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石河子地区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魏院锋 任艳 +5 位作者 蒋金芳 魏育涛 巩平 邹泓 吕燕敏 庞丽娟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分析新疆石河子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720例确诊为NSCLC患者(包括已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239例)的完整病史资料,分析EGFR基因突变情况与病理特征... 目的分析新疆石河子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720例确诊为NSCLC患者(包括已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239例)的完整病史资料,分析EGFR基因突变情况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新疆石河子地区NSCLC患者EGFR突变检测率为38.1%。检出EGFR突变113例(47.3%);女性患者突变率(63.6%)高于男性(35.7%),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腺癌患者突变率(52.7%)明显高于非腺癌患者(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9Del突变率为41.6%,21L858R突变率为37.2%;NSCLC患者中19Del突变在女性患者中较男性常见(P=0.001),L858R突变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腺癌中男性19Del突变率(15.5%)低于女性(29.9%)(P=0.013),L858R突变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6)。结论新疆石河子地区NSCLC患者EGFR突变检测率偏低,有待提高;该地区EGFR突变主要见于腺癌,女性患者;突变类型主要为19Del及21L858R,其中女性患者19Del突变比男性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晶 姜北 +3 位作者 万鹏 李娜 王于理 巩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3202-3204,3207,共4页
目的评价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晚期原发NSCLC患者30例为肺癌组,收集同期入院治疗的肺良性疾病及健康志愿者各10例为对照... 目的评价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晚期原发NSCLC患者30例为肺癌组,收集同期入院治疗的肺良性疾病及健康志愿者各10例为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免疫荧光法检测NSCLC患者化疗前后及对照者外周血CTC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疗效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外周血中未检出CTC,肺癌组患者外周血中18例(60%)检出CTC,两组CTC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C阳性与NSCLC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吸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与患者病理分期有关(P<0.05)。化疗前检测CTC阳性18例(60%);化疗后检测CTC阳性11例(37%),化疗前后C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运用配对设计的χ2检验,结果显示CTC数目评价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00,P>0.05),且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吻合度(κ=0.557)。相关分析显示,CTC数目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r=-0.434,P=0.017)。结论治疗前CTC阳性率与NSCLC患者临床分期相关;同时发现其与疗效具有相关性,通过CTC数目可以预测晚期NSCLC患者的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循环肿瘤细胞 荧光抗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何明珠 姜玲 +1 位作者 王静 李新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患者心理韧性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维护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2-7月就诊于某三甲医院的200例肿瘤化疗患者,采用心理韧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患者心理韧性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维护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2-7月就诊于某三甲医院的200例肿瘤化疗患者,采用心理韧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肿瘤化疗患者心理韧性得分为(53.88±13.26)分;不同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形式及居住方式的患者心理韧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文化程度、一般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对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韧性预测作用为40.90%。结论肿瘤化疗患者的心理韧性普遍较低,文化程度、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是影响心理韧性的重要因素。护士需加强对肿瘤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心理韧性 自我效能感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春花 杨政 +1 位作者 李晶 巩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06-1909,共4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SCLC患者(小细胞肺癌组)及同期入院治疗的肺良性疾病及健康志愿者各1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SCLC患者(小细胞肺癌组)及同期入院治疗的肺良性疾病及健康志愿者各1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磁珠阴性富集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Pan-CK+/CD45-的CTCs,分析CTCs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小细胞肺癌组外周血中32例检出CTCs,阳性率为76.19%,对照组外周血中未检出CTCs,两组CTCs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TCs阳性与患者PS评分、临床分期、有无远处转移、远处转移部位个数、神经元烯醇化酶(NSE)、乳酸脱氢酶(LDH)有关(P<0.05)。结论:CTCs与患者PS评分、临床分期、有无远处转移、远处转移部位个数、NSE及LDH水平有关;检测CTCs有利于更精确的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循环肿瘤细胞 临床特征 NSE L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预循环肿瘤细胞对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杨政 刘春花 +3 位作者 李晶 马晓平 黄伟 巩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3953-3956,共4页
目的探讨干预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数量是否能改善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5例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试验组... 目的探讨干预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数量是否能改善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5例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试验组(22例)。对照组根据影像学和血清学评估结果〔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决定继续按原方案治疗或者更换治疗方案;试验组根据CTCs检测结果决定按原方案治疗或更换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结果 45例SCLC患者首次CTCs检出37例,阳性率为82%。其中对照组20例(87%),试验组17例(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1,P=0.396)。治疗2个周期后,45例SCLC患者CTCs变化评价和RECIST评价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210,P=0.011)。治疗4个周期后,试验组疗效及ORR、DCR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周期后,对照组KPS为(82.1±1.3)分与试验组的(81.1±1.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8,P=0.214)。结论基于CTCs动态变化个体化治疗SCLC可能会改善SCLC的疗效,且不会带来额外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 循环肿瘤细胞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医学标准化肺癌数据库的建立
6
作者 林芷伊 赵丹宁 +2 位作者 董益明 王于理 巩平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73-178,共6页
为探讨医学标准化肺癌数据库的建立方法,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相关肿瘤资源。采用收集肺癌患者手术后的肿瘤组织大体标本、病理切片以及各项治疗前后的血清、血浆、淋巴细胞及血清DNA分别保存的方法。对比研究患者外周血采集后不同时段... 为探讨医学标准化肺癌数据库的建立方法,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相关肿瘤资源。采用收集肺癌患者手术后的肿瘤组织大体标本、病理切片以及各项治疗前后的血清、血浆、淋巴细胞及血清DNA分别保存的方法。对比研究患者外周血采集后不同时段提取淋巴细胞的活性,同时整合患者临床资料,应用Epidata软件构建肺癌数据库。由此可知,本研究发现患者血液标本采集后宜在静置2 h后立即提取淋巴细胞,比在静置4 h后提取的淋巴细胞,冻存6个月复苏后活性好。血清肿瘤标志物在低温保存6个月及10个月的含量较新鲜血清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该数据库现已收集110例患者,其中血清标本180例,血浆标本174例,外周血淋巴细胞162例,大体标本12例,病理切片12例。由此可知,该数据库按照规范标准的方法建立,目前运转良好,为更好的利用肿瘤标本搭建了管理和服务的平台,也进一步为肺癌的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值得在临床科研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标准化建立 多学科联合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线EGFR-TKI耐药后接受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魏媛 马新宇 +2 位作者 马笛 贺川 巩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获得性耐药的患者进行二线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EGFR-TKIs获得性耐药后接受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66例,分析不同化疗方案、EGFR基因状态与化疗疗效及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接受培美曲塞化疗的...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获得性耐药的患者进行二线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EGFR-TKIs获得性耐药后接受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66例,分析不同化疗方案、EGFR基因状态与化疗疗效及生存之间的关系。结果:接受培美曲塞化疗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明显高于含铂方案化疗的患者(P=0.020)。接受单药培美曲塞方案化疗患者的中位PFS长于含铂方案(P=0.024)。19-Del突变患者的PFS及OS均长于21-L858R突变的患者(中位PFS,5.7个月vs.4.6个月,P=0.048;中位OS,14.7个月vs.13.1个月,P=0.03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19-Del突变接受培美曲塞方案作为二线治疗的患者在PFS与OS上均长于含铂方案。结论:对于EGFR-TKIs耐药的晚期NSCLC患者,携带19-Del突变时使用培美曲塞方案较含铂方案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EGFR-TKIS 获得性耐药 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环氧化酶-2在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焕焕 巩平 +4 位作者 苏帆 李晶 林芷伊 董益明 赵丹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778-3781,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前后血清环氧化酶-2(COX-2)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8例晚期NSCLC患者的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OX-2水平的变化,同时进行CT检查...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前后血清环氧化酶-2(COX-2)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8例晚期NSCLC患者的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OX-2水平的变化,同时进行CT检查以判断近期疗效,并随访至疾病进展,分析血清COX-2水平的变化与近期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PFS)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血清COX-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效患者显著降低(t=11.258,P=0.000),疾病稳定患者无显著变化(t=1.424,P=0.170),疾病进展患者则显著升高(t=-7.759,P=0.000)。有效患者治疗前血清COX-2基线水平明显高于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患者(F=20.852,P=0.000)。治疗前血清COX-2水平越高,患者的PFS越长。结论:血清COX-2的检测有助于判断晚期NSCLC患者靶向治疗的疗效及可作为预测服用EGFR-TKI药物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环氧化酶-2 血清 EGFR-TKI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菇多糖对荷瘤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巩平 杨琳 +2 位作者 王冬慧 黄伟 王金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82-2484,共3页
目的:从免疫学角度探讨阿魏菇多糖抑制肿瘤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昆明小鼠宫颈癌U14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顺铂作为阳性对照组,阿魏菇多糖组,阿魏菇多糖+顺铂组4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干预10天后,检测抑瘤率,同时观察阿... 目的:从免疫学角度探讨阿魏菇多糖抑制肿瘤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昆明小鼠宫颈癌U14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顺铂作为阳性对照组,阿魏菇多糖组,阿魏菇多糖+顺铂组4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干预10天后,检测抑瘤率,同时观察阿魏菇多糖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鸡红细胞半体内法观察阿魏菇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MTT法测定阿魏菇多糖对小鼠脾脏中NK细胞影响;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检测阿魏菇多糖对小鼠脾脏T、B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阿魏菇多糖对小鼠宫颈癌U14移植瘤有抑制作用,抑瘤率达39%,可明显促进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脾中NK细胞的免疫活性,增加脾指数,提高脾脏T、B淋巴细胞转化率,与顺铂联用时可提高顺铂对荷瘤鼠免疫功能的抑制。结论:阿魏菇多糖可通过提高小鼠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小鼠宫颈癌U14移植瘤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菇多糖 小鼠宫颈癌U14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EA水平与EGFR基因突变在首次复发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焕焕 马晓平 +1 位作者 林芷伊 巩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570-2572,共3页
目的:探讨首次复发的晚期NSCLC EGFR基因突变率与临床基线特征和血清CEA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治疗后首次复发的晚期NSCLC患者102例,ADx-ARMS法检测患者组织标本中EGFR 29种突变,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EA水平。结果:102例复发... 目的:探讨首次复发的晚期NSCLC EGFR基因突变率与临床基线特征和血清CEA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治疗后首次复发的晚期NSCLC患者102例,ADx-ARMS法检测患者组织标本中EGFR 29种突变,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EA水平。结果:102例复发的晚期NSCLC患者中,EGFR总突变率为60.8%,其中女性显著高于男性(χ2=11.868,P=0.001);腺癌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χ2=6.002,P=0.014);非吸烟患者显著高于吸烟患者(χ2=8.502,P=0.004);血清CEA≥5.0 ng/mL时显著高于血清CEA<5.0 ng/mL(χ2=22.543,P=0.000)。多变量Logistic分析发现首次复发时血清CEA表达水平与EGFR基因突变呈正相关(P=0.002)。结论:对于首次复发的晚期NSCLC,EGFR突变率与血清CEA的表达水平明显相关,血清CEA表达水平是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CEA水平可作为难以获得组织的复发的晚期NSCLC患者判断EGFR基因突变的一种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基因突变 癌胚抗原 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建立肝脏泡球蚴模型后小鼠的死亡规律和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岩 苏争明 +4 位作者 陈骞 张怀 李江 代平 张示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7-212,共6页
目的研究人工建立肝脏接种泡球蚴模型后小鼠的死亡规律及主要死亡原因,探讨造模术后导致死亡的主要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开腹直视肝脏穿刺法接种50只健康昆明小鼠,术后15d内动态观察小鼠的生理变化并记录死亡时间与数量,着重分... 目的研究人工建立肝脏接种泡球蚴模型后小鼠的死亡规律及主要死亡原因,探讨造模术后导致死亡的主要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开腹直视肝脏穿刺法接种50只健康昆明小鼠,术后15d内动态观察小鼠的生理变化并记录死亡时间与数量,着重分析其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术后15d共死亡19只,第9d死亡1只,其余18只在术后7d内死亡。术后死亡量于第2d开始上升,第4、5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至第7d死亡1只。结论泡球蚴接种术后小鼠的主要死亡原因与手术方式、麻醉、感染、泡球蚴的抗原性、肝损伤等导致的并发症密切相关。有效预防此类并发症是提高造模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球蚴 模型 死亡规律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PARP-1基因对人胃癌HGC-27细胞增殖、凋亡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费晶 巩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基因对人胃癌HGC-27细胞增殖、凋亡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检测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及人胃癌细胞MKN-45、MGC-803、SGC-7901、AGS、HGC-27中PARP-1 mRNA的表达。取... 目的:探讨干扰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基因对人胃癌HGC-27细胞增殖、凋亡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检测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及人胃癌细胞MKN-45、MGC-803、SGC-7901、AGS、HGC-27中PARP-1 mRNA的表达。取HGC-27细胞分为3组,si-PARP-1组和阴性对照组采用脂质体法分别转染特异性PARP-1 siRNA和si-NC,空白对照组不转染。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3组HGC-27细胞中PA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的表达,同时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果:胃癌细胞中PARP-1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GES-1细胞(P<0.05),且HGC-27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si-PARP-1组HGC-27细胞中PARP-1的表达下调,细胞增殖受抑,细胞凋亡率升高,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升高,X射线照射后si-PARP-1组细胞克隆形成数减少(P<0.05)。结论:干扰PARP-1基因可抑制胃癌HGC-27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增强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8/Caspase-3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P-1基因 胃癌细胞 增殖 凋亡 放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肾上腺转移瘤供血动脉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峤 黄伍奎 +2 位作者 韩虎 张健 单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83-1385,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肾上腺转移瘤供血动脉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4年4月—2016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NSCLC肾上腺转移瘤患者,均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肾上腺转移瘤供血动脉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4年4月—2016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NSCLC肾上腺转移瘤患者,均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统计供血动脉情况。结果 12例患者共有18支供血动脉,其中主要来源为肾上腺下动脉(10支),以单支供血动脉为主(7例)。不同供血动脉支数者瘤体最大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12例患者共行23次TACE治疗,单支供血动脉者行10次TACE治疗,平均(1.4±0.2)次;双支及以上供血动脉者行13次TACE治疗,平均(2.6±0.2)次。不同供血动脉支数者TACE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6,P=0.004)。结论 NSCLC肾上腺转移瘤的供血动脉来源主要为肾上腺下动脉;双支及以上供血动脉者,TACE治疗次数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肾上腺转移瘤 供血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D5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丹宁 李焕焕 +3 位作者 林芷伊 李晶 苏帆 巩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2-675,共4页
目的研究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DCD5)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为晚期NSCLC患者40例作为肺癌组,体检健康者20例为正常组。肺癌组给予铂类药物联合其他化疗药物进行... 目的研究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DCD5)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为晚期NSCLC患者40例作为肺癌组,体检健康者20例为正常组。肺癌组给予铂类药物联合其他化疗药物进行化疗,治疗周期为21 d,治疗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估,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肺癌组化疗前后及正常组血清中PDCD5蛋白的水平,并分析其与疗效、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组血清中PDCD5蛋白的水平高于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PDCD5蛋白的水平有效组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PDCD5蛋白的水平有效组显著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组化疗后PDCD5蛋白的水平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化疗后PDCD5蛋白的水平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血清中PDCD5蛋白的水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患者是否吸烟、性别、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血清中PDCD5蛋白的水平有望成为化疗敏感性的预测因子,其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也可能为晚期NSCLC患者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顺铂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前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IGF-1和mTOR表达变化及其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瑞阳 林芷伊 +3 位作者 李晶 费晶 徐丹 巩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5,共8页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变化及临床疗效,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NSCLC患者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化疗组(腺癌和鳞癌各15例,...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变化及临床疗效,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NSCLC患者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化疗组(腺癌和鳞癌各15例,采用单纯化疗)和联合组(腺癌和鳞癌各15例,采用化疗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采用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QT-PCR)法分别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中IGF-1和mTOR水平及mRNA表达水平,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晚期NSCLC患者治疗的影响因素,综合评估疗效。结果:与化疗组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外周血中IGF-1和mTOR水平及mRNA表达水平差值均降低(t=-3.207,P=0.003;t=2.414,P=0.019;t=-3.635,P=0.001;t=-3.737,P=0.001)。在腺癌中,与化疗组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外周血中IGF-1和mTOR水平及mRNA表达水平差值均降低(t=5.270,P<0.01;t=2.816,P=0.009;t=-2.621,P=0.019;t=4.039,P<0.01);在鳞癌中,与化疗组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外周血中IGF-1和mTOR水平及mRNA表达水平差值均降低(t=4.164,P<0.01;t=2.670,P=0.012;t=-2.621,P<0.01;t=3.502,P=0.002)。从疾病控制率的层面,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化疗组(53.3%)(P<0.05)。单因素分析,患者性别、吸烟、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2组患者疗效有关(均P<0.05);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和肿瘤分化程度与化疗组患者疗效有关(均P<0.05),胸腔积液与联合组患者疗效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吸烟和肿瘤分期是2组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吸烟和淋巴结转移是化疗组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吸烟、分化程度和胸腔积液是联合组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与化疗组比较,联合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肾毒性和肝脏损害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SCLC患者的效果较好,且能降低其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外周血中IGF-1和mTOR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化学疗法 非小细胞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与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旭林 满沐苒 +2 位作者 王璐璐 周晓明 刘清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8-435,共8页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从2007年1月至2018年7月公开发表在PubMed、Embase、Cochrane、Clinical Trails、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TACE联合放疗(联合组)对比单独...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从2007年1月至2018年7月公开发表在PubMed、Embase、Cochrane、Clinical Trails、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TACE联合放疗(联合组)对比单独TACE治疗(单独组)中晚期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报道,并使用RevMan 5.3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Egger法分析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21篇随机对照试验(RCT),共1 574例中晚期肝癌。联合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77.1%,优于单独组的52.5%,P<0.05;联合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4.6%、50.5%、33.6%,明显高于单独组的52.8%、27.7%和16.4%(P均<0.05)。不良反应以白细胞降低、肝功能受损、发热、消化道反应多见,予以对症处理后好转,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TACE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在近期疗效、生存率及安全性上优于单独TACE治疗,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荟萃分析 放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抑制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丹 李瑞阳 +3 位作者 李晶 王儒涵 兰婷 巩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人胃癌细胞株HGC-27,分别采用大蒜素(3μg·L^(-1))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50 ng·mL^(-1))、大蒜素(3μg·L^(-...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人胃癌细胞株HGC-27,分别采用大蒜素(3μg·L^(-1))联合白细胞介素6(IL-6,50 ng·mL^(-1))、大蒜素(3μg·L^(-1))、IL-6(50 ng·mL^(-1))处理,另设空白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各组胃癌HGC-27细胞E-cadherin、vimentin及核因子-κB(NF-κB)P65的mRNA表达;Wst-3-2H-四唑单钠盐(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及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各组胃癌HGC-2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RT-qPCR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蒜素组E-cadherin mRNA表达上调,vimentin及NF-κB mRNA表达下调;IL-6组E-cadherin mRNA表达下调,vimentin及NF-κB P65的mRNA表达上调(均P<0.05)。与IL-6组比较,大蒜素联合IL-6组E-cadherin mRNA表达上调,vimentin与NF-κB mRNA表达下调(均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蒜素组胃癌HGC-27细胞被明显抑制,IL-6组具有明显增殖优势;与IL-6组比较,大蒜素联合IL-6组细胞被抑制(均P<0.05);划痕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2,24 h大蒜素组胃癌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减弱;与IL-6组比较,大蒜素联合IL-6组划痕愈合百分比缩小(均P<0.05)。细胞侵袭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蒜素组侵袭数目减少,IL-6组侵袭数目明显增多;大蒜素联合IL-6组细胞侵袭能力较IL-6组明显减弱(均P<0.05)。结论大蒜素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EMT,减弱其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该过程可能与调节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胃癌 上皮-间质转化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粒棘球蚴病与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肝细胞癌共患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满洋 林芷伊 +7 位作者 苗章 闫乐蓉 程萧 荆仁一 白蓉 黄平文 张宏伟 彭心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1-605,共5页
目的了解肝细粒棘球蚴病与HBV/HCV感染、肝硬化、肝细胞癌共患病状态,为进一步探讨肝细粒棘球蚴病对慢性HBV/HCV感染-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19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1例肝细粒棘球... 目的了解肝细粒棘球蚴病与HBV/HCV感染、肝硬化、肝细胞癌共患病状态,为进一步探讨肝细粒棘球蚴病对慢性HBV/HCV感染-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19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1例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资料,明确肝细粒棘球蚴病与慢性HBV/HCV感染、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共患状态,进一步选取肝细粒棘球蚴病合并慢性HBV/HCV感染病例(共患病组),匹配本院单纯慢性HBV/HCV感染患者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两组病毒感染状态、肝硬化、肝细胞癌的疾病构成。结果共患病组38例(9.5%),合并HBV/HCV感染后肝硬化2例(0.5%),合并HBV/HCV感染后肝细胞癌0例。共患病组的慢性HBV感染者中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占81%,HBeAg阳性CHB患者占9.5%,HBeAg阴性CHB患者占9.5%;单纯慢性HBV/HCV感染组的HBV感染者中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占43%,HBeAg阳性CHB患者占33%,HBeAg阴性CHB患者占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共患病组中HCV感染者的HCV RNA转阴率为73%,单纯慢性HBV/HCV感染组HCV感染者的HCV RNA转阴率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7,P=0.035);共患病组肝硬化占5.2%,肝细胞癌为0,对照组肝硬化占18.4%,肝细胞癌占5.2%,共患病组较对照组肝硬化、肝细胞癌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肝细粒棘球蚴病合并HBV/HCV感染的肝硬化占比较单纯病毒性肝炎少,未发现合并HBV/HCV感染后肝细胞癌病例。肝细粒棘球蚴病对慢性HBV/HCV感染-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影响需进一步多中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肝炎病毒 肝硬化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MA3A、SEMA3B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中抗原修复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闫红娟 马晓平 +3 位作者 李曼 张楠 郁晓丹 徐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59-1261,共3页
信号素3A(SEMA3A)是信号蛋白家族成员中第一个被研究的潜在肿瘤抑制因子,其被认为是一个候选的抑癌基因。近期研究表明,SEMA3A在不同类型肿瘤,如黏液表皮样癌[1]、舌鳞状细胞癌[2]、头颈部鳞状细胞癌[3]、胃癌[4]、前列腺癌[5]等中均呈... 信号素3A(SEMA3A)是信号蛋白家族成员中第一个被研究的潜在肿瘤抑制因子,其被认为是一个候选的抑癌基因。近期研究表明,SEMA3A在不同类型肿瘤,如黏液表皮样癌[1]、舌鳞状细胞癌[2]、头颈部鳞状细胞癌[3]、胃癌[4]、前列腺癌[5]等中均呈低表达。SEMA3B是信号蛋白家族成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功能,是一个位于染色体3p21.3区域的抑癌基因。SEMA3B在黏液表皮样癌[1]、食管鳞状细胞癌[6]、胃癌[7]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呈不同程度的表达缺失和下调。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EMA3A和SEMA3B蛋白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抗原修复技术是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的重要因素[8],不同抗原修复法会直接影响SEMA3A和SEMA3B的免疫组化染色质量。选择合适的抗原修复方法是免疫组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尤其是关于抗原修复方法和修复液的选择,目前,高压修复和微波修复是两种最常见的热修复方法,枸橼酸缓冲液和EDTA缓冲液是最两种常使用的修复液。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EMA3A和SEMA3B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为了更好的展示细胞质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本实验选择了不同的热修复方法和修复液,对上述细胞质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寻找最佳的修复方法,以提高细胞质抗原染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 SEMA3A SEMA3B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