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以石河子大学地理系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徐丽萍 王玲 +1 位作者 刘月兰 奚秀梅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95-96,共2页
科学发展观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为例,分析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必要性,在总结原培养方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在科学发... 科学发展观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在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为例,分析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必要性,在总结原培养方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探讨以"城乡规划"为特色,在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人才培养方案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石河子垦区植被生态需水量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玲 姚亚楠 +2 位作者 奚秀梅 苏建安 任远景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218-223,共6页
植被生态需水研究已成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热点问题。选取石河子垦区为研究区域,以2008年中巴卫星影像和200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运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对研究区域植被进行了分类,计算了各类植被面积的转移矩阵,分... 植被生态需水研究已成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热点问题。选取石河子垦区为研究区域,以2008年中巴卫星影像和200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运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对研究区域植被进行了分类,计算了各类植被面积的转移矩阵,分析了各类植被面积的变化,并结合确定的石河子垦区不同植被生态需水定额量,通过面积定额法计算了石河子垦区植被生态需水量,分析了石河子垦区植被生态需水量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耕地的需水量最大,草地的其次,林地的最小;植被生态需水量主要集中在绿洲的中部,边缘部分比较少。这表明石河子垦区人工植被的生态需水量最大,因此,适当退耕还林、退耕还木,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对减缓石河子垦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植被指数 植被类型 面积定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城市居住区宜居性评价——以新疆石河子市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奚秀梅 朱凤军 王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430-18432,共3页
选择环境舒适度、生活便捷度、居住健康度为主指标,以公园、学校、大型超市、城市交通干道、工业区作为分指标,采用RS和GIS技术的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石河子市居住区宜居性评价,确定了石河子市最适宜居住的位置,以期为石河子市城市规划... 选择环境舒适度、生活便捷度、居住健康度为主指标,以公园、学校、大型超市、城市交通干道、工业区作为分指标,采用RS和GIS技术的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石河子市居住区宜居性评价,确定了石河子市最适宜居住的位置,以期为石河子市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按照居住区环境对居民的有益性及有害性的不同影响将石河子市居住区的宜居性分为7个等级,其中"最宜"的区域,位于西环路以东,北一路和北五路之间,这些区域距离学校、超市和公园较近,是石河子市居民最为理想的居住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和GIS技术 城市 居住区宜居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技术的石河子垦区绿洲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建龙 吕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6046-6049,共4页
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建立相应的绿洲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提取环境因子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和计算,得出评价单元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QI),并以此为依据对研究区进行评价。研究得出,石... 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建立相应的绿洲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提取环境因子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和计算,得出评价单元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QI),并以此为依据对研究区进行评价。研究得出,石河子垦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属于一般;全垦区以143团生态环境质量最好,属于良好;垦区北部靠近沙漠的团场,生态环境质量属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河子垦区 绿洲 GIS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06年石河子垦区降水序列变化规律及干旱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正勇 刘琳 曾令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7974-7975,8015,共3页
以1961~2006年石河子垦区的年降水量为基础数据,分析得出该地区降水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及规律:研究区年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前增加缓慢,90年代以后增加显著。以1961~1996年的年降水量数据为建模数据,1997~2006年... 以1961~2006年石河子垦区的年降水量为基础数据,分析得出该地区降水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及规律:研究区年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前增加缓慢,90年代以后增加显著。以1961~1996年的年降水量数据为建模数据,1997~2006年的数据为检验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的灾变预测方法,建立各分区的灾变预测模型GM(1,1),重点对石河子市和下野地未来发生干旱的年份进行了预测,得出石河子、下野地未来可能发生干旱的年份分别为2012、20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河子垦区 降水变化 干旱预测 灰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欠发达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以石河子市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琳 窦丽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5676-15678,共3页
分析并建立了石河子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HP及Delphi法确定指标权重,在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得出石河子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值并进行分级。结果表明:石河子市人居环境质量较好,其中自然生态环境评价值最高。最后针对评价结论,提出... 分析并建立了石河子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HP及Delphi法确定指标权重,在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得出石河子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值并进行分级。结果表明:石河子市人居环境质量较好,其中自然生态环境评价值最高。最后针对评价结论,提出了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质量 指标体系 AHP 石河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玉香 杨淑萍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7,共3页
以石河子市为例,通过构建石河子市环境与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发展的相关计算模型分析了石河子市1990—2005年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的变化及其类型,得出如下结论:石河子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类型总体来看可归类于协调发展... 以石河子市为例,通过构建石河子市环境与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发展的相关计算模型分析了石河子市1990—2005年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的变化及其类型,得出如下结论:石河子市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类型总体来看可归类于协调发展类型,从动态趋势而言,1995—2002年以前基本上处于良好协调发展型,2003年处于优质协调发展环境滞后增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河子 城市发展 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度 环境滞后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地理信息系统在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月兰 《新疆农垦科技》 2002年第2期36-38,共3页
在分析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 ,详细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即水资源信息集中管理 ,统一调度 ;动态监测水资源 ;能快速编制水资源水文地质图 ;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塔里木河流域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市城市垃圾对城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培根 唐湘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981-5984,共4页
为了分析干旱区绿洲城市垃圾是否对城市土壤理化性状产生影响,采集石河子市垃圾填埋场周边与远离填埋场周边的地区7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16个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在这7种土壤类型中,垃圾填埋场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最大,土... 为了分析干旱区绿洲城市垃圾是否对城市土壤理化性状产生影响,采集石河子市垃圾填埋场周边与远离填埋场周边的地区7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16个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在这7种土壤类型中,垃圾填埋场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最大,土壤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工业区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最为显著,交通道路和商业区再次之;人为干扰较小的绿化带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最小,说明垃圾填埋场、工业区对城市土壤的干扰最为强烈。垃圾填埋场周边表层有机质含量(大量剖面统计平均量)0.977%,全氮0.072%,碱解氮13.5μg/g,速磷5.2μg/g。而远离垃圾场经过改良形成的灌溉规模土表层有机质含量1.314%,全氮0.090%,碱解氮29.4μg/g,速磷5.45μg/g,土壤肥力水平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河子市 城市垃圾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市道路绿化树种结构分析与发展水平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詹威 张茜 +1 位作者 彭燕 杨淑萍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23期62-64,76,共4页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与分析是城市绿化内容的关键。本文对石河子市16条主要道路绿化树种的种类、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树木数量结构中,小叶白蜡最多,占总量的49.55%,...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与分析是城市绿化内容的关键。本文对石河子市16条主要道路绿化树种的种类、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树木数量结构中,小叶白蜡最多,占总量的49.55%,其次是新疆白榆,约占总量的13.32%,灌木中数量最多的是小叶女贞,约占总量的6.73%,灌乔比为23.12%。采用简单灰色关联度对各主要道路绿化系统树种结构综合因子进行了排序和评价,以北三路的综合性状关联度最高(r=0.9131),说明该路段的绿化结构为最好,绿化发展水平最高,其次为北一路(r=0.6342)和北二路(r=0.5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树种 结构分析 发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旅游客流人口学特征及旅游者行为研究
11
作者 白振华 马玉香 +1 位作者 李晓婷 党彪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8-39,共2页
通过运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等方法,分析了石河子旅游客流的人口学以及游客行为主要特征,科学认识并分析石河子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其今后的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石河子 旅游客流 旅游者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3E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正勇 刘琳 +1 位作者 唐湘玲 尹国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379-4380,4385,共3页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对其2003-2007年的3E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首先构建适合研究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PH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模型分别计算研究区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和协调度,进而计算出3E系统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协调度。结果表...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对其2003-2007年的3E协调度进行评价研究。首先构建适合研究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PH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模型分别计算研究区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和协调度,进而计算出3E系统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协调度。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能源、经济系统的发展速度较快,环境系统处于滞后状态,3E系统协调度处于不协调的状态。最后提出了促进乌市3E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市 3E系统 AHP 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地区城镇体系发展与布局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春华 刘月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61,共5页
从哈密地区城镇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及条件入手 ,分析了城镇发展的现状特征 ,并从区域经济的角度 ,提出了优化哈密地区城镇体系结构的具体方案和完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的设想。
关键词 城镇体系 中心城市 空间布局 哈密地区 区域经济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天山山区地表温度与下垫面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海隆 王玲 包安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224-229,共6页
地表温度是干旱区山区融雪径流研究的基础,其空间变化与下垫面密切相关,为分析地表温度与下垫面的关系,本文基于TM数据,利用单窗算法对天山山区典型区域的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并分析了地表温度分布与下垫面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 地表温度是干旱区山区融雪径流研究的基础,其空间变化与下垫面密切相关,为分析地表温度与下垫面的关系,本文基于TM数据,利用单窗算法对天山山区典型区域的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并分析了地表温度分布与下垫面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单窗算法可以对天山山区地表温度进行有效反演,具有一定可靠精度;在研究区内,地表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地势起伏度的增加而降低,另外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温度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建设用地具有热岛效应,从而温度明显偏高,植被盖度的不同也造成地表温度的不同分布。上述结果对分析山区的融雪径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 地表温度 土地利用方式 单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自然带的系统结构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军民 樊立东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07-310,共4页
受地形影响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自然带呈明显的系统结构 ,形成了山地、绿洲、荒漠流域生态系统。山地是流域的水源地 ,从水、土等方面制约绿洲的物质循环 ;荒漠是流域的生态屏障 ,从光、热等方面决定着绿洲的能量平衡。绿洲是流域水、土... 受地形影响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自然带呈明显的系统结构 ,形成了山地、绿洲、荒漠流域生态系统。山地是流域的水源地 ,从水、土等方面制约绿洲的物质循环 ;荒漠是流域的生态屏障 ,从光、热等方面决定着绿洲的能量平衡。绿洲是流域水、土、光、热资源的集成地 ,是干旱区人类生产、生活的理想场所。绿洲建设已完全改变了流域生态面貌 ,使流域开发带有明显的技术倾向 ,并最终决定着流域生态建设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玛纳斯河流域 自然带 生态学意义 系统结构 生态系统 流域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次·多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塔里木河流域中游段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建龙 王月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807-6810,6827,共5页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生态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生态脆弱区塔里木河流域中游段为研究对象,提出构建多层次、多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即基于乡镇(农场)体系的农业生态安全、基于县城(场镇)体...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生态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生态脆弱区塔里木河流域中游段为研究对象,提出构建多层次、多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即基于乡镇(农场)体系的农业生态安全、基于县城(场镇)体系的绿洲城市生态安全、基于干旱区流域体系的流域生态安全的3个不同层次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克服了传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在研究尺度、层次方面上,从乡镇到整个县域再到整个流域,从小尺度过渡到大尺度,具有生态完整性以及层次性;而从研究类型上,分别研究了农业、城市、流域不同类型的生态安全,其评价指标适宜于所对应的研究区域,从而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基于多层次、多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旨在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干旱区资源开发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评价 指标体系 塔里木河流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胡杨林保护区植被覆盖与地表水域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奚秀梅 段树国 海米提·依米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6-208,共3页
选取新疆塔里木河中游地区的胡杨林保护区为研究区,以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3S技术在地学分析中的优势,研究了胡杨林保护区内地表水及植被覆盖情况,并应用数理统计中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水域面积与植被覆盖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定... 选取新疆塔里木河中游地区的胡杨林保护区为研究区,以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3S技术在地学分析中的优势,研究了胡杨林保护区内地表水及植被覆盖情况,并应用数理统计中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水域面积与植被覆盖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揭示了胡杨林保护区水资源与植被覆盖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植被 回归模型 胡杨林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玉香 刘青广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10-111,共2页
从《中国地理》课程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出发,结合区域地理教学现状,分析了《中国地理》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改革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中国地理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态建设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探讨
19
作者 王园园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期122-123,共2页
指出了经济快速发展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发展压力。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部分产业向农村地区进行转移,给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从地理环境发展的整体性角度探... 指出了经济快速发展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发展压力。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部分产业向农村地区进行转移,给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从地理环境发展的整体性角度探讨了我国农村生态建设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建设 地理环境 整体性 研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叶面积指数的普适增长模型 被引量:41
20
作者 王玲 谢德体 +1 位作者 刘海隆 杨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3-306,311,共5页
建立了1个模拟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的扩充的Logistic模型,利用禹城、沈阳的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实测资料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此模式是模拟叶面积指数随地理位置、品种、播期、密度变化的统一模型,对叶面积指数与积温间关系的分析,综合... 建立了1个模拟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的扩充的Logistic模型,利用禹城、沈阳的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实测资料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此模式是模拟叶面积指数随地理位置、品种、播期、密度变化的统一模型,对叶面积指数与积温间关系的分析,综合了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密度的叶面积指数资料,得到1条相对叶面积指数变化曲线,可反映特定区域作物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也可用于区域作物产量模拟和遥感估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面积指数 普适增长模型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