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MSC和EPC间黏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军
夏杰
+4 位作者
张宏伟
王小义
侯吉学
陈雪玲
吴向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1-216,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4)在间充质干细胞(MSC)和内皮祖细胞(EPC)间的黏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及扩增来源于6-8周龄的C57BL/6小鼠骨髓的MSC和EPC,细胞免疫荧光检测MSC组、EPC组和MSC与EPC共培养组(MSC+EPC组)ICAM-1表达,并用...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4)在间充质干细胞(MSC)和内皮祖细胞(EPC)间的黏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及扩增来源于6-8周龄的C57BL/6小鼠骨髓的MSC和EPC,细胞免疫荧光检测MSC组、EPC组和MSC与EPC共培养组(MSC+EPC组)ICAM-1表达,并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在mRNA和蛋白水平再次检测各组ICAM-1表达,最后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抗ICAM-1中和抗体,观察ICAM-1对MSC和EPC间黏附的影响。结果: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到MSC和EPC表面ICAM-1的表达,荧光强度半定量结果显示,MSC+EPC共培养组ICAM-1荧光量(89.02±24.52)高于MSC组(31.25±2.95)及EPC组(34.32±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SC组和EPC组ICAM-1荧光量无明显差异(P>0.05)。RT-PCR检测MSC组、EPC组、MSC+EPC组的ICAM-1 mRNA表达显示,MSC+EPC组ICAM-1 mRNA表达水平(1±0)较MSC组(0.10±0.02)和EPC组(0.37±0.07)高(P<0.01),且EPC组ICAM-1 mRNA表达较MSC组高(P<0.01)。Western blot检测MSC组、EPC组、MSC+EPC组ICAM-1蛋白表达水平,并以ICAM-1/β-actin IOD相对量进行数值统计。结果显示MSC+EPC组ICAM-1蛋白表达水平(0.33±0.4)较MSC组(0.11±0.01)和EPC组(0.19±0.02)高(P<0.05)沮EPC组较MSC组高(P<0.05)。不同浓度梯度抗ICAM-4中和抗体后观察MSC和EPC间黏附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抗ICAM-1中和抗体浓度的增加,MSC和EPC黏附逐渐降低。结论:细胞间黏附分子-1介导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间的黏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祖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Neuritin与HSP60在急性肝损伤修复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朝阳
朱美意
+1 位作者
欧阳军
张宏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59-1964,1969,共7页
目的探讨Neuritin与HSP60在肝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为研究肝损伤修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48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6)和实验组(n=42),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均行70%肝左叶切除以诱导...
目的探讨Neuritin与HSP60在肝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为研究肝损伤修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48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6)和实验组(n=42),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均行70%肝左叶切除以诱导急性肝损伤,并于术后6、12、24、48 h和3、7、14 d再次切除残余肝左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Neuritin与HSP60在相应时间点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差异,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各时间点肝脏病理学改变,同时于尾缘静脉采血检测ATL和AST水平变化。结果 (1)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于术后6、12、24、48 h血清ALT、AST含量持续增高并于48 h达到高峰,3 d开始降低、7 d几乎接近正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提示: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肝小叶结构排列紊乱,气球样变明显,在术后48 h最为明显;(2)在肝损伤修复的整个过程中,Neuritin与HSP60的表达变化呈现截然相反的差异,Neuritin的表达与肝损伤的加重或修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01),并且在肝损伤最重的48 h时其表达量最低;HSP60的表达与肝损伤的加重或修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01),并且在肝损伤最重的48 h时其表达量最高。结论 (1)采用单纯性70%肝左叶切除术,成功建立了SD大鼠的肝损伤修复模型,其损伤在术后第48小时最重,该方法造模成功率为100%(42/42),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为研究肝再生、肝损伤、肝移植等提供了一种可靠且简便的动物模型;(2)Neuritin的表达在肝损伤后逐渐降低,并在第48小时达到最低,而HSP60的表达逐渐升高,并在第48小时达到最高;(3)Neuritin与HSP60的表达变化与肝损伤修复过程密切相关(P<0.001),呈现出一定变化规律,两者可能通过某种相互作用而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共同参与并促进了肝损伤的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肝修复
大鼠
NEURITIN
HSP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MSC和EPC间黏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军
夏杰
张宏伟
王小义
侯吉学
陈雪玲
吴向未
机构
石河子大学
医学院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
石河子大学
医学院
免疫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1-21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45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项目(RSLX201201)
科技支疆计划项目(2014AB047)
文摘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4)在间充质干细胞(MSC)和内皮祖细胞(EPC)间的黏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及扩增来源于6-8周龄的C57BL/6小鼠骨髓的MSC和EPC,细胞免疫荧光检测MSC组、EPC组和MSC与EPC共培养组(MSC+EPC组)ICAM-1表达,并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在mRNA和蛋白水平再次检测各组ICAM-1表达,最后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抗ICAM-1中和抗体,观察ICAM-1对MSC和EPC间黏附的影响。结果: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到MSC和EPC表面ICAM-1的表达,荧光强度半定量结果显示,MSC+EPC共培养组ICAM-1荧光量(89.02±24.52)高于MSC组(31.25±2.95)及EPC组(34.32±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SC组和EPC组ICAM-1荧光量无明显差异(P>0.05)。RT-PCR检测MSC组、EPC组、MSC+EPC组的ICAM-1 mRNA表达显示,MSC+EPC组ICAM-1 mRNA表达水平(1±0)较MSC组(0.10±0.02)和EPC组(0.37±0.07)高(P<0.01),且EPC组ICAM-1 mRNA表达较MSC组高(P<0.01)。Western blot检测MSC组、EPC组、MSC+EPC组ICAM-1蛋白表达水平,并以ICAM-1/β-actin IOD相对量进行数值统计。结果显示MSC+EPC组ICAM-1蛋白表达水平(0.33±0.4)较MSC组(0.11±0.01)和EPC组(0.19±0.02)高(P<0.05)沮EPC组较MSC组高(P<0.05)。不同浓度梯度抗ICAM-4中和抗体后观察MSC和EPC间黏附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抗ICAM-1中和抗体浓度的增加,MSC和EPC黏附逐渐降低。结论:细胞间黏附分子-1介导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间的黏附过程。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祖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1
Keywords
mesenchymal stem cell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分类号
R329.28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Neuritin与HSP60在急性肝损伤修复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朝阳
朱美意
欧阳军
张宏伟
机构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59-1964,196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560312)
文摘
目的探讨Neuritin与HSP60在肝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为研究肝损伤修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48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6)和实验组(n=42),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均行70%肝左叶切除以诱导急性肝损伤,并于术后6、12、24、48 h和3、7、14 d再次切除残余肝左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Neuritin与HSP60在相应时间点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差异,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各时间点肝脏病理学改变,同时于尾缘静脉采血检测ATL和AST水平变化。结果 (1)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于术后6、12、24、48 h血清ALT、AST含量持续增高并于48 h达到高峰,3 d开始降低、7 d几乎接近正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提示: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肝小叶结构排列紊乱,气球样变明显,在术后48 h最为明显;(2)在肝损伤修复的整个过程中,Neuritin与HSP60的表达变化呈现截然相反的差异,Neuritin的表达与肝损伤的加重或修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P<0.001),并且在肝损伤最重的48 h时其表达量最低;HSP60的表达与肝损伤的加重或修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01),并且在肝损伤最重的48 h时其表达量最高。结论 (1)采用单纯性70%肝左叶切除术,成功建立了SD大鼠的肝损伤修复模型,其损伤在术后第48小时最重,该方法造模成功率为100%(42/42),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为研究肝再生、肝损伤、肝移植等提供了一种可靠且简便的动物模型;(2)Neuritin的表达在肝损伤后逐渐降低,并在第48小时达到最低,而HSP60的表达逐渐升高,并在第48小时达到最高;(3)Neuritin与HSP60的表达变化与肝损伤修复过程密切相关(P<0.001),呈现出一定变化规律,两者可能通过某种相互作用而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共同参与并促进了肝损伤的再生修复。
关键词
肝损伤
肝修复
大鼠
NEURITIN
HSP60
Keywords
liver injmT
liver repair
rat
neuritin
HSP60
分类号
R575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MSC和EPC间黏附作用的研究
郭军
夏杰
张宏伟
王小义
侯吉学
陈雪玲
吴向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Neuritin与HSP60在急性肝损伤修复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王朝阳
朱美意
欧阳军
张宏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