花为材料,在皮棉产量2500kg.hm-2以上的膜下滴灌条件下,于花铃期分别进行1/2、1/4剪叶和1/2、1/4疏蕾处理,研究库源改变对叶片14C-同化物运转分配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疏库处理降低了主要源叶(对应的主茎叶和... 以新陆早13号棉花为材料,在皮棉产量2500kg.hm-2以上的膜下滴灌条件下,于花铃期分别进行1/2、1/4剪叶和1/2、1/4疏蕾处理,研究库源改变对叶片14C-同化物运转分配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疏库处理降低了主要源叶(对应的主茎叶和对位果枝叶)中吲哚乙酸(IAA)峰值,推迟了异戊烯基腺嘌呤及其核苷(iP+iPA)的积累,降低了玉米素及其核苷(Z+ZR)和脱落酸(ABA)含量,导致14C-同化物输出率及在棉铃中的分配率显著降低,使单铃重和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CK)。减源处理显著增加了开花后28~35d棉铃中细胞分裂素(CTks)各组分含量,增强了盛铃期棉铃对14C-同化物的调运能力,其中去1/4叶处理的单株铃数、单铃重和产量均与CK无明显差异。表明通过协调关键栽培技术调控库源关系,可影响棉株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而调节同化物运转及分配的方向和速率,对实现新疆棉花超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源库调节 14C-同化物 内源激素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节胺(DPC)对干旱区杂交棉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调节 被引量:33
6
作者 冯国艺 姚炎帝 +4 位作者 杜明伟 田景山 罗宏海 张亚黎 张旺锋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51,共8页
在干旱气候生态条件下,设置常规化调和轻量化调2种方式,以常规棉品种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剂量缩节胺(DPC)对杂交棉品种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量化调下,杂交种标杂A1和石杂2号棉株主茎第6及以上节间长度明显增加,叶面... 在干旱气候生态条件下,设置常规化调和轻量化调2种方式,以常规棉品种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剂量缩节胺(DPC)对杂交棉品种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轻量化调下,杂交种标杂A1和石杂2号棉株主茎第6及以上节间长度明显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且生育后期下降较缓,光截获量增加;植株叶倾角增大,叶片较直立,冠层开度较大,透光良好,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且高值持续期较长,光合物质积累量明显增加,皮棉产量显著提高。常规棉花品种新陆早13号和新陆早36号第6及以上节间长度变化不大,叶面积指数峰值高但生育后期下降较快,生育后期漏光损失严重,群体光合速率下降,产量显著降低。因此,采用轻量化调,有助于杂交种形成高光效冠层结构,增强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发挥其生长优势,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调控 缩节胺 冠层结构 群体光合 杂交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节胺(DPC)对不同密度下棉花冠层结构特征与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6
7
作者 罗宏海 赵瑞海 +1 位作者 韩春丽 张旺锋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4-340,共7页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设置适量化调和超量化调方式,每个化调下设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化学调节剂(DPC)对不同密度棉花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两种化调量下均表现叶面积指数(LAI)增大、叶倾角(MFA)变大,株型变紧凑;...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设置适量化调和超量化调方式,每个化调下设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化学调节剂(DPC)对不同密度棉花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两种化调量下均表现叶面积指数(LAI)增大、叶倾角(MFA)变大,株型变紧凑;但密度过大,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TR)小,造成生育后期群体光合速率(CAP)较快下降。相同密度下增加化调量,盛铃后期的LAI、MFA和CAP显著降低,TR保持较高水平;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少,但分配到生殖器官的比例上升。盛铃后至吐絮期的LAI、MFA和CAP与总铃数、皮棉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开花至吐絮期的TR与群体干物质累积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生产上要实现棉花高产及超高产,应促使生育前期叶片面积稳定上升,保持盛铃后期叶片较高的面积、倾角和光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调节剂 种植密度 冠层结构 产量性状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肥对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郭永盛 李俊华 +4 位作者 李鲁华 危常州 褚贵新 王飞 董鹏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5,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施氮肥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微生物量,认识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微生物量对氮肥的响应,明确微生物对环境质量变化的指示作用。[方法]应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和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分别研究施氮肥对三种不同环境的荒漠草... [目的]通过分析施氮肥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微生物量,认识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微生物量对氮肥的响应,明确微生物对环境质量变化的指示作用。[方法]应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和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分别研究施氮肥对三种不同环境的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BC,BN)之间的影响。[结果]在土壤中细菌为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种群,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三种微生物种群数量,提高比例分别为13.5%-427.6%、7.8%-88.2%和16.7%-180.6%;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量碳、氮,提高比例为29.8%-110.8%和51.2%-161.7%,施氮肥对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微生物量的影响程度与施肥环境的降水量有关,降水量越大,影响程度就越明显,并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施肥效果越不明显。[结论]施氮肥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和SMBC、SMBN,不同施肥环境也可导致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和SMBC、SMBN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荒漠草原 微生物 微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一氧化氮对棉花种子吸胀期间耐冷性和发芽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美森 虎晓兵 +2 位作者 罗宏海 张亚黎 张旺锋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5-271,共7页
选用对温度敏感性不同的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对棉花种子吸胀期间的耐冷性及发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氧化氮引发处理棉花种子,能提高低温胁迫期间胚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 选用对温度敏感性不同的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对棉花种子吸胀期间的耐冷性及发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氧化氮引发处理棉花种子,能提高低温胁迫期间胚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Pro)含量,降低了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含量,同时显著提高发芽率,并显著缩短发芽时间。低温吸胀48 h后,与对照相比,SNP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平均提高29.85%,发芽时间平均缩短3 d。因此,一氧化氮处理能提高棉花种子吸胀期间的耐冷性,提高低温胁迫下种子发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低温胁迫 抗氧化酶 发芽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性棉花品种根系分泌物及酚酸类物质对黄萎病菌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郑倩 李俊华 +1 位作者 危常州 褚贵新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3-369,共7页
对来自新疆的5个抗黄萎病性不同的棉花品种根系分泌物进行收集分析,测定其对黄萎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根系分泌物能抑制黄萎病菌生长,与对照相比,其处理菌落直径减少2%~40.00%;耐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前期促进菌丝生长,后... 对来自新疆的5个抗黄萎病性不同的棉花品种根系分泌物进行收集分析,测定其对黄萎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根系分泌物能抑制黄萎病菌生长,与对照相比,其处理菌落直径减少2%~40.00%;耐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前期促进菌丝生长,后期表现为抑制作用;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能促进病菌生长。HPLC检测棉花根系分泌物的酚酸有没食子酸、绿原酸、香草酸和对-香豆酸,不同品种其含量有一定差异。在PDA培养基中加入外源酚酸测定其对黄萎病菌生长的影响,发现绿原酸和对-香豆酸在各浓度均抑制病菌生长;香草酸在低浓度(<400 mg.L-1)时前期促进,后期抑制,高浓度时始终抑制病菌生长;浓度小于800 mg.L-1时没食子酸对菌丝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根系分泌物 黄萎病菌 酚酸 菌丝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棉花源库比调节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及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在菊 罗宏海 +2 位作者 韩春丽 张宏芝 张旺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14,共8页
选用不同叶型的棉花品种,在膜下滴灌条件下,设置3个土壤水分梯度,分别控制0~60cm土壤含水量的滴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85%~90%(高水)、70%~75%(中水)、55%~60%(低水),滴水上限均为田间持水量,并在花铃期不同程度地... 选用不同叶型的棉花品种,在膜下滴灌条件下,设置3个土壤水分梯度,分别控制0~60cm土壤含水量的滴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85%~90%(高水)、70%~75%(中水)、55%~60%(低水),滴水上限均为田间持水量,并在花铃期不同程度地减源减库,研究棉花源库比调节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减源减产比减库减产的影响大,适宜范围内源不足引起的产量损失,可通过增加水分来弥补,减源减库过度则不可能通过水分来弥补,而这种水分调节作用也是通过表现在水分调节了单株结铃数的增加而实现的。品种间,小叶型新陆早10号减源和减库减产的程度最大,新陆早13号次之,鸡脚叶型标杂A1减产效应最小,且标杂A1在土壤水分充足条件下产量最高。品种遗传特性和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棉纤维品质的主要因素,源库处理对其影响不明显,综合分析,与其他两个品种相比标杂A1的品质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膜下滴灌 源库比 产量和品质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杂交棉F_1、F_2代及亲本冠层结构与物质生产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国艺 干秀霞 +4 位作者 杨美森 姚炎帝 罗宏海 张亚黎 张旺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35-1643,共9页
以杂交棉石杂2号和新陆早43的F_1、F_2代及亲本NT2、H2、4-14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各材料叶面积指数(LAI)、叶倾角(MTA)、冠层光截获率等指标,分析了各指标变化对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杂交棉F_1代LAI具有超亲优... 以杂交棉石杂2号和新陆早43的F_1、F_2代及亲本NT2、H2、4-14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各材料叶面积指数(LAI)、叶倾角(MTA)、冠层光截获率等指标,分析了各指标变化对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杂交棉F_1代LAI具有超亲优势,冠层光截获率具有中亲优势;LAI和冠层光截获率具有明显的母系遗传特性,而MTA受到父本的显著影响。F_2代冠层结构主要受F_1代相关指标和衰退率的影响,LAI中亲优势减小了衰退率;杂交棉F_1代光合物质积累主要受亲本参数和超亲优势的影响,F_2代主要受F_1代参数的影响。杂交棉光合物质积累最大增长速率和直线增长期开始时间较晚,直线增长期及活跃增长期较长,最终积累量和最大增长速率较高。杂交棉F1代具有明显的光合生产和产量优势,F_2代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以选择具有优化冠层结构的亲本为基础,组配具有较大MTA的父本和较大LAI的母本,有利于改善杂交棉光合性能,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进一步挖掘产量潜力,为杂交棉高光效组合的选育及提高F_2代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冠层结构 杂种优势 F2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域限制下水氮供应对膜下滴灌棉花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陶先萍 罗宏海 +1 位作者 张亚黎 张旺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676-3687,共12页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采用管栽方法,选用棉花新陆早13号和新陆早33号2个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人工限制根系垂直生长深度和水氮供应,测定棉花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物质积累等,探讨根域限制及水氮供应对棉花光合生理特性及...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采用管栽方法,选用棉花新陆早13号和新陆早33号2个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人工限制根系垂直生长深度和水氮供应,测定棉花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物质积累等,探讨根域限制及水氮供应对棉花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相同水氮供应条件下,根域限制处理棉花从开花期至盛絮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降低,尤其在盛铃后期至盛絮期表现明显,但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未受到影响;盛花期和盛絮期根重均显著降低,但地上部总干物质、蕾铃干物质累积量及籽棉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同一根域容积不同水氮处理棉花开花期至盛絮期的Pn、Gs和Fv/Fm、ΦPSⅡ、qp均表现为W1N1>W0N1>W1N0>W0N0;根域限制条件下适量水氮供应处理盛花期和盛絮期地上部总干物质和蕾铃干物质累积量均显著增加,最终单株铃数、单铃重和籽棉产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因此,在膜下滴灌棉花根域容积受限制条件下,通过优化生育期水氮供应,能改善叶片光合性能、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向生殖器官分配比例,是挖掘膜下滴灌棉花产量潜力和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根域限制 水氮供应 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棉花冠层FPAR的LAI和地上鲜生物量估算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登伟 赵鹏举 +3 位作者 黄春燕 马勤建 李庆国 孙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4-118,共5页
【目的】研究棉花生育期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FPAR)与其叶面积指数(LAI)和地上鲜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建立FPAR对LAI和地上鲜生物量的估算模型,探讨获取LAI和地上鲜生物量的新方法,为动态监测棉花的生长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 【目的】研究棉花生育期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FPAR)与其叶面积指数(LAI)和地上鲜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建立FPAR对LAI和地上鲜生物量的估算模型,探讨获取LAI和地上鲜生物量的新方法,为动态监测棉花的生长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线性光量子传感器,测试新陆早19号和新陆早13号2个棉花品种4种配置种植方式下,冠层在6个关键生育期的光合有效辐射数据,获取FPAR,并同步实测棉花冠层LAI和地上鲜生物量,建立FPAR与LAI和地上鲜生物量的相关方程,同时比较LAI和地上鲜生物量的估测值与实测值的差异。【结果】2个棉花品种的FPAR随生育进程呈现类似变化规律:在盛蕾期至开花期迅速增加,于花铃期或盛铃期达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棉花FPAR与LAI和地上鲜生物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均以幂指数相关关系为最佳(RFPAR-LAI=0.8513**,RFPAR-地上鲜生物量=0.7469**,n=80);用FPAR分别估算的LAI和地上鲜生物量,与其实测值的相关关系均达到1%极显著正相关(R实测LAI-估算LAI=0.8180**,R实测地上鲜生物量-估算地上鲜生物量=0.7396**,n=80)。【结论】棉花FPAR对LAI的估算精度较其对地上鲜生物量的高,表明利用棉花冠层FPAR可以简单、快捷、非破坏性地估测棉花的LAI和地上鲜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 叶面积指数 地上鲜生物量 估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频率对滴灌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肖娟 危常州 陈林 《新疆农垦科技》 2014年第7期55-58,共4页
设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溉频率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探讨新疆膜下滴灌棉花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确定棉花种植最佳的滴灌频率,以提高棉花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试验设置灌溉6次(T6)、灌溉8次(T8)和灌溉10次(T... 设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溉频率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探讨新疆膜下滴灌棉花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确定棉花种植最佳的滴灌频率,以提高棉花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试验设置灌溉6次(T6)、灌溉8次(T8)和灌溉10次(T10)3种灌溉频率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灌溉频率的增加,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显著增加,其中T10处理最大;但不同灌溉频率下同化物向营养器官分配的比例不同,T6、T10处理同化物向营养器官分配的比例较高,T8处理同化物向生殖器官分配的比例较高,灌溉频率过高无助于棉花产量提高;与T6、T10处理相比,T8处理获得了较高的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7 788kg/hm2和16.8 kg/(hm2·mm),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益。因此,在新疆北疆气候条件下,灌溉总量相同的条件下(4 650m3/hm2),灌溉频率8次可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有效的增加棉花产量,提高水分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棉花 灌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