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闫瑞红 韩淑芳 范秀萍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3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护理本科临床见习生153人,分为具有可比性的PBL教学实验班(74人)和传统教学对照班(79人),对2组护生的考试成绩及自我评定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考试成绩中识记型试题2组...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护理本科临床见习生153人,分为具有可比性的PBL教学实验班(74人)和传统教学对照班(79人),对2组护生的考试成绩及自我评定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考试成绩中识记型试题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型试题得分上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2组护生自评结果为实验组在综合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方面的提高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模式不影响护生对识记型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增加护生综合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临床见习 PBL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与睡眠呼吸障碍 被引量:2
2
作者 郭云云 徐江涛 宋永斌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130-1132,共3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K469E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不同类型脑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耿玉荣 陈欣欣 任宏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1-825,共5页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位点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的分布以及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对新疆哈萨克族180例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80例健...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位点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的分布以及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对新疆哈萨克族180例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8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ICAM-1基因K469E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 ICAM-1基因K469E位点K等位基因在脑梗死组及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8.455,P=0.004),KK基因型在脑梗死组及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15.50,P=0.000),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基因型频率KK 0.632、KE 0.250、EE 0.118,小动脉闭塞(SAO)型脑梗死基因型频率KK 0.683、KE 0.192、EE 0.125,两组相同基因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4,P=0.649),LAA组K等位基因频率0.757,E等位基因频率0.243,SAO组K等位基因频率0.779,E等位基因频率0.22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245,P=0.620)。结论 ICAM-1基因K469E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脑梗死相关,K等位基因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脑梗死患者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1(ICAM-1) K469E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9例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护理 被引量:3
4
作者 范小丽 赖青霞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5期47-48,共2页
总结了49例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床上排尿训练及心理护理,术后督促排尿,缩短卧床时间及患肢制动时间,诱导排尿。认为术前术后的完善护理有利于减少尿潴留发生。
关键词 全脑血管造影术 尿潴留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联合动态血压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价值分析
5
作者 任静 翁萍 +3 位作者 吐尔逊纳依 耿玉荣 胡佳俊 刘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429-432,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动态血压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2月到2015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n=125)和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高血压肾病组,n=125)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动态血压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2月到2015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诊治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n=125)和原发性高血压肾病患者(高血压肾病组,n=125)作为研究对象.两组都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造影检测,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肾病组的24 h SBP、24 h DBP和24 h PP值[(88.28±0.44)mm Hg、(138.28±10.56)mm Hg和(57.39-±7.14)mm 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4.58±7.11)mm Hg、(147.29±19.44)mm Hg、(63.98±5.3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肾病组的达峰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曲线尖度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肾病患者24 h SBP、24 h DBP和24 h PP均与超声造影的达峰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293、0.413、0.433,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 SBP、24 h DBP、达峰时间对高血压肾病有独立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动态血压评价原发性高血压肾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为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动态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炎性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冯丽娜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1期179-180,共2页
目的 :研究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 目的 :研究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45例/组)。为参照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为试验组患者采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血清CRP、IL-10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均明显减小,其血清CRP、IL-10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的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均较小,其血清CRP、IL-10的水平均较低,P <0.05。讨论: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降低其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钙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炎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赵鸿雁 王宏 +2 位作者 王蓉 段新辉 徐超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及意义。方法共纳入观察对象120例,分4组:健康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脑梗死组、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每组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G-CSF水平:①比... 目的探讨脑梗死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及意义。方法共纳入观察对象120例,分4组:健康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脑梗死组、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每组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G-CSF水平:①比较4组间血清G-CSF水平;②将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位数分为:A组(1~7分),B组(8~21分),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G-CSF水平。结果①4组血清中G-CS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低于其他3组,(33.40±8.07)ng/L vs(43.84±8.36)ng/L、(50.92±6.12)ng/L、(50.98±6.24)ng/L(P<0.01);2型糖尿病组低于脑梗死组与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P<0.01);脑梗死组与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梗死患者中B组血清G-CSF较A组明显升高,(54.05±4.15)ng/L vs(47.85±6.26)ng/L(P<0.01)。结论血清G-CSF参与了脑梗死和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脑梗死患者血清G-CSF水平与其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糖尿病 2型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疹性黄瘤1例
8
作者 刘智杰 王娟 +3 位作者 施博翊 周颖 田雨桐 贾雪松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第3期192-194,共3页
报告发疹性黄瘤1例。患者男,33岁,因背部及四肢间断出现皮疹半年,再发2月就诊。皮肤专科检查:背部密集分布粟粒大小棕黄色丘疹,四肢伸侧散在丘疹。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见大量黄瘤细胞。免疫组化提示CD68(+),vim(+),S-100(-),AE 1/3(-)。诊... 报告发疹性黄瘤1例。患者男,33岁,因背部及四肢间断出现皮疹半年,再发2月就诊。皮肤专科检查:背部密集分布粟粒大小棕黄色丘疹,四肢伸侧散在丘疹。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见大量黄瘤细胞。免疫组化提示CD68(+),vim(+),S-100(-),AE 1/3(-)。诊断为发疹性黄瘤。建议调脂治疗。患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后皮疹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疹性黄瘤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