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失语症类型对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春红 赖青霞 王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59-460,共2页
关键词 失语症 类型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早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急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谢靖 高惠春 郑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05-1908,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急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otch1和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注入自体动脉血建立实验性急性脑出血大鼠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对各组...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急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otch1和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注入自体动脉血建立实验性急性脑出血大鼠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考察脑系数及脑含水量;ELISA检测血清中NSE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和NF-κB表达变化。结果:黄芪甲苷能够减轻急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显著降低脑系数以及脑含水量,抑制急性脑出血大鼠血清中NSE水平以及Notch1和NF-κB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黄芪甲苷具有减轻急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可能通过抑制急性脑出血大鼠血清中NSE水平以及脑组织中Notch1和NF-κB蛋白表达,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OTCH1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臂丛神经痛的临床鉴别诊断
3
作者 张惠丽 张云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臂丛神经痛 鉴别诊断 痛性周围神经病 临床 辅助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耿玉荣 柳英杰 +3 位作者 张云霞 刘春红 王宏 张惠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评价在溶栓时间窗内,对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s)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245例,均接受重组组织型... 目的评价在溶栓时间窗内,对伴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s)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卒中单元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245例,均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36 h内复查颅脑CT,36 h^7 d完成颅内血管评估。根据血管评估结果,将纳入患者分为无UIAs组(n=224)和UIAs组(n=21)。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和溶栓7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90 d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分级,以及溶栓后的出血情况。结果共检出伴UIAs患者21例(8.6%),UIAs 25个,直径为2.0~8.0 mm,平均直径为(4.1±1.7)mm。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吸烟率、饮酒率、合并糖尿病发生率、合并高血压发生率、合并高脂血症发生率、合并心房颤动发生率、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前BMI、收缩压、舒张压,溶栓次日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小板计数、尿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IAs组患者溶栓次日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低于无UI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前和溶栓7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7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90 d后,两组患者mRS为0~2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非症状性颅内出血(N-s ICH)、症状性颅内出血(s ICH)、蛛网膜下腔出血(SHA)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8.0 mm UIAs的AC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可能不会增加患者的动脉瘤破裂出血风险,这为静脉溶栓患者的选择和判断提供了依据,但结果仍需大样本研究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颅内动脉瘤 血栓溶解疗法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任静 翁萍 +3 位作者 吐尔逊纳依 耿玉荣 胡佳俊 刘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选择在乳腺导管内肿块患者80例,其中乳腺导管内癌20例(导管内癌组),良性肿块患者60例(良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特征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选择在乳腺导管内肿块患者80例,其中乳腺导管内癌20例(导管内癌组),良性肿块患者60例(良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特征分析。结果:相对于良性组,导管内癌组常规超声多表现为乳腺周边高回声、内部微钙化、边界缘毛刺和后方回声衰减(P<0.05)。导管内癌组的超声造影增强评分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在导管内癌组20例患者中,超声造影增强评分在不同淋巴结转移、分化类型、Dukes分期患者之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也显示乳腺导管内癌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分化类型等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341,0.368,-0.289,P<0.05)。结论: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能有很好的影像学特征,且超声造影增强情况与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有明显相关性,能为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病理特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积分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0
6
作者 任静 翁萍 +2 位作者 吐尔逊纳依.纳孜尔 刘娟 耿玉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82-885,共4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积分对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01至2016-05在我院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并且最终确诊为冠心病的152例患者。根据病变累及冠脉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72例、双支病变组38例和多支病变组42例... 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积分对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01至2016-05在我院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并且最终确诊为冠心病的152例患者。根据病变累及冠脉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72例、双支病变组38例和多支病变组42例,收集患者斑块检出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重指数(BMI)等基本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按照半定量积分法则和Gensini积分法则分别计算颈动脉斑块情况和冠脉病变程度,将半定量积分和Gensini积分进行比较,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各组间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BMI等基本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患者的吸烟人数和斑块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同时颈动脉的半定量积分及冠脉Gesini积分均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根据颈动脉斑块半定量积分可以对冠心病严重程度进行预测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颈动脉斑块积分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其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耿玉荣 柳英杰 +1 位作者 张慧丽 王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9-374,共6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价在溶栓时间窗内甲亢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阿替普酶注射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价在溶栓时间窗内甲亢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阿替普酶注射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甲亢,筛选出并发甲亢患者41例(甲亢组)和非甲亢患者160例(非甲亢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脑梗死面积和颅内出血情况。结果:首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甲亢组患者高于非甲亢组(P<0.05);2组患者7dNHISS评分和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梗死面积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占51.2%,非甲亢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占27.5%;甲亢组患者无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非甲亢组(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可获益,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溶栓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核抗原及生长抑制因子4表达的关系及预后因素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旭凌 申婧 +2 位作者 黄桂林 李豫江 李志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和生长抑制因子4(ING4)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Ki-67、ING4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和生长抑制因子4(ING4)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Ki-67、ING4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Ki-67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5.9%)高于癌旁组织(6.7%)(P<0.05),ING4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56.3%)低于癌旁组织(90%)(P<0.05)。Ki-67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有关(P<0.05),ING4表达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TNM有关(P<0.05)。Ki-67、ING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性(r=-0.428,P<0.05)。Ki-67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G4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7.4%、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ING4表达情况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Ki-67、ING4可能参与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ING4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细胞增殖核抗原 生长抑制因子4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水苏碱对实验性急性脑梗死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梁华峰 王娟 +5 位作者 谢靖 余鹃 申婧 田凤 刘春红 张惠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68-1772,共5页
目的:观察盐酸水苏碱对实验性急性脑梗死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脑梗死组及不同剂量盐酸水苏碱治疗组,每组各15只。盐酸水苏碱治疗组大鼠在造模完成后分别给予盐酸水苏碱10 mg/kg... 目的:观察盐酸水苏碱对实验性急性脑梗死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脑梗死组及不同剂量盐酸水苏碱治疗组,每组各15只。盐酸水苏碱治疗组大鼠在造模完成后分别给予盐酸水苏碱10 mg/kg、20 mg/kg和40 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给药完成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计算脑梗塞体积,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β-catenin、cyclin D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和p-GSK-3β的蛋白水平。结果:与脑梗死组相比,盐酸水苏碱治疗后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与脑含水量明显降低,β-catenin、cyclin D1和p-GSK-3β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盐酸水苏碱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激活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水苏碱 急性脑梗死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usin-α、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并发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丹 聂善静 王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salusin-α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经颈动脉彩超检查确诊患有颈动脉粥样... 目的:探讨血清salusin-α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经颈动脉彩超检查确诊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患者100例,依据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2个亚组:脑梗组50例,斑块组50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组血清salusin-α及Lp-PLA2水平。结果:脑梗组血清salusin-α水平[(2.066±0.564)ng/L]明显低于对照组[(3.750±0.818)ng/L]及斑块组[(2.881±0.758)n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组血清Lp-PLA2水平[(1.989±0.649)n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1.426±0.406)ng/m L]及斑块组[(1.703±0.541)ng/m 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alusin-α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患者发生脑梗死呈独立负相关(OR=0.140,95%CI:0.054~0.368,P=0.000)。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salusin-α减低,Lp-PLA2增高;血清salusin-α水平减低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salusin-α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不稳定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监测抑郁症样小鼠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姚恩生 唐燕 王伟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1-766,共6页
目的建立小鼠抑郁症模型,通过激光散斑成像技术在体方法观察抑郁症小鼠皮层扩散性抑制(CSD)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社会隔离(SI)诱导慢性小鼠抑郁症模型,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悬尾实验检测造模后小鼠抑郁样行为学改变;利... 目的建立小鼠抑郁症模型,通过激光散斑成像技术在体方法观察抑郁症小鼠皮层扩散性抑制(CSD)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社会隔离(SI)诱导慢性小鼠抑郁症模型,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悬尾实验检测造模后小鼠抑郁样行为学改变;利用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监测小鼠皮层扩散性抑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应用免疫荧光方法对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进行染色,计数并统计分析。结果社会隔离慢性抑郁症造模方法可引起小鼠抑郁样的行为改变。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监测抑郁症小鼠CSD过程中脑血流变化率明显小于正常小鼠(P<0.001),脑血流达峰时间延迟,充血持续时间延长(P<0.01)。星形胶质细胞在抑郁症小鼠中明显减少(P<0.05)。结论本实验方法成功构建小鼠慢性抑郁症模型;在体条件下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监测发现抑郁症小鼠脑血流的调节能力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激光散斑成像 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K469E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不同类型脑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耿玉荣 陈欣欣 任宏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1-825,共5页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位点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的分布以及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对新疆哈萨克族180例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80例健...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位点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的分布以及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对新疆哈萨克族180例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8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ICAM-1基因K469E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 ICAM-1基因K469E位点K等位基因在脑梗死组及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8.455,P=0.004),KK基因型在脑梗死组及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15.50,P=0.000),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基因型频率KK 0.632、KE 0.250、EE 0.118,小动脉闭塞(SAO)型脑梗死基因型频率KK 0.683、KE 0.192、EE 0.125,两组相同基因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4,P=0.649),LAA组K等位基因频率0.757,E等位基因频率0.243,SAO组K等位基因频率0.779,E等位基因频率0.22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245,P=0.620)。结论 ICAM-1基因K469E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脑梗死相关,K等位基因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脑梗死患者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1(ICAM-1) K469E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mazEF6缺失株的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申爱平 曹帅丽 +2 位作者 王宏 邢建新 袁俐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715-719,共5页
为构建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毒素-抗毒素系统maz EF6基因缺失突变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从H37Rv和PUC-19K质粒上扩增出maz EF6基因的同源臂及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基因;应用融合PCR技术将maz EF6基因的同源臂和kan基因... 为构建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毒素-抗毒素系统maz EF6基因缺失突变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从H37Rv和PUC-19K质粒上扩增出maz EF6基因的同源臂及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基因;应用融合PCR技术将maz EF6基因的同源臂和kan基因进行杂交拼接,获得目的融合片段,并将该融合片段克隆于p MD-19T(simple)载体形成自杀质粒p MD-19T-Δmaz EF6-kan,将构建的自杀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DH5a中;利用电穿孔技术将自杀质粒电转至H37Rv标准株中;并将该菌株涂于卡那霉素抗性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3-4周后,刮取能在卡那霉素抗性培养基中生长的结核分枝杆菌单个菌落,以提取的阳性菌株全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克隆片段,并测序。对所获得H37RvΔmaz EF6缺失突变株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结果显示,该缺失株在15代内未发生回复性突变,成功获得H37RvΔmaz EF6缺失突变株。由此可知,本研究为今后研究毒素-抗毒素系统maz EF6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毒素-抗毒素系统 缺失突变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样脱髓鞘病1例
14
作者 耿玉荣 赵雯 +1 位作者 张惠丽 王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52-1552,共1页
患者女,43岁,以"发作性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1 h,左侧肢体无力2d"为主诉于2015年1月5日收住院。2015年1月3日晨起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左上肢抬举费力,左手握物不牢,行走向左侧倾斜,1月4日家人感患者反应迟钝,问话响应速度慢,出门后不能回... 患者女,43岁,以"发作性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1 h,左侧肢体无力2d"为主诉于2015年1月5日收住院。2015年1月3日晨起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左上肢抬举费力,左手握物不牢,行走向左侧倾斜,1月4日家人感患者反应迟钝,问话响应速度慢,出门后不能回家,持续约3 h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肢体无力 脱髓鞘病 侧脑室后角 脑组织水肿 肿瘤样 系统查体 左侧肢体肌力 脱髓鞘假瘤 星形细胞 特殊病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心圆硬化1例临床诊断与治疗
15
作者 余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405-1406,共2页
目的:通过对1例同心圆硬化患者的各项检查与治疗,了解此种脑变性疾病的诊治情况。方法:对1例经临床、MIR等检查证实的脑同心圆硬化患者行糖皮质激素及其他辅助治疗,并且密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脑同心圆硬化患者行糖皮质激素及其他辅助... 目的:通过对1例同心圆硬化患者的各项检查与治疗,了解此种脑变性疾病的诊治情况。方法:对1例经临床、MIR等检查证实的脑同心圆硬化患者行糖皮质激素及其他辅助治疗,并且密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脑同心圆硬化患者行糖皮质激素及其他辅助治疗,临床症状改善,复查头颅MRI检查,病灶情况明显好转,水肿消失,较大病灶明显缩小,病灶数目较治疗前头颅MRI少。结论:应用头颅MRI检查对脑同心圆硬化诊断意义重大,随着MRI对于该病特征性的反映被临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因此早期诊断逐渐提高,多次的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早期诊断该疾病,此外由于Poh1D等发现其可能与HHV-6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有关,故该病对于类固醇药物敏感,临床使用后患者症状消失、病灶缩小,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lder弥漫性脑硬化 磁共振成像 颅脑照射 糖皮质激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指标及超声特征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中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桑田 田凤 +6 位作者 王子静 曹玉文 吴芳 刘文 王甲嘉 董建 李军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71-776,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指标及超声特征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中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47例(导管原位癌63例,浸润性导管癌84例)乳腺癌肿块的临床资料,记录肿块的免疫组化指标(ER、PR、HER-2、Ki-67)及常规超声特征(肿块最大径、...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指标及超声特征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中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47例(导管原位癌63例,浸润性导管癌84例)乳腺癌肿块的临床资料,记录肿块的免疫组化指标(ER、PR、HER-2、Ki-67)及常规超声特征(肿块最大径、位置、纵横比、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毛刺征、钙化、Alder血流分级)、剪切波速度值(SWV_(max)、SWV_(ratio)、SWV_(mean)),对比分析两类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及超声特征的差异性,并初步探讨超声特征与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乳腺导管原位癌相比,病灶后方回声衰减或消失、血流分级Ⅱ-Ⅲ级及边缘毛刺征均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χ^(2)=4.166、7.622、32.002,均P<0.05),ER、HER-2的阳性率及SWV_(max)在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原位癌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1、21.828,t=4.399,均P<0.05)。结论免疫组化指标及超声特征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为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免疫组化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外周血差异miRNA挖掘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成坦 唐娟 +3 位作者 毛福秀 杨玉莹 袁珊 高蕊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91,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缺血性卒中的关键miRNA,探讨其下游靶基因及相关调控通路在缺血性中风中可能发挥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R语言的Limma包分析大鼠缺血性卒中模型外周血miRNA表达谱数据,miRbase数据库鉴定差异miRNA...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缺血性卒中的关键miRNA,探讨其下游靶基因及相关调控通路在缺血性中风中可能发挥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R语言的Limma包分析大鼠缺血性卒中模型外周血miRNA表达谱数据,miRbase数据库鉴定差异miRNA保守性,miRDB数据库预测这些miRNA的靶基因。联合应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靶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筛选出核心靶基因,应用缺血性卒中患者外周血mRNA表达谱进行关键靶基因鉴定。结果在MCAO大鼠外周血miRNA表达谱中筛选到15个差异miRNA,保守性分析获得11条在大鼠和人类之间具有高度保守性的miRNA。这11个miRNA共预测到1467个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20个核心靶基因。其中,有11个核心靶基因在缺血性卒中患者外周血中出现显著表达变化,成为本研究的关键靶基因。构建了包含6个miRNA和11个与缺血性卒中的发展与转归相关的关键靶基因组成的miRNA-mRNA互作调控网络。关键靶基因的聚类与功能富集于造血调控、神经元死亡调控、对缺氧的反应等与卒中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进程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重要信号通路。结论基于上述结果,分析确定了两对关键miRNA-mRNA:miR-182-CREB1和miR-139-Notch1。它们可能通过c AMP信号通路和Notch信号通路在卒中的病理生理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这些结果为中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生物信息学 MIRNA 靶基因 诊断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晓军 肖卫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 12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500mg bid。疗程均为6个月。6个月后2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 12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500mg bid。疗程均为6个月。6个月后2组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和椎动脉,记录斑块性质、大小和数目,并检查血糖和血脂,同时记录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1)治疗前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斑块数目体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经治疗后在软斑体积数目减少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治疗6个月后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的发生发展,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普罗布考 心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