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附237例报告)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勤章 丁国富 +5 位作者 李令勋 张国玺 倪钊 李应龙 王新敏 谢顺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92-1294,共3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的疗效及方法。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237例,其中肾囊肿去顶术132例,多囊肾去顶术6例,肾上腺手术46例(原醛25例,皮质醇腺瘤6例,皮质增生5例,无功能皮质腺瘤3例,肾上腺囊肿3例,嗜铬细...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的疗效及方法。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237例,其中肾囊肿去顶术132例,多囊肾去顶术6例,肾上腺手术46例(原醛25例,皮质醇腺瘤6例,皮质增生5例,无功能皮质腺瘤3例,肾上腺囊肿3例,嗜铬细胞瘤3例,肾上腺髓质增生1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31例,单纯肾切除5例,肾癌根治性肾切除3例,肾盂癌肾输尿管全切3例,肾盂成型术10例,腔静脉后输尿管矫形术1例。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改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15~240min(平均115min),术中出血20~100mL(平均55mL),患者均于术后12h~3d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3~18d(平均6.5d),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可靠,实用性较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技术 泌尿外科 腹腔镜手术治疗 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无功能皮质腺瘤 肾上腺髓质增生 腔静脉后输尿管 泌尿系疾病 肾囊肿去顶术 根治性肾切除 肾输尿管全切 术后住院时间 后腹腔镜手术 肾上腺手术 皮质醇腺瘤 肾上腺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部维吾尔族泌尿系结石患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勤章 钱彪 +1 位作者 丁国富 郑丽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805-2807,共3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草酸钙尿结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90例维吾尔族泌尿系结石患者(病例组)和90例维吾尔族正常对照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酶切法研究VDR的ApaⅠ、FokⅠ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尿...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草酸钙尿结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90例维吾尔族泌尿系结石患者(病例组)和90例维吾尔族正常对照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酶切法研究VDR的ApaⅠ、FokⅠ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尿结石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FokⅠ酶切位点FF、Ff、ff3种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P<0.001),基因型FF在病例组占43.3%,明显高于对照组(30.0%),差异有显著性;ApaⅠ酶切位点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AA、Aa、aa3种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2,P<0.001),基因型Aa在病例组占63.3%,明显高于对照组(35.6%),差异亦有显著性。协同分析ApaⅠ和FokⅠ与泌尿系结石之间的关系,发现病例组FF/Aa基因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病例组Ff/aa基因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VDR基因多态性与泌尿系结石有关,FF/Aa基因型可能是泌尿系结石的易感基因,而Ff/aa基因型则是泌尿系结石的保护基因。VDRFokI基因多态性有望成为筛选和检测泌尿系结石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 受体 骨化三醇 基因多态性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形态学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勤章 纪世琪 +5 位作者 朱国栋 李云飞 蔡志强 李应龙 王江平 丁国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1-634,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形态学变化,探讨糖尿病膀胱功能改变原因。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单次注射建立豚鼠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4周后,行尿动力学检查,采用组织冷冻切片、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及透射... 目的观察糖尿病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形态学变化,探讨糖尿病膀胱功能改变原因。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单次注射建立豚鼠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4周后,行尿动力学检查,采用组织冷冻切片、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膀胱中Cajal样间质细胞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豚鼠膀胱最大逼尿肌压显著降低,最大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显著明显增高。免疫荧光检测显示逼尿肌中KIT阳性细胞与逼尿肌组织面积百分比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电镜下可见Cajal样间质细胞内细胞器变性、减少,胞质广泛溶解,核周间隙增宽,与其他细胞间的缝隙连接显著减少、结构破坏、连接松散。结论糖尿病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的数量减少和结构破坏可能是造成膀胱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膀胱 CAJAL样间质细胞 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软硬镜联合同期治疗双侧输尿管结石的疗效 被引量:10
4
作者 钱彪 王勤章 +7 位作者 丁国富 李应龙 倪钊 王新敏 王江平 王文晓 董洪超 李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0-161,共2页
双侧输尿管结石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分期治疗,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输尿管软镜联合输尿管硬镜.双侧输尿管结石可一期处理。我院自2008—2011年共收治双侧输尿管结石患者39例.联合输尿管软硬镜进行碎石取石术.效果... 双侧输尿管结石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分期治疗,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输尿管软镜联合输尿管硬镜.双侧输尿管结石可一期处理。我院自2008—2011年共收治双侧输尿管结石患者39例.联合输尿管软硬镜进行碎石取石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硬镜 同期治疗 疗效 输尿管软镜 碎石取石术 分期治疗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糖尿病性膀胱病逼尿肌中c-kit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云飞 丁国富 +2 位作者 蔡志强 范勇洪 王勤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5-348,共4页
目的:检测豚鼠糖尿病性膀胱病(DCP)逼尿肌中酪氨酸蛋白激酶生长因子受体(c-kit)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c-kit表达与DCP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方法:60只豚鼠随机分成对照组20只,实验组40只,实验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豚鼠模... 目的:检测豚鼠糖尿病性膀胱病(DCP)逼尿肌中酪氨酸蛋白激酶生长因子受体(c-kit)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c-kit表达与DCP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方法:60只豚鼠随机分成对照组20只,实验组40只,实验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豚鼠模型,2组豚鼠饲养10周后运用尿动力学检测并将实验组筛选出DCP组和糖尿病性非膀胱病(NDCP)组,应用RT-PCR、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分别检测各组膀胱组织c-kit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DCP组c-kit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及NDCP组(P<0.05),相对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4.65±0.47、5.66±0.54、5.54±1.28。糖尿病性膀胱病组c-kit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NDCP组(P<0.01),c-kit蛋白荧光值分别为548.69±48.51、844.67±59.24、856.52±53.03。结论:豚鼠DCP逼尿肌中c-kit mRNA、c-kit蛋白表达减少,导致c-kit信号通路异常,从而使Cajal样细胞在膀胱中的功能减弱而导致逼尿肌功能障碍发生DCP,因此c-kit表达异常可能是DCP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JAL细胞 糖尿病膀胱病 C-KIT SCF/c-ki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白细胞与C反应蛋白及疼痛分级对输尿管结石自排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屈健 刘卫洪 +2 位作者 王江平 丁国富 王勤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3827-3830,共4页
背景输尿管结石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增加,其大多数可自行排出,但目前预测结石自行排出的方法尚不完善。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肾绞痛疼痛分级对输尿管结石自行排出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 背景输尿管结石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增加,其大多数可自行排出,但目前预测结石自行排出的方法尚不完善。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肾绞痛疼痛分级对输尿管结石自行排出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3年1—8月因肾绞痛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3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疼痛分级、实验室检查指标、B超或CT影像学资料。1个月后根据患者结石的排出情况分为排石组和未排石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确定血白细胞计数预测输尿管结石自行排出的最佳截点。结果 138例患者(排石组)输尿管结石自行排出,排石率为59.23%;95例患者(未排石组)输尿管结石未排出。两组患者的结石大小及位置、年龄、疼痛分级、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分数、CRP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石大小、血白细胞计数、CRP水平、结石位置是输尿管结石自行排出的独立影响因素(OR=0.028、1.736、0.557、1.569,P<0.05)。根据ROC曲线,血白细胞计数预测输尿管结石自行排出的截点为9.10×109/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0和0.58。结论与结石大小及位置一样,血白细胞计数和CRP水平可作为预测输尿管结石自行排出的独立影响因素。血白细胞计数<9.10×109/L的患者结石排出率低,建议直接行输尿管镜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质 疼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预测输尿管结石自行排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曾凯 李应龙 +6 位作者 钱彪 李强 倪钊 王新敏 王文晓 任之尚 王勤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430-2434,共5页
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输尿管结石自行排出的预测模型,并转化成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8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225例。经保守排石治疗4周后,复查泌尿系B超或CT判断结石是否排出,并... 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输尿管结石自行排出的预测模型,并转化成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8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225例。经保守排石治疗4周后,复查泌尿系B超或CT判断结石是否排出,并将患者分为排石组和未排石组。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结石排出的因素,将这些因素作为预测参数建立人工神经网络,并对68例测试集样本进行预测。绘制预测拟概率的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评价预测效能。结果排石组141例,未排石组8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膀胱刺激征、侧别、肾盂积水、尿p H值、血尿、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疼痛程度、结石直径、结石位置、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淋巴细胞分数、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行人工神经网络,输入层共建立9个神经元。系统自动体系构建两个隐含层,输出层有1个神经元。预测变量重要性前3位分别是:结石直径(0.20)、C反应蛋白(0.18)、年龄(0.12)。运用建立成功的人工神经网络对68例测试集样本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测试集样本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总准确率分别为93.3%、60.9%和82.4%,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0.774,0.962)〕。结论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输尿管结石能否排出有较高的准确率,可辅助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安全、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神经网络(计算机) 药物排石治疗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灌注干细胞白血病基因慢病毒转染豚鼠糖尿病膀胱病变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魏艳青 马路平 +2 位作者 王江平 钱彪 王勤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079-4082,共4页
目的 制备糖尿病膀胱病变(DCP)豚鼠模型,经尿道灌注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慢病毒,观察其转染效果及稳定性。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75只普通级荷兰种雄性豚鼠中选取60只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00 mg/kg)... 目的 制备糖尿病膀胱病变(DCP)豚鼠模型,经尿道灌注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慢病毒,观察其转染效果及稳定性。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75只普通级荷兰种雄性豚鼠中选取60只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00 mg/kg),常规饲养6周后按血糖水平〉11.1 mmol/L筛选糖尿病模型,再常规饲养4周后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测仪筛选DCP模型;另15只作为对照组,单次注射配制的链脲佐菌素缓冲液,饲养时间相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成功造模的DCP模型中选取15只后,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3只)和实验组(12只),Ⅰ组不予处理,实验组经尿道分2次灌注SCL基因慢病毒(1.6×10^7TU),于2次灌注结束后第2、7、14、28天分别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实验组豚鼠3只,记为Ⅱ、Ⅲ、Ⅳ、Ⅴ组,Ⅰ组与Ⅱ组一同处死,取膀胱组织冷冻于液氮中,甘油封固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中绿色荧光分布情况。采用qRT-PCR检测SCL mRNA表达水平。结果 DCP模型造模过程中,糖尿病模型筛选时弃去18只,尿流动力学检测仪筛选时弃去19只,最终得到DCP模型豚鼠23只,记为DCP模型组。DCP模型组豚鼠最大逼尿肌压低于对照组,最大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P〈0.01)。Ⅰ组豚鼠膀胱组织未见绿色荧光分布,Ⅱ组豚鼠膀胱组织绿色荧光不明显,Ⅲ组豚鼠膀胱组织可见全层遍布极强绿色荧光,Ⅳ组豚鼠膀胱组织可见全层强绿色荧光,Ⅴ组豚鼠膀胱组织仍可见绿色荧光存在。Ⅰ组豚鼠膀胱组织SCL mRNA表达水平为(1.00±0.00),Ⅱ组豚鼠膀胱组织SCL mRNA表达水平是Ⅰ组的(1.22±0.06)倍,Ⅲ组豚鼠膀胱组织SCL mRNA表达水平是Ⅰ组的(50.45±3.17)倍,Ⅳ组豚鼠膀胱组织SCL mRNA表达水平是Ⅰ组的(24.75±6.49)倍,Ⅴ组豚鼠膀胱组织SCL mRNA表达水平是Ⅰ组的(3.27±1.00)倍。结论 SCL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豚鼠DCP膀胱成功,并能稳定表达,有可能为DCP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研究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膀胱疾病 慢病毒感染 干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模型预测输尿管结石自然排出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的验证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曾凯 王新敏 +2 位作者 倪钊 王勤章 李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005-3008,共4页
背景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诊断和分析工具已逐渐应用于影像技术、医学大数据分析、医学诊断和医疗保健预算等各个方面,目前有学者应用人工智能模型(AIM)建立了输尿管结石排出的预测模型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预测结果,但尚无获得临... 背景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诊断和分析工具已逐渐应用于影像技术、医学大数据分析、医学诊断和医疗保健预算等各个方面,目前有学者应用人工智能模型(AIM)建立了输尿管结石排出的预测模型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预测结果,但尚无获得临床一致认可的多中心验证报道。目的评估输尿管结石自然排出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在多中心临床应用中的普适性及准确性,并进一步推广运用。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20年3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医院、四师医院、七师医院、九师医院、十三师红星医院及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 620例采取保守排石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纳入患者的年龄、疼痛程度、结石直径、结石位置(上段、中段、下段)、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C反应蛋白(CRP)9项指标。参考前期研究结果,建立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并判断结石能否自然排出指导患者制定治疗决策。通过为期4周的随访,根据随访结果综合分析AIM的预测效能。根据结石大小进一步分层,将直径>1 cm输尿管结石归类为大结石组,≤1 cm输尿管结石归类为小结石组,进一步评估AIM对较大输尿管结石的预测效能。结果随访期间992例患者排出结石,排出率为61.23%。两组年龄、结石位置、中心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程度、结石直径、白细胞计数、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M预测输尿管结石排出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7.10%、85.99%和86.67%;小结石组患者1 121例,763例(68.06%)排出结石,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7.94%、87.15%和87.69%;大结石组499例,排石率为229(45.89%),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4.28%、84.44%和84.37%。结论预测输尿管结石能否自然排出的AIM在多中心临床评价中得到一致性认可。对于较大输尿管结石排出的预测效能准确,具有较强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人工智能 预测模型 多中心研究(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白血病基因药物对糖尿病膀胱病豚鼠膀胱Cajal间质细胞表面c-kit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朋 徐浩 +3 位作者 申茂磊 赵国立 钱彪 王勤章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35-1339,共5页
目的研究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药物对糖尿病膀胱病(DCP)豚鼠受损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ICCs)表面c-ki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健康豚鼠单次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200 mg·kg-1构建豚鼠糖尿病膀胱病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研究干细胞白血病(SCL)基因药物对糖尿病膀胱病(DCP)豚鼠受损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ICCs)表面c-ki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健康豚鼠单次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200 mg·kg-1构建豚鼠糖尿病膀胱病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7只糖尿病膀胱病豚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9只。实验组单次尿道灌注SCL基因重组慢病毒药物(滴度2×107 U)0.2 mL,阳性对照组单次尿道灌注空慢病毒液(不含SCL基因)0.2 mL,空白对照组单次尿道灌注磷酸盐缓冲液(PBS)0.2 mL。每组每次各选取3只豚鼠于灌注后第7,14,28天麻醉后取其膀胱,提取培养DCP豚鼠膀胱ICCs,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形态,将用绿色荧光抗体标记的ICCs置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ICCs细胞荧光强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ICCs表面c-kit蛋白的表达。结果SCL基因重组慢病毒在14 d时转染效果最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实验组ICCs荧光强度和c-kit蛋白表达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强(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ICCs荧光强度和c-ki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为载体将SCL基因药物转染入DCP膀胱后能使高糖环境下ICCs膜表面c-kit蛋白表达增强,可能有利于DCP膀胱受损的ICCs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白血病基因药物 糖尿病膀胱病 CAJAL间质细胞 C-KIT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联合灌注SCL和Cx43基因慢病毒对糖尿病膀胱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轩留明 马路平 +4 位作者 欧阳松 孙鹏 谭明辉 张永强 王勤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46-1551,共6页
目的探究干细胞白血病基因(SCL)重组慢病毒和缝隙连接蛋白基因(Cx43)重组慢病毒联合作用对豚鼠糖尿病膀胱(DCP)功能的影响。方法90只健康豚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照20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定期每周监测随机血糖,正常饲... 目的探究干细胞白血病基因(SCL)重组慢病毒和缝隙连接蛋白基因(Cx43)重组慢病毒联合作用对豚鼠糖尿病膀胱(DCP)功能的影响。方法90只健康豚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照20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定期每周监测随机血糖,正常饲养12周后,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筛选出40只符合标准的豚鼠,将其随机分成4组:糖尿病组、SCL组、Cx43组、SCL+Cx43组。糖尿病组经尿道向膀胱内灌注0.2 ml不含基因的空慢病毒,SCL组、Cx43组使用同样方法分别灌注SCL慢病毒和Cx43慢病毒0.2 ml,SCL+Cx43慢病毒组经尿道灌注SCL、Cx43慢病毒各0.2 ml。转染14 d后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检查后处死豚鼠,并迅速摘取膀胱,进行冰冻膀胱切片及荧光双染。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SCL组、Cx43组在尿流动力学检查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L+Cx43组尿流动力学检查可见逼尿肌压力、腹压、膀胱压均有改善(P<0.05)。糖尿病组激光共聚焦可见Cajal间质细胞(ICC)的数量减少,梭形结构及细胞突起明显被破坏,出现细胞裂解状态。SCL组、Cx43组可见ICC样细胞的梭形结构和细胞突起有所改善,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SCL+Cx43组可见ICC样细胞的数量增多,梭形结构及细胞突起有改善,并可形成ICC-二聚体。结论经尿道联合灌注SCL和Cx43基因重组慢病毒可以成功在豚鼠DCP膀胱中转染,可恢复损伤的ICC细胞的数量及结构,并形成ICC二聚体结构,提高糖尿病膀胱逼尿肌压力,改善排尿无力、腹压排尿等特点,为治疗DCP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膀胱病变 CAJAL样间质细胞 干细胞白血病基因 CX4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细菌大鼠肾结石模型肾脏结石形成时间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褚浩 王勤章 +3 位作者 吴双 钱成 王议鹤 钱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613-2618,共6页
目的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rco-CT)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动态观察纳米细菌诱导的大鼠肾结石模型肾脏结石形成情况。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6月,将60只SPF级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诱石组,各30只。对照组大鼠一... 目的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rco-CT)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动态观察纳米细菌诱导的大鼠肾结石模型肾脏结石形成情况。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6月,将60只SPF级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诱石组,各30只。对照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1.2 ml,诱石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纳米细菌悬液1.2 ml。两组大鼠注射后第1~10周每周处死3只,收集双侧肾脏待测。采用Mirco-CT检查两组大鼠肾脏,统计第1~10周两组大鼠检测到的肾脏高密度影情况。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大鼠肾脏晶体的形成情况,统计第1~10周两组大鼠肾脏晶体阳性情况。结果 Mirco-CT扫描结果:第1~10周,对照组大鼠肾脏均未见高密度影;第7~10周诱石组大鼠肾脏可见白色颗粒样高密度影。第1~10周,诱石组大鼠肾脏高密度影检出4只(13.3%),对照组未检出;截至第10周末,两组大鼠肾脏高密度影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第1~10周,对照组大鼠肾脏内无晶体沉积。第4周及第6~10周诱石组大鼠肾脏可见灰白色晶体。第1~10周,诱石组大鼠肾脏晶体阳性11只(36.7%),对照组均为阴性;截至第10周末,诱石组大鼠肾脏晶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纳米细菌在第4周开始诱导大鼠肾脏形成结晶,这个病理过程在第6~10周持续存在,Mirco-CT检查可见第7~10周形成高密度结石样物质,纳米细菌可能通过早期损伤肾脏诱导结晶形成并进一步产生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纳米细菌 模型 动物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全切正位回肠代膀胱术的膀胱功能训练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和平 武雪梅 +2 位作者 王燕 郭爱菊 孙海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07-1008,共2页
膀胱全切正位回肠代膀胱术是一种尿流改道较为理想的方法,它具有容量大、低内压、可控性、高顺应性等优点,特别是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但由于新建膀胱失去了正常的排尿生理反射,故手术前后进行排尿功能的训练对手术疗效起着重要... 膀胱全切正位回肠代膀胱术是一种尿流改道较为理想的方法,它具有容量大、低内压、可控性、高顺应性等优点,特别是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但由于新建膀胱失去了正常的排尿生理反射,故手术前后进行排尿功能的训练对手术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对12例正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系统的膀胱功能训练.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代膀胱术 膀胱功能训练 训练效果 膀胱全切 术后患者 排尿功能 尿流改道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调节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抑制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洋 冀伟 +6 位作者 周奥飞 常越辰 张亮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王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01-1606,共6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Estrogen,E_2)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 group)、去卵巢组(OVX group)、去卵巢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OVX+IRI group)和雌激素干预组(OE+IRI group)。各组大鼠... 目的:探讨雌激素(Estrogen,E_2)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 group)、去卵巢组(OVX group)、去卵巢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OVX+IRI group)和雌激素干预组(OE+IRI group)。各组大鼠分别于再灌注后6 h收集血液标本和肾脏组织标本,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肾功能;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Paller评分量化肾脏损害程度;应用流式细胞和ELISA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及细胞因子IL-17、IL-10的血清学水平。结果:在肾脏IRI早期,大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和肾脏组织损害程度均高于OVX组(P<0. 01),而经E_2补充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 05);与OVX组比较,OVX+IRI组中CD3^+CD4^+T细胞阳性表达率和Th17细胞分泌的IL-17的浓度均明显升高(P<0. 01),Tregs分泌的IL-10的浓度减少(P<0. 05);而在OE+IRI组中,CD3^+CD4^+T细胞阳性表达率和IL-17的浓度降低(P<0. 01),IL-10的浓度升高(P<0. 05);此外,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胞因子IL-17与BUN、SCr和肾脏Paller评分呈正相关性,而细胞因子IL-10与上述指标呈负相关性。结论:Th17/Treg的平衡破坏可能是肾脏IRI早期炎症反应的主要致病因素; E_2可减轻肾脏IRI,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7/Treg的平衡从而抑制由IRI诱发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反应 IL-17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敏感受体及紧密连接蛋白-14的表达对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稳 王勤章 +2 位作者 丁国富 钱彪 彭心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43-1147,共5页
目的肾结石中草酸钙型结石最为常见。文中通过构建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初步探讨钙敏感受体-紧密连接蛋白-14(calcium-sensing receptor-Claudin-14,Ca SR-Claudin-14)调节通路在肾草酸钙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 目的肾结石中草酸钙型结石最为常见。文中通过构建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初步探讨钙敏感受体-紧密连接蛋白-14(calcium-sensing receptor-Claudin-14,Ca SR-Claudin-14)调节通路在肾草酸钙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石组,每组15只。采用1%乙二醇自由饮水+2%氯化铵(2 m L)灌胃诱导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形成;HE染色鉴定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尿生化指标;免疫组化学检测Ca SR蛋白表达;RT-PCR检测Claudin-14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a SR和Claudin-14蛋白表达。结果光镜下结石组有大量结石结晶形成,结石组24 h尿钙排泄量高于对照组[(9.66±1.10)mmol vs(3.26±0.60)mmol,P<0.01]、结石组24 h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1.27±1.08)m L vs(13.2±0.55)m L,P<0.01],2组尿p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组Claudin-14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150±0.004)vs(0.047±0.008),P<0.01]、结石组Claudin-14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1.526±0.089)vs 0,P<0.01];结石组Ca SR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6.697±0.051)vs(5.016±0.053),P<0.05]。结论 Ca SR可通过上调Claudin-14表达增加肾小管尿钙排泄从而参与肾草酸钙结石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敏感受体 紧密连接蛋白-14 肾结石 大鼠 Claudin-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二聚体Cajal间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对ATP的电反应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江平 王勤章 +6 位作者 丁国富 倪钊 李应龙 王新敏 李强 钱彪 王文晓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7-620,共4页
目的:为证明膀胱二聚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发挥起搏作用提供超微结构和功能学证据。方法:电子显微镜下鉴定组织和培养的豚鼠膀胱二聚体ICC并观察ICC之间的超微联系;体外分离、培养豚鼠膀胱ICC,运用细胞膜... 目的:为证明膀胱二聚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发挥起搏作用提供超微结构和功能学证据。方法:电子显微镜下鉴定组织和培养的豚鼠膀胱二聚体ICC并观察ICC之间的超微联系;体外分离、培养豚鼠膀胱ICC,运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ATP(100μmol/L)刺激下二聚体ICC和单体ICC的兴奋性差别。结果:二聚体ICC中两个ICC细胞胞体紧密相连,细胞之间的间隙小于20 nm,存在大量缝隙连接,局部细胞膜融合,形成联胞体。在ATP(100μmol/L)的刺激下体外培养的二聚体ICC的内向电流幅度为286.9±26.4 pA,显著大于单体ICC的内向电流幅度163.8±18.6 pA(P<0.01)。结论:二聚体ICC具有形成高兴奋起搏电流的超微结构基础,高兴奋性的二聚体ICC可能才是逼尿肌的起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JAL间质细胞 起搏细胞 膀胱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酶-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膀胱癌T24细胞的体外凋亡诱导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勤章 王蓉 +4 位作者 丁国富 倪钊 张国玺 李应龙 王新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nimesulide)对人膀胱癌细胞体外凋亡的诱导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吖啶橙-溴化乙啶双染法(AO-EB)、透射电镜等技术,检测尼美舒利作用下体外培养的人膀胱癌细胞株T24凋亡...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nimesulide)对人膀胱癌细胞体外凋亡的诱导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吖啶橙-溴化乙啶双染法(AO-EB)、透射电镜等技术,检测尼美舒利作用下体外培养的人膀胱癌细胞株T24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survivin、Smad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尼美舒利作用后T24细胞DNA直方图上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峰”,细胞凋亡率与尼美舒利作用时间和剂量相关;AO-EB双染色后,细胞核内可见浓染致密的颗粒荧光,典型细胞可见新月形改变,固缩或片段化的核;电镜下可见较为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变化;同时,survivin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减弱,而Smad2表达增强。结论:尼美舒利对膀胱癌细胞有明显的凋亡诱导作用,下调survivin、上调Smad2基因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加氧酶抑制药 尼美舒利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因子对高糖环境下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c-kit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永国 王勤章 +6 位作者 丁国富 刘新军 周建民 李应龙 王江平 钱彪 杨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观察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对高糖环境下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c-kit mRNA及蛋白的表达影响。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培养24 h后分别加入葡萄糖浓度为5 mmol/L(正常对照组)、15 mmol/L... 目的观察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对高糖环境下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c-kit mRNA及蛋白的表达影响。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豚鼠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培养24 h后分别加入葡萄糖浓度为5 mmol/L(正常对照组)、15 mmol/L(高糖组)培养基培养72 h后,高糖组分为高糖对照组、SCF干预组(50 ng/ml、100 ng/ml),分别继续培养24 h、72 h,应用RT-PCR、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分别检测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c-kit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高糖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c-kit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24 h组中,SCF50 ng/ml较高糖对照组c-kit mRNA(P>0.05)和蛋白表达(P>0.05)差异不大,SCF100 ng/ml较高糖对照组c-kit mRNA(P<0.05)和蛋白表达(P<0.05)升高;72 h组中,SCF50 ng/ml组、SCF100 ng/ml组较高糖对照组c-kit mRNA(P<0.01)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高浓度SCF可促进已发生形态、机能变化的离体膀胱Cajal样间质细胞c-kit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JAL样间质细胞 c—kit 高糖环境 SCF/c—ki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前列腺Cajal间质细胞与交感神经及平滑肌的形态与功能学联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江平 丁国富 王勤章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索前列腺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与交感神经及平滑肌细胞之间的形态及功能学联系。方法:(1)制作豚鼠前列腺组织冰冻切片并进行双重免疫荧光染色。使用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作为ICCs的标记物,酪氨酸羟... 目的:探索前列腺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与交感神经及平滑肌细胞之间的形态及功能学联系。方法:(1)制作豚鼠前列腺组织冰冻切片并进行双重免疫荧光染色。使用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作为ICCs的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多巴胺β羟化酶(dopamineβ-hydroxylase,DβH)作为交感神经纤维的标记物,α肌动蛋白(α-actin)作为平滑肌细胞的标记物。另外,分别对α1-肾上腺素受体与c-Kit以及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与c-Kit进行免疫荧光双重标记。(2)将前列腺肌条固定于灌流槽中,记录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诱发的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以及加入Glivec后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的变化。结果:(1)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标记结果显示:ICCs与交感神经纤维、平滑肌细胞平行分布,ICCs边缘与交感神经、平滑肌细胞边缘密切接触,c-Kit标记的ICCs上存在α1-肾上腺素受体和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共表达。(2)在去甲肾上腺素的刺激下前列腺平滑肌肌条收缩幅度为(0.98±0.16)g,收缩频率为(2.54±0.28)次/min。使用Glivec后肌条收缩幅度显著下降,50μmol/L组为(0.56±0.07)g(P<0.01),200μmol/L组为(0.25±0.05)g(P<0.01),收缩频率未见明显改变,50μmol/L组为(2.67±0.32)次/min(P>0.05),200μmol/L组为(2.75±0.31)次/min(P>0.05)。结论:豚鼠前列腺ICCs具有介导前列腺交感神经信号,支配平滑肌活动的形态和功能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JAL间质细胞 前列腺 交感神经 神经信号传递 平滑肌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肾镜超声弹道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复杂性肾结石(附30例报告) 被引量:3
20
作者 倪钊 丁国富 +7 位作者 王勤章 李令勋 李应龙 王新敏 谢顺明 王江平 王文晓 钱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317-318,共2页
关键词 复杂性肾结石 经皮肾镜手术 系统治疗 碎石清 弹道 超声 手术治疗 手术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