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久祥 代志刚 郭素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9期825-827,共3页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手术中 临床应用 麻醉方法 缺血-再灌注损伤 CO2气腹 病理生理改变 高碳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血液补丁未能预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头痛 被引量:5
2
作者 董希玮 何芳 +2 位作者 郭素香 于海 刘倩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95-1096,共2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血液补丁(EBP)预防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CSEA)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均分为研究组(E组)和对照组(C组),所有产妇采用25G/18G腰-硬联合穿刺针行CSEA。手术结束后E组自硬膜外导管注入自体静脉... 目的探讨硬膜外血液补丁(EBP)预防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CSEA)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均分为研究组(E组)和对照组(C组),所有产妇采用25G/18G腰-硬联合穿刺针行CSEA。手术结束后E组自硬膜外导管注入自体静脉血7.5ml后拔出,C组患者直接拔除硬膜外导管。记录术后1~5d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DPH)的发生率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结果 E组PDPH的发生为4例(2.7%),略低于C组的11例(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均未发生硬膜外脓肿、蛛网膜炎等并发症。结论 EBP不能有效预防剖宫产CSEA后头痛,无预防性应用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血液补丁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对神经外科手术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园园 董江涛 +6 位作者 代志刚 王胜 李燕 葛明月 邵秀芝 申珍 张振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对神经外科手术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MEPs监测的脊髓脊柱手术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在麻醉诱导后5s内单次静脉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对神经外科手术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MEPs监测的脊髓脊柱手术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在麻醉诱导后5s内单次静脉推注顺式阿曲库铵0.1mg/kg(A组)、0.15mg/kg(B组)和0.2mg/kg(C组),采用Cascade Elite 32通道监测仪进行MEPs监测,给肌松药后每隔2分钟刺激电极1次,记录引出MEPs波形的时间。采用Cooper评分法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 C组引出MEPs波形的时间明显长于A组[(39.60±1.79)min vs.(20.10±1.89)min,P<0.05],C组引出MEPs波形的时间明显长于B组[(39.60±1.79)min vs.(20.50±1.93)min,P<0.05]。B组气管插管条件明显优于A组(100%vs.65%,P<0.05),C组气管插管条件明显优于A组(100%vs.65%,P<0.05)。结论全麻诱导使用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引出MEPs波形所需时间短,气管插管条件较优,是行MEPs监测的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诱导中较合适的顺式阿曲库铵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 全麻诱导 顺式阿曲库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通气策略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动力学和血清CC16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欣 董希玮 何艳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95-149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策略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动力学和血清CC16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术中机械通气采用VCV模式。气腹前设定潮气量8...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策略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动力学和血清CC16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术中机械通气采用VCV模式。气腹前设定潮气量8 mL/kg ,呼吸频率12次/min。气腹后通气方式分别为A组:潮气量12 mL/kg ,呼吸频率8次/min;B 组:潮气量8 mL/kg ,呼吸频率12次/min;C 组: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9次/min,I∶E =1∶2。观察并记录患者气腹前(麻醉后10 min),气腹后30 min,60 min的气道平台压力(Pplat)、气道峰压(Ppmax)和血清CC16,并计算出患者气腹前及气腹后各监测点胸肺静态顺应性Cst和动态顺应性Cdyn。结果:随着手术的进行,3组CC16值逐渐降低,在组内和组间各时间点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Ppmax、Pplat在气腹后均进行性升高(P <0.05),在气腹后30 min,气腹后60 min A 组、B组Ppmax、Pplat比C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气腹前后的 Cst 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 A 组、B 组下降明显大于 C 组(P <0.05);3组患者气腹之后均出现Cdyn显著减小(P <0.05),且A组、B组下降明显大于C组(P <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前潮气量8 mL/kg ,呼吸频率12次/ min ,气腹后分钟通气量增加15%,潮气量6 mL/kg ,呼吸频率19次/min 是妇科腹腔镜手术较合理的呼吸参数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动力学 腹腔镜手术 通气策略 气道压力 气腹 血清CC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前肌注咪唑安定对颈丛神经阻滞时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振英 陈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研究颈丛神经阻滞前肌注咪唑安定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颈丛神经阻滞女性患者均分为两组:A组于入室后肌注咪唑安定0.08mg/kg,B组不用任何药物。两组于入室后20min均行一针法双侧颈浅丛和单侧颈深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用1%利多卡... 目的研究颈丛神经阻滞前肌注咪唑安定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颈丛神经阻滞女性患者均分为两组:A组于入室后肌注咪唑安定0.08mg/kg,B组不用任何药物。两组于入室后20min均行一针法双侧颈浅丛和单侧颈深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用1%利多卡因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20ml。观察两组入室前(T0)、颈丛神经阻滞前(T1)、颈丛神经阻滞后5min(T2)、15min(T3)、25min(T4)SBP、DBP、HR、SBP与HR的乘积(RPP),并检测血糖(Glu)、皮质醇(Cor)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结果 B组T1~T4时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T0时(P<0.05),A组T1~T4时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前肌注咪唑安定有利于抑制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后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安定 颈丛神经阻滞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预测的有效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庆桐 徐锋 +5 位作者 殷姜文 葛明月 李燕 谢丽萍 王兴松 王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评估肥胖相关指标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择期行椎管内麻醉手术肥胖患者228例,男115例,女113例,年龄18~70岁,BMI≥24 kg/m^2,ASAⅠ或Ⅱ...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评估肥胖相关指标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择期行椎管内麻醉手术肥胖患者228例,男115例,女113例,年龄18~70岁,BMI≥24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椎管内麻醉后仰卧位10 min内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两组: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低血压定义为MAP下降幅度超过基线值的20%。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肥胖相关测量指标对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预测效果及阈值。结果共有97例(42.5%)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其中血脂异常(OR=3.593,95%CI 1.974~6.541)和腹型肥胖(OR=1.980,95%CI 1.068~3.668)是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肥胖相关测量指标中,腰围对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预测效果最优,男性患者阈值为87.5 cm,敏感性92.9%,特异性81.4%。女性患者阈值为83.5 cm,敏感性89.6%,特异性93.8%。结论术前重视肥胖患者的血脂及腰围可以有助于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椎管内麻醉 低血压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燕 殷洁婷 王瑞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64-166,共3页
目的 探讨非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非心脏手术的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普外科、普胸外... 目的 探讨非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非心脏手术的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普外科、普胸外科及骨科3种手术类型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对全身麻醉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与未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年龄、受教育年限、麻醉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行比较.比较全身麻醉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与未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及术后72 h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分情况.结果 本组104例非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术后34例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2.69%.各手术类型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与未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年龄、麻醉时间、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受教育年限长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0.05).全身麻醉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与未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术前及术后72 h 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术后24 h、48 h MMSE评分低于未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0.05).结论 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认知功能障碍一般在术后48 h内发生,因此临床医生针对行全身麻醉患者需做好术后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认知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BIS值对全麻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S100β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8
8
作者 岳明明 张印龙 +2 位作者 王胜 代志刚 高元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BIS值对全麻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65-75岁,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麻醉组(L组)和深麻醉组(D组),每组25例。... 目的研究不同BIS值对全麻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65-75岁,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麻醉组(L组)和深麻醉组(D组),每组25例。L组BIS值维持在50-59,D组BIS值维持在30-39。记录入室后静卧5min(T0)、插管前即刻(T1)、手术切皮即刻(T2)、手术进行2h时(T3)、手术进行3h时(T4)、术毕(T5)时的BP、HR、SpO2、ECG、PETCO2、吸入麻醉药浓度、BIS值;记录两组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1d的VAS评分、丙泊酚用量、芬太尼用量、咪达唑仑用量。于麻醉前10min、术毕及术后24、48h时采集血液标本,测定S100β蛋白浓度;于术前1d及术后1、3、7d随访记录患者MMSE评分及TMT完成时间。结果 D组T2、T3、T4时BIS值明显低于L组(P〈0.05);D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多于L组(P〈0.05)。与麻醉前10min比较,术毕和术后48h两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升高,术后24h两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毕比较,术后24h两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L组术毕、术后24h血清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D组(P〈0.05)。与术前1d比较,术后1d两组MMSE评分明显降低,术后3dL组MMSE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术后3d比较,术后7dL组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1);L组术后1、3d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与术前1d比较,术后1d两组TMT完成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术后1d比较,术后3d两组TMT完成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术后3d比较,术后7dL组的TMT完成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1、3dL组TMT完成时间明显长于D组(P〈0.05)。术后1dL组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不同麻醉深度均可保证老年患者术中和术后血流动力学平衡,且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但术中将BIS值维持在30-39的深麻醉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及早期POCD的发生率较低,术后认知功能损伤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麻醉深度 S100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0
9
作者 郭安梅 张素芹 郭素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9-550,共2页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作为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发生可能与麻醉药物的应用有关。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卤代羟基醚类吸入全身麻醉药,化学结构为FCH2LCH(CF3)2,化学名为氟甲基...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作为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发生可能与麻醉药物的应用有关。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卤代羟基醚类吸入全身麻醉药,化学结构为FCH2LCH(CF3)2,化学名为氟甲基-六氟-异丙基醚,血/气分配系数为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七氟醚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血/气分配系数 全身麻醉药 麻醉药物 化学结构 化学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PTSD样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倩汝 王丽 +2 位作者 祁鸣 于海 张桂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采用国际认定的单次延长应激(SPS)方法制作大鼠PTSD模型,... 目的探讨电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采用国际认定的单次延长应激(SPS)方法制作大鼠PTSD模型,在造模6 h后给予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针刺治疗,通过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的情绪唤醒水平和学习记忆能力,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组织形态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1区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正常对照组和电针组大鼠站立与跨格次数均增多,平均上台潜伏期和穿台潜伏期缩短,穿台次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海马经元排列紊乱,结构异常,电针组CA1区海马神经元排列较整齐,结构趋于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Bcl-2/Bax蛋白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海马组织CA1区Bcl-2/Bax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改善PTSD样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下调海马组织CA1区Bcl-2/Bax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BCL-2 BAX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给药途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邓超 顾雅娟 代志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给药途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年龄23~35岁,BMI 25~35kg/m2,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三组:静脉镇痛泵组(J组)、皮埋镇痛泵组(P组...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给药途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年龄23~35岁,BMI 25~35kg/m2,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三组:静脉镇痛泵组(J组)、皮埋镇痛泵组(P组)和硬膜外镇痛泵组(Y组),每组30例。J组:术毕静脉滴注舒芬太尼5μg,将镇痛泵(舒芬太尼3.0μg/kg+生理盐水100ml)与静脉通道连接;P组:术毕皮下注射舒芬太尼5μg,将套管针埋置于皮下与镇痛泵(舒芬太尼3.0μg/kg+生理盐水100ml)连接;Y组:术毕予硬膜外腔推注1%利多卡因复合0.5%罗哌卡因混和液4 ml,将镇痛泵(0.1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50μg+生理盐水100ml)与硬膜外导管连接。记录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48h内恶心、呕吐及腹胀的情况。结果 Y组肠鸣音恢复时间[(14.6±2.3)h]明显早于J组[(18.3±3.6)h]和P组[(18.8±4.1)h](P<0.05),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0.5±7.9)h]明显早于J组[(28.7±8.2)h]和P组[(27.9±9.3)h](P<0.05),恶心[5例(17.0%)]及腹胀发生率[6例(20.0%)]明显低于J组[恶心11例(36.7%),腹胀14例(47.0%)]和P组[恶心10例(33.3%),腹胀13例(43.0%)](P<0.05)。结论硬膜外途径的术后镇痛可在满足术后镇痛的基础上,更有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胃肠道功能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开胸术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 苏醒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元丽 代志刚 +1 位作者 郭素香 张振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83-1384,共2页
目的:观察预注参附注射液对开胸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40例ASAI~Ⅱ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手术结束后送入麻醉恢复室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参附组.入室后静脉滴注参附... 目的:观察预注参附注射液对开胸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40例ASAI~Ⅱ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手术结束后送入麻醉恢复室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参附组.入室后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1.0mL/kg;对照组,入室后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采用双盲原则,观察并记录用药前、气管拔管前、气管拔管即刻、气管拔管后1min、5min血液动力学指标;患者自主通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结果: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在气管拔管即刻达到高峰,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前、拔管后1min也高于参附组,拔管后5min也未完全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附组的自主通气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行开胸手术的病人在气管拔管前预注参附注射液.可以起到稳定循环、减轻应激反应并促进苏醒的作用,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血流动力学 全身麻醉 开胸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丽萍 王胜 +3 位作者 刘扬 殷姜文 董希玮 张振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健康SD大鼠162只,雌雄不拘,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七组:假手术组(S组,n=30)、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健康SD大鼠162只,雌雄不拘,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七组:假手术组(S组,n=30)、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0)、1μg/kg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F1组,n=30)、5μg/kg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F5组,n=30)、10μg/kg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F10组,n=30)、阻断剂SP600125组(SP组,n=30)及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n=6)。舒芬太尼预处理组分别在缺血前30min静脉输注不同剂量(1、5、10μg/kg)舒芬太尼,S组及IR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SP组于缺血前30min腹腔注射15mg/kg JNK阻断剂SP600125,DMSO组于缺血前30min静脉注射与溶解SP600125等体积的DMSO;S、IR、SF1、SF5、SF10组于再灌注即刻(T1)、1h(T2)、2h(T3)、4h(T4)、6h(T5),SP、DMSO组于T3时取肝组织及腹主动脉血2ml;测定血清ALT和AST活性;观察肝组织MDA和SOD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p-JNK;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p-JN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1-T5时IR、SF1、SF5、SF10组,T3时SP、DMSO组血清ALT、AST明显高于S组(P〈0.05);T1-T5时SF1、SF5、SF10组,T3时SP组血清ALT、AST明显低于IR组(P〈0.05);T1-T5时IR、SF1、SF5、SF10组,T3时SP、DMSO组肝组织MDA、SOD水平明显高于S组(P〈0.05);T1-T5时SF1、SF5、SF10组,T3时SP组肝组织MDA、SOD水平明显低于IR组(P〈0.05);T4时SF10组MDA、SOD水平明显低于SF1、SF5组(P〈0.05)。与T1时比较,T3时IR组p-JNK表达明显升高(P〈0.05);T3时IR、SF1、SF5、SF10、SP、DMSO组p-JNK表达明显高于S组(P〈0.05),SF1、SF5、SF10、SP组p-JNK表达明显低于IR组(P〈0.05),SF5、SF10组p-JNK表达明显低于SF1组(P〈0.05),SF10组p-JNK表达明显低于SF5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且10μg/kg舒芬太尼保护作用最为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NK通路,降低p-JNK的表达,从而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JUN氨基末端激酶 舒芬太尼 肝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2和TMEM16A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上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萌 陈沁怡 +5 位作者 谭朝阳 马克涛 李丽 代志刚 王胜 司军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3702-3706,共5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CCI)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上PAR2和TMEM16A的表达,探讨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CCI组,两组分别检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CCI)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上PAR2和TMEM16A的表达,探讨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CCI组,两组分别检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DRG神经元上PAR2和TMEM16A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CCI组术前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AR2与TMEM16A在大鼠DRG神经元上共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CCI组术后7、14 d的PAR2和TMEM16A蛋白表达均出现明显增加(P<0.01),且CCI组14 d高于7 d的PAR2和TMEM16A蛋白表达(P<0.05)。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DRG神经元上PAR2和TMEM16A蛋白表达水平较Sham组显著升高,这些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2 TMEM16A 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瑞巴林对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GFA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焕丽 何斐 +3 位作者 陈强 谢丽萍 刘扬 郭素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25-629,共5页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PGB)对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5组:假手术S组、CCI组、PGB干预P1、P2、P3组。PGB 3组于术后1天至取材时点每日早晚各胃内灌注PGB 7、14、30 mg/kg。观察术前1d和术后第1、3、7...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PGB)对CC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5组:假手术S组、CCI组、PGB干预P1、P2、P3组。PGB 3组于术后1天至取材时点每日早晚各胃内灌注PGB 7、14、30 mg/kg。观察术前1d和术后第1、3、7、15 d PWTL变化;并于术后第3、7、15 d测痛阈后每组随机取8只大鼠脊髓,免疫组化法测大鼠L4~6节段脊髓背角内GFAP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术后CCI、P1、P2组PWTL显著缩短,术侧GFAP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I组比,P1、P2、P3组术后PWTL显著延长(P〈0.05),GFAP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P1组比,P2、P3组术后PWTL、GFAP表达均有差异。结论:普瑞巴林可显著缓解CCI大鼠疼痛,并呈剂量依赖性,可能与下调脊髓背角GFA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神经病理性疼痛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全麻下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期间应激反应的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红 彭心宇 +2 位作者 吴向未 张示杰 代志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76-1578,共3页
目的:观察临床常规静吸全麻下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期间气管插管、切皮、探查时应激反应的变化。方法:ASAⅠ或Ⅱ级常规静吸全麻行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患者30例,于诱导后气管插管前1 min、插管后3 min、切皮前1 min、切皮后3 min、... 目的:观察临床常规静吸全麻下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期间气管插管、切皮、探查时应激反应的变化。方法:ASAⅠ或Ⅱ级常规静吸全麻行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患者30例,于诱导后气管插管前1 min、插管后3 min、切皮前1 min、切皮后3 min、切皮后10 min、探查后10 min(或电切分离外囊与外膜时)抽取右颈内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Cor)浓度和血糖(BG)含量,并记录各个时间点MAP、HR及BIS值。分别以插管前、切皮前作对照。结果:Cor浓度:切皮后10 min较切皮前、插管前降低(P<0.05)。MAP:切皮后10 min、探查后10 min较切皮前、插管前升高(P<0.01)。HR:探查后10 min较切皮前增快(P<0.01)、较插管前减慢(P<0.01)。结论:临床常规静吸全麻对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期间气管插管和切皮探查时的应激反应有抑制作用;术中切皮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提前反映出应激反应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反应 全身麻醉 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T在七氟醚后处理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燕 王胜 代志刚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345-348,共4页
为探讨AKT信号通路在七氟醚后处理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OGD)损伤中的作用,本研究选取体重250~300g雄性成年SD大鼠,麻醉后断头处死,剥离海马,制备海马脑片60张,将其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OGD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evo组),LY294002和... 为探讨AKT信号通路在七氟醚后处理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OGD)损伤中的作用,本研究选取体重250~300g雄性成年SD大鼠,麻醉后断头处死,剥离海马,制备海马脑片60张,将其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OGD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evo组),LY294002和七氟醚后处理组(LY+Sevo组),二甲基亚砜(DMSO)和七氟醚后处理组(DMSO+Sevo组)。采用电生理技术,细胞外记录CA1区群峰电位(PS)波幅;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法,测定细胞活力,分析脑片损伤的程度。结果表明: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PS恢复程度和细胞活力降低(P<0.01)。与OGD组比较,Sevo组、DMSO+Sevo组PS恢复程度和细胞活力升高(P<0.01),LY+Sevo组PS恢复程度和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evo组比较,LY+Sevo组PS恢复程度和细胞活力降低(P<0.01),DMSO+Se-vo组PS恢复程度和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显示:七氟醚后处理可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减轻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丝氨酸 苏氨酸激酶 七氟醚 脑缺血 后处理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用药减轻全麻后导尿管刺激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俞梅芬 胡新焕 +3 位作者 朱迎梅 李静 王卉 闫娟丽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6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直肠用药减轻全麻导尿患者清醒后尿管刺激的作用。方法将90例全麻后留置尿管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对照组全麻后常规导尿,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分别于全麻导尿后5min在直肠置入美施康定10mg和吲哚美辛100mg。观察三组手... 目的探讨直肠用药减轻全麻导尿患者清醒后尿管刺激的作用。方法将90例全麻后留置尿管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对照组全麻后常规导尿,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分别于全麻导尿后5min在直肠置入美施康定10mg和吲哚美辛100mg。观察三组手术不同时间段的HR、SBP、DBP、SpO2的变化和术后48h内尿管刺激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结果三组不同时段HR、SBP、DBP、SpO2比较,干预主效应均P>0.05;三组术后48h留置尿管期间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Ⅰ组优于实验Ⅱ组。结论全麻导尿后通过直肠给予镇痛剂可缓解麻醉清醒后患者对尿管刺激的不耐受,且不影响手术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直肠给予美施康定作用优于吲哚美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全身麻醉 留置导尿 直肠用药 尿管刺激 美施康定 吲哚美辛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经阴道取卵术麻醉的药效学
19
作者 于海 马欣 +3 位作者 宋琳 黄咏磊 李春华 董希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2-566,共5页
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经阴道取卵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根据给药时间、剂量和药代动力学模型,用计算机模拟药物浓度,建立并分析药效学模型及其特点。方法静脉麻醉下行经阴道取卵术患者42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 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经阴道取卵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根据给药时间、剂量和药代动力学模型,用计算机模拟药物浓度,建立并分析药效学模型及其特点。方法静脉麻醉下行经阴道取卵术患者42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5μg/kg+丙泊酚1.5mg/kg(PR15组,n=24)或瑞芬太尼1.0μg/kg+丙泊酚1.0 mg/kg(PR10组,n=18)。根据患者体动反应和自诉疼痛情况,酌情追加瑞芬太尼0.5μg/kg和/或丙泊酚0.5 mg/kg。麻醉质量评价主要指标包括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低氧发生率(SpO_2<92%)及其他不良反应。基于模拟浓度、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采用NONMEM软件建立药效学模型。结果PR15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慢于PR10组[(4.9±1.3)min vs(3.6±1.2)min,P<0.05];但两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58±14)s vs(64±13)s]、低氧(12.5%vs 16.7%)和咳嗽(16.7%vs11.1%)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患者有效镇静的丙泊酚浓度和有效镇痛的瑞芬太尼浓度(EC_(50))分别是1.71μg/ml、2.57ng/ml;95%患者有效镇静的丙泊酚浓度和有效镇痛的瑞芬太尼浓度(EC_(95))分别为4.30μg/ml、4.57ng/ml。丙泊酚1.0 mg/kg产生的峰效应位浓度低于EC_(50),而1.5mg/kg产生的峰效应位则高于EC_(50);但瑞芬太尼1.0、1.5μg/kg产生的峰效应位浓度均高于EC_(50),后者接近EC_(95)。结论基于患者恢复时间,经阴道取卵术麻醉时瑞芬太尼1.0μg/kg复合丙泊酚1.0mg/kg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药效学模型 经阴道取卵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DTPA在兔肾脏CT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张林 于海 +1 位作者 王成伟 宋发亮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0期927-929,共3页
目的:探讨Gd-DTPA在兔肾脏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只大白兔分成实验组共10只兔经耳缘静脉注入Gd-DTPA,剂量0.3~0.5 ml/kg.对照组共5只兔,经静脉注入30%碘海醇溶液两组,对比观察2种对比剂的肾脏CT增强扫描效果.结果:实验组肾皮质强... 目的:探讨Gd-DTPA在兔肾脏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只大白兔分成实验组共10只兔经耳缘静脉注入Gd-DTPA,剂量0.3~0.5 ml/kg.对照组共5只兔,经静脉注入30%碘海醇溶液两组,对比观察2种对比剂的肾脏CT增强扫描效果.结果:实验组肾皮质强化不明显,而肾盂、肾盏的强化程度低于对照组但不影响诊断.结论:Gd-DTPA可用于肾脏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剂 肾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